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在两次工业革命时各有什么成就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8世纪60年代起,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它们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亚、非、拉广大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进一步加深。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后。
2.中国人民英勇抗争
两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和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3.中国新思想萌发
魏源、林则徐等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中国近代化起步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教育起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西方国家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殖民活动,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全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这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边疆危机到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从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狂潮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承受着深重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边疆危机、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官兵英勇抗争;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4.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❷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发生的它对世界历史有什么重大影响
前言
我们现在的生活无疑是十分的便利的,那你知道吗,其实在二百多年之前,甚至连电都没有,现代生活的便利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发生的呢?它对世界又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被称为是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电气革命,时间是从1870年到1914年。其中西方国家和美国以及日本等国家的工业在此期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大规模应用为代表,点灯的发明为标志。
❸ 中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很遗憾,前两次工业革命没中国什么事情,不然我们就不至于被列强打开国门,沦为半殖民地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价廉的新动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诞生。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9世纪80年代,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诞生了。从90年代起,许多国家都建立起汽车工业。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2、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为主要标志,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称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导致了列强开始争夺石油。)
❹ 前两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分别正处于什么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处于干隆、嘉靖、道光三位清朝皇帝统治时期。
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
文化方面文字狱鼎盛、传统文化断绝;
经济方面闭关锁国,彻底断绝了走上资本主义的可能;
政治方面君臣都沉醉在大国美梦中,不思进取,穷奢极欲。
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20世纪早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此时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❺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化程度加深。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再一次得到发展,实业救国的口号开始出现,后来在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短暂的春天。
3、中国近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
4、中国不但学习欧洲先进的技术,也开始接受先进的思想,这为后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辛亥革命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5、中国资本主义开始领导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果:
19世纪70年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推动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少数采用新技术的企业挤垮大量技术落后的企业。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垄断。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之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垄断最初产生在流通领域,如卡特尔,辛迪加等垄断组织,后来又深入到生产领域,产生托拉斯等垄断组织。
大量的社会财富也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里,到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垄断组织19世纪70年代,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生产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如电力工业丶化学工业丶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都要求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垄断组织在这些部门中便应运而生了,垄断组织的出现,使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托拉斯等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此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同时,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丶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参考着资料来源:网络 --第二次工业革命
❻ 前两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分别正处于什么时期
两次工业革命中国处用什么情况: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处于干隆、嘉靖、道光三位清朝皇帝统治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文化方面文字狱鼎盛、传统文化断绝。经济方面闭关锁国,彻底断绝了走上资本主义的可能。政治方面君臣都沉醉在大国美梦中,不思进取,穷奢极欲。
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20世纪早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此时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❼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对中国的影响:(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落后国家的掠夺,彼此之间也展开了分割殖民地的争斗。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中国的邻邦和边疆地区遭到侵略者更加严重的蚕食鲸吞。当时中国边疆出现新危机:美日对台湾的侵略、俄英对新疆的侵略、英对西藏的侵略等,1883—1885年法国侵略中国,挑起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日、俄等国都陆续成为帝国主义国家,1894年,日本又发动了对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同时也说明洋务运动没有是中国走上富强。而日本则利用巨额战争赔款疯狂扩充军备,使自己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部平衡的加剧,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加紧了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地区的侵略,这一时期对外扩张的经济形势以资本输出为主,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列强以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等方式,对中国加剧经济侵略,并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之后,美国又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
(4)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面临中国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和领导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以失败告终。
(5)同时期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但最终也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保护帝国主义各国在华侵略利益,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发动了旨在瓜分中国的大规模侵华战争,战后,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6)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尤其《辛丑条约》签订后,使人民看清了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以孙中山为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反清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其在华侵略利益,极力破坏中国革命,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看到清政府难以继续维持,就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选中袁世凯,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的局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开始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为保卫辛亥革命的成果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失去了在中国的共同的代理人,各自扶植地方军阀作为代理人,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中国出现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
❽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些事件有关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后,英国国内实力大为增长,为了倾销自己的剩余材料向中国等地进行殖民侵略,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外来战争鸦片战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过后应该中国式逐步开展了一些洋务运动或者维新变法之类的,主要是出现了外国列强向中国入侵,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
❾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这时间段我国有哪些历史事件发生
左宗棠收复新疆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