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对苯二胺和间苯二胺有哪些不同都是有害
氨基都分别在1,4位和1,3位.性质略有不同,间苯二胺是一种工业染料,主要使用于毛皮染料和水泥促凝剂,是一种国际公认的“三致”物质,可引起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和致畸作用。
我们生活在比较之中,有黑暗才有光明,有恨才有爱,有坏才有好,有他人和他人所做的事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一切都在比较中才能存在,没有丑便没有美,没有失去便没有得到。
我们只需要一个我真爱的人和真爱我的人,在一起,我们的人生便圆满了。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名利,不是富足的生活,而是得到真爱。有一个人爱上你的所有,你的苦难与欢愉,眼泪和微笑,每一寸肌肤,身上每一处洁净或肮脏的部分。
真爱是最伟大的财富,也是唯一货真价实的财富。如果在你活了一回,未曾拥有过一个人对你的真爱,这是多么遗憾的人生啊!
生活中的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定律是一种理论模型,它用以描述特定情况、特定尺度下的现实世界,在其它尺度下可能会失效或者不准确。
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描述宇宙当中的所有情况,也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能完全正确。人生同样有其客观规律可循。
一、生活定律 痛苦定律:死无疑是痛苦的,然而还有比死更痛苦的东西,那就是等死。
幸福定律:如果你不再总是想着自己是否幸福时,你就获得幸福了。
错误定律:人人都会有过失,但是,只有重复这些过失时,你才犯了错误。
沉默定律:在辩论时,沉默是一种最难驳倒的观点。
动力定律:动力往往只是起源于两种原因:希望,或者绝望。
受辱定律:受辱时的唯一办法是忽视它,不能忽视它时就藐视它;如果连藐视它也不能,那么你就只能受辱了。
愚蠢定律:愚蠢大多是在手脚或舌头运转得比大脑还快的时候产生的。
化妆定律:在修饰打扮上花费的时间有多少,你就需要掩饰的缺点也就有多少。
省时定律:要想学会最节省时间的办法,首先就需要学会说"不"。
地位定律:有人站在山顶上,有人站在山脚下,虽然所处的地位不同,但在两者的眼中所看到的对方,却是同样大小的。
失败定律:失败并不以为着浪费时间与生命,却往往意味着你又有理由去拥有新的时间与生命了。
谈话定律:最使人厌烦的谈话有两种:从来不停下来想想;或者,从来也不想停下来。
误解定律:被某个人误解,麻烦并不大;被许多人误解,那麻烦就大了。
结局定律:有一个可怕的结局,也比不上没有任何结局可怕。
二、工作定律
安全定律:最安全的单位几十年没有得过安全奖(最安全证明你们安全没有做工作)
需要定律:同样两个相同的单位,同样的办公费。多少年以后,发生了变化(证明你们单位办公不需要那么多的钱)出来反对,这种成功的概论会归结为零。
评比定律:领导认为谁好,谁就好。(只要领导看你不顺眼,再辛辛苦苦地工作也是白费力气。)
一票否决定律:在一个单位,比如升工资,比如提拔任用,一个人提出来,往往成功的概率最大,而另一个人站
接受教育定律:每个单位都有吊儿郎当不好好干工作的人。但领导往往在批评这些人的时候,这些人恰恰不在场,于是,便出现了遵纪守法的人,经常接受教育的尴尬局面。
哭闹定律;那个部门没有几个因为经常的哭闹而得到了实惠,他有什么理由不经常哭闹下去。(此定理也适用那些经常在领导面前叫苦叫累的部门)
能者多劳定律:在同一科室里,有的人虽然在其岗,但却不能胜任本职工作,那他的工作只能由能胜任该项工作的人去代劳。
不平衡定律:年年当先进的部门或个人,一年没有当先进便想不通;从未当先进的部门或个人,当上先进后便想不到。
少劳多得定律:一般的单位,都分为合同工、(过去称为正式工)协议工、临时工等等。拿钱越少的工作量越大,而且越容易被解雇;拿钱越多的越没有多少事情可干,而且最不容易被解雇。
⑵ 关于工业染料
酸性洗染是利用水溶性阴离子染剂进行染色,广泛的应用于丝绸、羊毛、尼龙和改造过的乙酰纤维等可以使用中性到酸染浴的材质的染色。染剂对纤维的附着能力至少有一部分是归因于染剂中的阴离子与纤维中的阳离子行成盐类的反应。所以酸染料不能附着于纤维素构成的纤维。
碱性洗染是用水溶阳离子洗染,主要应用对丙烯酸酯纤维,也有少部分用于羊毛和丝绸。通常会加入乙酸帮助纤维吸收染料。另外,碱性洗染还应用于色纸上色。
直接洗染又名实体洗染,通常配合中立或轻微碱性染浴,或是在靠近沸点的温度之下进行,有些还会配合加入氯化钠(NaCl)或硫酸钠(Na2SO4)。直接洗染被用在棉花,纸,皮革,羊毛,丝绸和尼龙的染色。另外还用在酸碱度显示和和生物体的染色。
媒染顾名思义就是需要媒介,它可以增强染料固着的坚牢度并可使染料抗水,光和发汗。媒介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很明显的改变最后染出来的颜色。大部分天然物质的洗染都属于媒染,因此有很多关于技巧介绍的文献。最重要的媒染是综合性媒介洗染,或镀铬物洗染,用在羊毛染色上;这些包括一些羊毛专用的30%洗染,另外这种染色法对于海军服的深色染特别有用。媒染的一种媒介——重铬酸钾——主要作用是后续处理。要注意的是许多媒染用媒介都含有重金属盐类,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所以使用时必须小心。
大桶洗染用的染料基本上是不溶于水也不能附着在纤维上。但是可以先利用在碱性水溶液中进行还原反应产生染料的无色碱金属盐类,借由这型式来附着在纤维上。随后以氧化反应来使染料重新呈色以完成洗染。
易反应染料是运用含有容易与纤维起反应的取代基的发光团化合物进行染色。因为与纤维形成共价键因此这种染色法堪称最耐久的染色法。目前有所谓冷性易反应的染料,譬如Procion MX 、Cibacron F,和Drimarene K,可以在室温之下进行反应所以容易运用、所以易反应的染料显然是在家庭或是艺术工作室中染棉花或纤维素的最佳选择。
分散洗染最初是被开发来染醋酸纤维素,并且具有极不溶于水的特性。染料均匀的被混合在分散基质中,以糊状型式或先透过喷雾干燥法来制成粉末出售。它们也可被使用来洗染尼龙、三乙酸酯纤维素、聚酯和乙酰纤维。在某些情况下,洗染需要在130 .C下进行,同时还要配合高压力。极度微小的染料颗粒可以增大接触面积所以容易溶解并被纤维吸收。染色的效率受到分散基质的影响。
偶氮洗染是一种直接让不溶于水的偶氮染料直接生成在纤维上或纤维里的技术。这种方式由加入偶氮及耦合化合物进行反应来达成。适当调整染浴的条件及各成分的比例产生不能溶解的偶氮染料。这个技术洗染是极为独特的,因为最后的颜色由偶氮化合物及耦合化合物控制。
硫磺染料是用来将棉化染成暗色的染料。起始的染浴给予一种黄色或苍白淡黄绿颜色。接下来进行氧化反应形成我们在袜子蓝色牛仔裤上可以看到的的靛蓝色的黑暗的黑色。
工业染料 - 染料分类
碱性橙酸性染料 中性染料 冰染染料 碱性染料 阳离子染料 直接染料 分散染料 食用染料 媒介染料 还原染料 活性染料 缩聚染料 硫化染料 金属络合染料 染料生产设备 色淀颜料 涂料色浆 无机颜料 颜料生产设备 一般有机颜料 预分散型有机颜料 绿色染料
孔雀石绿、金黄粉、玫瑰红、苏丹红、酸性金黄、铅铬绿都是工业染料, 用途是可以将皮毛制品、纤维制品、陶瓷制品染成五颜六色。
⑶ 染料对人体的危害
荧光增白剂对人体有害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也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它的特性是能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荧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由于其能显着提高纸张的白度,所以荧光增白剂在造纸行业中被广泛地应用,在餐巾纸的生产过程中,有些企业也采用荧光增白剂来达到提高白度的效果。
由于近几年人们发现荧光增白剂有致癌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害处,所以在造纸行业中禁止使用荧光增白剂制造食品包装包装纸和餐巾纸等。
餐巾纸中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有一种简单的测试方法。先用水将餐巾纸浸泡一会儿,然后把滤纸条放入其中浸湿,待滤纸条干后在紫外光下检查。若滤纸显示较强的荧光,则纸样中含有荧光增白剂,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法虽然速度很快,但准确性欠佳,如果纸样中荧光增白剂的添加量较少,则检验效果不明显,这样就需要用其他方法进行复检。
服装的染料绝大多数是从煤焦油中提取的芳香胺中合成的,而联苯胺与亚硝酸反应生成重氮盐,此盐与酚类或芳香胺类化合物偶联,可得到多种偶氮染料。因此,一些企业喜欢选用芳香胺与联苯胺一起使用。
长期穿用容易损害肝肾
联苯胺是芳香胺中毒性最强的物质之一,联苯胺的化学性质与苯胺类似,它与亚硝酸反应生成重氮盐,此盐与酚类或芳香胺类化合物偶联,可得到多种偶氮染料。联苯胺曾是染料工业的重要中间体,毒性很强,联苯胺及它的盐都是致癌物质。染料中有大量的化学助剂,如果长时间在那种环境下,有可能对将来的生育造成影响,比如不孕或者畸形儿。对你本身健康也可能有影响。
⑷ 有毒工业染料 有哪些
一楼的不要误导别人。
染料分为工业染料和植物染料,植物染料当然不用说了,不仅没有毒,多数还都具有消炎杀菌作用。
但是工业染料也不是都有毒的,只有欧盟特别提出的几十种偶氮染料才是“疑似”有毒,被禁止使用。而其他的染料,目前国际上通行的都被叫做“环保染料”,意思就是无毒无害!
各国的食品添加剂中的食用性染料,其中有一半种类的是植物染料,而另外一半则是从工业染料中再次经过动物食品卫生试验之后筛选出的染料。
所以,有毒染料只是少部分偶氮结构的染料。
当然,说它无毒,是指正常使用、穿着的前提下的。不等于你拿来吃不会中毒。举个例子说,泥巴有没有毒?肯定没有毒。可是你能吃泥巴吗?吃多了一样中毒。
⑸ 致癌染料有哪几种
致癌染料是指未经还原等化学变化即能诱发人体癌变的染料,其中最着名的品红(C﹒I﹒碱性红9)染料早在100多年前已被证实与男性膀胱癌的发生有关联。目前市场上已知的致癌染料有11种,其中分散染料2种、直接染料3种、碱性染料1种、酸性染料2种和溶剂型染料3种。但列入生态纺织品监控范围的致癌染料仅为7种。致癌染料在纺织品上绝对禁用。目前已知的可致癌芳香胺有23种,由这些芳香胺合成的染料有200多类。专家指出,偶氮染料具有非可溶性,水洗不掉,使用了这类有毒染料的服装在与人体接触的过程中,染料不可避免地会被皮肤吸收,通过还原反应和活性作用使人体内细胞的DNA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从而诱发癌症。据了解,在国家禁止使用的23种可致癌芳香胺中以2-萘胺和联苯胺的致癌毒性最强。例如,联苯胺可以导致膀胱癌、输尿管癌和肾盂癌,并且潜伏期可以长达20年。大量医学调查还显示,经常接触联苯胺的人膀胱癌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发病率的28倍!
⑹ 哪些类别的染料对人体有危害
荧光增白剂对人体有害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也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它的特性是能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荧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由于其能显着提高纸张的白度,所以荧光增白剂在造纸行业中被广泛地应用,在餐巾纸的生产过程中,有些企业也采用荧光增白剂来达到提高白度的效果。
由于近几年人们发现荧光增白剂有致癌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害处,所以在造纸行业中禁止使用荧光增白剂制造食品包装包装纸和餐巾纸等。
餐巾纸中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有一种简单的测试方法。先用水将餐巾纸浸泡一会儿,然后把滤纸条放入其中浸湿,待滤纸条干后在紫外光下检查。若滤纸显示较强的荧光,则纸样中含有荧光增白剂,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法虽然速度很快,但准确性欠佳,如果纸样中荧光增白剂的添加量较少,则检验效果不明显,这样就需要用其他方法进行复检。
服装的染料绝大多数是从煤焦油中提取的芳香胺中合成的,而联苯胺与亚硝酸反应生成重氮盐,此盐与酚类或芳香胺类化合物偶联,可得到多种偶氮染料。因此,一些企业喜欢选用芳香胺与联苯胺一起使用。
长期穿用容易损害肝肾
联苯胺是芳香胺中毒性最强的物质之一,联苯胺的化学性质与苯胺类似,它与亚硝酸反应生成重氮盐,此盐与酚类或芳香胺类化合物偶联,可得到多种偶氮染料。联苯胺曾是染料工业的重要中间体,毒性很强,联苯胺及它的盐都是致癌物质。
⑺ “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有哪些
吊白块:腐竹、粉丝、面粉、竹笋
苏丹红:辣椒粉、含辣椒类的食品(辣椒酱、辣味调味品)
蛋白精、三聚氰胺:乳及乳制品
工业硫磺:白砂糖、辣椒、蜜饯、银耳、龙眼、胡萝卜、姜等
工业染料:小米、玉米粉、熟肉制品等
罂粟壳:火锅底料及小吃类
革皮水解物:乳与乳制品含乳饮料
工业用矿物油:陈化大米
工业明胶:冰淇淋、肉皮冻等
敌敌畏:火腿、鱼干、咸鱼等制品
毛发水:酱油等
工业用乙酸:勾兑食醋
水玻璃:面制品
敌百虫:腌制食品
⑻ 滥用食品添加剂是指什么,都有哪些
各国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要求等各不相同。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定义。广义的食品添加剂是指食品本来成分以外的物质。1965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给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引入了直接和间接含义。1983年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其本身通常不作为食品消费,不是食品的典型成分,而是在食品的制造、加工、调制、处理、装填、包装、运输或保藏过程中,由于技术(包括感官)的目的而有意加入食品中的物质,但不包括污染物或者为提高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食品中的物质。”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或天然物质。
按来源划分,国际上通常把食品添加剂分成三大类,①天然提取物;②用发酵等方法制取的物质,如柠檬酸等,它们有的虽是用化学法合成的,但其结构和天然化合物相同;③纯化学合成物,如苯甲酸钠。目前,天然食品添加剂品种少,价格较高,因此就开发了许多价格低廉的合成食品添加剂,使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在不断扩大。如美国现在已经有25000种以上不同的食品添加剂应用在大约20000种以上食品中;欧盟约使用1000~1500种;我国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由20世纪70年代的几十种发展到目前卫生部颁发许可使用的1516种(截至1997年7月),其中包括食品用香料996种和推荐性加工助剂101种。
按食品添加剂功能分类,FAO/WHO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法规委员会(CcFAC)1988年将添加剂分为21类(不包括营养强化剂、酶制剂、香料等)。1990年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了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 12493—90),按其主要功能不同将食品添加剂分成20大类,包括酸度调节剂、抗拮剂、消泡剂、抗氧剂、漂白剂、膨胀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等20类和其他,因香料品种太多另为一类。另外,1997年卫生部推荐了加工助剂类。同时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代码(GB 12493—90)对食品添加剂新原料或食品新资源、新品种的卫生监督和评价进行了规定,包括:①卫生学调查;②毒理学试验;③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确定;④食品添加剂每日实际摄入量;⑤生产和使用新食品添加剂审批手续。其中卫生学调查包括:了解添加剂名称、来源、生产单位;化学结构、主要成分;制造工艺;理化性质与纯度;食用方式和食用量;分析方法;食品的安全性、化学变化和对其他营养成分的影响等有关实验材料;人体资料等。
随着化学添加剂的诞生和发展,人类健康不断受到威胁。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毒性概括起来有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这些毒性的共同特点是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显露出来,即对人体产生潜在的毒害,这也就是人们关心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原因。如动物试验表明甜精(乙氧基苯脲)除了引起肝癌、肝肿瘤、尿道结石外,还能引起中毒。另外,动物试验表明大量摄入苯甲酸导致肝、胃严重病变,甚至死亡;大量摄入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将影响生长发育;过量摄入亚硝酸盐可致癌。
有时食品添加剂自身毒性虽低,但由于抗营养因子作用,以及食品成分或不同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可能生成意想不到的有毒物质。几乎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有一定的毒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还有的食品添加剂具有特殊的毒性。另外,食品添加剂具有叠加毒性,即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组合之后会有新的毒性。食品添加剂表现出来的叠加毒性比想象的要多得多,食品添加剂的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均存在叠加毒性,当它们和其他的化学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一起或同时摄入的话,使原本无致癌性的化学物质转化为致癌性的物质。因此,除重视添加剂在原料、加工过程、最终加工和烹饪为成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外,同时更要充分调查和研究从食物摄入体内开始到消化道内生成的有害物质的病害性以及叠加毒性问题。
食品添加剂也是造成儿童过激行动的原因。美国有关人士针对有些孩子有过激行为,易激动,常伴有暴力等异常行为进行研究,认为这是水杨酸、着色料、香料等食品添加剂造成的。
食品添加剂按照标准并在进行卫生和安全性的监督管理下在允许范围内使用,一般说是安全的。但是近年来,一些非法滥用食品添加剂影响食品安全的事件屡见不鲜,已经成为威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譬如全球关注的苏丹红、毒茶叶、毒豆芽等事件。
1.苏丹红
2005年2月16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其网站上大规模召回359种被人工合成染料苏丹红污染的食品,引起全球广泛关注。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立即开展了排查工作,市工商局第一时间在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批次为“2003年7月7日”的“美味源”牌金唛桂林辣椒酱两个样本中均检出“苏丹红1号”。此后,市食品安全办公室组织工商、质检、卫生、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在全市抽检样品2590余件,查出29家生产企业的53个批次的食品含有苏丹红,对查扣的16112箱含苏丹红的食品集中统一销毁。本次虽然查出苏丹红的样本仅占总抽查量的1%~2%,但它造成的社会影响十分恶劣。从3月5日开始,这种化工染料就不断在广州、云南、上海等地检出,从辣椒酱、辣腐乳、熟食,到肯德基辣鸡翅……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及时做了下架处理,并深追其销售渠道、原料来源。
据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2006年12月30日的报道,西安市出现添加苏丹红四号的辣椒面。调查中记者发现几家辣椒面加工厂用苏丹红给辣椒染色,同时还用苏丹红染色的玉米皮掺假,这几家厂虽然规模都不大,但是每家厂的日产加工量都在一两千千克以上,这些含有苏丹红染料的辣椒面主要销往西北地区,以及四川、湖南、山东和北京等省市。
苏丹红为亲脂性偶氮化合物,主要包括Ⅰ、Ⅱ、Ⅲ和Ⅳ四种类型苏丹红,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红色染料,常作为一种工业染料,被广泛用于如溶剂、油、蜡、汽油的增色以及鞋、地板等增光方面。我国从未批准将“苏丹红”染剂用于食品生产,频繁爆发的“苏丹红”事件,都是食品生产企业违规在食品中加入非法添加物。
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具有致癌性,会导致鼠类患癌,它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由于这种被当成食用色素的染色剂只会缓慢影响食用者的健康,并不会快速致病,因此隐蔽性很强。长期食用含“苏丹红”的食品,可能会使肝部DNA结构变化,导致肝部病症。
2.染色“毒茶叶”
2005年6月,苏州市场和浙江丽水发现1000千克重金属严重超标的碧螺春茶叶。不法商贩收购贵州的茶叶原料,并利用当地的茶场工人,由造假者带来的技术员添加铅铬绿工业颜料仿制碧螺春。这些加工成本每500克约75元的所谓碧螺春,通过邮局发往江苏省苏州市和浙江省丽水市等地,以每千克400元左右的价格进行销售,使用“铅铬绿”颜料加工茶叶,目的是为了增加茶叶的绿度,使茶叶鲜亮翠绿更加好看,但是这种工业颜料中铅、铬含量很高,其中铅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60倍,成为可怕的“毒茶叶”。
铅铬绿是一种工业颜料,主要用于油漆、涂料、塑料、纸张生产,具有很强的着色能力,不易褪色。但是铅铬绿中的铅、铬等重金属元素具有毒性,摄入人体将造成危害,因此不能食用。如果用10克添加了铅铬绿的茶叶泡茶水的话,通过茶水就可以摄入到150微克的铅。200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所做的中国膳食研究表明,每个成年男子一天摄入铅的水平是82.5微克,那么仅仅通过10克的茶就可以达到150微克的铅,可想而知后果是多么严重。长期饮用这样的茶水的话,会对人造成肝脏或者肾脏的损害,或者胃肠道、造血器官的损害。
3.毒豆芽
2005年7月,检查人员在杭州江干区某处豆芽加工厂内,发现了大量的青霉素、土霉素、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等药剂和化学物质。操作工人说,要想豆芽产量高,看相好,关键就在于绿豆浸泡,大部分的药要在第一道工序上就加上了,效果最好。加了这些强效药物之后,绿豆出芽率高,豆芽生长快,原本十天半个月才能长成的豆芽,只需7天就可提前上市。在这期间,每天还要喷洒激素、无根剂,确保豆芽长得粗壮。用药的500克绿豆,至少能发出5000克以上的豆芽。即便在出场前的一天,操作工还是要放入保险粉等,确保豆芽不腐烂。杭州市农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江干区豆芽作坊的生产者多为福建等外来人员,分散在笕桥、彭端口两镇20多个生产点,这些无证作坊日产豆芽30吨左右,占到了杭州市区豆芽日消费量的70%~80%。杭州市质监部门对豆芽作坊的水样检测报告称,水样中有因过量使用保险粉引起2.4%的二氧化硫残留。长期食用二氧化硫残留过高的食物,会对人体肠胃造成损害。
要确保食品添加剂食用安全,必须加强食品添加剂管理,包括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食品添加剂使用量标准的制定、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审批、生产或使用食品添加剂审批手续、食品添加剂法规等。我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标准是根据食品毒理学评价、各部门生产和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需要、效果和建议,由卫生部和国家标准总局批准颁布实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是提供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定量指标,包括添加剂的品种、使用目的、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WHO/FAO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于1957年规定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一般原则》,就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维护消费者利益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办法。
美国是最早制定并执行食品添加剂法规的国家。1958年修改了1938年的食品法,对一些已应用的食品添加剂进行管理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化学性质、代谢过程、毒性、变态反应和三致试验。从1972年开始,美国用10年时间审查了1958年以前就使用的约600种美国称之为一般公认安全(GRAS)的食品添加物。
我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食品添加剂实行管理。20世纪60年代后加强了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监督。我国根据食品添加剂的特殊情况还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如1986年12月我国国家标准局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86)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1986年11月卫生部颁发《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试行)》和《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1997年卫生部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卫生监督需要通过检测和法律法规并行的方式进行监督,食品卫生法是强制手段。
⑼ 现在有些食品中禁止使用苏丹红,能告诉我苏丹红是什么吗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吗
“苏丹红”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它的化学成份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苏丹红属于化工染色剂,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
“苏丹红一号”与“苏丹红四号”有什么区别?
苏丹红有Ⅰ、Ⅱ、Ⅲ、Ⅳ号四种,经毒理学研究表明,苏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苏丹红(一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在我国禁止使用于食品中。
此次发现的“苏丹红四号”与“苏丹红一号”主体结构相同,均有致癌性,但存在个别差别,因此将它们标为一号与四号。
“苏丹红一号”型色素是一种红色染料,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这种色素常用于工业方面,比如溶解剂、机油、蜡和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苏丹红(1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但目前只是在老鼠实验中发现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致癌性还没有明确。
“苏丹红”是食品添加剂吗?
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有着严格的审批制度,我国从未批准将“苏丹红”染剂用于食品生产,此次的“苏丹红”事件类似于“吊白块”、“瘦肉精”,都是食品生产企业违规在食品中加入非法添加物。
“胭脂红”、“落日黄”等食品添加剂与“苏丹红”有何区别?
一般市民虽然很难判定哪些食品含有苏丹红,但没有必要望“红”、“辣”生畏。除苏丹红外,可以食用的红色着色剂有上千种,如胭脂红、新红、苋菜红等,这些着色剂是可以在食品中限量添加的。质监专家表示,它们与“苏丹红”的性质有着本质区别,前两者都是列入国家目录的食品添加剂,可在部分食品中使用,但国家有严格的限量规定,严禁超量使用。在标准范围之内使用食品添加剂,没有安全问题。
为何“苏丹红”嗜辣?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将作为化工原料的苏丹红添加到食品中,尤其使运用与辣椒产品加工当中:
一是,由于苏丹红用后不容易褪色,这样可以弥补辣椒放置久后变色的现象,保持辣椒鲜亮的色泽;
二是,一些企业将玉米等植物粉末用苏丹红染色后,混在辣椒粉种,以降低成本牟取利益。
“苏丹红”到底有何危害?
2004年6月14日,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就此前在超市一批新食品中发现含有潜在致癌物的苏丹红1号色素,向消费者和贸易机构发出了警示,禁用产品目录中的苏丹红1号。
2002年,研究人员发现它们能造成人类肝脏细胞的DNA突变。“苏丹红一号”进入生物体内后,不会很快导致患病。接触到能够导致癌症的物质也并不意味着癌症一定会发生。
英国癌症研究所的一位人员说,与诸如抽烟这样的常见致癌因素相比,“苏丹红一号”引发的癌症风险是很小的。她说:“人们即使已经吃过列在清单上的食物,也大可不必因此而恐慌。”但按照欧共体的规定要求,进入任何欧共体国家的所有干的、碎的或研磨的辣椒,不能含有“苏丹红一号”。不能出示证明的相关货物将被扣留,以供采样和分析。口岸和地方政府也要随机提取样品进行检验。一旦发现食品中含有“苏丹红一号”,必须全部销毁。
苏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苏丹红(1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但目前只是在老鼠实验中发现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致癌性还没有明确。苏丹红是一种化工染色剂,在食品中添加的数量微乎其微,就剂量而言,未必足以致癌,市民不必过于恐慌。少量食用不可能致癌,即使食用半年,每次少量食用,引起癌症也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市民不用因为吃了一点就担心致癌。。
专家认为,“苏丹一号”虽然会增加食用者患癌症的风险,但目前无法确定一个安全度。
建议经常食用者检查肝部
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具有致癌性,会导致鼠类患癌,它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由于这种被当成食用色素的染色剂只会缓慢影响食用者的健康,并不会快速致病,因此隐蔽性很强。
长期食用含“苏丹红”的食品,可能会使肝部DNA结构变化,导致肝部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