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请你搜集相关资料,介绍一下汉阳铁厂在当时中国以及亚州所及的地位。。。。。急
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还边了哪些工厂:
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武汉大学)、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湖北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昌幼稚园(中国首个幼儿园)、湖北工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等。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地位:
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百余年后,中国钢产量已居全世界第一,汉阳钢厂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已不占重要地位了。
我就这么写老师打对了,你可以缩略一点!不懂还可以再问!
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学习进步!喜欢可以赞一下!
㈡ 张之洞为近代武汉作出的贡献
1、实业方面:张之洞对武汉的实业贡献主要两件,一件是督办芦汉铁路,另外一件是把内陆武汉打造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以芦汉铁路的修筑为契机,张之洞为了“图自强,御外侮;挽利权,存中学”,在他主政的18年间,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新城市、大力推行“湖北新政”。
以武汉为中心,他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机器厂、钢轨厂、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居全国之冠,资本总额约1130万两白银。
2、教育方面:张之洞在湖北铁政局内创建工艺学堂。张之洞改书院、兴学堂、倡游学,使包括汉口在内的武汉三镇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近代教育体制。
在兴办新式学堂方面,其创办的算学学堂(1891)、矿务学堂(1892))、湖北武备学堂(1897)、湖北工艺学堂(1898)、湖北师范学堂(1902)、两湖总师范学堂(1904)、女子师范学堂(1906)等等,则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等层面。
3、军事方面:1896年,张之洞以从两江调鄂的护军营为基础,又选募新兵,参用德国军制,开始湖北新军的编练。到1907年,湖北新军计有陆军第八镇(一个师)1万余人,暂编第二十混成协(一个旅)4600余人,是仅次于袁世凯北洋六镇的第一支强大军事力量。
张之洞一生的贡献不仅局限于武汉地区。
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法律,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他与刘坤一合上《采用西法十一条折》的具体措施。但是学习和采用西法要有前提,即“中学为体”,中法的根本原则不能动;“西学为用”,西法的基本原则不能学。
早在清末修律正式开始之前,张之洞就主张“择西学之可以补我阙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他认为这样做是“有其益而无其害”。
光绪二十七年五月,他与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名上了三道《江楚会奏变法折》,提出了“恤刑狱”、“结民心”、改良法制的建议,并同袁世凯一起保举沈家本、伍廷芳为修律大臣。
张之洞精通儒学和经学,主张“通经致用”和“经世致用”。24岁那年,张之洞在一首叙辈诗中写道:“仁厚守家法,忠良报国恩,通经为世用,明道守儒珍”。 这不仅表明了其“通经致用”思想的形成,也预报了他今后所要从事的事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张之洞
㈢ 张之洞创办了哪些近代企业
最着名的是汉阳铁厂。。。还有1887年,张之洞在广东开办了电报学堂,后在湖北、两江地区陆续兴办了一批实业学堂。1896年,张之洞在南京建立了江南储才学堂,这是一所综合性的高等职业技术学堂。在创办江南陆军学堂之时,还附设了铁路学堂。1898年,张之洞在武昌建立农务学堂,并开办工艺学堂等等。这些学堂开设的目的在于传播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专门技术学校。
清朝末期,各地方督抚开始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张之洞所在的湖北地区派遣的留学生数量最多。1882年,张之洞派译员俞忠沅率领10名工匠赴比利时学习冶炼钢铁的技术,1896年,张之洞派40名学生,分别到英、法、德三国留学。1898年,清朝政府派出56名学生留学日本,其中,张之洞派出的湖北学生就占了20名。这些留学生的派遣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近代企业培养了大批先进人才,他们在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