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切尔诺贝利电站发生事故后,又继续发电知道2000年才关闭
谣言吧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建造 在前苏联的能源设想中,为节约有机燃料的消耗,建立核工业联合企业,已制订了计划。
此计划采用三种堆型:建造中的核电站以VVER(轻水反应堆)、RBMK(大功率压力管式石墨反应堆)和FBR(快中子增殖反应)型反应堆为基础。前两种为轻水冷却热中子反应堆,现在它们是俄罗斯核电站的基础,其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第三种为钠冷堆,目的是对已采取的技术方案和逐渐发展以钚为基础的闭路燃料循环做工业规模的实验。
按照苏联1986~1990年和直到200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规定了高速发展前苏联的欧洲部分领土和乌拉尔地区的核动力。1985年,核电站的发电量为1700亿度,而到2000年将增加5~7倍。
这样的发展意味着将要由核电站提供欧洲部分的能源系统需求的额外容量,从而缓解对新的烧有机燃料热电站的需求。
位于前苏联欧洲部分的白俄罗斯-乌克兰森林区,建造了一座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其周围地区的特点原是一个低人口密度地带,直到开始建核电站时,这个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大约是每平方公里70人。1986年初,在距核电站30公里半径的区域内总人口已有大约100000人,其中49000人居住在普里皮亚特镇,该镇位于距电站3公里的安全区以西。有12500人居住在地区中心切尔诺贝利村,该村位于电站东南15公里处。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一期工程(两座RBMK-1000型反应堆机组)是在1970年至1977年间建造的,第二期工程两座核电机组的建设任务于1983年末在同一个厂区完成并投入运行。
1986年4月25~26日晚,在第一期和第二期建造工程厂区有值班操作人员和各部门的工人以及维护人员176人。此外,在第三期建筑工程现场还有268名夜班建筑工和安装人员。
为了检修,计划于1986年4月25日第四号机组停闭反应堆,此时堆芯共有1659根具有平均燃耗为10.3兆瓦日/公斤的燃料组件,一根附加吸收器和一条未装料的孔道,大部分燃料组件(75%)是首次装料时装入的燃料棒束,其燃耗为12~15兆瓦日/公斤。
在停堆之前,以某种规定的方式在8号透平发电机上要进行一些试验,即在停机过程中靠透平机(注,即涡轮发电机turbine)来满足厂用电。这些试验的目的,就是试验在断电期间透平发电机切断蒸汽供应情况下动用转子的动能维持机组本身用电的可能性。这种方式实际上被用于反应堆快速应急堆芯冷却系统(ECCS)的一个子系统。如果以一种适当的方式并具有必要的附加安全措施来进行操作的话,这样的一种试验在运行中的电站上做不应被禁止。
类似的试验在切尔诺贝利电站已经进行过。那时发现,在停机过程中,在耗尽转子动能之前发电机的母线电压早就跌落。在1986年4月25日计划进行的试验中,实验人员打算利用特制的发电机磁场调节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可是,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8号透平发电机上进行试验的工作大纲,以及根据这个大纲要进行的这些试验都没有认真准备,也没有得到必要的审批。
公式化的大纲在指导操作
工作大纲质量低劣,以一种纯粹公式化的方式草拟了有关安全措施的部分(该安全部分仅仅说到:在这些试验当中执行所有接通开关的操作都要有值班长准许,在紧急事件情况下工作人员按电站规程行动,以及在这些试验开始之前总指挥--一位电气工程师,不是反应堆装置专家--应该通知值班的安全工作人员)。除此之外,该大纲基本上没有附加安全措施的规定,大纲要求关掉反应堆应急堆芯冷却系统。这就意味着在整个试验过程里,即大约4个小时,实质上降低了反应堆的安全性。
在这些试验中,由于安全性问题没有得到必要的重视,有关工作人员对试验没有做充分地准备并且不知道可能的危险性,加之,如下面所述那样,工作人员违反大纲要求,从而为这次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4月25日l点整,工作人员开始降低反应堆功率(直到此时,该机组一直在额定参数下运行),在13点05分反应堆功率为1600兆瓦(热)时切除了7号透平发电机。机组本身所需要的电源(4台主循环泵,两台给水泵,和其他设备)被切换到8号透平发电机的母线上。
在14点,按照试验大纲的要求,把反应堆应急堆芯冷却系统与强迫循环回路(MFCC)断开。可是,由于控制室的要求推迟了机组从运行状态下解列。于是,在违反运行规程的情况下,该机组在应急冷却系统断开后继续运行。
在23点10分又开始降功率。试验大纲中,发电机惰走的同时供给机组需要的电源应在堆功率为700~1000兆瓦(热)下完成。可是,当局部的自动调节系统切除时(这是按低功率下运行规程应该做的),操作人员未能足够迅速地消除因自动调节棒的测量部件所引起的不平衡。结果,功率降到30兆瓦(热)以下。
4月26日1点,操作人员才成功地使功率稳定在200兆瓦(热)。同时,因为反应堆“中毒”仍在继续,进一步提高功率受到了小的可利用的过剩反应性的限制。所以,当时的功率实际上低于规定要求的水平。
http://ke..com/view/68427.htm
②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发生后,为什么其他机组还在运行呢不是有严重的辐射吗难道在其它机组工作的人不怕
核辐射主要是放出的射线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射线的穿透率是有限的,也就是足够厚的混凝土或其他物质就能够把射线吸收,进而不伤害人体。而核发电站各个机组有这种物质(如混凝土)相隔,所以可以继续工作。
仅供参考!
③ 切尔诺贝利影响范围
切尔诺贝利事故污染范围超过方圆30公里,但是其放射性云团覆盖了三分之一个地球。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爆炸时泄漏的核燃料浓度高达60%,且直至事故发生10昼夜后反应堆被封存,放射性元素一直超量释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于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境内的普里皮亚季市,该电站第4发电机组,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事故发生3天后,附近的居民才被匆匆撤走,但这3天的时间已使很多人饱受了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造成的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前后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为消除辐射危害,保证事故地区生态安全,乌克兰和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
④ 切尔诺贝利后,东欧国家对其国内的苏联核电站还淡定吗
《切尔诺贝利》结束后,这部小剧将这次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呈现给观众令人窒息的场面。现在我们变得紧张起来。因为很难想象有经验的人要承受什么样的压力和冒什么样的风险。切尔诺贝利事故使数十万军民勇敢战斗,没有最大限度地控制灾害,中欧不仅再没有人居住,甚至毁灭了整个欧洲!对苏联造成的人命、政治和经济损失,以及对核能发电的可靠性,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如果是这么严重的事故,我们可以使用核电站吗?
领先切尔诺贝利的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出了人员操纵失误引起的部分核心融合事故(5级事故),但安全壳存在,事故未蔓延,因此没有人死亡,结果只是轻微的水平。即使是更严重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只有2起7级事故之一),也没有人被安全壳复盖,像切尔诺贝利一样不受轰炸,因此死于放射性暴露,此后的污染是因为硬币和日本政府不负责任的选择会排出冷却海水,但如果安全壳本身起作用,结果会进一步恶化
⑤ 切尔诺贝利核辐射33年后,现在影响如何
众所周知,核能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能源。和同等质量的其他能源相比,核能能够释放出的能量是要远远的超过普通能源的。因此在核武器问世之后,核能也被应用在了武器装备上。核动力航母以及核潜艇的问世极大的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海军实力。和常规动力相比,核动力的武器装备有着更加突出的优势。
根据海外网4月8日援引俄罗斯通讯社的报道,如今有一大批的旅客正在前往切尔诺贝利旅游的路上。如今白俄罗斯已经向游客开放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禁区,并且组织了首批旅行。根据报道的消息,切尔诺贝利的技术区和死城区并不在旅游地之中。要是大家有机会去旅游的话,大家会选择去切尔诺贝利看一看吗?
⑥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对于行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发生之后,整个行业可能都会重新思考。
如何在应用新型能源核能的时候,避免核泄漏的发生。虽然核能环保清洁,利用好可以造福人类,但是发生泄漏,影响也是好几代人。
泄漏事件之后,行业一定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日后重蹈覆辙,毕竟代价也是惨重的。
⑦ 由切尔诺贝利事件想到什么工业布局
动用了524300人,其中45.2万是动员兵!潜负期过后死了194360人!有大约40万人终身受到辐射病的折磨! 特遣队从地下挖地道往核电站底部推进后截断了燃烧源(他们因次获国家英雄勋章),最后动用了七千多架直升机空投各种填埋物后有建起石棺后封存
切尔诺贝利,工业布局\事件
动用了524300人,其中45.2万是动员兵!潜负期过后死了194360人!有大约40万人终身受到辐射病的折磨! 特遣队从地下挖地道往核电站底部推进后截断了燃烧源(他们因次获国家英雄勋章),最后动用了七千多架直升机空投各种填埋物后有建起石棺后封存
⑧ 世界上有哪些核事故切尔诺贝利除外
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核泄漏。
· 1988年1月6日,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一座核电站,由于对核材料筒加热不当引起爆炸,造成1名工人死亡,100人受伤。
· 1992年11月,法国发生了最严重的核事故:三名工作人员未穿防护服进入一座核粒子加速器后受到污染。
· 1999年,东京附近的一座核反应堆曾发生辐射泄漏,造成2名工人死亡。
· 1998年到2002年:印度在四年间核电站共发生了6次核泄漏事故。
· 2003年12月29日:韩国荣光核电厂5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
· 2004年8月9日,日本中部福井县美滨核电站再次发生蒸汽泄漏事故,导致4人死亡,7人受伤。
· 2005年5月,英国塞拉菲尔德核电站的热氧再处理电厂因发生放射性液体泄漏事件被迫关闭
⑨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最严重的核泄漏事件之后,为什么还有工人继续在那里工作
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世界上最严重的核灾难。一项旨在测试核电站安全性的实验出了问题,引发了持续10天的辐射火灾。携带放射性粒子的云层漂浮了数千公里,在整个欧洲降下“毒雨”。切尔诺贝利附近的居民立即被疏散,受损反应堆周围被设置成方圆30公里的隔离区。
那里最初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员工建造的城镇。如今,普里皮亚特已经成为荒凉的鬼城,尽管它曾经被乌克兰政府设计为“希望之城”,希望寄托在以核技术为动力的未来。没有人工干预的不利影响,大自然已经重新控制了普里皮亚特的大部分地区 野草和动物占据了灰色的建筑和郊区的街道。
⑩ 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后,都为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
人类文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为自己埋下了一颗隐形炸弹,想必大家对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事故还印象深刻,这也被称为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即使时间过去了几十年,切尔诺贝利仍然是一座无人问津的鬼城,这起事故也被搬上了大荧幕,时刻提醒着人类。
对于人类来说,这场灾难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人类在大力发展科技文明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保护环境,虽然核能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水平,但是也为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细节出了问题,所带来的灾难是所有人无法承受的。那些曾经在切尔诺贝利生存过的人们,虽然摆脱了这个噩梦,但是核辐射的影响却没有消失,即使到了现在,仍然有许多人患有疾病,甚至早早的就去世了。当地的经济链发生了断裂,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连最基本的治病都无法得到保障,这可真的宛如电影中的末日场景了,这起事件也为人类敲响了警钟,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