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限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中国自17世纪前半期起,资本主义萌芽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然而,封建自然经济结构仍占主导,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清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工商皆本的思想,并通过法规恢复传统农业经济。同时,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和民间开矿,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清朝禁止沿海居民与外国人贸易,违者受到严厉惩罚。这种海禁政策限制了海外贸易,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挫伤。
其次,清朝限制私人民间开矿,官府垄断铜的经营,对私人铜产量实行低价收购。这种政策迫使厂商无法积累资金,改进技术,扩大再生产。
再次,清朝对商业发展采取抑制政策,如广设钞关、重征商税,导致商人负担沉重。许多商人因此退出商业,转而投资土地。这种商业资本与地租的结合,未能转化为工业资本,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最后,清朝强制实行手工业官营制度,限制民间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进入市场流通,不存在竞争问题,从而妨碍了手工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
综上所述,封建统治者通过法律手段限制和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维护封建生产方式。这些政策严重束缚了新事物的成长,导致封建社会长期停滞。
㈡ 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特点
明清时期我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农业的发展使手工业出现繁荣,私营手工业在明中后 期占主导地位,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手工业的繁荣再加上世界白银的流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商业资本活跃、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形成。但统治阶级却采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从而使中国失去发展经济的大好机遇。另外这一时期,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但只出现在局部地区、个别行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全国仍居主导地位。总之,在明中后期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时候,西方已经开辟了新航路,对外殖民扩张。当清朝中国闭关锁国愈演愈烈的时候,西方已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并四处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国日益落后于西方一、农业
(1)土地制度——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2)农作物——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双季稻大面积扩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棉花广泛种植
二、手工业
(1)明中期以后,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江南地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以雇用劳动为标志),但发展缓慢
(2)金属冶炼原料——明朝流行用焦炭冶炼
(3)棉纺织业——松江在元明时期成为棉纺织中心,明后期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4)制瓷业:明——斗彩和五彩瓷;清——粉彩和珐琅彩
三、商业
(1)形成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
(2)货币——白银广泛流通
(3)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
(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增强
(5)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