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双层巴士的来历
双层巴士起源于英国,其中行走伦敦的红色双层公交车,更是英国的“国宝”。双层巴士现在在我国的很多城市都能能够看到。为了使乘客能够更好地观光,有些双层巴士的上层甚至是敞开的,走伦敦的红色双层公共汽车,更是英国的“国宝”。在一些与英国相关连的地方,诸如印度、香港、新加坡、南非等地,双层巴士是主要的通勤交通工具之一(另外德国特别是北部德国城市也大量使用)。由于车体庞大,重心较高,驾驶员和乘客都要特别注意乘车安全。因此,双层巴士不能开得太快,乘客也不能站在上层。由于行车安全和经营成本关系,不少国家都曾引进过双层公共汽车,但还是以失败告终。目前一些欧洲、北美城市虽也有双层巴士,惟主要还是作为观光巴士。这些车的上层通常是露天或半露天的。
Ⅱ 伦敦为什么用红色双层巴士
因为双层巴士是英国发明的
Ⅲ 为什么英国伦敦大部分公交车和电话亭都是大红色的
红色双层巴士第一次驶入伦敦是1954年。当时,它有个响亮的名字叫“路主”。路主替代了在伦敦已经使用多年的电车。它采用传统底盘、前置发动机,驾驶室在发动机右侧,底层车厢尾部完全开放。
英国媒体曾将路主称为“未来的公交车”。在那个时期,路主被认为有着轻巧的身形和革命性的设计。至于为何选择红色为车身颜色,没有人能真正解释清楚,也许只是为了给灰蒙蒙的雾都伦敦增添一抹亮色。
Ⅳ 英国公交车是怎样的
英国公交车多为双层电动巴士。
双层电动巴士起源于英国,其中行走伦敦的红色双层公交车,更是英国的“国宝”。汽车由2层构成,两层之间有楼梯相连接,楼梯在车厢的中部或后部。大多的公共汽车有2只车门分别设在车的前部和中部。
因为多了一层,虽然汽车的长度和宽度与一般巴士并无差别,但却高出一些,这使得此种车型的运量比其它车要大。由于车体庞大,重心较高,驾驶员和乘客都要特别注意乘车安全。
因此,双层公交车在设计上需更慎重考虑其车体和物理特性对机械设计和运行的影响。而为免更进一步将车辆重心升高,乘客一般也不能站在上层,以免公交车翻侧。
英国公交车内在最便捷的位置设有“特需专座”,这点和国内公交车一样。不同的是,每个座位前有一个stop按钮,当你需要在下一站下车时可以按下stop按钮,司机就会在下一站停车。同时有了按钮不仅可以让司机提前预知有人下车,还可以保持车厢内的安静。
(4)为什么伦敦公共汽车都是红色的扩展阅读:
红色双层巴士第一次驶入伦敦是1954年。当时,它有个响亮的名字叫“路主”。路主替代了在伦敦已经使用多年的电车。它采用传统底盘、前置发动机,驾驶室在发动机右侧,底层车厢尾部完全开放。
英国媒体曾将路主称为“未来的公交车”。在那个时期,路主被认为有着轻巧的身形和革命性的设计。至于为何选择红色为车身颜色,没有人能真正解释清楚,也许只是为了给灰蒙蒙的雾都伦敦增添一抹亮色。
伦敦市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很多街道十分狭窄、拥挤,当时的有轨电车妨碍其他交通的弊端愈发明显。伦敦市政府推出双层巴士后,很好地解决了伦敦拥挤的道路交通问题。统计显示,在1956年~1968年间,共有2760辆双层巴士投入使用。
Ⅳ 为什么英国的巴士和电话亭多是红色的
注册 找回密码
第三方登录
媒体热门推荐
1
养老并轨,见证改革勇气
2
住建部发展租赁市场 鼓励开发商出租存量房源
3
北京今起取消燃油附加费 为何“12连跌”才调整?
4
交通部:出租改革将有突破 鼓励多样化约车服务
5
一图读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决定
6
养老金并轨:4000万体制内人将缴养老保险
7
厦门公交起火:嫌犯因偷窃被开除 疑今早对公司纵火
8
评论:“熏腊肉”致雾霾理由听得也是醉了
9
土豪别哭 香港投资移民“搁浅”咱还能去哪儿?
10
丁俊晖:本赛季的失望太多 现缺少一些战斗精神
网友热门推荐
1
妻称丈夫不顾家要离婚 丈夫当庭出示妻开房视频
2
女子主动与陌生男搭讪要求开房 被骗存款1万8千元
3
老师,香蕉不用你还可以吃啊
4
妹子自拍时请收好你的节操好吗
5
女星当众撩裙大泄春光 搏出位露底无下限
6
男子上厕所时在废墟中发现数具尸体被吓懵
7
baby打游戏 240万人在线观战
8
独家揭秘范冰冰的20个男人,看完惊呆了!
9
李晨向范冰冰深情告白坐实恋情 默认求婚传闻
10
范冰冰露腋毛惨不忍睹 漂亮女星露腋毛囧照曝光
为什么英国的巴士和电话亭多是红色的?
2014-11-05 14:06:03来源: 知乎有0人参与
图片: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
为什么好多英国的公共设施都是以红色为主色调?
巴士
伦敦巴士的红色的确起源于 London General Omnibus Company, 但直到成为 1933 年才正式成为伦敦巴士的制式涂装。这一年英国议会将伦敦市内的全部公共交通网络(包括 London General 在内)等都置于 London Passenger Transport Board 的统一管理之下,当时 London General 已经在巴士网络中占据了最大的份额, 因此 LPTB 运营的所有巴士都采用 LG 的红色涂装。 不过享受这一待遇的还包括 LPTB 旗下所有的地铁和有轨电车, 它们也都被涂成了红色。
London General / LPTB 1933
LPTB Underground 1938 涂装
快进到 1984 年, 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政府决定将伦敦的巴士网络私有化, 于是私营的巴士公司开始带着各自独特的配色进入伦敦市场。在其后的一段时间里, 除了 London Transport 自营的红色巴士以外, 还出现了栗色 / 乳白色、黄 / 蓝、绿 / 黄等等奇异配色的巴士。
但是伦敦的居民和旅游业者并不买账, 他们认为此举破坏了城市的传统与和谐,于是政府不得不在 1989/90 年进一步开放市场的时候出台规定, 要求所有巴士运营商都必须采用红色作为主配色,而今天被视为伦敦象征之一的红色巴士才得以保存下来。
Kentish Bus
First London Busline
Grey-Green
电话亭
1926 年版的电话亭虽然是后来英国红色电话亭的始祖, 但在 Sir Giles Gilbert Scott 的设计方案中, 这一型号甚至不是红色的。
邮政总署 1920 年设计的第一代量产电话亭(K1)在外观上没法满足当时伦敦的审美,市政联席执委会甚至拒绝让邮政总署在伦敦街道上安装这种电话亭。皇家建筑师学会, 城市规划学会, 皇家艺术学会等机构也纷纷施压, 当时的邮政总监不堪其扰,决定委托设计界的最高法院 -- 皇家美术委员会(今天 Design Council 的远祖之一)举行一个设计比赛来决定新的方案。
比赛的组织者邀请了三位着名建筑师提交各自的方案, 也参考了邮政总署和伯明翰公民社的方案, 最终选择了 Sir Giles Gilbert Scott 的设计。不过或许是出于对其它参赛者(及其支持者)的妥协,邮政总署虽然采用了 Scott 的设计, 但在实践中却对他的方案做出了许多更改。
比如: Scott 设计的是银色的钢制亭子, 最终投入使用的 K2 型却是红色的铸铁亭子。K2 从 1926 年开始在伦敦批量安装, 成为伦敦的第一款制式电话亭, 而被嫌弃的 K1 就被安装到了英国其他城市。
K2 高昂的制作成本限制了它的大规模使用, 因此邮政总署在 1928 年又委托 Scott 设计了更为经济的 K3。采用水泥预制板的 K3 容易出现裂缝, 于是邮政总署又先后设计了更加不成功的 K4 和 K5。
直到 1935 年, 邮政总署又委托 Scott 设计一款纪念英王加冕禧年的电话亭。这一次 Scott 设计的 K6 脱胎于 K2, 造型更加小巧, 造价也更低廉。
从 K2 以来, 在经历了 11 个年头和 5 轮设计之后, 第一代全英投放的制式电话亭终于诞生了。这一型号一共生产了 70000 座, 大约是 K2 的 5-6 倍, 这也意味着 K6 成为了今天英国最常见的电话亭。
可是好事多磨, 当时很多地区的居民对红色电话亭颇为反感, 结果 K6 在全国范围内投放的时候邮政总署决定让各地自主选择电话亭的颜色。直到红色电话亭成为英国的国际名片之后, 这些各种”非主流色”的电话亭才逐渐被改回红色, 而此时距离英国逐步废置和淘汰红色电话亭也为期不远了。
Ⅵ 为什么伦敦双层巴士那么有名
双层巴士被称为伦敦的路主!
“路主”第一次驶入伦敦的街道是1956年。引入“路主”是为了替代当时在伦敦已经使用了多年的电车。遵循当年公交系统“演变而非革命”
的设计思想,设计者采取了传统的底盘,前置发动机,驾驶室在发动机右侧,底层车厢尾部完全开放,车身为弧形。
《伦敦图片新闻报》当时的评论将“路主”称为“未来的公共汽车”,并称“‘路主’以其轻巧的身形,革命性的设计,比传统电车多承载了8名乘客!”
“路主”这个有些霸气的名字在当时是一种“时尚”。1954年和“路主”样机一起参加伦敦西南伯爵庭“商用汽车展”的一种卡车名叫“爬山王”;吉米·史都华在当年上映的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中使用的剃须刀就叫“剔王”。
为什么选择红色?各路意见莫衷一是。设想上世纪50年代的伦敦,工业发展风起云涌,工厂和家庭用煤将大本钟、塔桥、圣保罗教堂都熏成黑色。少风季节,经常会出现老舍先生笔下的“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一身红色的“路主”就在这时进入了伦敦的“生活秀”,与这座城市,与英国的历史交织在了一起。
1956年11月,“路主”成为一年一度伦敦金融城 “市长游行”队伍中的明星。
1960年,英国人将“路主”运到日本,让东方人认识了现代交通的标志。
1976年,英国着名的连锁超市“玛莎”在巴黎开张,也将“路主”请到了这座时尚之都。
1977年,伊丽莎白女王登基25年,25辆“路主”被刷成银色,来庆祝这次“银色大庆”。
伦敦人给“路主”编了音乐剧,拍了电影,写了电视剧,还演绎出一些经典的笑话。50年过去,“路主”同大本钟一样成为伦敦的标志,不断出现在明信片、书籍、电影和廉价纪念品上。她是伦敦人为自己设计和生产的最后一种公共汽车,也是伦敦最后一种既有司机,又有售票员的公共汽车。她对于伦敦,就如同“贡多拉”对于威尼斯,是一项传统,一种文化,一段记忆。
她开放的尾部结构,意味着乘客可以随上随下,而不用等到汽车到站;站在车尾的售票员会注视乘客一一上车,然后拽两下头顶带着铃铛的绳子,用清脆的铃声提示司机该开车了;旅途中,你时不时会听到售票员说,“请出示车票!”“底层已满,请上二层!”“下一站,大英博物馆!”——半个世纪,这一切成为了伦敦人的习惯,伦敦人的生活。
Ⅶ 为什么早先伦敦的蒸汽机车被涂成红色
早先伦敦的蒸汽机车的材质多半是铁铸的,涂上一层油漆可以防止生锈,而且对于英国人而言,涂上红色是比较美观的,为了更好地辨别轮辐和轮毂是否错位,就将轮辐涂成了红色和将轮毂涂成白色,这样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利于车轮的检修。如果轮毂松弛、发生错位,铁路工人能够用肉眼很快分辨出来,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
Ⅷ 为什么公交灯要用红色和绿色啊
19世纪初,在英国中部的约克城,红、绿装分别代表女性的不同身份。其中,着红装的女人表示我已结婚,而着绿装的女人则是未婚者。后来,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经常发生马车轧人的事故,于是人们受到红绿装启发,1868年12月10日,信号灯家族的第一个成员就在伦敦议会大厦的广场上诞生了,由当时英国机械师德·哈特设计、制造的灯柱高7米,身上挂着一盏红、绿两色的提灯--煤气交通信号灯,这是城市街道的第一盏信号灯。在灯的脚下,一名手持长杆的警察随心所欲地牵动皮带转换提灯的颜色。后来在信号灯的中心装上煤气灯罩
,它的前面有两块红、绿玻璃交替遮挡。不幸的是只面世23天的煤气灯突然爆炸自灭,使一位正在值勤的警察也因此断送了性命。
从此,城市的交通信号灯被取缔了。直到1914年,在美国的克利夫兰市才率先恢复了红绿灯,不过,这时已是“电气信号灯”。稍后又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相继重新出现了交通信号灯。
随着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交通指挥的需要,第一盏名副其实的三色灯(红、黄、绿三种标志)于1918年诞生。它是三色圆形四面投影器,被安装在纽约市五号街的一座高塔上,由于它的诞生,使城市交通大为改善。
黄色信号灯的发明者是我国的胡汝鼎,他怀着“科学救国”的抱负到美国深造,在大发明家爱迪生为董事长的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任职员。一天,他站在繁华的十字路口等待绿灯信号,当他看到红灯而正要过去时,一辆转弯的汽车呼地一声擦身而过,吓了他一身冷汗。回到宿舍,他反复琢磨,终于想到在红、绿灯中间再加上一个黄色信号灯,提醒人们注意危险。他的建议立即得到有关方面的肯定。于是红、黄、绿三色信号灯即以一个完整的指挥信号家族,遍及全世界陆、海、空交通领域了。
中国最早的马路红绿灯,是于1928年出现在上海的英租界。
从最早的手牵皮带到20世纪50年代的电气控制,从采用计算机控制到现代化的电子定时监控,交通信号灯在科学化、自动化上不断地更新、发展和完善。
==
交通指挥灯是非裔美国人加莱特?摩根在1923年发明的。此前,铁路交通已经使用自动转换的灯光信号有一段时间了。但是由于火车是按固定的时刻表以单列方式运行的,而且火车要停下来不是很容易,因此铁路上使用的信号只有一种命令:通行。公路交通的红绿灯则不一样,它的职责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告诉汽车司机把车辆停下来。
开车的人谁也不愿意看到停车信号。美国夏威夷大学心理学家詹姆斯指出,人有一种将刹车和油门与自尊相互联系的倾向。他说:驾车者看到黄灯亮时,心里便暗暗作好加速的准备。如果此时红灯亮了,马上就会产生一种失望的感觉。他把交叉路口称作“心理动力区”。如果他的理论成立的话,这个区域在佛罗伊德心理学理论中应该是属于超我(supere go)而非本能(id)的范畴。
新式的红绿灯能将闯红灯的人拍照下来。犯事的司机不久就会收到罚款单。有的红绿灯还具备监测车辆行驶速度的功能。
===
最早的交通灯出现于一八六八年英国伦敦。那时的交通灯只有红、绿两色,经改良后,再增加一盏黄色的灯,红灯表示停止,黄灯表示准备,绿灯则表示通行。
其实,用这三色来作交通讯号和人的视觉机能结构和心理反应有关。
我们的视网膜含有杆状和三种锥状感光细胞,。杆状细胞对黄色的光特别敏感,三种锥状细胞则分别对红光、绿光及蓝光最敏感。由于这种视觉结构,人最容易分辨红色与绿色。虽然黄色与蓝色也容易分辨,但因为眼球,对蓝光敏感的感光细胞较少,所以分辨颜色,还是以红、绿色为佳。所以,交通灯用什么颜色也是有大学问的呀 !
颜色也有活动 (activity)的含意,要表达热或剧烈的话,最强是红色,其次是黄色。绿色则有较冷及平静的含意。因此,人们常以红色代表危险,黄色代表警觉,绿色代表安全。
而且,由于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其他颜色的光很容易被散射,在雾天里就不容易看见,而红光最不容易被散射,即使空气能见度比较低,也容易被看见,不会发生事故。所以我们用红色表示禁止。
Ⅸ 关于伦敦红色巴士的问题。 不是说伦敦的红色巴士在2005年就正式退役了吗,我看的英剧神探夏洛克是2
2005年因经营成本过高,加上车龄老旧以及无残障人士专用的设计等因素,英国政府决定让曾经是英国伦敦象征的红色双层巴士它走入历史中。历经了5年的空白之后,新型的红色双层巴士将于2012年再度回到伦敦的街头中为民众服务。
Ⅹ 伦敦红色双层巴士
英国首都伦敦着名的红色双层公交车(Routemaster)在9日功成身退。近半个世纪以来,红色双层公交车就像大笨钟(Big Ben)一样,让人想到伦敦。红色双层公交车自1956年上路以来,一直深受游客及本地人的喜爱。但如今它们已成为昂贵的古董,从1980年代以来便逐渐凋零。
最后一辆红色双层公交车(159路) 9日中午将从牛津大街开往伦敦南部的布利克斯顿(Brixton)车库,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8日当天,159路公交车行驶的路段上就聚集了大批业余摄影爱好者,希望能抓住它最后的身影。
红色双层公交车上有售票员、拉绳车铃、尾部还有让乘客能够在车辆行驶中上下车的平台,是许多人心中无可替代的经典公交车。《我们所爱的公交车》一书作者艾伯劳(Travis Elborough)表示:“它是专为伦敦而诞生。……大家对这些公交车的感情非比寻常。”
自1950年代末以来,无数来到伦敦的游客曾从窄窄的梯子爬到公交车上层,然后坐在前座享受一趟物美价廉的伦敦名胜俯瞰之旅。在全盛时期,曾有多达2,760辆红色双层公交车穿梭在伦敦的街道上。最后一辆红色双层公交车于1968年出厂,但这些公交车的设计使用寿命应该不超过17年。
不过,这些经常在电影和电视剧集中出现双层公交车将不会完全消失,未来还将有几辆红色双层公交车在伦敦市特别开辟的两条路线上行使,以满足那些对它割舍不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