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园区简介
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榆林高新区”) 是在原榆林经济开发区(1999年通过陕西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基础上,2010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建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载体和综合配套服务基地,是榆林市建设陕甘宁蒙晋毗邻区中心城市的主要载体。榆林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将有利于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对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支撑能力,加快推动资源深度转化,实现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榆林可持续发展搭建技术承载平台。2012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榆林高新区升级 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陕西省获批的第五个国家级高新区。这对于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加快集聚创新资源,打造陕北地区科技创新高地都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省政府要求,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必须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共有企业113户,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140亿元,完成科技研发投入5000万元,已经成为榆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初步建成以现代工业为主、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多功能、外向型、综合型的开发区,成为晋陕蒙宁接壤区新兴非能源产业示范区之一。榆林市副市长、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文明表示,榆林高新区从省级升级国家级,对于国家进一步优化西北地区国家高新区整体布局,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加快集聚创新资源,打造陕北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对于全面加快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陕甘宁蒙晋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榆横工业区(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2009年经省政府批准,在原榆林经济开发区(1999年省政府批准)和榆横煤化学工业园区(1998年原国家计委批准)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区改革,整合组建成立的“自成体系、封闭管理、相对独立、自我发展”的综合园区,是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承载区。工业区总面积约914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榆林经济开发区28.4平方公里,占3%;榆阳区芹河乡一个整建制乡,面积328.4平方公里,占36%;横山县白界乡一个整建制乡(面积367平方公里)和波罗镇无定河以北8个村(面积190.32平方公里),面积557.32平方公里,占61%。整个工业区共涉及3个乡镇、51个行政村,约3.18万人,人口密度为35人/平方公里。
“十一五”期间, 榆林高新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在20%以上。2011年,园区完成生产总值241.1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84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23.16亿元,财政总收入33.16亿元。全区累计引进项目280多个,投资及合作的世界500强企业达25家。截至目前,榆林高新区引进中石油、中石化、神华、中煤、兖矿、美国陶氏、法国液空等一批全球500强企业,其中不乏收入超百亿元企业。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榆林高新区科工贸总收入将突破千亿元,达到15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力争达到120亿元,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位居陕西省开发区前列,达到全国百强县水准。
❷ 《红星照耀中国》第七章中斯诺用一句话赅括了陕西苏区奇特的“工业中心”的年轻氛围这句话是什么
这句话是:他们即使缺乏社会主义工业的物质,却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第七篇主要内容:去前线的路上开头写到同红色农民的谈话,从谈话中可以看出红军和白军的不同。接着介绍了苏区工业概况,以及吴起镇工厂里工人们的生活情况,并用这一句话概括了陕西苏区这个奇特的“工业中心”的年轻气氛。
(2)陕北西区的工业中心在哪里扩展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共12篇,是美国着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着。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