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制造的特点以及技术有哪些
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其特点是:
1、虚拟现实技术
这是实现虚拟制造的支持技术,也是实现高水平人机一体化的关键技术之一。虚拟现实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基础,融合信号处理、动画技术、智能推理、预测、仿真和多媒体技术为一体;
借助各种音像和传感装置,虚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过程、物件等,因而也能拟实制造过程和未来的产品,从感官和视觉上使人获得完全如同真实的感受。但其特点是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任意变化,这种人机结合的新一代智能界面,是智能制造的一个显着特征。
2、自组织超柔性
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各组成单元能够依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自行组成一种最佳结构,其柔性不仅突出在运行方式上,而且突出在结构形式上,所以称这种柔性为超柔性,如同一群人类专家组成的群体,具有生物特征。
3、学习与维护
智能制造系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具有自学习功能。同时,在运行过程中自行故障诊断,并具备对故障自行排除、自行维护的能力。这种特征使智能制造系统能够自我优化并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
智能技术:
1、新型传感技术——高传感灵敏度、精度、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的传感技术,采用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的传感技术(如量子测量、纳米聚合物传感、光纤传感等),微弱传感信号提取与处理技术。
2、模块化、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不同结构的模块化硬件设计技术,微内核操作系统和开放式系统软件技术、组态语言和人机界面技术,以及实现统一数据格式、统一编程环境的工程软件平台技术。
3、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工业过程多层次性能评估技术、基于大量数据的建模技术、大规模高性能多目标优化技术,大型复杂装备系统仿真技术,高阶导数连续运动规划、电子传动等精密运动控制技术。
其发展前景:
1、人工智能技术。因为IMS的目标是计算机模拟制造业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从而取代或延伸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因此人工智能技术成为IMS关键技术之一。IMS与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息息相关。
2、并行工程。针对制造业而言,并行工程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学,应用于IMS中,将最大限度的减少产品设计的盲目性和设计的重复性。
3、信息网络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是制造过程的系统和各个环节“智能集成”化的支撑。信息网络同时也是制造信息及知识流动的通道。
2. 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有哪些作用
在制造流水线上,有大量的工业机器人。如果其中一个机器人出现了故障,当人感知到这个故障时,可能已经造成大量的不合格品,从而带来不小的损失。如果能在故障发生以前就检知的话,可以有效做出预防,减少损失。
3. 智能制造技术的特征由哪些
智能制造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机一体化
智能制造不单纯是“人工智能”系统,而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突出人在制造系统中的核心地位,通过与智能机器的相互配合,在大局决策上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制造过程的实体调整则由机器自主完成,人机之间各显其能、相互协作,从而在智能制造过程中实现真正的集成。
2.工业大数据
智能制造将大数据理念应用于工业领域,通过网络汇集原本处于孤立状态的海量数据,包括设备数据,活动数据、服务数据、市场数据和上下游产业链数据等,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尤其是实现终端用户与制造和服务过程的连接。
3.服务型制造
传统的制造模式主要关注产品的生产环节,然而服务性活动的作用开始逐渐凸显。在智能制造模式下,制造企业不仅需要关注制造过程的智能化,还要将产业链条延伸至制造过程前端的产品研发以及后端的设备维护、售后服务等方面,通过敏锐地把握外部需求的变化,从而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在进行生产制造的同时,不断推出各项服务性业务,实现产业链增值。
4.个性化定制
传统的制造模式强调以生产为中心,这将容易产生供不应求或产品过剩的局面。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企业能够与供应商、销货方等合作组织以及终端用户实现数据的连接与共享,能够对市场需求进行精确地分析,实现按需定制、按需生产,并实时监控调整智能制造模式。
4. 智能制造系统都有哪些特征
1、人机一体化
人机一体化一方面突出人在制造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在智能机器的配合下,更好地发挥出人的潜能,使人机之间表现出一种平等共事、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的关系。
2、虚拟现实技术
特点是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任意变化。
3、自组织
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各组成单元能够依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自行组成一种最佳结构。
4、学习能力与自我维护能力
智能制造系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具有自学习功能。同时,在运行过程中自行故障诊断,并具备对故障自行排除、自行维护的能力。
智能制造系统构成要素
智能功能包括资源要素、系统集成、互联互通、信息融合和新兴业态五层。
1、资源要素:包括设计施工图纸、产品工艺文件、原材料、制造设备、生产车间和工厂等物理实体,也包括电力、燃气等能源。此外,人员也可视为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2、系统集成:通过二维码、射频识别、软件等信息技术集成原材料、零部件、能源、设备等各种制造资源。由小到大实现从智能装备到智能生产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乃至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
3、互联互通:通过有线、无线等通信技术,实现机器之间、机器与控制系统之间、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
4、信息融合:在系统集成和通信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协同共享。
5、新兴业态:包括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和工业云等服务型制造模式。
5. 工业智能网关可以支持哪些功能
工业智能网关又称多协议智能网关,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投入生产运营,而大部分生产设备都是通过集成特定的通信模块,分别构成了各自的自组网子系统。设备之间的作业数据无法实时共享传输,影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此时能够集成众多自组网通信协议,同时与使用不同协议的设备或子系统进行通信的智能网关就必不可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某品牌的智能网关功能更加丰富:
支持网关远程管理、配置、诊断
支持双向数据流,PLC/HMI/变频器等智能设备远程上传、下载和监控程序
内置300+ 工业设备采集驱动,如西门子、施耐德、ABB、三菱、欧姆龙等其他品牌PLC/仪表/智能设备/Modbus/OPC UA/电力规约等协议
支持数控机床联网采集MDC系统,如主流的西门子、Fanuc、三菱、Hass、CITIZEN西铁城、HEIDENHAIN海德汉、KND凯恩帝等
支持多物联网平台对接,如快速连接MindSphere、数网星物联网平台
支持数据加密传输,安全防护策略
支持边缘计算,可在采集器进行数据运算
支持断网续传,集成4GB存储缓存
支持4G/WIFI/宽带联网
带2*RJ45独立端口、4*RS485接口,-40~80℃ 工业宽温应用
6. 人在智能制造中的作用有哪些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生产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1、实现制造业的生产的数字化
就目前来看,国内工业物联网处于早期阶段,不论是网络及硬件设备都尚未成熟,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采集这一步还没有全部完成。工厂首先需要为生产设备装上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打通生产设备、生产管理、制造执行及规划系统,更实时透明地掌控生产进度。
2、实现制造业的生产的自动化
除了汽车制造业,中国大量的工厂自动化程度仍然偏低。2015年,根据经济学人发布的统计,中国虽然每年采购全球最多的机器人,但整个国家平均每万工人只配备了50个机器人。而在自动化程度相对发达的德国和日本这个数字是约300个,在韩国甚至是500个之多。如果要继续提高生产效率,那么自动化生产系统一定会在工厂普及。
3、实现制造业的生产的智能化
历史上,“自动化”代表着机器可以执行某个具体独立的任务,例如根据定义好的规则开启和关闭泵。自动化是取代人做重复性的劳动,而智能化是做人做不了的事情。智能工厂的定义是一个灵活的协同系统,自主运行整个生产流程,在全局范围内自我优化,实时地适应新的环境。它代表着一个持续的自适应的过程,而不是过去“一劳永逸”的升级改造。
7. 智慧工业园区是什么都有哪些内容
通过园区信息化建设及运营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帮助园区构建核心竞争优势,为园区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活力,为企业创新提供系统性的技术支持和理念引导,活跃园区企业的创新氛围。北京华锐视专业从事智慧园区制作,欢迎大家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