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如何发展重工业乡镇

如何发展重工业乡镇

发布时间:2022-06-26 04:10:04

❶ 湘西州应该怎样去发展工业才有希望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作为我省后发地区的湘西州,如何探索工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子,怎么样去发展,走出一条贡献突出、后劲强足、发展持续的道路。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理清发展思路。从湘西州工业发展历程看,不论是生产总值提升,还是结构调整的变化,湘西工业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还没真正明确。发展什么样的工业?怎么发展工业?什么工业为主导?什么工业为支柱等问题至今没有形成共识。同时现有工业向何处去?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将现有工业做大做强?也都没有一个定论。为此,湘西州必须有正确认识,全州发展什么样的工业,各县发展什么样的工业,都必须跳出长官意识,摆脱官员任期局限,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给工业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就目前湘西工业而言,应该将矿产品开采加工业作为支柱工业产业,将生物工业作为主导工业产业,将涉旅游工业作为新兴工业产业,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作为重点工业产业,将生产性服务性工业作为先行工业产业。对目前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从增强工业内涵入手,加强工业内部管理,构建有效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用好、用活、用足各种资源,改变现有工业的发展思维,应从既期利益转向长远利益,从单纯追求利润转向综合追求效益。同时给予现有工业企业正确的导向与管理调控,要制定工业企业发展的扶持性政策,也要制定工业企业发展的限制性政策,确保工业企业发展有序、合理、长远。 二、体现民族特色。湘西州具有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锰、锌、钙、镁、磷、铜、铁、钒、钾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生态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山地资源,这就是湘西州工业发展的优势。发展湘西工业就必须从这些资源入手,发挥资源的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让湘西资源的差异性、特色性、互补性充分发挥出来。要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加工,引导矿产资源开采业加工业走精、深、优的发展道路,加强技术投入,引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建立新链接,改变粗放经营的模式,摆脱市场对产品的束缚,强化品牌意识,提高矿产资源产品的附加值,这样既确保了矿产资源的高效永续利用,也确保了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使用安全。对生态文化旅游资源,除要发展以旅游业为中心环节的第三产业,更要抓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对工业发展蕴含的商机,通过旅游产品工业、工业与旅游业联姻、工业产品标识文化符号等形式,提高工业对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不能再让这大好的资源闲置。也要通过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生物制药业来让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体现到工业发展的多样性上来。在大力扶持经老爹公司为龙头的涉农工业之外,还要大力发展依靠湘西本土资源的烟、酒、水、果、菜、醋、茶等工业,更要从摸清资源,搞好发展规划,切实加大支持力度,着力大展依靠天然植物资源的中药加工业,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同时,必须让民族特色、民族符号、民族情感融入到工业发展中来,通过诸如士家织锦、土家酸干菜等项目工业化运作,产品民族符号标识,广告宣传民族特点渲染等不同途径,实现工业与民族的共荣。 三、优化工业布局。湘西州工业结构调整以及各县市工业发展的现状,必须在工业发展思路清晰、方向定位的前提下,对现有工业结构还要适度调整,对工业布局进行重新审视。就结构来说,所有制结构当前并不在于还要怎么转变,要做的是如何将国有集体工业做大做强,如何将非公有工业引导上正规,增强不同所有制工业的内部发展实力。要改变当前这种重工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现状,通过发展生物制约、农产品工业、旅游工业等来提高轻工业的比重,使轻重结构合理。全州及各县市要在总体布局的前提下,认真挖掘县内资源,利用比较优势发展工业,工业发展好的县要走重质量、拓市场、创品牌的发展道路,工业发展差的县要分析问题所在,改变不合理的发展方式,调整竞争力弱的行业与产品。产品结构的优化不在于数量的增加,而在于质量的提升,树立经营品牌意识,创造有民族特色的工业产品和工业品牌。至于工业布局,湘西州应该制定统一规划,可以构建诸如花垣泸溪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中心、龙山永顺特色农副产品制造加工中心、吉首凤凰古丈旅游产品制造中心等,并加以政策的扶持与管制,从而让各县市工业发展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对现有各县市工业布局要加大调整力度,对重复建设、市场发展空间不足的要予以管制或以取缔,对有发展潜力且效益较好的工业企业要进行地区整合,该合并的要合并,该重组的要重组,在本区域内逐步实现工业布局合理,形成多个工业增长点,带动湘西州工业的全面发展。 四、增强发展内力。针对湘西州工业发展内力不足,聚集效应低的特点,必须从推进工业技术创新、推进工业集群发展来增强工业的发展内动力。要引导企业转变对技术创新的认识,重视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的运作机制,从引进科技人员,设置科技创新部门,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等基础环节入手,搞好企业自主创新。要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管理与调控,通过对技术创新突出的企业实行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给企业以推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通过税费比重调高或强化管理来控制不重视技术创新企业的发展,给企业产生自主创新的压力,从而转向技术创新。当然也要通过引导企业狠抓技术改造,实施科技专项等措施来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企业的优势。要通过培育骨干企业培育工业发展中心,通过打造发展平台引导产业集聚,实现产业内的规模化生产,减少产业链运行的成本,拉近产业内企业的距离,实现工业企业的集群化,提高工业企业的集聚效应。当前,湘西州必须着力培育矿产、食品、制药、旅游工业的核心企业,为产业行业的集群化提供前提条件,也要打造专业工业园区,诸如生物制药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制造工业园、矿产品开采加工工业园等,引导企业的群居化,引导园区专业化发展。作为政府,要从政策制定、基础投入、管理运营运等方面增强园区的承载能力。 五、优化服务供给。为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高质量的社会化服务是各级政府的应尽之责。首先,在大力发展工业企业的同时,更要注重生产性服务业与公共性服务体系的建设,让社会公共服务与工业共生、共融。要协调好银企关系,为中小工业企业解决流动资金难的现实困难,也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行”等不同的方式,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从而为中小工业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要结合国家、省的交通规划,加大对交通的投入,缩短湘西州工业与市场的距离,也要大力建设现代物流基础,发展快捷综合运输体系,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同时也要通过完善电信业务、推广电子商务、构建信息平台等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也要发展与规范法律、咨询、评估、会展等行业,构建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州县(市)两级政府还要确保民族政策、贫困地区政策落到实处,这不仅是湘西州的一种政策优势,更是一种民族特色的体现。要努力争取国家财税政策的支持,充分利用好民族自治的税收减免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要积极争取国家对贫困地区项目、资金、人才的支持,增强工业企业发展的资本力与智力水平。 六、强化环保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工业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本质要求。考虑湘西州三十年工业发展环境欠帐巨大的现实,我们必须树立“绿色工业”理念,增强工业发展中的生态文明意识,在政策制定、实施、监督中得到体现,也要通过引导与监管来加强企业家践行绿色生产理念。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实现工业生产的低能耗、低排放、高效果。现实中必须加大循环经济模式在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中的应用与推广,加大对矿藏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大力推行共生矿与伴生矿的加工与提炼,大力实施废弃矿渣等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的精深广加工,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深度。要通过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强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程度。对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农副产品制造加工要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劳动力、资本、土地以及其他综合生产要至少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对煤电消耗过大企业要加大监察力度,该关停的关停,该整改的整改,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浪费能源与资源。同时更要给予低能耗、资源利用程度高的企业实施政策优惠,甚至政策性奖励。在加大资源、能源利用的引导与监管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大对工业企业污染的防治。要从市场准入把关,认真坚决落实环评标准;要加大企业环保执法力度,环保部门认真履行自已的职责,改变受当地政府左右的状况,在执法过程中严把项目审批关,抓好三废治理,巩固治污成果。以此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环环相扣,生产、产品、市场彼此交织的企业环境监评体系,实现工业生产与自然的和谐共进。

❷ 苏州重工业发展为何这么快!

第一个是上海工业向乡镇工业的转移。
第二个是国际工业向中国扩散、开放。
第三个是中国的工业化是不是必须要经过重工业的阶段,这是一个重要的节奏点,这个点又被苏州踩准了。这是很不容易的。苏州从来都是一个轻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但它的重工业在2000年前后超过了轻工业。
第四个是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共生。 以上应该就是原因了,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希望LZ满意~~

❸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工业化建设主要分哪几个阶段进行,有哪些特点

第一阶段,1953—1957年: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一五计划”这一阶段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端,其背景为1952底,我国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可供借鉴;其方针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具体实施为制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同时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且合理调整工业布局。这一阶段我国工业的转变从国情出发,合理规定国民经济的速度和比例,正确选择主攻方向,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并且注意改善人民生活。
第二阶段,1958—1978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受挫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提出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但是八大的方针没有得到贯彻执行。1958年,颁布社会主义总路线,开展大跃进,使工业建设受挫。大跃进在经济上,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使经济结构更加畸形。政治上,左倾思想更严重。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生态上,生态被严重破坏,影响了后来的粮食生产。其后,文革对工业建设又造成严重破坏。文革时期,工业企业管理制度被破坏,经济效益下降。不少企业管理混乱,劳动纪律松弛,一些地区和企业分成各自的派系,互相争斗,导致生产长时间上不去。不少重点工程建设受影响。不少工厂在政治运动中,设备损坏。
第三阶段,1978至今:社会主义工业化新时期中国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体与私营工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崛起,国有工业比重下降,开创了多元化工业经济格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传统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活力降低,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工业用地重新利用。现阶段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村现代化建设;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❹ 请教关于中国重工业发展的有关资料

google搜一下子更多 林毅夫:目前的重工业热不符合中国国情 林毅夫:目前的重工业热不符合中国国情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5年第3期(总第536期) 2005年1月11日(星期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基本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B类重大课题《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经济走势跟踪》联合课题组 经济热点分析 中国进入重化工业时代——分析与判断 2004年始,有关中国进入重化工业时代的言论不绝于耳,2004年1月20日,中新社报道,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断言——“中国工业进入重化工业时期,中国工业经济进入新的经济增长平台。”此后陆续有相关分析出现,一些省市也纷纷发表本地区已经“挺进重化工时代”的宣言。对此,我们该如何判断和应对? 中国进入重化工业时代? 2004年第4期《中国科技财富》刊载封面文章“中国进入重化工时代”,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1984年,是我国经济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中得到恢复,农村改革全面展开的时期。第二阶段从1985年-1992年,是我国非农产业较快发展的时期。第三阶段从1993年-1999年,是我国重化工时代前导时期。第四阶段从2000年至今,我国进入重化工时代。 文章认为,肇始于2000年,而爆发于2003年的这轮经济增长明显地具有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特征。电力、钢铁、机械设备、汽车、造船、化工、电子、建材等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究其内在原因,在我国,长期存在着能源、交通、通信等产业“瓶颈”对国民经济产生制约的这一最突出的矛盾,而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我国具备了解决上述矛盾的实力。随着能源、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电力、运输车辆、建筑材料、钢铁、有色、石油化工和机械电子等产品和建筑业的需求被带动了起来,并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 文章指出,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大幅度升级是中国进入重化工时代的主要动力;中国正在迈向世界制造业中心,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新技术革命为中国进入重化工时代提供了技术支撑。而这个阶段目前还远未结束,从其它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史来看,这一发展过程预计还将持续15-20年。 2004年8月18日的《上海证券报》登载李佐军的一篇文章,他指出,我们说中国经济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不是一种“应该怎样”的倡导(即规范分析),而是一种“是什么”的判断(即实证分析)。重化工业阶段的到来既给我们带来一些机遇,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挑战。不管喜欢不喜欢,重化工业大发展是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的一般规律,既阻挡不了它,也躲避不了它。正确的态度是面对它,因势利导,及时抓住其中的机遇,积极应对带来的挑战。 作者认为,中国进入重化工业有以下理由:第一,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即进入重化工业(或资本品工业)比重不断上升的阶段。第二,我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升级,部分居民已进入“大额消费阶段”,对重化工业产品产生了巨大需求。第三,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关注的目标,开始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迈进,这就为重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第四,市场机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开始发挥主导作用,民营资本开始进入重化工业,为重化工业的大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第五,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为重化工业发展提供了空间聚集条件。第六,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革命对重化工业发展形成了支撑。第七,农业生产的进步和粮食问题的基本解决,也为重化工业重新大发展提供了支持。 最近几年,大量外资和民营企业正在源源不断地进入以前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重化工业投资领域,将大量资金注入中国的钢铁、电解铝、石油、化学等产业当中,使原本就在加速的中国重工业化步伐变得更加急促。能源紧张等问题突然显现,煤、电、油、运供应全面紧张,资源约束“瓶颈”日益凸显,在2004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资料,随着汽车、房地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升温,2004年前11个月在39个工业大类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润16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7%;钢铁行业911亿元,增长66.3%;建材行业345亿元,增长48.7%;有色金属行业利润246亿元,增长71%。新增利润前五大行业分别是石油开采、钢铁、化工、电子通信、煤炭,占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56.7%。 2004年中央进行的宏观调控一方面使人们认识到了“局部过热”和“盲目投资”的严重性,也从另一个角度使人们更深程度地认识到了“能源危机”背后所隐藏的深层经济原因——中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型化”特征,从而促使人们认真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 吴敬琏:警惕结构调整中出现片面追求重型化的倾向 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先生2004年11月16日在《国研网》发表题为《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谨防结构调整中出现片面追求重型化的倾向》的文章,他警告说:中国经济片面重型化有危险,将导致中国能源危机。该文在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他认为,自“十五”计划时期以来,中国经济结构是在向重型方面转化,但这种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创造就业的能力有限,相反,会引起全国性的能源短缺。他强调,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应依靠高投入,而应主要依靠效率的提高。东亚经济危机就是过于依靠高投入发展的后果。小企业的发展、第三产业、IT产业的发展,对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有极大的作用,并且能吸引大量劳动力。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根据德国的霍夫曼(W.G.Hoffmann)等经济学家的理论,主张工业化的中后期应该发展重化工业,并认为中国经济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符合客观规律,对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有长期的刺激作用。这一理论是根据西方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总结的。但吴敬琏认为,霍夫曼的理论“还未被证实”,而“我们一些地方依据霍夫曼等人的理论进行结构升级的结果是很快出现资源短缺。”另外,在2004年7月的政协十届六次常委会上,吴敬琏也指出,“我们这样资源紧缺的国家,不能沿着别人走过的道路再走一遍。” 吴敬琏还指出,出现“重化工热”不是市场调节的结果,而是各地政府调节的结果。一是因为政府作为调整主体,财政收入、政绩考核决定政府必然要搞产值大、税收高的重化工业;二是因为政府也有能力发展重型工业,它拥有土地和贷款权这两个最大的资源。 在2004年12月16日举行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吴敬琏又重申了这个观点,他说,目前经济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在政绩考核办法、财政体制和扭曲的要素价格上,与旧发展模式相适应的体制和政策仍在起作用。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不少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城市建设的“形象工程”和重化工业的“政绩工程”,由此走上了靠投资、拼资源、损环境的粗放增长方式。 然而,这种“重化工业”的发展模式带来了许多问题:首先,相对贫瘠的自然资源无法支撑高资源浪费的重化工业发展。2003年,中国GDP占世界的4%,然而,这一GDP的实现所消耗的石油占世界的7.4%,原煤则为31%。其次,十分紧缺的资本资源无法支持高资本投入的粗放增长。此外,重化工业的发展模式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并且加重了解决就业问题的困难,并加剧了贫富分化。 吴敬琏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走出一条提高效率的新型发展模式,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话来说,就是“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结构升级是要实现资源配置最优,而不是多数人所认为的发展重化工业。” 林毅夫:目前的重工业热不符合中国国情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最近也呼应吴敬琏的观点,在2004年12月23日的《经济参考报》上,林毅夫指出,中国经济近两年来加速重工业化并不像许多人以为的那样,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了某个阶段,产业升级自然带来的结果。产业结构当然会不断升级,但这一轮重工业化应该讲还是有点走进了岔路。他说,目前这一轮重工业热不符合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劳动力过剩,应当更关注劳动密集型而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在的情况却是,没有比较优势的重化工业得到政府银行支持,许多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却无法取得银行贷款。据统计,重工业每1亿人民币的投资可创造5000个就业机会,轻工业同样的投入却能创造出三倍的就业岗位。而且重工业需要的是专业技术产业工人,无法吸纳中国数以亿计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村劳动力。他指出,中国的现实是劳动力便宜,资本昂贵,现阶段大力发展没有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果很可能是银行坏账大量增加。而资本密集型大企业容易取得贷款也说明,目前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的银行体系不利于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中国更多地需要中小型银行给这些中小企业服务。 厉以宁:重型化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厉以宁最近在呼应吴敬琏的观点时表示:“吴敬琏反对片面‘重型化',我是同意的。但是重化工的发展阶段也确实存在。”他总结说,“在借鉴西方国家发展经验的时候,小国可以跳过重化工发展阶段直接以发展新兴技术为主,但是大国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基础,因此重化工阶段不可逾越。” 有分析认为,厉以宁的观点与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传出的经济发展思路暗合。首先,厉以宁说,作为大国的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基础,这正是国家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潜台词”。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此前解读“稳健财政政策”时指出,中央财政和长期建设国债投资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虽然重化工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问题不容忽视,但厉以宁认为,“重化工的阶段虽然不可避免,但技术的跳跃性发展仍可实现。”他建言,在重化工的发展过程中加强技术创新,减少能源消耗。而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旨在节约能源的“循环经济”模式首次被提到了明年的中国经济战略上。 此外,厉以宁也对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工业现状提出警告:“目前我国工业发展的问题是,外资使用了国内廉价的劳动力,消耗了中国的能源,最后赚取利润离开。”他表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产品,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 中国不应躲避经济重型化 汇丰银行中国研究部经理赵令彬在2005年1月3日的《大公报》上撰文指出,中国不应躲避经济重型化。他认为,实际情况显示重型化确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绕过的阶段。故当局应为其适度及深化发展创造更佳条件,并尽力纾缓其负面影响,如一面支持有效益、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另方面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这要求有更细致的结构调整措施,而绝非一刀切地否定重型化路向。 他认为,吴、林的思路值得商榷。首先,目前的重型化是经济发展到某个阶段后的自然伸延,而且是由市场主导的,故完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并构成了当前的国情。换言之反对的思路不符市场导向及国情。从发展角度看,回顾二十余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轨迹,可见最初是以劳力密集加工业起家,随后在90年代中后期开展高科技产品加工,到新世纪又开始了重工业化的新发展阶段。新阶段可说是上两阶段的顺势伸延,项目大都是为加工业提供原材料及设备的上游产业,由此亦有助扩大中国的产业基础及生产增值链。重工业本身虽未必能创造很多就业,但如能为下游加工提供更好发展基础,则可间接推动就业增长,并因而有助减低贫富差距。 经济重型化既符合供给方面的发展规律,也顺应了需求方面的转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令住房、汽车及电气化消费模式扩散,对重工产品特别是能源、小车及建材等的需求亦迅速增加,因而拉动了重工发展。经济若不走向重型化便难以满足人们改善生活的要求。从长远看中国不可能不造车、不炼钢而能令13亿人民出有车、住有屋,因绝不可能单靠进口满足所需。 赵令彬认为,经济重型化是由市场主导的。许多大型化工及汽车制造等项目都是由跨国企业投资,规模每以十亿美元计。当然也有大型国企提升竞争力后作出的业务扩张:不少大项目正是国企与外商实行强强联合的结晶。这批有水平、有市场的投资很难说是“粗放型”增长。至于中小企业转向重型化发展也是受市场驱动:为追求高需求带来的高利润而转向,正反映灵活进取的企业家精神,绝不应横加指责。目前大量沿海尤其浙江的民企正到西部找寻商机,投入不少包括电、煤、冶炼等重工项目,对开发西部及支持东部加工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一些中小民企转搞摩托、汽车亦已卓然有成,为发展民族产业另树新帜。显然,绝无中小企业不可搞重工之理。无疑一切要依法规办事,投资亦须注意风险。民企转向将有成有败,但汰弱留强是市场机制运作结果,而不能由学者扮演中央计划者来妄下定论。另一方面,相对各类企业的灵敏,政府显然反应迟缓,根本未能预计经济重型化的到来,两年前还基于经济过剩的设想忙于控制钢铁、煤炭及电力等行业的生产及投资。所以这一轮重型化发展是市场纠正规划偏差的好例子。 此外,林毅夫的“不符优势论”有很大片面性,因为:(一)如中国真的没有发展重工优势,那么到来投资重工的众多跨国大企业都错了?市场也都错了?(二)优势是可变的,不能只用静态模式看待,更要采用动态分析。中国经多年迅速发展已累积一定的资金及技术能力;足可推动一些资本及技术密集项目上马。事实上目前中国已有本、外币资金同时过剩而劳力局部不足的情况;民工荒对劳力密集加工业打击颇大。几年前当外商台商开始在中国内地投资高科技的晶圆加工项目时,林便声称这不符中国优势。但中芯等大型项目进展良佳,更多投资亦接踵而来。看来市场正与林的理论背驰,日后其中一方须作调整。 赵令彬提出,重化工业中的问题可由调控措施缓解。供求短期失衡乃市场经济常见现象:发展每非循直线而是波浪或梯级型轨迹前进。问题可由调控措施缓解,主要是防止大起大落。在2004年中国便采取了必要的调节政策而避免了因重型化而导致经济过热。无论如何,不应因暂时的失衡而否定重型化的长远发展方向,要分清短期及远景的不同目标。对于目前的资源瓶颈,短期只能靠挤下部分重工项目以作缓解,但从长远看这种发展中的问题只能由持续发展,特别是重型化发展来作根治:重型化带来的问题同时也是这种发展不足的体现。 赵令彬指出,总之,实际情况显示重型化确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绕过的阶段。故当局应为其适度及深化发展创造更佳条件,并尽力纾缓其负面影响,如一面支持有效益、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另方面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这要求有更细致的结构调整措施,而绝非一刀切地否定重型化路向。在进行经济分析时,亦要更紧贴和尊重市场趋向,否则难以把握新发展形势。 部分学者对“重化工时代”的判断 2004年12月29日,《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了该报对部分经济学者的采访,对于“我国已经进入重化工时代”的说法如何判断,又如何解决由此带来的问题呢?学者们表达了如下的看法: 卢中原:现在是以重化工业加速成长、比重迅速提高为特征的一种经济上升期。 中国目前新一轮的重化工业加速拉动经济高速成长非常明显。重工业占经济比例1999年是58%,2003年是64.3%,今年(2004年)预计超过65%,应该说,现在是以重化工业加速成长、比重迅速提高为特征的一种经济上升期。但是不要简单的概括为“重化工业时代”,包括吴敬琏老师在内,很多人都觉得不妥,反对意见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的,一种说法是容易导致地方的盲目扩张,经济增长进一步的粗放。 张曙光:重化工业的趋势是明显的。 政府现在要做的不是直接去推动,而是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去做文章,使这个趋势能够走得稳妥一些。比如说,在这个过程中,能源、原材料消耗必然很大,政府能不能把文章做在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方面。政府提出一些要求,发布一些有关的信息,这对于整个过程更有利。 彭志龙:基础设施搞得太多带动重化工业的高速增长。 重化工业发展这么快,从需求方面看是投资带来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投资之所以会这么快,除了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有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特殊原因,这就是地方政府把城市建设规模搞得太大了。现在很多省会城市、地级市、县区都在大搞城市建设,超常规发展。由于这类基础设施搞得太多,对重化工业产品需求量很大,所以带动了重化工业的高速增长。 魏加宁:不是每个省市都要搞重化工。 假定重化工战略是对的,也并不是每个省市都要搞重化工。对于国外经验也有误读的一面。日本、韩国战后的确搞了重化工,但是在搞重化工的同时,还搞了一个“一村一品”运动。日本搞重化工也只是几个大的钢铁厂,并不是全国各地都搞重化工。这是我们与国外的一个重要区别。今年(2004年)我们到地方调研的时候发现,到处都在上重化工项目。四川、内蒙不用说,就连浙江、海南也都在上重化工项目。这除了所谓“政绩工程”以外,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与目前的财税体制有关。地方财政困难,转移支付又没跟上,因此想方设法培养与地税相关的税基。搞房地产、上汽车项目都与此有关。 王大用:通过调节市场行为防止产业结构过分重型化和过分消耗资源。 我国正进入国民财富的快速积累时期,这是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后必然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一是城市化,二是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消费更容易波动,而且波动幅度通常也比较大。长期的高投资形成对重化工业产品的旺盛需求,在市场调节下,带动重化工业高速增长,对能源、矿产资源的消耗过大,也带来对环境的污染。快速的城市化不仅是导致高强度投资的核心力量,而且消耗我国十分稀缺的耕地资源。在这里,单纯市场调节的结果与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发生矛盾。因此,通过调节市场行为,防止我国的产业结构过分重型化,防止过分消耗我国的能源、耕地、淡水和环境等资源,也应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任务。(完) (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5年第3期(总第536期) 2005年1月11日(星期二)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本网发布时间:2005-10-12 14:55:39

❺ 重工业基地发展的条件。

主要是资金,对于重工业而言,各种大型设备的购入,还有厂房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是出口贸易的话,还需要有码头和港湾

❻ 乡镇矿业持续发展的道路——区域集团型全方位滚动

此文原载《中国矿业》1994年第2期

摘要 乡镇矿业是指乡及镇开办的各种形式的集体矿山和个体采矿业的总称,具有数量多、分散性大、灵活性强、经济类型多样、经营机制市场化等特点。本文着眼于乡镇矿业作用及存在问题,论述了乡镇矿业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乡镇矿业;矿产资源;经营机制;区域集团

我国乡镇矿业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颁布,各级矿管机构建立及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政策约束下稳步发展。进入90年代,随着乡镇矿业在整个工业体系中地位的日益突出及国家政策给予的大力扶持,正逐步进入腾飞阶段。为使这些数量多、分散性大且灵活性强的乡镇矿业变成正规化的、走向持续发展的轨道,本文从分析乡镇矿业的作用及存在问题说明发展壮大它的必要性,并进而提出乡镇矿业应走区域集团型全方位滚动发展的道路,最后指出地方政府在引导管理乡镇矿业中的功能。

1 乡镇矿业的重大作用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乡镇矿业的重大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乡镇矿业在全国矿业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25万处乡镇矿山,开发136种矿产,1990年甲类矿产产量7.8亿t(不包括砖瓦粘土和建筑用砂石),其中原煤3.57亿t,占全国产量的33%,黄金占35%;铁矿石5258万t,占31%;磷矿石3057万t,占43%,建材非金属矿石3.1亿t,占80%以上。乡镇矿业在全国矿业格局中另一个作用是弥补了国有大中型矿山开发之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减少资源的浪费。国有矿山开采的多是储量达到一定规模的高价值矿产;而乡镇矿山的开发活动则多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赋存情况作决策,不要求达到某种规模,由此使一些储量小,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矿产得到开发利用,如河床的砂石,地表有出露地下赋存量很小的矿点等.这是从储量规模上看乡镇矿业利用资源的情况。从资源占用实际看,乡镇矿山开发的多是边、角、残储量,对国有矿山占有、开发的储量起到拾遗的作用,由此减少了国有资源的地下损失。

第二,拓宽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弥补了农建资金不足,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乡镇矿业的就业人数,这几年一直保持在700万~800万之间,占全部乡镇企业就业人数的7%~8%。这对地处山区可耕地少,交通不便的山村农民来讲,无疑增加了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同时减轻了富裕劳动力涌向城市的压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在我国是非常显着的,但农业是解决吃饭问题及农村奔小康的基础,在国家财力有限不能大量投入农业基本建设时,发展乡镇矿业,引导乡镇矿业走以工助农的道路是可行之举。

第三,乡镇矿业的崛起、发展、壮大为探索中国式的工业道路提供了新思路.中国乡镇企业协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上与会者认为:在我们这样农民人口占总人口79%、占总劳动力74%的国家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首要问题是要把实现工业化与解决农民问题结合起来。我国工业化要按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总格局,统一规划,合理分工,一视同仁,协调发展,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一条城市工业化道路,现在因城市病愈来愈严重,不得不将工业生产向农村迁移,这正如《大趋势》的作者奈斯比特所指出的:“由城市向农村的经济扩散,或者叫分散,已成为当今改变整个西方社会经济生活的趋势之一”。

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加工属重工业生产,乡镇矿业的集约化联合经营,向区域性集团发展,并在全方位滚动,协调发展中形成各种开采加工区,在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向相关产业延伸过程中迈进城镇化行列是可能的。乡镇矿业的迅猛发展为此作了佐证,因矿业开发而兴起的城市在我国有20多座,因乡镇矿业发达而富甲一方的山东招远市、广东云浮市、河南灵宝市等有力地证明乡镇矿业开发在振兴地方经济,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也暴露出一系列积弊,主要表现在:

第一,储备资源严重不足。乡镇矿业占有开发的资源多是边、角、残储量或探明的小矿床和矿点,开采之初储量就不足,再加上开采过程的滥采乱挖,采富弃贫,追求数量经济效益的行为,更进一步加快了资源耗竭速度。煤炭部对1.9万个乡镇煤矿的抽样调查表明,它们的平均服务年限只有6年。据郭钦安“坚持技术改造,引导乡镇煤矿健康发展”(《能源基地建设》1991年8月专辑)所列数据测算,山西省到2000年时将有一半乡镇煤矿报废。

第二,宏观管理不力,微观急功近利。宏观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实施滞后于乡镇矿业的发展;管理机构成立晚,不健全,执法不力,给乡镇矿业的盲目发展以有机可乘;地方保护主义,某些政府短期行为又加剧了乡镇矿业的超常规发展,为以后的持续稳定发展埋下隐患。微观方面存在着决策拍脑袋,不经科学论证,在资源不清,无有技术人员指导,市场不甚明了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导致资金浪费;开发经营上追求近期效益,缺乏规划下的规范化开采,资源浪费严重,利润分配上普遍存在吃光分尽思想,缺乏发展的长期考虑。

第三,乡镇矿业劳动者技术素质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种人才短缺,很难从事科技含量高的资源开发工作。

2 乡镇矿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域集团型全方位滚动

鉴于以上所述的乡镇矿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求它必须发展,而且要持续、稳定地发展,而乡镇矿业发展中面临的资源问题,宏观、微观管理问题更亟待探索和研究。

乡镇矿业形成的初期,由于地表或地壳浅部资源较多,开发较容易,投资不多即可生产并盈利,国家政策的扶持为它的壮大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但是,随着资源开发规模日益扩大,耗竭呈加速趋势,后备资源吃紧乃至面临无资源可采的局面,乡镇矿业的生存受到威胁。这是乡镇矿业发展中遇到的第一障碍。障碍之二是随着国有矿山十四项权力的不断落实与相应责任的贯彻,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乡镇矿业的产品如何在竞争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求得发展,这里有个发展方向的问题。1992年11月5日人民日报社论“论区域经济”一文指出:区域经济的“特色在联合,优势在整体”。创造“苏南模式”的无锡郊区积极与大专院校协作,与大中型国有企业“联合”,加速营造生产要素市场,实施“再次崛起”战略的举措,就充分认识到船大御风浪的优越性。因此,乡镇矿业必须改变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既浪费资源,又不经济的生产方式;立足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立足管理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立足集约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

无疑,区域集团型全方位滚动发展是必然的。

这里,区域集团是指资源富集区各种矿产资源开发、加工经济实体,在政府协调控制下形成的互为原料,互为市场的有机整体。他们在人才利用上互相流动、交流;资金利用上互相支持,帮助;整体上在资源的开采、初加工、再加工、深加工、精加工生产形成系列,就地实现资源的后续加工增殖。由此使区域内的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经济效益和组织化程度提高。同时地方政府还要尽最大努力吸引域外资源进入本区,开辟更为广阔的域外市场,形成两头在外的资源开发、加工、销售市场,更进一步推动本区矿业的发展壮大。

全方位滚动是指以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工、销售为吸附载体的生产销售集团形成后,在政府严格控制分配、统筹规划下实现生产周期循环渐进延伸中的资金积累,智能培训,使劳动者素质、生产设备水平得到提高,进而实现产业扩展和经济增长的良性运行。

区域集团型的发展形式,从我国矿业现实及已存在的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

其一,区域内联合发展型。包括区域乡镇矿业与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国有矿山联合和乡镇矿间的联合两种形式。前者是以区内现有国有矿山为依托,乡镇矿山开采国有矿的边、角、残储量或分布在国有矿外围的矿点并供其选(冶);在生产合作中学习国有矿山的采选技术,管理经验;或立足国有矿山、矿物原料加工企业配套资源的需要,积极寻找并开采对口资源,或利用国有矿山废石进行粉碎加工、生产建筑铺路用石料。宜昌磷化集团将自身的技术资金优势与乡镇矿山资源优势结合,探索出的“共创效益、共享利益”的路子可作为这种联合的范例。

区域内乡镇矿业间的联合是乡镇矿的开发与加工形成互为原料、互为市场,共同以实现区域内资源的后续加工增殖为目标的有机体。地方政府协调开发和加工项目,同时鼓励加工、深加工项目上马,使资源的开发与后续加工能力成比例地增长。

目前,地方企业已由过去卖“黑、大、粗”的原料和低档产品向深加工、高档次,高精尖拓展.这方面全国的实例很多,不一一列举。这种区域性产业群具有强大的生产力,骨干企业牵动能力大,技术互补的开发力大,效益相关的凝聚力大,为形成产业、产品优势创造了条件。

其二,两头在外型。区域内先期以开发本地资源为主,并逐步形成开采、加工体系,依其区位优势或人才、技术优势扩大影响。设法吸引,购进域外资源进入本区,扩大加工生产能力,增加区内产品花色、品种、档次,形成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吞吐能力”强大的资源开发、加工、销售市场。广东云浮和湖南汝城矿业探索走出的正是这样的道路。

广东云浮素来是“种粮不吐穗,栽树不吐绿”的穷山恶水之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市、镇、村、联户、户办“五个轮子”驱动的方针,在充分开发、加工利用本地资源的同时,利用其有利的区位优势及政策措施积极开拓市场,吸纳外地优质石材进入本区,招揽八方客商来云浮做石材买卖。现在开发、加工企业已达2800余家,在324国道两旁形成蔚为壮观的百里长的石料工业“走廊”,成为全国四大石料建材基地之一。无论是数量、花色、品种和质量,在国内均具一定优势,被誉为“石料建材王国”。

居全国钨砂产量首位的湖南汝城,仰仗本地人才、技术优势,从外省、外县购回钨砂原料(1990年购入区内7000t,本地只产2000t)供全县60多家钨砂加工企业进行精加工,产品销往国内外,赚取加工费,使乡镇矿业开发、加工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局面。

广东云浮和湖南汝城走的这种开发本地资源或吸引外地资源输出精加工矿产品道路,使它们成为国内有影响的建材王国,钨砂生产首户。这种发展之路的意义在于:提高了矿产资源在本地的效益,减少了低值原料的运输;在本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扩大了矿业劳动力就业比例,增加了收入。

其三,产业扩展型。以矿产资源开发、加工为龙头,以此作为资本积累的源泉,然后根据本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或矿业发展要求拓展矿业以外的产业。山西大同市南郊区的以煤助农和湖南涟源的煤林互养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值得借鉴。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高山村,20世纪80年代初靠集资进行煤炭开发,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已形成20多万吨的原煤生产能力,年纯利润达120多万元,并先后建起了8个集体企业,使非煤炭收入超过煤炭收入。尽管如此,高山村“战斗堡垒”未忘记农民种粮的根本,面对资源储备不断减少,矿业发展后劲渐感不足的形势下,毅然作出改滩涂地140公顷(2100亩)的规划。现在高山村已投资370万元,从河滩地上整理开发水浇地141.33公顷(2120亩),比老祖宗留给他们的还多42.6公顷(639亩)。以工帮农、促农的举措;不仅改变了单纯依赖采掘耗竭性资源无法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更为山区农村的工业发展两条腿走路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上面提到的三种区域集团型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但目标均在于发展壮大乡镇矿业,使之持续稳定地发展。资源丰富的地区走的是联合的道路;资源相对丰富又具备开放条件的能广泛吸引外地资源,销售渠道通畅的走的是两头在外型道路;而矿种单调,需要地面资源配套的,探索的是一条地下地上共同发展的产业扩展型路子。由于本人接触材料有限,到实地调研不够,可能不尽全面,还有其他发展形式,希望有兴趣的同志共同探讨。

3 区域集团型全方位滚动 发展中地方政府的功能

乡镇矿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区域集团型全方位滚动发展,有利于把握其适当的发展速度,调整产品结构,加长矿产品加工产品链,提高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通过控制分配,把握积累资金的流向,提高矿业技术进步和矿业劳动者的素质,发挥集团整体优势,抵御市场经济冲击。但是,乡镇矿业的散砂难拈,严重的短期行为决定了它们自主联合走集团化共同发展道路的难度,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从现实矿业实际出发,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长远发展规划,并多方面服务指导,协调乡镇矿业的发展,引导它们向集团化方向迈进,具体包括如下几项。

(1)查明资源家底,作好矿业发展规划。

矿产资源是矿业生产的劳动对象,乡镇矿业对后备资源的可开发量尤为关切,地方政府在作矿业发展规划布局时,首先要弄清楚区域内各种资源蕴藏情况,在此基础上协调乡镇矿业的发展,做到开发有度,加工有序,在保持本地矿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原则下,扶持有竞争优势的矿产开发向规模经济发展。

(2)指导、帮助乡镇矿业走联合、多角度化发展的路子。

首先,提高乡镇矿业对共同发展的认识,从思想上改变过去那种个体小农经济的生产作法,彻底改变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子孙后代利益的短期行为。其次,帮助乡镇矿业领导班子改革,力促那些团体利益、长远利益意识强,有管理能力,懂技术的人才进入领导层。第三,强化乡镇矿业内部约束机制。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保证技改、安全、教育的投入,并划出专项勘查基金,以保证对后续接替资源的勘探。第四,严格矿业项目的审批,使矿产开发加工能力增长同步,并力促加工产品向精细化、高附加值方面转化。第五,鼓励乡镇矿业的积累资金向别的产业投入,增强抵御冲击矿业的风浪。

(3)加强对乡镇矿业的监督服务功能。

乡镇矿业机制灵活的不利面就是跑、冒、滴、漏多,这对其本身稳定有重大影响,同时也对国家的税收工作不利。地方工商、税务等部门应在公正、廉明的原则下,严格乡镇矿业的财务管理,使资金做到用之有度,取之有理,投之有效;政府机构联络广、信息灵通,应尽力为乡镇矿业的生产、销售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它们寻找新客户,开辟新市场;举办各种培训班,为它们培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销售人才等;悉心处理好乡镇矿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社会化问题。

❼ 重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接近原材料产地,交通便利,接近有消费寻求的地方

❽ 我国四大工业区各发展什么工业为主,主要原因是什么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区(也就是常说的“长三角”),中心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津京唐工业区。中心城市是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
以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区,中心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等。
(津京唐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和山东的烟台等又合称为环渤海工业带)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中心城市包括深圳、广州。珠海、东莞。(泛珠三角还包括香港、澳门)
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强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中国北方综合性工业基地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加工基地
珠江三角洲由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优厚政策,大量电子电器加工组装企业发展起来,由于交通上的便利,特别是据港澳台较近,来料加工来样加工企业发展特别迅速,但是该地区的工业综合实力不是很强。
沪宁杭即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历史上就是人口稠密,生产生活高度发展的地区,苏南与浙北依托上海,这个中国的经济首都,有着广阔的市场与经济腹地,交通也十分便利,较珠三角更接近北方地区,市场潜力很大。由于综合实力较强,该地区的发展将使四地区中最快的。
京津唐工业基地在很大程度上依托的是北京的众多高校,这是在技术上的独特优势,而且矿产丰富,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环境问题,特别是沙尘暴和缺水问题一直制约着发展。而人民收入普遍较低,则更是大的阻碍。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资源丰富,但天气因素是巨大的制约因素。
所谓重工业就是生产生产资料的的工业,轻工业就是生产生活资料的工业,综合型工业就是两者协调发展。轻工业相对重工业更加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京津唐
地理区位优越。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北部,扼我国北方地区海上门户,与日本、朝鲜和韩国等联系便捷,拥有“亚欧大陆桥”东端的天津港、大连港,是我国华北、东北的经济核心区,腹地范围广大,几乎包括半个中国。

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探明储量占全国40%的铁矿石和石油资源,以及大面积的沿海滩涂,自然条件优越。

农业生产稳固发达,基础工业实力强大,工业体系门类齐全,特别是石油工业、煤化工业、冶金工业、海洋化工、机械电子工业等都很发达,是我国北方最大工业密集区。

文化科技发达,人力资源素质较高,研究开发潜力巨大。全国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及情报文件机构、17%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都集中在本区,尤其是京津地区是全国知识最密集的区域,能够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高级人才。
本区经济发展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水资源和能源紧缺,此外,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产业结构转换艰难也是区域经济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今后要加强农业建设,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发挥交通发达、科技人才集中和钢铁石油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汽车、电子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钢铁、石油化工、重型机械等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开发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信息、金融、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
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具有平原广阔、气候温和、河流纵横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我国人口、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缘地带。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在原有的较好经济基础上, 1981~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达18%,高于广东14%和全国12%的增长速度,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的地区。

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同香港、澳门毗邻,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相当优越。这样的区位条件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转口大量出口商品,参加广泛的国际分工。

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珠江三角洲是着名的侨乡,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缘关系。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促进了本区的发展。1979~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的外资额占全国的16%,其中港澳资金占77%。外资进入的同时还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济管理方法,并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创办了一批现代外资、合资企业,成为本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现在,这里已经已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发达、工业门类较多、产品竞争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医药、玩具、手表、自行车、多种日用小商品等轻工业均居全国前列。尤其是电子工业的产值占全国20%,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兴电子工业基地。

但是,珠江三角洲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盲目征地的现象,使耕地大量减少,造成了水土资源的紧张;同时也出现不重视农业的倾向,使基础农业受到明显削弱;此外,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珠江三角洲在今后的发展中,可利用香港和澳门主权的回归这一特殊的有利条件,在工业、金融、运输、贸易、旅游等方面进一步与港澳进行分工协作,互相补充。在改造、提高现有的家电、电子、轻纺、医药等支柱工业,发展新的支柱产业的同时,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加大农业投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长三角 (沪宁杭)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指以上海为经济中心,以沪宁杭为主体的一系列大中城市

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腹地广大。本区地处沿海中段和长江口,既可通过海运与东北、华北、华南乃至海外往来,又可通过内河航运与占全国1/5陆地面积、1/3人口的长江流域内各省市相沟通,还可通过铁路与中、西部地带的各省市相联系,经济影响几乎遍及全国。

工农业生产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区,其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 6%,但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5%,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本区自然条件丰腴,农业基础好,是全国闻名的高产稳产农业区,总体农业生产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50%;另一方面,本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有纺织、化纤、电气、电子、机械、化学、黑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金属制品、食品、服装加工等多种行业,很多行业在全国总产量中占很大比重,此外微电子与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基础。

乡镇工业发展迅速。本区乡、镇、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同一类型总数的40%,大部分县以及县级市的乡镇工业产值已超过整个工业的 1/2,大多数县市的农村工农业产值中,工业已占90%以上,可见乡镇工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促进了乡村城镇化的发展,各种人口规模的城镇等级齐全,使其成为我国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但是目前本区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土地资源紧缺;区域环境质量下降;能源和原材料不足等。因此,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加强农业发展,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大力进行对太湖的治理,保护环境;促进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外贸、商业等第三产业;借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为契机,进一步明确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核心地位和龙头地位,调整上海的产业结构,带动长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

❾ 中国重工业发展前途如何

鄙视楼上复制,并且文不对题,让我回答你吧,一个字一个字手打。光电,有光伏发电,有光电子,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光电子在中国前景比较好,应用也广泛,不过,产业也比较精中,就那么几家做的大的。毕竟光电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而光伏发电,中国大大小小企业就很多。太阳能发电,这将是人类能源的一个必然趋势,这是由能源危机和能源安全这两个命题决定的。现在,人类还没有找到更合适的能源,至少在10、20年甚至更久的将来,也难以寻找到能够产业化运作的能源体系。 钢铁侠里提到的聚变电站,这还不知道哪个年月能够民用,或者说,能够有足够的安全系数,曾几何,人们把核电当作能源的救星,但福岛让人们清醒了,另外,战争的因素是不可以排除的。同时,大型水坝对生态的改变和影响,让反对大型水电的声音也越来越强。地球这个星球,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了一切生命,利用太阳能,自然是能源体系的终极方向,只不过,人类在技术上,还未能得以突破,寻找到更好的太能阳发电的技术手段。现在建立在硅体系上的光伏发电,其实是太阳能利用的伪科学,一块板子,终其一生,25年,能发出多少电?而制造它,又需要投入多少能源进去?内行的人一算就知道。所以,中国才是光伏的产业大国,但不是应用大国。从这个层面上,你会觉得光伏产业能有前景?但是,中国已经在资金、技术、渠道上,形成了光伏产业的规模,因此,我们期待在技术上的突破,一旦技术上有突破,那么这个产业将是飞一样的发展。

❿ 中国四大工业区的优越区位条件是什么他们将如何能发展的更好

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资源丰富,但天气因素是巨大的制约因素。 存在的问题是能源与水资源的不足。
其区位优势有铁矿,有煤矿,有辽河油;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解决办法:优化产业机构,引进先进技术,运用南水北调工程,发展节水型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
沪宁杭,水资源丰富;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市场广阔;
珠三角,
水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港澳台,又面临东南亚,这里是 着名侨乡,便于吸引外资,发展经济
长三角:市场广阔、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劳动力素质高、工业门类齐全

措施:环境治理、清洁水源、发展第三产业

阅读全文

与如何发展重工业乡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奔驰glk选哪个排量的 浏览:618
16年奥迪a6l现在卖多少钱 浏览:141
200万的宝马x5多少钱 浏览:911
温州星能汽车是哪个汽车品牌 浏览:106
大理哪个汽车站能到华坪 浏览:459
陕西汽车哪里有 浏览:446
海南工业空气消毒器多少钱一台 浏览:238
奔驰200两门可以卖多少 浏览:432
奥迪q5后尾门下锁扣怎么调 浏览:792
楼兰与奥迪q3哪个好 浏览:929
进口纯电汽车哪个品牌好 浏览:326
汽车票线上改签要等待多久 浏览:858
浙江金恒德汽车用品城属于哪个区 浏览:551
奥迪a6l预定多久可以提车 浏览:601
奔驰汽车后尾灯罩如何更换 浏览:151
奔驰r350减震气囊怎么对 浏览:817
奔驰后门换一下多少钱 浏览:747
汽车防盗的芯片如何区分 浏览:200
汽车年检什么时候取消 浏览:731
为什么十堰汽车城 浏览: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