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相州、襄邑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相州——公元401年,北魏在邺城立相州,取河(檀)甲居相为名,是为相州名称之始。
安阳之名,始于战国末期。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国宁新中,更名为安阳。变宁为安,其意相近。古时以水北山南为阳,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阳。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 郡。安阳分属上党、邯郸二郡。三国时安阳属魏郡。 相州——公元580年,隋、唐、宋都沿用相州一名。 彰德——公元1192年(金代),1949年成立安阳市,隶属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消,安阳市为河南省直辖市。
东汉时期地名,为县级行政区,属于兖州陈留国辖内,是当时的纺织中心。东汉末年曹操曾于此地征兵讨伐董卓。
襄邑是现在的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北宋京城)东南150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睢县位于古都开封与商都商丘两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间,同属中原历史文化脉系,同样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睢县发掘出土的历史文物证明,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夏商时属豫州,周属宋。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在此建立霸业,死后葬于此地。因此,秦统一实行郡县制后,在此设县,称之襄邑。
上古的中原远比现在温暖、湿润得多,曾经是大象生活的地方,“豫”字就是人牵大象的象意字。那时的黄河流域,到处生长着中原特有的野桑和以野桑为食物的野蚕。大约在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利用野蚕抽丝,织造最原始的绢帛。以后,又逐步把野蚕驯化,进行户内喂养,渐渐将野蚕驯养为家蚕,结茧缫丝、织成绸绢,由此出现了中原最原始的桑蚕丝绸业。襄邑之前的城邑设在西25华里的承匡,历史上有孔子游匡一说。这里低洼湿润,十分有利于桑蚕生长,被称之为匡桑。也因其地势低洼潮湿却不宜建城,故于秦后东迁至宋襄公墓附近,设邑建县而有襄邑的。
当时中国的九州中,六个州拥有大量的蚕织业,其中的豫州、青州、兖州的蚕织业最为发达。豫州主要就是襄邑、陈留;兖州是临淄。周边还包括现在的河北、山西、陕西等部分地区,构成了当时中原繁荣、鼎盛的蚕桑丝织和纺织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丝织、纺织业中心。随着中原丝织业的蓬勃发展,其产品开始寻求外销渠道。实际上,早在春秋时,中国的丝织品就在欧洲销售了。到了汉代,在汉王朝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支撑下,最终开辟了闻名古今中外的国际化贸易文化大通道——“丝绸之路”,所以,古代襄邑早在2000多年前就是一个贸易出口县邑了。
明清之间,睢州以下设置四个大乡,其名分别为:锦绣、锦襄、锦翠、锦衣,是对昔日辉煌的绵绵不绝之纪念。进入二十世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对中国的传统丝织业破坏最大,并强行用现代纺织技术取代传统工艺。从此,传统丝织业就只散落于民间了。至今,在睢县城西北隅仍有一泓池水,人们宁愿相信那就是古代遗存的、丝织女人们在那里洗涤丝锦的濯锦池,天空中仿佛仍然回荡着她们劳作中的笑语欢声。
古代襄邑丝织故乡的历史渊源,是今天发展纺织业、承接南方纺织业产业转移的最有力的历史传统依据。可以说,中国各地的纺织业,都是从襄邑等古代中原丝织中心走出去的,襄邑丝织才是中华丝织的本源和发祥地,承接南方纺织业产业转移,是迎接纺织产业回归故里和溯踪求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睢县有“中原水城”之称,城中有湖,湖中有城。4500亩四四方方的北湖底下是老睢州城。明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功开封时,扒开黄河口,水淹睢州所成。湖中东北角的“骆驼岭”既是宋襄公的望母台。
❷ 云南有几个湖!分别分布在什么地方!湖地名字叫什么
你好,云南共有“九大高原湖泊”:
1.滇池(位于昆明市西山风景区)
2.洱海(位于大理)
3.抚仙湖(位于玉溪市的澄江县和江川县)
4.程海(位于丽江永胜县)
5.泸沽湖(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异
6.龙湖(位于出石屏县城东门)
7.星云湖(位于江川县城北1公里处)
8.杞麓湖(位于云南省通海县境内)
9.阳宗海(位于澄江、呈贡、宜良三地之间)
1.滇池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泽、滇海。在昆明市西南,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千米,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滇池风光秀丽,为中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四周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筇竹寺、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风景区。度假区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原来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1955年以后在湖的上游各个河流上先俊修建十座余大中型水库,沿湖修建几十座电力排灌站,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
❸ 下邳在哪
下邳即今天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
下邳别称邳国、下邳郡。战国时期,齐威王封邹忌当下邳的成侯,开始称该地为“下邳”。后来,汉朝平定天下,将郯郡改名为东海郡;后置下邳国。清朝年间,郯城地震,下邳都城从古邳镇迁往今天的邳州市邳城镇,民国元年始有邳城镇迁往运河镇,史称邳县,1992年10月撤县设邳州市。今天的邳州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睢宁县古邳镇有近5000年的历史。下邳即古邳镇。
(3)苏州工业园区湖邑在哪里扩展阅读
下邳吕布的故事
东汉建安三年(198年)冬,曹操攻打吕布的根据地下邳,因吕布有勇无谋而多猜忌,不用陈宫建议,诸将又各自猜疑,所以每战多败。曹操围攻三个月,决水围城,吕布军中上下离心,其部下侯成、宋宪、魏续反叛,缚了陈宫投降,吕布在白门楼见敌军攻急,大势已去,于是令左右将他的首级交给曹操,左右不忍,便于十二月癸酉(198年2月7日)下城投降。
吕布被捆到曹操面前,曾要求松绑,曹操笑说:“捆绑老虎不得不紧。”吕布又说:“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领骑兵,曹公率领步兵,可以统一天下了。”曹操颇为心动,但刘备在一旁说:“明公(曹操)您看见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丁原字建阳)董太师(董卓)的吗!”吕布死前说:“大耳儿(刘备)最不能相信。”最后吕布被缢杀于白门楼,其陈宫、高顺亦被处死,张辽则领兵向曹操投降。
❹ 苏州概况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有鱼米之乡美称的苏州。古语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苏州旅游,不仅可以领略吴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一步一景的奇妙幽情,还可以尽情。
苏州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境内文物古迹有487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01处。辖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人口583.9万人,其中市区212.4万人。
苏州是东方水城还是园林之城。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五分之四的水域在其境内,东山、西山、光福、石湖、虞山、尚湖等风景区分布其间,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市内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现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有60余处。苏州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被誉为“人间天堂”。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中国最大的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现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
苏州是一座传统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也是个古典与科技交相碰撞的城市。 古典的苏州体现在苏州的方方面面,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苏州居民楼房的颜色,基本都是一白一黑,显得对比强烈又十分淡雅。苏州园林也同样如此,粉墙黛瓦的建筑风格色彩,温婉脱俗,清淡素雅,体现了东方造园艺术精华,所以被誉为“园林之城”。
中国四大名园中拙政园和留园就占了两处,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文坛贤能辈出,绘画、书法、篆刻、诗文流派纷呈。评弹、昆曲、苏剧被誉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昆曲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苏绣、缂丝、玉雕、泥塑、宋锦和木刻等精湛工艺品享誉海内外;古寺、古塔、古桥等古典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从泰伯起十九传至寿梦继位称王(公元前585年),吴国始有确切纪年。随着吴国的崛起,梅里的都城已日益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了,而位于太湖东北岸的苏州,由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正式将都城迁至苏州。由于史籍没有记载,当时城址已无从查考,所以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国。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后越国灭吴,并于公元前379年将越国都城迁到姑苏。
战国时期,公元前248年,楚国春申君受封于吴,并以苏州(吴墟)为首邑,为苏州的发展作出贡献,苏州至今有地名黄埭和位于苏州古城王洗马巷内的春申君庙纪念他,并把他作为苏州的守护神供奉在城隍庙内。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
公元778年,唐朝设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名称被固定作为通称。公元1113年,宋改苏州为平江府。综合历史变革,苏州有很多的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又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
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❺ 苏州区域详解
市情概况
苏州,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江苏省第二大城市。 苏州位于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和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苏州相册(15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苏州是中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是江苏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和物流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下辖的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市、太仓市和张家港市等五个县级市的经济实力均列全国百强县(市)前十位,其中昆山、张家港、常熟分别位居第一,第三位。 在2009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苏州位居全国第九,唯一进入前10名的地级市。 苏州位置
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东距上海市区80千米。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上海的咽喉,苏中和苏北通往浙江的必经之地。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 苏州
2004年曾经成功举办世界遗产大会。2006年举办了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 2007举办了第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并将金鸡奖初评永久评奖基地落户——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2007年12月22日,永久落户苏州太湖的全国首个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全国性一级民间社团组织——太湖文化论坛,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太湖文化论坛的成立将为世界文明的对话以及区域文明的合作搭建一个永久性的平台。太湖文化论坛永久坛址设在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信太湖城,太湖文化论坛常务理事会设在中国北京。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共11个。苏州共辖6个市辖区(金阊区、沧浪区、平江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代管5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市区户籍人口240.21万人。全市暂住登记人口472万(2009年数据)。苏州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市辖区
【吴中区】 (面积 672平方千米,人口599650人。邮政编码215128) (驻长桥街道) 长桥街道/越溪街道/郭巷街道/横泾街道/香山街道/苏苑街道/龙西街道/城南街道/角直镇/木渎镇/胥口镇/临湖镇/东山镇/金庭镇(旧称-西山镇)/光福镇 【相城区】 (面积 416平方千米,人口369269人。邮政编码215131 (驻元和街道)元和街道/太平街道/黄桥街道/北桥街道/望亭镇/黄埭镇/渭塘镇/阳澄湖镇 【金阊区】 (面积 37平方千米,人口207926人。邮政编码215008) (驻石路街道) 石路街道/留园街道/虎丘街道/白洋湾街道/彩香街道 苏州行政区划图
【平江区】 (面积 22平方千米,人口228913人。邮政编码215005) (驻平江路街道) 观前街道/平江路街道/苏锦街道/娄门街道/城北街道/桃花坞街道 【沧浪区】 (面积 25平方千米,人口325542人。邮政编码215006) (驻双塔街道) 双塔街道/南门街道/胥江街道/吴门桥街道/葑门街道/友新街道 【虎丘区】 (苏州高新区)面积 258平方千米,人口331363人。邮政编码215004) (驻狮山街道) 狮山街道/横塘街道/枫桥街道/镇湖街道/浒墅关镇/ 通安镇/东渚镇
县级市(代管)
常熟市(驻虞山镇)(面积1263平方千米,人口1066417人。邮政编码215500) 辖9镇1街 虞山镇/碧溪街道(2010.6设)/梅李镇/海虞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支塘镇/董浜镇/尚湖镇/辛庄镇 昆山市(驻玉山镇)(面积 927平方千米,人口699885人。邮政编码215300) 辖10镇 玉山镇/巴城镇/周市镇/陆家镇/花桥镇/淀山湖镇/张浦镇/周庄镇/千灯镇/锦溪镇 张家港市(驻杨舍镇)(面积 813平方千米,人口900132人。邮政编码215600) 辖8镇 杨舍镇/塘桥镇/金港镇/锦丰镇/乐余镇/凤凰镇/南丰镇/大新镇 吴江市(驻松陵镇)(面积1192平方千米,人口797240人。邮政编码215200) 辖9镇 松陵镇/盛泽镇/同里镇/汾湖镇/平望镇/横扇镇/七都镇/震泽镇/桃源镇 太仓市(驻城厢镇)(面积 642平方千米,人口467168人。邮政编码215400) 辖7镇 城厢镇/沙溪镇/浏河镇/浮桥镇/璜泾镇/双凤镇/陆渡镇
其它
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的具有影响力的工业园区)区域面积288平方千米 人口339398人 (驻娄葑镇) 娄葑镇/唯亭镇/胜浦镇
编辑本段环境
主要数据
2007年苏州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9.83%;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5.58%,比上年提高6.17个百分点;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26天,比上年提高2天。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经纬
市中心位于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2′
气候
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温15.5℃,1月均温2.5℃。7月均温28℃。 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雨量充沛,平野稻香,碧波鱼跃,农副物产十分丰富,人们传诵的“近炊香稻识红莲”、“桃花流水鳜鱼肥”、“夜市买菱藉,春船载绮罗”的诗句,就是历代诗人对苏州物产富足的赞美和讴歌。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太湖
地形 苏州市隶属于两个省一级的自然地理区: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
山脉
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0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1米),还有南阳山(338米)、西洞庭山缥缈峰(336米)、东洞庭山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灵岩山(182米)、渔洋山(170米)、虞山(261米)、潭山(252米)等。
水系
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着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市区是江南水网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周围是全国着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有宋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编辑本段交通运输
综述
苏州自古有京杭运河贯穿而过。现有京沪铁路以及312,204等多条国道经过苏州。苏州有光福机场(军用为主),并与无锡市政府、江苏省政府合资建设苏南硕放国际机场;邻近的主要机场还有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等。其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德国水平,是交通 沪宁高速 双向8车道
部授予的公路交通枢纽城市。苏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有49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1年至今,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沪苏浙高速公路、苏通大桥南接线工程等相继建成通车。期间,沪宁高速公路和苏嘉杭高速公路南段还实施了改扩建,方便驾驶员和市民出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5.78公里,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苏州全市还建成了高速公路枢纽11个,互通50个,形成了“一纵三横一环二射”的高速公路网,全市95%的乡镇实现了15分钟上高速公路。
水运
苏州组合港:苏州位于长江南岸,建港条件优越,建有张家港港、常熟港、太仓港,均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2002年,由原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三港合一组建成的新兴港口苏州港,原三个港口相应成为苏州港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和太仓港区。张家港港务集团现有万吨级泊位16个,常熟港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太仓港已建成集装箱、件杂货、石化等各类大小泊位5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4个。苏州港繁忙的业务,使苏州成为我国重要的水(海)运城市。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4634.1万吨,比上年增长21.1%,集装箱吞吐量272万标箱,比上年增长5.8%。2009年末苏州港已建成万吨以上泊位105个。
长途客运
苏州是江苏省通往上海、浙江的“东南门户”.苏州市区共有4个长途客运站----苏州客运北站,苏州客运南站,苏州客运西站,苏州吴中区客运站.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10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82公里,一级公路113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德国水平,全市95%的乡镇实现15分钟上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公路以上水平。
铁路
苏州站是上海铁路局直属站,是办理客货运输的特等站。位于苏州城区北端外城河北岸。市区还有苏州新区站、苏州园区站、高铁苏州北站等火车站。 沪宁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是继合宁城际铁路之后,江苏省又一条城际铁路专线。它将成为长三角地区城际交通的重要快速通道。这条时速350公里的城际铁路从现在的南京引出,经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上海等21个车站,全长300公里,其中,江苏省境内269公里,工程建设总投资约400亿元,由铁道部、上海市和江苏省共同出资建设。 在建的京沪高铁正线全长约1318km,线路自北京南站西端引出经北京南站、廊坊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沧州西站、德州东站、济南西站、泰安西站、曲阜东站、滕州东站、徐州东站、宿州东站、蚌端口南站、(定远站)、滁州南站、南京南站、镇江西站、丹阳北站、常州北站、无锡东站、苏州北站、昆山南站、虹桥站。
地铁轨交
苏州为中国第一个获批轨道交通的地级市城市,目前获得国家批准正在建设的有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地铁1号线于2007年12月26日举行开工典礼,预计2011年6月通车。苏州地铁2号线于2009年12月25日开工建设,预计2014年6月通车。4号线于2010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 苏州地铁标志
2014年-2015年,4号线、8号线一期也有望建成通车,并逐步实现苏州轨交网络与上海、无锡等周边地区轨交的接轨。 苏州市远期(2030年前)地铁线网规划将建成9条线。总长为318公里,其中,中心城区265公里。其中中心城区为220公里。中心城区站点数量181座,换乘站37座。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综述
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前来投奔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建吴国都城阖闾大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城里仍有许多当年留下的地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雄大,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城市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苏州古城的古迹密度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列全国第三位。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品牌。 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进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的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着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着名古都,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着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苏州角直),7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苏州东山、苏州西山、苏州光福、苏州木渎、吴江震泽、太仓沙溪、昆山千灯),还有一大批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昆山锦溪,太仓浏河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吴中区的东山村、明月湾),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平江路 ,山塘街。
名称由来
相传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季历有子昌,古公亶父认为昌有兴王业的才能,想把君位传给季历再传于昌。泰伯、仲雍了解了这一意图后,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逃避到当时被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并随乡入俗,自行“断发文身”。表示他们已是荆蛮之人,而不能再回去继位了。他们的这一义行,以及他们带来的周族先进的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拥护,在梅里,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勾吴”(勾吴的“勾”是荆蛮语的发声词,无实际意义,勾吴即吴。但在出土的吴国青铜器上,作“攻吴”、“工吾”等,没有“勾吴”)。泰伯到梅里,这梅里是指什么地方,至今说法不一。至南朝无锡县令刘昭注《后汉书·郡国志》时方说无锡梅里有泰伯墓,但没有发现有城的遗址。在苏州灵岩山下发现了春秋时大城的遗址。 从泰伯起十九传至寿梦继位称王(公元前585年),吴国始有确切纪年。吴国的都城不断迁徙,随着吴国的崛起,需要寻找新的建都地,而位于太湖东北岸的苏州,由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正式将都城迁至苏州。并经过多年的不断经营,具有相当规模。可是由于史籍没有记载,当时城址已无从查考。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国。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后越国灭吴,并于公元前379年将越国都城迁到姑苏,战国时期,公元前248年,楚国春申君受封于吴,并以苏州(吴墟)为首邑,为苏州的发展作出贡献,苏州至今有地名黄埭和位于苏州古城王洗马巷内的春申君庙纪念他,并把他作为苏州的守护神供奉在城隍庙内。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的名称始此。另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现山上仍有遗迹)。公元778年,唐朝设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名称被固定作为通称。公元1113年,宋改苏州为平江府。综合历史变革,苏州有很多的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又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建置沿革
吴:西周 阖闾大城 吴都(公元前514年) 吴:越灭吴 徙都 吴为越都 (公元前379年) 吴:春申君黄歇受封于吴 为都邑 (公元前248年) 吴县:秦始皇帝二十五年 会稽郡治所(公元前222年) 泰德:王莽篡汉,复古改名,仍为会稽郡治所(公元8年) 吴县:汉永建四年 吴会分治,为吴郡治所 (公元129年) 吴县:汉建安元年(196年)至212年,为东吴孙氏政权首都。 吴州:南朝 陈祯明元年(公元587年) 苏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苏州:唐太宗贞观元年,江南道治所(公元627年) 苏州: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为江南东道治所(公元733年) 中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 平江府: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 平江达鲁花赤总管府:元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 隆平府:元 至正十六年(1356年) 苏州府:明 应天巡抚驻地 属中书省1367年 苏州府:清康熙六年,江苏省会 江苏巡抚,布政使驻。(1667年) 苏州市:1949年 苏州市(省辖)、苏州专区:1953年 苏州市(地级):1983年
编辑本段民族宗教
民族
苏州是地处沿海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城市,有47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1.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2.4‰;其中回族人口有3700余人,占少数民族总人数23.13%。在47个少数民族成份中,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民族有:回族、壮族、朝鲜族、苗族、土家族;人口在100人以上的民族有:蒙古族、满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白族、藏族、维吾尔族、瑶族、畲族、仡佬族等。苏州市区有民族成份39个,少数民族人数5200余人。其中回族251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2%。
宗教
苏州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主要宗教场所有:道教宫观有玄妙观(位于观前街)、玉皇宫(园区)、城隍庙(位于景德路)、穹窿山上真观;佛教有西园寺、寒山寺、北塔报恩寺(位于人民路)、文山寺、灵岩山寺(木渎镇)、包山寺(吴中区西山岛)园区重元寺、来风寺、常熟虞山兴福寺、张家港凤凰山永庆寺、双杏寺、吴江平望镇小九华寺、昆山海藏寺;其他宗教的有圣约翰堂、使徒堂、杨家桥天主堂、石路太平坊清真寺等。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❻ 谁给我介绍下苏州
苏州,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苏州位于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和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苏州环金鸡湖中央商务区(20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苏州是中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是江苏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和物流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下辖的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市、太仓市和张家港市等五个县级市的经济实力均列全国百强县(市)前五位,昆山第一,吴江位居第二,常熟、张家港太仓并列第四。 在2010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苏州位居全国第十一,位列中国地级市第一。 苏州位置
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东距上海市区80千米。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上海的咽喉,苏中和苏北通往浙江的必经之地。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苏州狮山路商务区(20张) 2004年曾经成功举办世界遗产大会。2006年举办了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 2007举办了第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并将金鸡奖初评永久评奖基地落户——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2007年12月22日,永久落户苏州太湖的全国首个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全国性一级民间社团组织——太湖文化论坛,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太湖文化论坛的成立将为世界文明的对话以及区域文明的合作搭建一个永久性的平台。太湖文化论坛永久坛址设在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信太湖城,太湖文化论坛常务理事会设在中国北京。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共11个。苏州共辖6个市辖区(金阊区、沧浪区、平江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代管5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市区户籍人口240.21万人。全市暂住登记人口472万(2009年数据)。苏州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市辖区
【吴中区】 (面积 672平方千米,人口599650人。邮政编码215128) (驻长桥街道) 长桥街道/越溪街道/郭巷街道/横泾街道/香山街道/苏苑街道/龙西街道/城南街道/角直镇/木渎镇/胥口镇/临湖镇/东山镇/金庭镇(旧称-西山镇)/光福镇 【相城区】 (面积 416平方千米,人口369269人。邮政编码215131) (驻元和街道)元和街道/太平街道/黄桥街道/北桥街道/望亭镇/黄埭镇/渭塘镇/阳澄湖镇 【金阊区】 (面积 37平方千米,人口207926人。邮政编码215008) (驻石路街道) 石路街道/留园街道/虎丘街道/白洋湾街道/彩香街道 苏州行政区划图
【平江区】 (面积 22平方千米,人口228913人。邮政编码215005) (驻平江路街道) 观前街道/平江路街道/苏锦街道/娄门街道/城北街道/桃花坞街道 【沧浪区】 (面积 25平方千米,人口325542人。邮政编码215006) (驻双塔街道) 双塔街道/南门街道/胥江街道/吴门桥街道/葑门街道/友新街道 【虎丘区、苏州高新区】(面积 258平方千米,人口331363人。邮政编码215004) (驻狮山街道) 狮山街道/横塘街道/枫桥街道/镇湖街道/浒墅关镇/ 通安镇/东渚镇
县级市
常熟市(驻虞山镇)(面积1263平方千米,人口1066417人。邮政编码215500) 辖9镇1街 虞山镇/碧溪街道/梅李镇/海虞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支塘镇/董浜镇/尚湖镇/辛庄镇 昆山市(驻玉山镇)(面积 927平方千米,人口699885人。邮政编码215300) 辖10镇 玉山镇/巴城镇/周市镇/陆家镇/花桥镇/淀山湖镇/张浦镇/周庄镇/千灯镇/锦溪镇 张家港市(驻杨舍镇)(面积 813平方千米,人口900132人。邮政编码215600) 辖8镇 杨舍镇/塘桥镇/金港镇/锦丰镇/乐余镇/凤凰镇/南丰镇/大新镇 吴江市(驻松陵镇)(面积1192平方千米,人口797240人。邮政编码215200) 辖9镇 松陵镇/盛泽镇/同里镇/汾湖镇/平望镇/横扇镇/七都镇/震泽镇/桃源镇 太仓市(驻城厢镇)(面积 642平方千米,人口467168人。邮政编码215400) 辖7镇 城厢镇/沙溪镇/浏河镇/浮桥镇/璜泾镇/双凤镇/陆渡镇
其它
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的具有影响力的工业园区)区域面积288平方千米 人口339398人 (驻娄葑镇) 娄葑镇/唯亭镇/胜浦镇/车坊镇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经纬
市中心位于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2′
气候
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温15.5℃,1月均温2.5℃。7月均温28℃。苏州太湖(20张) 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雨量充沛,平野稻香,碧波鱼跃,农副物产十分丰富,人们传诵的“近炊香稻识红莲”、“桃花流水鳜鱼肥”、“夜市买菱藉,春船载绮罗”的诗句,就是历代诗人对苏州物产富足的赞美和讴歌。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地形 苏州市隶属于两个省一级的自然地理区: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
山脉
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0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1米),还有南阳山(338米)、西洞庭山缥缈峰(336米)、东洞庭山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灵岩山(182米)、渔洋山(170米)、虞山(261米)、潭山(252米)等。
水系
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着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市区是江南水网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周围是全国着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有宋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编辑本段交通运输
综述
苏州自古有京杭运河贯穿而过。现有京沪铁路以及312,204等多条国道经过苏州。苏州有光福机场(军用),并与无锡市政府、江苏省政府合资建设苏南硕放国际机场;苏州邻近机场繁多,航空条件优越,主要有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常州奔牛机场、南通兴东机场等。其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德国水平,是交通部授予的公路交通枢纽城市。苏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有49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1年至今,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沪苏浙高速公路、苏通大桥南接线工程等相继建成通车。期间,沪宁高速公路和苏嘉杭高速公路南段还实施了改扩建,方便驾驶员和市民出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5.78公里,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苏州全市还建成了高速公路枢纽11个,互通50个,形成了“一纵三横一环二射”的高速公路网,全市95%的乡镇实现了15分钟上高速公路。
水运
苏州组合港:苏州位于长江南岸,建港条件优越,建有张家港港、 沪宁高速 双向8车道
常熟港、太仓港,均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2002年,由原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三港合一组建成的新兴港口苏州港,原三个港口相应成为苏州港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和太仓港区。张家港港务集团现有万吨级泊位16个,常熟港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太仓港已建成集装箱、件杂货、石化等各类大小泊位5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4个。苏州港繁忙的业务,使苏州成为我国重要的水(海)运城市。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4634.1万吨,比上年增长21.1%,集装箱吞吐量272万标箱,比上年增长5.8%。2009年末苏州港已建成万吨以上泊位105个。
长途客运
苏州是江苏省通往上海、浙江的“东南门户”.苏州市区共有4个长途客运站----苏州北门汽车客运站,苏州南门汽车客运站,苏州客运西站,苏州吴中区客运站.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10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82公里,一级公路113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德国水平,全市95%的乡镇实现15分钟上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公路以上水平。
铁路
苏州站是上海铁路局直属站,是办理客货运输的特等站。位于苏州城区北端外城河北岸。市区还有苏州新区站、苏州园区站、高铁苏州北站等火车站。 沪宁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是继合宁城际铁路之后,江苏省又一条城际铁路专线。它将成为长三角地区城际交通的重要快速通道。这条时速350公里的城际铁路从现在的南京引出,经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上海等21个车站,全长300公里,其中,江苏省境内269公里,工程建设总投资约400亿元,由铁道部、江苏省和上海市共同出资建设。 在建的京沪高铁正线全长约1318km,线路自北京南站西端引出经北京南站、廊坊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沧州西站、德州东站、济南西站、泰安西站、曲阜东站、滕州东站、徐州东站、宿州东站、蚌端口南站、(定远站)、滁州南站、南京南站、镇江西站、丹阳北站、常州北站、无锡东站、苏州北站、昆山南站、虹桥站。
地铁轨交
苏州为中国第一个获准建设轨道交通的地级城市,目前获得国家批准正在建设的有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地铁1号线于2007年12月26日举行开工典礼,预计2011年6月通车。苏州地铁2号线于2009年12月25日开工建设,预计2014年6月通车。4号线于2010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 苏州地铁标志
2014年-2015年,4号线、8号线一期也有望建成通车,并逐步实现苏州轨交网络与上海、无锡等周边地区轨交的接轨。 苏州市远期(2030年前)地铁线网规划将建成9条线。总长为318公里,其中,中心城区265公里。其中中心城区为220公里。中心城区站点数量181座,换乘站37座。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综述
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前来投奔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建吴国都城阖闾大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城里仍有许多当年留下的地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雄大,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城市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苏州古城的古迹密度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列全国第三位。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品牌。 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进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的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着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着名古都,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着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苏州角直),7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苏州东山、苏州西山、苏州光福、苏州木渎、吴江震泽、太仓沙溪、昆山千灯),还有一大批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昆山锦溪,太仓浏河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吴中区的东山村、明月湾),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平江路 ,山塘街。
名称由来
相传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季历有子昌,古公亶父认为昌有兴王业的才能,想把君位传给季历再传于昌。泰伯、仲雍了解了这一意图后,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逃避到当时被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并随乡入俗,自行“断发文身”。表示他们已是荆蛮之人,而不能再回去继位了。他们的这一义行,以及他们带来的周族先进的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拥护,在梅里,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勾吴”(勾吴的“勾”是荆蛮语的发声词,无实际意义,勾吴即吴。但在出土的吴国青铜器上,作“攻吴”、“工吾”等,没有“勾吴”)。泰伯到梅里,这梅里是指什么地方,至今说法不一。至南朝无锡县令刘昭注《后汉书·郡国志》时方说无锡梅里有泰伯墓,但没有发现有城的遗址。在苏州灵岩山下发现了春秋时大城的遗址。 从泰伯起十九传至寿梦继位称王(公元前585年),吴国始有确切纪年。吴国的都城不断迁徙,随着吴国的崛起,需要寻找新的建都地,而位于太湖东北岸的苏州,由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正式将都城迁至苏州。并经过多年的不断经营,具有相当规模。可是由于史籍没有记载,当时城址已无从查考。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国。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后越国灭吴,并于公元前379年将越国都城迁到姑苏,战国时期,公元前248年,楚国春申君受封于吴,并以苏州(吴墟)为首邑,为苏州的发展作出贡献,苏州至今有地名黄埭和位于苏州古城王洗马巷内的春申君庙纪念他,并把他作为苏州的守护神供奉在城隍庙内。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的名称始此。另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现山上仍有遗迹)。公元778年,唐朝设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名称被固定作为通称。公元1113年,宋改苏州为平江府。综合历史变革,苏州有很多的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又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建置沿革
吴:西周 阖闾大城 吴都(公元前514年) 吴:越灭吴 徙都 吴为越都 (公元前379年) 吴:春申君黄歇受封于吴 为都邑 (公元前248年) 吴县:秦始皇帝二十五年 会稽郡治所(公元前222年) 泰德:王莽篡汉,复古改名,仍为会稽郡治所(公元8年) 吴县:汉永建四年 吴会分治,为吴郡治所 (公元129年) 吴县:汉建安元年(196年)至212年,为东吴孙氏政权首都。 吴州:南朝 陈祯明元年(公元587年) 苏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苏州:唐太宗贞观元年,江南道治所(公元627年) 苏州: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为江南东道治所(公元733年) 中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 平江府: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 平江达鲁花赤总管府:元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 隆平府:元 至正十六年(1356年) 苏州府:明 应天巡抚驻地 属中书省1367年 苏州府:清康熙六年,江苏省会 江苏巡抚,布政使驻。(1667年) 苏州市:1949年 苏州市(省辖)、苏州专区:1953年 苏州市(地级):1983年
编辑本段民族宗教
民族
苏州是地处沿海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城市,有47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1.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2.4‰;其中回族人口有3700余人,占少数民族总人数23.13%。在47个少数民族成份中,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民族有:回族、壮族、朝鲜族、苗族、土家族;人口在100人以上的民族有:蒙古族、满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白族、藏族、维吾尔族、瑶族、畲族、仡佬族等。苏州市区有民族成份39个,少数民族人数5200余人。其中回族251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2%。
宗教
苏州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主要宗教场所有:道教宫观有玄妙观(位于观前街)、玉皇宫(园区)、城隍庙(位于景德路)、穹窿山上真观;佛教有西园寺、寒山寺、北塔报恩寺(位于人民路)、文山寺、灵岩山寺(木渎镇)、包山寺(吴中区西山岛)园区重元寺、来风寺、常熟虞山兴福寺、张家港凤凰山永庆寺、香山寺、双杏寺、吴江平望镇小九华寺、昆山海藏寺;其他宗教的有圣约翰堂、使徒堂、杨家桥天主堂、石路太平坊清真寺等。
❼ 东方威尼斯——苏州的简介
苏州网络名片
中文名称: 苏州
别名: 姑苏、平江
行政区类别: 省辖市,行政级别为地级市
所属地区: 江苏省
下辖地区: 金阊区、沧浪区等
政府驻地: 金阊区
电话区号: 0512(+86)
邮政区码: 215000
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中心
面积: 8488平方公里
人口: 2009年,户籍总人口826万人
方言: 吴语(Wu Chinese)
气候条件: 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车牌代码: 苏E
市花: 桂花
市树: 香樟
时间: 北京时间。UTC+8。
目录[隐藏]
行政区划
自然地理
交通情况高速公路
铁路
城市地铁
历史文化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民族宗教
经济国内生产总值
开发区概况
主要外企
高校院所
苏州旅游苏州A级景区点名录
苏州红色旅游
苏州旅游节日
最佳旅游时间
主要宾馆
苏州特产
苏州戏曲
苏州方言
苏州名人
友好城市
其它苏州行政区划
自然地理
交通情况 高速公路
铁路
城市地铁
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民族宗教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
开发区概况
主要外企
高校院所
苏州旅游 苏州A级景区点名录
苏州红色旅游
苏州旅游节日
最佳旅游时间
主要宾馆苏州特产苏州戏曲苏州方言苏州名人友好城市其它苏州
市情概况 苏州,中国城市,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苏州虎丘塔公元前514年建城,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全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苏州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苏州位于,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在建)和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东北枕长江,东距上海市区80千米。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上海的咽喉,苏中和苏北通往浙江的必经之地。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今有“回眸难忘锦绣园,浅笑又忆烟雨巷”的名联传诵于世。又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2004年曾经成功举办世界遗产大会。2006年举办了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 2007举办了第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并将金鸡奖初评永久评奖基地落户——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2007年12月22日,永久落户苏州太湖的全国首个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全国性一级民间社团组织——太湖文化论坛,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太湖文化论坛的成立将为世界文明的对话以及区域文明的合作搭建一个永久性的平台。太湖文化论坛永久坛址设在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信太湖城,太湖文化论坛常务理事会设在中国北京。 苏州城市精神 崇文 融合 创新 致远 市标苏州市标 苏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于1995年4月26日通过以水城门、流水、苏州(用汉语拼音)组成的圆形图案为苏州市市标。圆形象征日月同辉,天长地久;图案中央的水城门突出了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水城门下面的流水表示苏州是“江南水乡”两个圆形组成的偏心圆展示了苏州勃勃生机,灿烂辉煌的明天。 现任领导市委书记蒋宏坤(省委常委),市长阎立。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共12个。苏州共辖7个市辖区(金阊区、沧浪区、平江区、苏州国家高新区(虎丘区)、 吴中区、相城区和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代管5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市区户籍人口240.21万人。全市暂住登记人口472万(2009.1数据)。 市辖区:人口367.64万人(截止至2009.12.31)面积1650平方公里 吴中区 (面积 672平方千米,人口599650人。邮政编码215128)(驻长桥街道) 长桥街道/越溪街道/郭巷街道/横泾街道/香山街道/苏苑街道/龙西街道/城南街道/角直镇/木渎镇/胥口镇/临湖镇/东山镇/金庭镇(旧称-西山镇)光福镇 相城区 (面积 416平方千米,人口369269人。邮政编码215131(驻元和街道)元和街道/太平街道/黄桥街道/北桥街道/望亭镇/黄埭镇/渭塘镇/阳澄湖镇苏州工业园区金阊区 (面积 37平方千米,人口207926人。邮政编码215008) (驻石路街道) 石路街道/留园街道/虎丘街道/白洋湾街道/彩香街道 平江区 (面积 22平方千米,人口228913人。邮政编码215005) (驻平江路街道) 观前街道/平江路街道/苏锦街道/娄门街道/城北街道/桃花坞街道 沧浪区 (面积 25平方千米,人口325542人。邮政编码215006) (驻双塔街道) 双塔街道/南门街道/胥江街道/吴门桥街道/葑门街道/友新街道 虎丘区 (苏州高新区)面积 258平方千米,人口331363人。邮政编码215004) (驻狮山街道) 狮山街道/横塘街道/枫桥街道/镇湖街道/浒墅关镇/ 通安镇/东渚镇 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的具有影响力的工业园区)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千米 人口339398人 (驻娄葑镇) 娄葑镇/唯亭镇/胜浦镇 县级市:五市总人口3930842人(截止至2009.12.31) 常熟市(驻虞山镇)(面积1263平方千米,人口1066417人。邮政编码215500) 虞山镇/梅李镇/海虞镇/新港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支塘镇/董浜镇/尚湖镇/辛庄镇 昆山市(驻玉山镇)(面积 927平方千米,人口699885人。邮政编码215300) 玉山镇/巴城镇/周市镇/陆家镇/花桥镇/淀山湖镇/张浦镇/周庄镇/千灯镇/锦溪镇 张家港市(驻杨舍镇)(面积 813平方千米,人口900132人。邮政编码215600) 杨舍镇/塘桥镇/金港镇/锦丰镇/乐余镇/凤凰镇/南丰镇/大新镇 吴江市(驻松陵镇)(面积1192平方千米,人口797240人。邮政编码215200) 松陵镇/盛泽镇/同里镇/汾湖镇/平望镇/横扇镇/七都镇/震泽镇/桃源镇 太仓市(驻城厢镇)(面积 642平方千米,人口467168人。邮政编码215400) 城厢镇/沙溪镇/浏河镇/浮桥镇/璜泾镇/双凤镇/陆渡镇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经纬度:市中心位于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2′ 气候 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太湖地形 苏州市隶属于两个省一级的自然地理区: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 山脉 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0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1米),还有南阳山(338米)、西洞庭山缥缈峰(336米)、东洞庭山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灵岩山(182米)、渔洋山(170米)、虞山(261米)、潭山(252米)等。 水系 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着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市区是江南水网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周围是全国着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有宋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编辑本段]交通情况
苏州自古有京杭运河贯穿而过。现有京沪铁路以及312,204等多条国道经过苏州。苏州周边有无锡苏南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等。其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德国水平,是交通部授予的公路交通枢纽城市。苏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有49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1年至今,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沪苏浙高速公路、苏通大桥南接线工程等相继建成通车。期间,沪宁高速公路和苏嘉杭高速公路南段还实施了改扩建,方便驾驶员和市民出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5.78公里,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苏州全市还建成了高速公路枢纽11个,互通50个,形成了“一纵三横一环二射”的高速公路网,全市95%的乡镇实现了15分钟上高速公路。 苏州组合港:苏州位于长江南岸,建港条件优越,建有张家港港、常熟港、太仓港,均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2002年,由原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三港合一组建成的新兴港口苏州港,原三个港口相应成为苏州港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和太仓港区。张家港港务集团现有万吨级泊位16个,常熟港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太仓港已建成集装箱、件杂货、石化等各类大小泊位5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4个。苏州港繁忙的业务,使苏州成为我国重要的水(海)运城市。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4634.1万吨,比上年增长21.1%,集装箱吞吐量272万标箱,比上年增长5.8%。2009年末苏州港已建成万吨以上泊位105个。 苏州为中国第一个获批轨道交通的地级市城市,目前获得国家批准正在建设的有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轨道交通1号线于2007年12月26日举行开工典礼,预计2012年底通车。苏州地铁2号线于2009年12月25日开工建设,预计2014年6月通车。
高速公路
苏州是江苏省通往上海、浙江的“东南门户”.苏州市区共有4个长途客运站----苏州客运北站,苏州客运南站,苏州客运西站,苏州吴中区客运站.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10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82公里,一级公路113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德国水平,全市95%的乡镇实现15分钟上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公路以上水平。
铁路
苏州站是上海铁路局直属站,是办理客货运输的一等站。位于苏州城区北端外城河北岸。地址:苏州市平江区车站路27号,邮编:215031。 沪宁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是继合宁城际铁路之后,江苏省又一条城际铁路专线。它将成为长三角地区城际交通的重要快速通道。这条时速350公里的城际铁路从现在的南京引出,经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上海等21个车站,全长300公里,其中,江苏省境内269公里,工程建设总投资约400亿元,由铁道部、上海市和江苏省共同出资建设。 在建的京沪高铁正线全长约1318km,线路自北京南站西端引出经北京南站、廊坊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沧州西站、德州东站、济南西站、泰安西站、曲阜东站、滕州东站、徐州东站、宿州东站、蚌端口南站、(定远站)、滁州南站、南京南站、镇江西站、丹阳北站、常州北站、无锡东站、苏州北站、昆山南站、虹桥站。
城市地铁
苏州地铁标志苏州市已确定在“十五”期间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这一工程的前期准备从1997年就拉开了序幕,并于去年6月份正式委托法国索非图公司编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详细规划。经过二轮专家审查后,最终报告于近日正式形成。 苏州轨道交通规划顺利通过专家组审查,如果一切顺利,到2014年后,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都有望建成通车。11月21日,从由建设部委托省建设厅具体组织实施的《苏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查会上传来消息,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苏州非常有必要尽快建设轨道交通”,并且也是国内唯一一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市。 据悉,省建设厅将根据此次专家组意见进行讨论,成文后交建设部,建设部再与国家发改委对苏州轨道交通规划进行会签,最后上报国务院进行立项审批。市轨道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顺利的话,2014年,轨道交通1号、2号线有望建成通车,2018年,3号、4号线也有望建成通车,并逐步实现与上海、无锡等周边地区轨道交通的接轨。 苏州市远期(2030年前)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将建成9条线。总长为318公里,其中,中心城区265公里。其中中心城区为220公里。中心城区站点数量181座,换乘站37座。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苏州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前来投奔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建吴国都城阖闾大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城里仍有许多当年留下的地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城市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苏州古城的古迹密度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列全国第三位。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品牌。 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进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的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苏州博物馆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着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着名古都,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着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 她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苏州角直),7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苏州东山、苏州西山、苏州光福、苏州木渎、吴江震泽、太仓沙溪、昆山千灯),还有一大批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昆山锦溪,太仓浏河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吴中区的东山村、明月湾),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平江路。
名称由来
相传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季历有子昌,古公亶父认为昌有兴王业的才能,想把君位传给季历再传于昌。泰伯、仲雍了解了这一意图后,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逃避到当时被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并随乡入俗,自行“断发文身”。表示他们已是荆蛮之人,而不能再回去继位了。他们的这一义行,以及他们带来的周族先进的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拥护,在梅里(今无锡县梅村)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勾吴”(勾吴的“勾”是荆蛮语的发声词,无实际意义,勾吴即吴。但在出土的吴国青铜器上,作“攻吴”、“工吾”等,没有“勾吴”)。泰伯到梅里,这梅里是指什么地方,至今说法不一。至南朝无锡县令刘昭注《后汉书·郡国志》时方说无锡梅里有泰伯墓,但没有发现有城的遗址。在苏州灵岩山下发现了春秋时大城的遗址。 从泰伯起十九传至寿梦继位称王(公元前585年),吴国始有确切纪年。吴国的都城不断迁徙,随着吴国的崛起,需要寻找新的建都地,而位于太湖东北岸的苏州,由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正式将都城迁至苏州。并经过多年的不断经营,具有相当规模。可是由于史籍没有记载,当时城址已无从查考。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国。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后越国灭吴,并于公元前379年将越国都城迁到姑苏,战国时期,公元前248年,楚国春申君受封于吴,并以苏州(吴墟)为首邑,为苏州的发展作出贡献,苏州至今有地名黄埭和位于苏州古城王洗马巷内的春申君庙纪念他,并把他作为苏州的守护神供奉在城隍庙内。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的名称始此。另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现山上仍有遗迹)。公元778年,唐朝设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名称被固定作为通称。公元1113年,宋改苏州为平江府。综合历史变革,苏州有很多的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又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历史沿革
吴:西周 阖闾大城 吴都(公元前514年) 吴:越灭吴 徙都 吴为越都 (公元前379年) 吴:春申君黄歇受封于吴 为都邑 (公元前248年) 吴县:秦嬴政二十五年 会稽郡治所(公元前222年) 泰德:王莽篡汉,复古改名,仍为会稽郡治所(公元8年) 吴县:汉永建四年 吴会分治,为吴郡治所 (公元129年) 吴县:汉建安元年(196年)至212年,为东吴孙氏政权首都。 吴州:南朝 陈祯明元年(公元587年) 苏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苏州:唐太宗贞观元年,江南道治所(公元627年) 苏州: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为江南东道治所(公元733年) 中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 平江府: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 平江达鲁花赤总管府:元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 隆平府:元 至正十六年(1356年) 苏州府:明 应天巡抚驻地 属中书省1367年 苏州府:清康熙六年,江苏省会 江苏巡抚,布政使驻。(1667年) 苏州市:1949年 苏州市(省辖)、苏州专区:1953年 苏州市(地级):1983年
[编辑本段]民族宗教
民族 苏州是地处沿海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城市,有47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1.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2.4‰;其中回族人口有3700余人,占少数民族总人数23.13%。在47个少数民族成份中,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民族有:回族、壮族、朝鲜族、苗族、土家族;人口在100人以上的民族有:蒙古族、满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白族、藏族、维吾尔族、瑶族、畲族、仡佬族等。苏州市区有民族成份39个,少数民族人数5200余人。其中回族251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2%。 宗教 苏州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主要宗教场所有:道教宫观有玄妙观(位于观前街)、玉皇宫(园区)、城隍庙(位于景德路)、穹窿山上真观;佛教有西园寺、寒山寺(位于虎丘区)、北塔报恩寺(位于人民路)、文山寺、灵岩山寺(木渎镇)、包山寺(吴中区西山岛)园区重元寺、来风寺、常熟虞山兴福寺、张家港凤凰山永庆寺、双杏寺、吴江平望镇小九华寺、昆山海藏寺;其他宗教的有圣约翰堂、使徒堂、杨家桥天主堂、石路太平坊清真寺等。 这些宗教场所大多是苏州的旅游名胜景点。
[编辑本段]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
❽ 固城湖在哪个省,哪个市
固城湖位于南京市高淳区和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交界,湖区分属南京市的高淳区和安徽省的宣城市宣州区。
固城湖得名于春秋时代,那时,诸国争霸、战争不断,高淳处在“吴头楚尾”之地,乃军事要冲。吴王余祭七年(公元前541年),吴国为扩展军事势力,在北靠游山、南倚秀山、西临濑水的咽喉要道筑起一座进可攻、退可守的城池。城周长7里330步(古代360步为一里),墙高1丈5尺,由于建造坚固,命为固城,并设濑渚邑。
(8)苏州工业园区湖邑在哪里扩展阅读:
“固城烟雨”历来为高淳胜景,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为之颂咏,唐代新罗国(今韩国)着名学者诗人崔致远曾专程到此游览,下榻在湖畔的招贤驿馆,而南宋时着名诗人范成大也曾泛舟于此湖,且留有不少诗篇。
固城湖还是世界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河的源头,春秋战国时期,吴楚相争,为了运粮运兵的需要,吴国大将军伍子胥开挖了这条运河,从高淳开始,经过溧阳、宜兴、无锡到苏州,最后注入太湖。
❾ 请问樗邑区chū yì qu位于哪个省哪个市呢(要详细点的介绍)(简介如下↓)
应该是鄠邑(hù yì)区,而不是樗邑chū yì 区,鄠邑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原名户县。
户县原名鄠县,1964年9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1969年到1982年,户县属咸阳地区管辖。1983年10月20日,将户县划归西安市管辖。 2016年11月24日,《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调整西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2016年12月2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西安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相继批复同意撤销户县,设立西安市鄠邑(hù yì)区,以原户县的行政区域为鄠邑区的行政区域,鄠邑区人民政府驻甘亭街道东街7号
鄠邑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与安康市宁陕县接壤,北临渭水与兴平市、咸阳市秦都区隔岸相望,东以高冠河、沣河与长安区毗邻,西以白马河与周至县为界。介于东经108°22′—108°46′,北纬33°46′—34°16′之间,东西最宽处30千米,南北最长处53千米,总面积1282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