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业化的标准
关于工业化标准的探讨
北京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林 丕
11/28/2005 16:20:54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
我认为,工业化的标准似有两个层次:低层次的标准,即初步实现工业化的标准,是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有绝对优势。其量化标准可以采用前苏联学者提出的标准,即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以上。高层次的标准,则是要像现代世界上的经济发达国家那样,完全消除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我国至今离这个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我个人理解,其实质就是要在今后十几年内,基本解决我国至今仍显着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其主要指标似有两条:(1)在2020年,使我国的非农业就业人口在全社会就业人口中的比重达到70%以上,换言之,就是要使我国的农业就业人口在全社会就业人口中的比重降到30%以下;(2)在2020年,使我国的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0%左右,换言之,就是要使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降到40%左右。下面,就分别讨论一下这两个指标的问题。
(一)关于把农业就业人口降到30%以下的问题
2001年,我国全社会就业人口为7.3亿人。其中,非农业就业人口,即第二、三产业的就业者(包括在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中的就业者在内),仅为3.65亿人,占50%;还有50%的劳动力,也就是3.65亿人从事农业。如此众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领域之中,是与工业化的要求大相径庭的;更何况,如此众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领域,也大大超过了我国当今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2001年,我国共有耕地19.14亿亩,按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经营10亩耕地计算,我国农业中留下2亿左右的劳动力就足够了。这就是说,我国农业中,已经出现了大约1.5亿以上的过剩劳动力,他们在农村中实际上处于隐性的半失业状态。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今后农业过剩劳动力的人数还会继续增加。这些过剩劳动力需要逐步地从农业中转移出去。这既是工业化历史进程的一个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的一个客观需求。目前,一些经济管理机关和学者提出了如下设想:到2020年,把我国农业就业人口在全社会就业人口中的比重降到30%左右或以下。按此设想来推算(把过剩劳动力的增长计算在内),从2002年到2020年这19年内,就要从农业中转移出过剩劳动力2.2亿人,平均每年转移出1160万人。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力转移的任务。
那么,我国目前二、三产业的就业容量有多大呢?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1年全年,我国的二、三产业仅提供了94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就业弹性系数仅为0.18(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业岗位仅增长0.18个百分点)。由于就业岗位不足,到这一年末,在全国城镇中出现的失业人员已达1796万人(登记失业者681万人,国企下岗职工未就业者515万人,非国企下岗职工未就业者600万人),城镇失业率达到9.5%,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失业率不能超过6%)。
从上述劳动力供求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二、三产业的就业形势是相当紧张的,既要解决城镇中大量劳动力的失业问题,又要每年转移上千万的农业过剩劳动力,难度不小。这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不能不面对的一个严峻现实。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今后应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其突出特点和要求之一,是要使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换言之,我国今后的工业化必须与扩大就业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多方面的有效措施,千万百计地扩大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大大提高其就业弹性系数。从而使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够比较顺利地解决城镇劳动力充分就业和农业过剩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大历史课题。
(二)关于使城镇人口达到占全国总人口60%的问题
2001年,从统计表上看,我国有城镇人口48064万人,农村人口79563万人,二者的比例为 38:62。但上述城镇人口的数据,是按行政区划统计出来的,其中包括了全国各城市郊区的大约1亿左右的农村人口在内。如果把这部分人口划入农村人口,则目前我国城乡人口的比例,实际上是30:70,农村人口大大地超过城镇人口。要把这个比例倒过来,使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任务十分艰巨。据粗略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总人口可能达到或超过14亿人。到那时,要使我国的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达到占全国总人口的60%左右,就意味着城镇人口将达到8.4亿人左右,比现在的城镇实际人口(3.8亿人)翻了一番还多。这是一项相当困难的任务,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必须着力加以解决的又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
综上所述,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它的标准可分为两个层次:低层次的工业化,即初步工业化,是要使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绝对优势;高层次的工业化,则是要完全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已经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今后的任务是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其实质是要基本消除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个任务是不轻松的,特别是在转移庞大的农业过剩劳动力和将庞大的农村人口转移为城镇人口方面,任务相当艰巨,需要通过开拓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和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来逐步求得解决。
② 现代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什么为什么
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资金。工业化需要资本的积累、国内商品市场的形成以及劳动力成为商品。此外,实现工业化还应具备的条件是:国家的独立,教育、科学比较发达,发展战略的正确选择。
⼯业化的实施都必须具备这样⼏个最基本的条件:
⼀是必须有⼤量的资⾦投⼊。⼯业化所需要的资⾦是海量的,没有钱⼀切设想和计划都是空谈。因此,筹措尽可能多的资⾦是实施⼯业化必须⾸先解决的问题。资⾦的来源⽆⾮是两个:国内和国外。
时代发展到今天,那种靠⾎腥掠夺的原始积累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借重于外来资⾦的办法,要么是借款,要么是靠优厚的条件和环境吸引外来投资。借款是有限度的,⽽且终归要还;落后地区之所以落后的⼀个重要⽅⾯就是投资环境的恶劣,所以,落后地区通常都以提供优惠条件。为吸引投资的“法宝”。其实,这种优惠所带来的不平等竞争和对财政收⼊的冲击,恰恰⼜妨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从长期来看,没有任何地⽅能够通过优惠政策实现⼯业化。余下的选择就是靠⾃⾝的积累。落后地区的企业太弱,⽽且卜哪迅资⾦分散难以集中⼒量办⼤事。⼀个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强化税收征管,将有限型此的资⾦更多地集中在政府的⼿中,从⽽为政府主导的⼯业化提供有⼒的资⾦保障。
必须有先进的技术应缓哗⽤。⼯业化最初的含义是以机器⽣产取代⼿⼯操作。
③ 地球到底能负担多少人口
人口的持续增长对地球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人口一直在稳步上升。在1800年左右,全球总人口约为10亿;到了1927年,这个数字翻了一番,达到20亿;1974年再次翻倍,达到40亿。按照这一趋势,2023年世界人口总数预计将超过80亿,到2050年左右可能达到98亿,而在22世纪初期,这一数字可能将达到112亿。如果未来全球人口真的超过100亿,那么资源需求无疑将成为最大的挑战。因为显而易见的是,水和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而这些资源并非取之不竭。虽然很多人认为中国是食物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但事实上,美国在这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如果全球每个人都按照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消费资源,那么地球最多只能支撑大约15亿人口。目前,全球有21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45亿人缺乏适当的卫生设施。即使在工业化国家,水资源也可能遭受污染。由于人类不断动用地球的不可再生资源,最终的压力临界点终将到来。20世纪70年代中期,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包括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土地人口承载潜力进行了研究。这一能力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通过食物生产潜力所能维持的特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美国拥有22亿亩耕地,潜在适宜耕地为18亿亩,而中国现有耕地18亿亩,潜在适宜耕地仅为2亿亩。这意味着,仅从农业潜力来看,美国的土地人口承载能力是中国的一半。中国的高亩产是基于数亿人口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土地开发强度大,并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使得有限的耕地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并维持90%以上的粮食自给率。相比之下,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1%,农民人均拥有上千亩耕地,并采用各种机械化和智能化生产方式。简而言之,追求经济效益和养活更多人口有时是相互矛盾的。精耕细作可以实现高亩产,但经济效益未必最高。因此,总体而言,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但从实际潜力来看,确实不如许多土地尚未开发的国家。这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世界人口的承载力不是无限的,但至少是有上限的。
④ 唯一完成工业化的原住民国家是哪个
现代文明其实就是工业文明,而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文明,就是完成了工业化并靠着工业体系一下子爆发出令世界嗔目的能量国家。但是世界上国家何其多,工业文明500年,完成了工业化的并让工业化体系爆发出威力的,其实也就是西方七强+苏联。像比利时,瑞士,新加坡之类小国,只靠一个产业链就吃饱的那种,体现不了工业化的体系威力,所以不能算真正的工业文明,所以也照成了,这些小国很富,但没啥存在感。下面一一介绍现在人类文明以来的这8强。
英国,作为现代文明的开启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国家,作为工业化母国,其实力自然不容小觑,虽然现在玩金融玩脱了,造成了去工业化,不过真正的工业核心实力还是有的,世界上能生产航空发动机的就5个工业强国,中,俄,英,美,法。英,美两国的航发技术最好。俄罗斯,法国次之。中国最后,不过在加速追赶中。
法国,作为工业母国的地理邻居,有着工业化的先天条件。作为第2个开启工业化进程的国家,虽然一直慢吞吞的工业化发展。不过作为后进国家,不同于英国的原发型工业化,法国的国家主导开始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作用。有着相对完整军工体系。英法作为两大先发工业国开始了瓜分世界,殖民世界的脚步。
德国,靠着法国,作为法国的邻国,在完成了国家统一后,也开始工业化进程。完成工业化后发现,世界市场已经瓜分完毕,于是只能同英法战个痛。一战失败后,又打了二战,2次大战虽然都战败了,不过二战后的世界全球化秩序变相的打开了世界市场,于是二战后,德国一跃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也不枉打了2次世界大战。
意大利,由于地理位置远离工业文明中心,工业进程启动较晚,同时技术也是直接引进他国。同时也公有企业为引导,同德国一样,苦于世界也瓜分完毕,于是加入2次世界大战,卖了2次萌后,二战以后继续靠卖萌为生。也称意呆利。
俄国,彼得大帝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不过在沙皇时间,一直进度较慢。在苏联模式未开启前,一直作为欧洲2流国家度日。直到赤色狂魔,斯大林开启了苏联模式,用时2个半五年计划,直接完成工业化,一改老牌工业化国动辄几十年,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所以苏联模式一诞生,就被西方列强视为眼中钉。直到苏联解体,俄国去工业化,四方国家才大舒口气。老毛子这俩百年忙的,从2流国家,忙了2百年,又忙回了2流国家,唏嘘啊。
美国,加拿大,英国的大小儿子,作为英国的儿子辈,当仁不让的给技术,给市场,而且一个大洲的资源,两个国家用,同时大发2次世界大战财,靠着3亿人口,美国2战以后,一跃成为世界超强,加拿大由于人口问题,又在美国旁边,存在感较弱,不过工业实力不容小觑,美加历史上还干过一架,大小儿子谁也没打过谁。只能继续兄弟相处。
日本,作为早期亚洲唯一个工业化国,明治维新,开启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完成后,一拳将压制自己千年的宗主国干番在地,颇似出了一口怨气。一时好不得意,不过千年的属国命,造成了眼界的狭隘,战术上一直在成功,不过战略上一塌糊涂。最终太平洋上一败涂地,被美国征服。消掉了国防,成了畸形国家。哎,属国的命啊。
下面介绍下中国,我题目中题了8个国家,除去苏联已经灭亡,那么第8个工业强国是哪个呢。没错,就是中国。
中国,同明治维新同时起步的工业化进程,可惜,一直战乱不断,工业化一直处于轻工业徘徊状态。直到太祖一统中国,才在国家层面有了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后来和美国的联合国军干了一架,让苏联刮目相看,同时也在心里放下了戒心,同时作为朝战的报答,苏联进行了一次,也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的全面工业体系建设,156个工业项目,搭起了中国工业化的架子,也就是靠这个基础,才让中国成为2战后,后发国家中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所谓的亚洲四小龙就不吐糟了。除了卖萌还是卖萌)。同时由于采用了苏联模式,赤化后的中国,又一次证明了苏联模式在完成工业化方面超强作用,2个五年计划,中国从农业国一跃成为了当时的工业第七强。不过苏联模式的后遗症,苏联自己没解决好,吃了西方的速成药,直接去工业化了。中国则进行了改革开放,相对较小的痛苦解决了苏联模式的后遗症。所以中国改革开放,其实是对苏联模式打了补丁进行了升级,变成了苏联模式威力加强版。恶心西方的苏联模式其实并未在冷战结束后消失,相反,以另一种更变态的形态出现在了世人面前,也照成了,现在美国的疯狂打击围堵。不过,有道时,一旦上了轨道,想慢都慢不下来。估计再过个5年,中国就超过美国,那时就有点意思了。
PS:把中国去掉,加上灭亡的奥匈帝国(土耳其这货祖上也阔过)就是赫赫有名的八国联军了,原来,列强还是那个列强,这么些年下来,谁也没掉队。
⑤ 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的指标
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一)反映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指标体系
根据国内外有关的工业化理论和历史经验,选择以下指标反映新型工业化总体水平。(1)人均GDP。该指标直接反映一国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或发展阶段,该指标在国内外均有可比性。(2)城镇化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以及城市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根据国际通用的划分标准,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城镇人口的比重要占全部人口的60%以上。(3)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该指标是从农村劳动力的情况反映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一般认为这一比重下降到20%以下才符合实现工业化之要求。(4)产业结构。该指标反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一般认为,实现工业化时,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应在20%~10%以下,工业比重为40%~50%以上,服务业比重应在40%~50%以上。(5)工业制成品占出口产品比例。即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能比较真实地描述一国或地区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反映工业化质量的指标体系
1.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主要评价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水平,主要有:(1)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与成本费用之比,是反映工业生产成本及费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2)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包括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反映企业的总资产创造的效益。(3)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工业化发展速度。(4)工业平均劳动生产率。从劳动力要素角度反映活劳动的消耗与产出,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2.反映科技含量的指标。主要评价一国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包括:(1)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科技进步的水平,
该指标反映一国或地区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水平。(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该指标反映一国或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和水平,以及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水平。(3)新产品产值比重。反映一国或地区科研开发水平及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的能力。(4)专利数或技术成果数。专利数或技术成果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产出的专利数目或技术成果数目。一定程度上反映自主创新能力。
3.反映信息化程度指标。该类指标反映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情况,主要有:(1)信息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产值角度大体反映信息产业的规模。(2)信息产品产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即信息产品净产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该指标直接反映一国或地区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工业信息化水平。(3)工业领域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反映信息化投入水平。(4)信息产业从业人口占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从劳动力角度大体反映信息产业的规模
4.反映资源消耗利用效率的指标。新型工业化注重资源节约,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可以用万元产值水消耗量、万元产值物料消耗、万元产值电耗和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万元国内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
(三)反映工业化协调性与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
工业化协调性指标主要反映实施工业化进程中,对社会稳定、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的影响。
1.反映工业化与资源、环境协调与可持续性的指标可包括: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治理率、环保投资增长率、城市绿化覆盖率、耕地保有率等。
2.反映工业化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性的指标,通过以下指标反映:(1)工业从业人员增长率。该指标反映工业吸纳劳动力就业、再就业情况,一般以年初工业企业职工总数与年末职工总数之比获得。(2)城镇登记失业率。反映城镇人力资源的相对利用状况和地区企业整体经营状况。(3)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人口总数比重。反映劳动者的素质。(4)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反映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5)城乡思格尔系数之比。反映我国或各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和生产水平的状况。
在构建指标体系基础上,选择适当方法,就可对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⑥ 中国是世界唯一一个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吗
中国是世界唯一一个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吗?
我们国人都看到了中国这几十年来经济的飞跃发展,尤其是对互联网特别的感叹,人手一手机,就连小孩都会玩儿,而且在其他的制造行业也特别的发达。从各种数据显示,中国的产业在世界上是占有很大份额的。而且中国的工业体系非常的全面完整在世界上也是很少见的。
但是中国就不一样了,工业体系非常完整,小到手机大到造船业和航空飞机都有制造。不管是钢铁,锂电池,还是电脑芯片在中国的工业体系里样样都有。就连非常强大的美国现在已经不能再制造潜水,而中国依然可以。并且还有导弹的制造品种都超过了美国好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