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发达国家的主要工业区
美国:http://..com/question/27148163.html
德国:查一下鲁尔区的位置
法国:阿尔萨斯-洛林工业区。
俄罗斯:(不是发达国家)四大工业区的分布 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这里有以莫斯科(路上交通发达)和圣彼得堡(海运发达)为中心的两大工业区,这两个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俄罗斯的工业建设向东发展,在乌拉尔山区建立了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的乌拉尔工业区(矿产资源丰富)。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建立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
日本: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周围,交通便利啦。
英国:泰晤士河工业区。沿海,消费市场大
别的不知拉
㈡ 苏州高新区好还是工业园区好
这个其时两个地方都不错!看你是进那家公司了,我建议你如果可以找一家外资企业里面做工的话那肯定比你在其它企业好的多!在工资待方面!但你一定要看准了,但是从环境上来讲我个人认为工业园区不错风景,工作起来心情会好一点,但是那里你想找一点小吃那就找不到便利店了呵呵!!!
㈢ 世界主要工业区有哪些越详细越好,谢谢
美国:1.东北部的五大湖工业区,这裏是美国较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殖民地.阿吧拉契亚山北部有煤矿,五大湖西部有铁矿,加上五大湖水运便利,大西洋远海多优良港口.所以发展成工业区.而且临近玉米帯,乳畜帯,小麦以及混合农业帯.这裏重工业密集,如钢铁,机械制造,汽车等.
2.当美国东北部发展基本饱和了,各种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开始出现时,人们旧开始转向南部和西部这石油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发展.想南部的德州以及佛罗里达州等地方,环境比较优美空气较清新,属于阳光地帯.吸引了许多人才.在这裏建立了新的石油,宇航,飞机,电子等工业.
3.美国西部,更是高新科技的代表.这裏聚集了数千家微电子企业.一开始,由于圭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低价低廉,劳动力廉价,促使这裏飞速发展.70年代末,由于圭谷土地用尽,工厂开始搬到德州.圭谷的优势有:地理位置优越,有便捷的交通,临近太平洋,有航空港,也有连接全国的公路网,有高等院校,可以培养相当的人才,更有美国国防部的稳定军事订单.
德国:查一下鲁尔区的位置
法国:阿尔萨斯-洛林工业区。
俄罗斯:(不是发达国家)四大工业区的分布
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这里有以莫斯科(路上交通发达)和圣彼得堡(海运发达)为中心的两大工业区,这两个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俄罗斯的工业建设向东发展,在乌拉尔山区建立了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的乌拉尔工业区(矿产资源丰富)。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建立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
日本: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周围,交通便利啦。
英国:泰晤士河工业区。沿海,消费市场大
㈣ 如果出国做生意或谋生的话,现在究竟哪个国家最尊重中国人呢好像发达国家…………
1,巴基斯坦。中国和巴基斯坦一直友好相处,保持着密切的文化 往来。建交后,两国即互派文化团组访问和举办展览。1965年3月,中巴两国政府代表在拉瓦尔品第签订了文化协定,并于该年第一次签署了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巴时,中巴签署了2007-2009年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迄今共签署了12个执行计划。[中国与巴基斯坦的科技交往始于60年代。多年来,中巴科技合作顺利并富有成效。随着两国友好关系的持续发展,中巴科技合作也不断走向深入。从较为分散的单项交流发展到科技联委会等规模性的政府间科技合作。自1976年中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以来,两国政府已举行了16次会议。
2,赞比亚。中国与赞比亚于1964年10月29日建交,赞是南部非洲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两国传统友谊深厚,双边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2007年2月揭牌成立了中国在非洲的第一个经贸合作区——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该合作区由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主园区以谦比希铜矿工业园区为基础,目前已有谦比希铜矿、湿法炼铜厂、中赞友谊医院等13家企业,实际完成投资7亿多美元。
㈤ 新工区和新兴工业区二者概念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啊,回答的好追加100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诞生了,它是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的发明和应用为基础的技术革命,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新的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对传统工业造成了冲击,使传统工业区开始走向衰落,而在发达国家的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逐渐出现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如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慕尼黑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地区,相对于传统工业区而言,我们把这些工业地域称为新兴工业区,也叫新产业区。
对于新兴工业区,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第一,时间新,距今也就四五十年时间,大多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第二,地区新,避开传统工业区,另辟新地,一般形成于乡村地区,表现在既不接近原料地,也不接近市场,但要有高科技水平与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第三,企业规模不比传统工业庞大,多以中小型为主。比如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慕尼黑地区和美国的硅谷。
工区就是工企业中最基层的生产单位,例如铁路企业主要行车工种中一般设有线路工区、信号工区、供电工区、接触网工区。而新工区就是在此之外新设立的一些新的生产单位。将工业企业的分工更加具体化、细化。其特点当为:第一,仍然隶属于原来的工业企业,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业区。第二,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有了相应的创新,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出现的适合生产发展的基层生产组织。
㈥ 俄罗斯是否发达国家俄罗斯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还是在亚洲部分
俄罗斯不是发达国家,而是发展中国家。 原因是: 发达国家主要从四个方面衡量:人均GDP高、工业技术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社会福利高。必需同时满足以上四点才能算是发达国家,四个标准缺一不可。目前世界公认的真正的发达国家只有18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典、丹麦、挪威、芬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奥地利、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 (其中前七个是最发达的国家,被称为“西方七国”) 而俄罗斯工业部门严重失衡,轻工业很薄弱,而重工业虽有规模但技术较落后;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 另外,它的GDP、福利也很低。所以俄罗斯是发展中国家。
㈦ 为什么要发展工业经济工业园区在其中的作用。从着名的理论角度出发说
工业园区(1nstrial Park),日本和韩国称工业团地,中国香港称工业村。它是二战后一些发达国家为发展经济、改善城市布局结构,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企业地理集中的建设方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工业园区起到了引进外资、促进工业发展、解决就业、扩大出口和增加外汇收入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办各类工业园区对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新技术研发、振兴出口导向工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上早期建设的工业园区中,美国硅谷、中国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英国剑桥、法国索菲亚·安蒂波里斯、韩国大德、以色列拉马特-霍瓦乌和爱尔兰国家科技园等八大工业园区的成功都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被公认为世界一流园区的代表。它们共同的特征就是发展迅速,拥有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领域,关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建立了一套适合园区自身发展的模式,例如硅谷,它通过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应对当地经济衰退,最终成为美国甚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之地。
我国工业园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起步于1979年的深圳蛇口工业区,到2000年底,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拥有总资产111亿元,净资产由开发时的2亿元人民币滚动发展到56.3亿元,年销售收入47亿元,税后利润近4亿元,连续8年取得AAA级信用评级,有下属全资和合资企业 70多家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经过二十多年的创业,现在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金融、证券、旅游文化娱乐、商贸、港口、房地产、石化储运与销售、供水供电及通讯、电子、软件、信息技术等现代高科技产业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性企业集团。蛇口工业集团以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出中国改革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在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家企业银行———招商银行;全国第一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成为中国改革的“试管”、对外开放的“窗口”,并以经济建设的“蛇口模式”为世人关注。
近30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工业园区各项政策的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发展不断加快,其作用日益显现。工业园区的建设直接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如今,全国已经建立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含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苏州工业园区、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海南洋埔经济开发区)。长期以来,5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都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实现工业增加值7414亿元,工业总产值 30219亿元,税收收入1570亿元,出口1492亿美元,进口1339亿美元。工业园区作为现代产业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载体,其重要性愈加凸显。
首先,工业园区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拉动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火车头。以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为例,该工业园区是亚洲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二战后,新加坡是一个缺乏资源、工业基础落后、失业率极高的弹丸之地。为了改变这种面貌,新加坡建立了开发区,选择了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为主的发展道路。裕廊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约10多公里,面积为60平方公里。此地区原本为荒芜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泽和丘陵,但是具有建设现代化工业区的良好自然地理条件。1961年政府计划在裕廊划定6480公顷土地发展工业园区,并拨出1亿新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1968年园区内的厂房、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同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各工业区。截止到2003年底,新加坡岛内已建立了30多个工业园区,共占地8025公顷,已开发5069平方公里,包含了7000多家跨国公司和本地的高技术制造业公司,对新加坡GDP的直接贡献率为25%,雇佣了全国1/3以上的劳动力。裕廊工业园区的成功建立使新加坡实现了快速工业化,且时至今日依然保持发展活力。其开发模式一直是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和模仿的对象。
又如,江苏省的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十三年来,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40%左右,累计上交中央和省市各类税收460亿元。200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0亿元,增长19%,超过了青海全省GDP总额;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5亿元,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395亿元,增长11%;进出口总额500亿美元,其中出口251亿美元,分别增长23%和31%;新增注册外资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在较高平台上继续稳步增长。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4% 的土地和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6%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30%的进出口总额。
其次,工业园区在产业集群化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产业集群化是21世纪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工业园区专业化开发建设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最主要的力量。工业园区在依托一定的区域条件和资源禀赋基础上,对产业链下的各个产业聚集能力越高,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也就越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聚至麾下。有“亚洲硅谷”之称的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就是一个突出的范例。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该园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 IT产业集群,英特尔、微软、惠普等IT巨头在此均设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又如,国内珠江三角洲各工业园的专业化发展形成了以计算机、家电为主的产业集群,百公里内即可完成90%以上计算机零部件、80%以上的手机部件以及100%的彩电部件的采购。工业园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不仅可以形成资源高地、技术高地、人才高地,还可以大幅提高辅助产业的专业协作程度和产出效率。
再次,工业园区已成为产业升级与和谐发展的孵化器。园区经济的发展,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周边区域逐步走向城市化,工业园区随之也由单一工业化的经济功能区逐渐向多元功能的新城区发展,这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一些优秀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已印证了这种转变。昆山工业园区已经与昆山市融为一体,无锡高新技术工业园已与无锡新区融为一体,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甚至直接将市政府等行政中心机构及商务区、生活区规划在工业园一期的核心地带。
第四,工业园区的发展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1955年法国发展经济学家佩鲁提出了“增长极”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企业或行业在一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形成一种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增长极”,通过具有“增长极”的地区优先增长,可以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如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以政府推动型的发展模式设立若干个经济特区,从而改变了我国传统产业在地理上的分布特征,建立了以新兴城市为圆心、以新兴产业链的边界为半径的动态的增长极。由于这种增长极的形成有着显着的偶然性,所以在后发优势地区内利用以政府为主的开发区建设模式,可以在资金、土地、劳动力要素供给方面提供低成本的流动,从而加速本区域内增长极的形成。增长极往往也会带来很大的技术溢出,从而改变区域产业结构和建立区域竞争优势。
显而易见,工业园区的发展绝不是仅仅实现资源转换、循环利用、增加GDP、增加税收和解决就业,更重要的是工业园区能通过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提升全省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成为青海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业基地。
㈧ 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别
经济特区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范围,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吸引外商来投资或贸易的特殊地区。
开发区是一种享有特殊经济政策、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地域类型。开发区的建设推进了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对外开放,被认为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我国自80年代初兴办经济特区以来,各类开发区在全国快速发展。因此,对开发区发展经验、发展机制和动力、存在问题及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新问题和相关对策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世界上开发区的建设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时意大利的自由港。此后,西欧许多国家相继设立自由港、自由贸易区。这一时期开发区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从事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1959年爱尔兰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建立出口加工区获得成功后,出口加工区成为开发区的主导形式。亚洲开发区的成功在于它顺应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重组和追求最大利润的需要,为本地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与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的结合提供了理想的场所,成为出口导向战略的有力工具,带动和加速了当地工业化的发展[9]。70年代末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冲击全球。继美国“硅谷”之后,发达国家率先建立起科学园和科学工业园区,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效仿,以推动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移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并成为开发区发展的一种新的重要形式。
1980年,我国在东南沿海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兴办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宣布设立14个沿海开放城市,并在这些城市中设立数量不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于80年代开发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所以至90年代以后,开发区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类型也更加多样。从开发区的功能和类型上,有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金融贸易区、旅游度假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从开发区的级别来讲,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乡镇级等不同级别的划分,甚至有的村也设有工业园区。到2002年6月,我国仅国家级的各类开发区已达160多个,遍布在全国各个省区。 我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城市划定的小块区域,是18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实践表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发展高新技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起到了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已经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外商在我国投资的热点地区和外贸出口的主力军。
㈨ 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发展传统工业的区位优势在哪
1.劳动力丰富 充足的劳动力是工业发展的条件。劳动力丰富切廉价,节省工业成本
2.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不太发达,又国家的支持,这样可以加速发展。
3.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不够充足,为减少成本,一些大的工业企业及原料产地集合在一起,自觉形成了专业化的传统工业区.
4.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费生产上的空间联系很强,有利于形成工业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