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工业设计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工业设计就业前景较好,工业设计是一个很大的领域,其就业范围非常广阔,就业方向有产品设计、产品结构设计师、家居设计师等,这些都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可以选择的就业方向。
1、产品设计师
近些年来,产品设计在国内发展十分迅速。越来越多的产品相关品牌都在崛起并且表现非常好,这也能看出国内对于产品设计师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增大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很多公司需要的不是纸会画图或者做热门产品同款的低配设计师,而是由独立设计能力的产品设计师。除了独立完成设计和设计阶段性的工作之外,产品设计师更需要具备生产经验。此外,产品设计师要根据项目的需求,及时的和客户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准确明白项目需求。
2、产品结构设计师
产品结构设计师也是工业设计的学生毕业之后一个很不错的就业选择,这类设计师的工作会更加关注构图方面和产品加工方面,因此需要掌握机械设计和美学设计的理论知识,还要可以独立组装产品,另外要对加工方面的知识掌握的比较透彻。
3、家具设计师
家具设计师是许多同学以后会选择的行业,家具设计师不会涉及到太多结构方面的理论知识,所以是比较好入门的。但是对于从事家居设计的同学来说,结构设计和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一定要多多关注。另外,人机工程学力学是家具设计行业中比较理论的基础,需要大家好好掌握。
‘贰’ 工业设计大神凭什么年薪百万(壹:工业设计是Hard模式)
年薪百万有什么了不起吗?对设计师来说,是。
年薪百万的工作在在当今社会并不算少,在金融,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里这个收入可能只陵键猛是事业刚上正尺桥轨表现。但在设计圈里,这个数字却是凤毛麟角,因为设计圈穷啊(尤其是工业设计)。
“想挣钱别学设计”,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还是在以前火爆一时的工业设计论坛Billwang(十几年前了),当时有一位从设计转行做其他行业小有所成(那时候就到达了传说中的月薪过万)的朋友在论坛上发帖讥讽还奋斗在设计一线吃糠喝稀的设计师,后来就是火药味十足的对骂,有人说转行的是逃兵没能力,有人说梦想不能当饭吃穷着做设计是屌丝。但争吵两方在一点是有共识的,就是“想挣钱别学设计”。那时的我还是学生,觉得自己不会是那个穷的,自己会是那个特别的...
现在我还依稀还记得自己拿到自己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激动的心情,经历了二十多年学业折磨后终于有回报了,尽管到手的工资减去各种保险和税金几乎才刚刚够维持贫穷的生活而已,但凭着对工业设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些似乎都不叫事儿。那时候上班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听着朋友们讲述各种传说中大神做到年薪百万的故事,边听边把自己脑补到情节里,产生一种这一切都注定会发生在我身上的幸福错觉。然而随着经验的增长,慢慢发觉自己的劳动所得和薪水成长的速度不成正比,自己为公司带来的效益越来越多,收入明没有显着的提升,家里人开始对我的工作指指点点,“别人家的孩子”找到安既稳收入也不错还不用加班的工作云云。热情就这样一点点被消耗着,脱贫不知不觉中也成了同事之间永恒不变的话题。随着理想一点点被现实冲击剥落下来,我不停问自己吃糠喝稀工作强度堪比扛大包真的值得吗?不但生活还要靠父母补贴,就亮销连给心爱的女神买个礼物还得摸摸钱包,这是我要的生活吗?回想起前辈一句“想赚钱别学设计”,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不过,我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要论证“设计师穷”这句人尽皆知的废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都说设计师穷,但矬子里也能拔将军,我们要讨论的是怎么让自己的事业进步,进而脱贫像大牛靠拢。而要让事业进步, 我们先要了解行业的地板和天花板分别在哪。以此为参照系,我们才能了解自己在什么位置,又想走向什么位置。
既然要建立参照系,并定位自己,我们就不能仅仅关注工业设计。众所周知,每个专业都有其依附的行业,比如我所熟悉的工业设计是依附于制造业。跟制造业平齐的还有房地产,金融,互联网,服务业等等,这些行业之间在贫富上也存在差异。所以想全面搞清楚工业设计这个专业的位置,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建立一个更为立体的参照系:
1. 宏观上 ,了解制造业收入在整个就业市场中是什么位置。
2. 中观上 ,制造业内部也有不同专业分工,工业设计在制造业内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3. 微观上 ,在工业设计圈子内部也贫富之差,我们要明白这个差别是什么,又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差别。
宏观:行业富,专业富,行业穷,专业穷
其实(工业)设计师们口口声声喊穷,喊的是一种体感。大家普遍感觉自己的收入低,劳动和收入不成正比。但实际上社会上比设计行业穷苦的多了去了,且不说在农村务工的广大劳动人民,就算是在城市里也有大量基层服务业,平均收入是无法跟设计师比较的。设计师“穷”的体感实际上是因为大家把自己归为“脑力劳动者”这个群体,以“白领”的生活方式为自己的目标,而在脑力劳动的白领行列里,我们就有点相形见绌。但在大量更底层收入的行业来看,他们对设计行业可能还充满了憧憬和羡慕。如果在餐饮业拿到设计师平均水平的收入,在那个行业里应该已经算是相当资深的从业者了。所以, 实际上一个人的收入,很大程度是受自己所在行业局限的。
回到设计,设计作为一门技术,在社会分工中跨度很大,已经嵌入到各个行业领域中,从饭店的logo菜单,到产品外观,包装,再到网页或者建筑,凡是人的五感能接触到的领域都需要设计,也都会有设计师的饭碗。工业设计是依附于制造业的设计门类,那么制造业的收入怎么样呢?
上图是我网络找到的2018年行业平均收入的数据。通常来说,我们说一个行业富,指的是这个行业的平均工资高,而高薪职位有更大概率的分布在平局工资高的行业。从这个数据大家可以看出来, 制造业的平均收入在2018这一年是低于社会平均的,而最高的信息软件服务业平均收入接近制造业的两倍。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的发展,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的UI,UE这些工业设计的近亲职位这么高薪的原因。毕竟隔壁的程序员们收入都很高,无论做什么设计,设计都是研发团队的一部分,工资太低说不过去,收入自然跟着水涨船高。说的夸张一点,就算是打扫卫生,可能去互联网企业也会比来制造业企业更高薪吧...所以工业设计依附于平均收入较低的制造业,在大概率上薪水堪忧。
不过好消息是,随着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产品软硬件已经很难分家,工业设计除了制造业渐渐的多了互联网公司的属性。一方面,很多制造业公司开始做软件生态,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做硬件,还有很多新兴公司已开始就是软硬结合。这个现象为工业设计专业提供了很多高薪职位,我认为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工业设计的平均收入会逐渐接近互联网企业。但话说回来,这个转变需要时间,而现在大部分工业设计还是集中在制造业周围,薪水更接近制造业标准。
所以一个人要是以挣钱为目的,最快速理性的选择就是去平均薪水高的行业比如互联网,金融了。就算是做个吊车尾的也大概率强过其他行业吧。现在想想当年父母一心想让我去银行感觉是多么明智的建议啊。
不过,如果说制造业平均工资低推断工业设计专业收入低也有个明显的漏洞,就是制造业在工厂提供了大量低收入的工人职位,拉低了制造业收入的平均值。而 工业设计师和工程师等研发职位通常在制造业内重要性比较高,收入自然也在应该在制造业内属于高位啊 。我觉得这个判断对了一半,的确 工业设计师平均来说比工人工资应该是高出不少,但是在研发职位中却排名靠后。 之后我就具体说一下为什么在制造业的研发团队内工业设计还是吊车尾...
中观:为什么工业设计是白领中的蓝领?
回到制造业内,有过产品经验的工业设计师的都知道,隔壁的结构,硬件,软件等等工程师的收入是不错的,同样资历的情况下大概率超过工业设计师。在制造业混久了以后,逐渐形成一种工程师收入比设计师高的体感。我认为这不是一种错觉,而是工业设计业特性的体现,就像是组装厂工人因为其附加值低的特性,收入注定在制造业下游一样,工业设计也有自己的位置,而这个位置不上不下,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一个产品只需要一个ID,却需要很多工程师。
理论上,一个产品从头到尾一个工业设计师就可以把控,而相对应的结构,硬件,软件工程师却需要很多。尤其是高薪的ID职位,通常是在大公司,比如以前Nokia的一个手机研发团队各种功能部门加起来上百人,一个设计师要对应一个5人左右结构工程师团队和更大规模的硬件工程师团队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进度。所以一般来说,一个硬件产品提供了一个高薪的高级设计师的职位的同时,却需要多得多同等资历和薪水的高级工程师的协助,从比例上看,自然做工程师的话高薪的概率大得多。设计师就像是炒菜里的盐,炒菜要好吃离不开盐,但盐只需要一点点就够了...
2,设计的有价值,但不确定值几个钱。
相信做工业设计的设计师都被怼过这个问题:“你这个设计能让产品多卖多少台?能贵多少钱?”。设计重要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共识,大家都认可一个好设计可以影响产品整体利润,而一个好设计到底能让产品多卖多少钱是没有办法衡量的。
设计是主观的,你说是蜜糖,他以为是毒药。 设计的很大一部分是一种借助用自身感受通过产品传导并感染其他人的工作。但感受这东西很主观,人人都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在工作这些年,遇到很多自信的客户,觉得自己要是会做图能做的比设计师强。你认为值10万块钱的设计人家觉得值10块钱,只要你不生产出来做双盲测试,你就没有办法证明你的设计更有价值。相比于隔壁的工程师们就不一样了,每一个细节设计都能算出报价,少一个螺丝都能算出省多少钱,一个资深的结构从一个产品节省下来的成本都是实实在在的财务数据,这多多少少能兑换为工程师的工资。
而设计师却花钱把一颗平时看不到螺丝从原色变成黑色,成本提高了数字摆在那里,而设计改善后收益的却无法衡量的。就像你搞不清楚薛定谔弄死的那只猫活了多久一样,设计师有多少功劳,你也不确定...
在这个确定性值钱的世界,确定性却唯独是设计的软肋。谈钱自然没有底气...
3,设计师必须是雷锋
设计师越厉害,就越不像美工,就越像产品经理甚至CEO 。工业设计是把科技创新打包成良好体验传达给用户的一种工作,一个好的产品就是一系列良好的体验,而用户的体验是贯穿整个产品从无到有再到无的全过程的,每个阶段的体验总是有改善的空间。所以每个优秀的设计师出于对专业的自觉实际上都变成了产品经理,要对产品全部体验负责,而这个负责的过程中需要扩展大量综合性跨学科能力,甚至介入其他领域的工作,导致很多时候设计师是跨部门帮人做义工,最终虽然产品的成功得益于设计,但设计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可,毕竟分享功劳成果不是人的本性。正所谓雷锋做好事留不下名,更别提收钱了啊!(这也是为什么设计逐渐也演变出了各种设计流程来规范和界定设计的影响,这都是后话,篇幅不够,在此不提)
所以,设计的专业特性就决定了设计在制造业研发团队中的 议价能力不高 ,尤其是到高端职位后 工作职责模糊 , 拿着工程师的工资,操着老板的心。 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 成就了工业设计在制造业中白领中的蓝领的低位。
微观:工资是同行定的。
宏观上行业富裕,专业才具备富裕的可能性。中观上专业独特,专业的市场的蛋糕才大。而在工业设计圈的微观层面上, 分蛋糕的人越少,每个人分到的蛋糕才越多 。
如果说一个专业的蛋糕大小(就业市场的总经济价值体量)是宏观额行业的行情和中观的专业特点决定的,那么行业内每个人的工资实际上是同行数量和质量决定的。我们试想,如果全世界就只有一个工业设计师,那么制造业所有的公司为了自身利润,必然会头破血流的抢夺这个唯一的设计师,谁抢到了可能就会碾压其他公司成为龙头老大。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工业设计本身职业特性堪忧,这一位设计师的收入也绝对低不了。这就是自由市场里面“稀缺”二字的力量。然并卵,设计师行业与稀缺缘分浅。
稀缺的意思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供不应求,这里面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需求,一个是供应。如果10家公司需要设计师,但实际只有1个设计师应聘,那这个人就稀缺,工资就上去了;反之,市场上只有1一家公司需要设计师,但10个设计师应聘,那设计师工资就不好谈。这是基本的经济常识,相信大家都懂。那么为什么我说工业设计跟稀缺不亲呢?
1,工业设计市场是块越来越小的蛋糕,需求已过高峰。
整个硬件制造业企业本身已经处在洗牌后期,以前零零碎碎的制造业品牌已经整合为几个巨型品牌,硬件设计的多样性已经被APP多样性取代,而工业设计师需求也随着变少了。以中国手机市场为例,我国13亿人的人口,如果每一个人有一个手机需求,那么手机市场总需求就是13亿台。2008年之前,手机市场除了几个大厂以外,还有无数个山寨手机品牌,一年之内就有成千上万款不同样式手机上市,这每一个不同的设计背后都是一个设计师职位。随着2008年第一部安卓手机落地,新一代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山寨手机市场被逐渐被几家安卓手机大厂瓜分,山寨手机公司大量倒闭,几十个手机品牌就可以服务13亿人的需求了,工业设计职位随着被洗了一次牌。再后来在2012年前后,小米进入智能手机市场打破了平衡,仅剩的几十家智能手机品牌又开始新的一轮洗牌。比如索爱,摩托罗拉,诺基亚等等巨头都纷纷倒下,这期间又大量设计职位消失。时至今日,几家公司的设计就已经可以服务13亿人的市场了,市场上主流的手机款式也就每年几十款,这背后的设计师职位可想而知。尽管后来涌现出大量新兴智能硬件,但行业职位消失的速度还是快于职位增加速度。尤其是相比于早前的职位需求爆炸性增长来说, 目前总体设计师职位供给已经趋于稳定 。
2,工业设计不缺同行,工业设计师=“理工”+“艺术”
每年释放出的工业设计职位缺口就那么点,但全国毕业的工业设计应届生少说也有几千人。典型的买方市场,工资低你不来做,自然有人来做。虽然这个现象是应届毕业生的普遍现象,但在工业设计更为突出,因为工业设计学生多。至少在我那个时代,工业设计是双轨招生,理工类和艺术类。理工类招生是跟其他工程师类专业一样高考分数,进学校以后再进修艺术科目;艺术类参加艺考,艺考成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他科目的不足。这样一来,就会有一部分学生以上大学为目的选择艺考途径参加高考,上大学以后糊里糊涂就被分流到包括工业设计的各种设计专业。相比于隔壁理工类的各种工程师专业,同届的工业设计师估算可能有他们两倍之多。面对如此多的同行竞争,工业设计的买方市场更为彻底,工资更无底线。对于艺术类的朋友们来说,我的言论可能有点不顺耳,如果你感觉到冒犯,我表示歉意,其实我并没有说艺术类的设计师能力不行的意思,实际上我很多大牛朋友包括仰慕的前辈也是艺术类的学生。而且理工类招生也尤其缺点,比如招到很多不明真相的同学,大学期被迫学着没兴趣的科目,最终也不做设计。毕竟设计是一门跨度大的学科,最终 做得好的一定是各方面能力平衡的人,要么是理工类里面艺术强的,要么是艺术类里面思维能力强的。但就是这种特性,造成了设计招生的双通道,也造成了工业设计师供给过剩 。
3,贫富差距大,待遇分层明显
如之前所说,工业设计就业市场整体来说供大于求,平均待遇不乐观。但这个地平均背后却是工业设计独特的行业生态,业内不乏收入堪比BAT程序员的大牛设计师在拉高平均收入,但却有更多广大在为温饱奋斗的设计师拉低了平均收入。
其实在工业设计就业市场,是有多个职位分层的,为了方便理解,我以两个极端为例:一方面如前面所说,制造业有个整合的趋势, 几家巨型公司的产品和产能就能服务全人类了 ,在这类公司,产品销量都是用百万为单位计数,设计的作用被规模放大, 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公司之间的兴衰博弈,自然舍得给设计投资,也有能力给公司投资,所以在这一类公司里,设计师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尊重,待遇不逊于其他职业 ;另一方面, 很多小公司受惠于工业设计师整体供给过剩,得以找到生存空间,以设计公司为代表,提供了大量的初级工业设计职位 。
很多被小公司压榨过的设计师都对设计公司抱有不好的印象,我也一样,但随着阅历的增加,我心中只剩下叹息和感谢,毕竟设计公司给我们这些找不到工作的应届生一个被剥削的机会,吸纳和培养了大量应届设计师。而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
工业设计是Hard模式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已经大概了解了工业设计在职场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分布 ,可以说对工业设计发展的地板和天花板大概有个概念了。宏观上本身依附在穷制造业,中观上比其他制造业职位就业也有些劣势,微观层面工业设计圈子内的也是穷的占多数。
所以,要真以挣大钱为目标,那 学工业设计是绝对是Hard模式,毕竟从产业宏观到专业微观的性质并没有变,至少短期不会有太大改变 。各位还没有入行的朋友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但俗话说, 有钱难买我乐意,生活和工作绝不仅仅是为了一份收入,尤其是做设计,还有很多金钱收入之外的东西。 而且退一步说,我去做互联网,金融和房地产我也未必有那个天赋,去土豪行业做个垫底的没准还不如开心做设计。所以,对于对设计依然有激情和热血的朋友们来说,转行未必是最优解,放手一搏,努力爬到行业顶端把自己变成设计师挣到钱的小概率事件,可能是更有效和快速的方法。
对于选择坚持的朋友们来说,好消息是,我认为 未来的工业设计职业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在向上发展 。因为随着这些年科技进步,各大巨头给用户提供的产品已经从硬件或者软件逐渐转化为打包的体验,尤其是科技产品,物联网的到来已经很难将软硬件分家了,就像是买iOS必选iphone或者买iphone必用iOS。另外科技巨头也逐渐向其他领域硬件蔓延,以前一些没有任何联网的硬件产品比如手表和灯泡也逐渐被纳入物联网的大潮。在这两种趋势的带动下,巨头企业整合的趋势会继续下去,提供的中高端工业设计职位也会随之缓慢增加。而初级工业设计的市场经历了多轮洗牌,我认为已经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其市场还会存在,但会保持其社会位置。所以,总体来说未来(大概十年内)的工业设计师的生存状态还是向好发展的, 毕竟好工作会越来越多,在整体职位需求缺口稳定的情况下,中高端职位的比例上升会使行业平均待遇会逐渐向上转移。
那么,选择了Hard模式还有勇气留在赌桌的你,如何把握住这波浪潮让自己脱颖而出,成为工业设计大部队里的小概率成功事件呢?答案简单也复杂: 你需要搞清楚自己作为设计师凭什么值钱。
——(待续)
不收钱,收感谢,请疯狂点赞,收藏,转发,评论。谢谢
‘叁’ 工业设计专业什么方向前景比较好 比如家具,交通工具,电子产品,或是家具设计,是专一点好还是全一点
我毕业三年,前后去过两家公司,目前正在创业阶段,不知道我的经验能不能为你解答。
我刚毕业的时候做的是类似平面的工作,从事UI方面,也接触过家具方面的设计。
UI是未来的一个大方向,现在的手机平板普及,设计外形的局限性非常小,大的趋势是更轻更薄。
所以UI也就是界面 人机互动方向是电子产品未来的主趋势。
家具设计,是个很平稳的方向,不好不坏,慢慢混总会有出路。做个八,十年成为资深后,赚钱比较容易。
汽车,摩托,船等等这种设计,这种设计需要有人带入门,一般都不会随便在外面招人,除非你有名气,特别有能力。而且对设计师要求很高。属于工业设计的高端。
小家电,大家电,音响数码,等等,基本属于一类。大型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研发部,如果进去了。会相对稳定,会学到整个的研发流程。 但是对技能方面的锻炼还是不够。小企业多会找外包,也就是找外面的工业产品设计公司,目的是节约成变,节省时间,流程短。
刚毕业的话,我建议是可以到工业设计公司去锻炼一到三年,毕竟学校里除了能带你入门,对你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的锻炼还是较少。去工业设计公司的目的是可以接触到各类产品的设计,强度也相对较大,同龄高手也很多,乐于教新人,短时间成长快。
觉得成熟了之后,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在往企业跳转,会学到完整的流程。专项的能力提升较快。五六年之后再决定自己创业还是继续在企业发展。
这是我的一点建议和自己的经验。纯手打,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