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业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的意义在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以下8种简单好用的成本核算方法,请收好~
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件,2万元;8日购入200件,2.2万元;10日发出存货400件。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500=84元。所以10日发出存货成本为400*84=33600元。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28日发出存货200件。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28日余额为200件,1.57元;30日购进200件,2.5万。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
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举例:如果期初有原材料单价5元,数量6个,一次购入原材料实际单价6元,数量5个,那么当发出原材料时,我们算发出成本的单价则为:(5*6+5*6)/(5+6)=5.45元/个。
在全月平均法下,采用全月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
全月平均法作为一种平均价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存货计价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内进行。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与现行成本相比毕竟物价是随行就市的,有比较大的差异。
先进先出法
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
举例:
例一: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价3元;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则发出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库存材料就是入库的材料,因此发出材料按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成本计算。
例二:对销售而言,先获得的存货先销售出去,使留下存货的日期越来越近,存货价值越接近重置价值。在物价上涨时,此法会导致较低的销货成本,较多的盈余。
例如存货情形如下;1、1月1日进货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2、4月1日进货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3、8月1日进货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4、12月1日进货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
假设在12月31日存货数量为15个,则期末存货价值为12月1日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8月1日5个每个7元小计35元,总计存货价值为115元。
对电脑数据结构而言,称为排序的数据进出方式,从一端进,从另一端出,就好像排队一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后进先出法
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
区别:1、先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2、后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后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上述两种方法均指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而与存货本身实际发出先后顺序无关。
举例:
2012年3月1日购买A产品3个,单价:8元/个;2012年3月5日购买A产品9个,单价:7元/个;2012年3月9日购买A产品2个,单价:10元/个;2012年3月发出A产品8个。
这发出的8个A产品计价分别为:(1)先进先出:3*8+5*7=59元;(2)后进先出:2*10+6*7=62元。
注:我国已不允许使用后进先出法进行后续计量。
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它是指对发出的存货分别认定其单位成本和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要求具体存货项目具有明显的标志,而且数量不多、价值较大,如大件、贵重的物品。期末存货的各种项目,分别确定每种物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然后相加各种存货的成本,即为存货期末全部的成本。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
举例:某工厂本月生产过程中领用A材料2000KG,经确认其中1000KG属第一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5元;其中600KG属第二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6元;其中400KG属第三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8元。
本月发出A材料的成本计算如下:发出材料实际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
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
缺点: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例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月末,再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计划成本法先要制定计划价格,按计划价格发出材料,然后分摊材料差异(成本会计,制造业)。
举例:物品A,计划成本120(暂估入账),实际成本100,计划和实际相差20(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多,月度计算成本确有困难的企业。它是一种简化的成本计算方法,但是全部(或大类)商品的综合毛利率受影响的因素较多,计算结果往往不够精确。在采用该法时,一般只在季度的头两个月使用,季末则必须用“加权平均法”等其他成本计算方法来计算和调整,以便在一个季度范围内使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结存商品金额符合实际。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举例:某批发公司2018年4月初A类商品库存50000元,本月购进50000元,本月销售收入111000元,发生的销售退回和销售折让为1000元,上月该类商品的毛利率为20%,本月已销售商品和库存商品的成本计算如下:
本月销售净额=111000-1000=110000元销售毛利=110000*20%=22000元本月销售成本=110000-22000=88000元库存商品成本=50000+50000-88000=12000元
零售价法
零售价格法指按照存货成本与零售价格的比率估计存货成本的方法。
它在零售商企业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的基础上使用,也可结合成本与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运用。他的核心在于成本与零售价格比率的计算。它的一般在零售商和企业当中比较常见。例如像沃尔玛,中百仓储这样的零售企业。
零售价格法用于零售商为主的企业,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成本流动假定基础上运用,也可结合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运用。在美国,零售价格法因公认会计原则和税法均认可而得到广泛应用。零售价格法的好处是它提供了在定期盘存制下准备月度和季度报表所需的数据。
㈡ 工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分配标准如何计算
一般来说半成品都是不参与成本核算的,如何分配制造费用?一般企业的话都是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以及直接材料,辅助材料,人工费等直接结转到该产品呀,若是厂办发生的制造费用当然是按一定比例分摊到生产车间!
㈢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及流程
成本核算方法大致分为以下五种,望采纳!
一、分步法
1.定义
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样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具体内涵和应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即计算考核“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
上述情况的随意组合。
3.计算方法及要点
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体计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按照生产加工阶段、步骤计算成本所导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计算流程、方法和含义,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
4.适用范围: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
二、分类法
1.定义
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成本对象
分类法的成本对象为产品“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定义为:产品自然类别、管理需要的产品类别。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分类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点,可概括如下:以“产品类”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产品类”的成本计算方法同于“品种”;某“类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后,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体品种,以计算品种的成本;类中选定某产品为“标准产品”;定义其他产品与标准产品的换算系统;按照换算系统之比例将“类产品”的成本分解计算到具体品种产品的成本。
4.适用范围
分类法适合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企业。
三、分批法
1.定义
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产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种很广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批次”的定义。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成本对象:产品品种、存货核算中分批实际计价法下的“批”、生产批次、制药等企业的产品“批号”、客户订单——即按照客户订单计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业需要并自定义的“批”。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批号”、“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 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工期”,
一般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若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在产品间分配采用定额法。
4.适用范围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因而也称“订单法”
四、品种法
1.定义
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品种法”之下的成本对象变通应用为:产品类别、 产品品种、产品品种规格。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
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4.适用范围
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
五、ABC成本法
从70年代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作业成本法(ABC法),现在,已经被很多国家采用。辉勤财务:它是一种将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不按传统的(以车间为费用归集和分配对象)方法,而是以“作业”为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它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间接费用,使成本的计算更加合理。由于它只是间接费用的一种分配方法,因此,企业实际上还要结合其他基本核算方法共同使用。
成本核算方法
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分步成本法和订单成本法。
㈣ 工业企业成本分摊的方法有哪几种
成本分摊方法,一般有按生产工人工资、按生产工人工时、按机器工时、按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按直接成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工资及应提取的福利费之和)、按产品产量等进行分配。具体采用哪种分配方法,由企业自行决定。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㈤ 工业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分配方法
提供培训(中英文):
ERP工业成本结钩、成本要素设置方案
BOM组建、委外加工会计处理
工序与工时规划
加工中心、设备资源设置,设备小时费率计算
制造费用、直接人工摊销办法
标准成本建立,标准成本差异摊销与分析
报价体系建立,原材料价格与汇率变动引起成本变动的简易处理,免抵退不得抵扣税额对报价的影响
毛利及其差异分析
免抵退税全套
管理会计报告全套
全面预算全套
㈥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有哪些要求和程序
(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应当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当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㈦ 工业成本如何计算分配比例
你算出来的比例是错的~~!~!~!应该是10.8% 40.5% 27% 21.7%
㈧ 请问工业企业成本计算制造费用如何分配到每个产品中。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常用的有按生产工时比例、定额工时比例、机器工时比例、直接人工工资比例等分配。
先确定一个分配的依据,然后按月按产品统计数据,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
㈨ 生产成本如何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是成本核算的最后一个步骤。企业应当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
产品成本中各成本项目费用比重的大小,以及企业成本管理有关基础工作的好坏等具体条件,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算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约当产量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法、定额比例法等。
一、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有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例如采矿业、食品业等,月末虽然有在产品,但在产品数量很少,算不算在产品成本对于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很小,
此时,为了简化产品成本计算工作,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因而,当月归集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即每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就是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例8-1】某食品加工企业采用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进行产品的成本计算。某月该企业共发生生产费用29074元,其中原材料费用19036元,直接人工费用6780元,
制造费用3258元,本月企业完工产品100公斤,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故忽略不计。要求:计算企业当月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由于该企业采用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进行产品的成本计算,所以本月企业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29074元(或19036+6780+3258=29074元)
其中,直接材料项目总成本:19036元
直接人工项目总成本:6780元
制造费用项目总成本:3258元
本月完工产品单位成本:29074÷100=290.74元
其中,直接材料项目单位成本:19036÷100=190.36元
直接人工项目单位成本:6780÷100=67.80元
制造费用项目单位成本:3258÷100=32.58元
二、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
有些企业生产的产品,例如钢铁业、化工业,各月末在产品的数量较少,或者月末在产品的数量虽大但各月间在产品数量比较稳定,此时,可以采用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
即各月末在产品成本按某一个固定数计算。如果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则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就较小,两者的实际成本的差额也较小,对于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没有
多大的影响;如果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但各月间数量稳定,则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也相差不大,对于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的影响同样不大。所以,为了简化产品成本计算工作,
在这两种情况下,各月在产品成本可以按某个固定数计算。采用这种方法,由于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一样,当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就是该月完工产品成本。
一般情况下,为了避免在产品成本与实际成本相差过大,企业应当在每年年终时,对在产品进行实地盘点,根据盘点的在产品的数量情况,重新计算确定本年末在产品成本
和下一年度各月的在产品成本。
【例8-2】某企业主要生产A产品,其生产较为稳定,各月间月末在产品数量平稳,变动不大,故企业采用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计算A产品成本。经测定,
企业各月末在产品总固定成本为9800元,其中直接材料5000元,直接人工3200元,制造费用1600元。本月月初在产品90件,本月投产800件,本月完工805件。
本月发生生产费用144900元,其中直接材料84525元,直接人工40250元,制造费用20125元。要求:将生产费用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企业采用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相同,均为9800元,故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为1449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为9800元。
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144900元
其中,直接材料项目总成本:84525元
直接人工项目总成本:40250元
制造费用项目总成本:20125元
本月完工产品单位成本:144900÷805=180元
其中,直接材料项目单位成本:84525÷805=105元
直接人工项目单位成本:40250÷805=50元
制造费用项目单位成本:20125÷805=25元
月末在产品总成本:9800元
其中,直接材料项目成本:5000元
直接人工项目成本:3200元
制造费用项目成本:1600元
三、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算法
有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直接材料费用在成本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间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如酿酒、造纸和纺织等行业,月末在产品可以
只计算材料成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因为,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间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的产品,每月末应当计算在产品成本。
且该产品成本结构中材料费用所占比重较大,人工费和制造费用所占比重较小,月初、月末在产品的加工费用相差也较小,对于完工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不大。
所以,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在产品可以不计算人工费和制造费用,只计算原材料费用。
采用这种方法,本月完工产品成本等于月初在产品成本(材料成本)加上本月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再减去月末在产品成本(材料成本)。
【例8-3】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此产品成本结构中原材料费用约占总成本费用的70%—80%,为简化成本核算,该企业采用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某月企业月初在产品成本为5150元,本月发生生产费用68000元,其中直接材料费用为54000元,直接人工费用为9000元,制造费用为5000元。
原材料于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企业月初在产品100件,本月投入1200件,本月完工1000件。要求:将生产费用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企业月初在产品100件,本月投入1200件,本月完工1000件,则月末在产品数量为:100+1200-1000=300件。
企业采用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故企业月初在产品成本5150元为月初在产品中所包含的原材料费用。
直接材料项目本月费用合计:5150+54000=59150元
原材料于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故直接材料项目本月费用合计数59150元应按本月完工产品数量和月末在产品数量的比例进行分配。
直接材料项目费用分配率:59150÷(1000+300)=45.5元
本月完工产品应负担直接材料费用:45.5×1000=45500元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直接材料费用:45.5×300=13650元
或:59150-45500=13650元
本月发生直接人工费用9000元,制造费用5000元全部由本月完工产品负担。
则,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45500+9000+5000=59500元
本月完工产品单位成本:59500÷1000=59.5元
其中,直接材料项目单位成本:45500 ÷1000=45.5元
直接人工项目单位成本:9000÷1000=9元
制造费用项目单位成本:5000÷1000=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