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内汽车反垄断风愈到愈猛。什么叫做反垄断
反垄断是禁止垄断和贸易限制的行为。当一个公司的营销呈现垄断或有垄断趋势的时候,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的一种干预手段。
汽车反垄断是指:一些汽车品牌在销售、配件维修方面漫天要价,利润很高,存在垄断市场,政府来干预此事,使价格调整。
望采纳。
② 为什么美国汽车品牌不断减少中国汽车品牌不断增多
美国汽车品牌已经被几个大公司垄断了 竞争力很激烈 主要就是日系车和德国车 而且美国当地品牌销量也一般并没有日本车和德国车好 大众别克这样的牌子在美国销量就更不好了 而且美国汽车饱和度比中国高 中国目前汽车需求日益增加 厂家们都放不下这块肉啊 不过中国汽车品牌 很多国外品牌也都陆续进军中国
③ 汽车品牌有什么作用
汽车品牌仍是影响消费者购车选择的主要因素。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不管是从车辆的性价比,价格以及市场表现,品牌因素是其影响消费者购车选择的重要原因。
以国际着名的数据调查机构J.D.Power发布的《2020中国新车购车意向研究》,合资品牌依然是国内消费者购车的主要趋向,位于前10基本是合资品牌,而一些主流的国产自主品牌像哈弗,长安,比亚迪则是游离于前20名以内,也基本超越了一些边缘内和小众的合资品牌。
从榜单可以看出,前五基本是一些常年“霸占”销量排行榜的主流合资车企,像打大众,丰田,日产等,这些车企与其他合资品牌车企以及国产品牌相比,其优势是产品力出众,有着完善且细分化的产品布局,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及出色的口碑。
凭借着“超高市场领悟能力”和庞大的市场用户基础,不出所料,南北大众夺得了榜首位置。毕竟大众品牌在国内家用车市场影响力一直不弱,而且国人对大众品牌有着不一样的情怀所在,使得大众品牌远远甩开其他竞争对手。
近些年,国产品牌也改变了许多,其中,以上汽集团,长安汽车,比亚迪等主流车企在技术上进步不是一丁半点,品牌形象也有很多改变,但在质量上,任重而道远!
对于一个消费者,买车,是件大事,动辄几十万,小则十多万,这些并不是小钱!而消费者买车无非就看重了品牌,性价比,省油耐造以及车辆保值率等问题,而这些,市面上的主流合资品牌便成了国内消费者普遍选择的车辆品牌。
以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这就是实打实的问题!
“品牌信任”是一个汽车企业最为宝贵的价值,这是用多少钱也换不来的!
④ 国产汽车想要崛起,首先自己得有“垄断”的实力,否则都是空谈
说起国产汽车总有人恨其不争,认为我们也有了60多年的生产历史,也曾经在零技术的背景下,硬生生研发出了国产豪华红旗轿车,而民用市场也开放了将近三十年,在国际大环境的带动下,应该要表现得更好才对。但汽车毕竟是高技术含量的工业产物,海外品牌之所以发展如此兴旺,是通过多年赛道经验快速积累起来的,发展至今我们虽然可乘东风而起,但是依旧缺少了一个足够开放的环境。
毕竟中国市场这个大蛋糕,不仅大而且油水厚,如果能把未来的竞争对手扼杀在摇篮,每个企业都乐意努力尝试一番。我又想起8年前参加宝马的厂家会议,在当时,宝马就已经把比亚迪、吉利、长城纳入了未来二十年的竞争对手当中,可见人家早有预判和准备,而我们依旧还在成长中,所以我们可以不选择购买国产车,因为消费不等于爱国,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大肆抨击、刻意抹黑国产汽车,因为没有强势民族工业的国家,终究不是最强大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⑤ 汽车行业究竟可能存在哪些垄断行为
盖世汽车网近期针对汽车垄断话题发起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七成以上的人士认为汽车行业存有垄断行为,且多表现为纵向垄断。 所谓纵向垄断,是指同一产业或品牌中处于不同经济层次、无直接竞争关系的商家之间通过某种联合所实施的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在汽车行业的表现为汽车制造商对经销渠道、下游产品价格的绝对控制,从而实现垄断。具体而言,汽车行业可能包括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进口车通过“总代理制”掌控绝对话语权 一辆欧洲售价9.1万美元(约合56万元人民币)的宝马6系650i到中国后售价暴增至200万元,一辆排量为3.0T的新款奥迪Q7,在北美售价仅为7.8万加元(约合人民币46万元),而国内价格却超过100万元。不少车企将此归结为中国汽车进口的高关税,而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表示,我国进口汽车需要缴纳三种税,即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按照我国的税率,排量超过4.0升的进口车按税额最高一档征收,完税后价格增加一倍左右。而事实上绝大多数进口汽车没有到这个排量,纳税低于这一税率,然而在中国的售价却高得离谱。因此,有专家表示,进口汽车的总代理制的经销模式才是其在华捞金的“重要庇护伞”。 据了解,早期中国通过允许成立多个总代理商的形式控制汽车进口贸易。随着汽车销量的不断增加,2005年我国颁布了《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该办法要求跨国公司统一销售渠道,收回原先总代理商的总经销权,最终形成了一家总经销商对市场支配权的绝对“垄断”。总经销商享有绝对的话语权,可以自行挑选经销商,并对经销商的经销行为进行规划。因此,总经销商在车辆价格的制定、车型数量的敲定、以及售后维修等方面无疑有很大的操作价格的空间。 2、 控制经销商最低售价 由于渠道单一,各大经销商在实际经销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汽车厂商在向经销商压库存的同时,还会对售车最低价进行了限定,并美其名曰“保护品牌美誉度”,一旦突破底线,经销商将面临惩罚。如此一来,此举无异于限制了经销商之间基于市场需求的公平竞争。而《反垄断法》第六条明文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并在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不过目前这种情况是否属于垄断仍在调查中,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协会正在对进口车汽车价格进行摸底调查。 3、 强制经销商搭售滞销车型 除了强压库存,一些厂商还针对经销商制定了强制搭售的商务政策,要求经销商在批售热销车型的同时搭配销售一些滞销车型。此举从厂商来讲,无非是为了消化库存,但是对经销商而言,无疑等于增加了销售压力,并不得不以牺牲利润为代价。 根据《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显然,搭售也属于反垄断法遏制的行为之一,只是对于条款中对于“正当理由”的界定需要有更多的阐述。 4、 零部件垄断成“利润奶牛” 比起整车销售,近年来经销商更过的经营利润来自于零部件以及售后维修服务等。然而,绝大多数厂商对于零部件销售渠道也采取了垄断的经营方式。经销商必须销售主机厂的原厂零部件,不得销售来自市面上的其他零部件。一旦消费者买了非原厂配件的零部件将不再享受保质服务。 不仅如此,汽车厂商对于供应原厂备件的供应商也持非常强势的态度。不允许供应商直接向市面供应零部件产品,特别是经销商,否则采取减单或者取消配套资格的惩罚措施。而这样做的目的显然还是为了保证利润,据某欧美合资品牌4S店的零件采购部门负责人透露,零配件厂为汽车生产企业配套加工的配件,汽车生产企业在出厂价的基础上加价30%供货给4S店,4S店为了利润,在厂家默许下又加价30%甚至更高卖给车主,最终4S店卖给车主的配件,价格比出厂价翻了几番。 《反垄断法》中第十七条指出,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而汽车厂商为了自身利润,不顾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限定规则消费的做法,显然侵犯了消费者自由选择、自由消费的权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汽车行业的纵向垄断已经存在一段时间。此次由进口车掀起的反垄断呼声警示我们,汽车行业的一些旧的经销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侵犯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政府与车企需共同努力谋求改革,尊重和保护消费者的基本权益。
⑥ 中国汽车为什么在垄断
不是垄断,是地方保护,是在封闭国内市场,不然外国的,高档车只有十几万人民币的价格,中国车就没人要了,高昂的关税,降低了外国车竞争,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⑦ 为什么汽车行业会那么惨淡,而且多家汽车及零部件公司被列为困难企业
事实上,汽车企业及汽车零部件企业效益不佳,裁员关厂已成为2019年的一大话题。
汽车行业低迷,企业及配套产业遭殃,裁员关厂不可避免,就连长安福特、延锋安道拓等多家汽车企业都成为当地政府帮扶的困难企业了
⑧ 从7月1日起,4s店不能垄断经营了是真的吗
是的。
从7月1日实施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明确了四大改个方向。未来,供应商将通过多种渠道或多种方式销售汽车,经销店可同时经营多个汽车品牌,消费者可以从多种渠道购买汽车并享受售后服务。
新政策的出台在整个汽车流通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中意义重大,他将给行业带来新的活力,知道未来5-10年汽车流通业的发展。那么新政策究竟有了那些新规定?又给消费者带来了什么?
汽车不能加价出售
在汽车市场中也会遇到加价提车的现象(如汉兰达、思域等),有些车型如果卖的非常火热的情况下,一些经销商就会以车稀缺少等理由故意抬高价格。这时候我们作为购车者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买与不买之间纠结,新政策出台之后,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了,需要按标准的服务和收费标准进行合理收费。
经销商不能捆绑销售(保险 配件 金融等)
很多车友对于经销商的强行捆绑保险,配件提车现象很是不解,又或许对零部件价格需要以及销售人员态度冷漠见怪不该,不过从7月1日开始就不用忍受了。
也就是说,买了车不用在4s店购买其他服务产品,单单提裸车就可以,更不要听他们胡言乱语交押金续保什么的了!
交车同时必须给合格证书
汽车合格证必须随车,现在很多消费者对这一情况都是很不了解,往往提完车,付完款才向4s店询问合格证,很多商家也利用这一点汽车进行抵押,往往还需要等上一段时间为理由托辞消费者。
新政策规定,提车时必须附带合格证,你买车后再也不会碰到因为没有合格证很久也无法上牌的情况了!
扩展购车渠道
很多老司机都知道,很多经销商都是出售一个品牌汽车,那是因为4s店如果要销售汽车必须得到厂家和品牌方的授权。
但是新政策规定,4s店可以销售未经授权的汽车品牌,同时还规定必须要有售后服务。这样就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购车渠道,也极大的冲击了4s店垄断模式,以后买车就像逛超市一样,岂不是美滋滋!
跨区域购车不在有户口限制
很多车友买车都知道,很多地区的报价都不一样,同一款车型可以差出上万元,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当你在异地4s店买车时,好多地区会有户籍等限制措施。而且很多经销商不给您提供质保维修等服务!
现在新政策规定,供应商和经销商不能限定消费者户籍所在地,如果违反将被处罚。
不在有户口等限制
新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对像买车还没有买车的朋友绝对是一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