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鲁尔工业区的介绍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尔工业区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境内;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积459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区内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24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过50万。鲁尔区南部的鲁尔河与埃姆舍河之间的地区,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并且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它位于德国中西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国的工业区。
❷ 欧洲,西部莱茵河沿岸的四大工业区是
鲁尔工业区、巴黎工业区、萨尔工业区、汉堡工业区。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位于欧洲西部,是欧洲最大的水运动脉,沿岸的四大工业区为鲁尔工业区、巴黎工业区、萨尔工业区、汉堡工业区。
❸ 鲁尔工业区,从工业心脏到旅游胜地
德国的工业产值长期以来都雄踞欧洲第一位,鲁尔工业区是成就它的重要所在。
鲁尔工业区位居德国西部,因主要位于莱茵河支流鲁尔河流域而得名。面积4593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虽然面积仅相当于我国上海市面积的3/4,然而它的工业产值一度占到了德国的40%,着名的蒂森、克虏伯工厂都诞生于这里。
鲁尔区以丰富的煤炭资源着称,19世纪中叶,这里出产了德国80%的硬煤,90%的焦炭与60%的钢铁产量。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化工工业等重工业尤其发达。
方便的交通也是成功的保障。不足5000平方公里的鲁尔区,拥有着长达9850千米的铁路线。而莱茵河可以把7000吨级的海轮从荷兰的鹿特丹直接送到杜伊斯堡,加上区内发达的运河网,区域内货物的运输十分便捷。
鲁尔区发达的工业,是德国能够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也是二战后西德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50年代后,随着煤炭动力地位的下降以及世界性钢铁产能过剩,鲁尔区的经济发展开始缓慢起来。到了70年代,鲁尔区的工业产值已经不足全国总产值的1/6了。
一批工厂开始严重亏损,而另一些工厂则搬迁到别的地方,这里只剩下废弃的工厂与污染的环境。德国政府对此进行了十分有效的改造,让其重新焕发了生机。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兴办高等学府,治理环境污染等等,鲁尔区焕然一新。而对于废弃的工厂,他们没有将其完全毁掉,而是将其改造成了富有创意的文化景观。
似乎没有价值的工厂,成了供人观赏的风景,每年接待游客达600万,不得不说也是一个奇迹。
而今我国的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也面临着鲁尔工业区曾经的困境,鲁尔区改造的故事值得学习。
❹ 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它位于哪里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
根据相关资料查询,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桐前间的地区局升清,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境内。其面积459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笑链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
❺ 鲁尔工业区二战德国鲁尔工业区
1、鲁尔工业区形成的有利条件。2、德国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及整治措施3、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4、走进欧洲第十一站-德国的鲁尔工业区5、鲁尔区的区位优势6、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它位于哪里1、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3、水陆交通便利。
4、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市场广阔。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境内;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积459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
(5)鲁尔工艺工业区位于哪个国家扩展阅读:
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工业区的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这样的生产结构中,如果某一工业部门衰落则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在世界能源的消费构成中,煤炭的比重逐渐减少,技术的发展使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鲁尔区的煤炭产量也逐渐减少。
3、世界性的钢铁过剩
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随后,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及钢产品替代品的广泛应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世界性的钢铁过剩,也导致了鲁尔区钢铁工业的衰落。
4、老工业区发展趋于饱和状态
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迫使许多企业的经济活动纷纷向德国南部地区转移,也使鲁尔区的工业发展难以为继。
❻ 德国鲁尔区的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
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
现在仍在团梁让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鲁尔工业区突出的特点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形成部门结构复杂、内部联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区工业综合体。
鲁尔区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发展了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并在大量钢铁、化学产品和充足电力供应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了机械制造业,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氮肥工业、建材工业等。
同时,为大量产业工人服务的轻工业,如服装、纺织、啤酒工业等也有了很大发展。
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消费量逐渐增加,鲁尔区的炼油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70年代以后,电气、电子工业有了很大发展。
现在,鲁尔区生产全国80%的硬煤,90%的焦炭,集中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2/3,电力、硫酸、合成橡胶、炼油能力、军事工业等均在全国居重要地位。
战后在世界一些以采煤工业起家的老工业区严重衰退的时候,鲁尔区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与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调整区内的经济结构与部门结构分不开的。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起始于1968年,他们首先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对传统的老矿区进行清理整顿,对那些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煤矿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并将采煤业集中到盈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型企业中去,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对其他大型企业改革也采取了基本稳定的政策,尽量实行渐进的方式。
对于大企业的破产相当慎重,以免引起社会震荡。
其次,加大开放力度,努力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在加快老企业改造的同时,大力扶持新兴产业。
这样做至少可以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新兴产业(主要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首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以遗传工程为首的生物技术产业)可以迅速的积累资金,为老工业改造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第二可以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为此,鲁尔工业区所在地的北威斯特法伦州还制定了特殊的政策吸引外来资金。
例如:凡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到北威州来落户,将给予大型企业投资宥28%、小型企业投资者18%的经济补贴。
优惠的政策加上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使得北威州的新兴产业有了高速的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北威州从事电子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企业超过了11万家,各类电信公司38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位于鲁尔工业区内。
第三,筑起“社会保障”的大堤。
鲁尔工业区另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经验是 *** 为每一个公民都筑起了“社会保障”的大堤,使得生活在那里的居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鲁尔工业区由于资源枯竭使得相当一大批工人失业,为了保障失业者能够安定的生活,德国 *** 为他们建起了必要的“社会保障”。
在这里,完善的保险制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德国保险业的基本险种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补贴)、以及公职人员退休金和职工病假工资等。
在这个福利网中开销最大的项目是养老金,年支出额达750亿欧元左右,占直接渣族支出总额的1/3。
支出占第二位的医疗保险,占支出总额的1/5。
目前德国国民中大约有 88%都处在法定的医疗保险系统之中。
占支出份额较大的其他开支项目依次为失业补贴的劳动就业促进措施塌局、公职人员退休金以及职工病假工资等。
第四,实施矿区生态恢复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失业职工创造再就业机会。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鲁尔工业区的资源型城市在采矿开发过程中,对城市的地形、地貌、植被和大气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地质环境破坏诱发的各类问题日渐突出,因此一些矿区的环境修复已成为该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首要任务。
鲁尔工业区在处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时十分重视矿区的环境修复。
把煤炭转型同国土整治结合起来,列入整个地区发展规划,并为此专门成立整治部门,负责处理老矿区遗留下来的土地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当一个企业关闭后,他们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对关闭后的企业进行科学的环境评估,制定出周密的整改规划,科学地对环境进行整体改造,以期迅速抹掉老矿区的痕迹,并在企业原址上建设城市居民住宅小区、娱乐中心、栽树种草等。
今日的鲁尔已成为环境优美、景色秀丽,吸引外资最主要的地区,同时大量增加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