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本信息
石河子开发区位于天山北坡腹心地带,位于石河子市东郊,东至河滩路,西至东四路、东七路,南至北疆铁路,北至312国道,规划面积11.2平方公里。开发区1992年12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1996年自治区科委批准在区内设立高新工业技术园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2005年11月,八师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将自治区级的北工业园区委托由开发区管委会进行统一开发建设。石河子开发区管委会实际是“三块牌子、一套机构”的管理运行体制。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下设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有:综合办公室、财政局、土地规划建设局、经济发展局、社会发展局、投资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和按事业单位性质、企业管理的招商中心,共有工作人员80人。下辖东城街道办事处,另有实行双重领导的派出机构工商、地税、国税、司法和公安派出所等。 围绕三化主导、实现两区联动、增强综合竞争能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八师石河子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新型工业化的排头兵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
1、三化主导,就是结构适度重型化、建设生态化、产业集群化。
在结构适度重型化上,就是尽快做大做强有比较优势的氯碱化工和煤化工为主的重化工产业,以农业机械制造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启动发展为石油化工产业相配套的精深加工业和辅助产业。
在建设生态化上,就是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可循环、再利用”的原则,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工业,抢占循环经济制高点。
在产业集群化上,就是力争再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纺织、食品、化工三大产业集群,其中氯碱化工生产总规模达到年产120万吨,棉纺织产业纺锭规模达到100万锭以上,食品产业的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以上。
2、两区联动,就是提升完善南区,大力推进建设北工业园区。
——提升完善南区,就是按照“完善功能、提升产业、整合资源”的原则,完成二类口岸、海关、商检和消防特勤站等功能性机构的建设;大力发展纺织、食品和现代农业装备等产业,形成100—120亿元工业加工能力。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大力推进建设北工业园区,就是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梯度推进”的原则和发展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的要求,做到产品项目、公用工程、物流传输、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把北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以氯碱化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三化合一”的生态工业园区。力争再经过五年的开发建设,使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
3、增强综合竞争能力,主要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一是管委会机关运行机制改革以“招商先行、服务为本、流程再造、条块结合”为原则,形成以投资促进为鲜明特色的行政运行机制。二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加强天业集团等企业的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力争建立国家或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5个,申报国家或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家,申报国家或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品认定20个。三是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为主,依托自治区、兵团、石河子垦区,辐射周边及中亚国家,进一步加大工业原材料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力度。采取兼并、收购、入股、订单农业等形式,实行原煤、工业原盐、石灰石、石油、天然气、棉花等农畜产品基地或矿山的开发建设,以进一步降低商务成本,为开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预期到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75亿元,比2005年预计增加54.5亿元,翻1.87番,年均递增30.2%。其中,工业增加值60亿元,比2005年预计增加46.1亿元,翻2.2番,年均递增34.5%,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显。
开发区的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5年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亿元以上。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占开发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74%。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进口4亿美元,出口8亿美元),年均递增44.5%。实现税收7亿元,年均递增29.8%。
积极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围绕龙头核心项目、重点产业开展招商,通过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关联带动作用的产业集群骨干项目,带动相关企业的聚集和配套,实现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和产业链的延伸。
企业规模发展壮大,有产值超100亿元的企业1家,超30亿元的企业2家,超10亿元的企业3家,超1亿元的企业20家以上。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实现同步发展。文教体卫支出占财政经常性支出达到15%。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初中升高中入学率达到70%。建立职业培训中心,创造职工再就业的能力。继续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医院扩建床位达到200张。健全医疗预防、健康保障与卫生监督“三位一体”的卫生体系。从2006年开始,管委会员工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按规定执行年度休假制度。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乡居民富裕程度,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以内。大力开展职前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1—2个技术等级。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使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女工生育保险的覆盖面达到90%以上。
到2010年,区内职均货币工资每年增长15%,达到28000元,人口达到80000人。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的收入得到稳步增长,综合福利待遇得到显着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均收入达到5万元左右。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环境优良的综合性多功能产业区 “十一五”以来,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外向带动和自主创新战略,全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培育支柱产业,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预计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0亿元。开发区加大力度开展产业研究,产业门类由氯碱化工、食品饮料、纺织、农业机械等传统行业向有色金属延压、冶炼、玻璃制品、矿产资源冶炼、有机化工等方面拓展,棉纺产业从棉纱向棉布、印染、服装延伸,单一项目的计划投资规模从“十五”期间多数为3亿元左右逐步向5亿元、10亿元、几十乃至上百亿元迈进,逐步引进了新疆宏远电子有限公司、新疆天富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项目。
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开发区累计投产工业项目6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年均增速28%。开发区有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11家,环锭纺规模将达到155万锭、转杯纺2.1万头、织机900台,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棉纺产业基地;有规模以上食品饮料生产企业23家,生产加工能力将达到150万吨,成为新疆规模最大、知名品牌最多的生产加工基地;聚氯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12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氯碱化工产业生产基地;采棉机年组装能力达到150台,成为全球第三家采棉机组装生产厂家;节水器材年供应能力达到1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达到年产200万吨,成为新疆最大的节水器材和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
投资软环境持续优化。开发区不断弘扬“诚信做人、用心做事”的精神,赋予其新的内涵,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建立了项目从洽谈——筹建——投产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和形式多样的服务流程。同时,根据项目、企业日益增加的资金需求,积极引导进出口银行陕西省分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到石河子开发区开拓业务。“十一五”期间,石河子开发区帮助企业解决银行贷款30亿元,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5亿元。
环境保护成效显着。石河子开发区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在选择招商项目时,绝不考虑高污染项目;在引进项目时,充分调研项目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现状,预测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时,严格要求业主单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报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在项目建设时,认真监督、检查环保设施的实施情况;在项目投产前,积极配合环保部门进行验收;在项目投产后,及时检查、监督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的达标情况。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十一五”期间,投资816万元改扩建校舍面积23540平方米。通过“两基”等攻坚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1530名外来农民工子女得到了良好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进中山高等专修学校,区内职业院校增至3所,在校生人数达到1.5万人,专业涉及纺织技术、食品生物工艺、机电一体化等45个,为开发区培养技工人才奠定了基础。2008年,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被授予“国家100所重点职业院校”。投资449万元扩建了开发区医院住院部,购置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增设了外妇科、骨科及针炙、输液室、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等科室,医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医院已拥有床位100张,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医疗水平稳步提高。
2010年,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75.57亿元,石河子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75.57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工业增加值54.3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工业总产值201.6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税收11.95亿元,同比增长3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7亿元,同比增长44.4%。
Ⅱ 新疆农八师怎么样
消费不低,工资不高!
新疆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情况介绍
八师石河子市实行一个党委领导,领导班子分设,部门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体制。八师管辖14个团场、两个河系管理处。石河子市行政区域面积4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4平方公里,辖1乡、1镇、5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3万人。八师石河子市辖区内有1300余家工交建商企业和新疆天业、天富热电、天宏纸业、天业节水、西部牧业5家上市公司,兵团农垦科学院等科研机构18所,石河子大学等大中专院校10余所,1个国家级开发区—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石河子北工业园区、北泉镇乡镇工业园、一四七团玛河工业园和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