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业布局为什么需考虑市场、生产成本、集聚经济效益、环境、政府行为等影响因素
工业布局为什么考虑市场、生产成本、集聚经济效益、环境、政府行为等因素
一、市场(第一重要的吸引区位因素)
1、向市场运送单位重量产品的运费率高于同样重量的未加工原材料的运费率。
2、在市场附近布局可以避免因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增重而使运费率增殖。
3、某些产品的易腐性迫使一些企业不能远离市场。
4、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信息传递所需的大量通讯费用迫使许多产业不能离开市场。
二、生产成本:1、劳动力费用2、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3、能源费用4、原材料
三、聚集的经济效益:产业活动在空间一点集中或强化而引起的节省效果
(一)减运经济效益(接力经济效益)
由若干个不同生产阶段的产家据记载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产品生产链,
从而因集中减少了彼此间的运费开支形成经济效益。
(二)内在规模的经济效益
某特定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扩大而获得的经济效益。
1、需要购买的生产材料更多。2、对机器使用的效率提高。
3、产品大批量的运输时,可能使单位重量产品的运费率降低
企业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有一个最适的规模
(三)外在规模经济效益
若干相同或相似的企业聚集在一起,使某些在生产过程中各自企业
所需的设备出现一个较大的市场,促使专业化生产厂家的出现,
免去原小批量生产的不经济因素,从而引起外在经济效益的增加。
(四)都市化的经济效益
不同门类生产企业聚在一起,共同使用统一服务设施,从而免去了各自生产中分
别使用的相同的服务设施所需的费用,而引起的企业外的节省。如仓储、消防队。
都市化经济效益也不能无限增长,城市规模过大时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
四、环境因素:传统的区位论没有考虑环境因素。
环境-企业-受影响的环境-企业 区域发展水平-原址与新址。
五、政府意向与干预
1、直接经济手段:政府直接投资,直接采购,购买产品合同。
2、间接经济手段:税率和补贴。3、行政手段:美国政府干预“破产”。
六、其他因素(资金的来源,借贷,用处等)
㈡ 如何根据工业污染类型进行工业布局
工业布局是相当重要的规划与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布局内的项目所产生的工业污染物的产生、收集、封闭储存、外运的各个环节,对周边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所在地区的盛行风方向、地下水脉、季节温度等气象水文条件都需要在初步设计中综合考虑的。
㈢ 高中地理知识:环境对于工业的布局有什么影响
(1)从污染物的类型考虑,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应布里在居民区盛行风向下风地带的郊外。
在季风区要布局在与当地主要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使工厂排放的大量烟尘、有害气体不至于吹到居民区。在厂区与生活区之间应有绿化带。以便净化空气。需要大量工业用水、又要排放大谙污水的工矿企业,工厂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居民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2)城市工业布局要符合工业布局的原则。
如:用地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摆放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大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有严重污染、一时又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具体地说,应布置在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城市风”范围以外,)并考虑到盛行风向的影响。
(3)要有利于环境污染的区域综合治理。
某些工业部门产生的“三废”有可利用的部分,可在附近布局配套工厂就近加以利用,将污染物有效地控制在生产过程之中,使一个工厂的废物成为另一个工厂的资源。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目的。如某地区,铜矿和煤矿资源都比较丰富,拟建铜矿冶炼厂,同时建火电厂为其提供电力。但铜矿冶炼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企的二氧化硫,火电厂排放的“废气”中,有大觉的粉煤灰,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因二氧化硫是制硫酸的原料,而粉煤灰也可用来制造建筑材料,所以在附近建硫酸厂和粉煤灰建筑材料厂。
(4)还要考虑到地形的影响。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不要布局在盆地或谷地中,耍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区,以免污染物难以扩散而造成污染事故。
(5)设置卫生防护带。
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设里防护带,植树造林。可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6)作无害处理。
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建立焚烧炉或深埋废清;增加除尘装置和化学手段,清除烟尘和有害气体。
有些工业部门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如电子、感光器材、精密仪表、航天工业等,需要建立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自来水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周围可种植防护林加以保护。
转
㈣ 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工业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是一个综合思维的过程,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要明确主导因素的地位,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1、自然条件看似简单,但要注意以下几点--土地因素与地理位置、土地价格相关,直接影响到经济因素、劳力技术因素及环境因素;水源的要求是距离近、采取方便、数量丰富及水质优良;这里所说的原料和燃料资源不是经济因素中得如何接近以便节约运费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原料和燃料的问题;电子和感光器材工厂对空气的高质量要求,是在强调这些企业对自然环境的基本要求,而不是在说明企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或环境因素对企业布局的制约作用。
2、经济因素--接近原料地、燃料地及消费市场,以节约运输费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之一。煤铁复合体型、临海型及临空型等布局类型的出现正是上述观点的体现。
3、社会协作
4、劳力与技术因素工业生产需要一定数量和一定技术的劳动力;劳动力资源丰富,并且文化科技发达是现代工业的有利条件;劳动力费用也是选择厂址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日本在东亚和东南亚大力发展劳力密集型的企业;劳力密集型有向知识密集型转化的趋势;知识密集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使得高素质的人才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日趋重要。
㈤ 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原则 画环境是如何影响工业布局的
一是污染工业与居住区可设立隔离带,如绿化带;二是污染工业与居住区之间采取污染物梯度布局的方式,如远离居住区的布局较污染工业,渐次安排轻污染工业;三是污染工业应布局在城市居住区得下风向。
㈥ 工业布局都有哪些原则
工业布局的原则主要有:自觉运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遵循工业布局地域分工规律;有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适宜分散和必要集中相结合;充分考虑政治和国防安全的要求等。
1、自觉运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地区经济发展是在不平衡中求平衡,在拉大发展差距中求缩小差距,即不平衡发展是暂时的、相对的。由于每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经济的条件不同,加之财力、物力有限,投入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平均投入、平衡发展的效果远不如有重点、不平衡发展的效果,也就是说,只有每个时期有重点、不平衡发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相对均衡。例如,日本先发展了基础较好的“京——滨”地区后,才带动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美国也是先发展了东部大西洋沿岸地区后,才逐步向中西部推进,使中部密西西比河流域、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和南部地区快速发展起来;中国也是先发展沿海经济,后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2、遵循工业布局地域分工规律。工业布局地域分工的自然基础是各地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存在优劣;经济基础是各地现有经济水平、特点和经济地理位置不同。工业布局要分析各地的要素价格和产品成本,找出各地适合布点的工业部门。
3、有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业布局要充分考虑社会劳动的节约,从减少原材料、燃料和产品的不合理运输和节约中间环节、中转全储的投资费用等入手,促使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工业布局要选择生产费用、运输费用及流通费用的总和为最小的建厂地点。
4、适宜分散和必要集中相结合。工业布局应充分利用现有中、小城镇或在资源较丰裕的地区分散布点,这有利于改变原有不合理的工业分布,充分利用各地自然资源,使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国防安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当然工业布局分散要适当,不能搞“大而全”或叫、而全”,即在坚持适当分散的同时,坚持必要的集中;这可使企业共同利用各种资源要素,有利于建立共同的专业化协作配套厂以及供电、供水、交通、通讯等厂外公共工程,从而获得生产费用的节约和较高的集聚效益,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建立合理的国民经济整体运转机制。
5、充分考虑政治和国防安全要求。工业布局还要充分照顾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防止因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造成社会动荡,甚至出现分裂。例如,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经济发展水乎极不平衡,民族矛盾不断激化,最后作为重要因素之:—加速了原苏联解体进程。从国防安全考虑,工业布局在宏观上要处理好国防前沿和战略腹地的关系,重要工业和产品的生产能力要有纵深配置;在中观布局上,要防止过度集中,要适当分散布置;同时,要有利于战备动员计划的迅速实施。
6、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工业布局时要正确处理工业生产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实行“三同时”方针,积极防止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不断提高工业布局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工业布局亦称工业生产力或工业配置,是指人们通过规划或其他手段,有意识地对工业生产力在全国或一个地区范围内进行调整和再分布。工业布局与工业分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工业分布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自然结果,人们只能承认它、继承它。工业布局必须以原有工业分布为前提和基础,是对原有工业分布的再分布。
㈦ 什么是工业布局,都有哪些影响因素
工业布局亦称工业生产力或工业配置,是指人们通过规划或其他手段,有意识地对工业生产力在全国或一个地区范围内进行调整和再分布。工业布局与工业分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
工业分布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自然结果,人们只能承认它、继承它。工业布局必须以原有工业分布为前提和基础,是对原有工业分布的再分布。
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社会制度和重大社会历史变迁。
1、自然条件包括资源条件、地质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等。其中,资源条件包括各种燃料、动力资源、矿物原料资源、各种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一定空间地域内的自然资源分布总是不平衡的,不同地区蕴藏的资源种类不同,即使同类资源,在各地区的蕴藏量相差也很大,品位、丰度及开采条件亦各异。工业布局要尽量发挥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做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地质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水文、交通、通讯等,工业布局要依托一定的地理环境进行,要善于利用地质、地理条件为工业布局服务。气候条件包括光照、湿度、气流和降水等,气候对工业生产有着程度不同的影响,要根据不同行业工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进行工业布局。
2、经济技术条件包括人口密度、劳动力资源、生产技术、工程技术人员比例、管理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特征、生产协作条件、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及交通运输、通讯联络等公共工程的数量和水平等。工业布局要重点放在经济技术条件相对好的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首先要创造适于进行大规模工业布局的经济技术条件,特别是劳动力素质、交通通讯、观念思想等的转变。
3、科学技术条件包括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大规模科技进步,都是工业布局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目前,全世界正面临着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这一新技术革命将会出现电子计算机工程、外层空间开发、海洋工程、遗传工程等相互联系的产业群;同时,也会引起生产过程分散化和多中心化,生产内容多元化和小批量化等新情况,使工业的集中布局又出现了分散的趋势。工业布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本国、本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科学技术来促进工业的扩张,实现工业布局的合理调整。
4、社会制度和重大社会历史变迁主要指不同的社会制度,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和发展任务,这些都对工业布局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工业布局的变化往往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紧密联系着。当社会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工业布局应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努力追求优化效果、合理效果,即实现有条件的工业布局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