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工业强国是哪个城市提出的

工业强国是哪个城市提出的

发布时间:2022-05-04 08:48:19

1. 欧洲第一工业强国的德国,为什么经济能够如此强劲

德国作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我们所熟悉很多的手表、汽车都是 源自德国的,德国的经济的强劲很大程度上还是依据当时工业革命的福利还有在二战中的受益。而且德国就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大规模推行义务教育也让经济发展得到一个很好的保障。

最后在对于美国和苏联的冷战时期,美国在对于德国也是支持了很多。美国在马歇尔计划中对联邦德国进行了大量援助,在技术、金融、设备等方面对德国进行大力扶持,德国经济迅速复苏。联邦德国被纳入北约,从此搭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快车,战后仅10多年,联邦德国经济就重新成为世界第一。

2. 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是哪个国家19世纪40年代中国遭受的殖民侵略战争有哪些

英国.
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3. 为什么提起工业强国,人们都喜欢拿日本和德国作为例子,而不是美国

工业发展一直作为一个国家的脊梁,支撑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工业的好坏与否,精致与否,都侧面体现一个国家的实力,甚至体现出这个国家的民众精神。像大家经常提及的德国,日本工业,第一印象都是,做工精细,德国更是在工业,机械做工非常精细,日本的工业发展程度更为迅速。提及工业却不拿美国作为比较对象,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这里提起的工业强国,拿日本,德国的工业作为例子,其实下意识的将工业限制在了制造方面,拿这两个国家作为标杆。而工业包含的种类非常之多,每个发达国家都有其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工业。

4. 有关英国18世纪成为头号工业强国的原因

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

☆英国工业革命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
兴起原因
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②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③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④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新兴的棉纺织业。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利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在英国伯明翰,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资产阶级工厂了。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5. 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因素有哪些

工业革命是发起于英国
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现代化进程,经过这场革命,英国的生产力大幅提高,经济迅速增长,为成为工业强国打下了基础。

你搜一下“工业革命”,有更详细的说明。

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在英国乃至世界的爆发。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 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其次,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的国内市场,以及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为英国积累原始资本和提供了广阔的原料地和市场,更有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这是后来的法国,德国等,都无法比的。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手工生产已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一场机器生产革命必然爆发。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1)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束缚,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2)消除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表现在英国即圈地运动)(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提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资本(殖民);(4)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长期的发展,为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 一般认为,蒸汽机、焦炭、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工业革命都是以轻工业开始,向其他部门发展。在瓦特改进蒸汽机之前,整个生产所需动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随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6. 德国是个工业强国吗

德国作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我们所熟悉很多的手表、汽车都是 源自德国的,德国的经济的强劲很大程度上还是依据当时工业革命的福利还有在二战中的受益。而且德国就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大规模推行义务教育也让经济发展得到一个很好的保障。

德国建立的时候虽然对于第一次的工业革命没有赶上,但是之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给德国很大 的机会。在德国统一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德国的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得以交叉进行,德国省去了两次工业革命迭代的时间和消耗,得以从高起点开始。

在德国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经济实力已经仅次于美国,跃居欧洲第一。而且快速发展得到的高度的工业化为德国带来了海量的数量技术工人,这使得德国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国土虽然没有得到扩张,反而缩水了,但是之后崛起的速度非常的快。

一战的战败让德国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所以二战时期的德国就以整个欧洲作为德国的原料产地和市场。德国在重新回到欧洲的时候,就凭借自己的实力大量的掠夺欧洲很多地方的财富,所以也成为了之后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

最后在对于美国和苏联的冷战时期,美国在对于德国也是支持了很多。美国在马歇尔计划中对联邦德国进行了大量援助,在技术、金融、设备等方面对德国进行大力扶持,德国经济迅速复苏。联邦德国被纳入北约,从此搭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快车,战后仅10多年,联邦德国经济就重新成为世界第一。

7. 英国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因素有哪些

1、思想上:14—16世纪,西欧各国正在形成中资产阶级提倡人文主义思想,发起了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经济上: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作用:)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使世界开始连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繁荣起,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政治上: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的社会政治斗争。这一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5,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18世纪后半期,成为最强大的殖民国家,为英国工业生产积累了资本,也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英国最早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工厂)。

8. 什么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
17、18世纪,在欧洲和北美,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冲击,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进行改革,推行富国强兵政策,为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埋下了伏笔。
知识点延伸:
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基本上是在资产阶级提出的纲领、口号下进行战斗的。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的航路要道的有利条件,积极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积累了巨额资本,使得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掌握政治权利,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

9. 美国第二次产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的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5年,在19世纪美国的最后25年,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美国的电力电气工业从一开始就走在世界前列,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化强国。美国在1860年以前仍属于殖民地类型的经济:出口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工业基础相当薄弱。那么,美国是如何从欧洲工业的边缘地区和模仿者一跃而成为新工业革命领导者的?这对我国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有哪些启发呢?

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会窗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与美国大量出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产业产品相反,美国在棉纺织业这个第一次工业革命主导产业的技术上虽然也有很大改进,但生产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一直是棉织品净进口国。这种历史事实说明,一国在传统产业上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情况下,在新兴产业上可以一跃超过发达国家。

演化经济学对此在理论上已经证明,落后国家利用劳动力、资源等成本要素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试图在传统产业上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将永远不会缩小与后者的经济差距。相反,在新技术革命刚刚兴起的时候,虽然新技术最初出现在发达国家,但由于其技术体系处于最原始的早期阶段,科技知识大都处于公共领域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知识的意会性程度很低,落后国家在这时如果能够迅速进入新技术体系,就有可能把发达国家在早期新技术和科学基础的领先地位转移到本国。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初三十多年中,德国也是这样崛起的,而英国却因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领先地位,锁定在旧技术经济范式之中,导致了其工业力量的衰落。

巨大国内市场规模的关键作用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美国并不是新技术的最初发明者;即使是从一开始就走在世界前列的电力电气工业,美国在技术发展上也不具有占先优势,基础科学研究更是落后于英、法、德,那么,美国是如何抓住新技术革命机会窗口的呢?

美国巨大、丰富的市场使美国在国际比较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许多技术创新源于欧洲,但由于可以在美国市场中实现规模经济,其发展却是在美国进步最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期,由于本国市场狭小,欧洲技术创新在原有的技术轨道上难以开发新产品并大幅度提高生产率,而一旦被引入到美国,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能够很快开发出生产率高于欧洲的新产品和新工艺,申请新专利,开辟新的技术轨道,摇身一变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领导者,并反过来占领甚至垄断技术先发国的市场。

最近的类似例子则是:德国的高铁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德国和欧盟却无用武之地,而在中国却可以取得快速的技术进步。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超过美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的人口总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需市场,这种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是我国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重大历史机遇的得天独厚的绝对优势,是任何国家所不具有的,除了历史上的美国。但我们珍惜、保护并运用这种无以伦比的优势了吗?这无疑值得我们深思。

排斥外国直接投资,独享巨大国内市场为美国提供的技术创新租金

美国在19世纪许多行业上技术落后于欧洲国家,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行业中基本没有外国直接投资,而直接投资却是开发优势技术的天然渠道。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对此是不会感到惊讶的,因为他在1913年就指出,曾有人说拉丁美洲给外国资本以特许权,但从未听人说美国给外国资本以特许权,这是因为我们不给他们这种权利,原因就在于投资于某个国家的资本会占有并且统治该国。美国的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华为和三一重工最近在美国的遭遇就是明证。正是由于实行了高关税保护和排斥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一旦国外先进技术通过“反向工程”被引进,美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就会为这种技术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西欧的技术领导地位也就不得不让位于美国了。

反观我国,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是我国各产业长期以来的“老大难”问题,这与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依赖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市场重于技术,珍惜、保护并利用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导部门创造领先市场,这是我国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历史机遇最基本的条件。

高工资战略

由于具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美国的崛起并不是通过出口导向型经济、而是通过内向型经济实现的,国内市场规模除了人口规模外,美国民众的工资增长是其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崛起时期的政治家认为,工业化不能像英国那样靠剥削工人来实现,而要靠开发大自然的技术创新租金为美国人民提供高工资来实现,所以,他们绝不允许像100多年后的跨国公司那样“把利润带走,把GDP留给中国”,因为这样的话,美国人民的高工资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把低工资看做是竞争优势相反,当时的美国工业保护主义者却把低工资看做是“祸根”,称作是“乞丐劳动力”。他们认为,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机器生产将使高工资国家在单位劳动力成本上比廉价劳动力国家更低,原因就在于机器生产率的增长超过了工资的增加,因此,“不管在何处,由高收入劳动者所组成的国家都必将战胜‘乞丐劳动力’的国家”。

在美国经济崛起过程中,美国工人的高工资刺激了用机械替代昂贵的劳动力,而机械发明导致了更高的生产率,从而使工资更高,这反过来又刺激了在更高程度上采用新的发明。因此,在技术创新与工资增长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正反馈的良性循环,这是美国依靠美国人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实现经济崛起的重要基础,这也是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头四十年就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发明创造和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深植于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

这种文化的形成与美国政治家的大力提倡是密不可分的:自本杰明·富兰克林以来,对科学技术的尊崇就成了美国文化的一个持久特征。美国卓越的政治家亨利·克莱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就指出,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培育实用技术和制造工艺优势的国家在力量上必将胜过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国家;而在鸦片战争150年之后的中国,政治家们一方面在津津乐道“人口红利”,另一方面在带头购买外国品牌汽车,其命运的差别由此可略见一斑。法国着名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访问美国后,在他1836年的经典性着作《美国的民主》中由衷地赞叹到:在美国,人们对科学中纯粹实用部分的理解令人钦佩,同时又对那些在应用中直接需要的理论部分给予认真的关注,在这方面,美国总是展现出一种自由的、原创的和富于发明的心智力量。

因此,这种文化造就了对技术新动向的高度敏感,欧洲的任何技术动向,几乎马上在美国就有反映,其反映之快,超过欧洲大陆本身,这几乎成为美国的一个传统。例如,1803年,英国开始研发蒸汽动力机车,但在英国还没试制成功的时候,1807年美国就成功地试航了蒸汽推动的轮船。欧洲人发明了电的理论,而对之理解最透彻的却是美国的爱迪生和贝尔等人。发明和创新是人的天职。摈弃目前在我国流行的消费主义和犬儒主义的颓废文化,大力弘扬创造主义新文化,开创一个全民创新的新时代,这是我国通过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10. 英国为什么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大国英国人为什么能在海洋上称霸

在当时的世界各国中,只有英国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各种条件和因素。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在争夺殖民霸权战争中取得胜利,成为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需要在工业生产领域里进行革命。英国资产阶级政权通过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扩大了资本积累,增加了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这些都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是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和政治诸多方面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与法、德、俄等大陆国家比较起来,英国封建割据势力相对弱小,较早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实现了政治统一,并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市场,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法国实现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虽不比英国晚,但因疆域比英国大、封建割据的残余势力相对强大,地区间的隔绝状态继续存在了一个较长时期。德国1871年才实现政治统一,各地区间关卡林立,缺乏统一市场,严重地阻碍了工商业的自由发展。 英国在17世纪中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消灭了不利于商品经济自由发展的专制统治,使经济有了比其他国家更自由的发展空间;财产和私人企业的安全得到了更多的保障;废除了骑士领地制和对圈地的法律限制,促进了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后形成的社会政治、宗教和经济观念比较有利于经济变革。革命期间所采取的种种革命措施,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桎梏,扫清了工商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这方面,英国比其他主要欧洲国家早一、二百年。 英国社会相对稳定,较少受战争破坏。17世纪中叶的内战以后,英国本土未发生过大的战争,英国虽多次卷入国际战争,但因本土被海峡与大陆隔开,战争基本上在境外进行,不像大陆国家经常受战争和社会动乱的破坏。 英国自然条件比较好,煤铁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土地肥美,适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有众多的河流和港口,有发展内河航运和海运的良好条件;通向美洲的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有利,便于向海外发展。 16世纪末期至18世纪中叶,英国先后通过对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的商业战争和殖民战争,打败了殖民掠夺和海运方面的主要竞争对手,取得了制海权,掠夺了大量财富和海外殖民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上霸主和奴隶贸易国,获取了丰富的原料来源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英国社会比较开放,英国人在同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善于吸收别国的先进技术。英国实行比较宽容的宗教政策,使非国教徒能在革新技术和发展工业方面发挥自己的才智。根据对随意挑选的一批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家和企业家的宗教信仰所作的考察,他们中的49%都是非国教徒,而非国教徒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还不到5%。英国还向大陆受迫害的新教徒敞开大门,大批新教徒迁居英伦三岛,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为英国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英国早已在基本的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中领先。由于英国的保存林正被耗尽,它很早就开始用煤作燃料,利用煤末冶炼铁。法国大革命时,英国每年大约生产1 000万吨煤,而当时有人已意识到这种无限的动力之源对英国工业的意义。英国还率先发展起高炉;这种高炉迥然不同于旧时的熔铁炉,能成批生产铁。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是法国的三分之一,到1840年,却是法国的三倍多。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英国正在生产被大规模消费的、其需求量又大又稳定的商品方面向前推进。 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多。英国的宫廷支出和军费较法国的低,英国征税较少,政府的财政状况较好。此外,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到17世纪末,伦敦已在与世界的借贷中心阿姆斯特丹竞争;伦敦的证券交易所于1698年建立,而巴黎直到1724年才有正式的证券交易所。 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由于行会较早瓦解及其多方面限制的消失,使采用分散在家庭加工的制度和建立拥有动力机械的工厂更为容易。圈地于16世纪开始,继续了三个世纪,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达到最高潮。自耕农时常不得不出卖劳动力。1714至1820年间,英国有600万英亩以上的土地被圈占。这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做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寻找工作。英国自耕农被大批地逐出家园,这一现象把关心社会的个别人吓坏了,他们直言不讳地起来反对。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以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圈地也在欧洲一些别的国家发生过,但在程度上要小得多。例如,在法国,法国革命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土地,从而增加了他们对故乡的依恋,使他们不愿意收拾行李上别处。 培根、牛顿等开创了现代实验科学,使英国在近代科学中处于领先地位,为技术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智力条件。法国虽也有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但因社会条件欠佳,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落后于英国。由于英国具有以上种种优势,它的工业革命开始和完成的时间都比其他国家早,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强国。182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高达50%,法国其次,占15~20%。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间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和未来全球一体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蒸汽机的发明,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是国家间、民族间交流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技术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国际交流提供了经济前提。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廉价的、新奇的、优质的商品成为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由此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并为最终形成世界经济打下了基础。英国取得海上霸权的时候要早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正是英国的海上霸权取得的贸易、殖民地资源也奠定了其率先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十六世纪,为了进一步扩张,攫取更多的利益和财富,英国开始向海洋进军,组织了强的的海军,并与同样是海上霸主的西班牙进行了决战,从而建立了自己的海上霸权。1588年英国海军和西班牙无敌舰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海战,以无敌舰队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英国的这场胜利牢固地树立起了作为世界头号海军大国的地位,直到20世纪它还保持着这种海上霸王的地位。 </SPAN>

阅读全文

与工业强国是哪个城市提出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奥迪A4为什么缺车 浏览:663
工业用地到期后如何办理续期 浏览:533
浒关工业园属于哪个社区 浏览:818
汽车轮骨多少钱 浏览:265
奔驰c260进口和国产哪个好 浏览:59
汽车rs跟s有什么区别 浏览:770
创造工业熔炉怎么用 浏览:429
五三屈家岭工业园有什么工厂 浏览:569
宝马328如何刷二阶 浏览:903
黄石工业城在哪里 浏览:768
哪些专业汽车美容店 浏览:310
你买什么宝马 浏览:290
汽车黄标多少钱 浏览:366
奥迪哪些车有升降高音 浏览:539
汽车购置税发票哪些部分打码 浏览:202
上海奔驰房车哪里可以买 浏览:566
宝马一共多少种蓝色 浏览:807
如何识别宝马x5的版本 浏览:828
汽车怎么变更车牌 浏览:400
奔驰e300l防冻液多久更换 浏览: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