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上有多少种炸药,还要它的学名,不知的别回答!
雷管,烟花,据统计火药的种类有数千种。但为了研究方便,现代火药炸药,按特性和用途,一般可分为三类:起爆药、猛炸药和发射药。现常用的起爆药有:雷管、氮化铅、史蒂酚酸铅及皆脱拉辛等。现常用的猛炸药有:化合炸药如梯恩梯、特屈儿、黑素金和太安等;混合炸药如黑铝、黑梯、黑94、黑91、黑17、梯萘、铰梯炸药等。现常用的发射药有:胶质火药、复合火药和黑火药等。以下摘自网络:(一)按照炸药的用途分类,可以将炸药分为起爆药、猛炸药和发射药几大类。 (二)按照炸药组成的化学成份分类,可以将炸药分为单一化学成分的单质炸药和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混合炸药两大类。爆破工程中大量使用的是猛炸药,尤其混合猛炸药,起爆器材中使用的是起爆药和高威力的单质猛炸药。 (三)按使用条件分类,可以将工业炸药分为三类。 第一类,准许在地下和露天爆破工程中使用的炸药,包括有沼气和矿尘爆炸危险的作业面。 第二类,准许在地下和露天爆破工程中使用的炸药,但不包括有沼气和矿尘爆炸危险的作业面。 第三类,只准许在露天爆破工程中使用的炸药。 第一类属于安全炸药,又叫做煤矿许用炸药。第二类和第三类属于非安全炸药。第一类和第二类炸药每千克炸药爆炸时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不能超过安全规程所允许的量。同时,第一类炸药爆炸时还必须保证不会引起瓦斯或矿尘爆炸。
② 工业炸药的发展沿革
黑火药是最早的工业炸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早在汉代(距今约2000多年)就开始使用硝石、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作为火工武器。到了宋代,黑火药技术才逐渐经阿拉伯国家传到欧洲。后来黑火药在矿业开采中获得应用,大大提高了矿岩开采的效率。因此,黑火药在采矿工业中的应用被认为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和工业革命的开始。黑火药作为世界上第一代工业炸药使用到19世纪中叶,延续达数百年之久。
硝化甘油发明以后,诺贝尔(Nobel)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把硝化甘油溅到包装用的硅藻土里,发现硅藻土能吸收大约三倍于自身质量的硝化甘油。于是他将硝化甘油和硅藻土混合物作为爆炸剂投放市场,这就是第一代代拿买特,后来用活性吸附剂硝化棉取代硅藻土制得爆胶,并掺入硝酸铵等氧化剂及其它添加剂,发展成一直沿用至今的胶质炸药。由于胶质代拿买特容易起爆、传爆稳定和爆炸威力高等特点,它迅速取代了黑火药而获得广泛应用。
1867年瑞典工程师Ohlsson和Norrbein提出了硝酸铵和各种燃料制成的混合炸药专利,从而出现了硝铵炸药和代拿买特炸药相互竞争发展的局面。至20世纪30年代硝铵炸药就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大量生产和使用,成为最主要的工业炸药和军用炸药之一。
我国也比较早地研制和生产硝甘炸药(代拿买特)和铵梯炸药(硝铵炸药),拥有性能优良的配方和工艺。尤其是铵梯炸药,广泛应用于露天、井下、矿岩、能源、水利、建筑及爆炸加工等各行各业。
铵油炸药(ANFO)是一种硝酸铵和燃料油组成的爆炸性机械混合物。它于20世纪中叶,由加拿大联合矿冶公司(Consolidated Mining and Smelting Co.)研究生产了普里尔多孔粒状硝酸铵以后,得到了极大发展。尤其在欧美国家,很快取代了长期沿用的硝化甘油类炸药和粉粒状硝铵炸药而居首要地位,使用量达70%~80%。
浆状炸药是1956年由Cook和Farnam发明和使用的。它是一种以胶凝剂稠化的无机氧化性盐类水溶液为连续相、燃料及敏化剂为分散相,通过交联剂形成网状结构的凝胶炸药。这种炸药打破了工业炸药不能含水的传统观点,将水引入体系中,以水抗水,不但增强了抗水性能,而且提高了炸药密度和体积威力。
在浆状炸药的基础上,各国也在发展水胶炸药。实际上,这是一种含硝酸胺盐等敏化剂的浆状炸药,同时含有硝酸铵、硝酸钠等多种氧化剂,降低了析晶点,所以物理稳定性和爆炸能力明显提高。
50年代以来,液体炸药以其良好的特性,在许多特殊爆破场合显示出独到之处。例如,我国研制成功的硝酸肼类液体炸药,以高爆速、高猛度和制作简便的特点,良好地应用在特种爆破工程上。
1969年6月美国阿特拉斯(Atlas)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发明了乳化炸药。它是含水炸药的新发展。它借助于乳化剂的作用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是一种反相的水胶炸药。这一结构特点进一步增强了含水炸药的抗水性和爆轰感度。很快,乳化炸药成为工业炸药的一支新秀,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和大量使用。
此外,塑性炸药、挠性炸药、耐热炸药和低爆速炸药等特种炸药都作为工业炸药不可缺少的品种而在不同的特殊场合获得应用。
③ 工业炸药有什么安全隐患
工业炸药有铵梯炸药、铵油炸药、含水炸药等许多品种。铵梯炸药中的梯恩梯是有毒的,而现大用量最大的是硝酸铵胶质炸药。基于以前很多安全系数低的炸药已被逐步淘汰,而现在大多数工业上用炸药安全隐患都交小,普通明火是点不着的。
④ 工业炸药的介绍
工业炸药又称民用炸药,是以氧化剂和可燃剂为主体,按照氧平衡原理构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属于非理想炸药。工业炸药具有成本低廉、制造简单、应用可靠等特点,因而广泛应用于煤矿冶金、石油地质、交通水电、林业建筑、金属加工和控制爆破等各方面。随 工业炸药 着各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工业炸药品种和产量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得到迅速发展。
⑤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技术进步的指导意见的民爆行业技术发展目标及限制和淘汰技术
(一)工业炸药
1、研制应用本质安全、低能耗、小型化、环保型的专用设备。重点研制应用大产能、规格可调的全自动装药机,功率低、转速低、效率高、间隙大、容积小的乳化器和敏化机;
2、简化设备工艺布置,采用低压或无压工艺;
3、易燃易爆危险工序采用人机隔离、远程控制。
(二)工业雷管
1、研制应用高安全、无污染物排放、产品爆炸后无重金属污染的主装药、起爆药、点火药、延期药剂,点火同步、稳定、可靠的电引火元件,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延期元件,抗拉强度高、环境适用性好的复合型导爆管;
2、研制应用雷管卡中腰、卡口、检查、编码等工序人机隔离的连续化、自动化设备,延期药自动装药设备,延期体高效、精确切断设备,电引火元件打把、注塞、对焊等工序的高效、自动专用设备,复合型、高强度导爆管拉制、分切、捆把、封口等工序的高效、自动专用设备,排管壳、排延期元件、排加强帽等工序的机械设备;
3、研制应用药剂添加工序在线自动监控技术。 一期目标
(一)工业炸药
1、制药工序每小时产能不小于3.5吨;
2、制药、装药、包装装箱工序实现连续化、自动化生产;除原料配制外,制药工序无固定操作人员;
3、制药工房与装药包装工房分建时,采用自动输送炸药方式,且有可靠防传爆设施;
4、胶状乳化炸药产品配方中的含水量>9%;
5、现场混装车载乳化基质符合《危险货物运输 爆炸品认可、分项程序及配装要求》(GB 14371)或等同采用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第8系列试验危险性分项判定标准;
6、危险作业场所实现远程视频监控;
7、生产平均综合能耗达到行业标准要求;
8、冷却水采用循环工艺,废水回收使用。
(二)工业雷管
1、电雷管全电阻极差<1.0Ω(钢芯脚线长度2m);
2、普通型工业雷管抗水性能达到0.01MPa,4h;
3、点火药、起爆药等火工药剂干燥工序采用真空干燥器、防爆型水浴烘箱等安全性好的烘干设备;
4、电引火元件制造工序采用机械化、连续化焊桥丝技术设备、自动化干燥工艺设备;
5、延期元件制造工序采用自动装药工艺设备;
6、雷管装填药工序采用人机隔离、自动添加药、自动在线检测、自动剔除废品、自动安全报警、自动安全联锁、可靠防止工序间殉爆的连续化工艺技术;
7、雷管装配工序间产品自动传输时,有可靠的防殉爆措施;
8、导爆管制造工序中加药装置有可靠的防爆设施;
9、起爆药制造废水排放达到《兵器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 火工药剂》(GB14470.2)。
(三)导爆索
1、涂塑工序有自动安全联锁装置及隔爆措施;
2、制索工序有药量在线检测、自动联锁保护装置;
(四)工业雷管和导爆索装箱产品下线生产数据在线采集、及时传输。
二期目标
在全面达到一期目标的基础上,同时达到:
(一)工业炸药
1、胶状乳化炸药生产线(除原料配制外,以下同),现场操作人员不超过9人;粉状炸药生产线现场操作人员不超过15人;
2、小直径粉状炸药装药机装药效率不低于1000kg/h。
(二)工业雷管
1、产品安全性能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雷管抗撞击性能、弯折感度等安全指标等同采用瑞典标准《电雷管》(sen990701));
2、电雷管脚线绝缘电压达到5000V;
3、普通型(电感度)电雷管最大不发火电流≥0.25A;
4、起爆药生产易燃易爆危险工序(不含传送)实现人机隔离控制;
5、雷管装配工序间产品自动传输,且有可靠的防殉爆措施;
6、导爆管生产在线药量自动监控、自动剔除;产品自动分切、自动捆把、自动封口。
(三)装箱产品下线生产数据自动采集、及时传输。
三期目标
在全面达到二期目标的基础上,同时达到:
(一)胶状乳化炸药生产线现场操作人员不大于5人;粉状炸药生产线现场操作人员不大于9人。
(二)雷管主要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自2010年6月1日起,限制:
1、乳化器出药温度大于130℃的乳化工艺;
2、采用传统轮碾方式的工业炸药制药工艺;
3、小直径含水炸药装药效率低于1200kg/h、小直径粉状炸药装药效率低于800kg/h的装药机;
4、爆炸后有毒气体含量大于50L/Kg,有雷管感度的井工型包装炸药及生产技术;
5、制索工序采用观察窗监视的导爆索生产方式;
6、涂塑工序无安全联锁装置及隔爆措施的导爆索生产方式;
7、制索工序无药量在线检测、自动联锁保护装置的导爆索生产方式;
8、有固定操作人员的场所,噪声超过85分贝以上的生产设备。
(二)自2012年1月1日起,限制:
1、全电阻极差>1.0Ω的电雷管(钢芯脚线长度2m)生产技术;
2、装箱产品下线未实现生产数据在线采集、及时传输的雷管和导爆索生产线。
(三)自2014年1月1日起,限制:
1、雷管装填工序未实现人机隔离的生产技术;
2、雷管卡口、检查工序间需人工传送产品的生产工艺;
3、现有生产线未达到一期技术发展目标的生产技术;
4、装箱产品生产数据不能实现自动采集、及时传输的生产线。
(四)自2015年1月1 日起,限制:
1、爆炸后有毒气体含量大于50L/Kg,有雷管感度的非井工型包装炸药及生产技术;
2、现场人工控制的水胶炸药甲胺中和工艺。 (一)自2010年6月1日起,淘汰:
1、密闭式包装型乳化炸药基质冷却机;
2、密闭式包装型乳化炸药低温敏化机;
3、小直径手工单头炸药装药机;
4、轴承包覆在药剂中的混药、输送等炸药设备;
5、起爆药干燥工序采用蒸汽烘房干燥的工艺;
6、延期元件(体)制造工序采用手工装药的工艺;
7、雷管装填、装配工序及工序间的传输无可靠防殉爆措施的工艺;
8、导爆管制造工序加药装置无可靠防爆设施的生产线。
(二)自2010年11月1日起,淘汰危险作业场所未实现远程视频监视的工业炸药和工业雷管生产线。
(三)自2011年7月1日起,淘汰危险作业场所未实现远程视频监视的导爆索生产线。
(四)自2012年1月1日起,淘汰:
1、采用传统轮碾方式的炸药制药工艺;
2、起爆药生产废水达不到《兵器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 火工药剂》(GB14470.2)要求排放的生产工艺。
(五)自2014年1月1日起,淘汰:
1、乳化器出药温度大于130℃的乳化工艺;
2、小直径含水炸药装药效率低于1200kg/h、小直径粉状炸药装药效率低于800kg/h的装药机;
3、有固定操作人员的场所,噪声超过85分贝以上的炸药设备;
4、全电阻极差>1.5Ω的电雷管(钢芯脚线长度2m)生产技术;
5、装箱产品下线未实现生产数据在线采集、及时传输的生产线;
6、工序间无可靠防传爆措施的导爆索生产线;
7、制索工序无药量在线检测、自动联锁保护装置的导爆索生产线。
(六)自2016年1月1日起,淘汰:
1、最大不发火电流<0.25A的普通型电雷管生产技术;
2、全电阻极差>1.0Ω的电雷管(钢芯脚线长度2m)生产技术;
3、雷管装填工序未实现人机隔离的生产技术;
4、雷管卡口、检查工序间需人工传送产品的生产工艺;
5、现有生产线未达到一期技术发展目标的生产技术。 1、人机隔离是指危险品生产时,通过设置防护装置和采用自动控制措施,使操作人员与危险品隔离的作业方式。
2、小直径装药机装药效率的考核规格:粉状炸药ф32mm或ф35mm,纸筒药卷规格为150g;含水炸药ф32mm或ф35mm,纸筒或塑筒药卷规格为200g,塑膜药卷规格为3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