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红旗、东风、五菱是有历史的,中国汽车文化有何象征元素
中国汽车文化的元素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这些元素都离不开我们的民族文化。汽车,它不仅只是一个交通工具,它还是人们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相结合的产物。汽车的设计方式与设计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跟文化密切相关的。随着汽车强国理念的出现,汽车文化也显得日益重要。因为,在汽车文化里,蕴含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五菱的车标形似雄鹰展翅,有着上升、前进的意味,象征着五菱企业的不断发展与不断强大。同时,也体现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企业文化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五菱精神,还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不管在任何时代,都需要我们去传承。
中国汽车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不仅仅只有以上这三种。现如今,汽车生产不仅是一种技术较量,还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较量。
⑵ 中国的汽车文化是什么
汽车社会的前提是大众可以普遍享受汽车文明。毫无疑问,汽车极大地扩张了人们的生活半径,也改变了社会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20世纪,汽车创造的社会财富和衍生文化比上一个千年的总和还要多。
进入21世纪,中国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真正迎来了汽车时代,在连续几年近乎井喷的跃进中,和汽车相关的行业都无一例外地迅猛发展起来。汽车驶入寻常百姓家,像服
装、饮食文化一样,在保有量和使用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需要,汽车文化应运而生,成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新名词。
然而事实上,中国的
汽车消费还停留在汽车社会的初级阶段,此时谈论汽车文化是否过早?中国的汽车文化真的降临了吗?与全球化氛围相对应,中国的汽车文化将如何培育并发展?
经济观察报:说到汽车文化,人们往往会想到通用、福特或者是吉普等企业和品牌的传奇故事,以及美国人对SUV大车的钟情等等,您认为汽车文化所包含的范畴有多大?
梁朝辉:汽车本来是个钢铁的物件,是人给它赋予了一种影响生活方式的生命内涵。反过来这种内涵又作用于人类,拉近了人与车之间的距离,形成消费理念、生活情趣以及审美趋向等文化范畴,亦即汽车文化。
从广义上来讲,汽车文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汽车本身的,另一方面是汽车折射出来的,比如美国人那种自由、大气的喜好观念。我们知道,二战之后美国的汽车突然大了起来,经历了二战的人们精神上有死里逃生的感觉,思想上要铺张,要今朝有酒今朝醉,在这种心态畸变下诞生了宽大的美国汽车,折射出了二战之后人们那种绝地重生的感觉。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美国地大物博,人们崇尚自由、宽松,V8便是美国汽车文化的一种体现。
林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和内涵。汽车作为一种划时代的现代工业产品,从诞生那天起,就被赋予了人类的价值观、生活形态、情感需求等,折射出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审美取向,形成了汽车文化的特有观念。
仍以美国为例,它的汽车文化包含了美国人天生具备的幽默感:驾驶汽车时,别出心裁地把五颜六色的贴纸剪成字母拼在车尾,其中与追尾相关的内容最多:“千万别吻我,那很可怕”、“不要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撞上来吧,我正需要钱”。汽车在这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被充分、广泛地赋予了精神特质,折射出美国人的性格和感情。
经济观察报:汽车文化这个概念属于舶来品,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各有着不同的汽车文化,我们如何理解其成因及其个性?
林雷:汽车在国外,早已经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了,它体现着人的心理轨迹,有着核心的精神隐喻:私人自由的理想诱惑,个人力量无限增长的错觉。你看在美国开巨型SUV甚至开悍马的人,一多半是个子娇小的女性,就知道她们多么希望自己强大和有力了。
源于民众积极参与的意识观念、自由随性的处世态度,国外汽车文化相对中国要轻松得多,更因为长期的历史积淀已具备了丰富深刻的内涵。
汽车文化的具体体现主要是汽车本身所折射出的设计理念,其中所包含的设计元素实际上就是文化元素。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汽车,因为文化元素不一样,其设计的结果便不一样,当这些元素熔铸到汽车上,就表现出不同的文化。
梁朝辉:汽车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历史环境、人类性格,而不同国家的汽车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期间,文化的历史传承性非常重要。早期的汽车工业造一辆车是非常细腻的工艺过程,在那种手工的琢磨中,历史传承的文化渗透都微妙而绵长。随着工业流水线的出现,汽车工业规模化了,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个性和内涵。欧洲车的品牌价值为什么要比日本高呢?像雷克萨斯,一直说自己是非常棒的豪华品牌,但是品牌价值始终没有奔驰和宝马高,因为奔驰和宝马的历史文化传承性更好。
此外,一个成功的汽车品牌是需要年长日久的心血和资金才能打造出来的。欧洲车另一个很好的感觉就是品牌传承性非常高。把一代又一代传承的车型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明显就能看出他们积累出的精华都在一条线上。而日本车,花样翻新很快,但可能三代改款之后,你已经认不出这款车了。这就是欧洲与日本汽车文化之间的差别,不同地区对汽车文化的认同是不一样的。
汽车文化最贴切的外延应该是生活方式,欧洲的汽车文化非常典型。法国人是浪漫、不拘束的,所以他们造出的汽车有玻璃面积大等特点;而德国车则如德国人一样,一直保持那种严谨、保守的风格。就是这样形成了鲜明的五彩缤纷的汽车文化世界。
不同的文化理念也直接影响到了用户群的认同,实际上就是人们对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开日本车追求经济、精致,开欧洲车追求品牌、性能——而我喜欢欧洲品牌,喜欢那种内在的、非表面的、相对永恒的东西。
经济观察报:对比国外的汽车文化史,我想中国原生的汽车文化也将会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有机体系。随着近些年汽车井喷似的发展,您认为中国的汽车文化诞生了吗?
林雷:我们说一个地方是否有文化、历史等,主要看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汽车文化同样如此,汽车历史短的国家,其故事必然就少,文化就会相对淡薄一点,底蕴不足。一个历史悠久的汽车国家,就会有无数个故事:成功案例、失败教训、相关赛事等。而中国的汽车工业真正让人们津津乐道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我们还很难形成拥有丰富深刻内涵的汽车文化。
梁朝辉:汽车可以深刻反映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同时它也是最能反映民族性格特色的产品。比如德国车,真的就能反映出德国人那种追求每一个螺丝钉都完美的较真性格。而日本车绚丽新潮,美国作派大气,美、日、德三辆车摆放在一起,性格迥然的区别一目了然。
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车型,中国就谈不上民族独具的汽车文化。现在经常有人批评中国的汽车抄袭,我倒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开始,某个产业刚开始的时候,模仿并不是中国独有的行为。目前中国汽车业还处在学习积累的过程,将来肯定会向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文化也会伴随着逐渐形成。
经济观察报:目前的行业中出现了一些以汽车文化为卖点的厂家,您如何看待这种行为?
林雷:应该说是纯粹的商业行为。一个品牌的汽车文化在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全系列活动中都要体现,而如果只用于营销,所谓的汽车文化就成了不能兑现的战术口号。
汽车文化应该有两个过硬的要素:机械概念和设计理念。其中设计成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汽车文化的核心体现。
梁朝辉:应该肯定,打出汽车文化旗号的企业对汽车文化是有很深的理解和渴望的,但是形成一个民族的汽车文化需要整体审美观的建立和对汽车文化正确的认知。
自主品牌是民族汽车文化的一个基础。所以商业炒作是有意义的,通过传播让大家明白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内涵,消费者有了这样的需求,更能促使厂家去做。
经济观察报:汽车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空间很大,但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多,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在我国的汽车产业政策中也对汽车进行了很多限制,国家开始进行引导消费,您如何看待汽车产业与汽车文化之间的关系?
林雷:国家政策与汽车文化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有效的政策推动汽车文化的发展,成熟的汽车文化促进汽车国家政策的完善。目前,中国的汽车文化正在慢慢起步,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政策的良性诱导,比如国家调整油价,逐步放开对小排量车的限制,都有利于形成理性消费观,有利于
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汽车文化的形成,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消费环境,它是与汽车相关行业(如信贷、服务等)、社会机制、社会结构等密切关联的,而这些都需要国家政策通过调控去平衡关系,最终达到各方面的统一和谐,为汽车文化的健康形成创建良好的环境条件。
⑶ 老车文化很有特点,你喜欢这种文化吗
中国汽车是有汽车文化的。有人问:为什么?我回答,不为什么!这就是文化传承的力量。
中国汽车起步要从49年算起。刚刚解放就在东北长春,成立了第一汽车制造厂。不久造出了中国第一辆卡车,定名为解放牌。随后就有了红旗牌,上海牌轿车。北京牌,天津牌吉普车。
中国成立之后,没有自己的汽车品牌,有的只是军车厂改为民办汽车厂。中国最早的汽车是载货汽车就是解放牌汽车。后来有红旗轿车。在改革开放之后,才有中外合资汽车。北京吉普。北京吉普车造出来之后没多久。就有上海大众也成立。上海大众造出来桑塔纳。当时桑塔纳还被当作公务用车。后来就是标志成立。当时也就是桑塔纳门把手上装上亮条。轮胎上面叶子板装上亮条。这也不算什么汽车文化。
⑷ 毫无用处的汽车知识 篇6:国内少见的古董车型
国内汽车文化,尤其是老爷车文化有些淡,可能还是跟保费规定有关系,97年7月15号发布的汽车报废标准里私家车10年/10万公里就要强制报废,2000年这一规定改为15年,2013年这一规定改为无年限,但引导60万公里以上车辆报废。如果一辆有牌照的合法上路车在97年时最早上牌时间是87年,到2000年改为15年政策之前最早上牌时间为90年,而13年改政策之前最早可以存在98年上牌的车,所以理论上来说你现在在路上能看到的最老的合法上路车应该是98年,但是因为97年和2000年的规定中有经检测合格最长保费期限可以延长一半的规定,如果在97年时就有大土豪给自己的车续命,并且一直续到现在,你在路上是有可能见到90年代初的车的。
当然,光说老可能没啥意思,所以这篇文章主要说一些又老又稀有的车型。
保时捷964
据我所知,现在国内应该只有不超过4台保时捷964?其中一台是好乐迪老板的车。
964是其车型代号,也就是第三代911.事实上这台车在国内根本没正式卖过,作为总共只生产了6万多辆的车型,能在90年代流入中国无非通过2手车或者外商自带途径,能坚持续命至今真是难为了车主。
这系964加入了很多新技术,比如abs,气囊,自动变速箱等等,但是3.6L经典的空冷平6发动机依然得以保留
我无从得知国内这几台964是什么配置,但是964的发动机从自吸到涡轮都是存在的,最强的turboS版本3.6T空冷机可以输出385匹的马力,并且扭矩高达520牛米,要知道这可是一台空冷发动机,对此我只能说德意志科技实属nb。
雪佛兰SSR
这当真是一台SSR级别的车,国内合法上路的应该不超过一只手之数。
我实在想不明白雪佛兰脑子里进了什么搞出这一辆敞篷肌肉皮卡车,可能是美国人对敞篷车,肌肉车,皮卡车三重需求导致雪佛兰做了这么一台不伦不类的货。
ssr总共生产了两个版本,两万四千多辆,可想而知流入中国的车源更是少之又少,作为一个03~06年的主打“肌肉”的车型,v8是跑不了的,变速箱有6mt和4at两种,285和400两版发动机,从数据来看,确实是个皮卡没跑。这台国内某超跑俱乐部的ssr,被贴了个双色车身真是可怜,这车虽然原版是由银黑配色的,但是人家是上黑下银,这样搞有点弄巧成拙了吧。
但是架不住人家帅啊,这自动开顶,卖一台在家玩他个十年八年的不亏吧?
老宝马8系E31
曾经宝马的旗舰,总共只生产了差一点3万辆。这车国内通过外商自带带过来的,现在还能上路的应该两只手数的过来,李老鼠搞了一台正在修,以他的本事840估计能给修成1680吧。
8系总共生产过5个版本,但是宝马高层似乎也没搞懂这车到底是干啥用的,v8,v12都给整上,手动自动,都给整上,最开始850i是首个V12手动车型,后续又强行给名字里加了C表示这是一台轿跑,V12 V8外形也只是排气2个和4个的区别,让土豪感受不到优越感。
最后M8也被砍了(因为觉得性能车没用,没用你还造V12?)敞篷也被砍了(因为觉得又大又贵没用),总之这台车10年的生产生涯,充分展现了宝马对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心态,最终这台旗舰车型落幕于99年。
顺便一提,这台M70的V12发动机,经过了M73,N73,的演变,发展为现在的N74,也是劳斯莱斯的V12引擎。不过随着排放政策越来越变态,最终N74也将在2023年停产,所以还没买V12劳斯莱斯的赶紧买吧!再不买就买不到了!
奥迪A2
你没看错,奥迪是有A2这个车型的,就是这个丑货。奥迪为了多种目的,比如和其他品牌mini mpv竞争,低油耗竞赛,新技术推广等,造出了这么个现在看来有点不伦不类的玩意。因为产量很少,国内应该也是两只手数的过来的样子。
奥迪A2采用了到现在也觉得奢侈的全铝车身框架,奥迪的技术叫做aluminium space frame,并且在专门做铝车身的Neckarsulm工厂专门为A2开了一条生产线,然而99年-05年间也就卖了2万多辆,造一辆赔一辆的成本,过于超前的环保理念,和确实很丑的设计最终扼杀了这台车。
这台车最早配备的1.2L发动机,号称油耗3L,在20年钱,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成绩,在节油竞赛里这台车甚至跑出过2.6L的油耗,放在现在依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得益于全铝车身,A2全重只有不到900KG,即使放到现在,能和他竞争的也就I3这种车了。
说起来,宝马I3跟A2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全碳纤维的车身带来的高昂成本,也让宝马有点不堪重负,所以有钱买i3的,赶紧买一个吧,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斯巴鲁驰鹏
这个车,其实在中国也是正式卖过的,而且卖了挺久,从07年到15年都号称在卖。然而这么丑的内外观,卖出去几辆还真搞不清楚,个人猜测比法拉利肯定是要少的,再加上这车发动机不好维护,现在还能在路上的估计100以内?
07年推出时这个猪鼻子外观,真是丑出天际,环抱式的中控台在当时来看也有些过度设计了。这台其实斯巴鲁的定义是一台主销北美的跨界车,但是正如之前几个车型一样,一跨界就完蛋,又想占着MPV的大空间,又要四驱,又要高动力和好操控,安全性也不能马虎,最后得到的就是一台矛盾的集合体。当年这车在国内要卖小大几十万,即使有钱的土豪也不是这么好蒙的,所以也导致了国内保有量极低。
这台车最开始配的是ez30-r一台3.0H6发动机,后来换成了ez36,这台发动机甚至从07年沿用到了今天,最大马力245马力,各种vvl,vvt技术都用上了,奈何水平对置发动机天生的缺陷,能对他做大修的师傅都不咋多。不过讲道理,我一个高车身的suv要一个低重心的H发动机干啥呢?斯巴鲁的思路,也是很诡异啊。
阿斯顿马丁cygnet,up gti,巴博斯smart,
这三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车,我也放在一起说了吧。其实如果应对老年稀有车的标题,我应该只说这台阿斯顿马丁cygnet的。
这台车其实就是个丰田iQ换皮,在国内只有买了vantage以上级别车才有资格买,买one77会送一辆。考虑35万的售价,能买仨smart,有钱人也是有脑子的,所以国内应该不超过两手之数吧?虽然挂着阿斯顿马丁的标,但实际上这是阿斯顿马丁为了应付排放政策而选择的方法,贴牌。引擎还是丰田那台1.3l,动力不到百匹,妥妥的买菜车,只生产了两年,全球不过千辆,可笑的是当年的ceo号称想卖4000辆一年,然而一年只卖了150.
但是这种小买菜车还是越来越受到大家接受的,节油,好停,大众甚至为up出了个GTI版。up在国内曾经也沦为买途锐送的赠品的地位,GTI就更惨了,估计还没cygnet多。
考虑到B级都能改巴博斯,smart改个巴博斯又能怎样呢?许你阿斯顿马丁贴牌一个丰田iq卖30多万,我巴博斯贴牌个smart卖30多万咋就不行?虽然这是现款车,不过我猜依然是要比法拉利少的,毕竟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拆迁还是买路虎比较靠谱。
最后,停产6年之后的18年,cygnet又诈了个尸,接了一个定制车型的单。
这辆定制版cygnet不知道是哪个土豪脑残,塞了个v8发动机进去,当然,你肯定是看不到了,毕竟全球就这一台,可能阿斯顿马丁只是想表达:买菜车王者必须是我。
雪铁龙eurovans
前一段时间有个大新闻,FCA和PSA合并了,这样的弱弱联合实际上26年前就上演过,这就是初代的eurovans,同一辆车,4个车标,在标致他叫806,在雪铁龙他叫evasion,在FCA叫ulysee,在蓝旗亚叫zeta。
再后来在02年eurovans终于出了第二代,也是目前国内能看见的型号,雪铁龙叫C8,标志叫807,
国内应该有手脚之数,基本都是使馆车或者外商自带。这车讲道理其实在欧洲卖的还行,国内没人买可能只是因为gl8卖的太好了吧。
讲道理,这车其实跟凯路威一样,内部改造潜力巨大,开车时转过来喝喝茶也是行的。不过法国人的设计总是会有一些奇怪的设计,比如5008后面可以拆下来钓鱼的第三排。
对不起一说起这个我又要乳法了,哈哈哈。顺便一提,老407coupe也是非常之稀有,虽然比这个多一些,但是应该也不超过50吧。
奥迪A100 avant
乍一看长得像桑旅的车,讲道理现在还活着的a100都至少25岁了,能不能有50辆都难说,a100 avant就更稀有了,
据我所知90年代初期国务院进口来一批奥迪,都是国务院自己分配的,至少也是部级起步才有可能分到a100,不过国人对旅行车的审美一直接受不来,桑旅现在也是反潮流的代名词,马6旅行暴死之后,合资厂基本放弃了旅行车的引进。
沃尔沃240/940旅行
作为旅行车的总瓢把子,90年代初大陆曾经引进过一批沃尔沃,那时沃尔沃还叫富豪,保时捷还叫波舍尔。
沃尔沃2系从1974年开始生产,在1982年时换了一个版本,最后于93年停产,然而非常幸运的是现在你还能看到他。据说74年200系刚发布时是那时最安全最环保的车,排放低到测试仪都测不出来。其实从200系的外观可以看粗来,这种方正的造型深受美国大灯法律毒害,因为知道1986年美版的244/245才用上了可更换的头灯灯泡。
其实沃尔沃关于自己的历史车非常自豪,在这里https://www.media.volvocars.com/cn/zh-cn/heritagemodels/volvo-200-series/241703可以看到很多历史车的介绍,以及精彩图片。
900系旅行版作为240的接班者,现在还活着的应该也就20辆以内吧?240据说只有一辆,应该就是这样了。
bora vr6/passat w8/toureg w12
如果说W12的途锐你见过,那你运气还是不错的,这车是08年时大众脑抽引进了一小批,具体有多少我不知道,50台应该是没有的,毕竟只造了500台,300多台卖给中东,而且太贵了,当时要160万的样子,有这钱买个啥不好?顺便一提,这车正品w12是在尾巴上,车头格栅里如果有w12八成是假的,毕竟这车从外观上除了4给排气之外跟普通的途锐实在是没啥太大的区别。。。
帕萨特w8这车是当年大众取悦美国市场的产物,国内引进了10台,属于b5.5代平台,得益于vr系发动机的紧凑,帕萨特里也能塞得进去。不过60万买这么个玩意,全国也就真的只能找出10个人舍得花这钱吧。
如果你见到宝来v6,那绝对是使馆退役车了,这玩意压根连引进都没引进,我实在搞不懂在那十年间大众和美国发生了什么以至于他们挖空心思取悦美国市场,最终又输在了排放门这样一个明显是送钱的事上.
不过v6装在宝来上也不奇怪,毕竟宝来r是国内最早一批让飙车仔体会到扮猪吃虎乐趣的车型,平平无奇的买菜车,塞个大点的发动机看起来也没什么毛病。
当然,其他稀有老爷车依然有很多,比如凯迪拉克帝威啊伍德啊,老林肯大陆,各种中东版,土耳其版,菲亚特版的欧洲换壳车等等,有的还能上路,有的已经荒废,玩老车成本极高,先不说这些稀有的连零件都没地方买的车,即使保有量比较大的老虎头奔一年没个五万八万的也玩不利索,再加上现在变态的环保政策,很多老车面临着上路一次就要3分200的窘境,在此还希望有识之士能好好照顾这些老车,中国的汽车文化还是需要传承的,希望以后还能给孩子们介绍一台正常完整的老爷车,而不是指着某个国产车说这个车底盘是某某车,用了30年了。233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⑸ 中国的汽车文化是什么
汽车社会的前提是大众可以普遍享受汽车文明。毫无疑问,汽车极大地扩张了人们的生活半径,也改变了社会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20世纪,汽车创造的社会财富和衍生文化比上一个千年的总和还要多。
进入21世纪,中国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真正迎来了汽车时代,在连续几年近乎井喷的跃进中,和汽车相关的行业都无一例外地迅猛发展起来。汽车驶入寻常百姓家,像服
装、饮食文化一样,在保有量和使用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需要,汽车文化应运而生,成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新名词。
然而事实上,中国的
汽车消费还停留在汽车社会的初级阶段,此时谈论汽车文化是否过早?中国的汽车文化真的降临了吗?与全球化氛围相对应,中国的汽车文化将如何培育并发展?
经济观察报:说到汽车文化,人们往往会想到通用、福特或者是吉普等企业和品牌的传奇故事,以及美国人对SUV大车的钟情等等,您认为汽车文化所包含的范畴有多大
关注
汽车文化涵盖的内容非常宽广。从广义上来讲,凡是在汽车发明、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称为汽车文化。
一般地,可以将汽车文化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汽车本身的技术文化,如汽车的基本类型、汽车编号、汽车构造、汽车行驶原理、汽车基本性能、汽车技术发展等内容,侧重介绍汽车的技术知识;
另一类是汽车人文文化,包括汽车发展史、汽车厂商文化、汽车品牌文化、汽车名人文化、汽车美学文化、汽车制度文化、汽车时尚文化等内容,侧重介绍汽车的精神内涵
⑹ 汽车文化传承知多少 汽车的定义是什么
汽车文化的普遍意义可以理解为,在汽车设计、汽车制造、汽车消费和汽车使用过程中,依附在汽车产品上的各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全部。比如汽车发明人和车标的故事,汽车使用过程中人们的态度,设计理念和制造理念等都属于汽车文化的范畴。不同的汽车品牌承载不同汽车文化内涵,而不同的汽车文化又会影响汽车品牌的塑造过程。两者相辅相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⑺ 介绍一下汽车与文化背后的联系,什么样的文化能孕育出什么样的车
汽车作为一种划时代的现代工业产品,从诞生那天起,就被赋予了人类的价值观、生活形态、情感需求等,折射出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审美取向,形成了汽车文化的特有观念。
汽车社会的前提是大众可以普遍享受汽车文明。毫无疑问,汽车极大地扩张了人们的生活半径,也改变了社会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20世纪,汽车创造的社会财富和衍生文化比上一个千年的总和还要多。
进入21世纪,中国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真正迎来了汽车时代,在连续几年近乎井喷的跃进中,和汽车相关的行业都无一例外地迅猛发展起来。
汽车驶入寻常百姓家,像服装、饮食文化一样,在保有量和使用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需要,汽车文化应运而生,成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新名词。
望采纳~
⑻ 简述汽车文化的定义及包含的内容
汽车文化是汽车在发明和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就是人们在制造和使用汽车的活动中,形成的一套行为方式、习俗、法规、 价值观念等内容。
汽车文化
包括汽车发展史、汽车造型文化、汽车名人文化、名车文化、赛车文化。
不同的汽车品牌承载不同汽车文化内涵,而不同的汽车文化又会影响汽车品牌的塑造过程。两者相辅相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