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的重型卡车技术处在什么水平重型汽车在中国发展了也有几十年了 !在技术·安全方面有进展没有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物流运输市场也随之蓬勃发展,促进了中重型卡车市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销量由每年12、13万辆增长到70万辆,三十年前公路上使用的卡车几乎是千篇一律的面孔,能够具有规模产量只有解放、东风等为数不多的企业。改革开放三十年使产品得到极大的丰富,从平板载货车发展到牵引车、自卸车、厢式车、罐式车等各种产品百花齐放;从长头驾驶室为主发展到以平头驾驶室为主;从汽油发动机发展到以柴油发动机为主;从中型为主发展到重型为主;随着国Ⅲ排放的实施,燃油方式由机械控制时代发展到电子控制时代。
三个阶段
纵观三十年的发展历史,中国中重型卡车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 中卡时期(1978——1996年)
在此期间,以载重5t系列的中型车为核心产品,先后经历了长头换型、柴油化、平头化三个技术升级过程。长头换型以1987年一汽第一款升级换代产品CA141的量产为标志,我国载货汽车解放后30年一贯制的历史结束。1986年东风公司柴油发动机厂许可证生产康明斯中马力B系列发动机。同一时期,一汽也通过整合大连、无锡两家柴油发动机厂,实现了柴油化的转变。1995年解放第三代5t平头柴油车CA150PL2投产,标志着中型卡车进入平头时代。
2. 准重卡时期(1996——2004年)
在这一时期,用户最强烈的要求是多拉快跑,创造更多的效益,原来拉5t的车,如何能够拉到10t,成为汽车企业重点面对的技术难题,经过了加强化、多轴化两个过程充分满足用户超载的需求。1996年东风8平柴开始风行中国。东风公司在原有5t系列的基础上通过发动机功率提升、车架、变速器、传动轴、后桥等承载能力的提升,提高了单车的运营效率。1998年一汽解放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双桥9t系列产品,多轴化满足了用户对单车运力的最大化要求,此后单桥车迅速向双桥驱动转变,进而又发展到8×4车型。中型货车通过不断强化逐渐与重型车接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准重型卡车。
3. 重卡时期(2004——至今)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高速公路网络和汽车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稳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等原因,使得载重15t以上的重型货车、自卸车、工程车及拖挂25t以上的牵引车车型高速增长。载货汽车的重型化趋势呈现出了不可阻挡之势。重汽、陕汽、川汽三大重卡企业度过了漫长的等待,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春天,产销量迅速扩大。一汽和东风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快产品的研发速度,向重卡领域迈进。北汽福田、北方奔驰、江淮格尔发等一些后起之秀直接模仿斯太尔技术或引进更先进的国外成熟产品加入竞争之中,充分的市场竞争也使各企业加快重卡的更新换型步伐。
从中重型卡车的三个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看出,中重型卡车技术水平在改革三十年中取得相当大的进步,通过自我提升、走出国门、引进吸收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成功的阻挡了WTO后国外中重型卡车企业咄咄逼人的竞争,并且实现了批量出口,参与到国际竞争舞台。中重型卡车作为一种交通运输的工具,必须要满足运输市场的需求,中国中重型卡车技术水平的发展就是本着这一规律一步步发展壮大的。我们可以看出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性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技术进步必须满足经济性要求,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现代物流业的起步比较晚,大部分运输还是较为单一和简单的运输,物流发展水平的低下使得运输成为一个进入门槛极低的行业,大型运输公司在公路运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较低。“跑运输”成为中国农民致富的一项重要选择,最初的中重型卡车用户大部分是从土地解放出来的农民,他们没有原始积累,能够拥有一辆卡车快速创造财富是他们的梦想,所以技术进步必须紧紧围绕用户的特点这一客观规律,降低客户的购买成本、使用成本。这些都是技术的核心问题。例如1999年解放开发的二吨王产品,对原4t系列进行降低成本匹配,采用四缸柴油发动机,窄体平头驾驶室,优化底盘结构,取得了市场的成功。陕汽对原斯太尔系列单桥牵引车的优化,采用单排驾驶室、简化内饰和底盘,以“奥龙”品牌在港口市场取得的成功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上世纪90年代重型车的销售价格比中重型贵10万元左右,销量上升十分困难。2002年后,重型车大幅度降低价格,与用户的需求对接,恰逢经济发展进入了爆发期,形成了重型车“井喷”的局面。从2005年,国家开始执行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总重16t以上的牵引车必须匹配ABS等,由于用户没有认识到增加ABS的作用,加上增加一套ABS需要增加500010000元的成本,此项技术至今没有得到普及。最近,重汽采用的非电控直列机械泵+EGR技术在台架上达到国Ⅲ排放,以国Ⅱ的价格实现了国Ⅲ排放,销量急剧上升。技术进步必须满足用户经济性的要求才能得到市场认可。
发动机技术进步“三部曲”
技术进步重点体现在发动机上,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得发动机者得天下”是汽车业内的至理名言,只有提高经济性、动力性、可靠性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柴油发动机相比汽油发动机在这三个方面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中重型卡车经历了由汽油向柴油转变的过程,完成柴油化升级后发动机开始了功率的提升,最初市场上的发动机不论是解放的还是东风,功率都在140180马力左右,只能满足5~8t车的需求。经过十年的发展,各企业都推出了排量更大,技术更先进,排放更环保的新款发动机,由6、7L提高到1012L,功率也提升到280420马力之间,完全可以满足重型牵引车、自卸车的需求。
技术进步还体现在由自然吸气向增压、增压中冷,为满足国Ⅲ法规需要采用了电控共轨、电控单体泵技术,为了更加节油,四气门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在新产品上,如一汽无锡柴油机厂的CA6DL发动机是国内首家采用了该项技术,该发动机的平均油耗就比同类产品低3~5L,降低了用户的成本,受到了广泛赞誉。中重型卡车发动机技术经历了柴油化、功率升级、电控化的三部曲,目前国内发动机的水平越来越与国际接轨。
车身技术进步
车身技术的进步,体现在驾驶室的变化上。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还基本是长头车,西欧和日本卡车的平头车开始影响我国。由于日本平头货车的外形设计风格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观,视野开阔、提高了及时发现意外情况、主动预防事故发生等的能力,成为平头货车最大的优点,并成为我国研发的方向。解放和东风公司分别引进三菱和日产的平头驾驶室。随着卡车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的大幅提升,从简单的满足驾驶要求,到越来越关注驾驶者的舒适性和方便性要求,全浮、空调、空气悬置、空气座椅、多功能转向盘、平地板等技术被国内企业广泛采用。最初国内驾驶室造型都源自国外成熟车型,欧曼、华菱等企业最初的重卡车身都是直接引进。现在已发展到与国外车身研究所进行联合设计,新驾驶室造型风格上更加关注国际流行趋势和中国审美元素的融入,技术上考虑降低风阻、噪声,提升整体舒适、安全性能,解放新一代的J6驾驶室,造型上体现了欧洲的高大、威猛,又融合了东方的细腻、流畅。在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个方面取得突破,采用了高强度钢板全金属驾驶室,车门防撞梁结构,满足了ECE-R29等欧洲标准。无盲区设计组合式视镜、高亮度水晶前照灯加转向辅助照明灯,-30℃快速除霜,为驾驶员提供全天候良好视野保障。ABS、ASR制动技术,四点全浮驾驶室,使其安全性进一步大大提升。
底盘技术进步
底盘技术的进步,底盘包括传动系、承载系、行驶系、转向系统。底盘技术的进步体现了车辆承载能力、安全性能的整体提升。我国原有的中型货车经过不断强化底盘系统逐渐发展成为重型车。目前,底盘的技术已经不局限于提高承载能力,提高可靠性、舒适性、安全性,研发轻量化、高速化的产品成为用户的需求。随着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完善,公路治理的进一步规范,以往靠超载盈利的模式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安全、高效的运输理念。使用高强度钢板,减少车架的断面宽度和厚度,使用少片簧、空气悬架、真空轮胎等技术实现降低整备,提高载重量,提高载重利用系数,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为提高车速、可靠性,提供更宽的速比选择范围,主流变速器档位由6档升级到9档、12档,双中间轴技术的应用很好的适应了我国复杂的使用条件,保障了整车的可靠性。7t、9t级前桥、13t、16t级后桥提升整车的承载能力,轮减桥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可靠性,桥壳技术也由传统的铸造工艺发展到冲焊、铸钢、管式内涨等,以前为适应超载的大速比后桥逐渐被能提高车速的小速比后桥代替。液压助力转向改变机械转向笨重的操作方式。键联传动轴代替螺栓连接,提供了更可靠、节能的动力传递过程。模块化、集中润滑、免维护悬架、二代轮毂轴承、自动调整臂等技术的应用节省了维修时间,提高了使用效率。底盘技术跟随着发动机的升级,源源不断为用户提供了更强的承载能力、更可靠的质量保证、更便捷、舒适的使用环境。
加快技术进步,迎接新机遇
我国中重型卡车技术水平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缩短了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产销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在核心技术方面还很欠缺,如动力系统、电控系统、制动安全系统、车身及底盘的结构优化等方面与国外中重型卡车技术还存在较大差距,产品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薄弱,没有很好的掌握产品开发流程、过程、管理技术、项目管理技术和评价技术。例如:国际上重型卡车功率基本都达到400马力以上;排放法规发展到欧Ⅳ、欧Ⅴ;燃油喷射压力可以达到2000~2400bar;CR+EGR+DOC(电控共轨+废气再循环+微粒催化氧化器)、DPF(微粒捕集器)和SCR(选择性催化还原)、2ST(二次增压)、VGT(可变几何涡轮增压)技术已经普及;与轿车技术同步实现了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而国内在汽车电子方面的研究与投入都很不足。发达国家公路运输的发展方向是专业化,我国差异化产品创新缓慢,低价格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盈利水平低,制约了各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目前国内购买力、运输的货物价值、行业标准以及路况决定了高端品牌不适合国内需求,但是随着人均GDP的快速提升,国内购买力增强,国内高端中重型卡车的需求将快速增长,中重型卡车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生产出符合现代物流需求和标准的中重型卡车已经成了摆在众多中重型卡车生产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中国中重型卡车必将进入技术取胜的时代,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卡车才是用户的最终选择。
‘贰’ 中国重型卡车中的后桥比如:德国曼桥,汉德桥,斯太尔桥,奔驰桥,还有中国重汽中的AC桥都有什么区别
如下:
斯太尔桥(轮减桥) 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卡成熟车桥,包括中国重汽、陕汽重卡、川汽红岩前几年都是以这款车桥为主打,它的主要特点外置差速锁、轮边减速、中央一级减速(齿轮尺寸小通过能力强)、车辆速比全一般分6.72、5.73、4.8、4.42.、技术成熟 配件便宜 市场普及率高。
你说的奔驰桥、曼桥包括重汽的AC系列后桥都是最近重卡桥厂仿照德国MAN桥技术结合国内实际路况开发的新产品。
也是轮边减速桥,最主要特点是内置差速锁、加强差速器、桥壳厚度加厚、承载能力强、比斯太尔桥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是目前主流产品。
中国重汽、陕汽汉德、安凯车桥、青岛青特都有奔驰系列桥,配件基本通用,只不过叫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