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广西博白
博白县
网络名片
博白县区域图博白县,古称白州,位于广西东南部,属于玉林市,因语言大师王力而闻名于世。该县商品农业、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经济发展喜人。该县岭南文化源远流长,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同时还是客家人聚居地,他们与县内其他群体共同在这片土地上为未来奋斗。
中文名称: 博白县
外文名称: Bo County
别名: 白州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玉林市
下辖地区: 博白镇、亚山镇、龙潭镇
政府驻地: 博白镇
电话区号: 0775
邮政区码: 537600
地理位置: 广西东南部
面积: 3835平方公里
人口: 168.99万人(2009)
方言: 涯话(新民话)、地佬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
着名景点: 晏石寺风景区、云飞嶂、王力故居、博白人民公园等
车牌代码: 桂K
地区代码: 450923
目录
县域概况基本信息
特产
人口
历史沿革行政
人口统计
区域变更
玉林龙潭产业园一、龙潭镇概况
二、建设龙潭工业区的有利条件
三、龙潭工业区的发展设想
四、铁山港东岸港区与龙潭工业区的合作设想
县名由来
行政区划
矿产资源
风土人情
博白客家“十大名菜”“九大小吃”十大名菜
“九大小吃”
使用语言
名胜古迹王力故居
王力简介
旅游景点(一)鬼门关
(二)温罗温泉旅游度假区
(三)宴石寺风景区
(四)大平坡水楼
(五)云飞嶂
(六)博白人民公园
(七)绿珠女的传说
县域概况 基本信息
特产
人口
历史沿革 行政
人口统计
区域变更
玉林龙潭产业园 一、龙潭镇概况
二、建设龙潭工业区的有利条件
三、龙潭工业区的发展设想
四、铁山港东岸港区与龙潭工业区的合作设想
县名由来
行政区划
矿产资源
风土人情
博白客家“十大名菜”“九大小吃” 十大名菜
“九大小吃”
使用语言名胜古迹
王力故居 王力简介旅游景点
(一)鬼门关 (二)温罗温泉旅游度假区 (三)宴石寺风景区 (四)大平坡水楼 (五)云飞嶂 (六)博白人民公园 (七)绿珠女的传说展开 编辑本段县域概况
基本信息
博白县,古称白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属于玉林市。东接陆川县,东南接广东省湛江市,西南依北海市,西邻钦州市,北靠玉林市玉州区。 地处东经109°38′-110°17′北纬21°38′-22°28′.属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9℃,年均降雨量为1756毫米,全年无霜期一般长达350天以上。
特产
博白县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商品农业、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名牌产品有编织工艺品、优质米、桂圆、荔枝、香蕉、博白蕹菜、瘦肉型猪、三黄鸡、速生丰产林、剑麻、甘蔗、木薯等。同时还因盛产空心菜而被称为空心菜之乡;是全国有名的“中国桂圆之乡”。
人口
全县有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等24个民族,其中汉族146.67万人;其他少数民族1.31 万 人。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秦以前,博白地处岭南,为百越民族中的西瓯骆越部族所居。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 街道
元前214年)设置桂林、南海、象三郡,今博白县地属象郡。 汉初,今博白县地属南越国。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博白县地属合浦郡。尔后,西汉分设十三个刺史部,今博白县地属交趾刺史部合浦郡合浦县,东汉建安八(203年),改交趾刺史部为交州刺史部,今博白县地属交州刺史部合浦郡。 三国时期(220—280年),今博白县属吴交州合浦县。 西晋和东晋时期,今博白县地仍属交州合浦郡合浦县。 南朝宋时,今博白县地属临漳郡地。南部仍为交州合浦郡合浦县地。 南朝齐时,今博白县地属临漳郡漳平、百梁县所辖。 南朝梁(502—557年)时,百梁郡治所在今博白县菱角乡南端。同期,置南昌县,县治设在今三滩圩。这是今博白地建县之始,距今已1400余年。南昌县隶属越州合浦郡。南朝陈时隶属相同。 隋朝(589—618年),初期南昌县先后隶禄州、合州。大业五年(609年)隶合浦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今博白县境内除南昌县外,新置博白、朗平、建宁、周罗、淳良五县。博白县之建置由此始,因博白江(今小白江)而名。南昌县改隶南宕州,州治在南昌县治;其余各县隶南州,州治在今博白县城。武德六年(623年),改南州为白州。这是古白州之名的由来。贞观六年(632年),改南宕州为潘州,州治由南昌 县移至定川县,南昌县改隶白州,贞观十二年(638年),省朗平、淳良二县入博白县。开元中期(720—733年),置龙池县,隶山州,州治设在龙池(今龙潭)。后改山州为龙池郡,尔后再复为山州。此时,今博白县境内仍有博白、建宁、周罗、南昌4县,均隶白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白州为南昌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白州。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仍为博白、建宁、周罗、南昌4县,属南汉白州。 宋开宝五年(972年),撤南昌、建宁、周罗三县归入博白县。政和元年(1111年)省白州,博白县改隶郁林州。政和三年,复置白州,博白县又属之。绍兴年间(1131—1162年),省白州,博白县隶属郁林州。 元初,博白县仍属郁林州。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广西诸州为路,博白县属梧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为府,博白县属梧州府郁林州。 清初,博白县隶属广西行省梧州府。雍正三年(1725年),博白县属直隶郁林州。 民国时期博白县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 博白县
),博白县隶属郁林府。2年,隶属郁江道,道治苍梧。3年6月,郁江道易名苍梧道,博白县仍属之。15年,改隶第三区。19年,博白县属郁林民团区。21年,苍梧、郁林二民团区合并为梧州民团区,23年改名为梧州行政监督区,博白县均属之。25年9月属浔州行政监督区。25年11月属郁林行政监督区,29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31年原三、五、六区合并为第三区,博白县随属之。36年,改属第九区,区治郁林。 解放后,博白县初属郁林专区,1951年7月,郁林专区与梧州专区合并设容县专区,博白县属之。1952年,广西省发文将博白划归钦州专区,但实际上没有办理改隶手续,也没有隶行过这一关系。1953年3月,博白县划归容县专区。1958年,撤销容县专区,设玉林专区,博白县属玉林专区。1970年,玉林专区改称玉林地区,博白县属玉林地区管辖。1997年,玉林地区改称玉林市,博白县属玉林市管辖。这一隶属关系至今不变。
行政
2000年,博白县辖30个镇、4个乡:博白镇、城厢镇、绿珠镇、水鸣镇、顿谷镇、那林镇、江宁镇、三滩镇、黄凌镇、亚山镇、旺茂镇、合江镇、凤山镇、新田镇、宁潭镇、文地镇、英桥镇、大垌镇、那卜镇、沙陂镇、东平镇、沙河镇、菱角镇、松旺镇、双旺镇、龙潭镇、大坝镇、大利镇、三育镇、双凤镇、浪平乡、径口乡、三江乡、永安乡。
人口统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24751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博白镇 64118 城厢镇 67793 三育镇 15431 双凤镇 18429 绿珠镇 26321 大利镇 17866 顿谷镇 35271 水鸣镇 30356 那林镇 39439 江宁镇 39513 三滩镇 54996 黄凌镇 18788 亚山镇 58593 旺茂镇 47540 合江镇 22009 东平镇 63426 沙河镇 53604 菱角镇 32395 新田镇 32951 凤山镇 58626 宁潭镇 45507 文地镇 45581 英桥镇 48190 那卜镇 15073 大垌镇 22481 沙陂镇 29955 双旺镇 27808 松旺镇 33383 龙潭镇 67130 大坝镇 20604 径口乡 26809 浪平乡 23562 永安乡 24636 三江乡 19334
区域变更
2003年,博白镇与城厢镇合并为博白镇。2005年,撤销绿珠镇,整建制并入博白镇,博白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三育镇、径口乡,设立径口镇,以原三育镇、径口乡的辖区为径口镇的行政区域,径口镇人民政府驻原径口乡径口街;撤销大利镇,整建制并入水鸣镇,水鸣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合江镇,整建制并入东平镇,东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三江乡,整建制并入文地镇,文地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编辑本段玉林龙潭产业园
玉林龙潭产业园位于博白县龙潭镇,整个产业园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其中纳入本次布局规划范围的包括三个专业园区,规划面积17.5平方公里:有色金属产业园6平方公里;再生资源产业园7.5平方公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区4平方公里。龙潭产业园主要以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临港型产业,建设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区为重点,着力打造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以及物流、仓储、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为主的产业基地。
一、龙潭镇概况
龙潭镇位于博白县南部,总面积159.69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其中城镇人口2.3万,农业人口8.2万;2005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亿元,财政收入1113.53万元。该镇工业发展已具有一定的基础,拥有企业23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博白县伟恒糖业有限公司、广西博白县鑫河木业制品厂、博白县福兴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龙潭木片厂等,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亿元。意向工业项目有:计划投资2.58亿元的首钢特殊钢项目、计划投资2.4亿元的红土镍矿冶炼厂项目和计划投资40亿元的特殊钢冶炼项目。
二、建设龙潭工业区的有利条件
1、工业用地充足。该镇地貌以山坡地为主,耕地仅占土地总面积的3.79%,可用于工业开发的土地非常充足。建设中的龙潭临海工业区平均海拔只有10多米,且多为平坦的山坡地,开发工业区的征地、建设成本较低。 2、供电条件具备。该镇供电属广西电网玉林局管辖,最近已建设好玉林经文地至龙潭的110KV供电网络,龙潭110KV变电站目前容量为2×40000KVA,留有扩容的空间。 3、工业用水保障。工业区的用水可考虑外供水,拟从10多公里外的老虎头水库引水供给,该水库集雨积136平方公里,库容1.2亿m3。 4、资源丰富。博白是人口大县,现有150万人,其中劳动力人口80万,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务工,熟练掌握制革、服装、电子、烟花、五金、食品、陶瓷、制药等行业的基本生产技能;与龙潭相邻的双旺一带已探明高岭土矿贮量达2.5万吨,可供陶瓷和相关工业原料。
三、龙潭工业区的发展设想
为顺应环北部湾经济圈崛起的大趋势,抓住广西启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有利时机,博白县根据玉林市的发展规划建设龙潭工业区。 发展定位。把龙潭建设成为博白南部的工业、经济中心,玉林市的临海工业基地、出海通道物流基地,广西的北部湾沿海名镇。 发展目标。工业区总体规划面积为20-30平方公里,规划总投资达12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0亿元,产出规模达150亿元。计划“十一五”期间首期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规划总投资4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10亿元,产出规模50亿元。争取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建成能容纳重化工业、大物流工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吸引外资项目和本地企业聚焦的现代工业园。 管理体制。根据博白县地域面积大、人口多,行政管理中心靠县北部等实际,先升格为县处级工业园,条件成熟后设县级建制,管辖博白南部十多个乡镇。 资金筹措。一是属地管辖模式。在工业区内划出一定范围,允许外地采取飞地的方式管辖,在总体规划内自行规划投资招商开发,产生的税收以管辖方为主,提取一定比例给当地,这种措施主要是吸引东部产业转移的集群项目整体转移引进。二是BOT、BT模式。在工业区内划出一块,招标选择投资商,采取BOT(建设—经营—转让)的模式投资开发经营,建设基础设施或标准厂房,将场地、厂房以租赁或转让的方式给相关业主落户投资生产经营。或采取BT方式(建设—转让),开发商建好基础设施或标准厂房后,直接转让给生产经营业主。三是土地变股权。为了减少开发的直接投资和考虑当地农民的长期利益,允许并鼓励当地农民以土地使用权投资入股参与开发,属集体土地采取集体入股,土地转让收益,划出相应的三产用地投资三产发展。
四、铁山港东岸港区与龙潭工业区的合作设想
为了使龙潭工业区尽快建成并发挥效益,我们建议按照资源互补、经济双赢的原则,加强铁山港东岸港区与龙潭工业区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1、利用港口资源做强做大龙潭工业区。用足用活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完善龙潭工业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吸引工业集聚龙潭工业区发展。把龙潭工业区发展成为铁山港的产业加工区、集聚区和仓储区,最大限度地利用港口资源,带动两县经济发展。 2、共同开发建设港区路。龙潭工业区与铁山港的直线距离仅有20公里左右,目前行车里程为80多公里,交通条件限制了工业区的发展。为了推动工业区快速发展,我们设想共同建设一条由铁山港直通龙潭工业区的 “港区路”,建议双方共同争取上级的支持并多方筹集资金,促成该项目尽快上马建成投入使用,以加快两县的发展。 3、建议在使用港口资源上给予倾斜照顾。在港口利用上,请求合浦出台倾斜优惠政策,对落户龙潭工业园的企业货物进出港口优先安排,提供足量的货物堆放地,并在收费上给予最大优惠。
编辑本段县名由来
有人以为博白古称白州,白州在前,博白在后,其实不然,倒是博白的名字在历史上出现于白州之前。 史书记载,今博白县地域在远古为百越之地,秦代为象郡,汉初为南越国交趾郡。汉武帝派伏波将军平南越后,今博白地属交州合浦郡合浦县。三国时代,今博白地属吴国交州合浦县,至晋代仍为合浦县。南北朝时代,于今三滩圩设置南昌县,该县隶属越州合浦郡(隋代先后改称禄州、合州)。 唐代,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今城厢镇内外地域设置博白县,这是博白县名的最早的出现。博白隶属南州。南州曾下辖朗平县、建宁县、周罗县、淳良县、龙濠县、南昌县等县。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因南州州治在博白县城,故南州改名为白州。由此可见,博白与南州同岁,而白州还少两岁呢!博白县治、南州和白州州治均设在今博白镇。 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朗平县(今浪平一带)和淳良县(今旺茂一带)并入博白县,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龙濠县(今陆川县境)划归顺州。唐垂拱年间(公元685—688年),曾于今龙潭一带设置龙池县,至唐代广德年间(公元763—764年)撤消,以后归入博白县。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南昌县(今亚山一带)、建宁县(今水鸣一带)和周罗县(今凤山一带)并入博白县。于是,那时的博白县初已初具今天博白县的规模。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废白州,博白隶属鬰林州。 元、明、清及民国时代,博白县辖区比较固定,元、明时代博白县隶属梧州路(府),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属鬰林州。鬰林州辖鬰林、博白、陆川、北流、兴业五县,谓之鬰林五属。以上是解放前博白县行政区域的大体沿草,其间也有一些小的变化。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全县设置乡镇33个,其中镇28个,辖村委会(街道居委会4个)319个,村民小组8622个。 镇:博白镇、亚山镇、三滩镇、三育镇(已与径口乡合并为径口镇)、双凤镇、绿珠镇(已合并到博白镇)、水鸣镇、大利镇(已合并到水鸣镇)、永安镇、那林镇、江宁镇、沙河镇、东平镇、松旺镇、龙潭镇、双旺镇、沙陂镇、那卜镇、大垌镇、新田镇、凤山镇、文地镇、宁潭镇、旺茂镇、合江镇(已合并到东平镇)、顿谷镇、大坝镇、黄凌镇、菱角镇、英桥镇。 乡:径口乡(已与三育镇合并为径口镇)、浪平乡(已改镇)、三江乡(已合并到文地镇)。
编辑本段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有金、银、铜、钨、铅、铁、汞、锰、钛、独居石、锆英石、石灰石、花岗石、高岭土等40多种,其中银和瓷土的藏量较大,瓷土是全国十大瓷土基地之一,花岗石可采储量达15亿立方米。
编辑本段风土人情
博白县是客家人聚居地,绝大部分居民都是历代从江西、福建、广东迁移过来的客家人,与闽、粤、港、澳等地习俗相近,岭南文化源远流长,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编辑本段博白客家“十大名菜”“九大小吃”
十大名菜
1.牛气冲天 2.白切鸭 3.风山水起 4.金牌脆皮狗 5.京都片皮鸭 6.排骨扣 7.白切鹅 8.双鞭大拼盘 9.酥炸金龙 10.黑豆牛尾扣
“九大小吃”
1.落水包 2.客家卷筒粉 3.黄金玉米饼 4.杨桃王 5.博白黄瓜皮 6.流沙包 7.肥婆特香烤鱼 8.卤制芒果 9.盐焗鸡翅
编辑本段使用语言
博白县的方言有:地佬话(也称土白话,跟白话有点相似,是以前流传下来的古老语言)、客家话(自称新民话或涯话)、“地佬”一词仅在博白县一地存在,是当地新迁来的客家人对原住民(其实是比客家人先迁至此的汉人)的称呼,“佬”在当地客家话中为“人”的意思,“地佬话”即为“地佬”讲的话。同样,相对而言,客家话在当地则被称呼为“新民话”,“新民”即客家人。
编辑本段名胜古迹
王力故居、云飞嶂、宴石山风景区、绿珠庙、大平坡水楼、温罗温泉。
王力故居
座落 王力故居
在博白县城厢镇(今博白镇)新仲村岐山坡,离县城1个公里,始建于清嘉庆六年(1796年),总占地面积1100多平方米,座北向南,原为三进27室,具有客家民居建筑风格。由于年久失修,已有相当部分房屋于20世纪90年代初崩毁。 王力先生神奇的学术生涯和杰出的成就,是后人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了弘扬王力勤奋好学、龙虫并雕、中西贯函,忠诚教育事业,热爱祖国的精神,缅怀先辈,激励后人,博白县县委、县政府决定修复王力故居和建设王力纪念馆,把王力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学术研究交流基地,文化与旅游结合的人文旅游景点,群众休闲学习的好去处。并从2002年3月份开始筹备修复王力故居。把王力故居、纪念馆的规划纳入整个县城的规划,总投资1000多万元。规划第一期工程:王力故居主体工程和故居前面小广场的硬化。占地约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918平方米,房屋20间,确保在原貌的基础上建成砖混结构房屋;第二期把道路拓宽,建好停车场;第三期工程把王力故居前面的五户人家房屋搬迁,建设王力广场,摆放王力先生铜像,恢复门前7个池塘,把故居前的鱼塘建成荷塘,池塘种荷花,周边种竹、柳树、桂花树,建造弯拱桥、凉亭等,辟为休闲游乐场所。将岐山坡小学改名王力小学,故居后面建设王力初中,在岐山坡小学左边建造王力纪念馆。 筹建工作得到上级有关部门、海内外各界人士、王力先生亲属及全县广大群众的关心支持,献计献策,出力捐钱,捐献文物。目前第一期工程已完成,于2003年12月5日举行修复落成典礼。 王力故居位于博白县城西郊的新仲村岐山坡队,距离县城1千米,博白至水鸣公路旁。是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被誉为“中国近百年来最伟大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出生地和童年生活的地方。故居始建于清朝嘉庆元年(1796),是王力的祖父王紫庭所建,共3进27室,为泥砖桁桷单层体悬山顶结构,典型的南方客家民居建筑风格。2003年重新修复并向游人开放。 修复后的故居占地1400平方米,仍然保持了原故居的风貌,融文化、学术、艺术、史料、观赏为一体。展示的内容丰富翔实,有王力先生家世童年,十年失学,奋发进取,出国深造的叙述;有师承国学大师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和着名文学家朱自清、闻一多砌磋学问的珍贵史料以及王力先生酸甜苦辣的人生经历。淋漓尽致地重现了这位大师“生前一代雕龙手,身后三千倚马才”治学育人的风操,详细介绍王力先生一千多万字着作的辉煌学术成就。故居内设有“龙虫并雕斋”、“王学书屋”、“翰墨碑林”、“王力出生地”、“王力着作阅览室”、“王力会客室”、“花厅院落”等展厅,再现了“一代宗师”王力先生学术生涯和个性、风采、魅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题图为费孝通先生题词的《王力故居》牌匾,正文图为建设中的王力故居)。
王力简介
王力教授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县博白镇(含原城厢镇)新仲村岐山坡人。1914年毕业于县立高等小学,1924年考入上海南方大学,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1927年于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即赴法国留学,攻读语言学。1931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教授,并任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50年4月10日和1953年9月18日先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任命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1954年后任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王力教授一生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致力于继承中国古代语言学的优良传统,吸收国外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广的研究,成绩卓着。擅长诗文、翻译,悉心培育学生,奖掖后学,设立“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 王力教授是我国杰出的语言学家、教育家、诗人和翻译家,他毕生追求进步,热爱祖国,知识渊博,着作等身,不少鸿篇巨着被译为美、英、法、日、俄等国文字,列为研究生必读之书和汉语基础课教科书,成为举世瞩目的学者。被誉为“中国近百年来最伟大的语言学家”。王力教授的主要专着有《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诗律学》、《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其重要论着编入《王力文集》。
㈡ 玉林是什么地方
玉林古称郁林,州郡史两千多年,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现辖玉州区、福绵管理区、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和兴业县,总面积12838平方公里,总人口590多万人。被评为“广西文明城市”,是全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国家级的建材生产出口基地、皮革服装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福绵管理区被誉为“世界裤都”,博白县获国家级“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称号。全市有华侨及港澳台同胞100多万人,是广西最大、全国着名的侨乡。
玉林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快捷。地处广西东南部,毗邻广东,背靠大西南,作为广西沿海城市群与区内经济腹地相互对接、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处于多个经济合作区的相互重叠区和交叉点,是承载东部产业转移的加工基地和东部通向“东盟”的重要陆路通道和跳板。以玉林为中心,半径200公里范围分布着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贵港、梧州、柳州、湛江、茂名等中心城市,辐射人口近5000万。国道324线与黎湛复线铁路纵横相交,建设中的南宁经玉林至广州高速公路、洛湛铁路(玉林段)正编织以玉林城区为中心的现代交通网络,市内形成了以玉林城区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
玉林市物产景观丰富,商贸发达繁荣。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高岭土储量居广西第一,花岗岩、石灰石、莹石等储量也比较丰富。玉林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粮食、水果、禽畜重要生产基地,容县沙田柚原产地,全国着名的“荔枝之乡”、“桂圆之乡”、“三黄鸡之乡”。玉林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南国园林”,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真武阁、勾漏洞、云天文化城等120多处名胜古迹。旖旎的南国山水风光,奇特的古今建筑,特色的风味小吃,让人留连忘返。商品交易市场健全发达,现代物流服务经营体系完备,拥有全国有名的中药材市场、工业品服装市场等,商贸流通辐射各省(市)区,“岭南都会”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是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玉林市投资环境优越,发展商机无限。政府职能逐步到位,创新管理逐步建立起公共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快速发展,“一站式”服务机制初步形成。电力、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不断发育健全,玉林经济开发区等十大工业园区(集中区)成为投资发展的“洼地”。玉柴机器、三环陶瓷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玉林制药已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品牌;海螺水泥、燕京啤酒、旺旺食品、晶辰电子、国美电器、联华超市等一批着名品牌纷纷落户玉林;机械产业、水泥陶瓷、健康产业、服装皮革、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迅速成长,彰显了玉林良好投资环境和经济活力。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架构开放合作平台,特别是在积极推进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实施中,玉林市被纳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4+2”经济合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拓展对外交流合作。全市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蕴藏无限发展商机。
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来玉林观光旅游、洽谈贸易、投资置业,分享玉林发展商机,共创美好前程。
开放的玉林市将永远向您敞开友谊、合作、创业的大门!
【历史沿革】
原系百越民族居住之地 先秦时期,玉林市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是百越民族分布的地区之一,居住着西瓯、骆越等部族。战国后期,出现西瓯君和骆候,瓯骆人开始出现阶级分化。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岭南设置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市境开始行政建制,隶属象郡、桂林郡。秦二世,继任南海慰秦将赵佗兼并桂林郡、象郡,辖据岭南,汉初建立南越国,市境隶属南越国。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平定南越,次年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9郡,其中,广西地区有苍梧、郁林、合浦3郡。今玉林市兴业县属郁林郡;玉州区、福绵管理区、容县、北流市、陆川县、博白县属合浦郡。
汉代设立郁林郡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郁林郡,王莽新朝(9–23年)改郁林郡为郁平郡(后复置),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废郁林郡,大业初(605–618年)复置。原治所一说在今贵港市港南区贵城镇,一说在今桂平市蒙圩镇新德古城村,隋朝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郁江南岸。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属交趾刺史部,建安八年(203年)属交州刺史部。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隶属广州,俄复旧,元兴元年(264年)复属广州,晋至南朝宋齐因之,梁属定州,又改属南定州。初领布山、安广、阿林、广郁、中留、桂林、潭中、临尘、定周,增食、领方、雍鸡12县,公元274年析地置桂林郡;晋领布山、阿林、新邑、晋平、始建、郁平、领方、武熙、安广9县。大兴元年(318年)析地置晋兴郡。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晋兴郡废,大业(605–618年)初其地仍属郁林郡。隋领郁林、郁平、领方、阿林、石南、桂平、马度、安成、宁浦、乐山、岭山、宣化12县。唐初废。天宝元年(742年)改郁林郡。治所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属岭南道。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郁林州。
从郁林州到玉林市 唐贞观(627–649年)始置郁林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置郁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郁林州。治所原在今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五代十国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郁江南岸,宋初徙今兴业县石南镇(古州肚),至道二年(996年)徙南流县(今玉州区)。始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年)属岭南西道。五代十国属南汉。宋至道三年(997年)属广南路,元丰元年(1078年)属广南西路,大观三年(1109年)属广西黔南路,次年复属广南西路,宋南渡后属广西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广西道,元贞元年(1295年)属广西两江道,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属广西行中书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属梧州府。初领石南、兴德两县,后郁平县来属。唐麟德二年(665年)析石南县设置兴业县,又领潭栗县。复置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建中二年(781年)省石南县入兴业县,后省潭栗县。宋开宝中(968–975年)废郁平、兴德两县入兴业县,南流县来属。公元1110年,郁林州辖南流县和兴业县;容州辖普宁、陆川和北流县;白州辖博白县。政和元年(1111年)博白县来属,三年博白县往属白州,南渡后来属。元朝领南流、兴业、博白3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博白县属梧州府郁林州。明洪武二年九月省南流县入郁林州,废普宁县入容州;十年(1377年)五月,容州降为容县,隶属梧州府;北流、陆川县归属郁林州。清顺治,郁林州从梧州府分出,隶属桂平梧郁道;雍正三年(1725年)升置郁林直隶州。光绪十三年(1887年)隶属左江道。清嘉庆初至清末,辖博白、北流、陆川、兴业4个县。1912年(民国元年)升州为府,次年废府为县(县直接归省管辖)。1913年–1949年,市境各县(市)区先后隶属郁江道、苍梧道、广西省政府郁林民团区、梧州民团区、梧州行政监督区、浔州行政监督区、郁林行政监督区,第六行政督察区、第三行政督察区、郁林专区、第九行政督察区(郁林区)。1941年–1951年,容县属梧州行政督察区、梧州专区。解放后,1949年12月–1951年6月,郁林、博白、北流、陆川、兴业5县隶属郁林专区,1951年7月郁林专区、梧州专区合并成立容县专区,辖郁林、兴业、博白、北流、陆川、容县、苍梧、藤县、岑溪、平南、桂平;贵县划归宾阳专区。1952年,贵县由宾阳专区划入容县专区,撤销兴业县,大部分并入郁林县,一部并入贵县,博白县划入钦州专区,次年划入容县专区。1956年3月,郁林县更名玉林县。1958年7月,撤销容县专区,分设玉林专区和梧州专区,玉林专区辖玉林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容县、北流县、陆川县、博白县,1971年11月改称玉林地区。1983年10月,撤销玉林县,设玉林市(县级),隶属玉林地区。1995年12月,玉林地区析出地级贵港市,玉林地区辖玉林市、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贵港市辖港南区、港北区、覃塘管理区、桂平市、平南县。1997年4月22日,撤销玉林地区,设立地级玉林市(县级玉林市分设玉州区、兴业县)。10月,玉林市辖玉州区、福绵管理区(玉州区派出机构)、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北流市。
㈢ 广西博白县旺茂镇穷吗
不穷了,这几年变化蛮大的,离博白县城18公里,很多都是养瘦肉猪的,上点规模的都买有面包车拉料的。省道216就是从镇街道穿过,现在开发北部湾经济区 从玉林市开一条高速公路到北海市,高速公路就在旺茂镇旁边,在旺茂镇设有出口,旺茂镇现在在建工业园区,从旺茂镇到工业园区的道路计划改为60米大道。高速公路通车后,旺茂镇发展会更快。街上比较好位置的的地皮卖到2000元/平方了。
㈣ 柳州到底有哪些工业园区
柳化工业园区工作啊。
广西中烟工业园区啊。
柳州重点工业园区就两个:河西工业区,阳和工业新区
.
㈤ 博白有几个工业园,都在哪里
成规模的一个有五个:玉柴配套产业园(博白县城东,玉博二级公路旁)、旺茂新型建材产业园、文地产业转移园、亚山工业园、龙潭临海产业园。还有一个正在建设中:东平林产工业园
㈥ 玉林是哪个省的
古称郁林,州郡史两千多年,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现辖玉州区、福绵管理区、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和兴业县,总面积12838平方公里,总人口590多万人。被评为“广西文明城市”,是全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国家级的建材生产出口基地、皮革服装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福绵管理区被誉为“世界裤都”,博白县获国家级“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称号。全市有华侨及港澳台同胞100多万人,是广西最大、全国着名的侨乡。
玉林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快捷。地处广西东南部,毗邻广东,背靠大西南,作为广西沿海城市群与区内经济腹地相互对接、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处于多个经济合作区的相互重叠区和交叉点,是承载东部产业转移的加工基地和东部通向“东盟”的重要陆路通道和跳板。以玉林为中心,半径200公里范围分布着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贵港、梧州、柳州、湛江、茂名等中心城市,辐射人口近5000万。国道324线与黎湛复线铁路纵横相交,建设中的南宁经玉林至广州高速公路、洛湛铁路(玉林段)正编织以玉林城区为中心的现代交通网络,市内形成了以玉林城区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
玉林市物产景观丰富,商贸发达繁荣。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高岭土储量居广西第一,花岗岩、石灰石、莹石等储量也比较丰富。玉林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粮食、水果、禽畜重要生产基地,容县沙田柚原产地,全国着名的“荔枝之乡”、“桂圆之乡”、“三黄鸡之乡”。玉林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南国园林”,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真武阁、勾漏洞、云天文化城等120多处名胜古迹。旖旎的南国山水风光,奇特的古今建筑,特色的风味小吃,商品交易市场健全发达,现代物流服务经营体系完备,拥有全国有名的中药材市场、工业品服装市场等,商贸流通辐射各省(市)区,“岭南都会”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是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玉林市投资环境优越,发展商机无限。逐步建立起公共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快速发展,“一站式”服务机制初步形成。电力、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玉林经济开发区等十大工业园区(集中区)成为投资发展的“洼地”。玉柴机器、三环陶瓷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玉林制药已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品牌;海螺水泥、燕京啤酒、旺旺食品、晶辰电子、国美电器、联华超市等纷纷落户玉林;机械产业、水泥陶瓷、健康产业、服装皮革、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迅速成长。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架构开放合作平台,特别是在积极推进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实施中,玉林市被纳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4+2”经济合作。
人口面积
2005年,玉林市总人口59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67.76万。有壮、瑶、苗等少数民族10万人。行政区域面积1.28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建成面积45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原系百越民族居住之地 先秦时期,玉林市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是百越民族分布的地区之一,居住着西瓯、骆越等部族。战国后期,出现西瓯君和骆候,瓯骆人开始出现阶级分化。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岭南设置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市境开始行政建制,隶属象郡、桂林郡。秦二世,继任南海慰秦将赵佗兼并桂林郡、象郡,辖据岭南,汉初建立南越国,市境隶属南越国。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平定南越,次年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9郡,其中,广西地区有苍梧、郁林、合浦3郡。今玉林市兴业县属郁林郡;玉州区、福绵管理区、容县、北流市、陆川县、博白县属合浦郡。
汉代设立郁林郡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郁林郡,王莽新朝(9–23年)改郁林郡为郁平郡(后复置),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废郁林郡,大业初(605–618年)复置。原治所一说在今贵港市港南区贵城镇,一说在今桂平市蒙圩镇新德古城村,隋朝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郁江南岸。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属交趾刺史部,建安八年(203年)属交州刺史部。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隶属广州,俄复旧,元兴元年(264年)复属广州,晋至南朝宋齐因之,梁属定州,又改属南定州。初领布山、安广、阿林、广郁、中留、桂林、潭中、临尘、定周,增食、领方、雍鸡12县,公元274年析地置桂林郡;晋领布山、阿林、新邑、晋平、始建、郁平、领方、武熙、安广9县。大兴元年(318年)析地置晋兴郡。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晋兴郡废,大业(605–618年)初其地仍属郁林郡。隋领郁林、郁平、领方、阿林、石南、桂平、马度、安成、宁浦、乐山、岭山、宣化12县。唐初废。天宝元年(742年)改郁林郡。治所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属岭南道。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郁林州。
从郁林州到玉林市:
唐贞观(627–649年)始置郁林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置郁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郁林州。治所原在今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五代十国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郁江南岸,宋初徙今兴业县石南镇(古州肚),至道二年(996年)徙南流县(今玉州区),始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年)属岭南西道。五代十国属南汉。
宋至道三年(997年)属广南路,元丰元年(1078年)属广南西路,大观三年(1109年)属广西黔南路,次年复属广南西路,宋南渡后属广西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广西道,元贞元年(1295年)属广西两江道,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属广西行中书省。
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属梧州府。初领石南、兴德两县,后郁平县来属。
唐麟德二年(665年)析石南县设置兴业县,又领潭栗县。复置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建中二年(781年)省石南县入兴业县,后省潭栗县。
宋开宝中(968–975年)废郁平、兴德两县入兴业县,南流县来属。
公元1110年,郁林州辖南流县和兴业县;容州辖普宁、陆川和北流县;白州辖博白县。
政和元年(1111年)博白县来属,三年博白县往属白州,南渡后来属。元朝领南流、兴业、博白3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博白县属梧州府郁林州。明洪武二年九月省南流县入郁林州,废普宁县入容州;
十年(1377年)五月,容州降为容县,隶属梧州府;北流、陆川县归属郁林州。清顺治,郁林州从梧州府分出,隶属桂平梧郁道;
雍正三年(1725年)升置郁林直隶州。
光绪十三年(1887年)隶属左江道。清嘉庆初至清末,辖博白、北流、陆川、兴业4个县。
1912年(民国元年)升州为府,次年废府为县(县直接归省管辖)。
1913年–1949年,市境各县(市)区先后隶属郁江道、苍梧道、广西省政府郁林民团区、梧州民团区、梧州行政监督区、浔州行政监督区、郁林行政监督区,第六行政督察区、第三行政督察区、郁林专区、第九行政督察区(郁林区)。
1941年–1951年,容县属梧州行政督察区、梧州专区。
解放后,1949年12月–1951年6月,郁林、博白、北流、陆川、兴业5县隶属郁林专区,1951年7月郁林专区、梧州专区合并成立容县专区,辖郁林、兴业、博白、北流、陆川、容县、苍梧、藤县、岑溪、平南、桂平;贵县划归宾阳专区。
1952年,贵县由宾阳专区划入容县专区,撤销兴业县,大部分并入郁林县,一部并入贵县,博白县划入钦州专区,次年划入容县专区。1956年3月,郁林县更名玉林县。
1958年7月,撤销容县专区,分设玉林专区和梧州专区,玉林专区辖玉林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容县、北流县、陆川县、博白县,1971年11月改称玉林地区。
1983年10月,撤销玉林县,设玉林市(县级),隶属玉林地区。
1995年12月,玉林地区析出地级贵港市,玉林地区辖玉林市、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贵港市辖港南区、港北区、覃塘管理区、桂平市、平南县。
1997年4月22日,撤销玉林地区,设立地级玉林市(县级玉林市分设玉州区、兴业县)。10月,玉林市辖玉州区、福绵管理区(玉州区派出机构)、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北流市。
㈦ 玉林有哪些工业园
很多,玉柴工业园园区,旺旺工业园区,燕京啤酒,高新工业园区到等
㈧ 博白县的经济
民国时期,博白县禾稻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80%。农作物产量主要的就是稻谷产量。稻谷(包括水稻和陆稻)最高产是民国27年(1938年)总产量238万市担(合11.9万吨),最低产是民国34年(1945年)稻谷总产量79.10万市担(合3.95万吨)。主要的经济作物花生产量,最高产是民国27年达5.20万市担(合2600吨),最低产是民国26年仅3.83万市担(合1917.5吨);甘蔗产量最高产是民国22年(1933年)达4.913万市担(合2456.5吨),最低产是民国26年仅1.25万市担(合625吨)。
解放后,主要的农作物仍然是粮食作物。1949年博白县粮食产量8829万公斤,从1950年到1964年共15年粮食产量每年都是在1亿多公斤的范围内浮动。1965年推广矮秆高产良种约占稻田面积的三分之一,博白县种植绿肥超过10万亩,推广磷肥超过1万吨,农田灌溉面积35万多亩,这几个增产因素加在一起,粮食产量才超过2亿公斤,达到20065万公斤,上了一个新台阶。1974年全面普及矮秆高产良种、绿肥面积连年超过30万亩、推广使用化肥(包括氮磷钾)超过4万吨、灌溉面积超过50万亩,这一年总产量才突破3亿公斤达到30218万公斤,此后7年粮食产量都是3亿多公斤。1982年春全面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使多年积累起来的生产条件发挥良好作用,这一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39亿万公斤。此后几年由于自然灾害和水利投资减少、部分水利失修等因素制约,粮食产量徘徊了几年,1989年粮食总产量4.41亿公斤。
2011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61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8.93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65万公顷。林地面积25.18万公顷。社会用电量6.63亿千瓦时。农业机械总动力53.31万千瓦。 解放后,中共博白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重视发展工业生产。1950年工业总产值为28万元,1952年达69万元。1954年起,对私营工业、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完成私营工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博白县有工业企业84个,工业总产值485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11.12%。1958年在“大跃进”和“大办钢铁”的影响下,县委提出抓“二大元帅”(钢铁生产、机械制造)、“三路先锋”(煤炭工业、电力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四员大将”(化肥制造、农药生产、自来水生产、农产品加工),成立钢铁指挥部,开展以钢为纲,全民办工业的群众运。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底至1968年春,两派群众组织在县城搞武斗。农具厂(自行车零件厂前身),处于武斗中心区,房屋被炸毁,门窗全部被毁坏,设备被炸毁、抢走,仓库物资被洗劫一空,整个厂成了一片废圩。农具厂、粉丝厂成为武斗据点。许多厂领导机构瘫痪,工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1989年,总投资4665万元的博白龙潭糖厂建成投产。
2011年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凸显城东、旺茂、文地、亚山、龙潭5个工业园区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000万元,建成标准厂房5.3万平方米。与自治区农垦局合作开发建设的旺茂新型建材产业园(规划面积800公顷、投资总额120亿元)年内开发面积85.33公顷,引进投资总额30亿元的2家陶瓷企业签约入园。 民国时期,博白县的山林,多数是天然林,少数是人工林。据估算,民国38年(1949年)博白县有山林203.03万亩。解放后,林业生产的发展几经曲折。解放初期和合作化时期(1950~1-957年)林业生产秩序正常。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全民大办钢铁,砍木烧炭炼铁,一举砍伐了28万多亩山林;“文化大革命”期间,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遭到破坏,山林受到严重滥伐;60、70年代博白县大种烤烟,长期消耗大量木柴;在1979~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部分群众乘体制变动之机,大肆滥伐林木。1982年博白县荒山增至171万多亩,林业生产出现严重危机。至此,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遂层层建立严格的林业生产责任制,采取措施,实行人工造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相结合,造林、封山、管护同时并举。1971~1987年先后6次使用飞机播种造林,作业面积143.81万亩,其中有效面积104.7万亩。1987年以来营造的工程林,做到了高质量、高效益。1987~1991年人工造林111.27万亩,其中工程林42.9万亩。
1990年,博白县荣获自治区造林绿化一等奖;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人事部授予博白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授予县林业局主管营林的副局长韦雄英“全国造林绿化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博白县总面积575.38万亩,其中宜林面积345.45万亩,占总面积的59.7%。是年12月林业普查统计,博白县有林面积达214.44万亩,比1949年增加11.41万亩。覆盖率37.3%,绿化程度64.00%。林业生产,在解放初期归建设科统管。1954年建设科改为农林水利科,有林业干部3人:1955年7月农林水利科分为农业、林业、水利三个科,林业科有干部7人。1959年始设林业局,1989年县林业局内设秘书股、营林股、林政股、财会股、林业公安股、林业检察室,以及林业开发服务站、飞播管理站,全局有干部、职工5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7人、助理工程师7人、技师1人、技术员6人、会计员1人。乡镇一级设林业管理站31个,1989年有职工92人,其中助理工程师8人、技术员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