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宿松县是什么工业之乡

宿松县是什么工业之乡

发布时间:2022-07-14 20:32:11

⑴ 我的家乡安徽省、宿松县的来历

请参考以下历史沿革部分!!!介绍的比较详细了.我也是宿松人,对这个也比较感兴趣!

宿松县
宿松县[1]古称松兹侯国,建县于西汉高后年间,约2200年历史。属安徽省安庆市管辖。2011年3月22日,安徽省委、省政府的皖发〔2011〕10号文件,宿松被确立为省直接管理县体制试点县。宿松县是皖鄂赣三省八县结合部。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县耕地64万亩,山场73万亩,可养水面84万亩;境内山区、丘陵、湖泊、平原依次分布。自然资源丰富。宜渔淡水面积居全国第二、安徽第一,养殖条件优越,名优特水产品有较高知名度。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县棉花常产超过2.5万吨;有“长江绝岛”小孤山、“南国小长城”白崖寨等,是皖西南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具有较大潜力,到2010年4月5日止,宿松县有二个安徽省省级开发区,分别是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宿松县工业园。宿松县处于长江经济开发带和大京九经济开发带交汇地区,又是安徽省“一线两点”率先开发开放战略布局重点地区,也是“承东启西”的结合部。交通十分便捷,贯穿南北的105国道、横贯东西的沪蓉高速公路、合九铁路、6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距离省会城市合肥220公里、武汉190公里、南昌170公里,至皖鄂赣三省6个机场车程都约两小时,到九江外贸码头、214码头、石化专用码头等3座对外开放码头车程1小时左右。
地理位置
[3]宿松县地处大别山南麓、皖江之首,东与望江县共抱泊湖,南与江西省湖口县、彭结合部。宿松地跨东经115°52′~116°35′,北纬29°47′~30°26′,处长江下流顶段北岸。县域南北长约71公里,东西宽约67公里。

地形地貌
宿松县地质构造属于淮阴地质古大陆向南京拗陷过渡地带的大别山山脉东部末端。对该县地貌骨架和山川起奠定影响的是中生代以来的历次构造运动,尤其是中生代晚期的燕山运动,故地貌主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形成了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地、丘陵、湖泊、平原依次排列的基本格局,自然差异明显,其中西北部为山区,境内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8座,最高峰罗汉尖海拔1015.5米,为松杉竹茶主要产区;中部为丘陵,面积854平方公里,为该县最大面积的自然类型区,为粮油主产区;中南部有龙感湖、黄湖、大官湖和泊湖四大湖泊,总面积104万亩,为优质水产基地;南部为冲积平原,是优质商品棉集中产区。水文:宿松属于长江流域河流水系,由于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总的特征是西北部河流多而长,东南部少而短。发源于大别山的凉亭河、二郎河两大河流,具有山区河流的一定特征,其中二郎河流域面积597平方公里,凉亭河流域面积289.3平方公里,它们把大别山南麓的径流串入湖泊(县域中部和南部,水面辽阔,水资源丰富,有连成整体的泊湖、黄湖、龙感湖和大官湖),自西向东经华阳流入长江。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县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降水量1307.2,山区降水多于丘陵、平原,年平均日照时数2023.7小时,无霜期254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1米/秒。[2]
自然资源
宿松县依山面湖临江,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地跨大别山山脉、丘陵岗地和平原、湖畈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了资源的多样性。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县有64万亩耕地,73万亩山场,水稻、棉花、油菜等大宗种植作物稳定发展,柑桔、板栗、茶叶、蚕桑以及黑李等名特优水果已形成规模,山区松、杉、毛竹、药材、经果等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资源丰富,突出的有四类,棉花:宿松棉花种植面积较大,品质优良,年常产2.5万吨,特别是沿江沿湖圩地区棉花稳产高产,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和出口棉基地县,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之一。水产:宿松是水产大县。全县总水面面积682.28平方公里,其中可养水面560平方公里,宜渔淡水面积(可养水面84万亩)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冬季湖面不封冻,养殖无霜期256天,光、热、水等自然资源有利于渔业发展,而且整体资源条件优裕,水体理化性能良好,高等水生植物丰茂,鱼类种类繁多,河蟹、虾、鳖等名优水产品在市场占有较大份额,享有盛名。青、草、鲢、鲫、虾以及鳖、鳝等水产品产量高,莲子、芡实、荸荠、菱藕、茭白、水禽等水生动植物品种全。全县大力培植水产支柱产业,坚持大湖水面开发与滩涂精养、水生动物与水生植物养殖齐头并进,取得重大突破,以中华绒毛蟹为拳头产品的鱼蟹混养成功,黄湖牌大闸蟹享誉全国,获国际博览会金奖、国家优质农产品称号;滩涂(面积20万亩)开发强力推进;以芡实为代表的水生植物养殖成效初显。矿产:宿松县矿藏丰富,非金属矿品种多、储量大。据有关资料显示,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矿种有煤、磷矿、大理石、瓷土、石灰石、蛇纹石、硅藻土、石英沙岩、兰晶石、金矿等28种,其中磷矿石储量2700万吨、石灰石储量13亿吨,居全省前列;煤储量466万吨,大理石储量7亿立方米,瓷土储量510万吨,此外滑石以及铁、铅、锌、银、金等都具有开采价值。[2]

历史沿革
宿松路
[4]公元前184年(汉高祖四年),设松兹侯国,隶属庐江郡,始有行政建制。公元前164年(文帝十六年)建县,公元5年(汉平帝元始五年)称松滋县(王莽时一度改松滋为诵善),公元327年(晋成帝咸和二年)设松滋郡,梁武帝天监初称高塘郡,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始称宿松县,一直沿用。宿松,含旧松兹之义。唐、宋、明、清初,隶属几经变更,至1645年(清顺治二年)正式属江南布政司安庆府。1912年(民国元年)直属安徽省,1932年10月至建国前属第一专区。建国后隶属安庆地区、安庆市。宿松县是革命老区,宿松人民在历次革命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东晋咸康3年(公元337年)庐江郡松滋县(今安徽宿松县)流民避兵乱到孱陵(今公安县)乐乡(原高成?县-东汉建武6年-公元30年-裁高成,并入孱陵,但设乐乡督治)侨置松滋县,从此县名延续到今。宿松名称的由来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李白游居于此,在此地寻找客栈但是客栈已满。于是便在松树下睡了一晚,后来便把此地取名为宿松。

⑵ 宿松县的经济建设

宿松县农作物分两大类,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主要有籼稻、糯稻、粳稻、小麦、大麦、米麦、荞麦、高粱、玉米、粟、山芋、马铃薯和豆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茶叶、药材、烟叶等。
陈汉区以及二郎、凉亭区的一部分山区,以种植小麦、大麦、芋类、水稻、茶叶、柑桔、药材为主。
程集、许岭、九姑、佐坝、二郎5个区以及凉亭大部分地区,水田种植水稻、油菜、红花草为主。旱地种植小麦、山芋、花生、芝麻、绿豆、棉花、粟、大豆、麻、烟叶等。荞麦、大麦、米麦产量低,种植面积逐渐减少。
复兴洲区,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种植棉花,是全省优质棉出口基地,兼种小麦、大豆、花生、油菜、芝麻、玉米、高粱、山芋等。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全县耕地面积170654亩,产稻344781担,小麦28670担,大麦24845担,豌豆856担,蚕豆728担,玉米148担,山芋101000担。全县作物总产量为501028担。
建国以后,采取了新的耕作技术和科学管理制度,单位面积产量稳步提高。1949年水稻亩产268斤,1984年水稻平均亩产697斤,双季晚稻1956年亩产143斤,1984年杂交晚稻亩产695斤。棉花1965年亩产107斤,被评为全国10个棉花生产先进县之一。县内油菜产量向来低而不稳,最低年产量为150余万斤。1981年推广甘兰型油菜和大壮苗移栽技术,油菜年总产量达1000万斤,油菜年产量一般在1500~1900万斤。
“文化大革命”十年,农作物产量徘徊不前。
1979年实现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农作物产量逐年提高。1984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481.82万担,是1949年的5.46倍;棉花总产量为19.57万担,是1949年的1617倍;油菜总产量为15.97万担,是1949年的9.5倍。
2013年末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5171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种植面积28938公顷,比上年扩大1147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5423公顷,比上年扩大210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1093公顷,比上年扩大347公顷。全年粮食产量35.27万吨,比上年减产0.78万吨,油料产量6.08万吨,增长4.3%;棉花产量3.13万吨,减产0.27万吨。
2013年末,全县生猪存栏20.73万头,比上年增长0.4%;全年生猪出栏34.97万头,比上年增长1.9%。肉类总产量3.55万吨,增长2.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8万吨,下降6.7%。禽蛋产量1.69万吨,增长6.3%。水产品产量7.96万吨,增长2.7%。
2013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6.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农用拖拉机14271台,增长7%;农用运输车1229辆,与上年持平。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35万吨,下降43.4%。农村用电量2.82亿千瓦时,增长3.7%。有效灌溉面积44.45千公顷,比上年略有减少。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布衣汪革,在麻地坡(今程岭乡王湾村)烧炭炼铁,此为县冶金工业之始。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西乡陈汉,长溪山山民,利用水力没碓,以竹麻、草料造纸,兴起造纸业。民国初元,有鼎兴、吉利、鼎盛等公司在黄泥庄、北门红鹤寨、松塘庄筲箕坡等处开采煤炭。1946年,县商会集资创办光明电灯厂,是为本县使用电灯照明之始。建国前夕,县内亦仅有一些私营作坊和手工店铺,以及涉足城乡的42种民间手工匠。
1951年,安庆私营裕丰米厂,连人带机器迁至宿松,创办米厂,县首次使用机械碾米。同年10月,洲头轧花厂购进皮辊机20台,以柴油机为动力。1953年,城镇共组织各种手工业合作小组、社82个,少数社开始引进机械,初步实现半自动操作,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543.10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5.4%。
1958年,把手工业组建为社;一部分厂和小组转为国营工业企业和集体企业;商办、校办工厂也应运而生,大部分工业企业,因供电不足,仍以手工操作,产品以针织类和食品类为主,辅以土法炼铁和铸造犁头、吊罐、辟耳,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185.78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6.8%。
1961年至1963年,工业企业实行全面整顿,关闭了一些企业,部分地调整了产业结构,1963年工业产值595.06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8.87%。这一时期,县内机械工业已初见端倪,原由几个铁器社组成的宿松县中心机械厂,扩建为县机械厂,制造简易车床、饲料机、粉碎机、碾米机、脱粒机等。1963年至1965年,全县工业生产产值、利税逐年增加,设备日益改善,是县工业稳定发展的时期。
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将一批个体手工业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全县个体手工业濒于绝迹,这期间又有15个手工业合作小组,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升级,转为社(厂),有13家社(厂)转为地方国营,生产很不景气,产值急剧下降。1968年产值仅750.63万元,比1965年下降73.5%。
1976年后,全县工业企业走“一厂办多厂”和扩大新产品的内涵改造道路,一手抓太湖至宿松35千伏高压输变电建设,一手认真调整工业结构,全县开始形成以粮、棉、油、水产、加工业为主导,以电器、建材、棉织、化工为骨干,辅以二轻工业的工业布局。工业生产稳步发展,1979年,29家国营工业企业产值达2129.73万元,利润136.66万元,税金45.2万元,15家二轻集体企业,产值412.04万元,利税27.2万元。工业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23.3%。
进入80年代,掀起了一个有县办、集体办、乡镇办,多层次、多渠道办工业的热潮,工业门类亦相应增多,现有电力、机械、电器、化工、采矿、陶瓷、建材、加工、食品、造船、棉织、印刷、被服鞋帽、竹编、雨伞、木器、包装制品等,1985年,全县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有25个,职工1358人,产值2797万元,创利税197万元。二轻企业12个,职工723人,产值287.13万元,创利税1万元。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31.4%。
截止2013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59户,全年新增28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2.6%和22.3%,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16.9%,高于全县水平1.5个百分点,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2.7%,对全县工业的平稳增长举足轻重。
全县25个工业行业中21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前三位的纺织服装服饰业、纺织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增长19.4%、16.2%和-17.5%。五大支柱产业中,机械电子发展较快,增长32.3%,纺织服装次之,增长18.1%,新兴建材增长15.7%,矿产化工增长11.6%,低于全县水平;农产品则出现负增长,下降2.7%。从比重来看,纺织服装居首,占40.7%,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矿产化工其次,占14.9%,下降0.8个百分点,农产品占比14.3%,下降2.6个百分点,机械电子占比10.2%,提高1.5个百分点,新兴建材占比8%,下降0.2个百分点。全年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2.2亿元,增长18.2%;利税17.8亿元,增长20.2%,其中利润12.6亿元,增长22.4%。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2.9万平方米,增加近1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80.5万平方米,增加10.5万平方米。
宿松县早在清代就有制造修理和饮食旅店等服务业,在城乡设铺营业,或走村串户上门服务。50年代,服务业有所发展,1959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受到一定抑制,有些改工务农。1979年后,集体、个体服务行业蓬勃兴起,全县恢复了各种服务性企业222个,从业者两千余人。
80年代初,县政府为了发展商品经济,改变农村产业结构,鼓励农民进城经商务工,从事服务性行业。1984年底有农民1139人进入县城和县内其它集镇,或从事商品经营,或开设饮食旅店,或摆摊设铺修理,或从事家庭服务和从事家具的制作、加工等。
1985年人均创利千元,另有1100名推销员,一面帮助乡镇企业推销产品,一面传递经济信息,为乡镇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有1714个石、木匠(农民),组织27个建筑服务公司,进城承包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建筑工程,1985年产值637万元,他们以良好的建筑工艺和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赢得了用户的信任。

⑶ 宿松县的介绍

宿松县在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北岸,是安徽省下辖的两个省直管县之一,邻接湖北、江西两省。东与望江县共抱泊湖,西与湖北省黄梅县、蕲春县毗邻,东北与太湖县接壤,东南与望江县相连,南与江西省湖口县、彭泽县隔江相望,为皖西南门户。宿松是全国优质水产品基地县,宜渔淡水面积居全国第二、安徽省第一位。宿松县是安徽文明古老县份之一,汉高祖后四年(公元前184年)设立松兹侯国,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称宿松县并沿用至今,距今2200多年历史。宿松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五大地方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民间戏曲文南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诗歌之乡,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境内拥有“长江绝岛”小孤山、“南国小长城”白崖寨等风景区。宿松区位优越。地处皖鄂赣三省结合部和800里皖江之首,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对外交通便捷,105国道、沪蓉高速、合九铁路、合安九高铁(已规划)以及6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距合肥、武汉、南昌等中心城市均两个小时车程以内,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⑷ 宿松有哪些特产

宿松是渔米之乡。盛产水稻、棉花、油菜、芝麻、柑桔、桃、茶叶、蚕桑、板栗。宿松棉花品质优良,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和出口棉基地县,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之一,年产棉花1.5万吨。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吴晓钧选育的九井红桃,果大、味美、营养丰富,已通过市级科技成果鉴定。

凉亭雪枣:一种糕点,因形状如枣,浩白如雪,产于宿松县凉亭河而得名,是宿松县历史悠久的传统名产。凉亭雪枣以糯米、白芋浆为原料,先制胚,放进冷油加热,至油沸胚身壮大成形,再打浆上糖即成。由于原料比例、和料、蒸料、刻胚的技巧不易掌握,很难仿制。真品凉亭雪枣,胚形似枣,质白如雪,外壳薄如纸,内心松如棉,香酥脆嫩,入口即化,能止咳化痰,是非曲直气和中,健脾补肾。

宿松“黄湖牌”大闸蟹,体大腴肥,肉嫩味鲜,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1999年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地区。宿松青虾壳薄肉满,味道鲜美,日商在产区设端口收购。龙湖味鲜肥美的鳡鱼、大官湖晶莹剔透的银鱼和黄湖壳薄肉满的白虾为本县名贵水产品,堪称“宿松三珍”。“宿松名优特产还有茶叶“迎宾翠茗”、“柳溪玉叶”, “霸王便”黑芝麻。“马陵打瓜籽”、“皖蜀春酒”、“大别山野菜”、“红心咸鸭蛋”、“松兹板鸭”、“罗汉山泉”、“工艺竹编”等。

⑸ 宿松是那个地方有什么特产

宿松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傍大别山余脉,南临长江。全县辖9镇13乡207个村(社区),总面积2394平方公里,总人口86.33万。 

 宿松历史悠久。于汉高祖后四年(公元前184年)设立松兹侯国,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称宿松县并沿用至今,距今2200多年历史。宿松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四大地方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民间戏曲文南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诗歌之乡,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境内拥有国家3A级景区“长江绝岛”小孤山、“南国小长城”白崖寨。 

 宿松资源丰富。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区、丘陵、湖泊、平原依次分布,有耕地95万亩、山场73万亩、可养水面84万亩。是全国优质水产品基地县,宜渔淡水面积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蟹、虾、鳖、芡实等名优水产品久负盛名,其中“黄湖牌大闸蟹”远销港澳台、日韩等地。境内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藏28种,其中磷矿石储量占全省一半以上、优质石灰石储量居全省前列。棉花年常产超过2.5万吨,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和棉花生产百强县

宿松是鱼米之乡,盛产水稻、棉花、油菜、芝麻、柑桔、桃、茶叶、蚕桑、板栗。黄湖的银鱼、白虾、鳜鱼和龙感湖的大?鱼,素称“宿松水产四珍”。“黄湖牌”大闸蟹,体大腴肥,肉味鲜美,通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认证,获安徽省名优农产品称号。“仙田”牌霸王鞭黑芝麻种皮乌黑,籽粒饱满,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为无药害残留的绿色、黑色食品。马陵瓜子盛产于宿松许岭一带,瓜瓤分红、黄、白三色,味道甜美,瓜子壳薄仁香,明初皇后马氏亲自将其命名马陵瓜籽,定为贡品;2000年成立了马陵瓜籽有限公司,采用新的工艺生产,品位更佳,风味更独特,该公司获省旅游局授予的“安徽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省消协授予的“诚信单位”、市委市政府授予的“优秀龙头企业”等称号,正向农业部申报“无公害农产品”。柳溪茶场的“柳溪玉叶”绿茶形如早春柳叶,品质超群,滋味鲜醇,饮后回味甘甜,齿颊留芳,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复兴轧花厂“冠球”牌皮棉1992年评为部优产品。“皖蜀春”57°白酒1993、1994、1995年分获山东济南市“申奥杯”和上海市地方产品博览会金奖、马来西亚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北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五粮大曲”开发项目获安徽省新产品三等奖,新产品“十二钗”和“七仙女”被确认为安庆市对外接待专用酒。

⑹ 宿松县的由来

“宿松”之名始于何时,至今学术者存在较大争辩。

一说始于晋武帝平吴(公元280年),一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前者见诸《和平寰宇记》、《辞源》等典,后者载于《隋书》、《旧唐书》等籍,已为官方所采信。

隋文帝杨坚一统宇内,在开皇十八年,一次更改了140多处带有前代姓名和重复县名。其间齐郡之高唐县与同安郡之高塘县字形相近、读音相同,遂改高唐为章丘、高塘为宿松。但不论改于何时,有一点能够基本确定,“宿松”一词的意义就“陈旧的松滋”。

宿松称号,有另一说法也颇有意思。宿松本名松兹,所以松兹**的招牌许多。但后来湖北有一松兹县,重名了,因而我们改了,叫老松兹。宿者,老也。

(6)宿松县是什么工业之乡扩展阅读

宿松县东与望江县共抱泊湖,西与湖北省黄梅县、蕲春县毗邻,东北与太湖县接壤,东南与望江县相连,南与江西省湖口县、彭泽县隔长江相望。

宿松县地势由于受燕山运动的强烈波及,故西北高、东南低,依次为中山、低山、丘陵、岗地、湖泊和平原,呈阶梯状下降。

⑺ 宿松有哪些土特产

雪枣,大闸蟹等。

⑻ 宿松县的资源概况

宿松县依山面湖临江,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地跨大别山山脉、丘陵岗地和平原、湖畈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了资源的多样性。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县有64万亩耕地,73万亩山场,水稻、棉花、油菜等大宗种植作物稳定发展,柑桔、板栗、茶叶、蚕桑以及黑李等名特优水果已形成规模,山区松、杉、毛竹、药材、经果等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阳光:宿松地区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非常适合棉花生长。宿松棉花种植面积较大,品质优良,年常产2.5万吨,特别是沿江沿湖圩地区棉花稳产高产,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和出口棉基地县,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之一。
水产:宿松是水产大县。全县总水面面积682.28平方公里,其中可养水面560平方公里,宜渔淡水面积(可养水面84万亩)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冬季湖面不封冻,养殖无霜期256天,光、热、水等自然资源有利于渔业发展,而且整体资源条件优裕,水体理化性能良好,高等水生植物丰茂,鱼类种类繁多,河蟹、虾、鳖等名优水产品在市场占有较大份额,享有盛名。青、草、鲢、鲫、虾以及鳖、鳝等水产品产量高,莲子、芡实、荸荠、菱藕、茭白、水禽等水生动植物品种全。全县大力培植水产支柱产业,坚持大湖水面开发与滩涂精养、水生动物与水生植物养殖齐头并进,取得重大突破,以中华绒毛蟹为拳头产品的鱼蟹混养成功,黄湖牌大闸蟹享誉全国,获国际博览会金奖、国家优质农产品称号;滩涂(面积20万亩)开发强力推进;以芡实为代表的水生植物养殖成效初显。
矿产:宿松县矿藏丰富,非金属矿品种多、储量大。据有关资料显示,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矿种有煤、磷矿、大理石、瓷土、石灰石、蛇纹石、硅藻土、石英砂岩、兰晶石、金矿等28种,其中磷矿石储量2700万吨、石灰石储量13亿吨,居全省前列;煤储量466万吨,大理石储量7亿立方米,瓷土储量510万吨,此外滑石以及铁、铅、锌、银、金等都具有开采价值。 宿松县国土面积为2393.53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区812.13平方公里,山区296.93平方公里,洲地451.14平方公里,水域833.33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中有滩涂面积13.23平方公里,其中沿湖滩涂11.82平方公里,沿江滩涂1.41平方公里。
1978年末,全县有耕地54832.7公顷,其中水田24741.9公顷,旱地30090.8公顷,人均耕地1.29亩①。2002年末,有耕地51467公顷,其中水田29600公顷,旱地21867公顷。人均耕地0.97亩,比1978年人均减少0.32亩。 境内已探明有工业价值的矿产达28种,其中非金属矿产21种,金属矿产7种。已开采非金属矿11种,金属矿4种。多数矿种采、冶历史悠久。
非金属矿:磷灰石、煤、滑石、大理石、白云石、石灰石、蓝晶石、蛇纹石、高岭土、石英、石榴石、石墨、硅藻、蒙脱石、沸石等。
金属矿:锰土、金、银、铅、锌、重稀土、铁矿石等。

阅读全文

与宿松县是什么工业之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改氙气大灯多少钱 浏览:64
丹拿奔驰音响设备多少钱 浏览:319
武汉哪里有买二手汽车 浏览:433
汽车估损师证多少钱 浏览:36
汽车内饰打什么蜡 浏览:873
宝马杜卡迪哪个贵 浏览:660
奥迪a4l怎么对准 浏览:990
沈阳奥迪q3多少钱一辆 浏览:644
宝马3奥迪a4哪个车整体感好 浏览:873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考什么专业 浏览:195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多少 浏览:147
怎么去徐家楼工业园区 浏览:150
小区的汽车位如何租 浏览:159
汽车保险险种是什么意思 浏览:955
如何快速知道汽车被蹭了 浏览:428
奔驰专检字体怎么调大 浏览:666
两轮不倒电动汽车卖多少钱 浏览:170
汽车保养外观检查应如何进行 浏览:210
星脉对比奔驰glc哪个显档次 浏览:274
电动汽车发展如何 浏览: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