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熟悉沙坪坝的来,,急求!!!
2006年沙坪坝区人口概况
[ [统计局] 转帖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15 文章录入:统计局 ]
2006年末,全区户籍人口为74.6万人,比上年增加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2万人,比上年增加近1万人,人口总户数达到24.2万户。根据重庆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重庆市统计局评审公布沙坪坝区年末常住人口87.7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初步核算,年末全区从业人数44.4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2.9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截至2006年底,全区新增就业岗位12234个,指导帮助下岗职工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511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安置“4050”人员331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8%,组织再就业培训6346人。年内消除“零就业家庭”现象,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中至少一人实现再就业。
全区总人口646826人,其中农业人口222117人,占总人口34.33%,非农业人口424709人,占总人口65.67%,区域内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50人。全区国民生产总值70.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28.9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亿元。财政收入1.6434亿元,是重庆市经济繁荣科教文化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 区内现有重庆大学等大专院校9所,电视大学、职工大学10 多所,中专、中小学校等达300多所,全市三分之一的科研机构集中在区境内,科技工作者达5万多人,是重庆市的科技文化大区。沙坪坝区经过解放后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区内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我区的工业已成为重庆市重要的工业区,拥有企业近2千多家,其中重庆嘉陵(集团)公司、重庆特殊钢(集团)公司、重庆农化集团等大中型企业50多家,有汽车、摩托车、冶金、纺织等30多个门类,全区实际工业总产值122.23亿元。
2商业用房:
据调查,由于受各区的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沙坪坝区一带人流量大,经商者较多,所以出租房的价格也最高:一套五十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平均价格在550元左右;一套一百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平均价格在1100元左右。
3商贸流通
经过2003年以来的培育,沙区连锁店在2004年已超过600个,销售总额17.9亿元,占全区社零总额的28%;上亿元的专业市场,由4个增加到10个,销售额上亿元的商贸骨干企业由9个增加到14个,全区亿元市场实现销售总额达到92亿元,实现了大商贸企业支撑起大商业的贸易格局。
沙区良好的购物环境和旺盛人气吸引了新世纪凯瑞商都、立洋百货、北京华联等百货精英;苏宁、国美、商社电器等电器巨头;好又多、新世纪、人人乐等知名超市;陶然居、小天鹅、喜悦等上规模的餐饮名店;金凯装饰城、重庆书城,以全市一流的专业店面目出现在沙区;锦阳数码城则以全市最大的手机数码产品专业店打造其“霸主”地位……
2. 重庆gdp2021年总量是多少
2021年全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94.02亿元。重庆市举行2021年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据统计,2021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94点02亿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8点3,两年平均增长百分之6点1。
重庆2021gdp排名
重庆的GDP总量也是坐稳了我国城市第五位。前十强中,剩下的五座城市依次为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和南京。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苏州作为普通地级市,其经济规模领先着传统四大省会。
根据重庆市统计局发布的经济运行数据,2021年,重庆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94点02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8点3。分产业来看,重庆的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22点03亿元。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184点94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787点05亿元。重庆虽然地处中西部地区,但三产服务业占比也是轻松达到了百分之53。按照发展趋势来看,重庆单单从经济规模来看,确实有望去争取我国的GDP四强城市。
3. 重庆哪一个区的工业最发达
根据重庆市各区县公布的2020年工业产值,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排名分先后)渝北区、沙坪坝区、涪陵区、江津区、永川区、九龙坡区、长寿区、合川区、巴南区、江北区。
渝北区是重庆主城九区之一,亦是重庆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重庆经济最发达的城区,2020年,渝北的GDP达到2010亿,工业产值为3155亿,均位列重庆第一。
4. 重庆支柱产业是哪几项
重庆市的经济支柱主要有汽车、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建筑业、金融业。
近几年来,重庆可谓飞速发展,其GDP总量逐年增长率屡屡卫冕我国省域冠军。在三次产业发展中,2006-2012年,重庆市是“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
而2013-2015年,重庆市是“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这说明重庆市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良好,其对地区GDP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重庆市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与生产基地,也是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在重庆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该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在第二产业中,重庆市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以及能源工业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高。以2011~2015年为例,重庆市第二产业部分产业总产值变化趋势详见下图。
(4)重庆各门类分别工业产值是多少扩展阅读:
在第三产业中,2006-2007年重庆市是“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房地产业增加值>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
2008年重庆市是“建筑业增加值>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房地产业增加值>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
2009-2014年重庆市是“建筑业增加值>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房地产业增加值>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
2015年重庆市是“建筑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房地产业增加值>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
建筑业增加值遥遥领先,逐年上涨,且增长幅度较大;金融业增加值后来者居上,近年来增长趋势明显,增长率最大;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优势明显,但是增长幅度较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作为基础产业,其GDP占比相对比较稳定。
5. 重庆主城有哪几个区详细介绍一下各个区的情况
截至2019年9月底,重庆市主城区包括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等九区。
1、渝中区
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大都市区,属重庆主城九区之一。地处在长江、嘉陵江交汇地带,由于两江环抱,形似半岛,又名渝中半岛。
渝中区作为重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商贸流通中心,别称“山城”、“江城”,巴渝文化、抗战文化以及红岩精神在此发源。
截至2017年末,渝中区户籍人口50.8万人,常住人口65.9万人。幅员面积23.24平方公里(陆地面积20.08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街道。
2、江北区
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之北,自西向东呈长条型带状分布。1955年,重庆市区划调整,更名为江北区。 江北区下辖9个街道、3个镇,幅员面积为220.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8.51万人(2018年)。
2018年,江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7.9亿元,增长9.0%。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亿元、258.8亿元、768亿元。
3、南岸区
处于重庆主城核心区,拥有南坪、江南新城两个城市副中心。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长江南岸,西部、北部临长江,与九龙坡区、渝中区、江北区隔江相望,东部、南部与巴南区接壤。
至2017年,管理8个街道、7个镇,幅员面积263.0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71.3万人,常住人口为89.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GDP)为791.6亿。
4、九龙坡区
地处重庆市西南部,是长江和嘉陵江环抱的重庆渝中半岛的重要组成部分。九龙坡下辖8街11镇,幅员面积431.86平方公里。
至2017年,九龙坡区常住人口为121.51万人;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130.44亿元。
5、沙坪坝区
位于重庆市西南部,自周朝巴国属地起,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融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于一炉,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是重庆市科教文化区,重庆大学城位于沙坪坝区西部。
至2019年8月,沙坪坝区辖20个街道、6个镇;总面积396.2平方公里。2017年末,户籍人口为83.2万人;2017年,沙坪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60.2亿元。
6、大渡口区
地处重庆市西南部,是重庆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庆市中心城区十二个组团之一,于1965年建区。
大渡口区东临巴南区,南界江津区,西、北靠九龙坡区。至2017年末,大渡口区下辖5街3镇,面积102.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万。
7、北碚区
位于重庆主城区西北方向,东接渝北区,南连沙坪坝区,西接璧山区,北邻合川区,幅员面积755 k㎡,管辖9个街道、8个镇,是重庆两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碚区有118 平方公里被纳入重庆两江新区范围)。
8、渝北区
地处重庆市西北部,是1994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在撤销原江北县建制基础上设立的新区。东邻长寿区、南与江北区毗邻,同巴南、南岸、沙坪坝区隔江相望,西连北碚、合川区,北接四川省广安地区的华蓥市 。
截至2017年,渝北区辖19个街道、11个镇,常住人口163.23万人。
9、巴南区
地处重庆市西南部,前身是名邑巴县,商代时巴人就在此立国建都。1994年12月撤县建区。截止2017年底,巴南区辖8个街道、14个镇,幅员面积1834.2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106.72万人。
2017年,巴南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16.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9.6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7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0亿元。三次产业的比例为6.9:45.6:47.5。
6. 重庆工业园区分布情况是什么
重庆工业园区是各区县(自治县、市)结合地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形成的省级特色工业园区,是重庆市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构建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支撑体系。重庆市除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外,现有43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其中,主城及渝西地区26个,渝东北地区11个,渝东南地区6个。到2009年底,全市特色园区实际利用土地面积352.35平方公里。从2003到2010年,我市工业园区经过7年的不断壮大,整体实力从量的积累发展为质的提升,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日益凸显。在这些工业园区中,重庆荣隆台湾工业园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背景下,得到西部大开发和招商引资等方面优惠政策、重庆鼓励外商投资若干政策规定、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为入驻到荣隆台湾工业园区或注册到荣隆台湾工业园区的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
园区分布
重庆市有特色工业园区30个,批准启动区和拓展区用地面积63.4平方公里,园区分布为主城区10个,渝西经济走廊10个,三峡生态经济区10个。6月30日前,在建的21个园区完成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73亿元(累计21亿元),土地整治7.13平方公里(累计16.86平方公里)。
进展较快的有:九龙园区(九龙坡)、空港园区(渝北)、茶园园区(南岸)、绅鹏园区(铜梁)、港城园区(江北),5个园区上半年完成投资7.33亿元(累计11亿元),土地整治5平方公里(累计8.6平方公里)。其共同特点是:领导高度重视,管理机构比较健全;资金落实,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大;招商引资工作抓得紧。
建设进度一般的有12个园区,完成投资1.3亿元,完成土地整治9.7平方公里。进展缓慢或基本未动的有4个园区。
至6月末,21个园区内,累计有313户企业入驻(在建148个,投产165个),用地6.43平方公里。实现产值30亿元,税收2亿元,安置劳动力2.2万人。预计全年30个园区入驻企业707个,企业投资150亿元,占地27平方公里,实现产值80亿元,税收9.8亿元,安置劳动力10万人。其中九龙等5个建设进度快的园区已累计入驻企业180个,上半年完成产值16.44亿元,税收1刀亿元,安置劳动力12万人;预计全年累计入驻企业210个,完成产值35.2亿元,安置劳动力1.7万人。
7月7日新批准了9个园区:龙水园区(大足区)、正阳园区(黔江区)、凉风娅园区(潼南区)、名山园区(丰都县)、人和园区(云阳县)、朝阳园区(垫江县)、白鹤园区(开州区)、两路园区(渝北区第二个)、西彭园区(九龙坡第二个),9个园区规划面积81.45平方公里,启动面积15.55平方公里 。
7. 2020年重庆GDP有多少
随着重庆两会的召开,2020重庆GDP相关数据正式出炉,根据官方发布的消息,2020年重庆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02.79亿元,突破了2.5万亿,同比增长3.9%。
而在公布的2020年重庆各区县的GDP数据中,重庆各区县展现出齐头并进的增长趋势,与2019年各区县的GDP排名相比,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
璧山区和永川区的优异成绩值得肯定,但在重庆所有区县都在进步的同时,有一个区县却在倒退,令游品感到不可思议——这个区说的就是巴南区。
巴南区在2020年的GDP为865.48亿元,而2019年的GDP为874.82亿元,也就是说,巴南区在2020年的GDP还不如2019年的,作为重庆主城9区的一员,出现这样的情况实在是让人想不明白。
8. 渝西地区的渝西工业
永川区:工业产值居渝西地区第二,中央直辖市重庆全域第九,新兴工业区,电子信息、纸业、能源发展迅速。工业产值2020年将达2000亿。代表有华科事业群、理文纸业、重庆煤工、恒安工业、台川、致伸科技、川扬等。
江津区:工业产值居渝西第一,中央直辖市重庆全域第七,传统以装备建材食品工业为主,现在向汽车、电子信息转变。工业产值2020年将达2500亿。代表有华能能源、东风小康、ABB、腾辉地维、玖龙纸业、重齿、国际潍柴、SK、拉法基、中粮、益海嘉里、东方光大、群光电子等。
另合川区(金九建材、希尔安药业等)、璧山区(奥康、嘉陵工业、笔电配套等)、铜梁区、綦江区(齿轮、能源)、大足区(龙水五金、)双桥经开区(双桥重型汽车)工业发展迅猛,在重庆市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9. 重庆是不是重工业城市,重工业直的是什么意思什么叫重工业
重工业就是大型工厂如电厂,钢铁厂,煤矿厂
轻工业就是以衣食住行的工业类型的工厂,去纺织厂,食品加工厂
10. 重庆的经济
1933年重庆有近代工厂和手工工场415家;截止至1936年,四川同类工厂仅583家,重庆占四川省厂家总数的71%,资本数、工人数均占全四川省2/3以上,在四川,乃至西南,重庆仍是工业最集中,最发达的城市;商业在重庆的主导地位,重庆城内有商业行业27个,店铺字号3058家,而同期各类工厂仅400余家,重庆仍然是西南最大的商贸中心城市。
抗战初期,1938年的宜昌大撤退,将大量工业企业内迁至重庆。在短时间内,重庆工业企业数猛增到300多家。一时间,在重庆约3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仅兵工厂就有17家,聚集了9万多兵工员工,接续着中国工业的命脉,也撑起了国家和民族救亡图存的工业脊梁。抗战时期,全国械弹2/3是“重庆造”,重庆成为以军火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重庆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现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2015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55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1404.66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大中型企业总产值14668.15亿元,增长6.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5%;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5415.18亿元,增长8.9%,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5.3%;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4028.40亿元,增长12.6%,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8.8% 。 金融
截止至1937年,除中央、中国、中国农民银行重庆分行外,重庆市共有银行13家(钱庄23家)。1937年8月,原在重庆设有支行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三行成立了联合办事处。1938年1月10日,交通银行重庆支行正式开业。中央信托局迁入中央银行办公,邮政储金汇业局于1938年初迁渝,4月在重庆设了重庆分局。改组后的“四联总处”设在重庆;11月,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四行的总行或总管理处内迁到渝,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都设在重庆。
1943年底,重庆金融业总资本达到64725.8万元,是1937年1600万元的40.45倍。
2015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4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9.0%。其中,新型金融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44.14亿元,增长62.4%。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到4.3万亿元,增长11.6%。
国内贸易
2015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345.38亿元,比上年增长9.2%,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8.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55.76亿元,增长9.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3%。
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5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61.3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8%。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2526公里,路网密度2.9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929公里。轨道交通营运里程202公里,日均客运量173.3万人次。全年完成货物运输10.46亿吨,比上年增长7.5%;完成旅客运输量7.14亿人次,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