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北最好的十个市
湖北,位于我国中部天元要枢,通南达北、控东而引西,兼有长江水利之便,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为兵家必争之地;再加上江汉平原沃野千里,千湖之省物阜民丰,因此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富庶之地,因此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目前,湖北省常住人口5917万,共设有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今天我们来看看湖北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又是如何的?
一、经济实力
湖北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截止19年GDP过万亿的只有省会武汉一个城市,而3000亿至5000亿级别的城市依旧只有襄阳和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19年孝感、荆门和十堰三市成功突破2000亿大关,2000亿级别的城市因此上升到5个,进步还是不小的。而随着恩施州突破千亿关口后,湖北地级城市就彻底告别千亿以下了,目前湖北千亿级别城市共有5个,其中黄石有望在两年后进入两千亿级别中。
经济总量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而人均GDP则是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指标之一!湖北13地级城市按照人均GDP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人均GDP超10万的城市,目前只有武汉、宜昌和鄂州等3市;而人均GDP超过5万元的则有5个,它们分别是襄阳、黄石、荆门、十堰和随州。但人均GDP不到5万亿的城市仍然有4个之多,而且其中3个城市GDP超过了2000亿,它们就是孝感、荆州、黄冈和恩施州。
湖北地级城市的经济实力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非常相似,虽然拥有GDP超过1.5万亿的头部城市,但是5000亿至10000亿之间的颈部城市及腰部城市一个没有,缺乏中坚力量的支撑,有点青黄不接的样子,这也是湖北与东部经济强省之间的差距所在。而2000亿级别的城市,其中荆州、黄冈、孝感人均GDP不足5万,是依靠人口基数支撑起来的。因此,湖北当务之急是尽快让武汉进入2万亿梯队,而襄阳、宜昌进入6000亿以上的颈部城市;荆州、黄冈、孝感、荆门和十堰等5市则尽快进入到3000亿以上梯队中,这样湖北才能真正进入我国经济强省之林!
二、城市和居民收入
一个城市和一个家庭其实是一样的,收入越多则城市可以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市民也会享受到更好的社会公共资源。所以这里我们就来看看湖北各市19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即每个城市的财政收入。武汉作为全国十大城市之一,是湖北唯一财政收入超过1000亿的城市,达到1564亿,排名全国城市第十。二副襄阳和宜昌的财收分别是300亿和240亿,襄阳比宜昌多60亿,但是均人均宜昌则高于襄阳。而荆州、黄冈、孝感、荆门、、十堰和黄石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都在110亿至140亿之间,彼此相差不大。与黄石人口相当的咸宁,财收不足百亿,明显偏低;而随州、恩施州和财收同样不高,均不足百亿。
上面是每个城市去年的可支配财力,接下来再看看居民可支配收入。湖北13市,武汉以46010万的年收入高居第一,其次襄阳、宜昌、荆门、黄石等4市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在2.80万左右仅次于武汉。咸宁、随州、荆州、十堰、黄冈和恩施州等市19年居民可支配不足2.50万,处于湖北城市的下游水平,其中最低的恩施州更不足2万元,不及武汉一半,可见湖北居民收入差异巨大!
居民存款收入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人民的收入水平,同时间接反映出消费习惯及水平,对于地方金融行业发展以及企业的融资具有重要的意义!截止19年底,武汉居民存款达到8992亿,排名全省第一,是老二襄阳的3倍多;而襄阳、宜昌以及荆州居民都在2000多亿,荆州市民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存款意愿却是非常强的;十堰也是如此,虽然居民收入不如荆门,但是居民存款远超荆门,恩施州也是如此!
三、消费能力
消费和投资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两架马车之一,也是城市潜力的重要体现,消费能力越强,则城市的韧性和抗压能力也会更强!湖北13个城市,武汉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9亿,是第二襄阳的4倍多;襄阳、宜昌、十堰消费能力处于第二梯队,十堰虽然收入水平并不高,但是消费能力却并不差。荆州、黄冈、孝感、荆门的消费能力与它们的经济体量明显不符,消费能力偏弱;咸宁、随州和恩施州收入和消费都位于湖北城市的下游水平。
四、旅游收入
如果说工业可以强市,那旅游服务业则可以活市,能让一个城市的经济更活跃,可塑性更高!武汉19年接待游客3亿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高达3570亿,是湖北第一大旅游城市。宜昌19年接待游客89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85亿,是湖北第二大旅游城市;十堰和恩施州去年接待的游客人数都在7000多万,是湖北的第三大和第四大旅游城市。而襄阳、咸宁和荆州,旅游业实力排名湖北第五、第六和第七;位于大别山地区的黄冈,仅排名第八,和它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匹配。
五、综合实力与发展潜力
湖北13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以上多方面因素,武汉的综合实力无疑是最高的,襄阳虽然总量超过宜昌,但是综合实力却不低宜昌,只能屈居第三;另外,荆门这个地级市虽然体量不大,但是无明显短板,各方面实力比较均衡,综合实力位于一主二副之后;恩施州、黄冈、随州和咸宁的综合实力则是全省最差的。若全国城市发展潜力,武汉、襄阳和宜昌无疑是名列前三甲;其次荆州、孝感和黄冈三市拥有着区位优越和人口优势,未来发展潜力同样不可忽视!荆门、黄石、十堰和咸宁则有望建成小而美的宜居城市。
2. 5年内GDP突破7000亿元,冲刺10000亿元,襄阳底气从何而来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800年的建制历史,是楚汉文化的发源地。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那么它的经济想必也是稳步上升之中的。
给你襄樊的所有邮局的地址,你一个一个看吧~实在不行了 你网络地图里面搜索 襄樊邮局 好了 很清楚地
解放路邮局邮政储蓄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襄樊市中心部
中国邮政(春光招待所东北)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市辖区
中国邮政(清溪路)
地址:襄樊市保康县清溪路附近
中国邮政(宜城市公安局王集派出所南)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宜城市
中国邮政(222省道)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谷城县
襄阳区邮政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襄樊市中心部
襄樊市邮政局县府路支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襄樊市邮政局襄城营业厅
地址:襄樊市东街16号
中国邮政(发展小区)
地址:宜城市襄沙大道118号
襄樊市樊阳区邮政局田山邮政支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市辖区
襄樊市樊阳区邮政局朱坡邮政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市辖区
枣阳市邮电局工会邮电局通讯设备技术维修服务部
地址:枣阳市北城街道办事处大西街1号
电话:0710-6222031
人民路邮政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襄阳邮政局城关邮政营业室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肖湾邮政支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六零九邮政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太平店邮政支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卧龙邮政支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云集邮政营业厅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七里河邮政营业厅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襄樊市中心部
解放路邮政所
地址:襄樊市解放路附近
黄渠河邮政支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中国邮政樊东分理处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襄樊市中心部
建华路邮政营业厅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火车站邮政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三元路邮政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长虹中路邮政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大庆西路邮政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襄樊市中心部
中国邮政襄城营业厅
地址:襄樊市东街附近
襄阳区田山邮政支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长虹南路邮政营业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二汽邮政营业厅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襄阳天润邮政支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新华路邮政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长虹南路邮政营业厅
地址:襄樊市财苑路附近
双沟邮政支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襄新路邮政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王河邮政支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泥咀邮政支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襄樊市中心部
张湾邮政局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
4. 襄阳高新区属于樊城区还是襄州区
襄阳高新区是湖北省襄阳市下辖开发区,不属于哪个区。
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所属地区,湖北襄阳,位于襄阳市东北部。
园区简介:
襄阳高新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下辖高新技术产业园、汽车工业园、深圳工业园,常驻人口20万人,行政面积2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是襄阳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中心区域,也是我国汽车工业、军工企业的聚集地。
为了充分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使开发区成为推动襄阳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增长极,2005年2月20日,经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襄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襄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襄阳汽车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组建新的襄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阳高新区从此开始步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4)襄阳万亿工业强市在哪里扩展阅读
襄阳:
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6月,襄阳市下辖襄城、樊城、襄州3个区,枣阳、宜城、老河口3个县级市,南漳、保康、谷城3个县。设有国家级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东津新区 ) 和省级鱼梁洲经济开发区。
位置境域: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 地跨东经110° 45′—113° 06′、北纬 31° 13′—32° 37′,北邻河南省南阳市,南与荆门市相邻,东接随州市,西连十堰市。行政区域总面积1.97万平方千米。
5. 为什么说襄阳是湖北第二大城市
襄樊是湖北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经济强市,全市已形成以汽车、纺织、医化和高新技术等四大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襄樊市区面积3564平方公里,人口218万,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
襄阳的前景:
1、《福布斯》权威推荐——中国大陆最适宜开设工厂的城市
2、区位优势——“得中独厚”
3、交通便捷——立体交通网四通八达
4、工业体系完备——产业特色鲜明
5、农业资源丰富——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
6、生产要素成本低廉——投资兴业更有优势
7、能源优势明显——为企业提供强力支撑
6. 襄阳如今发展的怎么样当地的城市建设的怎么样了
这是数千年的古老城堡,沉淀的历史中不断散发出其魅力,久弥新,他在那里了,看到历史的风云变幻,现在正在迅速发展,但是美丽的三峡宜昌相比,谁更强呢?襄阳会超过宜昌吗?让小编来看看他的美吧。
7. 湖北最富的五个市是哪里
武汉市、宜昌市、襄阳市、荆州市、黄冈市。
湖北省,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
介于北纬29°01′53″—33°6′47″、东经108°21′42″—116°07′50″之间,东西长约740千米,南北宽约470千米,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94%。最东端是黄梅县,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来凤县,最北端是郧西县。
湖北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属长江水系。
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全省除高山地区属高山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020年,湖北省共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共有26个县级市 、35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常住人口577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GDP)43443.4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31.9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023.9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287.65亿元。
经济
综述
2019年,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45828.31亿元,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809.09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9098.62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920.60亿元,增长7.8%。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8年的8.5:41.8:49.7调整为8.3:41.7:50.0。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4%、5.3%、8.5%、7.1%、5.6%、9.2%。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湖北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0.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8.9%。按产业划分,全省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8.6%、6.2%、13.2%。全省316个省级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924.45亿元。
财税收支
2019年,湖北省完成财政总收入5786.86亿元,增长1.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88.39亿元,增长2.5%。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530.64亿元,增长2.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67.73亿元,增长9.8%。
人民生活
2019年,湖北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01元,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91元,增长9.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1%,涨幅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3.2%。
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七涨一降。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7.0%,衣着价格上涨1.6%,居住价格上涨1.9%,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7%,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5%,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8%,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2.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7%。
以上内容参考:湖北
8. 你觉得襄阳市的未来经济发展潜力是怎么样的呢
宜昌,与襄阳市相比较而言,宜昌市的知名度似乎是略胜一筹的。虽然宜昌市的历史遗迹没有襄阳市多。但是,宜昌市内有三峡啊!三峡的美、三峡的奇、三峡的险。一直都牢牢的抓住游客的眼睛。而就城市基础建设而言,宜昌市也是比较完善的。尤其是交通建设方面,还是比较有优越性的。在2018年的经济总量排名当中,宜昌市的经济总量为2931亿元。与襄阳市的差距非常微小。这与宜昌市在近几年为了保护环境,砍掉了一部分的化工企业还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相信未来的宜昌市的发展潜力一定是不会太差的。你觉得这两座城市,谁才是最终能坐稳湖北省二把手的位置的那一座呢?
9. 襄阳发展
【标准】
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一主两副”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以“武汉大都市圈”为龙头,“襄阳大都市区”和“宜昌大都市区”为两翼的“金三角”。襄阳,由此有了“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说法。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定位,襄阳要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至少要具备四个条件:
——在全省应有相对明显的经济实力,经济总量在全省要占到相当的比重,至少要达到15%以上,是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鄂西北地区乃至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有绝对的经济实力、发展优势和带动能力。
——对外开放水平要领先,经济的开放性和外向度比较高,能够有效吸纳和配置各种生产要素。
——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要走在中部同类城市前列。
【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襄阳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立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旅游活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高新区工业产值、县域工业产值、汽车工业产值相继突破千亿元大关,2010年全市GDP实现153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35亿元,全市上市企业超过8家,共有15家银行在襄阳设立分支机构,中心城区面积扩大到116平方公里、人口120万,交通路网、供排水管网、通讯网、商贸物流网等城市设施日益完善,零障碍、快节奏、低收费的行政服务体制全面建立。一座农业基础坚实、工业体系完备、第三产业发达的现代化城市已屹然崛起。
【目标】
“十二五”期间,襄阳将按照省委、省政府跨越式发展、建设湖北核心增长极的要求,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乘势而上,力攀高峰!2015年全市GDP达到3500亿元,力争达到4000亿元,全面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努力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城市迈进。
【举措】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龙头产业,形成年100万辆整车、200万根车桥、100万台发动机的年产规模,汽车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5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和中国汽车名城,引领区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孵化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承接央企资本重组、资源整合和产业扩张,跨越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引领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突破性发展奥星粮油、梅园集团等一批产值过百亿元、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5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和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
充分利用山、水、城、洲的自然禀赋和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全力打造以古隆中为龙头的三国文化旅游区,以襄阳古城为龙头的访古文化旅游区,以九路寨为龙头的大荆山生态旅游区,以鱼梁洲为龙头的汉江观光休闲和水陆空体育运动旅游区,文化旅游增加值突破350亿元,成为区域性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突出抓好汽车产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公路、铁路口岸物流,航空物流等,发展四季青农资城、襄阳市农产品批发中心、华中光彩大市场、新华市场等一批年交易额过200亿元、100亿元和50亿元的辐射带动周边商贸的区域性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商贸物流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建成全国物流信息枢纽、中部地区物流节点城市、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和商贸中心。
提升城市发展水平
襄阳市中心城区面积将达到2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200万,成为经济繁荣、产业发达、功能完善、服务配套、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宜游宜居、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现代化特大城市。枣阳市快速发展,成为50万人以上的城市;老河口市和谷城县相向发展,组团发展成为50万人以上的城市,成为襄阳的两个副中心城市。建设联接中心城区与宜城、南漳的快速通道,使其成为中心城区的工业新区、产业新城。支持保康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建成特色鲜明的生态花园城市。加强与十堰、荆门、随州、南阳等周边地区的联系互动。
强化发展要素支撑
为构筑起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支撑平台,将加快推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组织建设,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和多元化投资融资体系,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加快推进项目兴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总投资规模超过2万亿元的项目库,五年累计投资8500亿元以上,形成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加快汉江综合开发、郑渝铁路、襄阳机场扩建等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构建铁路大动脉、公路大网络、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的立体型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
加快推进创新型襄阳建设,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使襄阳成为全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示范区。大力发展地方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努力把襄樊学院建成具有特色优势的综合性大学,把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一流的国家示范职业学院,加快建设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和襄樊理工学院,建设区域性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十二五”期间,全市将着力控制城镇失业率,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公租房、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完善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加快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等,使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高。
10. 被誉为湖北省“第一大城市”,GDP破万亿的是哪座城市
武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已经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是我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武汉还拥有超强的科教实力,是全世界在校大学校最多的城市,另外,武汉的地理位置也特别优越,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誉,相信大家应该不会陌生。
另外,武汉最近这些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备受大家的瞩目,GDP早已突破万亿,跻身“万亿俱乐部”成员,另外,在我国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武汉的表现也相当吸引眼球,很多人都看好作为“新一线城市”武汉的综合实力与未来的发展前景。
甚至有人说,武汉很有可能成为我国继“北上广深”之后的下一个“一线城市”,毕竟上海在东部,北京在北部,广深在南部,西部有重庆作为直辖市了,如果中部要崛起的话,那么综合实力最强的武汉应该也是最有希望赶超“北上广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