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回族在中国都分布在哪里
回族,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总人口约9,820,000(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时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云南、山东等地也有大量聚居区。
回族,源自回回民族的简称,通过长期历史过程,吸收了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生活习俗。具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内地以与汉族杂居为主,边疆地区则与当地少数民族共同生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主要分布于水陆交通线上。
回族居民主要从事农业,部分兼营牧业、手工业。此外,还擅长经商,特别在饮食业方面表现出色。喜好摔牛运动的回族居民,以沧州、临夏地区的回族擅长练武而着称。饮食方面,回族居民喜爱食用炸油香。
⑵ 回族在矿冶方面的成就有哪些
中国穆斯林在长期的社会生产中,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还兼营手工业,矿冶业和商业。据《元史》有关记载,元代的回族,除士兵和为官者外,还有许多工匠,工匠中有民匠和军匠,军匠专门制造武器,工匠主要从事矿冶业。又据《元史.百官志》载,诸色目人匠总管府,秩正三品,掌管百工之技艺。《无史.刑法志》也记载,诸匠子女,使男习工事,女习针绣,其辄敢拘刷者禁之。这些史实说明,元代时,回族匠户的后裔很多从事家祖传的手工行业,其中从事矿冶业的加族匠户数量众多。据碑记、家谱和实地考查,许多回族的祖辈就从事开矿和冶金业。
明代,回族矿冶技术已有很大的改时,矿冶业也发展到了一个繁荣的时期,众多的回族匠人在云南开采冶炼金银,还出现了珠宝石开采业,据《明史.食货志》记载,宝石珠玉多出自云南,回族人多役使其地。所产宝石,《汉书误用牢传》称为“光荣”,《通典》称为“红珠”,在陶宗仪的《辍耕录》中被称为“回回石”。
由于回族匠人在采矿业方面的成就,在当时社会上有“无矿不回”之美誉。回族工匠在采矿、选矿、冶炼以及铸造、锻造方面,也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艺过程。
清朝时期,回族矿冶业在技术、规模文献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特别在银、铜、锡业方面已有相当大的规模,居领先地位,还形成了一些回回冶炼村寨。云南回族的冶矿业更是蓬勃 发展,成为云南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支柱产业。回族冶矿业在这个时期不仅生产量大,而且在商业投资、经营管理和矿冶技术方面都有极大的发展,形成了大批懂技术、善管理的办矿、冶炼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还形成了一些有冶矿特色的工厂。
回族工匠在冶矿方面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