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业旅游 名词解释
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中国近年来发展的工业旅游主要是依托运营中的工厂、企业、工程等开展参观、游览、体验、购物等活动。工业旅游在发达国家由来已久,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像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通用等,他们利用自己的品牌效益吸引游客,同时也使自己的产品家喻户晓。在我国,也有像四川长虹、广州本田这样的现代化企业,已经兴办起工业旅游,并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企业开始注重工业旅游。中国着名的工业企业如青岛海尔、上海宝钢、广东美的等也相继向游人开放,许多项目获得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2. 茶卡盐湖的工业旅游
盐湖旅游业自1980年开发以来,吸引着众多内地和欧美、东南亚、日本及港澳台游客。随着采、制盐工艺流程的不断完善,茶卡盐湖景区已发展成生态游与工业游并举的3A级新型景区。
茶卡盐湖与其它盐湖不同的是,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镶嵌在雪山草地间而非戈壁沙漠上。盐湖水域宽广,银波粼粼。天空白云悠悠,远处苍山峥嵘,蓝天白云、雪山映入湖中,如诗如画。四周牧草如茵,羊群似珍珠洒落。漫步湖上,犹如进入盐的世界。
在这里,可以乘小火车深入湖中观光,可以观看现代化大型采盐船采盐时喷水吞珠的壮丽场景,可以欣赏盐湖日出和晚霞的绚丽画卷,可以透过清盈的湖水,观赏形状各异、正在生长的栩栩如生的朵朵盐花,探求湖底世界的神秘,还可以领略到涨潮后湖面上留下的滚滚盐涛奇观。茶卡盐湖以其生产、旅游两相宜而在国际国内旅游界和青藏高原风光游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它与同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被称作“青海四大景”,同时还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
随着青海旅游知名度的提升,来青海旅游的人逐年增多,茶卡盐湖工业旅游受到广大游客的关注。游客了解了开采史后可亲自体验从人工到机械化采盐的乐趣。茶卡盐湖将修建卤水浴场,体味不同于淡水、海水中游泳的乐趣,享受到别样的盐保健浴。
3. 黄冈师范学院认定的核心期刊有哪些
数据库的应该是最新的...地址的是08的
CNKI是国内最大的数据库,相当权威,你可以网络检索下
-----------------------------
我直接从cnki数据库里复制的列表
你也可以上这里搜索http://www.llas.ac.cn/upload/core%20journals.htm
ps:核心期刊是国家认定的,不管什么学校都会认的
===============================
当代经济科学 当代经济研究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经济经纬
经济科学 经济评论 经济问题
经济学动态 经济学家 经济研究
经济纵横 南开经济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东北亚论坛
国际经济评论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文汇 世界经济研究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外国经济与管理 亚太经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城市发展研究 城市问题 地域研究与开发
改革 改革与战略 管理世界
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研究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经济数学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问题探索 经济研究参考 开发研究
开放导报 南方经济 上海经济研究
生产力研究 生态经济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特区经济 现代城市研究 现代经济探讨
消费经济 运筹与管理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贸导刊 中国流通经济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资源与产业 资源科学 财会通讯
财会研究 财会月刊 财务与会计
会计研究 会计之友(上旬刊) 商业会计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审计研究 审计与经济研究
财务与金融 中国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
调研世界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林业经济问题
林业经济 农村经济 农业技术经济
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问题 农业现代化研究
世界农业 中国农村观察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土地 中国土地科学
中国渔业经济 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与管理
管理科学 管理评论 管理现代化
经济管理 经济与管理研究 南开管理评论
企业管理 企业经济 软科学
预测 中国工业经济 旅游学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财贸经济 对外经贸实务
广东商学院学报 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经贸探索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问题 国际商务研究
价格理论与实践 江苏商论 商业经济与管理
商业时代 商业研究 中国商贸
4. 国内工业旅游有哪些优秀的示范点
康师傅、蒙牛乳业、青岛啤酒、光明乳业、大众汽车、凯迪拉克,很多大企业都开展工业旅游了。
摩梯,开发、运营很多工业旅游景点。
5. 工业旅游包括
工业旅游是一种个性定制式的旅游方式,寓教于游,能起到精准营销的功能。工业旅游通常包括简单的三要素:文化展示、生产展示、体验与分享。
6. 工业旅游发展前景如何
近日,第二届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闭幕。据大会透露,近三年来,中国工业旅游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31%,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4.5%。到2016年末,全国共有1157个工业旅游景点,接待游客1.4亿人次,旅游收入213亿元,吸纳就业42.8万人,工业旅游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像伊利乳都科技示范园,就开发了草原乳文化博物馆、液态奶生产基地、奶粉全球样板工厂等多个旅游景点,从厂区生产线展示走向园区综合体验学习。中国工业旅游目前从局部探索向全地域铺开。在广大的西部地区,工业旅游已开花结果。青海茶卡盐湖是老工业基地,2012年接待游客5000人次,现今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盐湖文化展示体验地,2016年接待游客19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亿元。在西北边陲,工业旅游已经成为兵团旅游市场的新亮点,酿酒、香料加工、毛纺织、果业深加工等工业旅游发展尤为突出。在雪域高原,数家藏药工业园已经成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
7. 工业旅游有哪些问题
工业旅游起源于欧洲,它是将工厂风貌、生产过程、企业文化作为旅游资源,通过参观、体验、操作等方式满足游客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据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设计师介绍,三年来,我国工业旅游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31%,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4.5%。到2016年末,全国共有1157个工业旅游景点,接待游客1.4亿人次,旅游收入213亿元,吸纳就业42.8万人,工业旅游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势。
虽然工业旅游前途大好,但目前大部分的工业旅游景区还处于初级阶段,规模、人气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实现工业与旅游业的融合、造与玩的双赢,仍面临不少难题。
一、工业旅游的九大问题
1、注重社会效益,经济功能体现不明显
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设计之爱斐堡
目前开展工业旅游的很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主导产品年产值和利润均达到较高水平,旅游接待收入在其中仅占很小的比例,因此他们发展工业旅游主要的着眼在于宣传企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方面,对于因此带来的收入和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旅游产品的内容有待丰富
目前工业旅游项目多数以简单的观光为主,尽管也有部分参与性的活动,但内容较简单,个别企业甚至把由于游客参与带来的成本视作一种负担。由于旅游线路内容不够丰富,游客停留时间多在1天以内,有些甚至不到1个小时。个别企业的接待有很强的季节性,有些企业工业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不足。
3、旅游服务不够专业化,功能不完善
目前的工业旅游项目多为工业企业自身推出,企业对旅游业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与旅游部门的联系不多,因此往往是用企业工作的经验来指导旅游工作,而不是用旅游业的标准规范和指导工作。
4、发展思路缺少规划指导
部分工业企业对如何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寻找自身优势的认识分析不够。对把工业旅游办成什么样,形成多大规模,带来什么影响也缺少研究,对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研究也不够深入。
5、宣传促销工作不到位
由于工业旅游在目标顾客的定位上,仍比较侧重于企业间的参观与交流,多属于商务旅游的性质,面对大众旅游尚开发不足,因而在营销上缺乏策划和宣传推销,等客上门的现象仍然存在。
6、完整的旅游概念尚未形成
目前工业旅游在旅游产品开发上表现为自然的、现实的多,特色的、创意的少,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而企业所在的工业区大都建筑风格单一、环境的绿化美化水平较低,没有像样的宾馆饭店、商业设施和休闲活动场所。这与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传统观光旅游景点相比,是一个明显的缺憾,也不符和旅游活动中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因而对工业旅游业的发展很不利。
7、企业观念亟待转变
尽管一些开发较早的工业企业在发展工业旅游上已尝到一定的甜头,然而在我国依然有一些企业管理层对发展工业旅游抱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企业是产品制造的场所,闲杂人等到企业旅游会影响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企业开展工业旅游是不务正业,因而对前来参观旅游的游客抱着敷衍和排斥的态度。
8. 李蕾蕾的论着目录
1. 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专着,22.8万字),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另于2006年以《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为书名再版ISBN 7-80653-059-2)期刊(报纸)论文
2. 保继刚,李蕾蕾,旅游区域研究方法,《地理译报》,1992 年第1期:53-58页
3. 陈传康,许学工,李蕾蕾,俞孔坚,牟光蓉,产业园林研究案例,《观光管理》(台湾),1992年12月号:93-119页。
4. 李蕾蕾,邯郸城市文化考察,《人文地理》,1993年第1期:23-27页。
5. 陈传康,李蕾蕾,潮汕美食文化与美食旅游,《沿海新潮》(汕头),1993年第3期:54-58页。
6. 李蕾蕾,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元科学分析,《沿海新潮》(汕头),1994年第4期:30-33页。(入选《中国新世纪理论文献》)。
7. 李蕾蕾,深圳旅游景点的形象定位策略,《深圳商报》,1995.1.2.第十四版。
8. 李蕾蕾,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旅游学刊》,1995年第3期:29-31 页。
9. 李蕾蕾,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旅游学刊》,1995 年第4期:16-20 页。(另载于《沿海新潮》(汕头),1995年第6期:62-65页)
10. 李蕾蕾,从景观生态学构建城市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操作模式,《地理研究》,1995年第3期:69-73页。(另载于《人文地理》,1996年第2期:8-11页)。
11. 陈传康,李蕾蕾,风景旅游区与景点的旅游形象策划,《沿海新潮》(汕头),1996 年第6期:81-83页。
12. 陈传康,冯若梅,李蕾蕾,康体休闲已经注意到了”第四医学”,《自我保健》(上海),1996年,第4期:16-17页。
13. 陈传康,冯若梅,李蕾蕾,第四医学与康体休闲、康复养生的旅游开发,《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年第2期:57-59页。
14. 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旅游学刊》,No.1,1998年:47-49页。(另载于《广东旅游》,1997年第11期:20-21页)。
15. 李蕾蕾,介绍西方旅游规划的一种新趋势,《人文地理》,1998年第1期:63-64,70页。
16. 李蕾蕾,从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思想的演变探讨一种新的规划观念,《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第2期:61-64页。
17. 李蕾蕾,人-人感知系统:旅游形象设计新领域,《人文地理》,1999年第4期:10-14页。
18. 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深圳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87-93页。(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
19. 李蕾蕾,跨文化传播及其对旅游目的地地方文化认同的影响,《深圳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95-100页。(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收录,2000年第5期:81-82页)
20. 李蕾蕾,论应用型专业专业“干”字型知识结构的建立与培养,深圳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15-17页。(另载于《深大通讯》(内部刊物),2000年6月第2期:16-17页)
21. 李蕾蕾,英国兰开夏大学教育观察,深圳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114-116页。(另载于《深大通讯》(内部刊物),2001年Vol.54,No.4:19-21页)
22. 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地理科学》,Vol.20,2000年第6期: 561-568,(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
23. 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世界地理研究》,Vol.11,2002年第3期: 57-65页(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地理》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70-78页。2006年获得深圳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论文类叁等奖)
24. 李蕾蕾,深圳的海滨旅游开发与形象建构,《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5期:24-27页。
25. 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口号的公众征集:误区与思考,《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43-47页。
26. 李蕾蕾& D.Soyez,中国工业旅游发展评析:从西方的视角看中国,《人文地理》,2003年第6期,20-25页。
27. 李蕾蕾,工业旅游与珠海旅游开发战略,《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第2期:72-75页。
28. 李蕾蕾,从新文化地理学建构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框架,《地理研究》,2004年第1期:125-134页。
29. 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口号:公众征集的误区与纠偏机制,《中国旅游报》,2004年3月19日第6版。
30. 李蕾蕾,海滨旅游空间的符号学与文化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第2期:58-61页。
31.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一),《现代城市研究》,2003年第6期:23-26页。
32.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二)——世界文化遗产弗尔克林根炼铁厂,《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1期:10-16页。
33.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三)——Zolleverein(关税同盟)煤矿及鲁尔工业区煤矸石山,《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2期:4-8页。
34.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四)——有着教堂般工业建筑的措伦(Zollern II/ IV),《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3期:13-18页。
35.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五)——德法边界互相呼应的煤钢遗址,《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4期:20-23页。
36.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六)——一个恋着绿色的露天褐煤矿(RWE公司),《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6期:20-25页。
37.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VII)——北杜伊斯堡旧钢铁厂景观公园,《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7期:11-15页。
38.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八)——因港而“兴”的杜伊斯堡,《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8期:16-19页。
39.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九)——“黄针”串起的工业旅游路线,《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9期:15-21页。
40.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十)——彰显汽车文化的“大众汽车城”,《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10期:8-16页
41.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十一)——存储着历史与未来的汉堡水上“仓库街”,《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11期:8-15页。
42.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十二)——慕尼黑:科学技术的博览之都,《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12期:67-72页。
43. 李蕾蕾,王微,肖秀轼,航空广告:实证、隐喻和目的地形象的建构,《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100-104页。
44. 李蕾蕾,张晓东,胡灵玲,城市广告业集群分布模式——以深圳为例,《地理学报》(ISSN 0375-5444; CN 11-1856/P),2005年第2期:257-265页。
45. 李蕾蕾,当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学”知识谱系引论,《人文地理》,2005年第2期:77-83页。
46. 何建平,李蕾蕾,深圳动漫产业的发展路径及其本地-外部因素分析,《当代电影》,2005年第6期:113-117页。(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52-58页)
47.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以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为例,《旅游科学》,2005年第12期:44-51页。
48. 何俊涛、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外一则)——原东德Lausitz褐煤矿与西德RWE褐煤矿的差距,《现代城市研究》2006年第1期:84-88页。
收录在书籍出版物上的着述
49. 李蕾蕾,邯郸城市文化考察报告,《邯郸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编委会编,《邯郸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测绘出版社,1994年:128-143页。ISBN 7-5030-0770-2/ G127.223-53。
50. 李蕾蕾,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元科学分析,,中国旅游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编,《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14-18页。ISBN 7-214-01643-5/G.433。
51. 李蕾蕾,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深圳大学中国文化与传播系主编,《文化与传播》(第3辑),海天出版社,1995年:118-124页。
52. 李蕾蕾,陈传康先生的学术风范与人格魅力,王恩涌、王子贤、蔡运龙、牟光蓉主编,《陈传康教授纪念文集》,西安、北京、广州、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114-124页。ISBN 7-5062-2638-3/G.43。
53. 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深圳大学传播系编,吴予敏执行主编,《多维视界:传播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57-267页。ISBN 7-301-05247-2/G.0684。
54. 李蕾蕾,传播学在旅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深圳大学传播系编,吴予敏执行主编,《多维视界:传播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8-100页。ISBN 7-301-05247-2/G.0684。
55. 李蕾蕾,跨文化传播及其对旅游目的地地方文化认同的影响,深圳大学传播系编,吴予敏执行主编,《多维视界:传播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08-416页。ISBN 7-301-05247-2/G.0684。
56. 李蕾蕾作为项目参与者,有关着述发表在保继刚等着,《旅游规划案例》(第六章东莞市旅游规划,第七章 桂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八章 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年:142-319页。ISBN 7-80653-404-0/F.72。
57. 李蕾蕾,深圳传统优势产业向文化产业转型研究,彭立勋主编,《城市文化产业与发展模式创新》(2006年深圳文化蓝皮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77-90页。ISBN 7-5004-5444-9。
58. 吴予敏,李蕾蕾,谢晓霞,深圳市广告业政策法规与监管分析报告,彭曙曦、吴予敏主编,《深圳广告26年(1979-200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8月:78-104页。ISBN 7-80230-257-9/F. 052。
59. 李蕾蕾,张晓东,胡灵玲,城市广告业集群分布模式——以深圳为例,彭曙曦、吴予敏主编,《深圳广告26年(1979-200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8月:116-131页。ISBN 7-80230-257-9/F. 052。
60. LI Leilei & D. Soyez,Instrial Tourism Destination Management in Germany: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Representation Practices. 保继刚、徐红罡、Alan Lew 主编,《社区旅游与边境旅游》,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408-429页。
会议演示、摘要或全文论文
61. LI Leilei,Tourists in the New Age AN D its Significance to Destination Planning AN D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Asia Pacific Tourism Association Fifth Annual Conference (Volume 1),edited by Vincent C.S.Heung,John Ap &Kevin K.F.Wong,1999: pp151-156.
62. 李蕾蕾,信息、传播与旅游开发,’99上海传播学国际研讨会之提交论文并演示发言,1999年10月28-30日,上海。
63. 李蕾蕾,跨文化传播及其对旅游目的地地方文化认同的影响,’99深圳跨文化交际学国际讨论会之提交论文并演示发言,1999年11月22-23日,深圳。
64. LI leilei,A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spatial rules of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perception,paper abstract AN D PPT presented in 29th International Geography Congress in Seoul,Korea,2000,August 14-18,.
65. LI Leilei & D. Soyez,Instri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state AN D challenge,paper AN D PPT 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 “Instrietourismus: Chancen und Risiken fuer da instriekulturelle Erbe”,Saarbrueken,May 24-26,2001
66. LI Leilei & D. Soyez,Instrial tourism destination management in Germany: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representation practices,Paper AN D PPT presen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vent tourism AN D destination management. Yichang,China,2003/11/27-30
67. 李蕾蕾,德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模式与实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会议论文与PPT演示,中国科协等主办, 2004年8月28-30日辽宁阜新。
68. LI Leilei & D. Soyez,Instrial (Heritage) Tourism in Newly Instrializing Countries: Status,Barriers AN D Potentials,paper abstract AN D PPT presented in IGU Commission on tourism,leisure AN D global change pre-congress symposium,Brisbane,QueenslAN D,Australia,30th June-1st July 2006.
69. LI Leilei & D. Soyez,Instrial (Heritage) Tourism in Newly Instrializing Countries: Status,Barriers AN D Potentials,paper abstract AN D PPT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Geography Union IGU2006 Brisbane conference AN D joint meeting of the Institute of Australian Geographers AN D the New ZealAN D Geographical Society,Regional responses to global changes: a view from the Antipodes,3-7 July 2006.
70. 李蕾蕾,文化产业对城市发展和城市空间的影响,发表于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论坛第四届年会——郑州论坛论文集《文化产业与城市文化发展》,文化部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光明日报社,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主办,2006年7月28-29日,郑州。
71. 会议论文:李蕾蕾,城市发展理论与深圳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路径思考, “全球化视野下国际旅游城市建设” 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并做会议演示发言,深圳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旅游局主办等主办,2006年10月25-27日,深圳。 72. LI Leilei,Instrial tourism AN D regional impact: case studies from the Ruhr region in Germany,Research Report to DAAD on stay in Germany at the department of Geography,university of Cologne,May 22- August 14,2001
73. 李蕾蕾,窦亚南,《深圳传统产业向文化产业的转型研究》,〈深圳文化产业十一五规划”的分项专题研究报告〉,提交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立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10月。
74.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深圳主题公园文化旅游和相关创意产业的关联促进策略研究:以华侨城旅游演艺产业为例》,〈深圳文化产业十一五规划”的分项专题研究报告〉,提交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立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10月。
75. 李蕾蕾,《文化产业空间研究:新文化地理学与深圳、广州的案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提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6年3月。
76. 李蕾蕾,葛岩,马春晖,李新立,窦亚南,任开碍,《深圳宝安区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研究报告),提交深圳市宝安区旅游局,2005年10月。
77. 李蕾蕾,张晗,李新立,马春晖,《深圳市宝安区酒店业发展调研报告》,提交深圳市宝安区旅游局,2006年12月
9. 关于工业旅游的书有哪些谢谢!
工业旅游是2004年由国家旅游局组织发起的一种创新型旅游。
工业旅游是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分科,是以生产场景、高科技生产设施、厂区环境和企业文化为资源的创新型旅游。企业通过游客的参观游览,向社会展示企业形象。旅游者在观光休闲的同时,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广泛猎取工业信息和科技知识。
目前我们正在编辑出版我国工业旅游的系统丛书,但还没有正式出版。如果你需要什么方面的资料,比如全国的工业旅游评审政策,工业旅游示范企业等信息,我都可以单独给你。
10. 简述工业旅游及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
工业旅游目前普遍认为是包括工业遗产旅游的,另一个开展形式是工厂参观旅游,这里包括生产流水线参观,企业博物馆和展览馆等。
工业旅游就是把工业和旅游结合起来,起到宣传企业的效果,当然还会带来很多其它收益。
工业遗产旅游主要是在工业遗址上开展旅游,把破旧的厂房进行改造,保留原来的工业生产线及跟生产相关的设施设备等,工人们参观游玩
蓝裕文化提供,工业旅游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