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广东顺德2019年工业总产值是多少
2019年,顺德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3523.18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69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2048.71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1423.79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结构为1.4:58.2:40.4。
②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石湫镇工业总产值是多少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7
③ 冲刺工业总产值“万亿俱乐部”,珠海抛“产业新政”,未来会有哪些大动作
根据方案总目标,珠海力争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40%,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低于30%;全市新增15家以上百亿级制造业企业,上市企业超过5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
④ 最强县级市工业总产值破万亿,苏州是如何达到这一成就的
这个县级市是昆山,由于其靠近上海,受到上海产业转移的影响,其经济迅速发展,获得比较快的增长。作为一个地级市,能够进入万亿俱乐部,这是让不少其他省会城市都望尘莫及的。其实昆山能够长期位列全国百强县榜首位置,预期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昆山作为苏州的县级市,非常靠近上海,早期也是依托上海的影响力,不断吸引外资,很多东南亚地区的外商成为昆山主流的投资群体,正式有了如此庞大的投资规模,才让昆山市保持其经济增长持续领先。
通过对上海人才的引进和吸纳,不断壮大自身的科研实力,为地方的产业转型提供助力,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利用靠近上海的优势,壮大自身的实力。
⑤ 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生产总值破万亿元,广东“万亿城市”为何这么多
和东莞生产总值破万亿元,广东“万亿城市”为何这么多?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2020年,佛山顺德在广东省首先进行“一照通”改革创新,传出第一张“一照通”企业营业执照——食品经营批准等与企业营业执照合拼申请办理,运营批准信息内容借助二维码载入在企业营业执照上。申请者只跑一次、只交一套原材料、只填一张报表,首先完成了常态企业开办“一件事”2钟头受理。
近些年,广东把打造出一流经营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创新工程项目。“十四五”稳中求进,佛山市委奏响了推动佛山迈进高质量发展新的征程。2020年,东莞的“一号文”便是经营环境基本建设,明确提出把提升经营环境作为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为高质量发展聚势颠覆式创新。
今日的广东,企业登记超1500万户,约占全国各地的十分之一。在东莞,企业登记超出146万户,在顺德市场行为主体总数超出32万。
广东省统计局厅长杨新洪剖析,虽然遭受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冲击性,广东充分运用产业管理体系比较完善的优点,产业链展示出延展性,维持了经济发展持续增长,在其中有广东经济发展社会化水平高、改革创新创新发展成分高的缘故,也是有体制机制创新优点。
⑥ 柳州工业一年总产值是多少
2008年,柳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0.6亿元,增长13.2%;全部工业总产值1750亿元,增长25.9%;完成财政收入140.1亿元,增长20.3%。柳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50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3855元,增长10.2%。 国际金融危机对柳州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柳州市部分工业企业面临开工不足、库存积压上升、流动资金短缺等困难,生产经营形势严峻。据估算,2008年,柳州市为此损失的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损失财政收入超过15亿元,影响经济增长2至3个百分点。 2009年,柳州市确定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以上,增长12%;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以上,增长18%;财政收入156亿元以上,增长11.4%,力争达到160亿元。
麻烦采纳,谢谢!
⑦ 泰州市2014年工业总产值完成多少亿
泰州市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3370.89亿元,增速为10.8%。总量位次仍然保持全省第9位,高于镇江、淮安、连云港、宿迁四市,但比南通市少2281.80亿元,比扬州少327.00亿元。增速慢于淮安、盐城、扬州、镇江四市,快于除镇江以外的苏南各市以及苏北的连云港市,与宿迁市并列第5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08亿元,位于全省第10位,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6.7%下降为6.4%,增速为3.3%。第二产业增加值1728.64亿元,位于全省第9位,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2%下降为51.3%,增速为10.5%。其中:工业增加值1492.03亿元,增速为10.9%;建筑业增加值236.61亿元,增速为6.8%。第三产业增加值1425.17亿元,位于全省第10位,比相邻的扬州市、盐城市、镇江市分别少146.46亿元、109.05亿元、23.8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3%。
⑧ 2021年安徽实现生产总值42959.2亿元,哪一行业的贡献最大
2021年安徽实现生产总值42959.2亿元,其中第三产业贡献最大。
安徽在2021年生产总值42959.2亿元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1985.4亿元,同比增长了8.7%。可见第三产业在安徽GDP中的比重,也是对安徽GDP贡献最大的行业,安徽在2021年的GDP总量可以说创造了历史,首次突破4万亿大关,而且是在疫情这么严重的时期,可见安徽的经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整体GDP排名很有可能进入全国前十。依托于安徽自由贸易区,进出口总额突破了一千亿美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同比增长31%,全年网上零售额增长了19%,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离不开投资、进出口、消费的三驾马车的功劳,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哪个行业的贡献最大:
一、高新技术领域
安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领域,在2021年光电技术产品增长了1.6倍,电子技术产品增长了86.5%这些耀眼的数据都显示出了高新技术对于生产总值的贡献。
你觉得2021年安徽实现生产总值42959.2亿元,哪一行业的贡献最大? 欢迎留言讨论
⑨ 天津市市内六区区2008年工业总产值的数据
2008年市内六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3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520.68亿元,增长21.0%。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574.61亿元,增长20.1%;重工业增加值2946.06亿元,增长21.2%。全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2506.83亿元,增长2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128.65亿元,增长24.6%。
“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工业结构初具雏形。全年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冶金、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等六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32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占市内六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8.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 3444.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8.4%。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3887.34亿元,增长27.0%。
产销衔接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80%,其中,重工业产销率98.73%,轻工业产销率99.12%。主要产品产量如下(见表3)。
表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天然原油 万吨 1993.86 3.6
天然气 亿立方米 14.01 5.0
生铁 万吨 1520.14 5.7
成品钢材 万吨 3006.75 6.8
无缝钢管 万吨 331.57 22.2
水泥 万吨 534.89 4.2
移动电话 万部 9004.82 -8.3
显示器 万台 717.20 14.1
照相机 万台 1014.81 42.9
电子元件 亿只 2169.92 22.3
轿车 万辆 53.81 18.4
自行车 万辆 1853.23 14.1
工业经济效益增速放缓。全年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93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实现利税总额1073.25亿元,增长3.6%,增幅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其中,实现税金347.30亿元,增长10.7%,回落4.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725.95亿元,增长0.5%,回落7.7个百分点。
和平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2.1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4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0.2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0.21亿元。
河西区:全区完成区属工业增加值3.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0%,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36%。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3%。其中轻工业完成3.27亿元,占40.47%;重工业完成4.81亿元,占59.53%。工业品产销形式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实现利润总额2261万元。
南开区:共有工业企业1636家,占区域内各类法人单位的18.61%;完成工业总产值163.09亿元,工业销售产值158.70亿元,产销率为97.31%;工业企业税收3.36亿元,占全区税收的20%,其税收是除房地产以外最大的产业。
河东区:19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15亿元,同比增长33.58%。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9.27亿元,同比增长35.01% ;实现利润2.74亿元,同比增长35.41%;实现利税4.41 亿元,同比增长 31.53%。有16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超亿元,合计完成产值49亿元,同比增长50.69%,占全部产值的比重达到50.96%。41家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超过5 千万元 ;15家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过1亿元;79 家企业实现利税超百万元;18家企业利税超过500万元。 产销率为95.6%,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
红桥区:全区限额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6.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部分重点行业实现快速发展,全区规模以上14个工业行业中,有8个行业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行业增速均超过20%。与此同时,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35亿元,利税总额243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8%和9.2%;企业产销率达99.3%。节能工作取得新进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电耗为113度,比2007年下降6.6%。
河北区:意式工业园等5个都市工业园区相继被认定为天津市都市工业园,入驻园区企业67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83亿元,同比增长23.94%。现代服务业比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