① 如何在中国率先发动第四次工业革命呢
紧盯前沿科技,抓住5G这个科技龙头,中国定会领先第四次工业革命的
② 中国如何面向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这个问题应该问成中国如何弥补第三次工业革命,针对目前中国国情,中国应该确保国内的和谐稳定,大力发展经济,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依托,加快电子、通信、制造等方面的研究,摆脱对国外的依赖,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③ 中国拿什么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
而在这轮变革中,中国是“雄起”还是“沉沦”,一个新兴而重大的话题成为当前全社会热议的焦点: 3D打印开启新工业革命之门 3D打印机就像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珍妮纺织机一样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如能切实抓住这一机会,中国的崛起无疑将具备更深厚的基础。 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层面发生的重大变革。 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期在华盛顿发表了新任期内的首份国情咨文。在这份国情咨文里奥巴马绘制了完整的一份经济蓝图。两个新变化之一便是重视3D打印技术,“工人们在这里学习使用3D打印,学习这项有可能颠覆工业的新技术”。 经济学家李才元认为,对中国经济而言,抓住新技术革命“战略机遇期”,从一个追赶者变成引领者,至少要同发达国家齐头并进,这是一切国家规划和战略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这既是出路也是希望,没有真正的技术革命,怎么实现最美的‘中国梦’?”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表示,我国将推动“3D打印”产业化,路线图和中长期发展战略即将制定。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认为,如果中国能把握住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趋势,那么将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3D打印技术代表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它将推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3D打印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的四大挑战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为了重振本土工业,美欧等发达国家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推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和措施。尽管发达国家正走在"再工业化"的路上,但已不可能再回到传统制造业为经济基础的时代。拿美国来说,一方面,从经济结构看,制造业产值占其GDP比重只有11%左右,还不及金融服务业的一半,制造业弱势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另一方面,美国制造业"回归"走的是高端路线,基建和科研、教育、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智能电网、医疗信息化、环境保护等是其投资的重点,这也就意昧着美国在意图打造先进制造业,而不是真的想重现"美国制造"时代。可以说,当前的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实际上就是在走一条经济转型之路,给我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诸多挑战与启示。 挑战一,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可能大幅度弱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居世界之首。劳动力成本低廉曾经是我国制造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我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有相当竞争力的关键。然而,中美劳动力成本正在发生此涨彼消的变化。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对这一趋势非常关注,2011年推出了《美国制造复活》的报告,称"中国的工资水平以年均15%一20%的幅度在上涨,持续下去的话,2015年前后美国南部等地的生产成本将低于中国"。因此,制造业回归美国就成为企业重要的选择,而我国制造业如果没有了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型升级将成为 "中国制造"的唯一选择。 挑战二,我国出口制造业可能会受到巨大冲击,加工贸易有可能衰落。过去发达国家“去工业化”,大量的制造生产环节外包到发展中国家。今天则不一样了,一些新的制造生产方式对土地等要素的占用很少,不需要很大的厂房,可以实行“销地产”,大大超越了传统的"产地销"模式。这样的新技术革命可以使新兴制造业重新流回发达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从而对我国的出口制造业形成巨大冲击。 挑战三,发达国家继续成为新一轮产业全球分工体系中的控制者,而发展中国家依然成为被控制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通过引进、合作、创新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很大的规模,但在整个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我国的制造业一直处在价值链的低端。而发达国家则处在价值链高端,而且通过关键技术、产业标准、产品标准等控制了产业的价值链、制造业供应链,所以,我国目前的制造业应该说是依附型制造业,依附发达国家的关键技术、依附他们的市场,依附他们的订单。这一次的“再工业化”将建立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基础之上,发达国家的信息渠道通畅、分销网络广泛合理,市场环境好交易便捷,而且发达国家民众总体富裕,更具备个性化消费的条件。这就为他们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及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创造了市场条件,为他们成为21世纪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领先者、控制者创造了条件,也为他们未来进入我国高端消费市场创造了先机。 挑战四,我们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创新竞争力方面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还可能加大。美国等发达国家创新往往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导向的创新容易产业化并产生经济效益。而在创新的过程中政府会发挥自己的作用,但不是指定发展的方向,而是说“我为你企业创造什么条件”这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在创新方面虽然也很重视,但具体到创新的市场导向,创新的制度与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依然问题重重。美国政府这次的"再工业化"首先想到拿钱出来是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加快信息传输速度,提高全民学习能力。其次是投资教育和培训,因为未来的工业革命也好技术革命也好,人力资本都是最重要的。 “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美国走过了“工业化”和"去工业化"阶段,再重新发展不一样的工业化道路,中国不能简单模仿,但是共性的东西还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说他们“再工业化”很强调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等。中国要走自己的路,要发展自己优势的传统产业,我们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时要关注在关键技术上有可能突破的产业。 第一,明确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路。目前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时期,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工业化,现在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即服务经济时代,应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许多传统制造业应该转移淘汰出去,这叫作"去工业化"观点。当然这也是个方向,但这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路。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不单纯否定制造业,我们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转型方向与方式是否可靠,是不是还要重蹈他们的覆辙呢?这显然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大问题。 我国肯定需要发展服务经济,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因为相对制造业发展,我国的生产服务业长期发展迟缓,落后于制造业发展的状态,这是我国产业体系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个转型升级不应该是简单地仅仅考虑引进发展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应该还是在老的制造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里面兜圈子,而应该是目标远大,要瞄准能够引领未来新一轮工业革命或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换句话说,我们要判断出新的发展方向,率先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做些布局和投入,不至于被甩得太远。 我们过去说的一个概念叫"新型工业化"道路,那什么叫"新型工业化"呢?之前想不清楚,现在看来就是要抓住"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这一生产方式具体来说其一,今天的互联网既是信息平台,又是交易平台和生产控制平台。通过计算机控制的联网智能化制造设备在收到指令后,就可以自行分析、决策,进行操作。毫无疑问,未来的新生产方式必然依托互联网。其二,智能化意味着智慧型计算机嵌入制造设备后能够使生产设备更快地感知、自我反应,计算判断,分析决策,操作。其三,满足个性化需要的产品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成为可能,部分已经成为现实。比如大规模的定制西装已经成为现实,成千上万个性化数据输进去,计算机排版激光剪裁,快得不得了。又如德国大众的辉腾汽车,开设的是定制店,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制造不同的车。 从短期来看,扩大投资发展新兴制造产业,进行产品技术提升,品牌价值提升等,这些都重要,但面向未来我国的产业体系应该更多地建立在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制造业融合,建立在新的工业生产方式、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和新的生产制造模式基础之上。 第二,“再工业化”阶段,要努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我国现行制造业的发展是基于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资源价格便宜、环境损害基础之上的,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收益率不高。但是在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制造业的资源、价格、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使我们低端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逐步消减、利润逐步下降。特别在面对发达国家今天的“再工业化”的情况下,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有三个特征:一是技术含量较高,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二是创造附加价值比较高。三是从未来的要求看,应该符合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要求。 我国先进制造业的选择应该建立在新比较优势即知识创新能力与人力资本基础之上, 不能被产业的新名称所迷惑,因为先进制造业也有低端的制造环节,我们不能把先进制造业中的价值链低端环节当作我们的先进制造业,而是要从该产业是否所处在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否主要依赖知识与智力资本,是否能够创造高附加价值来判断。中国地域广阔,地区劳动力水平差异非常大,制造业空间的重组和转移是未来需要考虑的。我国沿海地区应着眼发展先进技术的制造产业。 第三,政府要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政府对制造业转型究竟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在这一 方面,美国政府的具体做法是——政府不明确具体的产业选择。因为政府想让市场去发挥功 能,而不是政府去替代市场做出决定。从政府层面来说,就是把制度搞好、完善市场使其更透明化。美国政府目前做四件事:一是提供制度环境。二是提供能够保护私人财产和促进有效竞争的法律体系。三是支持基础研究,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四是政府不是要做所有的事情,但是要把做的事情做好。相比而言,我国的市场还不是很成熟。从逻辑上来讲,市场不成熟状态下政府就应出面干预了。问题在于,“干预什么?怎么干预?干预的范围和干预的层面,哪些适合,哪些又是不适合的?”所以美国的做法我们可以借鉴。 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制度设计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所取 得的经济与制造业发展巨大成绩,本质上是制度改革与市场机制建设的结果。所以,今天我国制造业的转型与发展要成为先进制造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认真思考我们的制度环 境与政策环境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改善,这是最关键的。 中国教育能否赶上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汹涌而至,我们需要更多地着眼教育,这一切就是当下的事情,却决定着整个民族的未来。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新技术的竞争,而本质上更是人才的竞争。谈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认为,最重要的是需要不同的人才结构,人才将会成为很重要的瓶颈,而目前的教育系统、科研系统的创新体制需要进行巨大的变革。 普遍背景之下,3D技术人才的培养亦无法独善其身。科技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3D办主任、全国3D大赛秘书长鲁君尚表示,目前中国制造行业对3D应用人才需求非常庞大,缺口约为800万人。 在他看来,我国在3D技术培训、推广方面做得不够,高校的相关3D课程与现在全球最前沿的3D技术有差距,高校的3D教育与企业应用需求有差距,很多人对3D认识还处于非常浅显的初级阶段。 新的工业革命技术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而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方式难以适应这样的需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是当务之急,只有我们的教育体系能够解答“钱学森之问”、能够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创新型人才,我国建设工业强国的梦想才能变为现实。)
④ 如何结合实际谈一谈,中国在百年大变局中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在百年大变局中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是国家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是为个人提供了挑战和机遇。
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已经走在世界的最前沿,中国实际上是处于这场新工业革命的第一方阵,美国也在第一方阵,而且整个这个过程是通过和平的发展实现的。这在整个世界近代史上是一个奇迹,那么坦率地讲,现在中国、美国在第一方阵,欧洲也不在第一方阵,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国家的大数据是控制在美国公司的手里。
一般大家都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主要的能源就是大数据,就像过去石油是其他工业革命的能源一样,新工业革命带来的大数据等等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同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方阵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之间是否会发生冲突。
坦率说恐怕局部冲突难以排除,但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发生全面战争的概率很小,因为大家都是核大国。
此外中美两国许多利益实际上是深度交融的,我相信最终这两个大国会找出一条合作共赢的道路,但这个是需要通过斗争才能实现的。
现在美国对中国华为公司的围剿就是一个例子,他们把5G控制权的竞争看作新的军备竞赛,因为谁控制了5G,谁就能在经济、军事和情报上领先他人。
⑤ 中国工业革命是如何成功引爆的
中国崛起这样一个现象,无论怎样评估都不为过。我把它看成是人类经济史上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为壮观的历史事件之一。道理很简单:
英国工业革命到现在接近250年,但是目前为止只有10%左右的人口真正生活在完全工业化的国家。如果中国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业革命,就意味着又多了20%的人口能够进入现代的工业文明,而且用更短的时间。英国工业革命用了好几百年,我们目前为止只用了30多年,再往下发展二、三十年,总共也就五、六十年的时间。
而且中国崛起不是靠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战争,它带给全世界经济的拉动力量相当于当年大英帝国崛起的100倍,相当于当年美利坚合众国崛起的20倍。
所以这个力量非常强大和伟大,它拉动非洲、拉美、亚洲,甚至欧美发达地区,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另外,中国还有可能在人类文明现有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增长方式、创造新的工业文明和文化。
⑥ 中国为什么18世纪没有赶上工业革命
长期的农业文明,小农意识,小富即安、重土抑迁,重农抑商。长期的封建专制没落僵化。
⑦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中国是怎样应对
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完成革命后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发动了2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部分主权,大量的资金外流,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加深,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中国长期的贫穷和落后。战争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抗争,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大大震撼并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使一批开明的知识分子开始放眼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统治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中国近代工业、科技和教育也起步了,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⑧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为赶上世界潮流做了什么努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1、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2、做出的努力: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探索
(2)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化企业
(3)中国主观思想潮流的变化
(4)中国资本主义开始领导革命
3、失败的根本原因:
(1)政治上的封闭致使落后;
(2)落后之后被中外凌乱势力联合绞杀、
⑨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为赶上世界潮流做了什么努力
1.中国资本主义开始领导革命 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化程度加深,民族矛盾不断加深,资本主义开始领导中国革命道路,在经历了农民领导革命的失败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观念开始被广大中国人民逐渐接受和适应,并最终由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制国家.
2.中国主观思想潮流的变 早期启蒙思想,加上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使欧洲人的思想也开始进步,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思想成为欧洲主流思想,这也影响到部分进步的中国人,他们不但学习欧洲先进的技术,也开始接受先进的思想,这为后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辛亥革命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3.中国近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后,中国也深受影响,在清政府的督促下的洋务运动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西方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化企业,这也间接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后来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探索 在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短暂发展,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再一次得到发展,实业救国的口号开始出现,后来在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短暂的春天.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化程度加深 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再一次发生质的提升,所以欧洲各国之间为了不断争夺原料,资源,竞争世界霸主地位,掀起了新的一波殖民扩张,对中国也进行了更加残酷的商品倾销和战争掠夺.比如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⑩ [转载]我们该如何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
”文章解读了何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回顾了中国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所处的尴尬境地,并对我们该如何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了三点建议。这三点建议中,第一点就是教育,包括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全新机制的教育机构的培育等等,都是当前教育必须要面对并加以回答的关键问题。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将落伍?汤敏
最近国际媒体在大炒“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文中断言,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来说有着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有人甚至预言,“中国崛起”有可能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
他们定义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指以数字化制造及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为代表的一个崭新时代。这场新工业革命有两大特点。一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快速下降,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会越来越小。二是个性化、定制化的生产,要求生产者要贴近消费者与消费市场。一种可能的趋势是,过去为追逐低劳动力成本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会很快移回到发达国家中去。最近的一些调查显示,已有近40%的美国企业准备把工厂从中国迁回到美国。
无怪乎最近很多外国媒体认为,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中国将是这一场新工业革命的最大受害者。随着劳动力短缺的出现,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制造”在传统的工业领域已经越来越不具竞争力。而在新兴的领域中,由于大量的外资企业要迁回本国,这将使“中国制造”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
“中国崛起”会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吗?18世纪晚期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后期,
GDP稳居世界第一。但闭关锁国的中国那时没有赶上工业革命的这班车。20世纪初以福特汽车公司大规模生产流水线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时,我们正在忙着推翻满清统治,又被这场工业革命甩下。落在后面的中国,上百年就不断地挨打,差点被开除“球籍”。
第二是要有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创新是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原动力。没有创业的创新是无本之木,只能是多几篇论文,多几个科技成果奖而已。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创业环境还较差。从对青年人的普及创业教育,到国家政策对创业的支持,以及社会对创业失败的宽容度都很不够。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在我国还远未成气候。鼓励更多人去创新创业,打造一个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理顺创业板市场,是我们能够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机遇的一个必要条件。
三是政府角色的变化。在新工业革命到来时,政府要及时转变角色。在工业革命中一大批传统的企业、传统的行业要被淘汰。有死才有生。政府有可能会去帮助那些落后国有企业和近期内能提供很多税收的旧行业,人为阻碍企业的更新和社会的进步。追求增长速度,热衷上规模的粗放式增长模式,正好与小型化、个体化、多样化的新工业趋势相悖。在以个性化、多样化为特征的新市场中,政府的运营机制很难适应瞬息多变的技术与市场。在新工业革命中,政府不转型,企业难转型。
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没有赶上趟,结果是落后挨打了上百年。俗话说,事不过三。在这一场刚刚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我们不应该,也承受不起再次被甩的后果。在这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幸福,关系着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上,我们只能迎接挑战,没有更多的选择,更没有退路。附录:1.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五大支柱:
第一大支柱是从化石燃料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欧盟已经承诺,到2020年20%的电力将来自可再生能源;
第二大支柱是用世界各地建筑收集分散的可再生能源。欧盟拥有
1.9
亿幢建筑,欧盟的目标就是,将它们转化为微型绿色发电厂:在房顶收集太阳能,在屋前装上风能发电设备,利用地热供暖,将厨余垃圾转化成生物能源。这一支柱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促进当地经济,创造大量就业;
阳光不会一直明媚,风力不会一直充裕。所以,第三大支柱是,我们必须在建筑和其他基础设施中使用氢和其他可储存基础来储存这些可再生新能源;
第四大支柱是互联网技术革命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所建立起来的神经网络。当成千上万栋建筑开始生产绿色能源,并把它们存储起来时,人们可以把这些电能输送到电网中去,通过能源互联网实现与他人的资源共享,其工作原理与现在的互联网一样;
第五大支柱是以插电式或燃料电池动力为交通工具的交通物流网络。到时可在任何一个生产电力的建筑中为车充电,也可通过电网平台买卖电力。
这五大支柱只有组合起来,才能形成新的经济模式。2.发展的路径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欧洲和美国花了25年时间建立新的基础设施系统,又花了25年时间完善它。第三次工业革命所需的时间会更短。欧盟有2020年和2050年计划,建设5个支柱基础设施的工作应该在20年内到位,使设施成熟还需要再有20年时间。我们现在的任务是,维持第二次工业革命,不能让它死亡,同时必须迅速地投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便在未来25年能迅速摆脱第二次工业革命。到那时,还坚持停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国家将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