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交通事故如何认定碰瓷
法律分析:如果犯罪事实成立,“碰瓷”可能被定的罪名有寻衅滋事罪和敲诈勒索罪,具体定何种罪名,应依据行为人的行为侵犯了何种法益进行区分。寻衅滋事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由于敲诈勒索的行为方式既可以是暴力威胁,也可以是非暴力威胁。换句话而言,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应全面分析当事人的行为与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当事人的道路通行权利和义务等因素,权衡当事人的行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综合评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四条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 碰瓷怎么被定罪如何确定是碰瓷
一. 碰瓷如果构成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 碰瓷党的手段层出不穷,但也有其共同的特征。如果遇上碰瓷党,一定要冷静分析,及时报警,等待交警处理。那么如何判断“碰瓷”?
一、注意疑点
疑点一:轻微剐蹭车辆严重受损。
碰瓷车辆紧跟目标车辆,在其变道时猛踩油门撞上去,与目标车轻轻剐蹭,但车上的零件会出现严重断裂或破损,然后以此索取修理费。
疑点二:慢如蜗牛等待被追尾。
碰瓷车辆故意开在目标车辆前面,与目标车辆贴得很近,然后找机会紧急制动,造成目标车追尾。
疑点三:不报警要私了。
很多碰瓷车辆往往都是中高档的二手汽车。事故发生后,碰瓷车辆或碰瓷人通常会提出不要报警并且用钱“私了”的要求。
疑点四:人故意撞车侧部。
如果是故意撞车的碰瓷人,一般会在目标车辆车速很慢时撞上车辆,而碰撞部位往往都在车辆的侧面,同时躺倒在车辆的侧面,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发生真正的人身危险。
二、实务勘察思路
勘察点一:车体痕迹比对是否相符
车辆痕迹的“承痕体”和“造痕体”是对应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痕迹不相符,形成不了对应关系,可以肯定其中的一处痕迹不是本次事故中所造成的。比如:你驾车掉头时,对方车左前角与你车左侧撞击,但对方车的右前角也有撞击痕迹,对方坚持说是此次事故造成的。鉴别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让对方在你的车上找出对应的“承痕体”或“造痕体”。
勘察点二:是否有二次以上的碰撞痕迹
发生事故时,在车辆没有翻滚或横向摆动再次与原来的或另外的车辆或固定物接触的情况下,车体上的某处只会呈现一次的接触痕迹。如果有二次以上的碰撞痕迹,且对方坚称是本次事故造成的,就有可能是“碰瓷”,其目的是扩大上一次的损失,而将所有的损失费用统统让你承担。鉴别方法:一是,两车撞击痕迹的高度、面积及凹陷程度无法完全嵌合;二是,对方车上的物质转移非完全是你车所留(如:对方车上痕迹中有红色漆皮,而你与其接触部位没有任何红色物质)。
勘察点三、痕迹损坏程度与撞击力是否相符
如果交通事故的痕迹不符合规律,自己的车速度不快,对方的车却损失严重,就值得怀疑。交通事故的痕迹还与撞击力的方向有关。斜碰撞与正碰撞由于撞击力的方向不同,形成的痕迹也不同。正碰撞形成平行凹陷痕迹,斜碰撞形成有角度凹陷痕迹。凹陷处的形状与形成凹陷的车辆突出部位的形状应当大致相符。
还有一种刮擦痕迹。刮擦的形式大致可分同向刮擦、相向刮擦,痕迹面积一般较大,或者车辆突出部位在对方车身形成条带痕迹。
被碰瓷了怎么办?
首先,要及时报警,用手机等拍摄嫌疑人面部特征、身体损害部位,询问“伤 者”身份,最好让他拿出身份证件,核对信息后及时提供给警方;
其次,不要轻信身旁的好心人为你出“主意”私了,“帮”你私了的人很可能就 是“碰瓷”的同伙,唯一信任出警的民警,让民警来甄别是否属于交通事 故,很多“碰瓷党”一见车主报警,就会自动放弃索赔并逃跑;再者,坚持 先去医院治伤,否则赔款免谈;
同时,尽快通知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将自己可能承担的损失转由保险公司承担。
补充材料:
司法实践中“碰瓷”定性的分歧
法律法规不健全、高额收益驱诱、道德良知的丧失等因素滋生了碰瓷现象。法律上称“碰瓷”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获取赔款的行为。
实践中,对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获取赔款的行为的定性,存有四种意见:
1、第一种意见认为,“碰瓷”构成诈骗罪。理由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凭借自己对交通法规的熟知状况,隐瞒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真相,使被害人产生认识错误,误以为事故的发生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所为,从而自愿地将财物交付给行为人。
2、第二种意见认为,“碰瓷”构成敲诈勒索罪。理由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被害人违反交通法规的事实,以交给交警处理相要挟,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交付财物。
3、第三种意见认为,“碰瓷”构成抢劫罪。理由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后,当场使用足以抑制对方反抗的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
4、第四种意见认为,“碰瓷”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理由是:行为人的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获取赔款的行为,有可能使被撞击的车辆失去控制,进而危及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3. 如何判断交通事故是不是碰瓷 识别碰瓷有什么方法
1.发生交通事故需要注意什么?
怀疑对方“碰瓷”就不要“私了”
实践中,经常有当事人反映,怀疑对方在“私了”事故中故意“碰瓷”。有这种怀疑很正常,因为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这种丑恶现象。不仅严重干扰和破坏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也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我们必须了解它的社会危害性,同时注意加强对它的防范。
(1)“碰瓷”现象的主要特征
“碰瓷”现象在事故发生前通常非常隐蔽,“碰瓷”的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慢速行驶或行走时“碰瓷”。
那些“碰瓷”的人,也是拼死拼活,不会做“亏本买卖”。一般都是双方低速行驶时“碰瓷”。比如,当一辆车犹豫(通常是不熟悉路线或超调)减速时,“碰瓷”的人紧随其后,待时机成熟,突然提高车速,用车的左或右前角撞击对方车的某个部位。
2)“碰瓷”者的行驶路线是“正常”的。
“碰瓷”就是知法不守法,故意违法的人。他们想通过非法手段获取金钱,但表面上却给人一种遵守交通法规的印象。比如,你开车为了省事,违规掉头,那些“碰瓷”的人立马上前“招呼”与你的车相撞,让你哑口无言,苦不堪言。所以,人们在谴责“碰瓷”者的同时,也不得不在开车和走路时遵守交通法规。
3)“碰瓷”者虽然声称受伤,但拒绝去医院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瓷保险杠”通常以行人或骑自行车者的身份出现。当车辆靠近时,他们将身体贴在车身上,然后倒在地上并捂住身体的某些部位,大喊疼痛,但无论谁劝说,他(她)就是拒绝去医院治疗,甚至威胁说没有现金就报警。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在 北京 一家餐馆前,一个司机吃完饭上了车。车轮一转,一个行人摔倒在车后。司机慌忙下车观察,只见右后轮躺着一名男子。该男子用手捂住右脚,自称脚趾骨折。他似乎非常痛苦。他旁边有一只布鞋,上面有明显的踩痕。司机要送他去医院,他就是不去,但据说要2000块钱,不然就报警。为了讲和,司机不得不这么做。这个行人是个“碰瓷”老手,他被公安机关处罚过。在口供中,他提到了这件事,说我知道司机酒后不敢报警,我的脚也没受伤。40号脚穿了一双44号鞋,只是因为怕真的把脚踩碎了。
4)要求赔偿时,“碰瓷”者会“张嘴”,只要现金。
那些“碰瓷”的人在事发后要求赔偿时,金额往往超过实际损失的一两倍或几倍。狮子之所以敢张嘴,是抓住了一些违章驾驶人的缺点;二是团伙作案,以多欺少,以强凌弱。团伙的特点往往是十几个人坐三四辆车。一辆车“碰瓷”,其他车上的同伙就聚在一起要钱。他们自持,甚至以武力相威胁。
5)外地司机遇到本地车辆“碰瓷”的事情很多。
“欺骗陌生人”是碰瓷者的另一个特点。外地人出门在外,没有朋友,遇到“碰瓷”的往往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类案件占各地“碰瓷”案件的大多数。
公安机关一直在严厉打击碰瓷者的活动。人们也要掌握一些鉴别碰瓷者的方法,及时取证和报警。
二、有什么鉴别碰瓷的方法?
人们对“碰瓷”的怀疑,基本上是在现场勘查和调查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现的。下面介绍一些鉴别“碰瓷”的方法。
1)车辆探索中的疑惑
①车身痕迹比对不符。
车辆标志的“承标体”和“制标体”是对应互补的。如果痕迹不匹配,就无法形成对应关系。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一条痕迹不是这次事故造成的。比如你掉头的时候,对方车的左前角和你车的左侧发生碰撞,但是对方车的右前角也有撞击痕迹。对方一口咬定是这次事故造成的。鉴别方法很简单,就是让对方在你的车上找出对应的“标承体”或“标制体”。
②有两个以上的碰撞痕迹。
发生事故时,如果车辆没有发生侧翻或摆动,再次与原车或另一辆车或固定物接触,车身某处只会留下一个接触痕迹。如果这里有两处以上的碰撞痕迹,而对方坚持说是这次事故造成的,那就有可能是“碰瓷”,目的就是放大上次的损失,让你承担所有的损失费用。鉴定方法:一是两车撞击痕迹的高度、面积、凹陷程度不能完全嵌入;第二,对方车辆上的物质转移并不完全是你的车辆留下的(比如对方车辆上的痕迹里有红色的漆皮,但是你和它接触的部分没有红色的物质)。
③痕迹的损坏程度与冲击力不一致。
一些“碰瓷”的人专门搞“交强险事故”,通过伪造现场、二次碰撞、“修理”、再碰撞等手段骗取保费。如果不是合伙诈骗,只有一方是“保险诈骗”,那么除了按照上述两种方法进行判断鉴定外,还可以判断鉴定撞击力与痕迹是否一致,汽车表面损伤与内部损伤是否一致。如果怀疑骗保,应立即报警。这里有两个简单的判断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判断和鉴定撞击力是否与痕迹相符。
交通事故的痕迹必须与冲击力的大小和方向一致。从冲击力分析:冲击力与车速成正比;速度越快,冲击力越大,对对方车体的损伤越严重;反之,车速越慢,冲击力就会越小,对对方车体的损伤也就轻微。如果交通事故痕迹不符合上述规律,而自己的车速度不快,但对方车损失严重,就值得怀疑了。交通事故的痕迹也与撞击力的方向有关。斜碰撞和正碰撞由于冲击力方向不同,痕迹也不同。正面碰撞形成平行凹印,斜向碰撞形成有角度的凹印。凹陷的形状应该与形成凹陷的车辆突出部分的形状大致一致。
@2019
4. 碰瓷怎么被定罪如何确定是碰瓷
达到敲诈勒索要求的,成立敲诈勒索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敲诈勒索罪构成要件: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
《刑法》
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5. 出租车碰瓷怎么判刑
法律分析:碰瓷属于敲诈,量刑要看涉案金额和情节。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6. 被碰瓷了交警会不会判我全责,交警一般怎么处理碰瓷
汽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代步工具,有不少的法律规定来约束车主的文明驾驶,不过有些诈骗的人则是利用机动车撞人要负责任的方面来对车主进行碰瓷,有车主就比较担忧被碰瓷了交警会不会判我全责,这个车主不用慌张,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确实是碰瓷的,交警会依法处理,不会让你负全责的。7. 团伙开车碰瓷敲诈勒索怎么判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碰瓷对车主进行讹诈的,要依据诈骗的金额量刑,诈骗金额达到较大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8. 开车碰瓷敲诈勒索罪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碰瓷属于敲诈勒索罪,(一)情节较轻的,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二)情节较重的,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涉及金额较大,或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社会秩序,则会因触犯刑法,被警方刑事拘留,并最终接受法院审判。实践中,由于碰瓷行为涉及金额通常较大,碰瓷者受到刑事处罚属于大概率事件。在碰瓷引发的刑事案件中,多被定性为诈骗罪、敲诈勒索罪或故意毁坏财物罪。其中,故意毁坏财物罪,最高刑为7年有期徒刑; 敲诈勒索罪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诈骗罪最高刑为无期徒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