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工业化木材价格多少

工业化木材价格多少

发布时间:2024-09-17 10:48:09

㈠ 森林工业有哪些

森林采运工业(见森林采运)、木材工业、林产化学工业和林业机械制造工业的总称。简称森工。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以现代林业科学理论为基础,以林业机械化为重要手段,遵循集约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合理开发现有森林资源,实现多种目的综合利用,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木材等各种林产品的需要。

中国森林工业概况

中国上古时代,森林茂密,山地的80%为森林所覆盖。原始的森林利用始于旧石器时代,而森林采伐则始于新石器时代,在公元前4000年已用石斧伐木,而且有了简易的木材加工,如木器制造和木构干栏式建筑。夏、商、周为铜器时代,伐木采用铜制斧、刀、锯。木材运输以水运方式为主,木筏编扎放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从春秋战国以来的漫长历史时期,人口不断增加,木材需要量巨增,因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日益扩大,加上乱伐频繁,森林遭到破坏,甚而有些地方的原始林逐渐消失,自然环境日趋恶化。到1840年除东北大小兴安岭、乌苏里江流域、云贵高原、金沙江流域及西藏地区的原始森林外,遍及各地的茂密森林已几乎消失一半。古代森林从原始利用到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均属手工作业,不论森林采伐或林产加工纯系作坊式粗加工,工具简陋,生产技术简易,但有些技术诸如木筏编扎放运、木构件的拼接、木材的蒸煮干燥、烧炭、造纸、造船等技术,已因有相当水平而闻名于世,对当时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森林开发利用,在生产方式、作业技术和组织经营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始的森林利用到规模较大的手工作业,转入掠夺式森林采伐的原木生产利用阶段。在晚清时期,沙俄强取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约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从而中国森林资源约减少1/5。尔后日本占领东北期间,又相继掠夺1亿立方米木材资源。中国除帝国主义所占领的地区以外的其他林区,森林资源基本上为买办资产阶级、木材商和地主所据有。或设木材公司、伐木公司,或设木材商号、木材商行,专门从事森林开采和木材买卖,从中牟取暴利,从而使这些主要林区的森林资源也在逐年减少。到20世纪40年代,很多昔日茂密森林已童山濯濯,变为不毛之地。据不完全调查估计,1949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已降为8.6%。中国近代森林采伐运输,长期处于手工作业阶段,木材产品多为锯材、枕木、坑木、建筑材、造纸材等。自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开始向机械化作业起步,木材生产效率有了一定提高,20世纪初,木材加工已有少数利用圆锯和小带锯作业的小型制材厂,并开始生产胶合板,但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林产化学加工,多以传统的手工作业进行生产,产品有生漆、桐油、松香、白蜡、五倍子等,其产量与质量都居世界前列。3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森林窄轨铁路运材、中型木材机械加工厂、机械木浆造纸厂以及小型松脂加工、栲胶、松根干馏等工厂,产品种类有所增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发展林业的同时,重视森林工业的发展,建国初期提出“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采伐利用”的方针。其后于60年代中期,强调造管并举、采育结合、永续利用,并针对国民经济发展对木材与其他林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专设森林工业经营管理机构,以加强木材生产与林产加工的领导,使中国森林工业开始进入机械化作业阶段,初步形成了独自体系,为以后实现以木材综合利用为中心的森林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80年代,中国林业进入振兴时期,提出立足改革,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加强集约经营,发展综合利用的方针,使中国森林工业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国从50年代到80年代,经过长期努力,伴随林业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步建立起由森林采运工业、木材工业、林产化学工业、林业机械制造工业构成的,以实现森林资源综合利用为中心的生产、教育、科研相结合的森林工业体系。

森林采运工业

中国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东北(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西北(陕西、甘肃、新疆)、西南(四川、云南)国有林区与南方10省、自治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集体林区,其森林面积与林木蓄积分别占全国森林面积与林木蓄积的78%、86%,是中国的主要木材生产基地。为了开发林区,有计划地进行合理采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国有林区建立了131个林业局,在南方集体林区建设了158个重点产材县,建立了约350个国营伐木场(采育场)。1949至1987年共为国家提供木材15.3亿立方米。1987年木材产量为6217.55万立方米,为1949年567万立方米的10.9倍。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在木材生产中,重视林区建设,加强伐区工艺设计,改进作业方式,提高生产技术,使劳动生产率不断得到提高,1986年东北林区已达到1192立方米/人·年。国有林区由于逐步推广原条集运材工艺,在贮木场进行合理造材,使梢头木、枝桠等采伐剩余物得到利用,从70年代起有的采运企业在林区推行木片生产,自1978年至1986年共生产木片430万层积立方米,为林产加工提供原料,从而提高了森林资源利用率。1987年森林采运机械化程度,东北、内蒙古林区达到91.38%,西南、西北林区为55.32%。

木材工业

中国木材加工历史悠久,木材干燥、拼接、雕刻和家具制造等手工工艺,曾闻名于世。1949年以前,木材工业生产基础极为薄弱,能从事木材机械加工的工厂不多,产品结构很不完善,产量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重视木材加工机械设备的引进与设计制造,开展木材机械加工工艺的研究,使木材加工开始向工业化生产的道路发展。50年代中期以来,相继研制生产合成树脂胶粘剂、纤维板、刨花板、层积材、改良木和表面装饰材,初步形成了包括制材、人造板、室内干燥、木制品生产等门类齐全的木材工业体系。锯材年产量,由1950年的344万立方米增加到1988年的2621万立方米,约增长6.6倍。人造板在50年代初只有胶合板,1951年产·量1.69万立方米,到1988年包括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年产达280万立方米。非木质人造板生产已具雏形。人造板表面加工设备能力已超过1亿平方米。木材综合利用率已接近60%。在木材干燥和木材防腐等方面也有很大发展。在科技水平方面,有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先进国家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如微机、激光、核辐射和光电等技术在有些生产环节上已开始运用;胶合板生产中运用无卡轴旋切技术,人造板生产部分工段已实现了连续化、自动化作业。

林产化学工业

中国林产化学加工亦有悠久历史,造纸素称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拥有生漆、樟脑等特产。近代因帝国主义侵略与封建主义的统治,而未得到应有发展,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多为初级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过40年的努力,现已形成由简易粗加工发展为综合性精加工、手工作业发展为机械化和部分连续化作业、初级产品向高质化工产品发展的新兴工业。80年代中期,主要产品的产值增长了36倍,产品由过去的21种增加到112种,技术水平也显着提高。松香产量1953年为2.2万吨,到1988年则增加到37.6万吨,当年出口21.6万吨。松香生产由滴水法直接火加工逐步改造为蒸汽法生产,而大中型松香厂由间歇式向连续化发展。松香、松节油深度加工产品品种由40种增加到80种。栲胶产量1953年为120吨,1988年则增加到41860吨。栲胶与单宁酸生产已用金属的浸提设备代替木制、水泥的简易设备,且已发展为多种连续形式的浸提器,改善了生产条件,产品质量有所提高。活性炭是60年代新发展起来的林产化学工业产品,到80年代中期产量已达3万多吨。活性炭生产已由简单的闷烧法向连续化的水蒸气活化法发展。其他产品如桐油、生漆、紫胶、桉叶油、松针粉、松针膏、柏木油、可可豆色素与紫胶色素等,则向再加工、多品种方向发展。

林业机械制造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发展林业机械化,50年代初,在东北地区建立了两个林业机械制造厂,只能生产伐木工具与森林铁路车辆。80年代已能生产包括森林采运,木材加工,林产化工设备,林业工具、刃具以及狩猎机具7类产品。1986年全国拥有林业系统的林业机械厂77个,先后制定了48项158个林业机械标准,其中国际标准9项29个。据1987年统计,现有各种林业机械1876种,由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有170余种,其中采用国际标准的有13种。随着林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通过机械设备的引进与技术改造,不仅在提高单工序机械性能方面,而且在联合机创制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诸如山地整地机、超低容量喷雾机等营林机械;液压传动木材装载机、钢架杆集材架空索道等森林采运机械;低噪音的带锯机、木工机床、板式家具成套设备、鼓式削片机等木材加工机械新产品,对进一步推动森林工业和林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森林工业教育

为了培养森林工业科技专门人材,50年代以来,在先后建立的北京、南京、东北3所林业大学,中南、西南、西北、内蒙古、吉林、福建等6所林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西农学院林学分院等院校,共设置了森林采伐运输、林区道路与桥梁工程、木材加工、林产化学加工、人造板、制浆造纸、家具设计制造、林业机械、木工机械、林业机械运用与修理、森工电气化与自动化等11个森林工业专门技术专业和经济管理、财务会计、计划统计、林产品贸易等4个森工经济方面的专业。同时还在少数中等林业专科学校设置了上述个别专业,为国家培养森林工业高、中等技术人才。1981年重新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培养研究生工作,在学位委员会林业工程学科组中设有木材学、森林采伐运输、木材加工与人造板、林产化学加工、林业机械、林区道路与桥梁工程等6个专业。到1988年底,已为国家培养森林工业本科大学生12356人,硕士学位研究生284人。

森林工业科学研究

林业部于1952年成立了全国性林业科学研究机构——林业研究所,研究内容包括营林与森林工业。1957年又成立了森林工业研究所。1958年10月将两所合并改称中国林业科学院,成为全国综合性、多学科的林业科研机构。下设的森林工业研究所,内有森林采运、木材加工、林产化学、林业机械等研究室。自1960年至1964年,先后将上述研究室扩建为林业机械、林产化学、木材工业、森林采运等4个研究所。同时,在大部分高等林业院校和有些省(区)(如黑龙江、四川、云南、广西等)的林业研究所(院)中,也都设立了森林工业方面的研究室(所)。至此,全国森林工业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研究体系已经形成。森工科研单位在森林采运机械化和伐区工艺设计、木材综合利用、林化产品的改性加工利用以及林业机械设备创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世界森林工业概况

世界一些林业发达国家,针对世界性的森林资源日趋减少,木材供求矛盾日益加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森林工业政策进行了调整,其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稳定森林采伐量,加强木材综合利用来发展林产工业;二是重点发展精加工产品,扩大加工层次,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通过政策调整,世界森林工业总的趋向是:适当减少森林采运工业的投入,在不增加森林采伐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采伐加工剩余物,提高林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向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增加林产工业产值方向发展。

森林采运工业

世界一些林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苏联、瑞典等国家20世纪70年代前,木材生产已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从70年代开始致力于提高全盘机械化,并向半自动化迈进。瑞典1985年前,在皆伐作业中全盘机械化比重已达72%。由于实现全盘机械化,木材生产单工序与多工序已组成成套机械系统,如伐区作业机械系统、木材装运机械系统和贮木场作业机械系统,使森林采运综合劳动生产率大有提高,如加拿大80年代中期已达13.2立方米/人·日,瑞典为7.1立方米/人·日。这些国家60年代广为采用原条集运材生产工艺,如苏联1984年其比重达95%,而伐倒木集运材与原木集运材生产工艺各占2.5%。随着全树生物量利用的开展,今后伐倒木集运材生产工艺与木片生产工艺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运材多以汽车运材为主,水运仍占一定比重,而森林铁路运材则呈下降趋势。林道网密度最高的国家有奥地利为33米/公顷,联邦德国为29米/公顷,中等国家有瑞典10米/公顷,美国7米/公顷。

木材工业

最早是在18世纪中期,从制材工业发展起来的。1780年左右,在欧洲首先出现了机械制材。1850年带锯机的发明进一步提高了制材机械化水平。到20世纪80年代,制材工业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按树种和径级进锯,先剥皮、后检测、再下锯的新工艺。有些国家的大型制材企业已采用金属探测、光电检尺、X光透视缺陷部位和微型机控制下锯和裁边等新技术,实现了生产连续化和自动化。1840年,德莱塞尔(Dresser)首先获得美国旋切机专利,以后法国卡兰德(Carand)又获另一专利。随着旋切机的诞生,德国在19世纪中期建立了胶合板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些胶合板工业先进国家,都注意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来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设备的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木材利用率和产品质量。80年代中期,经过二次加工的胶合板比重有所增加,如芬兰已占胶合板总产量的60~70%。英国于1898年,在圆网造纸机的基础上,最早建立起纤维板厂。到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的纤维板生产仍以湿法为主,硬质纤维板1984年产量占纤维板总产量的60%左右。纤维板原料除利用小径木和加工剩余物外,还广泛使用枝桠材、木片和锯屑。用干法生产工艺制成的中密度纤维板,1981年产量已达317万立方米,约占纤维板总产量的15%,其性能已接近天然木材和胶合板的水平。世界第一个装备齐全的刨花板厂是1941年在德国建立的。70年代初,美国建成了世界第一家定向刨花板厂,尔后北美开始发展定向华夫板。随着胶粘剂的改进和模压工艺及设备的日臻完善,80年代刨花模压成型产品发展很快,已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家具、电器和包装等部门。

林产化学工业

各国根据各自拥有的森林资源情况,其发展重点各有不同,大致可分为:①重视发展木浆造纸。②重视松香等天然树脂生产。70年代以来其总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基本保持稳定。普遍采用化学采脂法采脂,而松香、松节油再加工产品已有100多种。③利用木材干馏法制取木炭和活性炭的产量,80年代逐年增加。④利用植物原料进行水解生产糠醛仍在发展,而利用废材生产饲料酵母、酒精,只有苏联等少数国家在发展。⑤利用森林资源生产食用、药用产品,现已得到重视。

森林工业展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森林工业在过去极其薄弱的基础上,从开始兴起直到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体系,其发展速度之快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用的显着,是完全应予以肯定的。但由于基础薄、起步晚,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不论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距,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对林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扭转这种局面,中国森林工业应当有战略性长足的发展。其发展方向是:密切结合国情与林情,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切实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不断提高森林生产力,向以木材综合利用为中心的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森林资源,以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的方向发展。为此,主要抓好以下3项措施:①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长期规划。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方向,在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积极发展人工林定向培育的基础上,力求森林采运工业的巩固提高和稳定发展,大力发展林产加工工业,使森林工业的生产结构日趋合理。森林采运工业的发展,要密切结合森林资源的现实情况,立足于采育结合,认真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坚持集约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按既提高经济效益,又兼顾生态效益的技术政策稳步发展。木材工业要致力于产品结构、企业布局和建设规模的调整,通过新技术的引进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深加工,扩大二次加工新产品,提高经济效益。今后制材和人造板企业的建立应接近原料基地,以发展中型企业为主,大型骨干现代化企业必须在资源丰富、建厂条件优越的地方建立。林产化学工业要在继续发展松香、栲胶等传统产品的同时,重点发展制浆造纸工业,逐步建立育林—造纸加工一体化的综合经营体系。②加强森林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努力引进、消化、研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现生产作业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和管理现代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尽快赶上先进国家水平。③加强森林工业教育。要适当调整改造专业结构,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继续巩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中等教育,加速培养亟需的中等技术人材;积极发展继续工程教育,提高在职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大力加强职工文化教育和技术工人培训,以适应森林工业现代化的需要。

㈡ 木材工业是什么技术

以木材和木质材料为原材料,经机械或(和)化学方法加工后,其产品仍保留木材基本特性的产业部门。在森林工业系统中,木材工业和林产化学工业同为采伐运输(见森林采运)工业的后续工业。木材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弹性好,色调丰富、纹理美观、加工容易等优点,迄今世界各国都将木材作为重要工业原材料。木材工业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有再生性,其产品对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按其产品性质可大致分为锯材、人造板、木制品等3个工业门类。前两类属材料性生产,为其他工业部门提供原材料,后一类工业的产品则直接进入使用领域。

木材工业的发展,是以社会需求为动力,以木材资源的消涨变化为基础,以各种新工具、新设备、新技术和木材学不断进步,所有这些共同作用,促进了木材工业的发展。

中国木材工业

分简史、现状、生产技术和展望4部分记述。

简史

远在石器时代,中国出现了石斧,已经“以石为刃,刳木为舟”;青铜器时代出现了铜锯的雏形,开始有了沿长度方向截割木材的工具;春秋时期墨斗、角尺的发明,使木材加工技术进入了营造工程时期;后历秦、汉,降至唐、宋,木工工具日见完备,在木结构建筑中,已能应用锯剖、气干、拼接、包封等较为复杂的技术制造木柱,并开始对木材进行蒸煮、干燥等处理,以提高木结构稳定性;明代家具制造,更以其结构精巧、造型简朴典雅达到很高水平,至今仍驰誉海内外。这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发生、发展到成熟所经历的时代,是中国木材加工的手工业阶段。现存的许多木结构建筑及木制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历代所留下的着述如《鲁班经》、《营造法式》(北宋李诫着)等,都已成为中国木材加工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

19世纪末,中国上海、青岛、福州、哈尔滨等城市设立专业制材厂,20世纪初出现胶合板厂,中国木材工业开始进入机械化时代。50年代后,木材工业走上有计划的发展道路。5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生产合成树脂胶粘剂,为木材工业产品的提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从此纤维板、刨花板、层积材、改良木以及表面装饰材料先后出现,标志了以木材综合利用为中心的中国木材工业开始进入现代化时期。

现状

中国木材工业从1949年后本着依靠自己资源为主,建立木材生产基地与木材工业体系的原则,逐步改造旧企业和建立新企业,主要产品有较大增长(以下数字不包括台湾省),从1950年到1988年,锯材从年产344万立方米增加到2621万立方米;胶合板从年产1.69万立方米增加到82.7万立方米;刨花板、纤维板从5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随后建厂生产,1988年产量已分别达到48.3立方米和148.4万立方米。三聚氰胺装饰等贴面板从50年代末开始至1988年产量已达3000万平方米。由于纤维板、刨花板及装饰板等产品于50年代末相继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中国木材工业就初步形成了独立和完整的体系。

现代木材工业加工技术的科学研究,在国际上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通过科学实验,在以木材学为基础,吸收了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热力学、机械工程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整理、分析了木材加工长期实践经验,加以发展和提高,逐步形成了一门高度综合的木材工艺学。随着木材工业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产品、新工艺,木材工艺学也按产品类别和工艺性质建立了相应的分支学科,如制材学、木制品生产工艺学、人造板制造学,以及木材切削学、木材干燥学、木材胶合工艺学等,已成为趋于完整的一个技术学科体系。1958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组建了木材工业研究所,其后地方性木材工业研究机构亦陆续在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成立。各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大部设有木材加工的科研部门(见中国森林工业科学研究机构)。全国林业高等院校和农业院校的林学系,大都有部分教师及科研人员从事木材材性与加工技术的研究工作。有些学校还设有林产工业或木材工业的研究机构。物资部门亦先后在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城市建立了以实用和经济为主的木工研究单位,与木材加工有密切关系的家具研究所,在轻工业系统中,遍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材工业部门则设有建材人造板研究所。木材工业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由林产工业设计院和各省林业勘察设计机构(见中国森林工业勘察设计机构)担任。中国林业机械公司所属林机厂和为数众多的木工机械厂具有制造木材工业成套生产设备能力。林业部在北京设有林业机械研究所,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在福州设有木工机械研究所。1980年,中国林学会在福州成立了中国木材工业学会(见中国森林工业学术团体),为开展群众性的学术交流建立了组织。

木材工业生产技术

木材是一种非均质的各向异性的材料,在树木生长过程中又往往发生许多天然缺陷如节子、裂纹等以及遭受生物侵害所造成的缺陷如虫眼、腐朽等(见木材生物危害缺陷)。木材就带着这些缺陷进入生产过程,造成加工上许多复杂问题。制材属于初级加工,不提供直接使用的成品,所以缺陷对生产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显着。胶合板工业由于木材的天然缺陷,使提高制造过程连续化自动化程度的难度加大。木制品由实体木材为主要单元材料所组成,结构比较复杂的木制品如家具等,其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就更为困难。纤维板、刨花板系先将木材制成纤维或刨花,材质不均及各种缺陷虽已基本排除,但木材丰富的色调和美观的花纹也随之消失,以致产品表面不得不进行加工处理,这是木材工业的一个特殊性。木材工业产品除锯材外,极少是由单一技术加工,大都需用综合性技术,其中木材切削、木材干燥和木材胶合为基本加工技术。

木材切削

木材机械加工主要是改变木材规格、形状的过程,完成这一加工过程主要是经过木材切削。木材切削包括:锯、刨、铣、旋(车削)、钻、砂磨等多种方式。制材工业主要用锯切;绝大部分单板用旋切方法制造;木制品生产则几种切削方式全都使用。砂磨似不属于切削加工方式,但如将砂磨工具上的砂粒看作刀刃,则实质上是一种密集型的多刃切削法。木材切削加工又可分为有屑切削与无屑切削两种类型,大部分切削加工均属有屑切削,单板旋切、刨切、剪切则为无屑切削。由于木材的组成、纹理、年轮等影响,使铣削加工有顺铣、逆铣之分。由于锯切进料时纹理对刀刃切削方向不同而有纵剖、横截之别。木材含水率对切削加工也产生影响,大部分加工件需干材切削,而单板制造、工艺木片生产则需湿材切削,这是木材切削与其他材料切削的不同之处。

木材干燥

木材在树木生长期间就饱含水分,但为改善其使用性能,又必须通过干燥将一部分或大部分水分从木材中排除。因此,木材干燥是木材加工工艺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木材工业中一项重要生产技术,这是与金属等无机材料加工完全不同的一个方面。通常所说木材干燥,系指成材干燥,其他如单板、刨花、木纤维等材料的干燥,分别为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制造工艺的组成部分。

木材干燥过程的起始状态与终了状态与蒸发水分所耗热量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为干燥静力学的内容;讨论木材含水率梯度与干燥过程中所形成的温度梯度对干燥速度的关系及干燥势对干燥过程的作用等方面的问题构成干燥动力学;研究干燥过程中传热、传质、干燥阻力及干燥介质状态参数与干燥速度之关系等内容为干燥热物理学。以上述内容为基础,结合空气动力学的应用,以达到加快干燥速度和提高干燥质量的目的为干燥技术。对不同树种、规格、最终用途的被干燥木材,根据干燥技术所制订的操作条件和程序为干燥基准。由此可见,木材干燥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木材胶合

任何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凡是以零、部件组成的成品,都有一个接合问题。木材工业产品的接合,从利用摩擦力、机械力的榫接、钉接、螺栓接合、铰链接合发展到胶接,使接合形式由点的接合发展为线及面的接合,使制品的力学强度和刚度显着提高。合成树脂胶粘剂的出现,促使胶合技术进步和胶合质量提高,终于导致人造板工业体系的形成。所以木材胶合是对木材工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一项基本加工技术。现正开展的无胶胶合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利用木质纤维素材料自身所含有的物质,经过一定条件的处理使之活化而产生胶粘作用的“自身胶合”,并非真正无胶胶合。

木材切削、木材干燥和木材胶合是木材加工的三项基本技术,木材工业的绝大部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用到这三项技术。木材对于切削、干燥和胶合等加工操作的抵抗能力和适应程度,统称为木材的工艺性质。

展望

中国木材工业所需原料供应结构,随着客观资源情况的变化,将从传统的以天然林木材转变为以人工林、速生林木材为主;从传统的大径材转变为中、小径材及间伐材为主;从传统的少数常用树种转变为速生树种、多树种和多种植物资源为主;从传统的实体木材转变为人造板等复合材料为主。同时,随着产品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及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影响,木材工业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产品结构的改变

①胶合板工业中的单板将成为一种商品,并以单板的再加工形成一个新的工业门类。它将包括装饰用单板如刨切单板、组合薄木、层积薄木以及属于卷材形成的微薄木、增强性成卷薄木,也包括单板再加工所得产品如单板层积材等。②胶合木的生产,今后主要以小料纵接、横拼、层积胶合而成。将成为和人造板材并列的人造成材,从而使人造木材产品系列趋于完整。③为了使劣质材优化利用和充分利用,木材改性材料的数量、品种都将进一步增加。④非木材人造板将有较大发展。

生产工艺的变革

①工艺技术的改革。制材工业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仍将以提高出材率为主要任务,继续进行减少切屑消耗的努力,向少切屑、无切屑锯切技术发展。木制品工业如家具工业为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方式将逐渐演变为以小批量、多品种为主,现有生产线也将为柔性制造系统所取代,从而引起家具生产工艺的全面变革。人造板工业在大幅度增加品种的过程中,现有生产工艺也将因此发生变化。以无卡轴为特征的新一代单板旋切机已在中国制成,向往已久的无木心旋切技术已有可能性。“无胶”胶合技术在8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进行研究并已取得初步成就。这些技术的变革对木材工业将产生重大影响。刨花定向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将达到纤维在板坯表面按照天然木材的纹理或根据设计的图案花纹排列的水平,使人造板表面获得更高的装饰效果。②高技术的应用。计算机作为工业控制用于制材工业已有一定基础,今后进一步发展并与其他高技术如激光锯切等相配合,有可能在精密锯切或无屑锯切方面取得突破。人造板工业中的计算机应用亦已起步,并已在部分工厂用于控制热压机操作。迄今为止,以单板剪切工序的应用所取得的效益最为显着。计算机今后的进一步推广,必须首先研究传感技术和研制相应的仪器设备,更要提高执行元件的制造水平。③生物技术应用于木材工业已有较长的历史。过去主要是研究生物对木材及木制品的破坏性及其防治方法,是从消极方面去考察其破坏作用。现正转向积极方面的研究,如木质素的生物降解、纤维的生物分离。试验证明用生物分离纤维可提高纤维得率和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可以预料,生物技术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一门新的加工技术行将形成。

产品设计技术的强化

这是商品经济中产品竞争能力的源泉。木材工业中许多部门都必须发展这项技术,它的内容包括产品功能设计、外形艺术设计、产品结构设计、生产过程的工艺设计、设备设计、生产线设计等。木制品工业生产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转变后,客观上就不能不加强产品设计工作。人造板工业通过原材料的不同,颗粒形状的变化,规格差异以及改性措施的相互结合,复合材料产品品种将成千上万地涌现,更需要借助产品设计来完成。因此,展望未来,产品设计技术必将得到强化和发展。

见世界森林工业。

阅读全文

与工业化木材价格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公里数如何造假 浏览:190
奥迪a4l混合气过浓什么原因 浏览:744
开大众和宝马哪个有面子 浏览:35
进口奔驰到国内要多久 浏览:929
余姚远东工业城银行在哪里 浏览:880
汽车加的什么气 浏览:588
工业粗盐为什么不溶于水 浏览:890
工业水泵集散地在哪里 浏览:494
长沙汽车锁哪里有卖 浏览:398
汽车喷漆多久才能提车 浏览:705
宝马进口七系选什么机油 浏览:201
木渎汽车客运站有到哪里的车 浏览:151
14年奔驰g55多少钱 浏览:720
汽车门框压条哪个牌子好 浏览:739
宝马改装车怎么处理 浏览:341
镇远汽车站怎么去古镇 浏览:973
监利工业园开发区属于哪个区 浏览:423
威海工业区什么时候复工 浏览:103
汽车安上新电瓶可以多久不开车 浏览:792
如何用百度识别汽车 浏览: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