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业互联网如何赋能产业发展
你好这个问题有点难
㈡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如何
1、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竞争格局
从软件企业来看,工业互联网主要代表企业有用友、东方电信等,以Saas服务转型为战略目标。在制造业企业中,以三一重工、海尔等企业为代表,其优势是熟悉生产制造流程但云计算技术较为薄弱;在互联网企业,以BAT为代表,虽然云技术领先但是缺乏专业和全面的工业知识;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方面,华为和宝信软件等带领行业可以制造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服务等整体信息化服务,但云计算技术稍弱;此外,初创企业以昆仑数据、树根互联等代表企业为主,其领域专注度高,创始团队通常来自头部信息科技和工业企业,但资金实力较弱。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㈢ 工业互联网如何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人类发展至今,有四大产业从中推波助澜,那就是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互联网行业。
而今天我们提到的这个问题就包含了其中的两个大行业,那就是工业与互联网行业。
众所周知,判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如何,那就首先看这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是否发达,而看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如何,那就一定要看这个国家的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状况。
首先我们来看工业,工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的命脉,经济发达强如英美这些国家,他们都是经历了自己的工业革命才有了今天的飞速经济增长。再看互联网行业,先在人们将地球上的人们生活在一起的联合称之为地球村,为什么称之为地球村,正是因为互联网将所有的人类通过网络给联合在了一起。那么现在我们想要通过科技的代表互联网行业带动经济的代表工业,从而使工业发展获得转型与升级。
在此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德国政府最新提出的工业4.0。工业4.0是由德国政府《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三大主题:
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我想工业4.0就是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最典型的实施方法。
㈣ 如何看待互联网+产业
上周,“深流联盟”组织了第一次交流,由“阿里云”边缘计算技术负责人杨敬宇先生讲解边缘计算的发展情况。通过交流,我进一步对目前国内“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讨论进行了思考。自去年5月《是时候彻底反思中国的互联网经济了》一文发表以来,国内监管部门、舆论及互联网业界,均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模式、发展方向展开了多视角的反思。去年下半年,“产业互联网”的声音逐渐出现,进而将传统的互联网平台模式归纳为“消费互联网”,2C转向2B的讨论开始深入,国内互联网平台巨头均高调宣誓进入“产业互联网”领域。借此机会,我将自己对“产业互联网”的认识首次公开分享如下,在今后关于全球产业变迁的讨论中,我们将更加深入的涉及以下观点。
1、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是以“管网化”(水、电、气、公路、铁路、航路)为主要特征的,管网化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信息技术革命是管网化的继续深入(通信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今天金融领域热衷讨论的产业周期,如果从管网化的历史视角来看,会得出更多有意义的结论。自电报、电话时代以来,信息网络传输速度和运算速度的不断提升,使人类社会从传统工业时代转向到信息时代,这个过程仍在继续。包括边缘计算在内的新技术发展,都是这个演进过程的具体体现。
2、任何技术能够大规模应用的前提,需要基于成本收益考虑。只有在具体信息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信息技术应用方的成本、为其带来足够的收益时,这种技术才有普及的现实可能。应用方能够为这项技术付出的对价(应用方购买能力),反过来决定了该项技术在商业上的收益水平。目前对于边缘计算实现方式的不同理解,背后渗透着从基础运营商、网络设备商到软件服务商(含互联网平台企业)等各参与方的不同利益诉求,是竞还是合,将由最终的买单者来决定。这个过程可能还很长。
3、2018年,在国内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后,从互联网企业的视角,出现了“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这组对立的“互联网式”概念,以及“从2C转向2B”这类“互联网式”讨论。从上述概念的使用能够看出,国内互联网平台企业一直以来面向消费个体的商业模式已面临瓶颈和上限,进而希望向生产领域进一步拓展,找到新的增长点。同时,它们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再次取得曾经在2C时代取得的中心化地位。
4、“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二分法是国内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视角,我个人并不赞同这样的划分。信息技术对生产性行业的影响要远远早于对个体消费者的直接影响,对所谓“产业”的服务早已存在,IBM、Oracle、Microsoft、SAP等行业巨头的企业级信息技术服务历史已长达几十年,Walmart这类今天看似传统的企业,之所以能够长据Fortune 500榜首,正是因为它在非常早期就十分注重企业运营的信息化水平。全球信息技术服务巨头之所以能在过去几十年持续快速成长,是因为它们的客户囊括了各行业的大中小型企业,其中的各行业巨头营收基数大,只要通过信息技术能够为其节省较小比例的运营成本,体现的经济价值就会十分明显,而这些企业有能力为之付出高昂的信息技术服务费用,这也促使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从商业上有动力进行深度开发合作。换言之,企业级信息技术应用方(大型或者超大型企业)的个体购买能力是非常强的,并非像个体消费者那样,单一购买能力弱而主要体现为网络聚合效应。
5、企业级信息技术服务与行业紧密相关,要求服务提供者对各行业(从工矿、电力、水利、航空、轮船、汽车到金融、医疗、教育、环保等等)有深刻理解,并能够为大型或者超大型企业提供跨国的定制服务,而上述企业对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之高,远远超过个体消费者的信息服务需求。换言之,企业级的信息技术服务需求,具有跨国性(大型企业往往都是跨国企业)、定制性、高度安全性和稳定性几个特点,而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目前在这些方面的积累,只能算是起步。上述产业环境,将决定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介入企业级信息技术服务市场的速度、领域和方式。
6、中国企业级信息技术服务的发展至少受制于两个因素:
其一,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中国生产性企业,能否更多、更快的在高附加值领域站稳脚跟,取得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唯有如此,这些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支出水平才会有大幅提升的可能,也即,只有传统产业能挣更多的钱,获得更多的利润,才有可能将更多的钱用于购买信息技术服务,去进一步提升效率。而能否实现上述,取决于中国政策制订者和各类企业对全球化认识的深度,未来长期制度建设的针对性,以及各类企业是否有能力和意愿走出“局域网”,深度参与全球化下的直接竞争。反过来,也取决于国门的开放程度,是继续让新兴企业成为局域网内的企业,使其缺乏竞争、坐享事实上的垄断,对内强大却长期无法走出国门,还是早日使其处于真正的全球竞争环境中,促其成长。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将决定中国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轨迹。
其二,对高度依赖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国内中低端制造业企业而言,互联网平台企业是否有意愿先降低这些企业的平台收费比例(这些费用目前与传统商业的地租并无本质区别),更加注重保护优质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而转向到更多的以向这些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支持提升这些企业的效率这条真正的科技驱动的道路上来,从而实现普遍意义上的共赢,这将取决于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对未来发展模式的决断,这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另方面,由于国内平台企业事实上处于局域网内,先前主要能够帮助国内中小型生产企业在境内进行销售,或者帮助国外企业产品销往境内,很难帮助国内企业实现全球市场拓展,也即,难以帮助国内中小企业通过将产品销售到消费能力更高的国家去获得更多的利润。随着全球基础网络、物流的打通,随着全球消费心理的进一步变化,真正的全球化平台(例如Amazon),反而可能会利用其全球化优势,帮助中国制造业中小企业拓展其海外市场,树立全球品牌。我们正在见证这些变化。
“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只是互联网平台企业视角提出的概念,要真正深刻认识全球化带来的产业变迁和发展,需要跳出这类带有倾向性和局限性的概念束缚,更加关注各个具体产业。应当避免类似新概念带来的政策驱动套利,被寄予厚望的科创板,更是如此。
㈤ 如何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
一、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网络建设
二、明确职责,全面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三、加大安监机构和队伍建设投入,不断提高装备水平
四、强化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安监人员整体素质
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考核机制
㈥ 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发展分析
行业发展背景
1、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根据IHS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比值第一次略高于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尽管体量巨大,但中国制造的综合实力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目前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制造业长期发展。高端制造能力不足、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不强、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东南亚等国家低端制造业产能转移和国内人口红利下降给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长期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必将导致人力成本的提升,削弱国内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优势,加速制造业向印度、泰国、越南等国低人力成本国家转移。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㈦ 如何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
工业互联网安全问题日益凸现
工业互联网无疑是这个寒冬中最热的产业经济话题。“BAT们”视之为“互联网的下半场”,正在竞相“+工业”“+制造业”而工业企业、制造业企业们也在积极“+互联网”,希望借助互联网的科技力量,为工业、制造业的发展配备上全新引擎,从而打造“新工业”。
不难看出,工业互联网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高速发展期,预计至2020年将达万亿元规模。但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所面临的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在设备、控制、网络、平台、数据等工业互联网主要环节,仍然存在传统的安全防护技术不能适应当前的网络安全新形势、安全人才不足等诸多问题。
工业互联网万亿级市场模引发安全隐患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规模约为5700亿元,预计2017年到2019年,产业规模将以18%的年均增速高速增长,到2020年将达到万亿元规模。随着国家出台相关工业互联网利好政策,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增速加快,截止到2018年3月,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超250家。世界各国正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围绕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一方面,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是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趋势。
工业互联网是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也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新动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实现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将催生更多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创造更多新兴经济增长点。
伴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控制系统及设备与互联网连接,网络空间边界和功能极大扩展,以及开放、互联、跨域的制造环境,使得工业互联网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1、网络攻击威胁向工业互联网领域渗透。近年来,工业控制系统漏洞呈快速增长趋势,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新增信息安全漏洞4798个,其中工控系统新增漏洞数351个,相比2016年同期,新增数量几乎翻番,漏洞数量之大,使整个工业系统的生产网络面临巨大安全威胁。
2、新技术的运用带来新的安全威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导致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多样化。
3、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薄弱。目前,传统的安全保障技术不足以解决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同时,针对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防护资金投入较少,相应安全管理制度缺乏,责任体系不明确等,难以为工业互联网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如何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
那么,如何铸造工业互联网的安全基石,加快构建可信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呢?
1、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要紧跟工业互联网最新发展趋势,努力引领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发展。
2、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标准落地实施。全面推广技术合规性检测,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良性发展。
3、完善监管和评测体系。
4、切实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发展。加强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构建覆盖系统建设各环节的安全防护体系。
5、联合行业力量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生态。
在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防护能力建议:
1、顶层设计:出台系列文件,形成顶层设计;
2、标准引导: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体系框架,推进重点领域安全标准的研制;
3、技术保障:夯实基础,强化技术实力;
4、系统布局:依托联盟,打造产业促进平台;
5、产业应用:加强产业推进,推广安全最佳实践。
近年来,中国也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文件,明确提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内容,从制度建立、标准研制、安全防护、数据保护、手段建设、安全产业发展、人员培养等方面,要求建立涵盖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数据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
在国家政策以及业界的一致努力下,相信我国工业互联网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安全层面的保障也会更上一层楼。
㈧ 产业互联网如何运用到传统产业中
如果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虚拟经济,那么制造、农业、能源、物流、交通、教育等诸多传统领域则都属于实体经济。在产业互联网的推动下,这些实体经济都将相继被互联网所改变和重构,使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从而提高效率、加速转型升级。
产业互联网,简单的比喻,就是创造一个线上线下互相连接的交易空间。传统行业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把各行各业的人力、产品、物流等连接在一起,相互扶持。一个企业不再简单的区分线上还是线下经营,而是以线上带动线下,实现流量最大化。
举例来说,现在最常见的,就是各超市各卖场的团购群,在团购群下单,然后到实体店提货。这其中,提供了新的岗位,比如负责群团购的工作人员,不必到超市,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上班。超市根据产品订单量直接跟产地对接,货物不必放到超市货架,客户直接到指定地点提货,这样也省出了仓库空间。
㈨ 工业互联网如何赋能行业
说到工业互联网如何赋能行业只能通过实例说明才能更好的了解
㈩ 产业互联网未来的发展如何
刚开始未来应该很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