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南工业大学这个学校怎么样呀(谁可以从各方面给我解释一下)谢谢了!!!!!!!
大学简介
河南工业大学,英文: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4 年 5 月 ,经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郑州工程学院和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河南工业大学。2006年10月16日为河南工业大学50年校庆日 。
历史沿革
河南工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
两校建设发展期。1956年,中央粮食干部学校在北京成立,后迁至郑州,成立郑州粮食学院。同年,郑州机器制造学校成立,后更名为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这就是河南工业大学的两所前身学校。
体制转换适应期。1998年,分别隶属于国内贸易部的郑州粮食学院和隶属于机械工业部的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转制为中央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2000年,郑州粮食学院更名为郑州工程学院。
合并快速发展期。2004年5月,经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郑州工程学院和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工业大学。合校的成功为学校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搭建了更为宽阔的平台。
办学规模
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农学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学士、硕士两级人才培养体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8个教学单位,46个本科专业,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现有在校生折合人数21567人,其中本科生18543人,硕士研究生724人。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较好地发挥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863”高科技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4项,承担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47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115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458篇,出版学术专着235部,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61项,获国家专利45项。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现有教职工2040人,其中专任教师135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804人,占59.2%;具有高级职称者524人,占38.6%,教师队伍中有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国家级优秀教师、省部级优秀教师及专家48人,担任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生导师10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资助对象120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
学校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86.97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7.82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9.62万平方米,各类教室面积9.54万平方米,教室座位数41847个,其中多媒体教室座位数11495个,语音室座位数1608个,教学用计算机4793台。
为了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学校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习实验条件。2005年~2007年共投入6000万元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学校现有实验中心25个,其中包括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等一批在国家及行业有较大影响的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54亿元,生均仪器设备值达6952.96元。学校已经初步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能够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同时还拥有249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
学校图书馆现有馆舍总面积20356平方米。目前馆藏中外文献总量达224.5万册,中外文期刊5300多种。
学校是首批河南省高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单位。现有各类应用系统20余个,可以提供包括综合教务、电子校务、网络教学、视频点播、网络监控等多种应用服务,初步建成了万兆核心、千兆到楼宇的校园网络,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校体育场总面积53696平方米,生均达2.5平方米,较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近年来,教学经费投入持续增长,2005年~2007年四项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1.2%、32%、33.8%。
办学特色
特色一: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引领和支撑粮食行业发展与进步
河南工业大学的学科和专业特色十分突出。长期的行业办学实践和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使学校已经具备国内较为完整的粮油食品学科专业群,在我国粮食工业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
为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策提供智力支持。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长期以来,本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多次参与中央和地方政府重大粮食技术和经济政策的制定,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的论证,重要粮食流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等。学校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储备粮库智能决策系统研究”,综合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数学模型和信息技术,为国家储备粮库的选点布局、库容规模和粮食紧急调运路线的选择提供了智能化决策支持,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九五”期间,国家投资347亿元兴建的1000亿斤国家储备粮库的重大建设项目,全部采用学校提供的储粮工艺标准进行设计。国家发布的储备粮库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全部由我校支持制定。这些新型粮仓从结构性能到储粮工艺设计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粮食库存损失率降到0.5%以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粮食流通的经济、社会效益做出了重大贡献。
引领和支持粮食行业的科技进步。目前,学校设有中国粮食物流研究培训中心、教育部粮食储藏与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麦加工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精深加工研究所(郑州)、国家粮食局粮油食品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和43个校级科研院(所)。拥有一批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在国内外粮食行业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学校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对粮油食品工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如“食用大豆磷脂的研制”率先攻克大豆磷脂提取加工技术,得到相关企业的普遍采用;“粮食储藏保鲜技术研究”首开我国气调储粮保鲜研究先河,写入国家标准规范指导行业生产;在储粮昆虫分类区系研究集中国储粮昆虫研究之大成,拥有国内种类最全、件数最多的昆虫从而拥有全国唯一的储藏物昆虫标本室等等。
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十一五”期间承担粮油食品科研方面的课题经费超过3000万元。据初步统计,全国70%的小麦加工企业、50%的植物油加工企业、90%的大豆磷脂加工企业采用本校提供的应用技术。
为粮食行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51年来的办学实践,学校为粮食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许多杰出校友,扎根粮食企业,凭着良好的思想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河南工业大学的校友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如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有24个分公司,半数以上由本校校友担任企业负责人;在国家粮食行业行政管理部门也有许多优秀的校友,如曾任和现任国家粮食局的司局级领导就有10多人,全国65%以上的省、市、县粮食局局长、全国粮食行业70%以上的技术骨干,85%以上的国家储备粮库主任都是本校校友。因此,“有粮食企业的地方,就有河南工大人”。
特色二:适应时代要求,培养“三强”人才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今天,需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确定新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河南工业大学以培养面向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提出了“三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并成为河南工业大学标志性人才品牌。“三强”即“实干精神强、适应能力强、创新意识强”。
构建“三强”人才培养体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校构建了“三强”人才的培养体系,这一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一条主线,两个课堂,三项工程。“一条主线”是指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艰苦奋斗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为主线,并将其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两个课堂”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我们将第一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培养“三强”人才提供保障。同时,将第二课堂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两个课堂有机结合,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三项工程”是指素质教育工程、创新教育工程和社会实践教育工程。为了实施创新教育工程,学校设定了创新教育基金、创新学分,通过开展数学建模、结构设计、电子制作、科技制作、广告设计等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搭建平台。
毕业生普遍受到社会好评。河南工业大学生以“三强”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五十多年来,毕业生遍布大江南北和国内外,社会各界对毕业生评价最多的就是对“三强”模式的肯定。在成千上万的毕业生中,既有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主动到内蒙古河套地区当面粉厂技术员,最终成为企业总经理、荣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等多项荣誉的朱勇校友;又有从面粉厂技术员做起,现在已经是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的王文超校友。既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锐意进取,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的牛文俊校友;又有宁愿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自己创办“北京理想产业公司”,企业总资产起过24亿的李劳牛校友。河南工业大学毕业生“实干精神强、适应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品牌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由于长期以来我校拥有国内高校唯一的超硬材料与磨料磨具专业方向,因此,国内该专业科班出生的技术骨干基本上都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
办学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民主办学,依法治校,从国家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走开放办学之路,注重内涵建设和提升层次。以发展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面向科研,面向教学,面向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高质量人才,创造高水平成果,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展目标
根据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到 2020 年,要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拥有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完善的教学、科研服务体系,具有浓厚学术氛围,成为国家和河南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研究基地,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服务基地,综合办学实力省内一流,优势学科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多科性开放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学科专业建设情况
学校重视依托重点学科和传统特色专业推进专业建设。学校现有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科学,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应用化学,结构工程,产业经济学等6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学校依托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位点,积极实施名牌与特色专业创建工程,建设了一批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行业经济相关的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现有5个省级名牌和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学校的传统特色专业,荟萃了一批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在国内外粮油食品行业享有较高的声誉。有粮食气调储藏技术的创始人路茜玉教授、朱大同教授;有储藏物昆虫分类学的创始人并发现新虫种的陈启宗教授;有在全国首创磷脂提取新工艺的张根旺教授。
学校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托优势、适应需求”的工作方针,稳步发展新专业。自2002年以来,学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办新专业21个。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优先向新专业倾斜;同时通过名牌专业建设、重点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立项支持新专业发展,使新专业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招生就业形势良好。2006届和2007届新办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先后达到87.7%和92.8%,电子商务专业是河南省第一个教育部批准开办的同类专业,该专业2005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积极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打造“河南工业大学人才品牌”为主题,积极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能力、面向应用、注重创新”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三个平台+五个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拓宽了基础,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突出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长期以来,学校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我校是河南高校中最早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之一,根据“按需招生、分类培养、二次分流、弹性学制”的原则,打通相近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结合学生个体发展的多样性选择,给学生选择专业的机会。在有些专业举办第二学位和辅修班。
学校积极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结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优化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建设了一批精品课程。土木建筑学院原方教授主持的材料力学课程,2006年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学校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优秀课程23门,省级网络课程14门;校级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达到了74门。
学校注重公共基础课的建设与改革。积极探索并推进“听说领先”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学校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分级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按照计算机文化基础、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的主线,建设系列课程,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和有针对性。学校一贯重视体育教学,积极实施体育教学改革,在学生中开展“阳光体育” 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每年均在98%以上。多次受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河南省的表彰。
在教材建设中,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选优助特”的管理制度,优先保证选用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学校建立教材建设专项基金,重点资助特色优势教材的编写和出版,5年来共有22部教材获得资助。经过长期精心培育,教材建设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我校有23部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教材建设规划”。
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96项,建设了161项校级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这些项目涉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这些教改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05年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近三年来,学校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教研论文达400多篇。学校采取鼓励政策,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资助教师开发研制多媒体课件。目前,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已达121门。必修课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时占21.8%。采用多媒体授课的门数636门。双语教学也不断发展,近三年已开设双语课程102门次,其中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四类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39门,双语授课比例达到10.5%。
实验实习教学
学校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了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两个系统、三个层次、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两个系统指课内实践教学系统(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和课外实践教学系统(就业见习、社会实践等);三个层次包括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建立的三个实践教学平台,将了解和认识生产经营实际、专业技能培养到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贯穿于实践教学始终;四个模块包括基础教育模块、工程实践模块、第二课堂模块、专业创新模块。
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学校公共基础课实验和主干学科基础课实验课开出率一直保持100%,专业课实验开出率达到了96.9%。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逐年增加,学校共有实验课266门,其中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218门,占实验课程总数的82.5%。学校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制定鼓励实验室开放的政策,目前,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实验室达到了16个。
质量监控体系
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构建了覆盖教学全过程的闭环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了教学质量责任闭环、教学质量监控主体闭环、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程序闭环、教学效果激励约束措施闭环。
学校教学质量责任体系分为学校、院(部)、系(教研室)、教师(工作人员)四个层面。学校明确规定,党委书记和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每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考核都有履行教学质量责任的内容。学校实行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为了加强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各院(部)建立了教学办公室,学校每年对单位、个人年度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对教学工作的考核。学校建立了校领导联系院(部)制度。领导经常深入院(部)调查研究、听课,指导和帮助基层解决影响教学质量的实际问题。校、院(部)两级督导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权威性,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学校通过定期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设立学生教学信息员等方式,全面收集教学信息。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对学生信息员提出的近700条意见进行了及时反馈。每年学校对学生评教成绩在前30%的给与奖励。对于教学效果不达标的教师下达“整改通知单”,并对其整改情况进行复查验收,仅2006年下半年以来就下达“整改通知单”50份。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严格执行“教学效果一票否决制”。
通过闭环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有效地激发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近三年学生评教的优良率一直稳定在97%左右。自2002年以来,学校每两年举办一次群众性的优质教学大奖赛, 80%的教师参加比赛,获得1、2、3等奖的教师达到了417人次。
教风学风建设
学校把教风和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校、院(部)、部门的考核内容之中,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和教学单位齐抓共管、广大师生自觉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广大教师中努力培养以“博学严谨、勤勉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教风,通过开展各种专项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发挥教风对学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学校还长期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在广大学生中形成了“自律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
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教学质量意识不断增强,涌现出了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近年来,有8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或优秀教师,有33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河南省师德标兵。广大教师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情操、精深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勉的敬业精神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
通过狠抓学风建设,近三年来,共评选表彰省级先进班集体84个,校级先进班集体609个。全国三好学生1名,省级先进个人963名,校级先进个人13467名。在学生中,既有虽家境贫寒,却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学习,提前一年毕业考取硕士研究生的优秀学生;又有虽身患残疾,但自强上进、每天都走在时间前面的学习标兵。
人才培养成效
(1)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根据毕业生质量跟踪抽样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认为好和较好的占95%以上。许多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河南工业大学的毕业生能吃苦、上手快、留得住。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强调了对学生综合能力训练,尽可能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结合。200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中结合科研与生产经营实际、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题目占72.8%。一批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脱颖而出。
(2)学生创新意识突出。由于学校历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各类竞赛与创新活动中表现出色。2004年以来,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等全国和省级大学生重大学科竞赛中屡屡获奖。2007年11月,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赛中,河南工业大学报送的6件作品全部获奖,以总分230分列全国高校第24名,荣获优秀组织奖。至此,河南工业大学在历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已荣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连续四届名列河南省高校第一名。
(3)学校社会评价好。近年来,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普遍好评。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体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学校的声誉和形象不断提升。学校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的生源充足。第一志愿报考率不断提高。2007年河南省文科和理科的第一志愿报考率分别在144%和124%。在其他省份的生源都十分充足,在有些省录取成绩要高出本省录取控制线50分以上。
(4)毕业生就业率高。学校从2005年9月起,将就业指导课改为职业发展教育课,四年不断线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多年的工作积累,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就业信息库拥有稳定用人单位8273家。毕业生首次就业率曾五次名列河南省高校第一名,连续七年被评为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一些知名企业如深圳富士康集团、华为集团、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海尔集团、 牧羊集团、大成集团、嘉里(金龙鱼)集团、双汇集团、雨润集团、郑州宇通、许继集团等连年到学校选聘人才,一些特色专业的毕业生供需比达1:5以上,供不应求。
学校评建工作
河南工业大学的评建工作启动早,领导高度重视,从教学工作随机性评估、校内预评估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历时8年,通过不同阶段的自评自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全面提升。
(1)开始阶段:2002年的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
学校根据教育部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的精神,2001年就高度重视,并开始部署,2002年加紧实施。2002年4月1日正式印发了《郑州工程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工作实施方案(讨论稿)》等文件,在全校范围内开始自查;6月中旬组织专家组对各系(院、部)进行预评估,评估结果极大推动了学校的教学工作。2002年8月,在该学期第一次教学工作常务会议上,强调要在教学预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仿真”评估。为了进一步推动教学工作,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优质教学大奖赛、召开第六次教学工作会议、加强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等,强化了全校教学工作。随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开展,学校于2002年12月10号,印发《关于转发<贾连朝副省长在全省高校教育评估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要求全校对照指标,抓紧搞好自评自建工作。校领导亲自带队,组织所有系(院)部及职能部门领导参观兄弟院校教学评估工作,体现了对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
(2)实施阶段:2003年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经过考察学习,认真研讨,学校于2003年3月18日正式发布《关于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要求规范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对全校工作进行部署,从2003年1月开始,分准备、自查摸底、验收、评比阶段及整改等阶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自评与整改工作。抽调专人组建学校评估工作协调办公室,以“重在过程、发现问题、积累经验、规范管理、加强建设”为方针进行自评自建,对试卷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等制度重新修订。并召开检查工作现场会,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整改期限与方案,规范、加强了教学工作建设。
(3)提升阶段:2005年以来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根据组建合并建校的校情,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工作水平,2005年6月,成立了“河南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办公室”,挂靠教务处。 2005年12月26日,学校召开全校科级以上干部参加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动员大会,印发了《河南工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意义、指导思想、评建机构及工作安排。指出要“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明确办学指导思想,以深化教学改革及规范管理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培育特色和优势项目,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本科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办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奠定基础。”2005年底至今,以评估为契机,加大教学评建力度,软件、硬件一起抓,全校上下总动员,大力开展了专业建设评价、课堂教学评估、课程建设评估、实验室评估、教学管理规范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2. 广东工业大学的历史
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等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
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
学校座落于中国南方现代化城市——广州,校园占地面积3500余亩,有大学城校园及东风路、龙洞、番禺等多个校区,目前校本部设在大学城校园。其中东风路校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龙洞校区环境优美,清爽怡人;大学城校园气势恢弘,科技氛围浓厚;番禺校区小巧玲珑,学风严谨。学校校园环境优雅、景色秀美,已初步建成一个“生态、人文、数字、科技”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校园,
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2008级工科、理科类学院新生安排在大学城校园学习;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新生安排在龙洞校区学习;文法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新生安排在东风路校区学习;商学院学生安排在番禺校区学习。
学校设有19个学院、6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46000余人,并招有不同层次的国外、境外留学生。学校校舍建筑面积160余万平方米,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的计算机10000多台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7亿元。图书馆拥有藏书284.30万册、电子文献148.77万册,并采用共享方式,多渠道、大幅度拓展了信息资源使用范围。
学校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坚持“引进、培养、使用”并举的方针,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学术团队。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98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879人。近年来,学校每年引进200名左右的教授、副教授及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硕士充实师资队伍,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有较强实力的学术梯队。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规定教授每一学年度都必须承担本科生课程,并有计划地开设面向本科生的学术讲座。
学校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龙头,大力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学校现有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5个学科教授评审权,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MBA),14个工程硕士授予领域,并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省级重点学科15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广东省名牌专业13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精品课程11门,省级以上重点课程24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高等学校教学重点实验室5个,省高等学校科研重点实验室5个,各类实验室111个。建有各类教研所和教育、研究中心。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工作,确立了“打造强势本科教育”发展战略和“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培养“有较强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重视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大力推进实验课程化。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技能,近年来,学校先后共投入一亿多元建设基础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还开设了供学生使用的开放性实验室,为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学校从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外语、高等数学和计算机的能力出发,实行外语、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的分级教学。
学校实施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提出了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掌握一至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技能的理念。学校设置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网球、武术等十多个项目的俱乐部。学生依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可报名参加不同项目俱乐部,每一个俱乐部都由有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指导。新的体育教育观念带来的变化已经开始显现,强势体育成为一张新名片。2004年至2007年学校男子篮球队在由全国16所着名高校参加的“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中均打入第二阶段决赛,2006年获南赛区冠军和全国亚军;学校男子足球队代表广东省参加第五届菲利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获南赛区比赛冠军。2007年,我校男子蓝球队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获冠军。学校现有易建联、朱芳雨等一批高水平运动员。
学校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双专业、主辅修制,建立了完整的课堂教学、科学实验、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形成了本科教育的特色。多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招生专业热,就业门路广”是社会对广工大的赞誉。同时,学校注重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多年来,研究生毕业就业率达100%。
学校坚持走“科技兴校”的道路,加大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推动科技水平上新台阶。学校依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与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一道,努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多年来,学校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市重点科研课题、粤港澳科技合作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承担了大量企业科技开发项目,与国内外许多知名公司、高校合作成立了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工程公司。在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电子信息、建筑、材料、化工、工艺设计、管理等学科领域,已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科研经费逐年大幅增长。2007年,全校科研到校经费超过1.1亿元。
学校以“团结、勤奋、求是、创新”为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顾全大局、恪尽职守;注重实践、勇于变革;包容内敛、乐于进取”的精神。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广泛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有广工大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开设的“学岛讲堂”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学校的文化艺术节和科技文化节,为在校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的“创业、创新、创作、创造”活动,使学校充满了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学校学生在各项全国性和省级竞赛中的获奖名次和获奖项目在广东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多年来,先后与美、英、德、俄、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建立了协作关系,与莫斯科工业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有效地扩大了学校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
广东工业大学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始终怀抱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宏愿,扎根南粤大地,紧紧依托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前进的道路上“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当前,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做强做优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和谐大学,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目标,为把广东工业大学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广东工业大学女生节是全国高校中富有特色的学生文化活动,始创于1991年,于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举行,足足一周。以“关爱女生” 为宗旨,通过开展高品位、高格调的人文活动,引导女生关注自身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文化内涵、业务能力、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女生节以深厚的人文底蕴、独特的表现方式、显着的品质魅力,逐渐成为与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学术科技节并存的校园文化建设三大品牌活动之一。
〓〓♂广工女生节♀(91年-02年回顾)〓〓
广东工业大学女生节是我校在广东地区高校中首创的特色节日,其前身是广东工学院女生节,创办于1991年,历史悠久,不仅深得广工同学们的喜爱,也广受其他高校同学们的欢迎。
在整个女生节期间,校园里洋溢着温馨、祥和、浪漫的气氛,优美的旋律飘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节日的喜悦,让女生们眉开眼笑。“青春真好,做广工女生真好!”沉浸在广工女生节,人们无不如此惊叹!
在过去十二年来,我校的女生节均以特色、创新层层推进,越办越好。
现在让我们回顾历届女生节,看看她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十二个年头的。
◇◆ 第一届女生节(1991年)◆◇
主题:飞扬姿采竟风华
宗旨:
1、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同学们的广泛兴趣。
2、提倡“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精神,引导我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不断发展,从而提高整体的素质水平。
3、树立当代女大学生形象,展现跨世纪女大学生风采特色。
特色: 在广州高校中开“女生节”先河,影响深远。
◇◆ 第二届女生节(1992年)◆◇
主题:活出真我
特色:首次进行女生节“节徽”设计大赛,让女生们第一次有了自
己的象征,活出真我的风采。
■(第三、四、五届资料欠缺)谁能帮帮忙?谢谢!
◇◆ 第六届女生节(1996年)◆◇
特色:本届女生节是我校合并组建后的第一届女生节,在三校区同时举行,规模巨大,首创“女生节女生免费电影专场”,成为历届女生节的特备节目。
◇◆ 第七届女生节(1997年)◆◇
主题:绽放青春
宗旨:主题的创新,塑造“青春,多可爱青春”的美好形象,令广大学生充满青春活力。
特色:以“口才至叻星演讲大赛”和“温馨楚楚小食夜”为重头戏,把活动推向高潮。本次活动在一定意义上活跃了校园气氛,体现了我校当代女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有效地增进了男女生之间的友情。
◇◆ 第八届女生节(1998年)◆◇
主题:绚烂季节,花样年华
宗旨:围绕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校风,学风建设,提高女大学生素质,文化修养,同时加强男生与女生间的沟通,交流和友谊,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有意义的活动,从而树立起自信、自强、青春、健康的女大学生形象,形成一个和谐、统一、奋发、向上的良好校园氛围,共同建设广工大美好的明天。
特色:开展了第一届“美食节”,让我们领略我们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
◇◆ 第九届女生节(1999年)◆◇
主题:永恒的旋律
宗旨:围绕女大学生如何塑造个人形象,提高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兼承往届女生节的优良传统外更融合了创新意识承办了一系
列活动。
特色:
1.“哈迪森杯”形象设计大赛,创造了健康、积极、有个性的大学生形象。“广工校园内忽如一夜春风来,凭空多了不少又Yeah又Cool的青春美少女。”《广州日报》如此描述这次比赛。
2.“发型设计”创意大赛提高了同学们对美的认识,同时也使广大同学的想象创意空间得到发挥,使同学们培养起实践与想象相结合的好习惯,并把创新融入到生活中去。
3.如此精彩丰富的活动,如此意义深重的节目,当然少不了各大传媒的直击:《广州日报》的“青春前线”版、《新快报》的“青春地带”版分别在1999年12月18日和13日用大篇幅对女生节作专题报道;《羊城晚报》更在“学生时代”版于今年6月3日重提女生节盛况,可见广工女生节的影响深远,既已结束,却余波未了。
◇◆ 第十届女生节(2000年)◆◇
主题:飞跃梦想
宗旨:围绕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化思想交流,提高女大学生素质,塑造广共女生“心胸广阔、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美好形象。
特色:打破校道赠花的传统,男生们可通过专门网站送花给女生;女生节油票的首次发行;健美操大赛为本届女生节增添了无限的活力与魅力。
◇◆ 第十一届女生节(2001年)◆◇
主题:燃点青春岁月
宗旨:引导女大学生如何塑造个人形象,如何美化生活环境,增添更多的生活乐趣,从而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
特色:首次进行了“女生漫画展”和“插花比赛”等一系列才艺表演,活动向多元化发展。
◇◆ 第十二届女生节(2002年)◆◇
主题:与时代共振,展女生芳华
宗旨:挖掘女生各方面的潜力,肯定女性在历史中的积极作用,引导我校女生就女性问题的思考,从而确定了“了解女性、尊重女性”的观念。
特色:“Flash贺卡大赛”是女生节首次电脑比赛;
第十六届女生节 2006年
“十六载风雨,点燃青春梦想;十六载征程,浇铸亮丽人生”。第十六届女生节以“和谐校园,阳光女生”为主题,从11月19日至26日,以“阳光、惊喜、智慧、活力、优雅、艺术、欢畅、和谐”为基调,开展70项较高品位的人文活动,促进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为广大女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广东工业大学第十七届女生节系列活动【大学城校区】
11月18日:
18:30-21:30:第十七届女生节开幕式暨工大论坛女生节专场
10:00-13:00: “飞信传爱心”——惊喜速递
11月19日:
14:30-18:00 :“关爱女生”义务维修
16:00-16:30:邮资片首发仪式
16:30-18:00:“飞信乐翻天”——Five 色 Seven Day
16:30-18:30:“百米长卷”手绘送祝福
11月20日:
12:00-13:00:“飞信乐翻天”——Five 色 Seven Day
10:00-18:00:历届女生节纪念邮品展示
12:00-13:00:“创意送真情”女生节电子贺卡设计大赛
16:30-18:00:“心灵手巧,丝丝入扣”巧手手工小制作
11月21日:
ffice ffice" />
12:00-13:00:“飞信乐翻天”——Five 色 Seven Day
10:00-18:00:历届女生节纪念邮品展示
16:30-18:30:“飞信乐翻天”——趣味体育嘉年华
16:30-18:30:“活力异员”系列游园
16:30-18:00:缤纷地带
15:00-18:00:篮球嘉年华
16:30-18:00:毽球嘉年华
11月22日:
12:00-13:00:“飞信乐翻天”——Five 色 Seven Day
16:00-18:00:“飞信传爱心”——心意赠送
10:00-18:00:历届女生节纪念邮品展示
16:30-18:00:“记录美丽瞬间”艺术摄影
16:30-18:30:妙手印心+T-shirt涂鸦大赛
19:00-21:00:英语舞台剧表演
19:00-21:00:“摄影•女生•瞬间的美丽”主题人像摄影讲座
19:30-21:30:“魅力工大女生”王晓先副教授讲座
ffice ffice" />
16:00-18:00:“飞信乐翻天”——蛋糕DIY制作体验
19:00-21:00:“飞信名人谈”——淑女讲坛
10:00-18:00:历届女生节纪念邮品展示
16:30-18:00:“男生献歌,女生一叮”歌唱比赛
16:30-18:30:缤纷水果塔
16:30-18:00:民族才艺连锁show
19:00-21:00:睿智女生展风采
19:00-21:00:“巾帼风采”专题辩论赛
19:00-21:00:女生节话剧大赛
11月24日:
15:30-18:30:“猎奇活动”系列游园
15:30-18:30:机电系列游园
15:30-18:30:“鱼跃人生”系列游园
15:30-18:30:奥运精彩大游园
15:30-18:30:闪亮运动营
15:30-18:30:“心灵视窗”系列游园
15:30-18:30:“手工艺and魔术”系列游园
19:00-21:00:户外电影展
3. 北京工业大学怎么样
很好,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
学校创建于1960年。建校初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先后划转学校。20世纪70年代至2005年,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北京计算机学院、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艺术设计职业学院相继并入学校。
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入选者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7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入选者5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教学团队10个。
4. 浙江工业大学在德清建校区有什么好处
浙江工业大学与德清县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双方共同建设德清校区的好处:
浙江工业大学六十余年办学历程中的一件大事;
充分发挥德清经济、社会、生态优势和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研、人才资源优势,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探索、新举措;
.浙江工业大学破解资源约束和办学压力、提高综合办学质量、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新机遇和新发展。
充分发挥共建优势,全力打造浙北硅谷;
着力深化战略合作,全速助推地方发展;
深入贯彻省委部署,全面提
升办学水平。
浙江工业大学与德清成功牵手,是校地合作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浙江工业大学德清校区的落户,将省属重点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与湖州及德清的人文历史、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区位交通等优势条件成功对接、整合、提升,进一步打造办学特色品牌,建设更高水平的大学,对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与经济社会
深度融合发展,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共建德清校区是双方在“德清模式”引领下校地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实现了浙江工业大学科技创新资源与德清产业优势的高度融合,将进
一步放大浙江工业大学突出的工科特色优势在德清县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的产业成果效应,必将为德清县新一轮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也将注入新鲜血液。
5. 北方工业大学怎么样
北方工业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46年的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后历经北京工业钢铁学校、北京冶金专科学校、石景山冶金学院、北京钢铁学校、北京冶金机电学院等发展阶段,1985年更名为北方工业大学;先后隶属于中央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9月起以北京市管理为主。北方工业大学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办学”的办学宗旨,遵循“育人为本,尊师爱生,学术优先,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因材施教,素质为先,全面发展”的育人特色。北方工业大学以“敦品励学,才德并懋”为校训,以“严肃,严格,严谨”为校风,形成了以“专业精神,人文精神,进取精神”为主旨的学校精神。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努力建设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6.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实力怎么样
哈尔滨工业大学坐落于中国的北方冰城哈尔滨,自1920年建校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几经沉浮,历尽沧桑,凭借着哈工大人特有的哈工大精神,披荆斩棘,战胜困难,一步步发展壮大。自1954年成为国家首批确定的6所重点大学之一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建设。199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1999年又被国家教育部、国防科工委、黑龙江省三方共建,确定为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经过“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相结合,多学科、开放式、研究型的国家重点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展始终以适应国家需要、服务国家建设为己任,形成了以航天特色为主,拓宽通用性为准则,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爱惜人才、不拘一格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的历史传统,拥有一支锐意进取、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他们励精图治、无私奉献,创造着哈工大发展的光辉历史。同时,哈工大还广纳海内外贤才,聘请境外兼职博导、合约外国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来校工作,他们中80%的海外留学人员是在美、俄、英、法、德、日等国家的着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高的学术水平。
多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不断主动承接国家高、精、尖大型科技项目,科研实力始终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6年,学校荣获了体现我国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全国唯一的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哈工大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在我国的高科技领域不断创造出一项又一项奇迹,填补一个又一个空白。在举世瞩目的“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攻克了大型地面太空模拟装置、返回舱焊接的变形矫形、三轴仿真实验转台、容错数管计算机、故障诊断系统等多项技术难关。我校牵头研制的我国第一颗由高校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的小卫星“试验卫星一号”,多项技术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今,哈工大积极投身到“探月工程”的研究中,在航天领域留下了不断跋涉、一路探索的足迹,在中国航天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办学传统,哈工大坚持个性化培养与柔性化管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培养造就了大批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建校80多年来,10余万学子从这里走向各条战线。他们中既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共和国的将军,既有科技领域的骨干,也有着名的企业家。他们在各行各业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着自己的才智。
回首哈工大的发展历程,她的每一轮进步跨越、每一次腾飞奋进,无不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哈工大的发展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得到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新的发展时期,哈工大人正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着力打造一个海纳百川、开放式的哈工大。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三大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取得新成绩。哈工大将与时代脉搏共振、与祖国发展同行。哈尔滨工业大学全体师生员工也正满怀信心,齐心协力向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进。
很好呀!
7.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怎么样
关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我给你讲具体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首批"985工程"的9所高校之一,是中国一流的,顶尖的高校,理工科强校,实力和成果显赫。是国家确定的建设九所世界一流大学之一,国家教育部的支持和鼓励的9所重点“985工程”高校建立中国版的“中国常青藤大学联盟”,即“C9” 之一。首批进入“985工程”建设的九所着名大学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
哈工大坐落在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哈尔滨工业大学被称为的“清华”。哈尔滨工业大学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9人(其中2人为两院院士,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26人);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9个(与上海交通大学一样)。
据介绍,国家重点建设的这9所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精锐部队。在全国高校中,这9所大学虽然其数量不到全国高校总数的1%,但年度科研经费,两院院士以及国家重点学科拥有量等关键指标却占到30%—40%的比例,而重点实验室却占近50%,年科研经费约占1/3。只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南京大学没有学术腐败的坏名,其余七所都有学术腐败的事实报道。不管是过去、现在和将来,要坚信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个求学的好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很实在,从不浮躁,名声好,对求学者来说这很珍贵!!!
高校排名都是民间组织为了经济利益搞的,给钱多就会靠前,给钱少甚至不给钱就在后,国家官方从不搞排名,不少的新闻也报道过,提醒各位要有清醒的头脑。要看国家确定的“985”高校;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九个大学的实力和成果,才是真实的,正确的求学选择,效果完全不一样。哈工大是我国国防高科技一流大学,许多方面的成果是绝对保密的,外界不知,又排得出怎样的名次呢?
哈尔滨工业大学现在形成了哈尔滨校区,威海校区(创建于1985年,山东威海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深圳研究生院三足鼎立之势。
哈尔滨工业大学跟航天比较密切,涉及到航天的学科,应该是非常强的,这是一个特点。另外,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9个门类,开放式、研究型的多学科的全国着名、在国际享有一定声望的重点大学。哈工大有18个国家重点学科,这18个重点学科基本上都是工科的重点学科。这样的话,就反映出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科专业实力非常强。
从优势学科来讲,哈尔滨工业大学九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涵盖了40个二级学科,这都是哈工大的强势专业。比如自动化、通信、信息、飞行设计、力学、空间技术、机械、能源、材料、焊接、电气、精密设计、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给排水、建筑学、计算机等等门类的专业是强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可见只要是工科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都不差。这些工科学科在全国相同门类的评比当中都是排在前面的。所以说学科实力是比较平均的,实力是比较强的。
2010年6月23日至24日,工信部评估专家组对哈工大党建创优工程进行了现场考察和评估,哈工大以部属高校第一的成绩获“优秀”评价。
2010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工信部部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工程评估大会在京召开,哈工大获“优秀”评价。至此,哈工大在工信部“一提三优”工程各项评估中取得了全优成绩,推进了学校的科学发展,为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空天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获重大突破:2010年6月5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投资5亿元与哈工大共建的中国投资最大的空天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对推动双方的产学研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国破解校企产学研合作瓶颈提供新的范本与发展之路。同时哈工大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5个技术实验室,进一步推动双方产学研战略合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威海校区除有原专业外,还发展有船舶工程,海洋工程等专业,随着国家对航天和国防的不断重视及投资的加大,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地位和发展也在不断进步提高。
可见“ 理工联盟”中,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档次最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习风气好,学习气氛浓厚,是求学的好大学,以下事实可证明:
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以19项二级指标全部为A的优异成绩获得“优秀”评价。评估专家组组长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院士感慨地说:“哈工大是一本书,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我们要好好学习哈工大这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实力超群,是造就工学杰出人才的理想之地。
2010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演讲引用我校甘阳教授论文
发布时间:2010-12-30
哈工大报讯(杨名/文)近日,2010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海姆在演讲中引用了我校甘阳教授的论文。
石墨烯是当今物理、化学、材料、电子、生物等各领域的研究热点,迄今ISI检索的论文超过9000篇。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由于他们自2004年开始的一系列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工作,共同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0年12月初,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到瑞典参加诺贝尔奖颁奖盛典,安德烈•海姆教授于12月8日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作了演讲,诺贝尔奖官方网站对他们的演讲进行了现场直播。
安德烈•海姆教授在讲述石墨烯的研究历程中,引用了不到20篇原始论文,展示了目前几种能获得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他们自己发明的胶带剥离法(Scotch Tape Method),在介绍用石墨解理获得石墨烯的方法时,他列出了1995-2003年发表的5篇原始论文,其中一篇就是哈工大化工学院甘阳教授于2003年作为通讯作者发表在《表面科学》(Surface Science)上的论文,这也是安德烈•海姆教授在整个诺贝尔演讲中引用的唯一一篇出自中国的论文(论文摘要)。
甘阳教授等在这篇题为“石墨中超结构和晶界作用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的论文中(下面简称2003论文),独立提出了制备石墨烯的一种新方法,即用扫描隧道显微镜针尖可控扫描石墨样品表面,原位剥离石墨片层获得单层石墨烯,并同时原位研究了石墨烯中晶界的结构、超点阵的起因及二者间的相互作用,论文投稿后修改了几个字就很快被《表面科学》接受发表。
但2003论文发表时,石墨烯研究热潮还没有开始,石墨烯这一术语在国际学术界也尚未普及,论文摘要和正文中用的是“单层石墨片”(Graphite Monolayer)而没有采用石墨烯一词。所以,论文发表后,尽管剑桥大学的杜拉坎(Durkan)教授在其2005年的一篇综述中用较大篇幅对2003论文进行了详细讨论,但2003论文在石墨烯研究界却少有人知。2009年起,石墨烯中晶界和超点阵的结构和性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论文也开始受到关注和评价。
我校获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拨资金8.26亿元
发布时间:2010-12-30
哈工大报讯(张德严/文)2010年为“十一五”收官年及“十二五”启动年,我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再传捷报。目前我校共获批化学楼、科技创新大厦、基础科研楼等“十二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项,项目总投资近9亿元,其中国拨资金8.26亿元,总建筑面积近24万平方米。化学楼项目将于近期获得初步设计批复,科技创新大厦、基础科研楼项目将于近期获得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
化学楼项目补充了我校教学实验面积,满足了化工学院、理学院化学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校档案馆的发展需求,将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科技创新大厦、基础科研楼项目将解决我校科研用房不足的问题,为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建设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社会服务平台和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平台提供了优良的科研设施条件。通过“十二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必将为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深圳研究生院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
发布时间:2010-12-31
哈工大报讯(张婧 王佳妮/文)随着2010年步入尾声,2011年元旦和春节也即将来临。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本年度的第一波招聘“大潮”也渐渐平息,全国各地的毕业生们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在为继续寻觅合适的职位而废寝忘食,也有人已经与心仪的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深圳研究生院2011届硕士毕业生们在求职大军中过关斩将,频频传来喜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部2009级材料学硕士生黄卓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科部2009级电气工程硕士生罗佳华就是其中的两位幸运儿。
知名企业争先恐后 毕业生捷报频传
经历了近两个月的等待,11月初,黄卓终于接到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录用通知书。“对我来说,这应该算是一个小小的转行。”就读于材料学专业的黄卓应聘的是工程工艺工程师职位,被录用的是芯片工程师,“我现在每天从实验室回到寝室,都要坚持学习有关芯片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再经历入职后3个月的培训期,我想我应该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了。”他自信地说。
在深圳研究生院就业协会担任副主席的黄卓,对于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关注。“今年就业形势很好”,他将其形容为“大河没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身为2009级材料班班长的他,统计了班级同学目前的就业情况,全班45人已有39人确定了就业去向,其中不乏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二院、国家电网公司、因特尔公司等热门单位。他认为今年就业形势好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过后,经济形势好转,很多企业需要增添人力,就业机会大大增加。对此,已经被艾默生(中国)网络能源有限公司录用的罗佳华也有同样的感触:“今年电力行业的很多名企都早早出来‘抢人’,不少同学已经跟中兴通讯、华为技术、上海台达等着名企业签订了协议。”
学生发展处(部)负责就业工作的顾文蕙介绍,今年学院的研究生就业形势好过去年,“今年参加深圳研究生院主办的深圳大学城人才招聘会的用人单位超过100家,为历年规模最大。”此外,来深圳研究生院招聘宣讲的单位全部是国内外知名企业,据统计,连续五年来深圳研究生院招聘的公司包括西门子迈迪特(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日立环球存储产品(深圳)有限公司、深圳理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等。 顾文蕙说,为使深圳研究生院毕业生顺利就业并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学院和深圳市乃至全国众多知名企业联系密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近四年来都将我院作为全国校园招聘的第一站;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学院的大力争取下,在今年11月首次来我院举办了专场招聘会。”
记者从学生发展处(部)处长俞晓国口中得知,今年深圳研究生院有40余位毕业生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约,较去年翻了一番。俞晓国说,华为招聘负责人曾谈到深圳研究生院毕业生吸引人之处,一方面是参与项目经验丰富,科研和动手能力较强;另一方面是做事认真、踏实肯干,这一风格深受华为公司技术管理人员的赏识;此外,深圳研究生院毕业生对华为认同度较高,且对相关科研信息的掌握较全面,能够很快地融入公司氛围,适应工作岗位。
俞晓国还介绍,深圳研究生院今年10月与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签署了《共建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的合作协议书》,通过加强与深圳市政府的合作,积极促进学生就业。深圳市人才中心将为签约高校设立“毕业生深圳就业服务基地”,为其提供毕业生就业推介、人事档案管理、实习推介、就业技能培训等综合配套专项服务。学院和深圳市人才中心有效合作,一道为毕业生们的求职路保驾护航。
培养模式自主选择 学术应用双管齐下
聊起找工作的经历,两位毕业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学院的特色培养模式和导师对他们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着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无疑是影响毕业生质量和求职门槛的关键。
罗佳华是典型的实验室培养出来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平日里长期“驻扎”实验室。提起导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中心主任张东来,这位不善言辞的小伙儿却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张老师每周都会给我们开会,聊学习、聊工作、聊生活,什么话题都可以交流。有他在身边督促着,进步很快。”在罗佳华眼里,导师不仅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为人处事的经验也十分丰富。 “他常常指导我们哪些事是最重要的要先做,或是一些关键的事要怎么做才能达到效果。”罗佳华说找工作时,张东来常叮嘱他们怎么面试、怎么准备,着装、表达要注意些什么。“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说面试一定要表现得自信不怯场,尤其在‘技术面试’时,这一点让我很受用”。当记者问起他算不算张东来的得意门生时,罗佳华笑答:“算是众多之一吧……”,表情里带着几分腼腆和几分自信。
而黄卓提到自己的导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部主任李明雨时也是滔滔不绝:“李老师时常叮嘱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前要有计划,执时行要积极稳妥。”而对于找工作,李老师则嘱咐大家应把工作做在平时,要根据社会需求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对于实验室培养和校企联合培养两种模式的区别,罗佳华的理解是前者偏重理论,后者偏重实践。当然这只是培养过程的区别,和毕业时的职业选择没有绝对的联系。罗佳华说,身边很多实验室培养的硕士生毕业时选择了去企业就业,同样,校企联合培养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攻博也未尝不可。罗佳华认为,在实验室学习,接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可能更全面更深入,这更符合他个人的发展定位和学习需要。关于最新推出的“学术型”、“应用型”培养类别之分,罗佳华说,大部分同学对此并不了解,所以产生了诸多困惑。黄卓也提到,不少学生担心,不同培养类别的选择是否会体现在毕业证书上,最终导致证书“含金量”存在差异呢?
记者了解到,除了传统的全日制工学硕士外,2009年起,深圳研究生院招收了第一届全日制工程硕士。对此,俞晓国说,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全日制工学硕士和全日制工程硕士在招生时就已作了区分,毕业时也会拿到相应的学位,不会受到培养模式的影响。
教务处副处长王昕告诉记者,根据学校本部的相关要求,今年深圳研究生院已经进行了全日制工学硕士分类培养的培养模式改革,其中学术研究型培养系列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为将来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应用研究型培养系列侧重于对研究生工程或管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锻炼和提高,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技术应用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截至日前,深圳研究生院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达到99%,其中,4成以上毕业生选择留在深圳工作,前往京沪深就业的比例为51.8%。根据各学科部对345位毕业生第一份签约工作薪酬情况进行调查,月薪5000元至9000元的比例占到75%以上,月薪7000元至9000元的人数比例为50.7%,月薪超过一万元的占到4.9%。
在深圳研究生院特色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类别不断创新与完善过程中,相信深圳研究生院会向深圳市乃至全国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国家发展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8. 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真的打造出“潘洛斯阶梯”是怎么做到的详细点
电影特效,简单说是视屏剪辑。伪科学的意思就是假的科学,为什么还会有人相信呢,因为他们的知识水平还不够,不足以辨别真假。潘洛斯阶梯以及莫比乌斯环等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问题,还有人相信只能说明相信的人非常无知,通俗点讲就是没文化。
9.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怎么样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以安徽省、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为共建主体,合肥市、合肥工业大学为承建主体,省内外骨干企业为协同创建主体。研究院以“服务区域经济,服务本土企业,服务技术创新,服务学科建设”为宗旨,致力于建成“立足合肥、面向安徽、辐射全国”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平台、成果培育与转化平台、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平台、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型产业研究院,成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引擎、具有国际影响的智能制造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研究院选址位于合肥高新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内,西临石莲南路,南临柏堰湾路,北临习友路,东临创新大道,总用地面积约956亩。研究院一期规划占地面积463亩,建筑面积453000平方米。
感觉新,大,不过可能是公司形式。本着打造科教品牌,建设“大城名校”的宗旨,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以安徽省、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为共建主体,合肥市、合肥工业大学为承建主体,省内外骨干企业为协同创建主体。为顺利推进项目建设,特成立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