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资讯 > 汽车原油什么时候下行

汽车原油什么时候下行

发布时间:2022-08-15 15:46:38

A. 油价或将迎来今年最大降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日发布的消息称,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19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95元(人民币,下同)和90元。

折合升价,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及0号柴油每升分别下调0.07元和0.08元。这是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年内第4次下调。

今年以来,中国成品油零售限价共历经22次调价窗口,其中14次上调,4次下调,4次搁浅。标准汽、柴油年内每吨分别累计上调1905元和1835元,折合升价,92号汽油每升累计上涨1.5元,0号柴油每升累计上涨1.56元。与年初相比较,消费者加满一箱50升的92号汽油需多花75元,出行成本上升。

B. 2022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今年油价会回到7元时代吗

最近一段时间里面,油价一直都在上涨,截止到目前已经突破了9元大关,并且还有还有上涨的趋势。由于多个因素的影响,石油价格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大幅度下跌,所以今年油价可能不会回到7元时代,更不会回到6元时代。
2022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可能性比较小。
对整个产业链来说,过高的油价不是一件好事。油价升至每桶70美元以上将进一步减少对亚洲炼油厂的需求,进而进一步降低原油加工的利润率。
主要石油消费国印度也认为,目前的油价过高。印度HPCL石油公司董事长认为,将油价维持在50-60美元对消费者有利。
随着疫苗接种进程的加快和主要经济体各种增长复苏迹象的出现,全球对汽油和柴油等成品油的需求目前正处于复苏阶段。自去年以来,受原油加工利润率提高的推动,亚洲炼油厂一直在缓慢提高开工率。但现在,油价的突然飙升使这种反弹面临风险。
因此,油价在后疫情时代不会大幅飙升,但在疫情期间也将处于底部,国内成品油市场短期内不会回到6元时代。
今年油价会回到7元时代吗
短时间内不会回到7元时代。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油价上涨是不可避免的,疫情期间低油价的局面可能会永远消失。
展望2022年,OPEC+将保持稳定的增产路线。美国引领非OPEC+成为石油产量增长的主力军,原油供应增长强劲。在需求方面,中国、美国和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稳步复苏,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增长势头较弱,全球经济整体正在改善。然而,由于反复流行和通货膨胀,他们仍然面临下行压力。总体来看,预计2022年世界原油市场供需平衡将由短缺转向缓和,以抑制油价上涨。
非基本面因素对2022年的原油价格不利。黄金和美元市场仍然相对疲软和看涨。美国和伊朗谈判陷入僵局,俄罗斯和乌克兰持续紧张,增加了原油市场的地缘政治风险,影响了原油供应预期。2022年,由于非基本面因素的影响,油价下行风险增加,波动加剧。
油价为什么一直上涨
1.中东长期动荡导致大量油田减少或停产,原油供应短缺直接引发国际油价冲击。油价已超过每桶60美元,并继续上涨。国际油价受美国操纵,中国没有定价权。相反,中国现在越来越依赖石油。
2.石油税太高,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等。平均每桶石油要缴纳一半的石油税。国内原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国内炼油厂的炼油盈利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是不够的。炼油成本的上升自然会提高国内石油价格。
3.低油价严重打击了新能源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本身就比普通汽车高。如果油价如此之高,新能源汽车将失去市场价值。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使用低油价将是一种浪费。
4.原因在于汽车的普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买汽车。因此,一些地区的地下停车场无法容纳这么多的汽车。此外,近年来,国家在绿色出行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相应调整,并在汽车方面做出了新的变化。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转向购买绿色能源汽车。然而,绿色汽车并不是很受欢迎。许多业主仍然使用石油和汽油。如今,石油和汽油仍然是许多车主不可或缺的汽车能源,也是油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5.石油资源有限。国家对石油开采有明确规定,禁止过度捕捞。由于国家限制原油出口,石油是一种稀缺资源,必须合理规划和使用。因此,许多业主的需求与供应不成比例,因此价格会上涨。
6.汽油生产技术消耗人力物力。作为原油,原油将受到原始分馏、萃取等技术的影响。为了在市场上使用,蒸馏、催化裂化和烷基化等发动机燃料需要进行不同的加工,最终达到国家标准并在市场上使用。

C. 油价短时间内实现八连涨,油价还会再上升吗

油价涨跌和原油有较大的关系。我国的规则是原油跌的时候,油价下跌一定幅度就停止下跌;原油上涨时,基本毫无悬念地涨。所以,不要想太多,这个不是我们能左右的。随着石油原来越少,哪天国家大举推新能源,那才让你觉得燃油车真的是在烧钱。

国内油价就可以升上天都行。根本没降的机会。这机制流氓不?这就是国际油价2008年时在150美元左右,国内93汽油单价6.7元人民币每升。而2021年3月国际油价64美元。国内92汽油单价将达6.7元人民币每升的缘故了。

D. 油价什么时候下

关于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目前各界比较一致的意见,一是把纽约交易所原油价格变化纳入国际油价参考体系,二是将移动平均变化工作日从22天缩短为10天或7天,三是将国内油价下调所需的国际油价下行变化比例调至4%以下,以2%为宜。 进入8月以来,受美债危机以及标普调降美国评级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一路震荡下行,令国内市场对成品油降价窗口将开启的预期大增。最近两周,国际市场油价又间有缓慢回升,行情涨跌频繁使国内成品油降价窗口开启希望渺茫。公众对国内油价“涨快跌慢”反应强烈,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舆论呼声再次高涨。 有关方面曾表示,国内成品油定价已经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前者随后者的涨跌而涨跌,所谓“涨快跌慢”是公众对国内油价变化的误解。到底是不是误解,应就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计算和逻辑进行具体分析。《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按照这个规定,国内成品油的价格调整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连续移动的宏观背景,另一个是“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的具体指标。仔细推敲这两个条件,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 《办法》所称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只是参考布伦特、迪拜和辛塔三地的原油价格,而未参考最能反映国际油价变化和金融市场对油价的影响、并令世界市场(包括中国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纽约交易所的原油价格。这就在国内油价调整的参照物上出现了偏差。同时,“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的指标,如此长的时间限制,容易导致国内油价反应滞后,使之不能及时根据国际油价变动作出调整——如果这个时间缩短为10天,也许近期国内油价降价窗口早已打开了。 另外,即便不考虑参照物偏差和反应滞后的问题,单看“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这项指标,本身也容易导致“涨快跌慢”。其少为人知的秘密在于,同样的涨跌数值,涨价的时候基数低,容易达到+4%,跌的时候基数高,不容易跌到-4%,比如从100美元涨到104美元(4/100=4%),就触动了价格上调机制,而从104美元降到100美元(4/104=3.8%,不到4%),却无法触动价格下调机制。如此“涨易跌难”的设计,即便排除国际油价累积上涨的因素,在长期波动的市场中也会导致国内油价不断走高。 成品油定价机制是一种规则,有规则总比没有规则好,否则,油价完全由价格主管部门说了算,想什么时候涨就什么时候涨,想涨多少就涨多少,那就太糟糕了。规则实施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了规则存在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规则进行修改,使之逐渐趋于完善。据报道,从国家发改委到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桶油”,都承认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不成熟之处,认为推动形成市场化定价机制是大势所趋。关于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目前各界比较一致的意见,一是把纽约交易所原油价格变化纳入国际油价参考体系,二是将移动平均变化工作日从22天缩短为10天或7天,三是将国内油价下调所需的国际油价下行变化比例调至4%以下,以2%为宜。 做到了这三点,由成品油定价机制带动的国内油价变化,就能与国际油价的变化保持大体一致的步调,合理地反映市场对油价的调节作用。从根本上讲,国内油价要走出“涨快跌慢”的怪圈,有赖于大力推进石油市场化改革,打破“三桶油”垄断国内市场的格局,拓宽民营油企参与市场竞争的渠道,通过国内外市场供需关系的作用,形成开放的、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因此油价已经松动,降价就这几天!

E. 油价喜迎年内“第三降”吗

根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6月8日24时开启。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5月26日—6月8日),国际油价震荡下降,其中WTI油价降幅较大,每桶下降约5美元,回落至4月初的水平。受此影响,国内油价将下调,国内汽油、柴油的零售价格也随之下调。

本次油价调整具体情况如下: 92号汽油每升下调0.10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11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11元。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50L容量估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节省约5元。

从2017年至今,欧佩克执行减产协议已一年半,全球原油库存不断下降。根据欧佩克最新数据,以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原油库存跌破了五年均值,且低于该指标2200万桶,而2017年初这一数据较五年均值高出约2.4亿桶,欧佩克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产油国表示当前全球原油市场已实现了再平衡。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认为,短期需重点关注欧佩克原油供应政策和中东地缘政治局势,预计在6月22日欧佩克中期会议前,国际油价将维持震荡格局。如果欧佩克决定增产,中东地区紧张局势得到缓解,国际油价将会进一步回落;若欧佩克继续执行减产,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油价将重回涨势。

随行就市,有升有降。

来源:凤凰网

F. 未来几月国际油价将达150美元,什么时候预计会出现下降的可能

国际形势稳定时。

当国内的汽油价格已飙升到十块钱每升,国际油价也在悄咪咪的上涨中,每桶150美元的高价创下新高。这不仅影响着众多行业的发展,还使得部分行业生产产品的制作成本加大。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的过程中,最容易实现销量突破的行业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最大的优势是不使用燃油,却需要智障的电能。反观多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公司,纷纷推出性价比高的产品,从而抢占燃油汽车市场。可是已经购买燃油汽车的消费者更关心油价下跌,然而,暂时油价下跌的概率较小。

燃油汽车使用大量的燃油或柴油,价格上升之后,便会对部分家庭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反观欧洲多个国家,居民无法享受充足石油,价格越来越高,燃油汽车成为摆设。尽管官方可以寻找新的合作方,但是居民已经受影响。

G. 原油价格什么时候开始跌的

原油价格在2019年底就开始腰斩了,直到疫情期间美国原油更是跌到负数才反弹。

H. 油价或迎大幅下调,92号汽油重返“6元时代”,这种价格会持续多久

国内成品油下调窗口再次开启,在本轮计价周期内,国际疫情继续蔓延,国际油价连续下跌,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在负值内不断加深,8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8月23日24时,国内汽油、柴油零售限价迎年内第三次下调,其中汽油、柴油将分别下调250元/吨、245元/吨,折升价,92号汽油及0号柴油分别下调0.2元、0.21元,为年内最大跌幅。记者采访获悉,青岛92号汽油每升降为6.83元,进入6元时代,0号柴油每升降为6.48元。


“后市来看,原油在经历了持续大幅度的下挫后,油价或寻求支撑,预计原油将有一个筑底的过程,短期或逐渐趋稳震荡。”金联创分析师王延婷分析,但新一轮变化率仍以负向开端,且幅度较大,对后期行情打压依然较为明

“尽管国际油价已处三个月低点位置,但短期仍然难言乐观,避险情绪蔓延将促使油价继续下行探底,但短线来看60美元附近仍存支撑。”中宇资讯分析师胡雪分析,单就目前的国际油价来看的话,下一轮调价周期内,成品油零售限价仍为下调预期,零售端有望迎年内首次连跌,目前下调幅度暂为240元/吨左右。

I. 油价为什么会那么高呢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呢

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国际油价在近几年来的上涨过程。 在2001年911前后,当时的油价在每桶20 美元左右。而到2003年初,油价上涨接近30美元/桶。一年后的2004年初,更突破40美元/桶关口。到2006年初,油价开始接近60美元/桶大关。而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则先后突破80、90美元/桶的关口,直至2008年初的百元大关。 当然,国际油价最近突破百元大关,有一定的偶然性,主要是受到市场利空因素的影响。例如,2008年初尼日尔爾利亚石油港口城市的武装动乱,令人们担心这个世界第八大石油出口国的石油供应可能进一步缩减。同时,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原油库存已连续7个星期下降,并已降低到2005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偶然性中也有必然性,因为在那些左右油价的供求关系中,包括需求量、产出量、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中,又确实包含着推动油价持续走高并保持高位的成份。我们来逐一加以分析。 首先来看世界经济与石油需求。我们知道,这一轮油价高企,并不某个突发事件导致的短期变化,而是受到了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而普遍增长的有力推动。研究表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耗量的增长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耗的增幅显着高于GDP的增幅。 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预计,世界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可能在2015年前后回引发更加严重的供应问题。这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需求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有的机构,如埃克森美孚公司预测,全球石油需求80%的增长部分,将来自发展中国家。 在考虑石油需求方面,交通系统、特别是汽车,需要格外被提及。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近3亿辆汽车,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石油消费占全球石油消费的25%,但石油生产只占全球石油产量的大约9%。美国经济、特别是美国交通系统的燃料,有97%是石油。 中国汽车拥有量的猛涨,也使得石油消费强劲。中国现在将近有2050万辆车,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增长了3倍,近年来车辆的销售增长率一直在20%以上。自1993年以来,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目前,石油需求的近半依赖进口。至于邻国日本和韩国,石油更是100%依赖进口,突显亚洲经济的火车头对石油的巨大需求量。 其次来看石油的供给与储备。总的情况是全球石油供应的增长,赶不上需求的增长。世界性石油供应短缺现象,在短期内还会呈现加剧态势。用有的学者比较悲观的描述,就是世界每消耗了两桶石油的同时,却只发现一桶新石油的产能,因为世界上大多数成熟油田的产能都处于下降的趋势之中。 美国已开采完大多数的传统油田。英国北海石油的产量从1999年就开始衰退。墨西哥油田也在2006年达到产量峰值。沙特的7大油田占全国石油供应的90%,但产能也在逐年衰退。在中国,约占石油总产量30%的大庆油田,产量也以2-3%的年均速度递减。第二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产量也一直在下降。几乎全球都在发生相似的情况:产量达到最高点后,面临两倍数的下降。下降的速度,快于预期。 当然,我们说全球石油紧张和产量下降,主要是指开采条件优越、天然油质好、经济价值高的高效、低成本的轻质油田(传统油田)的储量和产能减少,并不否定全球范围内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的存在和扩张潜力。事实上,油价有反作用力。在油价处于低位时,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是没有开发价值的,反之则不然。 打个比方,传统油田的产油成本低。按美国能源部的测算,包括勘探、开采、运输成本在内,传统油田的生产成本一般在10美元/桶以内,理论售价应在40美元/桶之间。采油条件特别好的国家,如沙特,原油生产成本可低至3-4美元/桶 - 在那里,人们只要向大油田的底部加水压,油质好、价值高的轻质油便浮到表面。可惜的是,这样的优质大油田正越来越少,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所以,综合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来看,有三句话可以概括:第一、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拉动油价持续上涨;第二、传统油田产量的下降,推动油价提升;第三、油价上涨带动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产油方式的扩张,反过来缓解石油供需矛盾,抑制油价过高的攀生。 所谓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典型的类型包括油页岩矿、油沙矿、以及分布在北部高纬度寒冷地带的特殊油田。 作为前者,油页岩看起来象普通岩石,但加热后就会渗出油泡。美国、中国、巴西、爱沙尼亚、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此类油页矿。美国更是独占优势,有超过世界油页岩矿产量72%的储备。仅在科罗拉多落基山表下面,就蕴含2万亿个桶的储量,具有8倍于沙特、18倍于伊拉克、21倍于科威特、22倍于伊朗的原油产能;其规模超过当今世界已被证实的全部传统油田的原油储量。 作为后者,加拿大等国在北部艾伯塔等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沙矿资源,产能可达数百亿桶油的规模。另在加拿大的西北寒冷地带,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储量在400亿桶的特殊油田。说它特殊,主要是因为其气候恶劣,开采条件差 - 这是一个冬天冰山覆盖、夏天一片沼泽的特殊地带。冬天的温度可下降到零下60 和70度,使人和机器在那里作业面临非常危险和困难的状态。 但从技术的可能和可行性上,现在我们已完全具有开采油页岩、油沙、以及北部高纬度地区特殊油田的成熟能力。不过,从现实性、迫切性来看,是否进行实际的开采活动、以增加石油供应量,还要看油价高低是否满足开采成本及盈利的空间。按估算,油页岩矿的开采成本在每桶25 美元左右,油沙及北部高纬度地带的油田开采成本也离这个数值不远(均与传统油田存在显着成本差异)。在油价在35-40美元/桶时,不会有任何公司去花钱投资和生产。但当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就会有许多公司积极介入生产,以获得现实的利润。 而所谓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则主要包括一种煤转液技术(CTL)的技术过程。这种技术的萌芽,其实早在二战的德国就已开始。当时的传统做法,是第一次技术过程实现煤转化为气(一氧化碳和氢),第二次过程再将气转变成柴油、汽油或其他相关产品。制约此项技术应用的现实性和迫切性的因素,同样是成本和油价之间的盈利空间。 因为煤转液过程的生产成本在每桶30-40美元,所以不到油价上涨至75-80美元/桶,不会有许多公司真正地去应用这项技术,增加石油市场的供应。但到价格到位、市场条件成熟时,煤转液技术的潜力非常之大。据美国五角大楼估算,仅美国一国,就具备可生产9640亿个桶油的煤资源。其产能,大于整个中东地区约6850亿桶油的传统油田产能。 从上述角度分析,我们知道:按现有的石油需求、供应条件和价格因素来看,当市场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尽管会有时滞,但世界石油会有一个来自于包括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量的显着扩张,从而大幅增加供应,缓解供求矛盾,舒缓价格上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同意美国能源情报署关于2008-2009年世界油价可能会适度回落到每桶80美元附近的预测结论。 当然,具体到特定时点的油价是跌是涨、何时跌涨,除了考虑上述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之外,还必须结合分析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的影响,当然,我们认为: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对油价跌涨起着长期的、基础性的支配作用,而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更多地对油价跌涨起着短期的、伸缩性的配合作用。 先来看国际政策。欧佩克、俄罗斯等国的政策对世界石油的供应影响巨大,而美国的政策则对世界石油的需求影响显着。短期内,约占全球原油总产量40%的欧佩克还不会改变限制成员国产量以防油价下跌的基本态度。而俄罗斯,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因油价上涨和开采技术进步,石油生产得到快速扩张,产量已超沙特,但它对与西方公司合作扩大石油产量的呼吁兴趣不大,更愿意与欧佩克一起坐享油价上涨的巨额利益。 作为石油消耗大国的美国,已在2007年12月通过了由布什总统签署了新能源法案,决意改变对石油长期以来的高度依赖性。根据新能源法案,到2020年,美国汽车的油耗必须比目前降低40%,而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必须达到360亿加仑。美国正试图通过这种坚定的政策导向,影响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石油需求。 但鉴于在美国历史上、特别是尼克松总统任内、卡特总统任内,曾都有过“摆脱对外国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独立”等的类似政策、但却从未成功的先例,布什总统的这一次新能源法案的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只不过,前几次总统政策的失败,大多源于国际市场油价的走低所致(其中包含欧佩克的政策反击)。可从导致油价降低的结果来看,也不能说是政策的完全失败。 最后,我们来看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这里,最重要的,是美元贬值、以及石油期货市场及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角色。美元连续贬值,当然会反过来促使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价格的持续高走。事实上,如果我们按美元贬值幅度回算各年度的油价实际涨幅,就会发现,它们只是名义涨幅的60%左右。 石油期货市场方面,一些养老基金、公共基金、对冲基金的投资(投机)性参与,对价格起伏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市场的资料显示,以对冲基金为主的非商业交易商,所持有原油期货仓位可达到30%以上,非常活跃。它们改变了石油市场由石油生产方和消费国占主导的传统格局。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的任何动向,都会加剧油价和市场波动。这一点,在解释世界油价短期波动、特别是振幅加大方面,尤其值得注意。

J. 这次汽油价下跌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时间2020年4月20日,5月份交割的原油期货一度跌到负40美元每桶,“负油价”的情况出现,主要的原因不仅仅是生产成本,更关键的因素是时间有限、供给过剩和库存告急决定的。因为没有足够的储油空间,交易商如果不尽快处理五月的合约,在收到石油现货后,在短时间内很难再找到或建成储存基地。面对现状,有购买石油现货意愿的炼油厂和企业越来越少,当出现原油的运输成本高于石油本身的经济价值时,就会导致生产商不得不赔钱让买家把石油买走的局面。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12-2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阅读全文

与汽车原油什么时候下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后视雷达是哪个 浏览:144
奥迪a6l包真皮座椅多少钱 浏览:777
大g奔驰g63音响多少喇叭 浏览:859
阳谷到日照坐汽车多少钱 浏览:919
奔驰c星空网多少钱 浏览:135
悍马汽车什么油最好 浏览:284
什么是工业循环水产业 浏览:535
奥迪q3空调按钮在哪里 浏览:656
奔驰空调低压高高压低怎么解决 浏览:276
宝马5系奔驰e300选哪个 浏览:22
汽车装备有哪些 浏览:816
汽车engine什么意思 浏览:687
什么牌的汽车坐垫好 浏览:931
旺岗工业区属于哪个镇 浏览:845
汽车大灯罩内有雾气怎么办 浏览:639
汽车如何检查油耗 浏览:847
怎么开宝马320i 浏览:572
哪些汽车装潢不必要的 浏览:220
大迈x5汽车内外循环坏了怎么维修 浏览:577
工业区旁边建筑物怎么做防水 浏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