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如何治理工业污染

如何治理工业污染

发布时间:2022-02-02 01:55:46

Ⅰ 怎样控制工业污染

工业污染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废气、废水和固体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污染主要是由生产中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及各种噪音造成的,可分为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废渣污染、噪音污染。

控制水污染:

1.在生产和生活中大力提倡节约用水。首先不断提高节水意识,积极采用先进的节水工艺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其次是广大居民和社会各界都要增强节水观念,千方百计节约水资源。水的消耗减少了,废水、污水自然减少了,废水、污水处理问题也就相对容易一些。

2.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两个方面。清洁生产是国内外二十多年环境保护工作经验的总结,它着眼于全过程的控制,具有环境和经济双重效益。推行清洁生产,是深化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提高废水处理技术水平。工业废水处理正向设备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处理方法,包括用以进行沉淀和曝气的大型混凝系统也在不断地更新。近年来广泛发展起来的气浮、高梯度电磁过滤、臭氧氧化、离子交换等技术,都为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特别是目前废水处理装置自动化控制技术正在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这在提高废水处理装置的稳定性和改善出水水质等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4.坚持分散治理和集中控制相结合。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污染源,如家庭污染源的污染物种类基本相同,有些污染源的污染物种类又有很大区别,如造纸废水和电镀废水就大不一样。对家庭这样的污染源就应该采取集中治理的方法解决污染问题;而对于那些有特殊污染物的污染源,则必须采取分散治理的方法。当然,有些污染源,如造纸废水,如果几家造纸厂相距不远,就可以几家联合投资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实施由分散治理到相对集中治理。

5.国家坚持有法必究和限期治理。对于水污染控制,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一是坚持污染防治设施与生产企业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同时”。只要真正坚持了“三同时”,许多污染物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也就做到了预防为主。二是对原有污染进行治理,对于污染严重的,要依法进行限期治理,对限期治理不达标或拒不进行治理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关闭。

控制空气污染:

1.工业布局合理: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

2.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用设立在郊外的几个大的、具有高效率除尘设备的热电厂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以消除煤烟。

3.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

4.改变燃料构成:实行燃煤向燃气的转化,同时加紧研究和开辟其它新的能源,如太阳能、氢燃料、地热资源等。

5.绿化造林:茂密的丛林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能吸附大量飘尘。

控制土地污染:

1.生物防治土壤污染物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或吸收而净化土壤。研究分离和培育新的微生物品种,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这是提高土壤净化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2.施加抑制剂

轻度污染的土壤施加某些抑制剂,可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促进某些有毒物质的移动,淋洗或转化为难溶物质而减少作物吸收。常用的控制剂有石灰、碱性磷酸盐等。碱性磷酸盐可与土壤中的镉作用生成磷酸镉沉淀,在不能引起硫化镉沉淀的弱还原条件下,磷酸镉的形成对清除镉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3.增施有机肥,改良砂性土壤

有机胶体和粘土矿物对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有一定的吸附力。因此,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砂性土壤,能促进土壤对有毒物质的吸附作用,是增加土壤容量,提高土壤自净能力的有效措施。

4.改变耕作制

改变耕作制,改变土壤环境条件,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DDT和六六六在旱田中降解速度慢,积累明显,残留量大。改水田后DDT降解加快,仅1年左右土壤中残留的DDT已基本消失。所以实行水旱轮作,是减轻或消除农药污染的有效措施。

5.换土、深翻、刮土

被重金属与难分解的农药严重污染的土壤在面积不大的情况下,可采用换土法,这是目前彻底清除土壤污染的最有效手段,但是对换出的污染土壤必须妥善处理,防止次生污染。此外也可进行深翻,将污染的土壤翻到下层,掩埋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根系发育特点,以不致污染作物为原则。

控制噪声污染:

同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不同,噪声污染是一种物理性污染,它的特点是局部性和没有后效的。噪声在环境中只是造成空气物理性质的暂时变化,噪声源的声输出停止之后,污染立即消失,不留下任何残余物质。噪声的防治主要是控制声源和声的传播途径,以及对接收者进行保护。

1.声在传播中的能量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因此使噪声源远离需要安静的地方,可以达到降噪的目的。

2.声的辐射一般有指向性,处在与声源距离相同而方向不同的地方,接收到的声强度也就不同。不过多数声源以低频辐射噪声时,指向性很差;随着频率的增加,指向性就增强。因此,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包括改变声源的发射方向)是降低噪声尤其是高频噪声的有效措施。

3.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土坡、山丘),以及利用其他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来阻挡噪声的传播。

4.应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将传播中的噪声声能转变为热能等。

5.在城市建设中,采用合理的城市防噪声规划。此外,对于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采取隔振措施,以减弱噪声的传播。

Ⅱ 工业废气污染的治理怎么做

废气主要由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卤素及其化合物、经类、醇类、醛类、酸类、酮类和胺类等组成。
从其特性大体分为两个种类,分别为无机废气和有机废气。

无机废气的处理方法一般是采用:喷淋法和水系法;根据废气主要构成不同使用的方法材料也各不相同,以二氧化硫为例有六种方法可以治理,分别为:氨法脱硫、钠碱法脱硫、石灰/石灰湿法脱硫、双碱法脱硫、金属氧化物吸收法脱硫、活性炭吸附法脱硫。

氮氧化物废气治理方法分为五类,分别为:催化还原法、液体吸收法、固体吸附法、化学抑制法、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废气“双脱”技术。
有机废气常用方法为:冷凝法、催化燃烧、吸附法、吸收法等等。根据总体因素如:有机污染物的类型及其浓度、有机废气的排气温度和排放流量、颗粒物含量以及需要达到的污染物控制水平等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大致为:燃烧法、催化燃烧法、吸附法、吸附再生法、吸收法、生物吸收法、光催化技术、低温等离子法等等。

Ⅲ 治理工业污染青少年该怎么做

①必须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资源和环境知识的学习、宣传,提高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②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法.)③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④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高度重视和警惕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问题,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A、提高环保意识;B.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守法,同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做斗争;C、落实环保行动,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举例)守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
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

Ⅳ 工业水污染治理措施有哪些

主要的工业水污染治理措施:

  1. 制定严格合理的工业污染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业的监督管理,严查严办,大众监督。

  2. 改进工业技术,在技术上实现降低污染和进行污染物的深度处理,达标排放。

  3. 改善污废水收费制度,合理调控工业废水的排污收费标准。

  4. 工业废水的适当处理再回用。

此外,不同的工业废水水质不同,需要具体分析

Ⅳ 防治工业污染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所谓清洁生产,顾名思义就是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清洁,不排放污染物质,或者尽量少地排放污染物质。从广泛意义上讲,清洁生产还不仅仅是清洁的生产过程,还有使用清洁的能源,清洁地利用能源,选择可再生的能源。除此之外,还要生产清洁的产品,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包装合理、产品报废之后容易处理降解等等。

传统的治理污染的思路是“先污染,后治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原因很简单,一边治理,一边排放。而且为了治理污染,许多国家和企业都投入大量的资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污染物一经排放到环境再进行治理,不但增加处理的难度,而且处理难以达到要求。这样,人们才认识到,在污染的源头把关,才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最好办法。

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三方面的内容。对能源而言,就是采用各种方法对常规的能源采取清洁利用的方法,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的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减少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性因素,采用可靠和简单的生产操作和控制方法,对物料进行内部循环利用,完善生产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等。对产品而言,就是产品应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产品本身及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不产生任何负面影响和危害;产品失去使用功能后,还要易于回收、再生等。

清洁生产自诞生以来,迅速发展成为国际环保的主流思想,有力推动了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各国在清洁生产实践中还不断创新,新的清洁生产思想、新的清洁生产工具大量涌现,进一步推动了清洁生产的发展。目前,清洁生产已在我国化工、纺织、印染、造纸、石化等行业广泛展开,取得了显着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Ⅵ 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和治理方案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来川视察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岷沱江污染治理的通知》(川府发[2003]4号),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国家工商总局、司法部、国家安监局等6部委局《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环发[2004]57号)和省委工业工作会关于加快推进四川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省政府决定对岷江、沱江(以下简称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开展集中整治。现将有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行动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查处和整治工业污染源为重点,促进工业污染源治理,使两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应坚持3个原则,一是坚持企业为主体的原则。企业是污染的主体,也是治理污染的主体,要做到“谁污染谁治理”,“谁违法谁负责”;二是坚持环境保护属地化管理原则。落实环境质量区域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对两江水质分段治理的责任和对流域内工业污染源的整治监管责任;三是坚持法律、经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原则。依法行政,依法监管,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超标排污企业进行经济处罚和赔偿的力度,促进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的整治,防止产生新的工业污染源。

二、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的对象

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的对象是岷江、沱江流域及其各级支流范围内成都市、自贡市、泸州市、德阳市、内江市、乐山市、眉山市、宜宾市、雅安市、资阳市、阿坝州11个市(州)的违法排污企业和超标排污企业。对其中431户水污染物超标排放企业(名单见附件)的整治纳入2004年省政府对有关市(州)政府的政务目标考核范围;对431户以外的企业,由各市(州)逐级进行考核。两江流域以外的市(州)也要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行政区域内对违法排污和超标排污企业开展整治行为。

三、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的总体要求

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要做到“五个落实”,即责任落实、措施落实、时间落实、投入落实、监管落实。一是431户企业要在限期治理期间采取措施做到达标排放,凡于2004年7月15日前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立即停产治理。二是431户企业必须于12月31日前按规定完成整治任务并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逾期未完成整治任务并实现达标排放的依法予以关闭,对其中治理达标无望的企业应立即予以关闭。三是通过整治行动逐步建立企业自我约束、政府有效监管和社会有效监督相结合的工业污染整治长效机制。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目标责任制。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流域内各市(州)政府市(州)长与省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主要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相关市(州),纳入2004年政务目标考核。各市(州)要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至所属各县(市、区),省政府督查办公室会同省经委、省环保局等部门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各市(州)要在分解落实目标责任的基础上加强督查督办。

(二)各级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要在政府领导下依据各自行政职能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协调服务,抓好工业污染源整治行动方案制订、措施落实和达标验收等具体工作。环保部门负责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统一监督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环境违法问题;经济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应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并依法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予以取缔、关闭;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要督促两江流域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按照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搞好污染整治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协助执行政府对违法企业下达的取缔关闭决定,依法注销或吊销其营业执照,对无照经营的不法企业依法取缔;监察部门负责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环境行为进行监察,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对地方政府出台的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政策、规定、办法和做法,依法予以纠正;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环保法制的宣传与教育活动,为开展工业污染源整治行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对群众维护环境权益的行为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促使企业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以防止或减少因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

(三)加强宣传和舆论监督,为整治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尤为关注。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宣传两江流域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和搞好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的重要性,唤起全社会对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的参与和关注意识。建立和完善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给违法排污、超标排污企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给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增加搞好工业污染整治的动力,为工业污染源整治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加强执法,强化监管,保证整治行动顺利进行。各市(州)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认真履行监管责任,督促企业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并投入正常运行实现达标排放。省和各市(州)环保、司法、工商、监察等执法监督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让社会群众直接参与监督。按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对环境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采取停产整顿、限期治理、取缔关闭等手段进行依法处理;对决定取缔、关闭的企业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委局《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治行动的通知》(环发[2004]57号)精神,采取停止供应生产用电、用水等强制措施坚决予以取缔、关闭;对执法不力、把关不严导致产生新的工业污染源要追究审批人的责任。对环境违法案件涉及的责任人和知法犯法、执法犯法的当事人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五)加快两江流域工业结构调整,从源头上治理工业污染。各市(州)政府和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省国资委等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以这次集中清理整治行动为契机,推进两江流域工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高新技术产业。将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与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资产重组和招商引资相结合,提高企业效益,推动工业污染源治理,防止产生新的工业污染。

(六)增加投入,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的力度。企业作为污染的主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要承担治理污染、实现达标排放的责任。企业要按照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行动的总体要求,积极筹措治理资金,开展对污染的治理,通过实施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减少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搞好“三废”综合利用,标本兼治,实现达标排放。各级地方政府针对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协调服务,解决企业在污染治理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促进企业按时完成治理工程实现达标排放。各级地方政府从企业征收的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要按照有关规定用于企业污染治理项目

Ⅶ 怎么预防工业污染

人类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上,首先着手的是对现代工厂“废水、废气、废渣”(简称“三废”)的治理。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发生了一种奇怪的“骨痛病”,经调查发现,原来是上游一家工厂的废水污染了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粮食污染,导致中毒。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同样,在工业区和城市中,空气污染的情况也特别严重,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几乎都与工厂产生的“三废”有关。这些危害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环保工业应运而生,目前在全球已初具规模。有效地治理“三废”,推行无公害的清洁生产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专家预测,在21世纪,环保工业将是最有希望的朝阳工业。

无公害的清洁生产,是推动传统工业生产和环境管理方法转变的最佳方式,它不仅要求实现生产过程的无污染或少污染,而且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使用和最终报废处理过程中也不对环境造成损害。通过实施清洁生产,促进企业重新考虑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改革、技术进步和生产管理等环节。一方面,可以把工业污染尽可能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对工业污染的最佳控制,使工业生产产生的废物尽量减少;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对示范工程中的29个项目进行审计时发现,通过实施加强厂内管理和循环利用的简易方案可以削减排污量10%左右;通过技术改造,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后,可以在明显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把排污量降低30%左右,节省了大量的污染治理费。

依靠科技进步,适时推进清洁生产,是协调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选择,将从根本上预防工业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治理仅仅是治标,把生产过程和环境保护进行整体规划和协调统一,才是真正值得提倡的,这就要采用无废技术。

无废技术采取封闭循环的方式,使资源在生产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还不排放污染物质,即生产甲产品后排放的废弃物,可作为乙产品的原料,乙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再作为其他产品的原料。

“三废三废,弃之为废,用之为宝”。在资源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发展无废技术,做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已成为消除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任务。

Ⅷ 工业污染的防治举措

工业污染防治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与过去相比,中国工业污染防治战略目前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逐步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转变,从浓度控制向总量和浓度控制相结合转变,从点源治理向流域和区域综合治理转变,从简单的企业治理向调整产业结构、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转变。与1995年相比,2004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废水、工业化学需氧量、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了58%、72%、42%、55%和39%。与1990年相比,2004年全国每万元人民币GDP能耗下降45%,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7亿吨标准煤;火电供电煤耗、吨钢可比能耗、水泥综合能耗分别降低11.2%、29.6%和21.9%。
━━淘汰和关闭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企业。“九五”(1996-2000年)期间,国家关闭8.4万家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企业。2001-2004年,连续三次发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淘汰3万多家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并对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钢铁、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炼焦、皂素、铬盐等八个重污染行业进行集中整顿,停建、缓建项目1900多个。2005年,关停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钢铁、水泥、铁合金、炼焦、造纸、纺织印染等企业2600多家,并对水泥、电力、钢铁、造纸、化工等重污染行业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和技术改造,使这些行业在产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呈持续下降趋势。
━━开展循环经济实践。一是实行清洁生产,在企业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逐步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促进产品生态设计。目前,化工、轻工、电力、煤炭、机械、建材等行业5000多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全国已有12000多家企业获得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800多个企业、18000多种规格型号产品获得环境标志认证,年产值约600亿元人民币。二是在工业集中地区积极发展生态工业,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延长生产链条,做到废物产生量最小,实现“零排放”,并建设生态工业区,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目前,中国已建立了17个不同类型的生态工业园。三是统筹规划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国家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有关省市选择82家单位开展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在北京、上海等24个城市开展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海南、吉林、黑龙江等9省积极开展生态省建设,全国150个县市开展了生态县(市)创建工作。
━━积极防范突发环境事件。2005年中国政府制定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对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以及预警信息监控、信息发布等提出明确要求。国家制定和完善了涉及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环境应急预案、大气环境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应急预案、核与辐射应急预案等九个相关环境应急预案,以及《黄河流域敏感河段水环境应急预案》、《处置化学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处置核与辐射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近年来,中国对127个分布在全国江河湖海沿岸、人口稠密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附近的重点化工石化类项目进行了环境风险排查;对近5万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全面、拉网式检查。
━━对工业危险废物实行全过程管理制度。2003年,国家开始实施《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 ,强化了工业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经营许可证等各项制度。2005年,工业危险废物处置量由1998年的131万吨增至339万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实行严格的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管理。中国共有运行的核电厂5座(9台核电机组)、研究堆18座;在建的核电厂2座(4台核电机组)、研究堆1座,没有出现重大核安全问题,实现了“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不遭受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辐射照射和污染”的目标。中国严格遵守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放射源安全与保安行为准则》 ,实行许可证制度,规定放射源进出口必须依法履行审批等有关手续。

Ⅸ 如何解决工业污染

1、生态方法:建立循环经济,实现零废弃物产业2、化学方法:优化化工产业,使副产物无毒或低毒排放,减少副产物3、物理方法:建立废弃物统一处理工艺4、国家与社会关注 立法 生产者的自我约束5、合理布局工业区

Ⅹ 工业污染的处理

工业污染的处理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工业污染源整治行动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查处和整治工业污染源为重点,促进工业污染源治理,使两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污染源整治应坚持3个原则,一是坚持企业为主体的原则。企业是污染的主体,也是治理污染的主体,要做到“谁污染谁治理”,“谁违法谁负责”;二是坚持环境保护属地化管理原则。落实环境质量区域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对两江水质分段治理的责任和对流域内工业污染源的整治监管责任;三是坚持法律、经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原则。依法行政,依法监管,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超标排污企业进行经济处罚和赔偿的力度,促进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的整治,防止产生新的工业污染源。

二、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的对象
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的对象是岷江、沱江流域及其各级支流范围内成都市、自贡市、泸州市、德阳市、内江市、乐山市、眉山市、宜宾市、雅安市、资阳市、阿坝州11个市(州)的违法排污企业和超标排污企业。对其中431户水污染物超标排放企业(名单见附件)的整治纳入2004年省政府对有关市(州)政府的政务目标考核范围;对431户以外的企业,由各市(州)逐级进行考核。两江流域以外的市(州)也要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行政区域内对违法排污和超标排污企业开展整治行为。

三、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的总体要求
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要做到“五个落实”,即责任落实、措施落实、时间落实、投入落实、监管落实。一是431户企业要在限期治理期间采取措施做到达标排放,凡于2004年7月15日前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立即停产治理。二是431户企业必须于12月31日前按规定完成整治任务并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逾期未完成整治任务并实现达标排放的依法予以关闭,对其中治理达标无望的企业应立即予以关闭。三是通过整治行动逐步建立企业自我约束、政府有效监管和社会有效监督相结合的工业污染整治长效机制。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目标责任制。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流域内各市(州)政府市(州)长与省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主要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相关市(州),纳入年政务目标考核。各市(州)要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至所属各县(市、区),省政府督查办公室会同省经委、省环保局等部门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各市(州)要在分解落实目标责任的基础上加强督查督办。
(二)各级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要在政府领导下依据各自行政职能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协调服务,抓好工业污染源整治行动方案制订、措施落实和达标验收等具体工作。环保部门负责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统一监督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环境违法问题;经济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应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并依法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予以取缔、关闭;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要督促两江流域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按照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搞好污染整治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协助执行政府对违法企业下达的取缔关闭决定,依法注销或吊销其营业执照,对无照经营的不法企业依法取缔;监察部门负责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环境行为进行监察,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对地方政府出台的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政策、规定、办法和做法,依法予以纠正;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环保法制的宣传与教育活动,为开展工业污染源整治行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对群众维护环境权益的行为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促使企业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以防止或减少因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
(三)加强宣传和舆论监督,为整治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尤为关注。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宣传两江流域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和搞好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的重要性,唤起全社会对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的参与和关注意识。建立和完善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给违法排污、超标排污企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给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增加搞好工业污染整治的动力,为工业污染源整治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加强执法,强化监管,保证整治行动顺利进行。各市(州)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认真履行监管责任,督促企业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并投入正常运行实现达标排放。省和各市(州)环保、司法、工商、监察等执法监督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让社会群众直接参与监督。按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对环境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采取停产整顿、限期治理、取缔关闭等手段进行依法处理;对决定取缔、关闭的企业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委局《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治行动的通知》(环发〔2004〕57号)精神,采取停止供应生产用电、用水等强制措施坚决予以取缔、关闭;对执法不力、把关不严导致产生新的工业污染源要追究审批人的责任。对环境违法案件涉及的责任人和知法犯法、执法犯法的当事人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五)加快两江流域工业结构调整,从源头上治理工业污染。各市(州)政府和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省国资委等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以这次集中清理整治行动为契机,推进两江流域工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高新技术产业。将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与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资产重组和招商引资相结合,提高企业效益,推动工业污染源治理,防止产生新的工业污染。
(六)增加投入,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的力度。企业作为污染的主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要承担治理污染、实现达标排放的责任。企业要按照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整治行动的总体要求,积极筹措治理资金,开展对污染的治理,通过实施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减少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搞好“三废”综合利用,标本兼治,实现达标排放。各级地方政府针对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协调服务,解决企业在污染治理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促进企业按时完成治理工程实现达标排放。各级地方政府从企业征收的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要按照有关规定用于企业污染治理项目.

阅读全文

与如何治理工业污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在德国买宝马多少钱 浏览:787
揭阳汽车驾驶证去渔湖哪里拿 浏览:303
奔驰两厢最低的多少钱 浏览:329
为什么说宝马摩托车不好保养 浏览:880
汽车空调蒸发箱清洗在什么位置 浏览:557
奔驰g55机油加多少 浏览:131
宝马n52涡轮真空管怎么装的 浏览:364
工业建筑用什么风 浏览:254
奔驰车2300公里需要多少油钱 浏览:710
宝马涡轮增压器怎么看出来坏 浏览:124
什么车最适合奔驰宝马 浏览:653
汽车补漆可以管多久 浏览:815
沁源县什么时候建工业园区 浏览:861
买汽车坐垫什么材料好 浏览:255
南亚有哪些工业特点 浏览:183
怀化宝利宝马4s店销售有哪些 浏览:248
大连工业阀门价格是多少 浏览:362
奔驰glk天窗开关怎么拆卸 浏览:643
苹果手机如何连接汽车互联 浏览:82
汽车故障报警指示灯有哪些 浏览: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