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中国工业品产量有多少

中国工业品产量有多少

发布时间:2022-05-05 19:41:22

Ⅰ 中国制造的规模发展

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生活的工业品短缺局面,市场供应由萧条、匮乏走向繁荣和充裕。同时,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2010年中国制造业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业生产大国。
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20种,粗钢、煤、水泥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水泥产量2009年已占世界总产量的60%。2010年粗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44.3%,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 旧中国的出口,实际上是西方列强对我国资源、能源的掠夺。即使到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还略高于工业制成品。但是到2010年,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已下降到个位数,工业制成品已上升到94.8%,尤其是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明显。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超过一半;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占近三分之一。
家电、皮革、家具、自行车、五金制品、电池、羽绒等行业已成为中国在全球具有比较优势、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轻工产品已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贸易量中占有极大的比重,为世界人民享受到物美价廉的日用消费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由1949年的185万千瓦,发展到2010年的9.6亿多千瓦,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连续十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年产量由1949年的12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2亿吨,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油气生产国。原煤产量从1949年的0.32亿吨,增长到2010年的32.4亿吨,供给由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生产方式由手工作业和半机械化为主转变为机械化、现代化为主。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取得显着进展。风电装机容量连续翻番增长,已跃居世界前列;水电、核电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我国已成为水电装机容量第一大国和在建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 装备制造业被称为工业的基础产业,在推动我国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2010 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0%左右,装备制造业总量规模位居世界前列。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也有了显着提高,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等重大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制造,大型露天矿及大型施工机械基本实现自主化,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设计制造技术,自主化率达到85%以上。部分领域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Ⅱ 中国历年钢铁产量

据从1896年到1948年的半个多世纪的统计,全中国累计的钢产量只有760万吨(包括机械厂的钢产量在内)。其中达到最高年产量的1943年,也只有92.3万吨,而且绝大部分产量还分布在日本侵占的东北地区。发展概况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1949年全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

1952年全国钢产量为135万吨,1983年达到4002万吨,增长了28.6倍,平均每年的递增速度为11.6%。1949~1983年,中国累计产钢5.47亿吨,生铁5.75亿吨,钢材3.87亿吨。

产地分布 钢铁工业的地区分布发生了可喜变化。旧中国的钢铁工业由于被日本帝国主义垄断,主要集中在东北一隅,如1943年东北的钢产量就占全国钢产量的94.5%,分布极不合理。到1952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未计台湾省)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高达85.8%。

东北地区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70%。但经过30多年建设,布局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1983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区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已降到57.3%,东北地区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也降到了25.5%。


(2)中国工业品产量有多少扩展阅读: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70年代后期,全世界铁矿石总储量约为3500亿吨,其中富矿储量约为1500亿吨(以上均不包括中国的储量)。苏联铁矿石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近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以下依次是巴西、玻利维亚、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这五国铁矿石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90%左右。苏联70年代各年的铁矿石产量为1.95~2.46亿吨,占同期世界年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强,是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

澳大利亚、巴西、美国、中国、加拿大的铁矿石产量依次占第二至第六位。铁矿石资源丰富是发展钢铁工业的重要条件。全世界平均的矿铁比总的趋势是下降的,20世纪50年代末高于2.00,60年代末降为1.80左右,70年代末又降至1.70左右。

Ⅲ 中国是第几大工业国

中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工业增加值2010年开始超过美国,2018年为30.5万亿元,4.58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4%;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包括41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

从产量上看,500多个工业品,有220个世界第一;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去年出口16.4万亿元,折合2.48万亿美元。进口世界第二,14.1万亿元,约为2.14万亿美元,加起来超过30万亿元,折4.62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量的11.75%,美国占10.87%。

清醒认识差距和短板

一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目前,我国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的自给率只有三分之一,最典型的如高端专用芯片,95%依赖进口。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研发投入占GDP2.19%,而美国是2.79%,还要进一步提升,北欧国家是3%,日本是3.2%。我国研发投入总量接近2万亿元,但其中用在基础研发的只有5.7%,发达国家一般是15%~20%。

三是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繁重。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但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是发达国家的2.1倍。各种数据显示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工业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仍需攻坚。

Ⅳ 同学们,"中国制造业"是世界领先的,如

"中国制造业"是世界领先的,如: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石油加工、化工、机械、建材、轻纺、食品、医药。

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生活的工业品短缺局面,市场供应由萧条、匮乏走向繁荣和充裕。同时,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2010年中国制造业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业生产大国。

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20种,粗钢、煤、水泥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水泥产量2009年已占世界总产量的60%。2010年粗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44.3%,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

(4)中国工业品产量有多少扩展阅读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

1、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

2、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3、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

4、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

5、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6、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十大领域 。

7、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逐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 。

8、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建设[5]。

9、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Ⅳ 中国能被称作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了吗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加工厂,大部分是劳动型密集产业,就是依靠廉价的劳动生产商品。
说起工业大国和欧美发达国家还差的很远,更谈不上第一工业大国。
欧美发达国家发展工业依靠的是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带动工业发展,而我们的工业都是粗放式的,就是依靠资源的再利用,以污染环境的代价来发展工业,由于中国核心技术掌握的太少,所以只能依靠别的技术来发展自己的加工厂,也就有了世界最大加工厂的美誉。

Ⅵ 1950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总值是多少人民币

1950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为574亿元人民币

工农业总产值是工业总产值加农业总产值,是工业和农业两大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总和。是工农业总产量的货币表现,是用来反映工业生产和农业总成果的经济指标。

一、工农业的计算

计算和研究工农业总产值,可以全面地观察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以及工农业生产中的各项重要比例关系。工农业总产值表现工业和农业总产品的价值。它的计算方法,是以一定期间的实物产量,乘其出售价格(出厂价格或者产地价格)。工农业总产值的价格计算,通常是采用现行价格和不变价格(也叫可比价格)两种。

二、工业总产值的构成

工业总产值包括: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

⒈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是指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需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的价值总和。本期生产成品价值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本期生产成品价值的计算公式:本期生产成品价值=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数量,本期不含销项税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凡报告期内产品销售价格有变动,或同一种产品在同一时期有几种销售价格的,应分别按不同价格计算总产值。若一个生产周期完成时,还不能确定按哪一种价格销售,可按报告期实际乎均销售价格计算。实际销售价格是指产品销售时的实际出厂价格。另外,工业总产值中有些项目,如自制设备、提供给该企业基本建设和生产福利部门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等,没有出厂价格,可按实际成本价或加工费计算。

⒉对外加工费收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产品)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承接的工业性作业所取得的加工费收入。计入工业总产值的对外加工费收人应不含销项税,可根据"产品销售牧人"科目的相关资料取得。

⒊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是指企业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减期初的差额价值。该指标核算与各企业的会计核算口径一致,未设半成品科目的企业可不计这部分价值,产品产量统计和中间投人的计算也应与之保持同口径。

Ⅶ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制和智的境界区别

1、级别不同

中国制造制造的产品价格更低廉一点;中国智造制造的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更高级一点。

2、技术水平不同

中国制造的要求水平更低,往往是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的,比如衣服、玩具,只需要劳动力,机械的生产就行;中国智造的技术要求水平相对较高,比如飞机、高铁,其中中国智造中的“智”是智慧中的“智”,是带有智慧的制造。

(7)中国工业品产量有多少扩展阅读:

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生活的工业品短缺局面,市场供应由萧条、匮乏走向繁荣和充裕。同时,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2010年中国制造业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业生产大国。

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20种,粗钢、煤、水泥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水泥产量2009年已占世界总产量的60%。2010年粗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44.3%,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

旧中国的出口,实际上是西方列强对我国资源、能源的掠夺。即使到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还略高于工业制成品。

但是到2010年,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已下降到个位数,工业制成品已上升到94.8%,尤其是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明显。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超过一半;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占近三分之一。

Ⅷ 中国钢铁产量是多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全国粗钢产量为78159.3万吨。

生铁产量66548万吨,同比增长3.8%;钢材产量96424万吨,同比增长5.6%。从季度看,一季度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2%,二季度增长1.7%,三季度增长10.3%。从需求端来看,据测算,9月粗钢表观消费量7.69亿吨,同比增长8.94%,增幅比1-8月扩大1.7个百分点。

屈秀丽表示,国家重大投资项目启动和汽车、家电等下游行业快速复苏,拉动钢材需求上涨,钢材价格小幅提升,效益逐步好转。在价格持续回升的背景下,钢企效益持续好转。据中钢协统计,1-9月,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销售收入33970亿元,同比增长5.44%;

钢铁产业的现状:

铁矿石、煤炭、焦炭、废钢价格均处高位且呈上涨态势。在此背景下,钢企提高效益困难较大。预计全年重点统计钢企有望实现利润1800亿元,同比小幅下降或持平。钢铁业已经走出严重过剩的泥淖,逐步恢复了元气。

一季度,钢铁业产能综合利用率回归到80%左右的合理区间。与此同时,压力依然存在,今年我国将再退出粗钢产能3000万吨左右。刘振江认为,打好去产能的攻坚战,必须态度坚决地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严禁新增产能。

以上内容参考:新华网-产能去不少,钢铁产量咋又增了?

阅读全文

与中国工业品产量有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州海珠区工业大道哪个小区最好 浏览:348
奔驰c180优惠多少 浏览:524
工业2的英文叫什么 浏览:986
徐州电动汽车有哪些 浏览:293
奔驰车怎么调均衡器 浏览:456
工业上铁碳合金的分类有哪些 浏览:745
奔驰e级有哪些内饰颜色 浏览:697
汽车如何拐弯踩离合吗 浏览:484
宝马320跟野马23t哪个好 浏览:93
北京工业的交通运输怎么样 浏览:336
如何查询汽车交强险到期时间 浏览:751
宝马5系灯光怎么关闭 浏览:639
碘油是什么工业 浏览:505
奔驰摩托车哪里买 浏览:657
南昌市汽车站附近哪里好玩 浏览:548
汽车底盘漏水如何修补 浏览:615
汽车显示检测轮胎气压是什么意思 浏览:781
汽车坐垫套用什么泡沫 浏览:47
从中山坐汽车回耒阳要多少钱 浏览:783
奔驰车后屁股是弧形的是什么车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