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今天多少年

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今天多少年

发布时间:2022-05-02 10:38:18

㈠ 人教版初二和初三的历史总结(每课一总结)

<世界历史>第一册.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展殖民掠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生贵族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掌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来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意义: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1689年,为限制国王权利,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b.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2.<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为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议会的大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采用海盗方式,在海上进行抢劫活动.16世纪晚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法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英国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4.来克星顿的枪声和美国独立
a.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b.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整编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d. 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e.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f. 意义:
1.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总统制,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它同时又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5.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6.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791年6月,奥地利和普鲁士采取军事行动,帮助路易十六镇压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统治,,9月,法国军队也把外国军队赶出国境,并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后,法国政局动荡,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联盟,扩张法国势力.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再次惨败;1814年反法盟军开进巴黎,帝国灭亡.
7.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
进程:a.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等机器相继问世;80年代,水利织布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b.机械师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气机,1785年,这种蒸气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c.蒸气机的使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诞生.d.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8.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9.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意义: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0.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南部实行大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双方在关税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意义:使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为摆脱落后状态使俄国成为近代强国,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它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农奴主推行的富国强兵改革.作用: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发展极其缓慢.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它实际上是一场沙皇自上而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2.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世界历史>第二册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成就:a.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石油,电力和煤炭构成了三大能源.
b.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德国的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c.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19世纪中期,发明了有线电报;19世纪晚期,有线电话和无限电报也研制成功.
影响: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19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其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国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和过分依赖殖民地,经济发展缓慢,工业生产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竭力进行武装扩张,促进了经济发展;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和主要成员
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协约国集团:英国,法国,俄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西线三大战役
1914年6月底,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西线三大战役:交战双方是英法和德国,分别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5.美国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大战爆发时,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通过出售军火,提供贷款,大发横财,国力大增.1917年,在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加入协约国,终于参战了.美国的参战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财力方面,使协约国受益极大.
一战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6.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经济陷于全面崩溃,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亲自领导下,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推出”一战”,颁布了没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法令>.
苏联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28年和1933年的两国五年计划,其重点都是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同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7.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6月,参加国有27个,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成为和会的主宰.其主要内容有: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分别和德国盟国签订一系列和约,它们和对德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决定成立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和约内容见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35页)
8.华盛顿会议
在美国倡议下召开,共有九国国家参加,美,英,日三国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签订了<四国条约>,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际上成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三大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其内容有:金融方面,首先从金融业开始,使私人现款重新流通;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拨款补偿;工业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社会赈济方面,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b.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希特勒的上台执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成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11.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a.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和强化了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
b.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军民英勇捍卫国土,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初,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开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美,英,苏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了会议,确定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达成重大协议:德国由美苏英分区占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2.二战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和影响
从1946年起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领导下,集中精力恢复并发展经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苏联工业的发展重点.苏联人民取得了经济振兴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13.”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967年,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互相间的合作,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欧共体”建立后,成员国数目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美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抵挡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控制西欧各国.
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世纪50.60年代,发动了侵略朝鲜和越南战争.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立的增强,苏联也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末,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企图建立在南亚和波斯湾地区的霸权;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苏联力不从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变称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战后亚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

㈡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的书籍内容与现在的书籍内容区别在于哪里

没有太大的区别。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资产阶级统治一方面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统治,积累了丰富的资本,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工业,和建筑业的加工(劳动)对象主要是来自第一产业,而后,来自本产业的加工对象大大增加。,中国在新时代面临着一个重大挑战,就是“金融创新”问题。,,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往往要以金融的支持为基础。,,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都是因为新技术引发了产业的变化。

㈢ 鸦片战争是怎么开

中国历史共有两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简介
日期: 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地点: 中国
结果: 英国胜利
起因: 虎门销烟
领土变更: 割让香港岛予英国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嘉庆中叶后,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列强已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动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1839年3月抵达广州,随即开展禁烟,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晓谕外商呈交鸦片。同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200多万斤)鸦片。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和四千余名官兵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清军武备废弛、敌情不明、指挥紊乱,因此屡战屡败。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军攻陷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继而直抵南京城下。清政府已无力再战。1842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由于清政府官员长期以天朝自居,不熟悉国际关系,在随后的《南京条约》两个补充文件谈判中遭受了进一步的利益损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使英国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华帝国关闭自守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尖兵利炮打开。从此再也不能复合,美国总统泰勒随即派全权大使乘军舰到广州,清政府已成惊弓之鸟,急忙跟他签订《望厦条约》。
法国军舰开到广州海面示威,宣称将北上攻击舟山群岛,道光帝连忙跟他签了《黄埔条约》。几个中国人听都没听过的西方国家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普鲁士(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瑞典等等,“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下卷)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条约》中英国人一样享有的特权。道光二十九年,葡萄牙驱逐中国在澳门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强占了澳门。中华帝国顿时陷入半殖民地状态。五千年来,从未受此侮辱。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一、鸦片战争前的国际国内形势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中外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的西方学者认为这场战争爆发是由于“商务上的误会”,有的认为是导源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有的说这是一个纯偶然性的事件。鸦片战争的爆发绝非偶然,我们可以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演变中考察一下它的历史背景,也就是战前世界和中国的社会历史概况。
(一)国际
1、英国
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祥地。继17世纪40年代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之后,18世纪又率先实现“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园。到鸦片战争前后这个时间,英国每年的煤产量达到3000多万吨;生铁产量达到140万吨;机械纺纱业所用的棉花量达到5亿二千多万磅;筑成铁路数千公里。当时英国已有2/3的劳动人口从事工业生产,有许多巨大的工业城市,首都伦敦的人口发展到二百几十万。从对外作战所必需的海军力量看,到1836年时,英国已拥有大小船舰500余艘。
2、法国
法国当时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18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资产阶级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它一扫法国先前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工业生产也得以比较迅速地发展。不过,鸦片战争前夕,从工业的一些主要指标看,还远远落后于英国。
3、德国
德国从19世纪30年代起资本主义工业也有较快地发展,但直到50年代德国还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德意志联邦中包括普鲁士等三十多个独立国,各自为政,这样又使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4、美国
美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在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前夕,即1775-1783年取得反对英国殖民主义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从它建国到进入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鸦片战争爆发之时),仅短短的五、六十年的时间,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是迅猛可观的。特别是在19世纪初叶,迅速发展商业,获取巨额利润。在1805年,美国商人曾经掌握国际贸易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美国善于把握时机进行竞争之一斑。总之,美国虽说后起,但显示出咄咄逼人之势。
5、俄国
俄国是一个长期在封建农奴制统治下的国家,直到19世纪前半期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沙俄虽然在经济上比较落后,但它疯狂破坏欧洲的革命运动,而且是最早侵略中国的国家之一,早在17世纪中叶的时候,它就把侵略活动推进到中国的黑龙江流域(着名的雅克萨战役、尼布楚条约即当时中国反抗沙俄侵略的事件或产物)。此后它一直觊觎对中国进行侵略。
(二)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虽说已到了封建末世,新的社会因素渐多地进行了量的积累,在一度程度上呈现一种新旧交互渗透的过渡性状况。但是总的看来,社会的旧格局、旧面貌基本保持着。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且这种矛盾较前更严重激化,封建统治面临危机。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增长,但封建制度没有改变。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政治黑暗,国防薄弱,财政拮据,国势日衰,到了19世纪以后,嘉庆、道光王朝更呈江河日下之势。
1、落后的经济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经过“康乾盛世”已进入了危机四伏的“衰世”。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贵族、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地主。据1812年(嘉庆十七年)统计,皇帝直接或间接掌握的土地达83万顷。乾嘉之际的权臣和坤就占田8000余顷。道光年间的大官僚琦善则有地252顷。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广大农民在封建地租、赋税、徭役和高利贷的重重盘剥下,陷于贫困破产和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2、腐败的政治
清王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已腐朽不堪。皇帝专横独断,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一般封疆大吏愚昧闭塞,官场贪污成风,吏治败坏。乾嘉以来,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僚当中,多次揭露出惊人的贪污案件,这不过是因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而揭发出来的一小部分丑闻而已。当时有人将清朝皇帝查办贪污案讽刺为“宰肥鸭”。贪污在清统治集团中成为不可遏制的一种流行病。结党营私,在当时统治集团中也形成恶劣的风气。
3、废弛的军事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八九十万人,但缺额甚多,武器落后,其装备水平与清朝早期相比反而有所退步。而且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每年消耗饷银二千万两以上(占当时清朝年财政收入的将近一半),都到了腐朽不堪的程度。
4、沉闷的思想文化
清朝统治者还实行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沿用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大力提倡空疏的宋学即理学和脱离实际的汉学,并大兴文字狱,钳制和禁锢士人的思想。当时思想界处于一种相当麻木、压抑和沉闷的氛围中,但是龚自珍颇有“众人独醉我独醒”的势头。他长歌当哭,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抨击时弊。
5、闭关自守的对外关系
鸦片战争以前,尽管清王朝保持比资本主义制度落后了一个时代的封建制度,尽管它已经相当地没落腐败,但是,它却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还没有被外国控制。清王朝采取的对外关系政策是“闭关”政策。“闭关”政策肇端于明朝的“海禁”,是明、清某些时候实行过的一种政策,闭关政策它既有前后联系、一脉相承的一面,又有在不同的时候,实施的背景、目的、具体内容、办法各不相同的一面,所以应作具体分析、我们这里要着重了解的也可以说特指的,是干隆以后的闭关政策,也就是限广州一口通商时期的这种政策。清统治者把闭关政策当作外交的武器来使用,无异于一个人舞纸剑而自诩英雄。闭关政策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人,但是从长远、从全局来看,这一政策,没有也不可能起到抵制殖民侵略的积极作用,反而限制了中国自己,到头来是作茧自缚了。所以从根本上说这是一项消极的、落后的、错误的政策。清政府沉迷于几千年的繁荣昌盛中,不愿意接受世界的变化,不相信世界能有国家会超过自己。
二、非法的鸦片贸易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一)鸦片烟毒在中国的泛滥
1、鸦片烟毒泛滥的原因
●自然经济的抵抗
●闭关政策的影响
鸦片战前,因为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帝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量很有限,同时也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了限制了对外贸易规模,这给英国商品的向中国输入以顽强的抵抗。英国输华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金属制品和从印度运来的棉花,后两种商品能够赚点钱但数量有限。大宗纺织品则亏损。而它又亟需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在若干年里,中英正常贸易,中国方面一直保持着出超的地位。直到19世纪30年代初,出超额每年仍在200-300万两白银以上。英国资产阶级跟中国做买卖,目的是要赢利赚钱的,这种贸易格局当然是他们不能容忍的,要想办法找门路改变。他们找到了一件法宝,这就是鸦片贸易。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其殖民侵略的需要,其直接原因就是为了扭转它在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2、鸦片烟毒的泛滥及其严重后果
19世纪以后,英国开始收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它不惜采取贿赂官吏甚至武装走私等卑劣手段。在19世纪的最初20年中,英国从印度输入中国的鸦片每年平均约4000箱。30年代激增,到1839年就达将近40000箱。除了英国以外,这时还有美国商人从土耳其贩来中国鸦片,但为数较少。由于英国对华输入鸦片数量的激增,从19世纪30年代起,在它对华贸易总值中,鸦片就占到1/2以上,到鸦片战争时英国在对华贸易中由入超变为出超。
●中英的正常贸易发生了变化
通过鸦片贸易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变入超为出超,变劣势为优势,中国变出超为入超,变优势为劣势,原来英国在广州贸易中亏损,“1821年英商运至广州的天鹅绒,剪绒、印花布亏本60%以上,1826年增入的棉布也亏本10%左右。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整个进口生意中,几乎没有一年不亏本的”。但是鸦片贸易却给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殖民地政府和鸦片贩子带来巨大利益。中英的正常贸易发生了变化。
●破坏了中国金融的平衡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每年的白银外流量起码在一千万两以上。白银大量外流又引起了一连串的社会恶果:最直接的是造成银贵钱贱。当时清朝实行的是银钱并用的双轨制,白银外流国内缺少使得银钱比价变动,例如1794年白银一两兑换铜钱一千文,到1838年时就需一千六、七十百文铜钱,而向政府纳赋税时须折成白银,这样他们实际上要多交百分之六、七的赋税,大大增加了负担,受剥削更重了;由于银价上涨,各省拖欠的赋税也就日益增多,这样也造成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加深了清廷统治机构的腐败
鸦片战争前夕有人估计,在京官中有十分之一、二地方官中有十分之二、三吸食鸦片,至于“刑名,钱谷之幕友,则有十分之五六,长随,胥吏更不可胜计”。正如马克思所说:“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偷偷运进了天朝。”(《马恩选集》第2卷26页)统治者营私舞弊,中饱私囊,任意挥霍,最终必然是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阶级矛盾,这样就更加重了清朝的危机。
●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
从上至下吸食鸦片的人日增,鸦片的吸者当中,也不光是统治阶级及其附属者群体所属,也有些下层劳动者。他们本无吸食鸦片的经济条件,然而一失足便不易自拔,染上烟瘾后不但身体受损,甚至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往往伴随着品质、道德的沦丧。鸦片在当时对中华民族身心的危害是无法计量的。
(三)禁烟运动始末
1、驰禁与严禁的争论
清政府主要是出于自身统治方面的考虑,早在鸦片尚未严惩泛滥的时候,自嘉庆朝以来,就多次提出禁烟的问题,但基本上流于空言,未见实效。但随着鸦片泛滥的日益严重,时至鸦片战争前夕的时候,可以说已经到了攸关清朝统治生死存亡的地步,于是禁烟问题提上了紧迫的议事日程,形成严禁派弛禁派对垒争持的激烈争议。
严禁派的代表人物是鸿胪寺卿(掌管朝祭礼仪之官)黄爵滋和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提出了具体办法,就是用严刑峻法,重治吸食:广传戒烟药方,限期一年戒绝,过期仍吸食者,平民处死刑,官吏加等罪--不但犯官治罪,而是其子女不准考试。邻里互相监督,对知情不举包庇吸食亦予治罪,对举报者则予奖励。
弛禁派的代表人物有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直隶总督琦善和太常寺卿(掌握祭礼乐的官员)许乃济等人。提出取消鸦片禁令准其公开卖买,照药材纳税(不过只准以货易货,不准用银子购买,认为这样可以防止白银外流)。并且提出国内种植鸦片不予限制,国产鸦片多了,洋商无利可图,外国鸦片即可不禁自绝。
道光皇帝经过一番权衡,倾向于严禁派,召见林则徐进京,深入讨论禁烟问题,最后于1938年12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并节制广东水师,驰赴广州查禁鸦片。
2、林则徐领导下的禁烟运动
林则徐于1839年3月到达广州。林则徐与邓廷桢,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帮助下,整顿海防,严拿烟贩,惩处受贿卖放的水师官弁。并且通过多方面的调查,掌握内幕情况。与此同时,他对外国鸦片贩子也采取严厉的措施,责令外商将趸船上所存的鸦片,造具清册,听候收缴,并具甘结,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即没收,人即正法。林则徐坚决表示,“若鸦片一日示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最后,英国鸦片贩子被迫缴出二万余箱。美国烟贩缴出1500余箱。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主持在虎门海滩销毁收缴的鸦片,使禁烟运动达到最高潮。是近代史上着名的“虎门硝烟”。

㈣ 科学有哪些好处

1、科技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和人类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将人类推进到了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应用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等。

2、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加快社会生活的节奏,改变人们的作息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

3、把我们带入信息时代。它为我们提供了处理、储存和传递信息的手段,给学习、工作带来便利。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等手段,使地球变小,人们交往方便、快捷。

㈤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高考题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属于高考考点。
高考很大概率会考到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考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㈥ 1500年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这个的话英国发生了着名的圈地运动呀,把很多农民的土地强行征。

㈦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帆船长什么样

跟海盗船一样,是三角帆船,公主殿下是我回答的,加分吧!~_~!图吗,提交不上去,你要做历史课前汇报吧?明天我带给你。

㈧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经济政策是如何调控的

没有宏观调控的概念,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是自有资本主义时期,顾名思义,是没有政府调控的
你的问题跟山顶洞人是如何用导弹打猎的一样....

㈨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1、纺织机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从此,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螺机、水力织布机等先进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机器生产越来越多,原有的动力如,蓄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2、蒸汽机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9)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今天多少年扩展阅读

科技的健康发展:

为了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必须从经济条件、社会环境与国家政策三个方面予以保证。从政策、法规与组织机构,制度化诸方面予以保证,包括建立保障研发活动社会运行的机制,建立保障科学技术发展的决策机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技术体制。

只要能够时刻牢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人类最大限度地带来快乐幸福”这个大方向就能够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了。 有了这个社会发展前进的总体方向,一旦某些科学技术的发展损害或可能损害到社会的整体幸福时,就要坚决禁止发展和使用这样的科学技术,反之,有利或更有利于社会整体幸福的,不断的支持这样的科学技术。

㈩ 范光陵博士 在何时提出“电脑”一词

1964年范光陵博士任美国大学之企业与经济学系助理教授兼计算机中心主任。多次在美国及加拿大等国开会、演讲,与世界电子计萛机, 微机名流交流, 大受欢迎. 其间并在美国名城拉斯维加斯任IEEE 国际电子电机工程大会 (世界最大的科技会议) 之首要主讲人, 对数千国际人士人以英文演讲, 受到全场起立致敬。

同年应教育部之邀去台湾讲学,轰动一时。蒋介石 Chiang Kai Shek 长子蒋经国 Chiang Ching-kuo 派其二公子蒋孝武前来受教拜师,并敦请范光陵单独至台北市中山区正宜里捌邻长安东路一段18号蒋经国公馆与夫人蒋方良只有三人同餐。

范光陵博士在美国行前花六天时间写了中国人第一本计算机书《电脑和你》。首创将 Electronic Computer 定名为中文之 "电脑" 二字。

当年很多社会名流都来参加在台北市中国生产力中心办的中国首次 《电脑管理学》讲座。1965年7月26日起,讲座内容包含电脑学本论、电脑管理学、实验管理学、电脑文化观及自动化。

范光陵着作并出版了中国人之第一本计算机书《电脑和你》, 成为海外多数知识分子所看的第一本计算机书。

范光陵经过三年争论和总统府的反对,终于台湾方面接受“电脑”之中文定名。再经三年在东南亚、欧美华人社会的演讲奋斗,海外终于接受了“电脑”二字。自1988年6月18日起,范光陵在北大、清华、复旦、南京大学, 上海大学等演讲交流,如今全球也是“电脑”一词遍地了 。

他有许多电脑启蒙运动之伟大贡献: 如范光陵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创中文 “电脑”一词; 首倡中华民族电脑启蒙运动; 召开中华民族第一次电脑会议及各项第一个有关电脑, 电脑文化会议, 演讲及电视节目; 写出世界第一本中文电脑书 - 世界第一本以中文写作的电脑书 《电脑和你》(初版45年后, 又由台北商务印书馆于2009年十月出版《电脑和你修订版); 为中华民族首创大学之电脑专科,本科及研究所. 由于以上各项贡献,被他被尊为中国电脑之父。

1965年8月31日下午三时,范光陵和原经济部政务次长(常务副部长)王抚洲、官方金属工业发展中心总经理齐世基、国立中兴大学系主任刘佐人等,共同在台北市罗斯福路一段一号发起中国有史来第一个“中国电脑学会”。

范光陵简史:

范光陵院士 Dr. Fan Kuanling 被各方誉为“中国电脑之父”、“三冠才子”、“世界诗意油画之父”、“世界新古诗之父”、“中国首次世界诗人大会主席”、“海峡两岸破冰之旅领头人”、“中华民族英雄”. 他是美国老布什总统、法国季斯卡总统, 泰国国王、阿比西利亚皇帝, 李宗仁代总统, 美国陈香梅主席、蒋经国总统, 马英九总统、陈立夫会长, 汪道涵会长, 钱伟长主席, 蒋纬国上将, 美国计算机先驱王安博士, 世界巨富奇人哈华. 休斯和许多位世界领导人的友人。

他有《电脑和你》、《工商管理学》、《电脑和人脑》、《第四波管理》、《青春管理学》等专着60余种及论文百篇。讲学, 研究、访问,诗画足迹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他经常演讲时都笑说他的名字是‘欢迎光临 - 范光陵’。

范光陵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范仲淹之后。一直在全世界各地以中英文讲学, 推动中华科普及文化复兴. 他是国立台湾大学毕业,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 他曾获奖项:泰国国王计算机奖、英国皇家国际杰出成就奖、美国国际终身成就奖, 加州大学杰出学者奖, 莎士比亚奖、诺贝尔文学奖三次提名、世界艺术金奖、 美国、意大利、日本院士及名誉博士各六个。享誉全球。

2009年6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 "两岸关系一年间" 一文中, 包含有胡锦涛主席深情谈话, 文中也有范光陵所作两首诗:1988年范光陵牵头的两岸破冰之旅感伤诗:

“海峡四十年, 历史一瞬间. 相思如雨丝, 落入长江去.”;

2008年12月15日范光陵在首航机上含泪写下两岸六十年直航诗:

“海峡六十年, 直航第一架. 莫笑浮沉泪, 乡情成一家.”.

马英九主席2009年3月3日也深情致函范光陵: ‘… 吾兄学验俱丰, 遐迩推崇…’。

美国诺贝尔和年奖被提名人玛丽罗奇博士赞誉范光陵说:

“你像太阳自东而西”。

各大网络, 网络丛书中, 范光陵被列为 ‘世界之父’之一.

包括:

几何之父——欧几里得
相对论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经典力学之父——艾萨克 • 牛顿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 • 德鲁克
俄国文学之父——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中国诗歌之父——屈原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现代艺术之父――保罗•塞尚
工业之父——詹姆斯•瓦特
中国电脑之父——范光陵
飞机之父——维尔伯•莱特 . 奥维尔• 莱特
人工智能之父——阿兰 • 麦席森 • 图灵

1964年范光陵写作并在 "文星" 连载, 1965年出版之 ‘电脑和你’ 前20页:

电脑疑问集锦

有人说:
“电脑,干我什么事,这是学数学的人用的玩意。”

有人说:
“我是诗人,任凭你电脑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与我们搞十四行诗的人,总沾不上边了罢,哈哈!”

有人说:
“就算你电脑前途无限,沾上边的都‘升官发财’,我们这批穷酸学文法的,反正沾不上这份光!”,

又有人说:
“咱们中国人都是 ‘大贫小贫’之分,一部电脑卖价怕不要百多万美元,吃不消!”

也有人说:
“电脑,电脑,你唱你的‘电脑’,我吃我的饭,咱们中国是落后国家,电脑用到咱们中国来,也说少有几十年的时光,干嘛‘杞人尤天’?”

一位大和尚说:
“阿弥陀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范居士,你就行行善心,不要在国内提倡这些‘惊世骇俗’的邪门!”

一位瞎子算命先生说:
“我眼睛虽然瞎了,心眼子一点不瞎,我算你先生流年不利,少搅和这些敲破别人饭碗的东西,保不准有一天你的头也给人敲破。”

一位参加暑期战斗训练的战斗文艺营女青年问:
“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机器代替人类之体力,而产生人类体能之退化,而你所谓之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脑代替人的思想,是否也会造成人类思考力之退化?”

一位我在中国生产力及贸易中心演讲时的听众问:
“我们是不是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位我在台北市中山堂演讲时的听众问:
“电脑时代来临后,电脑会不会用它无比的思考力来奴役人类?”

一位在台北市闹区衡阳街头拦住我的大学生问:
“你所揭示的三大新电脑学问——电脑管理学、实验管理学和电脑文化观,怎样我们从来没有在国内听到过?难道电脑时代真的会来临?难道我们真有一个崭新的明天?”
……………………?
………………?
…………?
……?




自从返国讲学以来,天天在口头上、电话上,直接或间接传来的函电上,总有十几个类似的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办法分别详细回答,而许多问题又差不多是一样的,所以在返美前后觉得有义务做一次总解答的必要!

我如何吃上电脑饭

人类间互相交流思想,看法的上策是出至于“平易亲切”,而“平易亲切”之最佳表现形式之一,是“现身说法”,所以,待我从自己谈起:

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我怎么吃上电脑饭的呢?问这个问题的人太多了,要交代清楚这一点,一般有两种手法,一是“自吹自擂”一番,再故作谦虚状一番;一是在大众的“照妖镜”中“现出原形”. 为了逼真起见,我想我们两种手法都用。我们用什么做“照妖镜”呢?在街头拦住行人来问,或者用最科学的民意调查都靠不住,何以故?因为区区并没有“路人皆知”的大名气,不过一名“摇旗呐喊的过河卒子”而已. 充其量就电脑三大新学问来说,是比别人喊得早一点,喊声大一点的“过河卒子”,且也并不表示一旦我这名“卒子”在电脑前线“鞠躬尽瘁”后,此说便永绝中土. 在一、二年内,自然会有无数“大师”者流,来提倡、发扬、介绍此一学问,所以,马路访问的结果,百分之九十九,被访问者摇头作讶异状:

“根本没听过这个人!他是干什么的?”

关于我的马路新闻既然采访不到,从亲友处下手行不行?也不行,因为亲友中懂得我和电脑关系的不多. 而一般说来,亲友中多半分作“隐恶扬善”和“隐善扬恶”两大派。

第一派的论调多半是:

“这孩子行,小时我抱着他就看出他‘秉赋不同凡人’。”

另一派是背着人说:

“他算什么,哼!前两年还不是跟我一样!”

现代对人类心灵最具控制力的武器,莫过于报纸、杂志和电台、我们也略选几则看看,美国百灵顿自由评论(The Burlington Free Press):

“…一位充沛活力而多姿多彩的教授……”(Aversatile and colorful professor)

“…年仅三十二岁,他所见、所为、所遇,比一打普通人加在一起的作为还多……。”(At 32,he’s seen more, done more and had more of the darndest things happen to him than a dozen more sedate Men)

“…他希望帮助他的亚洲同胞,从老牛破车跟进到电脑自动化…” (He hopes to help his fellow Asians leap from ox cart to automation)

美国马克门报(Michaelman)
“…名作家、发明家及电脑专家,其足迹遍欧、亚、美、非各洲…” (Afamed author, inventor and electronic computer expert, He has visited Europe, Asia, America and the Africa…)

法阈第一大报费格罗报(Le Figaro)
“负国际盛会的电脑学专家…”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
“…中国籍的名教授和电子及计算机专家…”

香港新闻天地(Newsdom)
“范××科学不忘政治…”
“中国电子电脑学者和评论家…”

巴拿马邮报(Panama Post)

“一位杰出的东方学者…”
等……。

这些记载是否把我这个人“盖棺论定”了呢?

不!

因为这些报导偏重于“美化”了我个人:而忽略了我的“罪恶”面!

为了解答此一疑问,还是待我来个“自白”算了。
虽然很多人称誉我是“××专家”、“××学人”……以致起了我是学电机的,或学数学的“伟大人物”之联想,其实,我是一个:

“彻头彻尾学文法的小人物!”

此话从何说起?

我一九五0年考进台湾大学,读的是中国文学系(这该是彻头彻尾学‘文’的了)。可是,读了一年,给中文系的诗经, 元曲吓跑,一跑跑到台北市徐州路的台大法学院读法律去了(这该可算是彻头彻尾的学‘法’了罢)!

后来,我既成了所谓“电脑专家”,起码数学应该是非常好了!

不,不然!

在我血管中流通的血液裏,少有“数学”的味道:想当年我考进台大时,数学一门一共考了九大分!

九分还是因为试卷中有一题平面几何,我题虽没做对,画了两根辅助线却离谱不远,也许问卷先生看了给“鸭蛋”不过意,“法外施恩”地送我九分也未可知?若非靠了中学国文老师杨吉仁先生教的一点文法底子,在国文、史地上多捞了几分,台大之门是绝对与我无缘的了。

前几天就有一位女记者小姐撅着嘴说:

“你一定骗人,你说又不会数学,又不懂电机,为什么会去吃这碗电脑饭?”

老友王体乾兄也问:
“老范,别人吃电脑饭还有可说,你怎么也吃上了这一门。”

说来就话长了,打我初到美国时说起吧。

那是八年前了;我刚到美国纽约市时,口袋裏只有三十五块钱美元. 而美国一般学费水准那时总在美金一千元上下,再加上衣、食、住、行的费用,每年非两仟四百左右不办. 有什么话说?第二天在纽约近郊白原市(White Plain)一家叫做汤姆陈(Tommy Chen)的中国餐馆,找到一个洗碗的工作,当天就走马上任了。

每天工作约十一小时,一周工作六天,月薪两百八十块钱,工作自晨至暮共计十八项:

倒垃圾五大汽油桶
洗大餐厅地板
洗酒吧地板及柜台
洗男厕所
洗女厕所
洗隔夜剩下玻璃杯及盘碗
说明缷货
剥洋葱皮(这是工作时的高潮之一,剥时眼睛受洋葱辣味刺激,泪下不止,每天约剥五十到一百磅)
切洗青菜五大筐
洗午餐碗碟
剥冰冻鸡二十只
剥虾三十磅
冲洗地下室
再洗玻璃杯
洗晚餐盘碗
打杂
扫厨房地板
洗油锅

在玩这十八般武艺的过程中,厨房裏上至大师父、二师父、番厨,下至三师父、打杂,甚至资深洗盘碗,都是你的上司,都可以任意指挥你,稍不如意斥骂随之!

“笨蛋、蛇王(懒的意思),这麼笨的脑子,还充什么留学生!”

一共干了两个多月,每天下工回去,躺在床上,身体是木橛一般地又硬又重,只有“笨的脑子”还在不停地思索着——

我何去何从呢???

过度期间在餐饮工作是没有关系的. 可是,许多学文法的朋友们,不是一年又一年地在餐馆拖下去吗?改行学理工呢?许多人不是半途而废了吗、即使学成了,做些没有兴趣的事,又有什么意义呢?又有什么前途呢?

在美国的起先两年裏,我一直在思索,在摸索着,其间我做过形形色色的工作,彻头彻尾把自己塑成了“小人物”的典型:

洗盘碗(Dish washer)
犹太餐馆收盘碗小工(Bus boy)
洗刀叉小工
茶房(Waiter)
卖咖啡小工(Coffee boy)
小售货员(counterman)
收银员(Cashier)
图书馆临时雇员(Clerk)
医院供应部经理(superviser)
读过:
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英文(English),
工程(Engineering)

两年中,痛苦的记忆太多了. 口袋裏没有一分钱,整天只喝白水,咽面包屑的日子也渡过,但我仍一直在思索着、摸索着,想找出一条明路来 — 这条路要能达到五项原则:

一、合乎个人的兴趣。
二、个人的背景适宜学这门东西。
三、在国外籍此能有立业基础。
四、在国内能为中国人谋福利。
五、有意义之光辉前途。

找了又找,说也奇怪,居然给我找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经一番努力后,八年后 (1965年) 的今天,我居然能在国内为提倡这条明路而大声呼喊。它是什么?它就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

学文法的更要学电脑

我们都知道,自一七六九年瓦特发明蒸汽机后,便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代. 在这时代中,各型各式的机器如纺纱机、水车、纺绵机、织布机、轧棉机等等都逐渐被发明,且大量推广使用. 当时的人对这伟大的历史发展有什么看法呢?

一部分认为机器不过是生产工具之一,让学理工的人搞搞算了,与一般人根本不发生关系。

一部分人认为此乃天赐发财良机,于是努力扩大利润,不顾别人死活。

一部分人认为机器打破了人的饭碗,于是专门以捣毁机器,阻碍工业发展为天职,如十八世纪末英国的一批人,他们的口号是:

“机器打破了我们的饭碗,我们也要打破机器来复仇!”

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时间治愈了这些看法和旧创没有呢?
没有!

这些生产工具的发明,混合上不同的看法,正把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和革命后,变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社会——我们从对封建社会,过渡到半封建或资本主义社会;从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生产,从闭关自守到殖民地;从家庭合作工业到劳资大规模对立,以致产生了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共产主义和纳粹等等;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思想方式更新了;文艺观点变动了;连原子弹也出现了……。

今天,我们所有的一切的一切:不论是好的、坏的、美的、恶的、可容忍的、不可容忍的,都是自第一次工业革命而来,而一切好坏后果的发生,都终因于我们对这替代人类体力的生产工具——机器之看法与应用所导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电脑发明了. 许多人又自然而然地分为漠视、自私、顽固等几大派别. 有的以为电脑不过是取代人类一部份脑子的工具而已,让学理工的人去搞好了,干我什么事;也有以为可以乘机摸鱼者;也有以为扯住电脑的大腿,就可以永远保住饭碗者……。

殊不知,电脑的发明,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端;不管你爱不爱要;反正阻不住,挡不走!这一次工业革命的威力和影响,将比第一次更快速,威力更大,影响更普及。也就说,明天,就在崭新的明天:无数人将家破人亡,无数人将丰衣足食;无数人将平步青云,无数人将永陷泥淖……。而成败利钝端在起初一念之间!端在起步时跑对方向与否!

尤其是我们中华古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走慢了一步,又走错了方向,以致变成了次殖民地,落后国家,以致于本位文化濒于破产……以致……。

想“迎头赶上”本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我走十步,也许别人反而走了一百步。现在,机会来了 — 第二次工业革命来临了,大家都是从一个新的起点出发,如果把握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我们就有可能在明天“迎头赶上”!我们就有可能减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可能导致之灾害,扩大可能增加之利益!

可是,谁来研究这些根本大问题,谁来敦促,导引大家向这条路走呢?

纯粹学理工的不全行,因为他们虽然瞭解电脑的内部结构,知道如何使用电脑,但他们不屑或不能把握住电脑和社会,人文的关系,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伟大意义!

纯粹学文法的呢?也不太行,他们虽然对社会和人文科学瞭解,也许会写一两段讪嘲第一次工业革命恶劣后果的论文。 可是,他们听见了 ‘电脑’ 两个字,就“相惊伯有”地掩耳落荒而逃了!

于是,机会来了!以我文法的底子,又在国外专攻工业管理和电脑学;又曾担任过多年的电脑程式、系统分析和电脑管理,顾问方面的工作—— 一个文法的人而对电脑有了相当的瞭解,我填补了这个影响力巨大而为人所忽视的空档!

合不合乎我的五大原则?

合!
一、合乎我的兴趣,因为工业革命是一切现代文法思想的起点。
二、背景适合学,因为电脑学是一门逻辑的学问,所需要的基本数学,就是“加”法!﹙我不相信有人不会做加法,而一切数学还原的结果,就是“加法”而已。﹚
三、电脑在一九四六年才正式由美国发明,一九五三年正式向民间推销,一九五六至五八年以后才在美国工商界逐渐推广,所以人才极感缺乏,以致许多大学都在增开有关课目,许多工商行号都在访求专家,会这一行,在美不愁没有好的工作岗位。
四、在国内我权充一次报晓鸡,向国人呼喊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来临,并介绍三大电脑新学问——电脑管理学、实验管理学和电脑文化观。
五、电脑所带来之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将及于世界每一个角落,前途展望可想而知。

算盘是电脑鼻祖乎?

前几天,在一家小馆子裏。和一位主张“本位文化”的老先生对酌. 他说:“电脑是洋玩意,就像洋火、洋车一样都是泊来品. 我们用了电脑后,是不是会摧残我们固有的文化、道德,会不会使我们更受西方文化的侵略?”

我敬了他老人家一杯金门高梁,说:

“请您老不要烦心,事实上我们的五千年文化早被西方摧残得不成样子了. 您老知道,文化者,文治教化也. 说的好玩一点,我们的音乐,现在一片声是扭扭舞、波浪舞和西洋的跳猴舞;艺术是看得使人莫明其所以然,又不敢不说好的现代画(怕被人讥笑为艺术修养不够),和欧美式的性感明星;文学呢?只是存在主义的巨浪下喘息……,所以即使电脑再来摧残一次,已是“无花空折枝”了!何况,您老也许不知道。

“我国的算盘,就是电脑的鼻祖!”

“所以,推广电脑,也就是发扬国粹!说不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洋人都要用 ‘华火’、’华车’. 洋国度裏都奏我国的霓裳羽衣曲,跳天女散花;画两幅水墨画,写几段性命之学,谈‘理’的大文章也未可知。”

老先生咧着嘴笑了,我又敬了他一杯,并答应改日送他一本“电脑和你”,以解他何以算盘就是电脑的鼻祖之疑团后, 皆大欢喜而散。

六亿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电脑又名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 Computer),也叫做电子资料处理系统(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他究竟能做什么事呢,他只会算算术吗?不止此也;除了太空的人造卫星、月球的探险、原子弹试爆是由电脑控制的外,根据美国的调查,电脑可以做七百种以上的工作,并且能力范围在迅速扩展中。

举几个例子:

会计和统计
广告
发票
预算
档案
存货管制
发薪
人事管理
品质控制
生产控制
股票分析
罪犯分析
问卷评分
图书管理
户口调查
税收
电话控制
交通管制
旅馆管理
学校应用
照相分色
战争计画
预定座次
文字翻译
……
……
等等。

看了上述例子,我们发生一个疑问,这些事我们人自已都可以做,为什么要由电脑来做呢?

好问题!

但是,再举一个例子,许多人知道一个解电子密度的汤玛斯•费米•戴乐克方程(Thomas Fermi.Dirac Equation)。

此一方程式有九百个未知数,每未知数约有七百二十万个运算,如果找一个最好的数学家,用一张纸,一支笔来算,需时多少呢?

照天文学的观念来看,解此方程式的需时并不多,只不过八百年!!!

如果这位数学家的寿命无限长当然最好,可是照中国史上的记载,活得最长的华人就是彭祖,高夀也达到了八百年(是否可靠,请有历史考据癖的先生们去钻研一下)。假定这位数学家也活八百年的话,那末从他呱呱随地的那一刹那就得开始握笔运算(假定他在娘肚裏已学会了如何做基本算术),一直算到临“骑鹤上西天”那一刹那为止,刚好草草交卷,而答数还不可靠.(如果其中有任何一小步算错了,那几百年的功夫就白费了!)如果这位数学家只是个常人呢?由他自己算起,再由儿子接着算,儿子后有孙子,孙子后有曾孙,一直到灰孙子,也许可以算出一个不大可靠的答案来。

一位小朋友说:

“你这就说错了,中国有六亿人口,每人做一个运算,不是只消几分钟就做出来了吗?”

这位小朋友的想象力很丰富,可是,略有数学根基的人都知道,数学问题必须先做完第一步,才能做第二步,任准你有几百位数学家,也只能一步一步地按部就班做 — 人多派不上用场。

此一问题如果用另一方法来做呢?

一位管理师用加减计并算机(Adding Machine)来做,需时约四千个礼拜。

一位电脑程式师用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七0九型电脑来做,需时约二十五分钟。

一位电脑程式师用第三代电脑IBM系统三六0型第九二式(System 360, Model 92)来做,只需两分钟,而答案正确。

所以,没有电脑的发明,现代科学和文明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科学上用电脑没有话说,为什么工商界及一般社会也要用电脑呢?

许多朋友常常抱怨公文旅行、公文积压……。一方面固在办事人员的不力,另一方面也是现代化的组织,一切都趋向于“大”有以致之 — 大量的档有待迅速处理,用人类蜗步的方法不足以应付,所以应付只有借重电脑了。

电脑贵不贵呢?大家即使要用是否用得起呢?

当然,有值美金几百万元的电脑,但也有卖价只有十万美金,租金每月千馀元的IBM系统三六0型编号二十电脑,还有卖价五万美金,租金七百美金一月的IBM1130型电脑。

天下最容易的学问——电脑

电脑难不难学呢?
其实,电脑是——
天下最容易的学问!

怎么说呢?因为电脑有数学和逻辑两大机能,而数学的最基本形式就是“加”法!这就是电脑所应用的主要数学观念;至于电脑的逻辑,简单说来不过是“两刀论法”的电脑逻辑,就是“非黑即白”,“非左即右”也就是洋人的“yes or no”。如果有人连小学一年级的加法都不会做,或一定要用左脚穿“布鞋”,右脚穿“草鞋”的方法来分辨左右,就请不必学电脑了,因为,对这位先生而言,电脑实在太难学了,否则:

人人可以学电脑!

而实际上呢?电脑又是最难的学问!何以故?人人都怕电脑太新太难学,怕学电脑一定要会高深的数学,怕别人笑话不自量,怕学了用不上……。所以,电脑变成最难的学问了.

怎样把“给数学吓跑了”的不正确心理打破;怎样使人人都来学这门“天下最紧要、最容易的学问”?我最近和蒋经国先生、立法院长黄国书先生,经济部长李国鼎先生、经合会秘书长陶声洋先生、中兴大学工商管理系主任刘佐人先生、政大企业管理系主任任维君先生、中华资料处理中心董事长王抚洲先生、中影制片主任白景瑞兄、铨叙部司长张建之先生、台湾氰胺公司总经理黄人杰先生、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刘世超先生等国内负责人和学者都谈过,交换过看法,获得很多宝贵的意见和鼓励。

基于此,我认为应该从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双方面齐头并进,不宜流于空谈,也不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因之,在电脑学术方面,一个电脑学会之成立,以便提倡,研究和推广电脑学和自动化已是刻不容缓,现在,我建议:
电脑学术发展十大步骤:

一、成立电脑应用学会及其它研究学会。
二、举办电脑与自动化学术演讲,并请国内有声望组织及人士提出呼吁,以发动“电脑启蒙运动”。
三、尽量出版有关书籍与刊物。
四、在大学设立“电脑管理学”及电脑学方面有关课程。
五、选派国内外学者,出席国际性会议。
六、派单位负责人等至国内外考察、研究。
七、与国外大学及有关机构联系,交换研究成果、心得。
八、聘请电脑专家回国服务、讲学、研究。
九、中央研究院设立电脑及自动化研究所。
十、各大学设立电脑及自动化系。

在实际应用方面,我以为应有五大步骤:
一、加强现有电脑基础。
二、介绍实际应用电脑成果。
三、储备人才。
四、设立全国电脑中心,供各界学习、使用。
五、各机构应需要渐成立独立电脑中心。

阅读全文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今天多少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湘潭汽车东站都是去哪里的车次 浏览:243
深圳到郑州的汽车票多少钱 浏览:740
汽车显示三个灯是什么意思 浏览:613
贵港市哪个工业园好 浏览:599
海马汽车马达多少钱 浏览:790
工业品牌传播有哪些 浏览:997
汽车膜全车多少钱 浏览:375
上海品牌汽车装饰工艺哪个好 浏览:578
工业辣椒叫什么名字能吃吗 浏览:680
沃是哪个国家的汽车 浏览:205
10年吉利汽车多少钱 浏览:410
宝马5系轮胎是什么牌的 浏览:448
奥迪宝马转速表哪个稳 浏览:689
奔驰g级限量多少 浏览:479
工业园区结婚需要什么手续 浏览:932
宝马x1产品合格证在哪个位置 浏览:820
如何拆汽车顶部 浏览:568
汽车的汽怎么 浏览:142
宝马使用酷狗和qq音乐哪个好 浏览:954
洗车奔驰立标如何收起 浏览: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