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工业整体水平如何有哪些方面是世界领先的
近现代的中国一直都给人一种贫穷落后的感觉,无论是在高精尖技术方面,还是一般的加工制造业方面,中国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这种感觉是十分片面的,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早已经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形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中国整体工业水平较一线发达国家还有着差距,特别是在工业生态建设和人均工业产出两个方面,但在中国也有着领先世界的方面。
目前,要说最火的东西是什么,那必然是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在全球导航系统领域,之前一直被一些大国垄断,我国无法参与到其中,而之前使用得最多的也是美国的GPS。导航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在认清了局势后,我国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导航系统,最终在全体研发人员的努力与国家的支持下,我国成功地走在了这个领域的前列。
2. 中国近代工业的概述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中国,在中国设立工厂,是中国近代工业之始。这时期的外资工业主要是为外商对华贸易服务的。从1843~1894年,外国在华一共设立了191个工业企业,其中116个属于船舶修造业和丝茶等出口商品加工工业。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据估计到1894年止约近2000万元,而投放到船舶修造和出口加工两项的便达15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75%。其余75家工厂分别属于印刷、食品加工、水、电、煤气、火柴、服皂、制药、造纸、木材、玻璃、水泥等行业,共拥有资本约500万元,大多规模狭小。
外国在华创办工业后20余年,清政府开始创建用机器生产的工业。从1861~1894年,清政府一共经营了21家军用工厂(包括一家船厂),所费资金从低估算在5000万两左右。其中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和湖北枪炮厂,规模较大,设备比较齐全,是中国近代工业创建时期的大型工厂。军用工业是非商品生产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不甚密切,但它促进了19世纪70年代民用工业的兴起。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由中国人自办的工业企业大抵有船舶机器修造厂27家,机器缫丝厂约113家,机器绵纺织厂8家,其他轻工业工厂47家,共约195家。其中多数规模很小,资本额不详,有不少甚至在筹建期中或投产后不久便告歇业。设备比较完备的企业大多为官办或官督商办企业,如上海机器织布局、武昌织布官局和兰州织呢局(见彩图)等。商办工厂如陈启源经营的继昌隆丝偈为华南缫丝业的发展起了引导作用;商办船舶修造厂大多是从原来手工作坊基础上添置一二部车床发展起来的,而到80年代逐步发展到修理和制造缫丝车和轧花机。以上近代工业的创办,也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步确立。
3.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你了解多少
那么,小可就针对中国工业化进程及其发展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PS: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的工业化中断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小可更喜欢用“阻力”这样温和一些的词语来形容。擅自对您的问题做了一些小修饰,冒昧冒昧)
事实上,这个话题十方庞大,中央政策研究小组几十位专家每天对其进行各个各层的研究都未必能够把这个问题研究透彻。以在下之愚钝,大约只能管中窥豹地略其一二而已,其中必然多有疏漏,乃至谬误。好在我们不是在发表成系统的论文,甚至连刍论都谈不上,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略微聊一聊也好。
想要梳理中国工业化的过程,一方面需要首先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历史进程,另一方面需要了解什么是工业化。对于前者,大家既然都是对历史感兴趣的,自然不必多说,对于后者,个人觉得有必要略微解释一下。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由前工业到工业状态的社会及经济改变过程。还是按照老规矩,我们对工业化的定义进行一些分析:
1工业化是一个过程:工业化不是一个目标或者一个方向,而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它仍然是线,而不是点;
2.工业化有一定范畴限定:工业化的范畴被设定在前工业时代与工业时代之间,之前的或之后的都不在工业化定义之内。所谓前工业时代泛指工业化时代之前的所有非工业化的人类社会生产形态,理论上来说,正常顺序的社会发展应该是由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但在现实中,某些社会形态甚至可以直接由新石器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比方说澳洲土着。工业化之后的时代(存疑)也不在讨论范畴之内。
这里还需要澄清一个概念,就是产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按照一般经济史理论来说,第一次产业革命与工业革命是同步的,而第二次产业革命是植根于大工业生产和全球化自由贸易体系的,从前提上来说,第二次产业革命原则上是在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开始的。以此而论,第二次产业革命不算做严格意义上的工业革命,也可以理解为不算做严格意义上的工业化进程范畴。当然,人类各个社会形态发展具有严重的不平衡性,某些社会形态可能二者同时开展——比方说中国。
4. 怎么论述中国得工业化发展历程
中国得工业化发展历程论述:
5. 中国近代工业的介绍
1840~1949年间在中国设立的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
6. 中国的工业基础,中国的工业基础到底怎么样
1、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已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 工业基础薄弱,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 重点发展重工业。 一五计划
2、土改和一五计划地催动作用以及人民群众的干劲
3、不属实 大跃进
4、我们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7. 简单的讲什么是中国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只要是中国人办的,都是民族工业,国营民营皆是民族工业;狭义的则只指民营资本所办企业,不含国营的。
一般地民族工业是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
我国已是完全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 并且已经加入了WTO,“民族工业”这一概念存在的历史条件已完全不同。联合利华对外事务董事曾锡文说,不能过于狭隘的理解"民族工业",在WTO背景下,"民族工业"不再是一个封闭概念,中国企业要以一个更广泛的视野和国际化规则来描摹它。“民族工业”的概念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变化,我们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民族工业”的内涵及外延重新定位。
世界经济一体化或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总趋势 ,在这一趋势的驱动下 ,各国的企业和产品纷纷走出国门 ,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机遇。许多产品都已成为全球性产品 ,许多支柱产业也成为国际性支柱产业 ,而不是某一国的产品或产业。
民族工业的内涵不仅包括由本地人出资发展的工业,而且包括整个炎黄子孙,如港澳台、海外华人等出资兴办的工业,它不再是单单以本国人的资本创办的盲目排外的企业,它是整个民族的整体工业能力和整体工业水平。只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生产能力及国际综合竞争能力的工业 ,都应该属于"民族工业"的范畴。
民族工业的外延不仅包括在本国国内由本国居民经营(国有、集体、私营或个体 )的工业,而且包括中外合资、合作工业。但外商独资,如果基本技术、品牌完全是外国公司的,资金的调用、调控都控制在外商手中,那么该工业不是“民族工业”。
8. 请简要说说你对中国工业的了解
中国工业领域的近代化始于清末的洋务运动,在此之前则是民族工业,因在此之后中国的工业真正走向世界,所以中国工业应该是洋务运动之后。总之中国工业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过程,是中国发展进步的体现
9. 简单的讲 什么是中国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都应属于民族工业。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造船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常识经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