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有哪些
通过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能够较快地基本实现工业化,这将使世界工业化人口增加一倍,共享工业化成果;极大程度遏制南北差距拉大。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具有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就控制人口增长数量而言,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控制人口增长的举措及其成就 9熏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按20世纪70年代的生育率计算,中国实行计划生育近30年来共少出生了3.38亿人,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中国的贡献,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 )将提前四年到来。按国际通用标准,目前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世界各国中已处于低增长率的行列,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全球人口问题的巨大压力。 其次,中国实现工业化,将使世界工业化人口增加一倍。据中国社科院人口研究所专家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14.8亿人,世界总人口将增至77.3亿人,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由现在的21%降为19.1%。目前工业化国家的人口不到全球总人口的20%,由于工业化国家人口增长率较低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较高,到2020年这些工业化国家的人口总数占比也不会超过20%。考虑到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且GDP增速在发展中国家中首屈一指,中国完全有可能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实现工业化。这就是说,单一个中国实现工业化,就使将近20%的世界人口实现工业化,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最后,中国实现工业化将使世界工业化人口再增十几亿,对南北差距拉大无疑具有重大的遏制作用。从总体上看,南北差距是在不断扩大的,其主要原因是占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的欠发达国家经济状况在恶化。据联合国统计,1980年北方国家的GDP是南方国家的3.6倍,目前差距扩大到4.1倍;从个人收入看,1960年富国与穷国差距为31∶1,目前为74:1。特别严重的是,目前发展中国家中经联合国批准的最不发达国家已从1971年的25个增至目前的49个。虽然从发展中国家分化出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石油出口国,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除外)的经济增长迅速,皆有助于制约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但制约作用仍然有限。因此,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无疑将对南北差距拉大具有重大的遏制作用。二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已有工业化道路深刻反思的结果,对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大国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应当对迄今已有的工业化道路进行认真反思。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至少体现三个向度的反思: 第一、对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反思。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点是: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特别是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是以能源高消耗、环境破坏为代价,即“先发展,后治理”;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与此问时出现了严重失业问题;往往遇到严重的资金瓶颈、技术瓶颈和市场瓶颈;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显然,在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日趋恶化、新科技革命和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新国际环境里,这种特点的工业化道路是难以重复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发展道路。 中国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深刻反思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摸索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通过这条全新道路,中国完全可以在工业化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加速度推进工业化进程。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调处理好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扩大就业,要使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个重要战略考虑。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环境下,中国完全可以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尽可能弱化工业化的资金、资源、市场瓶颈。 第二、对新兴工业化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反思。从发展中国家中分化出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上所取得的成就,在大多数经济学家看来,并不具备多少普遍意义,尤其像亚洲“四小龙”这些国家和地区所具有的诸多特殊条件,并不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所能具备。同时,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为范式,重复显现这条工业化道路的诸多弊病。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兴工业化国家如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国债务和金融危机不断;亚太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则是以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农业潜伏危机、技术上过份依赖外国以及分配差距日益扩大为代价的,90年代末更是爆发了举世震惊的金融危机。更重要的是,从现实情况看,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比较成功的11个新兴国家和地区中,除巴西以外,其他都是小国或地区。这就意味着,对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发展中小国而言, 可能有较多可资借鉴的经验,而对于发展中大国来说,则太少了。 第三、对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的反思。面对工业化先行者的强 大压力,赶超是包括中国在内所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逻辑。但是,如果赶超是不可持续的,那么这种赶超是没有多少实质意义的。 实施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的典型莫过于苏联,后有以苏联为范式的中国、印度等国。这种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的主要特点是粗放化的、数量扩张型的,优先发展重工业。不可否认,它曾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随着时代主题的根本转换,世界新科技和信息革命浪潮的涌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显现和恶化,这种赶超战略便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及时反思和改变这种赶超战略。中国20多年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这种典型赶超战略的反思和对新型赶超战略的探索,努力使赶超具有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便较快地顺利地实现工业化。 以上三个向度的反思,对于发展中大国尤有启迪。因为,综合人口、国土面积、GDP指标和对外贸易额指标等四项标准看,当今世界的大国共有21个,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大国有8个,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发展中大国为13个。这就是说,当今世界的大国中约有70%的大国仍处于不发达状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和最有前途的发展中大国,基于对迄今已有的工业化道路的深刻反思,为了较快地可持续赶超工业化国家,努力开辟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大国具有诸多的借鉴意义。三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有利于世界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从而对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化国家的历史表明,当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入到中、后期阶段,其资源的消耗增长速度加快,消耗量加大,环境污染加剧。目前,不足世界人口20%的工业化国家消耗着世界60%以上的能源和50%以上的矿产资源,全球的再生性资源消耗速度已超过地球再生能力(现在地球需要14个月时间才能再生出人类12个月内所消耗的再生性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迅速全球化。而中国实现工业化将使世界工业化人口再增加一倍,如果中国仍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那么整个世界的资源、环境、生态体系是根本支撑不了的。 譬如能源消费。国外经验表明,在工业化中、后期能源消费方式的结构会发生变化,主要是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对热值高、污染少的石油消费需求迅速上升。在目前的所有工业化国家中,石油消费在全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都超过40%。我国石油消费也出现逐步上升趋势。一旦中国实现工业化,如果中国的石油消费也达到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到2020年可能需要28亿吨原油,而中国自己所能生产的很可能还不到4亿吨,世界石油的总产量也将只有40亿吨,其中可以提供出口的只有15亿吨左右,即使全部给中国也不够。所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尽可能降低能源(石油)消耗,对世界的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同时,能源的消耗又是全球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化先行国家既是世界能源的主要消耗国,也是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负债者。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之中,大量的能源消费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中国燃煤占世界煤炭消耗量的27%,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煤炭燃烧是大气污染的最大污染源,在我国大气中,约87%的二氧化硫和71%的二氧化碳均来自煤炭的燃烧。我国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继欧洲、北美之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片酸雨区;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很低,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排放总量很大,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1990年至1998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由6.1亿吨碳增至7.4亿吨碳,由占全球排放量的10%增至12%。 由于地球环境生态系统是一个内部各子系统循环交换物质能量的脆弱整体,任何一国(地区)的环境污染,终会伤及全球生态整体。因此,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对世界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四中国实现工业化,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对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从而为维护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权益作出贡献,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实现工业化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多方面意义。除了前面所述的在反思方面的借鉴意义外,尚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能力。巩固和发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是我国对外工作的重要基石。目前,我国已向137个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并免除了一些发展中国家欠我国的债务。但是,我国的援助能力和规模还是有限的,因为我们刚摆脱贫困,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国工业化的基本实现,意味着中国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张,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这将使我国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摆脱贫困的经济技术援助能力大大加强,能够向它们提供更多的经济技术援助。 二是增大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推动力。历史为发展中国家确定的经济基础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使它们的发展权利和利益要求在现存国际经济秩序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至于它们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呼声发达国家更是充耳不闻。中国现已是世界贸易大国(位居全球第五,2003),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地位将不断抬升(2020年有望挤身世界第三位),中国关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一贯主张将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重视,从而不断增大新旧国际经济秩序的转换力度,毫无疑问,广大发展中国家将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最大受益者。 三是中国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工业化的基本实现,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使我国拥有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物质力量。一方面,将使我国有充足的物质技术能力实现国防现代化,从而增强我国保卫领土和主权完整、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现实能力;另一方面,将有力地推动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成,20年后一个历来爱好和平永不称霸的工业化人口最多的国家无疑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
② 当今新兴工业化国家有哪些
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香港、台湾、英国、美国、德国、日本、苏联
③ 新工业与新兴工业有什么区别
回答
新兴工业区是在传统工业区走向衰落的同时产生的,高中学习范围内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传统工业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形式,如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二是高新技术产区。不同类型的新兴工业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影响其布局的因素也不同。重难点讲解知识点:新兴工业区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同时,发达国家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相对于传统工业区而言,人们把这些工业地域称为新兴工业区。【方法技巧】对新兴工业区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理解新兴工业区的概念和特点应当把握以下三点:第一,时间新,大多自20世纪50年代之后(新技术革命开始后)开始形成;第二,地区新,一般形成于乡村地区,且没有传统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尤其表现在既不接近原料产地,也不接近消费市场;第三,组织形式新,企业规模小,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 【高效记忆】“新”字法记忆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时间“新”,地区“新”,形式“新”,部门“新”。【跨越障碍】新兴工业区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新兴工业区有多种类型,其中两种形式最典型:一是新发展起来的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例如意大利及东北部和中部地区,该区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专业分工和团结协作将众多中小型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以高新技术产业龙头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区,如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九州岛)等,这些地区基本上没有传统工业,逐步发展成为以电子、宇航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新兴工业是近来兴起的工业,包括轻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而高新技术工业是特指投资大、技术含量大的工业。
④ 两次工业革命出现哪些新兴工业部门'
1、回答:
(1)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制造业(蒸汽机)、铁路(蒸汽火车)、轮船业(蒸汽轮船)等;
(2)第二次工业革命:航空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电力工业等。
2、工业革命基本介绍:
工业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 )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十八世纪后半期,在英国的进展已经很显着了。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一般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
3、兴起原因:
⑴主要原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日益加强;
⑵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产生并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国内市场;
⑶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为英国积累了原始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场;
⑷工场手工劳动时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这是后来的法国,德国等国都无法相比的)
⑸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工场手工生产已无法满足需求。
于是,一场机器生产革命必然爆发。
工业革命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⑴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束缚,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⑵消除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一定的国内市场;(英国圈地运动)
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提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资本(殖民掠夺);
⑷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长期的发展,为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
一般认为,蒸汽机、煤炭、钢铁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三项主要因素。工业革命都是以轻工业开始,向其他部门发展。在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前,整个生产动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随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所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推动人类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另外,在西欧国家和美国轰轰烈烈革命时,中国清王朝正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英国等国是不会放过这块能掠取财富的土地,这也是诱发鸦片战争的一个原因。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对印度、东南亚的侵略加剧,印度、埃及、缅甸相继落为英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工业革命对19世纪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评价:
在较早节段的工业革命中,人们被迫适应新的生活情况,人们从农庄搬到城市,全家大半生都在工厂工作。于是发生了许多新的关于卫生,福利及老年照料的问题,有时是未获解决的问题。许多人住在城市人口密集之地,引起清洁,住房,警察及犯罪等问题。
工业化及其随同的变化增高了世界多数人们的生活标准。较之过去,有更多的货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较低廉。但是,增加对货物的需求,就意味着原料的消耗和环境的沾污。由于大量生产技术更加强的采用,世界若干地区的文化特征在食物,衣着,住房,娱乐,及生活方式上,就趋于标准化。
工业化也改变了政府。许多国家行使帝国主义以支配各种原料和市场,俾能支持工业的发展。工业工人(无产阶级)学会了组织与谈判的技术。因此,民主的过程加速,因为工人要求对于社会的管理,有更多的发言权。
⑤ 南非属于新型工业化国家吗
南非应该是不属于新型工业化国家,新型工业化国家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一个工业发展的新理念。
⑥ 英国的新工业分布在什么地区
在英格兰北部,以及苏格兰沿海地区
⑦ 亚洲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的国家是
发达国家:日本、以色列
新兴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