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楚怡工业学校开学带什么

楚怡工业学校开学带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02 06:05:26

⑴ 楚怡职教是什么意思

是一个学校的名字。一个世纪前,着名教育学家陈润霖以“爱国、求知、创业、兴工”为理念,创办了楚怡工业学校(以下简称“楚工”),开职教救国之先河。

⑵ 武汉理工大学是985院校还是211院校

都不是 普通本科院校

⑶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本科吗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专科学校,不是本科学校。

⑷ 深海里的星星最后说的那场大火指的是什么

七十年前,长沙城曾深陷一场名为“文夕大火”的沉痛火劫,当年创痛至今仍深留在城市记忆深处,但从废墟中屹立起的坚强,从灾难中汲取的力量依然穿透时空,让今天的我们从中感受不屈的力量

文夕大火又称长沙大火,是长沙历史上毁坏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城人为性质的火灾,也让长沙与柏林、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

文夕大火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武汉会战失利后,武汉的机关、工厂,以及大批难民和伤兵涌入长沙,使当时30多万人口的长沙骤增至50多万。加上以前长沙作为上海,南京等会战的后方,长沙已经积累了许多战略储备,商业也很繁荣。但长沙有限的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根本难以承载如此大量的迁入,这些都给日后的巨大损失埋下了隐患。

11月8日,日本侵略军攻入湖南北部,并轰炸了长沙和衡阳。9日、11日,临湘、岳阳接连失守,中日对峙新墙河。长沙的局势十分严峻,当时的民国政府对长沙能否守住十分缺乏信心。蒋介石提出焦土抗战的作战思想,认为即使烧毁长沙也不能让日本获得任何物资。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接到电报,在11月10日(一说12日)的会议中传达了蒋介石的思想,并组织纵火队伍。当城东南的天心阁放火时,即开始全城放火。

1938年11月12日深夜(13日凌晨2时),长沙南门口外的伤兵医院失火(是故意纵火的信号或是无意失火,至今仍然是谜)。纵火队员以为是信号,便全城放火。大火持续了整整五天五夜,古城长沙2500多年的历史财富几乎被毁灭殆尽。无数市民争相逃命,在长沙城的湘江渡口发生严重的踩踏事故。

3000多人在大火中丧生。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共计5.6万余栋。大火造成经济损失10多亿元,约占长沙总值的43%。政府机关被烧毁的有省政府、民政厅、建设厅、警察局、警备司令部、省市党部、保安处、地方法院、高等法院、电报局、电话局、邮政局、市商会、中央通讯社、中央广播电台和在长沙各家报馆等大部或全部建筑;被烧毁或大部烧毁的学校有湖南大学、明德中学、岳云农工,楚怡工业学校、兑泽中学、第一师范、南华女中、明宪女校、妙高峰中学、省立长沙高中、民众教育馆等31所;被毁的银行有湖南省银行、江西裕民银行、上海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十余家;被烧毁工厂的有40多家,其中损失最大的有湖南第一纺织厂,其厂房损失达27万余元,原料损失达96万余元,机器设备损失达60多万元。长沙作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190多家碾米厂和粮栈仅幸存12家半。绸布业损失约200余万元,约占全行业资产的80%。湘绣业40家全部毁灭。除湘雅医院外的所有医院均被烧毁。

当时周恩来和叶剑英都在长沙,起火时他们带重要文件急忙撤离,于13日下午到湘潭。郭沫若当时也在长沙亲历了大火,《郭沫若传》中对情景进行了描述:“只见城中烈焰升腾而起,映红了整个夜空,来不及撤退的长沙百姓,披头散发寻找亲人的,顿足捶胸的,望着大火发呆的,扑向火丛抢救财产的,……歇斯底里失望地绝叫,伴随着房倒屋塌的轰隆声。……车至城郊关帝庙前,极目远望,根本不见长沙踪影,惟有冲天的火光和翻滚的浓烟,显然火势还在蔓延。”

12日的电报代码是“文”,大火又发生在夜里(即夕),所以称此次大火为“文夕大火”。

1938年11月18日,为了平息民愤,蒋介石下令枪毙“长沙纵火案”三个“当事人”:长沙警备司令酆悌、警备二团团长徐昆和长沙市公安局长文重孚。张治中去职。他们成为了事件的替罪羊。

1938年11月19日,长沙城的废墟上重新出现了菜市:卖肉者3人,卖菜者2人。

日军在当时并未进攻长沙。

先锋厅的钟楼(中山纪念亭)有幸保存了下来。其他幸免的建筑物还有湘雅医院。

2005年7月,长沙市首个以纪念“文夕大火”的建筑———电灯公司遗址纪念墙建成。纪念墙位于湘江风光带与劳动路交汇处。同年建成的还有长沙大火警示钟大型雕塑。

文夕大火毁灭了长沙城自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积累,地面文物毁灭到几近于零。长沙作为中国唯一一个2000多年城址不变的古城,文化传承也在此中断,在历史研究上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人民流离失所,商业贸易、政府机关、学术机构等几乎完全被摧毁。但这只是大摧毁的开始。从1939年9月至1944年8月,日军发动了四次长沙会战,轰炸长沙100多次。国军在前三次会战都获得胜利并重创日军。在文夕大火中损毁严重的长沙成为了一片废墟。

当时《中央日报》的社论:“长沙近30年来,物质、人力欣欣向荣。全国都市中,充实富庶,长沙当居首要。百年缔造,可怜一炬。”

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后,腐败无能到出神入化的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多次组织的大规模会战,均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日军继续沿粤汉铁路南犯,进逼湘北,湖南由抗战的大后方转变为抗日的前线。11月9日日军攻陷岳阳,继向南推进至新墙河北岸,湘北门户洞开。省会长沙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谣传敌人即将进攻长沙,聚集在长沙的各军政机关纷纷撤退。人心惶惶,一夕数惊。

在此严峻形势下,蒋介石在长沙召开了军政人员会议,讨论战局问题。基于对已经沦陷的重要城市未加破坏,资为敌用,实为失策的认识和对确保长沙信心的缺乏,会议期间,蒋介石曾指示张治中等人,如果长沙不保,即实行火烧。11月12日上午9时许,蒋介石侍从室正式指示张治中对长沙采取焦士政策;稍后,张又接到蒋介石“限一小时到”的紧急电报:“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

对于焚城阻敌的办法,张治中虽曾提出过异议,但以蒋介石的专横,张是不敢不执行的。张治中迭接蒋介石焚城的命令后,立即采取应变措施,指定省会警备司令部司令酆悌负责筹备,省保安处予以协助,警备第二团团长徐昆担任放火总指挥,负责组织放火队伍,准备放火工具。根据当时拟定的焚城计划,放火前,先发布日军轰城的消息,以便于疏散市民,并施放空袭警报,由警备队督促市民出城;放火时,以城南天心阁处举火为号,全城同时行动。放火时间视日军进攻长沙的情况而定,由酆悌亲自掌握。按此计划,徐昆迅速将警备第二团以3人为一组,编成100个放火小组,分发放火器材,调集大量消防车,灌人汽油,作为放火车,并在主要街道预备大桶的汽油和煤油等易燃物,有些墙壁上用石灰写着“焦”字,或画了其他纵火暗号,或用日文写着对敌宣传标语。

11月12日,即岳阳弃守的第三天,日寇先头部队已抵汩罗江北。谣言不胫而走,或说敌人已到新河(距长沙仅10多里),或说敌艇已距省河不远等等。逃难的人流有如成群结队的蚂蚁,把城郊数十里内的稻田踩成无数的小道;被阻于水的,更是狼狈不堪,或忍痛抛箱弃物,或失足落水,葬身鱼腹。

入夜,城里到处关门闭户,街上漆黑一团,偶然从门隙里透出一点点灯光,或传来几声小贩的叫卖,凄凉万状。

深夜,全城戒严,行人绝迹,只有三五成群的全副武装的士兵或提油桶,或提着小火炉,或拿着其他放火器材,紧张地窜到全市街头巷尾,准备执行放火任务。正在这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紧急时刻,南门外伤兵医院不慎失火。紧接着天心阁和一些地方也起火了。预先守候在各处的放火队员一见天心阁的火光,纷纷将点燃的火把投向油桶或居民的房屋。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热浪灼人,爆声阵阵,美丽的长沙古城顿成一片火海。

焚城的计划是严格保密的,焚城的行动又是在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下发生的。故当火起时,留城的老百姓尚在睡梦中。及至从梦中惊醒,还以为是日军打进城来了。正准备夺路逃命,但烈火已经临门,大多数的街巷已被烟火封住。熊熊大火中逃命的人们,在拥挤和混乱不堪中,有的被人群踩死,有的被汽车压死,有的被大火活活烧死。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被大火逼进水缸后惨死。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躲进水缸避火,双双被活活煮死。30多名余太华金号员工躲进防空洞,全被烤焦致死。凄厉的哭喊声,恐怖的嘶叫声,连同建筑物燃烧时的爆炸声,交织成为一个悲惨世界。

这场恐怖而又无情的大火一直延烧了两天两夜,造成了空前的浩劫。全城8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原来繁华的街道变成断壁残垣,学校、银行、工厂、商店毁于一旦。据国民党湖南省政府统计室编印的《湖南省抗战损失统计》估计,大火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0多亿元,相当于抗战胜利后的1.7万亿元。据国民党当局公布的数字,直接死于火灾的有3000余人。

长沙大火前,周恩来、叶剑英正在长沙。大火当夜,他们率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工作人员冲出火海,撤往湘潭。14日,他们立即赴南岳,就大火的善后问题与蒋介石交涉。面对各方的责难,蒋介石连夜从南岳赶至长沙处理善后,迫于长沙和全国人民的舆论压力,蒋介石接受了周恩来提出的3点善后办法:(1)拨款50万元救济灾民;(2)调集5000民工清理街道,掩埋尸体,搭盖窝棚,安置灾民;(3)严惩放火首犯。几天后,蒋介石下令判处酆悌、徐昆、文重孚(省会警察局长)3人死刑;绘张治中以“革职留任”的处分,仍继续负责火灾的善后。17日,周恩来最先赶到长沙,领导善后工作。22日,省府也成立了长沙市临时救济委员会。郭沫若等在回到长沙后,同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工作人员一道组成了“善后工作突击队”,开展善后救灾工作。整个善后工作至11月底完成。

⑸ 文夕大火名字的来历

http://www.lishou.com/2003/rjf_wx.htm

文夕大火又称长沙大火,是长沙历史上毁坏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城人为性质的火灾,也让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

背景:
文夕大火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武汉会战失利后,武汉的机关、工厂,以及大批难民和伤兵涌入长沙,使当时30多万人口的长沙骤增至50多万。加上以前长沙作为上海,南京等会战的后方,长沙已经积累了许多战略储备,商业也很繁荣。但长沙有限的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根本难以承载如此大量的迁入,这些都给日后的巨大损失埋下了隐患。
11月8日,日本侵略军攻入湖南北部,并轰炸了长沙和衡阳。9日、11日,临湘、岳阳接连失守,中日对恃新墙河。长沙的局势十分严峻,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对长沙能否守住十分缺乏信心。蒋介石提出焦土抗战的作战思想,认为即使烧毁长沙也不能让日本获得任何物资。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接到电报,在11月10日(一说12日)的会议中传达了蒋介石的思想,并组织纵火队伍。当城东南的天心阁放火时,即开始全城放火。

过程:
1938年11月12日深夜(13日凌晨2时),长沙南门口外的伤兵医院失火(是故意纵火的信号或是无意失火,至今仍然是谜)。纵火队员以为是信号,便全城放火。大火持续了整整五天五夜,古城长沙2500多年的历史财富几乎被毁灭殆尽。无数市民争相逃命,在长沙城的湘江渡口发生严重的事故。
3000多人在大火中丧生。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共计5.6万余栋。大火造成经济损失10多亿元,约占长沙总值的43%。政府机关被烧毁的有省政府、民政厅、建设厅、警察局、警备司令部、省市党部、保安处、地方法院、高等法院、电报局、电话局、邮政局、市商会、中央通讯社、中央广播电台和在长沙各家报馆等大部或全部建筑;被烧毁或大部烧毁的学校有湖南大学、明德中学、岳云农工,楚怡工业学校、兑泽中学、第一师范、南华女中、明宪女校、妙高峰中学、省立长沙高中、民众教育馆等31所;被毁的银行有湖南省银行、江西裕民银行、上海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十余家;被烧毁工厂的有40多家,其中损失最大的有湖南第一纺织厂,其厂房损失达27万余元,原料损失达96万余元,机器设备损失达60多万元。长沙作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190多家碾米厂和粮栈仅幸存12家半。绸布业损失约200余万元,约占全行业资产的80%。湘绣业40家全部毁灭。除湘雅医院外的所有医院均被烧毁。
当时周恩来和叶剑英都在长沙,起火时他们带重要文件急忙撤离,于13日下午到湘潭。郭沫若当时也在长沙亲历了大火,《郭沫若传》中对情景进行了描述:“只见城中烈焰升腾而起,映红了整个夜空,来不及撤退的长沙百姓,披头散发寻找亲人的,顿足捶胸的,望着大火发呆的,扑向火丛抢救财产的,……歇斯底里失望地绝叫,伴随着房倒屋塌的轰隆声。……车至城郊关帝庙前,极目远望,根本不见长沙踪影,惟有冲天的火光和翻滚的浓烟,显然火势还在蔓延。”

事后:
12日的电报代码是“文”,大火又发生在夜里(即夕),所以称此次大火为“文夕大火”。
1938年12月18日,为了平息民愤,蒋介石下令枪毙“长沙纵火案”三个“当事人”:长沙警备司令酆悌、警备二团团长徐昆和长沙市公安局长文重孚。张治中去职。他们成为了事件的替罪羊。
1938年11月19日,长沙城的废墟上重新出现了菜市:卖肉者3人,卖菜者2人。
日军在当时并未进攻长沙。
先锋厅的钟楼(中山纪念亭)有幸保存了下来。其他幸免的还有湘雅医院。
2005年7月,长沙市首个以纪念“文夕大火”的建筑———电灯公司遗址纪念墙建成。纪念墙位于湘江风光带与劳动路交汇处。 同年建成的还有长沙大火警示钟大型雕塑。

影响:
文夕大火毁灭了长沙城自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积累,地面文物毁灭到几近于零。长沙作为中国唯一一个2000多年城址不变的古城,文化传承也在此中断,在历史研究上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人民流离失所,商业贸易、政府机关、学术机构等几乎完全被摧毁。但这只是大摧毁的开始。从1939年9月至1944年8月,日寇发动了四次长沙会战,轰炸长沙100多次。国军在前三次会战都获得胜利并重创日军。在文夕大火中损毁严重的长沙成为了一片废墟。
当时《中央日报》的社论:“长沙近30年来,物质、人力欣欣向荣。全国都市中,充实富庶,长沙当居首要。百年缔造,可怜一炬。”

⑹ 湖南平江人物

历史名人彭德怀
1928年6月,彭德怀同志率领的国民革命军湖南陆军独立五师第一团和第三团三营驻平江,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感召下,滕代远、黄公略等人在天岳书院发动了平江起义,占领平江县城,建立临时苏维埃政府,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起义旧址的天岳书院始建立于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为砖木结构,占地2700平方米。解放后,扩为平江县第一完全中学。对彭德怀、滕代远同志当年的住房进行复原陈列,新开辟了文物陈列室。1982年,陈云同志为其题写“平江起义纪念馆”匾额。
李元度
(1820-1887),字次青,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然老人,今平江县爽口乡沙塅村人。四岁丧父,靠母亲纺织换钱供他上学。十八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但以后他6次参加礼部考试,都未中第。
咸丰三年(1853年),已经三十三岁的李元度投笔从戎,加入曾国藩湘军,充当幕僚,协助曾“辟佐戎机,调理营务”,深得曾氏赏识。曾国藩保举李为候选知县、加内阁中书①衔;后又保举同知②衔,赏戴花翎③衔。江西湖口之战以后,李元度便由军中文员改为将领。咸丰八年(1858年),李元度带领一支700人的部队,固守江西玉山、广丰两城,为湘军攻占江西全境起到了很重要的辅佐作用。加上,李在湖南靖港、江西湖口期间,曾经两救曾国藩,曾国藩力替李元度上奏请赏,获得道员记名,加按察使④衔,赐号色尔固楞巴图鲁之赏。两年后补授浙江温处道道员,不久,调任安徽徽宁太广道员,加布政使衔。任上,李元度奉曾国藩之命率部抵徽州,因兵力悬殊,徽州失守。曾国藩为掩饰“筹划未密”之过错,具奏参劾李元度,李被革职。咸丰十一年十月,李戴罪立功,官复原职。先后任贵州按察使、布政使。任内,他剪巨恶,劾墨吏,兴蚕桑,设矿局,励精图治,深得民心。当年死于贵州任上。
曾国藩虽曾参劾李元度,并说李元度“帷战阵非其所长”,但在晚年又曾有所自省、悔悟:“(李元度)虽治军无效,而不失为贤者。”在《国朝先正事略》序言中更有中肯的评价:“次青提兵四省,屡蹶仍振,所谓贞固者非耶;发愤着书,鸿编立就,亦云勇猛矣。”
李元度转战南北,四处奔波,阅历丰富,熟悉社会民情,为治学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他热爱文史,即使戎马倥偬、政务繁忙之际,仍笔耕不辍。着述有《国朝先正事略》、《天岳山馆文钞》、《天岳山馆诗集》、《名贤遗事录》、《四书讲义》、《国朝彤史略》、《南岳志》、《同治平江县志》等30多种1500多卷。最有价值者当属60卷《国朝先正事略》,其中收录了清朝开基至同治200余年间1108位人物,分名臣、名儒、经学、文苑、遗逸、循良、孝义七类,采其勋绩议论、嘉言懿行,每人一传记之,林则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戴震等人传略皆在其内,颇具史学价值。另外,40卷《天岳山馆文钞》,集中记载了平江县的碑、传、志,保存了大量传统文化遗产,尤其是对杜甫卒地的考证,自成一家之言,难能可贵。
平江至今流传着李元度的不少趣事与传说,尤以“对字”趣话,令人拍案称奇。相传一天黄昏,李元度散步遇到一位江夏刘秀才问路。李嫌其语言唐突,以白眼待之。刘秀才只好和颜低声借问姓氏,李脱口而出:
“骑青牛,过函谷,着道德五千言,老子姓李。”
秀才答道:“斩白蛇,入咸阳,兴汉家四百载,高祖是刘。”
李元度大惊,忙向前询问:“足下何处人氏?”
秀才答曰:“江夏”。
李元度问:“四水江第一,四季夏第二,先生居江夏,是第一,是第二?”
秀才沉吟片刻,答道:“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弟本儒人,不在前,不在后。”堪称出句巧,联句妙,唱和相宜,情趣相投。自此,李刘两人结成了忘年之交。近代名人平江不肖生
(1889一1957)(一说:1890-1957) 两度赴日留学,1922年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笔名来由:灵感来自老子《道德经》之“天下皆谓我道大;夫惟其大,故似不肖。”
现代着名武侠小说家,本名向恺然,湖南平江人。为20年代侠坛首座,领导南方武侠潮流。他从小文武兼修,文学、武术,两者均有深厚造诣,于长沙楚怡工业学校毕业后,为谋救国之道,他曾两度赴日本留学,先后进入华侨中学与法政大学,他文学和武术的事业都从这里开始。武术方面,他与日本柔术家、剑术家颇有交往,功夫大进,回国后参加过反袁运动和大革命,1932年回湖南创办国术训练所和国术俱乐部,是现代着名的武术活动家。他的武术理论功底也很深厚,着有《拳术见闻录》《拳术传薪录》《拳师言行录》、《拳经讲义》等专着。
他的文学生涯,最初是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未进学校而日事浪游,对日本妓院(主要是低级妓院)和下层社会颇为熟悉,写成清末留日学生恶现状的谴责小说《留东外史》,但回国以后,书局仅仅允诺每千字给三角稿酬,打击了他的积极性。
1922年,应世界书局之约,他开始专心从事武侠创作。武侠处女作《江湖奇侠传》和《近代侠义英雄传》,名震大江南北。一炮打响,一再续写,奠定了他在现代武侠中的地位。他在上海,不喜交游应酬,和一妾、一狗、一猴居住在一处很窄的小楼中,每到半夜,便开始动笔,一直写到天亮。用蝇头小楷写在不到一尺的纸上,每行可写一百四五十到一百七八十字,却是笔直一线,为现代文人中的奇观。解放后,向恺然出家为僧,1957年68岁时准备撰写《中国武术史话》时不幸患脑溢血去世。
不肖生的作品,受湖南民俗影响,写实与神怪相结合,又善于编故事,因此很有看头。但他常常信手写来,前后滔滔不绝而缺乏连贯,有结构松散的毛病。但他奠定的现代武侠小说基础地位,尤其是江湖与武林的迷幻离奇,开启了和旧的侠客传奇大为不同的一副新面目, 这是始终不可撼动的。
张纯清
1910年5月生于平江县梓江东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入教会学校就读,积极投入学生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春到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
孔荷宠
(1896-1956) 别名孔介如、孔庆如,化名曾庆福、曾福生。湖南平江人。早年参加过湘军。1926年在平江参加农民运动,任农民自卫军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吴溉之
(1898-1968) 又名武维扬。湖南平江人。早年就读于平江培元学校。毕业后回乡创办培元学校语口分校,当教员,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参与组织救国十入团,并兼平江《旬报》记者。1924年春任平江县工会秘书,不久兼任县农民协会工作。4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李宗白
190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19年,在平江县立中学读书期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参与领导平江着名的抵制英国煤油起岸的反帝爱国斗争。
吕展
(1919—1997)湖南省平江县人。一九三六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赤军
(1916—1967)湖南省平江县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余非
(1911—2001)湖南省平江县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叶楚屏
(1916—2000)湖南省平江县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五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方国安
(1913—)原名方国南。湖南省平江县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钟明彪
(1910—2006)湖南省平江县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涂正坤
1897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向 钧
(1906-1928),中共湖南省委农民部长,革命烈士。
邹昔畴
( 1893-1931.12),湖南省平江县人。出身富裕农民家庭。从小同情贫苦农民,富有正义感。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邱训民
(1898—1934) 红军独立二师师长,革命烈士。湖南省平江县人,1898年3月出生于平江县思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在杂货店当学徒。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组织农军迎接北伐军,任沙锻党支部书记、农协委员长。1927年带领沙锻农民自卫军攻打思村等地团防局,救出了被关押的几十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随后扩充游击队,任湘鄂赣独立师二团团长。1930年任红十六军七师师长。1931年任湘北独立团团长,开辟湘北根据地。1932年任湘鄂赣独立二师师长,率部参加了湘鄂赣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屡屡获胜,被誉为“红军虎将。

方维夏
教育家,革命烈士。湖南省平江县人,1880年生于平江县长寿街。幼从父读书,后考入湖南中路师范学堂简易科,毕业后在长寿街创办高等小学校。1898年8月进入湖南优级师范习博物科,毕业后在中学任教。
方会进
(1896-1935),湖南省平江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少时曾读过3年私塾。19岁时拜师学缝纫。192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胡荣
(1906——1941),新四军新编第三支队政治委员,革命烈士。湖南省平江县人,1906年2月生于平江县大坪双洞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夏平江县立中学毕业。曾任小学教员。北伐军攻克平江后,即投入农民运动,加入共青团,秘密发展团组织,任团支部书记。
邓玉南
(1906-1933.4),湖南省平江县人。出生于一个铁匠家庭。1926年10岁起给地主放牛,后到本地辜家洞一家造纸坊户当童工。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方林村
(1907-1935.2),湖南省平江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曾读过几年私塾。后辍学在家务农。192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毛简青
(1891-1932) 中共六大主席团成员,革命烈士。湖南省平江县人,1891年11月生于平江县濯水金窝的一个富绅之家。曾就读于碧潭小学、平江县中学、岳州中学。1913年偕妻吴淑坤自费赴日本东京留学,先补习功课,1915年考取仙台第一高等学校,毕业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系,1921年夏毕业,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在长沙任教。1922年,经李六如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房谋
(1908-1931),湖南省平江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靠房姓家族长辈的资助读完小学。1925年参加革命。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邹平
湖南平江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幼时曾在家乡读过私塾和初小。1919年,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积极参加毛泽东等领导的驱逐反动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21年秋,从一师毕业后,应聘到长沙明德中学任教。1922年10月,在明德中学组织“后援会”,声援长沙泥木工人大罢工斗争。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继续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大力从事革命活动。1926年,由国民党湖南省党部选送到广州政治讲习班学习。同年夏结业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营党代表。同年11月,奉命离开北伐军,以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农运特派员身份赴衡山开展农民运动。曾先后领导农协骨干与衡山油麻园反动组织“左社”的头目进行了坚决斗争;参与组建衡山农民自卫军和筹建“衡山县人民公祭岳北农工会死难烈士筹备处”的工作;带领贫苦农民开展平粜粮食的斗争。
1927年“马日事变”后,因被衡山反动当局列为全县悬赏通缉的“四大暴徒”之一,遂潜回平江继续坚持地下斗争,并以秀野师范学校教员身份作掩护,协同中共平江县委发动全县的秋收暴动。1928年春,先后任平(江)湘(阴)岳(阳)游击总队第一大队第一中队中队长兼党代表和第一大队大队长兼党代表,率部参加着名的“二月(农历)扑城(县城)”的战斗。同年5月,率部在平江岑川与敌作战时,颈部中弹负伤,伤势极为严重,却大难不死,此后被大家称为“邹不死”。同年7月,被推选为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后率部编入红五军,任第一纵队党代表,参与领导开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秋,调任红五军三师政委,参加第二次攻打长沙的战斗。同年11月,任红三军团随营学校校长,先后参加中央苏区第一、二次反“围剿”战斗。1931年夏,任红三军团四师代师长。同年9月7日,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斗,在兴国县高兴圩前沿阵地观察敌情时,不幸被子弹击中胸部。送往后方医院抢救途中,因失血过多而牺牲。
李六如(1887~1973)
湖南平江县嘉义献冲泊头人。1887年7月生。出身富商家庭。1908年加入新军,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任46标标统,补陆军少将衔。1913年赴日本留学,历任长沙群大、高商、法专等校教师,广州第二军校政治部主任兼政治教官,北伐二军四师中将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新加坡南洋共产党临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南方局宣传干事,福建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延安毛主席办公室秘书长,行政学院院长,中共中央财经部副部长,中共热河省委常委、省府秘书长,哈尔滨东北行政委员会财委副主任、财经学校校长,东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长。解放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全国政协常委。5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文革”中受“四人帮”迫害,于1973年4月10日逝世。

⑺ 芙蓉区楚怡学校的介绍

芙蓉区楚怡学校建校于1906年,由当时被称为“新化三才子”之一的陈润霖先生创办,楚怡小学首先筹建,随后又创办了楚怡工业学校、楚怡中学和楚怡幼稚园,形成了“三校一园”的完整体制。“楚怡”的校名,取“惟楚有才,怡然乐育”之意。“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 是对教师的师德要求, “自动、自学、自治、自立”,是楚怡学校的传统校风。

⑻ 楚怡百年荣光中的大学有哪些

楚怡百年荣光中的大学有: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楚怡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等。
《楚怡·百年荣光》讲述了一百多年前,湘籍着名教育家陈润霖怀揣“教育救国”、“工业救国”的梦想,创办了楚怡工业学校。历经岁月变迁与考验,学校在艰苦卓绝中弦歌不断,培养了3000多名经世济用之才,是湖南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面旗帜。

⑼ 楚怡工业学校有学前教育吗

⑽ 在湖南省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还可以考本科吗

在湖南省新化县处一工业学校,还可以考本科吗?当然可以考了,湖南省兴化县处于工业学校读书的人,可以考本科的

阅读全文

与楚怡工业学校开学带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南宁到钦州汽车多久 浏览:575
宝马3系电动天窗如何开关 浏览:404
奥迪a4机器盖如何开 浏览:116
本田汽车漏油怎么处理 浏览:196
山东烟草工业都有什么烟 浏览:915
奔驰e200l轮胎气压怎么消除 浏览:121
2021款宝马平行进口车多少钱 浏览:919
工业炼铁加炭有什么用 浏览:892
奔驰哪个车照明有奔驰车标和光束 浏览:978
公明去龙华英泰工业区坐什么车 浏览:181
汽车电瓶电压表显示多少伏 浏览:482
landwind汽车x7多少钱 浏览:41
奔驰越野怎么开 浏览:605
汽车宽1815是多少米 浏览:892
宝马空调按钮怎么关 浏览:924
进口的奔驰v250的产地在哪里 浏览:724
宝马x1机油泵怎么拆卸 浏览:682
工业区开饭店需要办什么手续 浏览:299
宝马f18绞牙避震怎么调 浏览:50
奥迪q5最小尺寸是多少 浏览: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