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些地理题,各位高手进来解答啊~~
1.发源于东非高原布隆迪高地
2.主要的农作物为小麦 玉米 棉花 水稻
3.( A )
(1),京滨工业区。它位于日本首都东京及围绕东经湾的附近地区。东京湾东面的鹿岛是工业最集中的地区,以钢铁,汽车,机械,钢铁为主。
(2),阪神工业区。该区以大阪和神户为中心,大阪和神户的港口是日本最大的贸易港。工业以造船,车辆。机械,钢铁为主。
(3),中京工业区。该区位于东京与京都之间的名古屋及其附近地区。它以名古屋港口为依托,由纺织,陶瓷,汽车,机械,钢铁,炼油和化工等工业。
(4),北九州工业区。新兴工业区.
4.( B )
5.( C )
2. 各国新兴工业区
美国:"硅谷"硅谷以微电子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是美国乃至世界电子工业的中心.是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
意大利: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一直一农业经济为主,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利用当地及国内外有利条件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区.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以中小企业聚集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其中
1普拉托:毛纺织
2皮亚琴察:自动化设备
3帕尔马:食品
4蒙特别鲁那:滑雪橇
5卡尔皮和摩德纳:针织品
6卡尔皮木工机械
7萨斯索马:瓷砖
8卡拉拉和马萨:大理石产品
9阿雷左:珠宝
10博洛尼亚:包装机械
11乌迪内:座椅
德国南部地区:慕尼黑和斯图加特
日本的“硅岛”(九州岛)北关东、千叶、濑户内海及骏河湾等新兴工业地带
3. 日本的新兴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
九州南部和本州的东北地区
4. 跪求世界新兴工业区 具体名称与地区
美国硅谷
印度班加罗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
德南部区:慕尼黑、斯图加特
日本硅岛(九州岛)北关东、千叶、濑户内海及骏河湾等新兴工业带
爱丁堡工业区
维莱特工业区(法)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北京中关村工业区、农业科学城-杨陵(中)、上海浦东开发区、深圳科技工业园
北卡罗来纳“研究三角区”
5. 日本的哪一个工业区跟英格兰中部相似
本题选D.
英国传统工业集中分布在英格兰中部,如曼彻斯特、伯明翰等,现在新兴工业尤其是电子工业多分布在苏格兰中部;而日本的电子工业集中在北九州.
本题其他三个地区均为传统工业区,所谓传统工业区是与新兴工业区(高新技术工业区)对应的,以传统的如钢铁、石油、造船等产业为主的工业区.
6. 日本的第2大岛
北海道岛
日本第二大岛。一级行政区。位于日本最北部。北隔宗谷海峡(拉彼鲁兹海峡)与苏联萨哈林岛(库页岛)相望,南以津轻海峡与本州岛为邻,西临日本海,东濒太平洋。面积83517平方公里(包括北方四岛),人口566.8万(198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7.9人(不包括北方四岛),约为全国平均数的1/4,是全国人口最稀疏的地区。古称虾夷岛,原为阿伊努人居住地,1869年改称今名。道以下设14个支厅,习惯上划分道央、道南、道东、道北4个地方。首府札幌。
地势高峻多山,山地丘陵占68%,其中火山占全境41%,台地占21%,平原、低地占11%。以石狩、勇拂平原为界,分半岛与胴体两部分。半岛大部属那须火山带,1977年有珠山等8座火山喷发,喷出物淹没耕地,造成灾害。胴体部有两列山系南北纵贯,东侧为北见和日高山地,西侧为天盐和夕张山地,构成北海道的骨架。旭岳(2290米)、石狩岳、十胜岳等都在2000米以上。山脉之间有上川等盆地散布。东北部(包括北方四岛)有东西向千岛火山带横亘,火山壮观,与众多火口湖、峡谷、原始森林、温泉相配合,为重要旅游胜地。火山灰土占全境1/2以上,东、南部居多。沼泽土占6%,主要在东、北部。河流多源于中部山地,石狩、天盐和十胜川较长,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已开发利用。海岸线较平直,沿岸阶地发育。
气候冬寒夏凉,冬季长达半年(11月至翌年4月)。1月平均气温-4~-10℃,有-41℃的记录(旭川);8月18~20℃;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积雪期4个月。无霜期140天左右,只能生长一季作物。气候差异显着。濒日本海侧雪量大,夏季温度较高;临太平洋侧冬季多晴天,但夏季低温;鄂霍次克海侧4个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寒冷少雪;内陆盆地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大陆性气候明显。西岸暖流,东南岸寒流。北岸、东岸有流冰,东南岸夏季有海啸。半岛为山毛榉、绿柏的北界,大部地区以冷杉、针枞为代表植物。
1886年设北海道厅,经济开始发展。农业是主要经济部门,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耕地约占全国1/5,以旱田为主(占75%),其中一半以上辟为牧草和饲料地。养畜业占北海道农业产值40.5%,旱田作物占34%,水稻占25.5%。农业经营规模大于其他各区。马铃薯、甜菜、大豆、玉米和乳牛、牛乳产量都列全国首位,是日本乳、肉用养畜业主要基地之一,分布在道东、道北地区。经过整治,石狩平原、上川盆地已成为商品粮产区之一。水稻产量占总产量的6~7%,但夏季常遭寒害,产量不稳。森林资源丰富,林木蓄积量与原木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5和1/4。东、西两侧邻近海域为世界着名渔场,海洋渔业产量约占全国的 1/3。钏路是全国最大渔港。工业以利用本地资源为主。木材加工、纸浆、造纸工业发达,分布于苫小牧、旭川等地。水产、制糖和乳品等食品工业分布于札幌、函馆、带广等地。煤炭蕴藏量占全国之半,产量占6%。石狩煤田为主要产区,在接近煤,铁产地室兰建有钢铁工业。苫小牧建有石油炼制工业。道央定为新兴工业区。道内交通以札幌为中心,有铁路、公路和航空线通往各地。函馆至本州的青森有铁路渡轮和海底隧道(见津轻海峡)。大雪山和阿寒国立公园为重要名胜。
7. 日本四大工业区是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该国资源贫乏,原来工业的水平也不高。二战以后,它却利用劳动力的低工资,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其水平,加上合理的组织,吸收消化他国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出口为导向,面向世界取得显着成绩。由于需要进口原料,输出产品,其工业区都是面向太平洋一边。
1,京滨工业区。它位于日本首都东京及围绕东经湾的附近地区。东京湾东面的鹿岛是工业最集中的地区,以钢铁,汽车,机械,钢铁为主。
2,阪神工业区。该区以大阪和神户为中心,大阪和神户的港口是日本最大的贸易港。工业以造船,车辆。机械,钢铁为主。
3,中京工业区。该区位于东京与京都之间的名古屋及其附近地区。它以名古屋港口为依托,由纺织,陶瓷,汽车,机械,钢铁,炼油和化工等工业。
8. 日本新兴电子工业分布在哪里
主要分布在北九州新兴工业区。九州岛又被称为日本的“硅岛”。
9. 分析比较日本,印度,中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美国的工业分布
日本
日本工业分布的最突出特点是临海性。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尤其是所谓“三湾一海”地区,即东京湾、伊势湾和大阪湾以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东起东京湾东侧的鹿岛,向西经千叶、东京、横滨—骏河湾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最后直达北九州,长达1,000公里,包括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北九州等五大工业地带及其毗连地带,呈东西向的条带状地区,通常称之为“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该地带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4%,但却拥有日本全国人口和工厂数的 60%,工人总数的67%以上,工业产值的75%,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设备能力的95%,以及重化学工业产值的90%以上。特别是战后新建的大量消费原料的资源型工业,全部分布在这一带,成为临海型工业区的典型代表。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不仅是日本、也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区之一。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这一带状地区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日本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输入,产品又大部分依靠输出,面向国外市场是战后日本工业布局的基本出发点。在太平洋沿岸一侧的许多专业码头上,往往通过自动流水传递线,将进口的原料和燃料直接运入生产车间,就地加工;同时,所产的产品也径直通过出口专业码头由海船运销世界各地。因此,就这个意义上讲,巨型船舶和港口就成了日本工业原料、燃料的来源地和产品的销售地。这样,既节约用地,又缩短生产周期,可获得巨大经济效益。战后资源来源地域构成的变化,即由战前和战时主要面向日本海一侧(如中国、朝鲜等),改变为战后主要面向太平洋一侧(如东南亚、大洋洲、欧洲、北美洲、非洲、拉美等),则更是工业愈加集中于太平洋沿岸的直接原因。第二,充分发挥岛国位置条件的优越性。日本海岸线绵长,沿海又多优良港湾,尤其是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阔,风平浪静,潮差不大,适宜修筑巨港和深水码头,便于大型或超级货轮停泊。目前,太平洋沿岸的各港湾地区不仅为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船舶结构的日益大型化又造成海上运输费用的低廉。第三,日本沿海地带虽已十分密集,用地紧张,但是近些年来这里由于填海造陆,已使地价较为便宜,利于投资设厂。第四,沿海各大工业地带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国内工业品最大的消费地,使生产地接近消费地的经济原则得以实现。第五,日本在实施重点发展重、化学工业方针的进程中,在沿海地区大量投资修筑公共设施和增设交通线路,从而为布局新厂提供了各种方便条件。日本工业分布的高度集中,从整体看是很不平衡的,过于集中的布局是不合理的;但就一个企业内部来说,则布局紧凑,用地少,也便于和其它企业联系,在技术上是合理的,经济效益较高。
但是,日本工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原有工业地带已拥挤不堪,处于饱和状态,目前已提出重新布局工业的问题。工业布局开始向其它地方分散,其总趋势是:(1)向原有工业地带的四周及其外围的内陆部分延伸,特别是那些技术密集型工业更是如此;(2)向消费地扩展;(3)趋向劳动力资源充足的地区;(4)在工业落后的地区建立地方性的工业据点。此外,日本还大力在海外投资建厂,就地加工原料,然后将半成品运回日本。
中国
中国经济界把装备重工业自身的重工业部门称为基础工业,是重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冶金、石油、煤炭、电力、化学、机械工业等。
以上是基础工业的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来看,现在国内的基础工业大部分集中在一些传统的重工业地区,比如说是东北三省,四川,贵州,陕西等地。其中,陕西集中了大量的科研部门。四川是中国军工厂最密集的地区。
意大利
意大利的老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以米兰、都灵、热那亚最为发达,是意大利的“工业三角地带”,全国的经济中心,主要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有汽车、造船、纺织、冶金、化学等部门。意大利的新兴工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这里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们充分利用这里的区位优势及国内外有利条件,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区。为了同西北部的传统工业区和至今工业化尚未得到普及的南部加以区别,人们把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称为“第三意大利”。
与传统工业区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别。为了便于更方便地了解,我列出下表对其进行比较(如下表)。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对比
新兴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生产规模
中小型企业为主
大型企业为主
主要工业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生产过程
分散
集中
资金集中程度
低
高
工业分布
分散
集中
法国
汽车工业主要集中在巴黎、里昂、斯特拉斯堡、圣艾蒂安;航空航天工业主要分布在巴黎、图卢兹、波尔多、马赛、特尔贝斯等;电力工业主要在布列塔尼、卢瓦尔河流域和罗衲河地区比较集中;化学工业主要有里昂、巴黎、南锡等都是传统化学工业中心。
俄罗斯
俄罗斯是重要的工业大国,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重工业部门突出。俄工业结构不合理,民用工业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有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工业中心。
在乌拉尔一带,建有以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的乌拉尔工业区。
在西伯利亚地区,则以石油,机械,森林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
圣彼得堡工业区:以石油化工、造纸造船、航空航天、电子为主。
莫斯科工业区:以汽车、飞机、火箭、钢铁、电子、为主。
乌拉尔工业区:以石油、钢铁、机械为主。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以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电力为主。
俄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圣彼得堡工业区
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莫斯科工业区。
主要燃料基地有西西伯利亚(秋明)油田,伏尔加-乌拉尔油气田,库兹巴斯煤田。
美国
美国工业的分布大体上分为三大地区。东北部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全国的钢铁、机械、汽车、化工等传统工业大部分集中分布在这里。南部地区过去以农业为主。由于这里地价便宜,劳动力充足,环境污染较东北部小,美国工业逐渐由东北部向南部发展,形成美国新兴的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基地。太平洋沿岸的狭窄平原和谷地,是西部工业的集中地带,宇航、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工业发展较快。
印度
英国对印度的长期殖民统治,使印度的工业分布极不合理,工业高度集中在几个沿海的大城市。沿海地区的孟买、加尔各答、阿默达巴德所在的三个邦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的状况已经有所改善,工业分布趋于合理。目前,印度已经形成了五个重要的工业区。
1.加尔各答工业区。加尔各答工业区是印度形成最早、规模最大的工业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加尔各答工业区发展缓慢,其工业产值在印度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现在,加尔各答工业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印度工业总产值的10/100左右。恒河三角洲是印度的黄麻产地,加尔各答是印度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机械制造工业中心。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城市,也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城市。
2.孟买一浦那工业区。孟买一浦那工业区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业基地,主要工业部门有棉纺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冶炼工业等,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孟买一浦那工业区棉纺织工业重要,其棉纺织工业产值占印度棉纺织工业总产值30%。盂买一浦那工业区是印度最大的工业区,其工业产值占印度工业总产值的16.7%。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港口,棉花及其棉纺织品的输出地,印度第二大城市。
3.阿默达巴德工业区。阿默达巴德工业区是印度的棉花、油料产地,发达的农业为业提供丰富的工业原料,促进了工业的发展。阿默达巴德工业区以传统工业为主,主要工业部门有棉纺织工业、油脂工业等。其中,棉纺织工业,油脂工业产值居印度首位。水泥工业、化学工业地位重要。
4.马德拉斯一班加罗尔工业区。马德拉斯—班加罗尔工业区是印度发展最快的一个工业区,其工业产值占印度工业总产值的9.6%0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力工业、飞机制造、造船工业、石油冶炼、电子工业、电机制造工业等,是一—个以新兴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5.那格浦尔工业区。那格浦尔工业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被誉为印度的“鲁尔”区。那格浦尔工业区分布在煤炭、铁矿产地附近,属于“煤铁复合体型”工业布局。煤炭、钢铁产量占印度煤炭、钢铁总产量的75%。在煤炭、钢铁工业的基础上,还发展了电力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