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车市因何回暖中汽协预计五年后年销3000万辆
对此,陈士华表示:“近几个月中国汽车出口表现强势,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新冠疫情对东南亚、中东、俄罗斯等市场影响减弱,海外车市逐步恢复;二是欧洲新能源市场发展迅速,为出口提供了更多机遇。”
不过,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前11月汽车企业出口为85.0万辆,仍呈下降趋势,同比降幅为7.3%,较1-10月收窄5.4个百分点。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64.4万辆,同比下降0.4%;商用车出口20.7万辆,同比下降23.8%。
陈士华指出,车企对12月出口量很有信心,根据企业订单量情况推测,今年全年同比降幅会缩至5%左右。
事实上,“十四五”期间中国汽车行业将经历一轮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机遇。而经过本轮升级的中国汽车产业将更加具备国际竞争能力,中国汽车市场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2021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表示,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预计在2630万辆,同比增长4%。其中新能源汽车预计销量180万辆,同比增长40%;乘用车预计销量2170万辆,同比增长7.5%;商用车预计销量460万辆,同比下降10%。
尽管从行业发展态势看,随着国内经济大环境的持续向好,以及促进消费政策的带动,市场需求仍将继续恢复。但也应注意到,当前国际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全球疫情蔓延在欧美等国家造成二次冲击,进一步迟缓世界经贸复苏进程,间接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同时,近期出现的芯片供应紧张问题也将在短期内对汽车生产造成一定影响,行业生产节奏可能会有所放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 今年最强增长,7月车市全面复苏,仅一家车企例外
尾声:今年7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3万辆,同比大幅增长36%,这个增幅不仅超过新能源汽车,还远远超过了车市大盘。或许它就是“两田”逆势增长的秘密武器,可能也将成为未来车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葫鹿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是怎样的
受疫情影响,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持续低迷,2020年7月汽车市场逐步复苏,9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由负转正。2021年7月,全球乘用车总销量为614.4万辆,同比下降8.9%。1-7月累计销售4758万台,同比增长21.1%。在2020年低迷的市场中,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十分突出。2019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占全球份额的29.2%。
2020年2月,中国的份额超过了美国和日本。它在3月份迅速反弹,4月份创下历史新高。下半年的趋势相对稳定。2021年7月,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为30.3%,环比略有上升,较2019年同期上升4.3个百分点。就车辆类别而言,2021年上半年全球乘用车销量约为2684万辆,同比增长24%;全球客车销量约32万辆,同比增长21%;全球特种车销量约1381万辆,同比增长33%。从全国范围来看,2021年上半年前十名国家的车辆总数约为3249万辆,占总数的79%。
具体来说,今年5月,几个品牌的销量增长了50%,其中大众品牌增长了75%;Stellantis的销售额增长了42%;宝马品牌增长50%;梅赛德斯-奔驰增长28%;沃尔沃汽车销量增长47%;福特上涨10%;现代汽车的销量增长了55%,丰田汽车的销量增长了27%,日产汽车的销量下降了14%,起亚汽车的销量增长了28%。
4. 报告称全球汽车销量2023年恢复到疫情前高点
根据汽车新闻数据中心的数据,2019年美国轻型车销量共计1710万辆。美国市场约占斯巴鲁销量的三分之二。
中村说,斯巴鲁今年美国销量预计约为60万辆,而疫前的预测为70万辆。他补充说,明年这一数字可能会增长到66万左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4月汽车销量首现正增长,中国车市真的开始复苏了吗
2020年1月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大面积爆发,让原本萧条的国内汽车市场再陷“雪上加霜”的困境。但随着国内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加之国家、地方政府都纷纷出台政策进行产业支持以及人们出行思想的转变,国内汽车市场开始出现回暖的迹象。
从日前乘联会正式对外发布的关于中国乘用车市场最新数据显示,4月,我国狭义乘用车销量总数为142.9万辆,同比下滑5.6%。其中,轿车车型仍是“主力军”,环比上涨39.3%,共售出约69.3万辆;SUV车型次之,月度总销售量和轿车相差约3.3万辆。此外,1-4月的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销售444.5万辆,同比下滑32.7%。
△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吉利汽车、东风日产、长安汽车、一汽丰田、长城汽车、广汽本田、东风本田成功跻身4月销量榜TOP10
?
一汽大众再度超越上汽大众,凭借162314辆的当月销量和11.1%的同比增长表现,成为本月品牌销量冠军。名列亚军的上汽大众在4月则出现同比下滑现象,约为-8.1%。不过,除了上汽大众外,包括长城汽车、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北京现代等品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作为自主品牌的长安汽车,却同比上涨74.5%,表现还是非常惊人的。
4月轿车销量榜
“轩朗之争”难舍难分,合资品牌仍占上风
NO.1 日产轩逸
近年来的“轩朗销量大战”,几乎车圈无人不知。这次,轩逸以领先4281辆的成绩力压朗逸,坐得4月轿车销量“老大”的位置。作为日产销量的“顶梁柱”,它依托老款车型不错的口碑和换代之后性能升级、外观内饰革新、更为低廉的市场售价,再度成功防守大众等品牌的围追堵截。
○车型详情点这里查看→汽车测评 | 全新轩逸硬核回归,“轩朗销冠之争”再度上演,你站哪边?
NO.2?大众新朗逸
实力一向不弱的朗逸,4月销量表现显得略有遗憾。但就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从未跌出前五的它,在迎来2018年大改款之后,整体产品力着实提升不少,消费者的认可度也有所加大。与轩逸的PK未曾停止,下月“再战”!
NO.3?卡罗拉
撑起一汽丰田“一片天”的卡罗拉,在本月也成功跻身轿车销量前三甲。除了拥有扎实稳固的日系做工,省油也是不少消费者中意它的原因。不错的品牌口碑,也让人们更为信赖。
4月SUV销量榜
哈弗H6稳居第一,“自主三强”力压合资品牌
NO.1 长城哈弗H6
长居SUV销量榜榜首的长城哈弗H6,在本月虽同比下滑-4.8%,但仍以23589辆的优异成绩领跑。据悉,这可能已是它的第80多个月度冠军了,折合后将近7年的“钢铁”业绩,让众多车企不得不感到佩服。这实力还是杠杠的!
NO.2?长安CS75
作为 “自主三强”的昔日老大哥,长安近年来的表现一直不佳。而这款CS75的推出,无疑让其又火爆了一把。自PLUS版本上市,销量就呈现大幅增长,本月更是同比上涨168.2%,2、3月一度直逼哈弗H6,这匹“黑马”确实让哈弗感到“虎躯一震”了。
○车型详情点这里查看→深度评测长安销量担当-CS75 PLUS,10-15万最值得买的SUV?
NO.3?吉利博越
沉寂了好久的博越这次终于又发力了,以17033辆的销售成绩位列第三。虽然超越了上月排在前面的奇骏、途观和本田CR-V,但是长安的“半路杀入“,想必也是在其意料之外的。同时,与第四名的本田CR-V仅有不到600辆的差距也让它更为不安。确实,一不小心分分钟就跌出前三。
此外,还有两款车型十分引人关注。那就是与去年同比增长高达715.5%的比亚迪宋和首次冲进TOP15的广本皓影。自主、合资“双黑马”,冲击前五的潜力或许也不是没有。
4月MPV销量榜
“神车”五菱宏光所向披靡,多数车型销量有所下降
NO.1?五菱宏光
MPV车型向来主打空间布局大小和装载力,而被消费者们称为“国民神车”的五菱宏光,在这方面从来就没输过。两年稳定在超过2.2万辆的销量数据就足以证明,而且这个成绩目前来看,其它品牌车型还真的很难以超越。虽然,宏光同比有所下降0.2%,但依旧比排在第二名的别克GL8多1.3万辆。
NO.9 宝骏 RM-5
历经宝骏品牌转型后的新宝骏RM-5,在本月也交出了2189辆的销售成绩,踏入前十行列。跨界打造与智能形象,加上大众可接受范围内的售价,很可能成为家用MPV市场中的“一支潜力股”。
NO.12 比亚迪 宋MAX
去年同期还能位列前五的比亚迪宋MAX,在今年4月急剧下滑,一下更是跌出前十。同比下降了78.4%,可谓是有点惨淡。
4月新能源销量榜
比亚迪秦发力夺冠,特斯拉Model3惨遭“碾压”
NO.1?全新比亚迪秦EV
在新能源市场PK中,比亚迪可算是“扳回一局”。全新秦EV更是以5096辆的销量表现超过特斯拉王牌产品——Model3,位列4月新能源车销量榜第一名。
NO.3?特斯拉Model3
曾在3月以10160辆的成绩稳坐销冠的特斯拉Model 3,在4月份却直跌第三,销量仅3635辆。不过,综合1-4月的新能源汽车总销量数据来看,19705辆的成绩还是足以让它名列榜首。
此外,两款造车新势力车型也首次现身前十名单,分别是月度销量2907辆的蔚来ES6和最近话题热度极高的理想ONE。
评中评说:
时隔21个月,国内汽车市场终于首次迎来销量正增长。但相比而言,新能源和MPV车型仍未走出低谷,整体表现平平甚至不佳。各地政府目前也正积极进行扶持和倾斜,包括新能源相关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将延长至2022年底等。充电桩方面,也将进一步加快建设速度。截止到今年4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已达128.7万台。其中,公共类充电桩比3月新增5千台,同比增长39.8%。或许到今年年底,新能源市场有望复苏。
不过,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受全球疫情影响,目前整个社会的运转还未100%恢复,国内汽车市场也尚未达到正常情况。所以,4月的汽车销量表现并不能代表中国车市已经开始跨入上升期,同比增长的数据也是应对“特殊时期”而生的,还需多方面权衡。至于何时才能真正走出“寒冬”,还要看全国经济大环境走势和相关汽车政策的落实情况,静待观望。
当然,疫情同样是关注重点,如果全球能尽快得到有效控制,预计2020年汽车行业将同比下降仅15%;如果防控不佳,甚至会达25%。(图/文 汽车评中评 二吱子)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相关数据来源于乘联会及中汽协官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 疫情面前,车企面临巨大挑战,该何去何从
作者:孙婉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