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的汽车行业为什么能在世界上大展身手
② 为什么日系车那么强大,那么先进
为什么日系车比德系车质量好?看完后恍然大悟。日德系车各有优势,日系车只不过在可靠性上更胜一筹而已。日系车专利多,但是在新车运用上却非常谨慎,很少贸然的使用全新的技术,最极端的表现就是变速箱的运用,今年是2018年,但是绝大多数日系车企仍然抱着AT以及CVT变速箱不放手,原因就是日企认为双离合的不稳定性以及不可靠性不值得被推广,发展到现在也只有寥寥无几的几家企业使用双离合变速箱。
事情是相对的,相比之下德系车对于技术的追求向来狂热,全铝车车身、缸内直喷、涡轮增压等技术均率先搭载在车型上,带来酣畅淋漓用车感受的同时,也带来了极为糟糕的可靠性,涡轮的烧机油,双离合的不稳定,全铝车身极限安全差等问题,德系车栽了不少跟头。当然德系车是行业的先行者,真正的创造了一些东西,然后自己推翻再次重来。
大多数上了年龄的老车,更多的问题是电器系统的故障,尤其是像老帕萨特、CC这种车型,其实电子故障较多,从稳定性上的确不如日系车,其实这与行业的侧重点有很大的关系,德系车更擅长生产机械性的产品,所以说驾驶感以及操控感更强
而日系车基于日本强大的电子行业,所以说日系车电气工程绝对强大,但是因为机械性能不如德系车,所以驾驶感受有很大的差距。德系车崇尚更极致的操控,大环境下产品的可靠性不如日系车,但是驾驶感受没得说,而相比之下日系车更崇尚稳定性,强大的电气化技术加持下,使得整车的可靠性有不错的表现。不然丰田敢打出这样的口号: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③ 为什么日本的汽车行业会这吗厉害呢连全世界欧美都赶不上,我知道质量做工技术之类的原因,还有吗全世
汽车是用来跑的,拉货的。所以汽车的好坏,以速度和马力为第一评价标准。
这也是汽车的根本。
速度快慢,马力大小,取决于发动机及汽车外形。
在发动机方面,日本的车载燃油内燃发动机可以说是在世界上独具一格。以本田为代表。不能说是最好,但是有独立的研发维护能力。亚洲有这个能力的不多。看看世界上各类汽车大赛就知道了。
随着社会发展,对汽车的要求不仅限于以上两个要求,等多人性化服务,比如安全性、舒适性、合理性、兼容性等等。日本人做事很细心,在细节上发展的很快。特别是日本的电子系统比较发达,所以这方面也许稍胜一筹。
亚洲人好面子,什么都想拿出来一较高下。亚洲车好?还是欧美车好?差不多等同于亚洲人跟欧美人人种比较吧。各有利弊,各有特点。个人感觉,日本汽车是亚洲的代表之一,代表亚洲人的工业能力。同样,韩国汽车也不逊色。
④ 二战后日本为何要疯狂发展汽车工业
日本是世界着名的汽车大国,日系车的销量长期占据着世界第一的宝座。如果你站在美国街头,你会发现美国大街上遍地都是日本车,可以说日本车霸占了美国市场,德系车和美系车都只能靠边站。作为后起之秀,日本汽车工业能后来者居上,超过德国和美国等传统汽车工业大国,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曾经的日本汽车工业太烂了,二战时日本的汽车甚至拿不上台面。不过二战后日本疯狂发展汽车工业,其汽车工业突飞猛进,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就崛起为世界一流汽车工业强国,并最终摘得了世界汽车销量第一的桂冠。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二战后日本为何要拼命的发展汽车工业?
二战爆发后,这些汽车公司迅速转行,开始生产飞机、坦克等各种军事装备。福特公司不仅生产各种军用汽车,而且生产飞机和坦克等武器装备。1944年5月,通用公司的部分军需产量已经能媲美整个德国的军工生产线,比意大利和日本加起来都多。福特的柳溪工厂每63分钟下线一架B-24解放者重型轰炸机,高峰期月产量高达650架,这是日本人想都不敢想的。克莱斯勒公司也不含糊,一口气生产了4万辆坦克,占到了美国坦克总产量的一半,是日本整个二战产量的8倍。此外,克莱斯勒还生产了汽车、高射炮等其他武器和大量的军用物资。至于通用公司更厉害,1940至1945 年间,通用汽车公司的11.3万名员工生产了包括枪械、火炮、汽车、飞机、坦克、军舰等价值123亿美元的战略物资。可以想象,美国的汽车公司有多厉害。可以说,日本以及德国的战败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有很大关系。所以日本人对汽车工业有了新的认识。
⑤ 为什么小小的日本有这么多优秀的车企
因为人家是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早,你可以先了解日本的汽车工业
日本汽车制造业始于吉田真太郎,1904 年他成立日本第一家汽车厂东京汽车制造厂(现五十铃汽车公司),3 年后制造出第一台日本国产汽油轿车“太古里1 号”。随后日本国内出现了众多汽车制造厂,情形不亚于80年代的中国。出于军事的需要,政府颁布了《军用汽车补助法》,对汽车厂商进行扶持,这成为早年日本汽车业发展的原动力。至今,日本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一百多个年头。
萌芽期
二战以前是日本汽车工业的萌芽期。这一时期日本人开始制造汽车,政府也开始意识到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并出台政策进行扶持。1936年,汽车制造行业法正式在日本国内开始实施,日本汽车真正国产化的序幕由此拉开。二战前,日本汽车工业对欧美亦步亦趋,车型多为仿制。1914年,三菱重工制造了22台ModalA汽车,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款量产车型。ModelA的外观借鉴了菲亚特A3-3。
基础期
二战后的20年(1945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日本现代汽车工业的基础阶段。日本经济在经历了二战的毁灭和战后十年的复苏之后,在1955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汽车产业也在这一段时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务车比例稍有下降,出租车加快发展,私人用车开始起步。随着经济的强势复苏,日本的民用车市场逐渐打开,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日本刮起了“三轮车”旋风,1953年,日本一跃成为全球摩托车第五大生产国
20 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纪7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高速发展。1960年时,日本汽车年产量仅为16万辆,远远低于同时期美国和西欧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产量。然而仅仅过了7年时间,日本汽车年产量就奇迹般达到300万辆,1967年日本超过德国而成为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国内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百万辆。在全球中低端市场叱咤风云的同时,日系车并没有忽略高端市场,60年代末期,马自达公司研发出成熟的转子引擎,从而为日系车在赛车领域开辟出一片天地,1991年勒芒24小时拉力赛的冠军座驾,也是日系车截止到今年为止在该赛事取得的唯一一次冠军殊荣,这台车搭载马自达的R26B转子引擎。1970年,日本国内汽车销量达到238万辆,千人平均保有量达到170 辆。比1950年增加了将近60倍。在这段时间,普通劳动者成为汽车的主流买主,汽车不再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而成为了代步工具。整个60年代,日系车企完成了本土的彻底垄断,同时有条不紊地进行海外布局,70年代接连爆发的石油危机,则彻底帮助日系车打开了海外市场
————以上来自网络(日本汽车制造工业)
⑥ 为什么日本汽车在中国卖的那么好
1日本的精工产业是比较发达的,生产工艺也比较严谨!对于发动机的部件在设计之初就严格把关,零部件之间的密封处理也做得相当不错……所以除了日产的某个车型之外,其他品牌基本都不会出现烧机油,渗油甚至是漏油的现象!
2变速箱,汽车厂商没有多少会自己研发生产变速箱,都是向零部件厂商采购!包括奥迪用的日本捷科特的CVT,大众用的都是来自日本爱信的六速 Tip-tronic变速器!国内好多品牌至今也在使用来自爱信的变速箱!甚至稍早些年,国产品牌几乎都装配的是三菱4G93、4A91等等型号的发动机!只能说明一点,日系品牌的这些大件质量稳定可靠,经济实惠,符合家用!
3涡轮横行的年代,几乎所有汽车品牌都普及了涡轮,买个车不带T,可能都觉得没面子!但是细心的车迷可能早已经发现,就日系车很少有带涡轮的,这东西人家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在玩了,但后来为什么放弃了,可能是因为后期保养成本较高,不适合家庭使用!但到现在,好多汽车使用的涡轮增压器也都是日本三菱,什么什么重工生产的!
4日本也有比较先进的技术,就好比现在各大厂商开始纷纷推出混合动力新能源的时候,别人丰田已经卖了900多万台混动普锐斯!而且质量口碑都很好!
5都说日本车钢板薄,不安全!可大家都不愿相信什么吸能,什么轻量化?但是现在很多德系,美系都在减重,追求轻量化,可是都离不开一个高刚性的材料,用户又不傻,日本车不安全还会有那么多的人买?但是你想过,车轻,刹车距离短,车轻,对于一吨多的车,底盘的压力就小,使用寿命也就更长!
6日系车不论是看起来还是用起来,都比较符合这个大众消费者的需求,养护成本低、省油老技术相对成熟、故障率低外观内饰漂亮、空间大、乘坐驾驶舒适还省油,这些特点优点也是其特点;至于其弱势操控、动力性和配置先进性则是少数人关注的特点。(25万以内的车型)所以我们看到卖的好的日系车都非高端车型,多数是中级SUV、轿车和紧凑级轿车
我觉得可能就是日系品牌畅销的原因吧!而且安全我认为不能完全靠高科技,车身硬,最主要的应该是驾驶员的开车素质以及安全防范意识!不酒后驾驶,不疲劳驾驶,不开斗气车,经常检查保养,提前做好安全准备才是王道! 望采纳
⑦ 日本汽车工业是怎样崛起的
1、萌芽期
二战以前是日本汽车工业的萌芽期。这一时期日本人开始制造汽车,政府也开始意识到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并出台政策进行扶持。1936年,汽车制造行业法正式在日本国内开始实施,日本汽车真正国产化的序幕由此拉开。二战前,日本汽车工业对欧美亦步亦趋,车型多为仿制。
2、基础期
日本经济在经历了二战的毁灭和战后十年的复苏之后,在1955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汽车产业也在这一段时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务车比例稍有下降,出租车加快发展,私人用车开始起步。随着经济的强势复苏,日本的民用车市场逐渐打开。
3、发展期
20 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纪7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高速发展。1960年时,日本汽车年产量仅为16万辆,远远低于同时期美国和西欧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产量。过了7年时间,日本汽车年产量就达到300万辆,1967年日本超过德国而成为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国内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百万辆。
70年代接连爆发的石油危机,则彻底帮助日系车打开了海外市场。
日本工业
日本有京滨、中京、阪神三大工业地带。以前日本的大工业地带还包括北九州工业地带,称为四大工业地带,但是上述三大工业地带已远远超过了北九州工业地带的规模。
京滨工业地带机械工业发达,出版、印刷业繁荣,川崎和横滨有很多石油精炼所。中京工业地带主要以机械工业为主,特别是汽车工业发达。
除三大工业地带和北九州工业地带以外,日本还有其他一些工业区,主要包括关东内陆工业区、京叶工业区、鹿岛临海工业区、东海工业区、北陆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等。
机械工业是日本工业的中心。1997年日本有13.5万家机械工厂,从业人员398万。日本机械技术水平高,汽车等运输机械、电视等电器电子机械、照相机和手表等精密仪器、计算机等一般机械闻名于世。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性能优良的高科技产品和有利于环保的产品不断增加。
为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防止大气污染,日本正在加紧研制电动汽车,但电动汽车完全普及尚很遥远。
最引人注目的是电力、内燃两用汽车,在市内行驶用电动,在郊区行驶用内燃机,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削减一半,氮氧化合物排放可减少到1/10,这种两用汽车从1997年末开始销售,已普及10,000辆以上。
⑧ 有人说日本汽车比较好,那日本汽车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汽车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综合体。汽车由数万个部件组成,因此包括轻工业、重工业、电气、电话设备等。如果一个国家能制造好汽车,这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就会相当高。世界上的汽车大国都是工业强国。例如,德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
这里并不是说过分吹捧日本,但说实话日本确实很强,汽车制造水平确实是世界一流的。日本为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0 x 4 e 3 f];丰田是世界上最具品牌价值的汽车企业,本田被称为发动机送货车购买,品牌号召力也非常强。日产和雷诺 三菱联盟成为世界最强联盟。虽然比马自达小一些,但全世界有无数忠诚的粉丝。铃木专注于制造小型汽车也有影响力。吉姆尼是全世界消费者都喜欢的硬波越野汽车。当然,日本车也不是没有问题或没有缺陷。不可否认,日系车也能引爆很多问题或不足,但日本的汽车产业确实很强大。我们品牌的汽车近年来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与日系车的差距也相当大。在短时间内,自主品牌汽车也很难赶上日系车。
⑨ 日本汽车工业有多强经济越差,日系车就卖得越好
写在最后:
虽然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日本在我国并不讨喜,但是日本在汽车领域的造诣是的确是值得中国人学习的。一个资源贫瘠人口尚且只有1.27亿人的岛国都能做到全球领先的汽车工艺,难道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不能做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⑩ 日本为什么成为汽车强国
因为日本电子和工业产业发达,日本是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它只能依附工业才能保持经济。中国的工业和日本工业根本不是一个层次水平,因为起步较晚所以较落后。其实论汽车制造水平的话日本和德国的水准差异正逐步缩小,论汽车电子科技水准的话还德国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汽车制造应该向德国学习和看齐。日本汽车起步阶段也是从模仿开始而模仿的对象就德国,但模式又所变化因为日本本国能源匮乏所以日本本国更愿意着力发展小排量经济实用小车,随着技术的一步步积累日本车企开始把目光放在进军世界,而不在是单一的满足国内需求,日本汽车工业的真正崛起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那场石油危机,那正好是日本汽车的一个契机当时不断攀升的油价,让喜好大排量,对燃油消耗没有概念的美国人吃尽了苦头,骤然增加的燃油费用支出,使得他们突然间发现了小排量日本车经济良好性,于是,一直在北美打不开销路的日本车因为廉价(当时韩国汽车尚未走出国门)和省油赢得了市场,渐渐地日本车在国际汽车市场也成了省油、经济的代名词,当然日本汽车为达到它所谓的省油也舍弃了一些东西,凡事有得必有失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日本车为了追求“省油与经济”,也失去了一些东西,比如日本车在安全性、稳定性、耐用性及产品的保值性等方面与欧美的老牌汽车强国的产品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你仔细注意的话同级别车你会发现日本车往往车重要比德国车轻难道是德国车不懂得节约成本吗,德国一向考虑问题严谨不可能不明白减去车身钢材会对汽车安全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影响,日本车质量在近几年来倍受好评但安全性一直倍受质疑(其实每个国家造车的概念理捻都有差别)日本更愿意用更少的成本资源去制造消费者认可的精致小车它们认为只要消费者认为市场反应火热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