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德国工业占比多少

德国工业占比多少

发布时间:2024-07-26 14:08:51

❶ 德国工业的特点

德国工业中的传统行会势力强大,真正的职业自由在1869年后才开始出现,而德国的传统行会和手工匠的地位并未被替代,结果形成了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另一个特点,即“双重经济”的特点。即便在1870年,手工匠人与产业技术工人的比例仍然是一比一。

因此,德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农村未受到如同英国圈地运动那样的冲击,农业人口是逐步地离开土地,加入城市的就业大军的。同时,城市的工业构成也十分复杂,并非单一的现代工业经济。这种逐步演化,多种性质行业并存的现象,尽管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保持了社会在转型时期的基本稳定,有利于德国人将自己传统的精细作风融进新的行业中。
其工业布局有以下几点特点:
1、传统工业区诸如鲁尔区一带,以钢铁,煤炭工业等重工业为主,着名工业城市如多特蒙德,盖尔森基兴等,但鲁尔工业区曾经因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出现衰落,近年来大力发展新兴工业,治理环境污染,采用新能源,重现鲁尔雄风!
2、新兴工业区以慕尼黑为首的南部工业区发展迅猛,以航天,微电子等工业为主。
3、北部工业区如不莱梅,汉堡,柏林等,不莱梅和汉堡临近海洋,故海洋工业发展前景远大。
4、德国汽车工业发达,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奔驰总部在西南的斯图加特,宝马总部在南部的慕尼黑,大众总部在中北部的沃尔夫斯堡。
5、德国城市以中小城市为主,分布较为分散,小型工业区分布较多,大型历史悠久的工业区就属鲁尔区最有名。
6、近年来德国的工业有往西北部迁移的趋势,原因有靠近鲁尔区能源资源丰富,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靠近荷兰比利时市场广阔,沿海便于运输。

❷ 德国制造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是多少2021

德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09-01-2021达2.5%,相较于06-01-2021的9.9%有所下降。汽车、机械、化工、制药、食品、电子是德国制造业支柱。机械、化工、石化、材料不是低端产业,电子和集成电路也不是高端产业。关键在于盯隐如何将各种产业朝高附加值方向转化。
资料扩展:
一从产值规模看,2012年德国制造业增加值达5343.6亿欧元,占GDP的比重为20%。
二从产业构成看,德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化学等高附加值战略产业。2011年,德国制造业总营业收入为1.956万亿欧元,其中汽车产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化学工业、食品制造、焦炭和精练石油产品制造、金属制品业、电气设备制造业、基本金属制造业等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51.49亿欧元、2389.33亿欧元、1639.49亿欧元、1602.98亿欧元、1380.8亿欧元、1280.85亿欧元、1167.61亿欧元、1161.09亿欧元,依次占德国制造业总营业收入的19.2%、12.2%、8.4%、8.2%、7.1%、6.6%、6.0%、5.9%。
三从产业竞争力看,德国制造业是全球制造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发布闹则肆的《2012-2013年世界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中,德国制造业竞争力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而美国、韩国分别位居世界第三和第四。此外,在德勤有限公司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13全液轿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中,德国制造业竞争力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机电一体化”领域一枝独秀;全球无与伦比的汽车制造能力;强大的创新能力;中小企业的成熟发展;拥有规模庞大的技术熟练的劳动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

❸ 德国的工业布局

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属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德国是商品出口大国,工业产品的一半销往国外。德国的出口额现居世界第二位。德国近1/3的就业人员为出口行业工作。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电气、运输设备、化学品和钢铁。进口产品主要有机械、电器、运输设备、汽车、石油和服装。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政府奉行整顿国家财政、减少预算赤字、进行税制改革、刺激个人投资、进一步实行非国有化、减少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政策,使德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并调整经济结构。自然资源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要进口。德国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中小企业多,工业结构布局均衡。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农业用地约占德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产品可满足本国需要的80%。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德国是啤酒生产大国,其啤酒产量居世界前列。它还是最早研制成功磁悬浮铁路技术的国家。2002年2月28日24时,德国马克正式停止流通,欧元 (EURO)成为德国法定货币。德国是首批使用欧元的11个国家之一。
鲁尔区 联邦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西部。通常以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管辖范围为界,主体部分介于莱茵河及其东岸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作东西向延伸;还包括周围边缘地带。面积497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2%。人口524万(1983),约占全国总人口9.2%;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174人。区内城市栉比,为欧洲着名的城市集聚区。以单一职能中小城市为主。1980年全区10万以上人口城市有19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杜塞尔多夫和杜伊斯堡四大城市人口在50万以上。 地理位置优越,处中、西欧和南、北欧的中心部位,水、陆交通的要道,与欧洲各国主要经济区相距不远。地形以平原为主,上覆黄土层,土地肥沃,适宜农作;南北有缓丘和高地,东部为山区,森林较茂密。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1月平均气温1℃,7月17℃,全年有235~260天气温在5℃以上,生长期较长。常年盛行偏西风,年降水量750~900毫米,雨日多,湿度大。莱茵河自南向北流经本区西部,发源于东部山区的鲁尔河、埃姆斯河和利珀河,均为东西流向,注入莱茵河,构成稠密的水网,为全区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以及航运之便。煤炭资源丰富,1200米内硬煤探明储量650多亿吨,约占全国硬煤总储量95%。煤的埋藏较深,但品种多,煤质好,其中约3/5为适于炼焦的肥煤。煤田遍及区内各地,是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原料基础。 中世纪时,本区中部是朝圣要道,有“圣路”之称。13世纪末起已有原始采煤业,发展了初步的炼铁和金属加工,“圣路”沿线出现商业城镇。但早期经济仍以农业为主,平原地区是当时德国的“谷仓”。1835~1861年德国第一批铁路在鲁尔区建成,1850~1870年煤炭工业兴起,加以大批外籍技术工人移入,推动了经济发展。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统一,并从法国获得大量战争赔款,占有盛产铁砂的洛林地区和盛产钾盐的阿尔萨斯地区(经营40多年),促进了煤钢联营和重化工业的发展。19世纪末开始兴建运河,并和不断兴建的铁路和公路组成水陆联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鲁尔区已成为德国工业的核心地区。1939年,硬煤产量达到1.3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占全国总产量65.5%;生铁和钢产量也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73.6%和66.9%。随着经济发展,一系列工业城镇应运而生,人口急剧增加。在两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鲁尔区也经历多次衰退。1920年成立的全区最高规划机构——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几十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振经济措施,如改造老企业,引进新技术,实行专业化、协作化生产,调整生产布局,发展第三产业和农业,改善经济和部门结构,以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交通运输网,注重环境保护等。鲁尔区至今仍在联邦德国经济中保持突出地位。 重化工业是鲁尔区经济的基础,形成采煤—炼焦—发电—炼铁—炼钢—钢铁加工—机器制造和采煤—炼焦—煤化学两大工业系列。煤炭和钢铁工业是主导部门,长期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现仍集中全国硬煤和焦炭产量的80%以上、钢铁产量的70%左右。铁矿石全部从巴西、利比里亚、瑞典等国进口。煤、钢产地接近,产品70%左右就地加工、消费。全国年炼钢能力 4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企业中有 6个位于本区。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也是本区重点发展的部门,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前者以重型机械为主,面向区内其他工业部门,生产采矿、冶金、化工设备、建筑机械、铁路机车等;化学工业起源于煤化学,以炼焦和合成氨为基础,生产多种基本化工产品以及化肥、染料、药品等。炼铝、炼锌和炼锡业是有色冶金工业的重要部门,矿石依赖进口。电力工业发达,以火电为主,总装机容量约占全国30%,发电量自给有余。60年代以来,新兴的工业部门有汽车、电子、电器、精密机械和仪表、炼油、石油化工等。玻璃、啤酒、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也有一定规模。全区工业结构日臻完善。“圣路”历来是人口稠密、工矿业集中地带,有多特蒙德(东部)、埃森(中部)和杜伊斯堡(西部)三大工业中心。随着采煤区由南向北逐渐推移,工业分布也相应北移,已在利珀河以北形成了新的采煤和化工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区工业又明显出现由东向西,即向莱茵河沿岸集中的趋势,以便利用廉价水运以及进口的铁矿石和原油等原料。杜伊斯堡是全区最大的钢铁和重型机械制造业基地,炼油、石油化工等也主要分布在莱茵河沿岸。 农牧用地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40%左右,东部和莱茵河以西地区较为集中,其他地区多为分散的小块农田。主要种植燕麦、冬小麦和大麦等饲料及粮食作物,饲养乳牛、猪和家禽。农业生产面临工矿、交通和住宅建设占地日增的矛盾,环境污染等也是限制因素。 水陆交通发达。以莱茵河为主干的4条天然河道,与多特蒙德-埃姆斯、莱茵-黑尔讷、韦恩尔-达特尔恩、达特尔恩-哈姆4条运河,组成稠密的水运网,沟通了鲁尔区与沿海港口。河港密集,全区共计74个,其中杜伊斯堡为全国和欧洲最大的河港。由 5条铁路干线组成的铁路网,通往国内和邻国主要城市。铁路总长9850公里,年货运量1.5亿吨,分别占全国的1/3和2/5;铁路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4公里,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17倍。公路四通八达,总长18900公里,有联邦一号公路、多特蒙德—哈根—吉森等重要干线,以客运为主。此外,还有遍及全区的油、气、化工产品的管道网。

❹ 二战哪些国家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八大工业强国介绍!

二战哪些国家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八大工业强国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一起看一看。

工业是能够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基础。在工业时代,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工业往往是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因素。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场工业的较量,没有强大的现代化工业,别说是强国的地位,就连基本的话语权可能都不会有。二战前,世界工业格局已经形成,主要工业强国有八个。

美国。美国是二战前的世界第一经济体,也是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产能强大,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份额的38.7%。美国底特律一条街的汽车比日本全国的汽车数量都多,美国的工业实力和富庶程度可见一斑。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美国加入二战,国内战争机器全力开动,工业潜力迅速激发,工业产量暴涨,美国工业产值一度占到了全世界的一半以上,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德国。作为世界老牌工业强国,依托雄厚的工业底蕴、发达的科技和优秀的人才,德国的工业非常强大,特别是军工产能世界第一。二战前,德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份额的13.2%,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强国。二战爆发后,随着德国全力开动工业生产,加上占领区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工业产能,德国的工业一度超过世界总份额的30%以上,工业实力直追美国。

苏联。依托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工业体量,苏联的工业实力也非常强,1939年苏联的工业产值约占世界总份额的10%,是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实力暴增,1938年苏联的工业产能一度超过了德国,占到世界工业总份额的17.6%。不过苏联的工业化水平和工业技术含量远低于美德等工业强国,所以实力没有美国和德国强。但凭借强大的体量,其工业实力不容小视,苏联的很多工业品产量甚至超过了美国和德国。正是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苏联才在苏德战争中挡住了德国。

英国。作为老牌工业强国,虽然英国丢掉了工业霸主的地位,但英国仍然是世界排名比较靠前的工业强国。二战前,英国的工业产量占到了世界总份额的9.2%,如果考虑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海外殖民地和自治领,英国的工业实力会更强,和苏联不相上下。

法国。法国是世界第五大工业强国,受一战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法国开工率严重不足,工业实力下降严重。二战前,法国的工业产值仅仅占到世界总份额的 4.5%,不过仍然高出日本和意大利不少。

日本。作为后起工业强国,日本的工业发展势头很猛。不过由于底子比较单薄、资源匮乏,日本的工业实力远远逊色于美苏英德四大工业强国,和法国也有不小的差距。二战前,日本的工业产值仅占世界总份额的3.8%。

意大利。作为列强中最弱的一个,意大利的工业实力远远逊色于其他欧洲工业强国。不过作为老牌工业强国,意大利的工业水平很高,工业水平比日本要高出一大截,只是体量没有日本大而已。二战前,意大利的工业产值占世界总份额的2.9%。

捷克。捷克是世界着名的工业国家,尽管国家面积不大,但工业化程度很高,工业水平也不错,其工业产值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军火产量甚至超过了英法的总和,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工业强国。

阅读全文

与德国工业占比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国工业基地缺什么 浏览:962
01年川崎宝马250多少钱 浏览:756
武汉奔驰a200l价格是多少钱 浏览:783
汽车车载测试有什么特点 浏览:226
奔驰cla起动机线怎么走 浏览:765
奔驰c在不懂车的人眼里值多少钱 浏览:920
淮北工业大学有多少学生 浏览:558
奥迪a4l怎么显示功率扭矩 浏览:502
大众奥迪座椅匹配在哪个通道 浏览:776
汽车打火多久水温表有反应 浏览:604
共享汽车扫码能开多久 浏览:869
宝马三滤多久换一次多少钱 浏览:210
针织和冰丝汽车座套哪个好 浏览:534
宝马x5越野车轮胎为什么那么大 浏览:740
老款奥迪空调怎么关图示 浏览:703
奔驰医疗救援车副油箱按键在哪里 浏览:20
为什么奥迪和奔驰有跑车 浏览:976
汽车停电后多久可以启动一次 浏览:427
汽车落锁干扰器哪里有卖 浏览:415
被撞宝马车主赔偿多久可以赔 浏览: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