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地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该用地应归入水域和其他用地类。
工业区: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中,要确定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业用地,如机械、义工、制造工业,将各类工业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个工业区。
由于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城市工业区。多由加工工业企业群组成,大部分是在优越的地理条件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在一般情况下,其内部结构比较协调,并有紧密的生产联系,往往体现着城市经济的某种特征。按工业企业群的生产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性工业区,如中国北京的电子工业区、上海的钢铁工业区、哈尔滨的动力机械工业区等;另外一类主要是在一些中、小型城市,由于工业企业少,一般建为综合性工业区。如中国沈阳铁西工业区,北京东郊工业区等。
②矿山工业区。在采掘工业基础上形成的工业企业群组合。与开发区域资源相结合,可组成部门结构复杂、矿业与工业均较发达的矿山工业区。如中国淄博市的南定、甘肃的金昌、安徽的铜陵。
③以大型联合企业为主体的工业区,如上海金山石油化工区、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区等。工业区以企业联合布局为基础,以企业群为主体,厂与厂间的距离一般很近。工业区内各企业由于共同使用统一的供排水系统、交通道路、工程管网、热电站、变电所、港口码头、建筑基地、三废处理设施,以及城镇生活福利设施等,从而大大节省各企业的厂外工程投资,节约用地,提高经济效果。
B. 工业用地是什么意思
工业用地指独立设置的工厂、车间、手工业作坊、建筑安装的生产场地、排渣(灰)场地等用地。工业用地的增加可以使城市发展,壮大并富有生机,但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用地的形状和规模工业用地要求的形状与规模,不仅因生产类别不同而不同,且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采用的运输方式、工艺流程和建筑层数有关。
简介
工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带动原有城市的发展,使得许多传统城镇进入现代城市的行列,如上海的安亭镇,由于大众汽车厂的投资建设而成为全国着名的汽车城,浦东金桥镇随着出口加工区的开发建设成为知名的现代工业区。
大型的工业企业也可促进新城市的产生,如随钢铁工业建设而建立的包头市,随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建立的大庆、金山卫,随汽车工业发展建立的十堰,随化肥工业发展建立的金堂、纳溪、枝江等。工业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是构成城市人口的主要部门。
工业发展也带动了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如市政公用设施、各种交通运输设施、配套工业以及各项服务等都获得相应发展,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工业发展和兴盛还包括它自身在内许多城市第三产业的基本支撑,城市工业的衰落会同时带来第三产业的衰落。
城市工业用地的扩展也直接影响着第一产业用地,并与整体城市产业结构变迁密切相关。工业的布置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城市的空间布局。工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并产生客货运量,它对城市的主要交通的流向、流量起决定影响。任何新工业的布置和原有工业的调整,都会带来城市交通运输的变动。
许多工业在生产中散发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引起城市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工业给城市以生命力,使城市发展、壮大,并富有生机,但同时也给城市带来各种问题。城市规划的任务在于全面分析工业对城市的影响,使城市中的工业布局,既满足工业发展的要求,又有利于城市本身健康地发展。
C. 221工业用地是什么
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适用)中的一种,属一级建设用地中的二级工矿仓储三级工业用地,指工业生产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221是他的代号
D. 仓储用地与工业用地有哪些区别
工业仓储用地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该用地应归入水域和其他用地类。不能简单理解为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仓储用地还可以分为一般性的仓储用地和物流发展用地。
E. 什么是“工业仓储用地”
工业仓储用地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但不包括露天矿用地,该用地应归入水域和其他用地类。不能简单理解为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仓储用地还可以分为一般性的仓储用地和物流发展用地。
在城市规划中,仓储用地是城市用地组成部分之一,它与城市其他功能部分,如工业、对外交通、城市道路、生活居住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保障城市良性运转的物质条件之一。
由于其储藏的物资种类多,数量大,出人频繁,对城市交通与环境有很大影响,由于它在城市中的布置牵涉面广,影响因素复杂,在进行城市用地布局时必须注意。
(5)工业用地中布置的有哪些功能扩展阅读:
仓储仓库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城市规划的需要,可作如下分类:
1、从城市的卫生安全角度
仓库可按储存货物的性质及设备特征分为:
(1)一般性综合仓库这类仓库的技术设备比较简一单。储存商品的物理、化学性能比较稳定,互不干扰。
如对城市环境没有什么污染的百货、五金、花纱布、医药器材、烟叶、土产等仓库,无危险、污染的化工原料仓库,一般性工业成品仓库及一般性(不需冷藏的)食品仓库等。
(2)特种仓库这类仓库对交通、设备、用地有特殊要求,或对城市卫生、安全有一定影响的,如冷藏、活口、蔬菜、粮、油、燃料、建筑材料以及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工原料等仓库。
2、从城市使用的角度
从城市使用的角度,可按仓库的职能分为:
(1)储备仓库保管储存国家或地区的储备物资,如粮食、工业品、设备等储备仓库。它们主要不是为本城市服务,物资的流动性不大,但一般规模较大,对外交通要便利。
(2)转运仓库专为物资中转的作短期存放的仓库,不需作货物的加工包装,但必须与对外交通设施密切结合,有时也可作为对外交通用地的组成部分。
(3)供应仓库主要的储存物资是为供应本市生产、生活服务的生产资料与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品,这类仓库不仅储存物资,有时还作货物的加工包装。
(4)收购仓库这类仓库主要是把零碎物资收购暂时储存,再集中批发转运出去,如农副产品等。
F. 工业用地的工业区
按照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工业,可大大节约用地和建设投资,最大限度实现原料和
“三废”的综合利用,改善城市的卫生状况,更重要的是便于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提高生
产的自动化程度,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业的统一布置,也能使建筑布局完整,从
而改变工业区的面貌。
工业协作的几个方面
(1)产品、原料的相互协作:产品、原料有相互供应关系的厂,宜布置在同一工业区
内,以避免长距离的往返运输,造成浪费。如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中,化工一厂、化工二厂
为附近其他厂提供原料。
(2)副产品及废渣回收利用的协作:能互相利用副产品及废渣进行生产的厂可布置在
同一工业区内,如磷肥厂和氮肥厂之间的副产品回收利用。
(3)生产技术的协作:有些厂在冶炼和加工的生产过程中需两个以上厂进行技术上的
协作,这些厂要尽可能布置在一个地区内,如汽车,拖拉机工业体系,动力工业体系等。
(4)厂外工程协作:工业区内的工厂,厂外工程应进行协作,共同修建铁路专用线、工
业编组站、给水工程、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及高压线路,能减少设备、设施,节约投资。
(5)动力设施的协作:工业区内可统一修建热电站、煤气发生站及锅炉房等动力设施。
(6)备料车间及辅助设施的协作:一般工业均有铸工、锻工及热处理等热加工车间、也
有机修、电修、木工等辅助车间,如各厂自成一套,往往因生产任务小,使设备不能充分
利用,生产技术不易提高,建筑分散。如将几个厂的这类设施集中修建,既可节约投资,又
可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7)地方工业部门的协作:地方工业部门可以建立卫星厂和服务性厂为该地大厂服务,
为大厂提供各种半成品及零件,利用大厂的边角废料生产各种日用品,充分利用废料增加
生产。
(8)厂前建筑的协作:可联合修建办公室、食堂、卫生所、消防站、车库等以节约用地
和投资。
工业区的组织
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中,要确定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业用地,如机械、化工、制
造工业,将各类工业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个工业区。工业区应该有一个统一的
规划,区内布局应紧凑,各厂不应自成一套、各自为政,要注意节约用地。
3.工业区的组成
①生产厂房;②仓库;③动力及市政设施;④维修与辅助企业;⑤综合利用和加工工
业;⑥运输设施;⑦厂区公共服务设施;⑧科学实验中心;⑨卫生防护带。
4.工业区规模
工业区的规模随着城市的性质,工业的内容、性质,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分布、组成,以
及建设条件和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工业区规模过小,则无法提高各种设施的协作
程度;工业区规模过大,则造成交通运输和污染的集中。因此,在城市中组织工业区应注
意研究其合理规模。
工业用地的布置
工业用地的布置直接影响到城市功能结构和城市形态。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重点安排
好工业用地,综合考虑工业用地和居住、交通运输等各项用地之间的关系,使其各得其所
是十分重要的。
1.工业的分类
按工业性质可分为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燃料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
等,在工业布置中可按工业性质分成机械工业用地、化工工业用地等等。
按环境污染可分为隔离工业、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一
般工业等。隔离工业指放射性、剧毒性、有爆炸危险性的工业,这类工业污染极其严重,一
般布置在远离城市的独立地段上。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指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等。这类
工业的废水、废气或废渣污染严重,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一般应与城市
保持一定的距离,需设置较宽的绿化防护带。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指某些机械工业、纺
织工业等。这类工业有废水、废气等污染,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可布置
在城市边缘的独立地段上。一般工业指电子工业、缝纫厂、手工业等。这类工业对居住和公
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可分散布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的独立地段上。
2.工业用地在规划建设用地中的比重
工业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一般以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00'25万为
宜;但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中小工矿城市,其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可大于
25%。
规划人均工业用地面积指标一般在10}--25m2之问,但拥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
矿城市,其规划人均工业用地指标可适当提高,但不宜大于30mZ。特大城市,由于城市总
用地紧凑,工业用地面积大致在18m/人以下。
3.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
城市中工业用地布置的基本要求应满足为每一个工业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和建设条
件,并处理好工业用地与城市其他部分的关系,特别是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其布置的
一般原则如下:
(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用地基本上符合工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减少开拓费用,有
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能解决给排水问题。
(2)职工的居住用地应分布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段上,尽量靠近工业区,并有方便的
交通联系。
(3)工业区和城市各部分,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应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并充分
注意节约用地。
(4)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
市内运输。
4.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可以根据生产的卫十类别、货运量及用地规模,分为三种情况:布
置在远离城区的工业、城市边缘的工业和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
对工业的各种特点,如原料来源、生产协作、运输、能源、水源、劳动力、有害影响
等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影响工业用地布置的主要因素,将各工业用地布置在城市的不同地
段。特别要指出的是,各类工业又有许多不同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按照城市发展
战略,保证多种产业发展的弹性可能,才能使布局真正科学合理。捷克建筑研究院编制了
不同性质的各类工业在城市中常设位置及适宜位置表(表4-4-4)和纺织、服装、制革工业
厂址决定因素以及工业在城市中之适宜位置的表格(表4-4-5),后表说明了同类工业决定
厂址的因素亦不相同。
(1)布置在远离城一市和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工业
由于经济、安全和卫生的要求,有些工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如放射性工业、剧
毒性工业以及有爆炸危险的工业。有些工业宜与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有严重污染的钢
铁联合企业、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厂等。为了保证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这些
厂应按当地最小额中的风向布置在居住区的上风侧,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必须保留足够的
防护距离。对城市污染不大的工业、规模又不太大时,则不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段;否
则由于居民人数有限,公共设施无法配套,造成生活上的不方便。
(2)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
对城市有一定干扰污染、用地大、货运量大、需要采用铁路运输的工厂应布置在城市
边缘,如某些机械厂、纺织厂等。这类工厂有着生产、工艺、原料、运输等各方面的联系,
宜集中在几个专门地段形成不同性质的工业区。
按城市规模的不同,城市中可设一个或多个工业区,分别布置在城市的各处。规模较
小的城市有时只有一个工业区,往往形成高峰交通流量集中在通往工业区的道路上(图4-4-24)。
城市中能够形成两个工业区时,则可将工业区布置在城市的不同方向,如将工业组成
为不同性质工业区,按照其产生污染的情况布置在河流上、下游或风频最小的上、下风向
位置。这种布置方式既有利于减少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又有利于组织交通,缩短工人上下
班的路程,但在布置时应注意不妨碍居住区的再发展。
城市工业区往往沿放射的对外交通线路布置,使工业区与居住区交错。这种布局要注
意,如果工业区按当地最大频率的风向位于居住区的上风侧时,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要有
足够的防护距离,并应注意随城市发展有开辟环路进行横向联系的可能。
(3)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
基本没有干扰污染、用地小、货运量不太大的工业可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这类
工业包括:
1)小型食品工业:如牛奶加工、面包、糕点、糖果等厂。
2)小型服装工业:如缝纫、服装、刺绣、鞋帽、针织等厂。
3)小五金、小百货、日用工业品、小型服务修配厂:如小型木器、藤器、编织、搪瓷
等厂。
4)文教、卫生、体育器械工业:如玩具、乐器、体育器材、医疗器械等厂。其中机械
与半机械操作、对外有协作联系、货运量年达3000--4000t、有噪声、有燃物和微量烟尘、
用地达30hm“左右的中小型厂(食品厂、粮食加工厂、纱厂、针织厂、木材加工厂、制药
厂、机械修理厂、无线电厂等)、则应布置在城市内的单独地段。这种地段形成的街坊应靠
近交通性道路,不宜布置在居住区内部。
对居住区毫无干扰的工业为数不多。一般的工厂都有一定的交通量和噪声,由于工厂
规模较小,布置得当,可以使居住区基本上不受影响。
5.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
(1)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关系
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一般有三种布置形式:一是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平行布
置,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工业区和居住区相应呈带形发展,互不干扰,工业用地与居
住用地的关系较好。另一类是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垂直布置,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工
人上下班不为工业区内铁路线所隔断;热电站、热加工车间及排出有害物质的车间离居住
区远一些,不排出有害物质的车间可离居住区近一些,这样可以减少防护带宽度,节省建
设费用。这种布置方式对占地面积较小的工业区较为合适,但对于占地面积大的工业区,采
用这种布置方式就会增加工人上下班的距离。第三种是混合布置方式,它既有平行布置的
优点,也具有垂直布置的长处,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形式(图4-4-25)a
(2)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
工业区在城市总体布局中有如下几种布置方式:
1)工业区包围城市工业区分散在城市的周围,并按工业性质和污染程度,均匀地、
合理地布置在城市的四周;城市内部有若干工业小区和分散的工业点(图4-4-26)。这种布
置形式可以避免工业的大量运输对城市的干扰。但由于工业将城市包围,城市用地没有留
出缺口,使城市没有发展余地,或者城市发展后又形成新的工业包围区,造成相互干扰的
局面。
2)工业区与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工业区布置结合地形,与其他用地呈间隔式交叉布
置(图4-4-27)。这种形式有利丁充分利用地形,并根据工业企业不同的污染情况,分别考
虑风向和河流上下游的关系,可将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业区根据河流流向布置在城市下游,
废气污染严重的企业按当地最大频率的风向布置在城市下风向,使各工业企业各得其所。但
这种布置形式也要注意组织好交通,否则相互穿越,形成相互干扰。
3)组团式布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根据规划布置意图将城市组成几个规划分区,每
一分区组团中既有工业企业,又有居住区,使生产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图4-4-280
4)群体组合式布置在工业用地布置中,有的将工业用地分为市区工业用地、近郊工
业区、远郊工业区等,而使城市形成群体组合的城市形态。有的中、小城市以一城多镇组
合形式来布置工业用地。图4一4一2为南通市总体布局示意,为一城二镇形式,除母城工业区
布置较多外,在唐闸形成以棉纺工业为主的工业区,在天生港形成以电力工业为主的工业
区。
(3)工业用地布局对城市用地形态的影响
1)工业地带随着现代化大工业和工业联合化的趋势,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某些地
区,由于交通、消费、资源等有利条件.工业大量集中,城市之间几乎连成一片,这就形
成了新的城市形态,即工业地带或称城市集聚区。如美国东北部大酉洋沿岸北起波士顿、南
至华盛顿、东起纽约、酉至芝加哥的巨大城市带,就是在开发资源,建立工业区,集中发
展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服务业的基础上,形成的庞大的工业地带。
再如口本,由于资源贫乏,工业原料大多来自国外,因此大型工业企业都沿海布置。目
前东京与南面的横滨连成片,形成京滨工业地带;往东向千叶县发展,成为京叶工业地带;
东北向茨城发展,是鹿岛工业区。东京附近地区已形成了巨大的东京首都圈工业地带;该
地区主要工业是钢铁、石化、机械等,职工和产值都占了日本全国的1/30
图4..1_29为德国鲁尔工业地带。鲁尔区是以采矿业为基础形成的着名工业地带,这里
煤炭资源丰富,工业用水充足,水陆交通方便,就近还可利用洛林的铁矿石,工业发展条
件十分优越,现拥有煤炭、钢铁、机械、电力和化工等工业部门,工业产值占前西德工业
总产值的4000,是前西德的工业心脏,也是欧洲重要的工业中心。鲁尔区内,大小城镇鳞
次栉比,城镇之间距离只有几公里至几十公里,包括8个大城市区,十几个10-}-100万较
大的中心城市。
中国的辽中地区,京、津、唐地区,沪一宁地区工业基础较好,随着今后工业的发展,
也将会有形成工业地带的趋势。
2)组合城市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已开始注意到控制大城市的问题,比较有计
划地、由近及远地发展市郊工业区、卫星城镇,形成以母城为中心的组合城市。
图4-4-30是上海市组合城市示意图。上海市从50年代开始由近及远,逐步开辟了吴
淞、五角场、桃浦、槽河径、长桥、高桥等6个近郊工业区和嘉定、安亭、松江、阂行、吴
径、金山卫、宝山等7个远郊卫星城镇。这些工业区和卫星城镇既有工业又有生活居住区,
对于促进生产发展,调整城市布局,合理分布工业,控制市区规模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作
用。使上海市从一个单一城市,逐步向群体组合城市发展。
3)多功能综合区和带形城市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对生产和生活又有了新的要求;
多功能的综合区和多心开敞的带形城市的规划思想有了发展。
图4-4-31是多功能综合区和带形城市示意。在带形结构中的每一个综合区既有生产又
有生活,形成一定规模。这种城市形态,便于逐个建设,比较机动灵活。在道路布置方面,
中心部分可以以生活性街道相联结,边缘地带有交通性干道或铁路通过,以解决工业生产
的交通运输问题。
G. 房产证上面土地用途写着工业用地代表啥意思
工业用地是指独立设置的工厂、车间、手工业作坊、建筑安装的生产场地、排渣(灰)场地等用地。
形式1
用地的形状和规模工业用地要求的形状与规模,不仅因生产类别不同而不同,且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采用的运输方式、工艺流程和建筑层数有关。当把技术、经济上有直接依赖关系的工业组成联合企业时,如钢铁、石油化工、纺织、木材加工等联合企业,则需要很大用地。可见影响工业用地大小的因素很多,规划中必须根据城市发展战略对不同类型的工业用地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为未来的城市支柱产业留有足够的空间和弹性。但同时也要注意工业发展应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和发挥城市土地市场和规划管理的作用,有效地控制城市工业用地的浪费现象。
形式2
地形要求工业用地的自然坡度要和工业生产工艺、运输方式和排水坡度相适应。利用重力运输的水泥厂、选矿厂应设于山坡地,对安全距离要求很高的厂宜布置在山坳或丘陵地带,有铁路运输时则应满足线路铺设要求。
形式3
(3)水源要求安排工业项目时注意工业与农业用水的协调平衡。由于冷却、工艺、原料、锅炉、冲洗以及空调的需要,如火力发电、造纸、纺织、化纤等,用水量很大的工业类型用地,应布置在供水量充沛可靠的地方,并注意与水源高差的问题。水源条件对工业用地的选址往往起决定作用。有些工业对水质有特殊的要求,如食品工业对水的味道和气味、造纸厂对水的透明度和颜色、纺织工业对水温、丝织工业对水的铁质等的要求,规划布局时必须予以充分注意。
形式4
能源要求安排工业区必须有可靠的能源供应,否则无法引人相应工业投资项目。大量用电的炼铝、铁合金、电炉炼钢、有机合成与电解企业用地要尽可能靠近电源布置,争取采用发电厂直接输电,以减少架设高压线、升降电压带来的电能损失。染料厂、胶合板厂、氨厂、碱厂、印染厂、人造纤维厂、糖厂、造纸厂以及某些机械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加热、干燥、动力等需大量蒸汽及热水,对这类工业的用地应尽可能靠近热电站布置。
形式5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工业用地不应选在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区;土壤的耐压强度一般不应小于1.
5kg/cm;山地城市的工业用地应特别注意,不要选址于滑坡、断层、岩溶或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段;在黄土地区,工业用地选址应尽量选在湿陷量小的地段,以减少基建工程费用。工业用地的地下水位最好是低于厂房的基础,并能满足地下工程的要求;地下水的水质要求不致对混凝土产生腐蚀作用。工业用地应避开洪水淹没地段,一般应高出当地最高洪水位0.
5m以上。最高洪水频率,大、中型企业为百年一遇,小型企业为50年一遇。厂区不应布置在水库坝址下游,如必须布置在下游时,应考虑安置在水坝发生意外事故时,建筑不致被水冲毁的地段。
形式6
工业的特殊要求某些工业对气压、湿度、空气含尘量、防磁、防电磁波等有特殊要求,应在布置时予以满足。某些工业对地基、土壤以及防爆、防火等有特殊要求时,也应在布置时予以满足。如有锻压车间的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地面发生很大的静压力和动压力,对地基的要求较高。又如有的化工厂有很多的地下设备,需要有干燥不渗水的土壤。再如有易燃、易爆危险性的企业,要求远离居住区、铁路、:公路、高压输电线等,厂区应分散布置,同时还须在其周围设置特种防护地带。
形式7
其他要求工业用地应避开以下地区:军事用地、水力枢纽、大桥等战略目标;有用的矿物蕴藏地区和采空区;文物古迹埋藏地区以及生态保护与风景旅游区;埋有地下设备的地区。
H. 一类工业用地和二类工业用地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对居住及公共环境的干扰程度、污染程度、安全隐患程度的不同。
1、一类工业工地
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工业用地,包括以产业研发、中试为主兼具小规模生产的工业用地,如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艺品制造工业等用地。
2、二类工业用地
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一定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工业用地,如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纺织工业等用地。
3、三类工业用地
对寓居和公共设备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大中型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制革工业、建材工业等用地。在规划图纸中用字母M3表示。
(8)工业用地中布置的有哪些功能扩展阅读:
工业用地类型指的是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工业用地分成的三种类型。包括基本无污染、对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对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是指独立设置的工厂、车间、手工业作坊、建筑安装的生产场地、排渣(灰)场地等用地。工业用地的增加可以使城市发展,壮大并富有生气,但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用地的形状和规模工业用地要求的形状与规模,不仅因生产类别不同而不同,且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采用的运输方式、工艺流程和建筑层数有关。
参考资料:网络-工业用地类型
I. 城市规划工业用地的基本要求 要注意哪些方面
选择相对平坦地段满足地面自然坡度要求,地块不宜过小。
应靠近能源地,水电其他相互协作能源供给地等,但要避开生态保护区,风景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及军事、水利交通等重要城市设施。
为防止污染,应布置在城市下风位,城市水系下游,与城市其他生活用地之间应开设防护绿带,应避开城市中心区,居住区等,并应留处防护绿化带。
应相对集中,不应过于分散,遍地开花,分割城市或大量布置在城市周边将城市包围,妨碍城市发展。
应通过城市主次干道与铁路高速公路、码头、机场等保持顺畅的联系。有利于原料及产品的输入及输出,同时应尽量减少工业运输交通对城市的其他地区的影响。特别是集中的大片工业区对外交通联系要方便,避免距离过长,对城市其他用地干扰过大。
铁路货场要接近工业区,有几个工业区的城市按其需要可将铁路货场设为几处减少中转运输,同时可减少城市道路交通压力。
沿江布置工厂是工业在城市布局中常用的形式,要注意岸线的合理使用,对有些交通量不大的或者是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工厂仓库可布置在离航道远一些的地段,以免占用岸线。
沿着对外交通干道布置工业时要合理组织工厂出入口与场外道路交叉的交通,以免过度地干扰对外交通。
生产上有协作的工厂,应就近布置,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压力。
对有特殊环境或能源要求的工业,应在布置时合理安排,予以满足。
工业用地的数量比例要符合城市性质及建设用地标准。(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工业用地10.0~25.0(平方米/人)。大城市的规划人均工业用地指标宜采用下限;设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其规划人均工业用地指标可适当提高,但不宜大于30.0m2/人。)
J. 国有土地包括哪些 工业用地又有哪些区别
工业用地是指在城乡规划中确定的应建设独立设置的工厂、车间、手工业作坊、建筑安装的生产场地、排渣(灰)场地等功能的用地。
国有土地指根据《土地管理法》中规定的、属于下列范围的土地:
(一)城市市区的土地;
(二)农村和城市郊区中已经依法没收、征收、征购为国有的土地;
(三)国家依法征用的土地;
(四)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土地;
(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
(六)因国家组织移民、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成建制地迁移后不再使用的原属于迁移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工业用地与国有土地没有定义交叉的内容,工业用地属于用地性质,国有土地是指权属主体确定为国家的土地,所以在概念上是无可比性的,但从权属上划分,工业用地也是国有土地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