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德国工业转型多少年

德国工业转型多少年

发布时间:2023-12-31 19:16:34

A. 补贴20亿欧元 德国将助企业技术转型

[汽车之家行业]?日前根据外媒报道,德国已经通过了一项总价值20亿欧元(约合156亿人民币)的扶持项目,旨在帮助德国的汽车厂商与供应商研发更环保的发动机与更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

该文件还指出,向新产品转型需要调整生产方式,尤其是在电动移动出行领域。更快的革新周期需要更灵活的生产设备,因此生产行业的成本压力是非常高的。据悉,此次对汽车及相关行业的扶持是德国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在此之前,德国经济部还拨出了5亿欧元(约合39亿人民币)在德国境内建设充电站,计划将在2035年时将德国境内的充电桩数提升至100万个。

编辑点评:

官方补贴这一招在德国已经不算新鲜,此前德国为购买4万欧元以下纯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6000欧元补贴。再加上厂家提供的3000欧元补贴,德国消费者在购买电动汽车时可享受的补贴额度将达到9000欧元。配合上此次的经济刺激计划,确实可以为疫情下遭受重创的德国经济带来一些积极影响。(文/汽车之家丁伯骏)

B. 德国通过几次工业革命强大起来的

19世纪早期,德意志一些地区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此以后,德意志的纺织业、冶金、采煤、农业化学和铁路运输等部门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德意志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此时德意志还是各个邦国,尚未统一。
1987年德意志完成统一,获得统一的国内市场,并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
19世纪60年代后期人类进入二次工业革命,统一后的德国赶上了这次工业革命。
在1871年统一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德国的煤炭和钢铁产量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到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此时德国才真正强大起来。

C. 当今世界有多少个真正的工业化国家各国完成工业化所用的大致时间是多少

与国家的人口,管理方法都有关系,比如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5年就实现了工业化,基本各国都是都是10年左右。

真正的工业化国家是中日韩德国,英美虽然产业空心化了,但能力尚在。如果英美动员出举国体制,到今天肯定还有救,所以英美还是算工业化国家,这些都是。

真正的工业化国家,评判的标准还是自主工业能力,注意,是自主!像越南孟加拉这样只能代工,虽然能纺织,但缝纫机都没法自主研发的国家,显然不是工业化国家。

但新西兰这种放羊的,以及那些中东产油国,和一些卖资源的,矿山机械都要从外面进口,没有一整套自主工业技术的,靠着资源,旅游业或农业躺着吃饭的,人均gdp再高,也不是工业化国家。

工业化本质上并不难,唯一的问题是,你怎么找到实现工业化的钱。

前几年,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国内最先进某类型电机企业的收购谈判,当时我跟着老板去了他的厂房,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乃是一台台进口的极为昂贵生产设备。

我当时问老板,这些设备国内可以不可以做?他说先进工业设备技术门槛很高,目前做不了,这类设备只能从少数几个国家进口,不仅仅要掏培训费,而且维护机器的费用也非常高。

更重要的是,西方出口的这些工业设备,乃是高利润的商品,相比之下,中国做出的电机,则利润相对有限——更坏的是,诸多中国厂商都购买了西方高价设备,相互恶性竞争,追逐稀薄的收益,以至于西方大赚特赚的同时,开工厂的中国老板和工人们却都活得非常非常辛苦。

这些亲身经历,让我理解了很多东西。那就是工业化是非常非常昂贵的,而且先进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对英美西方的依赖,以及为什么西方和中国企业roe差距这么大。

即:

后发国家的工业化,本质上都是大量购买西方工业设备,建立先进生产线,当然有的可能实现仿制,但产品无法与对手竞争——如苏俄。

从满清的洋务运动,到埃及阿里,再到明治维新,再到斯大林,以及当代中国,都是这样实现工业化的。

而实现这种工业化最重要的基础,就是离不开大量外汇的积累,只有能够通过比较优势赚取外汇,才能买入工业化时代更为刚需的西方工业设备和技术——而这就是西方货币为什么更加硬通货的另一个原因。

成功的后发国家工业化,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外汇赚取能力。

D. 为什么德国工业发展比较缓慢

德国工业革命晚于英、法、美,这主要因为德国政治上长期分裂,以及16世纪以来农奴制的再版和连绵不断的战争,造成国内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但在最初20年,德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1848年革命后,德国工业革命才蓬勃开展起来.到60年代末,工厂制度已在各先进工业区占了主导地位.1871年普法战争后,国家实现了统一,并从法国手里获得大量土地、资源和赔款.这些都大大增强了德国的政治经济实力,进一步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到70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完成.
长期政治分裂使德国无力开拓海外殖民地,工业革命所需资金主要来自国内的掠夺,主要方式是在进行农奴制改革时向农民索取赎金.据统计,仅易北河以东地区的容克就掠夺农民赎金10亿马克.贵族地主们除利用这笔赎金把原来的封建庄园逐步改造为容克-资产阶级农场外,还投资于工业.除少数人上升为富农外,赎免了封建义务的农民绝大多数走向破产,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德国还成立投资银行和股份公司,引导资金流入工业领域.德国工业落后及工业利润丰厚也吸引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向德国投资.
国家分裂使德国工业革命面临的市场问题特别尖锐,这个问题通过关税同盟的建立得以缓解.后来,又相继成立中德和南德关税同盟.1834年,这几个关税同盟联合组成德意志关税同盟.农奴的解放也扩大了国内市场.
在德国工业革命中,以铁路建筑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革命处于领先地位.19世纪30年代中期,工业革命刚刚起步,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便建成通车了.从40年代起,铁路建筑业迅速发展,到1872年就超过了法国和英国.德国还大力修公路,开运河,建港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变革,促使德国工业发展的重心较早地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这与当时德国的政治形势和军国主义传统也有密切关系.普鲁士正大力推行“铁血政策”,政府大量订购军事物资,鼓励军火生产,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由于较早实现了工业重心的转移,德国迅速建立起雄厚的工业基础,保证了其他行业技术改造所需要的物资及装备能够得到及时而充足地供应,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这成为德国工业革命的一个显着特点.
国家政权积极干预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另一突出特点.德国各邦政府充分发挥了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的作用,大力推进工业革命.其主要措施有:实行高关税政策;兴办国营企业,资助私营企业,派遣官员出国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招聘外国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科学研究团体,及时介绍国外新技术和科研新成果等.
国家干预对于工业革命影响最为深远的还在于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大力促进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业革命初期,德国就努力发展教育.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60年代,基本实现了普及教育.各邦政府还兴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在普通中学中,增设了自然科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贯彻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针.这些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国民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培养出一大批像西门子那样的优秀人才,获得一系列重大发明.到70年代末工业革命结束时,德国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消除了与英国的差距,而且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超过了英国,走在了世界前列.正因为如此,德国工业革命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并取得了远比英、法等国更大的成就.

E. 欧洲各国开始工业革命的时间

欧洲各国的工业革命时间:
1、英国最早具备产生工业革命的条件。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冶金、制盐、玻璃等行业中迅速兴起。18 世纪60 年代,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1733年J.凯发明飞梭,提高织布效率一倍。1767 年J.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70年取得专利。1769 年,R.阿克赖特发明水力纺纱机,1771年在克隆福特创办第一个棉纺厂。
2、法国是18世纪末开始。法国在18世纪末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统一度量衡和关税来统一国内市场。到19世纪60年代后期,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3、德国工业革命在19世纪40年代末期大为发展。棉纺织业中心在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诸邦,1847年始用蒸汽机作动力,50年代出现股份公司办的大工厂。麻纺织业因农村家庭转向棉纺织业而衰落。毛纺织业在20年代曾发展为小型工业,但在19世纪中叶衰落,德意志统一后恢复成为大工业。
4、19世纪30年代,俄国工场手工业达到相当规模。大商人、包买商、富农和一部分经营商品化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地主贵族积累大量的资本,具备从事机器生产的条件。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俄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基本形成 。俄国工业革命中 ,铁路在各个阶段都起到带动作用。1851 年连结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铁路通车。
1861年以前形成3个工业中心:①乌拉尔。②中部工业区。③波罗的海沿岸工业区。
5、其他欧洲国家最迟基本上也都是19世纪上半叶就开始。如中欧如波兰 、波希米亚(捷克),南欧如米兰、加泰罗尼亚,到19世纪末都已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在不同程度上完成了工业革命。
欧洲工业革命通常指欧洲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亦称产业革命。它既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又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始于18世纪60~80年代,结束于19世纪末。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商品经济最终取代了自然经济,手工工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工厂,这是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F. 美国 法国 德国俄罗斯 英国 日本 分别什么时候完成工业化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时期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取得统治地位的发展过程。
基本特点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过程,是在资本家追逐利润的过程中自发地实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一般从发展轻工业开始。因为,轻工业资本周转较快,可以用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多的利润。轻工业发展起来以后为资本主义积累了大量资金,并产生对新的生产设备、机器、动力、工具等的需要,促进了重工业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开端是产业革命。经过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在生产技术上发生了根本变革,原来的工场手工业为机器大工业所代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制生产方式。
英国的工业化过程 在18世纪30年代,英国首先爆发了产业革命。当时,英国各主要工业部门先后出现了从手工业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的趋势。这一工业化过程首先从纺织工业部门开始。1733年,J.凯(1704~1764?)发明了飞梭,使织布效率提高了一倍,成为机械发明的创始。飞梭应用于生产,出现了纺落后于织的现象,引起了纱荒。1765年,J.哈格里夫斯(?~ 1778)发明了手摇纺车——“珍妮机”,大大提高了棉纱的产量,解决了纺与织之间的矛盾,使生产出现了飞跃。1769年,水力纺纱机问世,接着,第一座棉纱厂建成,此后,大规模的织布厂就随之出现。与此同时,J.瓦特(1736~1819)发明了双动式蒸汽机,并作为机器的动力,在1784年应用到棉纺织厂。蒸汽机的发明,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虽然不创造大工业,但是,它给大工业提供了动力,促使以机器体系和雇佣劳动为标志的工厂制度迅速确立起来。在棉纺织业的带动和刺激下,其他轻工业部门也从工场手工业逐步向机器大工业过渡。轻工业部门的机器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了重工业的技术革新。18世纪末,蒸汽压力鼓风机开始应用于冶铁业,使英国的冶金工业迅速发展。进入19世纪,蒸汽抽水机在矿井中普遍得到应用,并陆续出现和采用了一些新技术,使英国的煤产量迅速上升。同时,各种锻压设备和金属加工机床陆续发明出来,相继制造出镟床、铣床、钻床,使机器制造业出现了惊人的发展。在冶金、采煤、机器制造等工业部门的强大推动下,交通运输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到19世纪30~40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基本完成,它标志着机器大工业已居于统治地位。英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是通过资本原始积累,掠夺和奴役本国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道路来实现的。
美国的工业化过程 美国在18世纪70年代以前,是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在经济上主要依赖于英国,近代工业没有什么发展。经过1812~1814年的英美战争,才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的道路。美国的工业化,也是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1790年,仿制出英国的水力纺纱机,建立起第一座棉纺厂;随着棉纺织业的发展,毛纺织、制铁、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等主要工业部门也普遍建立起新式工厂。到19世纪中叶,机器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在1828年,美国开始修建第一条铁路,到1865年,铁路线全长已达 35000英里。大规模的铁路建筑,不仅带动了东部重工业(如冶金、采煤、机器制造)的发展,也促进了西部农业生产的增长。到南北战争(1861~1865)前,美国也基本上完成了产业革命,建立起近代工业体系。美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广泛地利用了英国工业的技术成就,以及欧洲的资金和国外移民所带来的生产经验。
法国的工业化过程 法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较英、美缓慢。法国资本原始积累始于16世纪,但封建行会制度(见西欧行会制度)和土地制度长期未被打破。1789~1794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封建障碍,才促使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起来。19世纪初,在波旁王朝和奥尔良王朝统治时期,法国开始了产业革命,也是从纺织工业部门采用机器开始而逐渐扩展到冶金、采矿和机器制造业的。法国在60年代末基本上完成了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取得了统治地位。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小农经济居于优势,因此,工业化进程较慢,产业革命以后,其工业化程度还落后于英国和美国。
德国的工业化过程 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迟于英国约半个多世纪。由于封建割据和农奴制(见普鲁士农奴制改革)的长期统治,直到19世纪30~40年代,德国还是一个农业国,产业工人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98%。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后,机器大工业才逐步地确立起来。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以后,依靠对国内廉价劳动力的剥削和对国外的军事侵略及战争赔款,实现了大工业的迅速发展,经过很短的时间,在70年代末,就基本上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化程度达到了足以与英、法匹敌的地位。
日本的工业化过程 日本工业化进程起步最晚。在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前,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封建国家,统治阶级收入的85%来自农业,15%来自商业和手工业。经过明治维新,日本的工业才逐渐发展起来,但与世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工业化水平很低。1880年,输入了新式纺织机后,纺织工业才得以迅速发展。同时,在国家的推动、引导和扶植下,出现了开办企业的高潮,到1885年,产业革命已迅速展开。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近代产业发展的转折点,依靠在中国开设工厂、企业及其他商业的特权和战争赔款,使其工业、交通运输、银行、贸易等出现了惊人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到20世纪初,日本近代工业的主要部门都已建立起来。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使社会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飞跃,在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许多工业中心和大城市。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生产技术方面的变革,而且也是社会经济制度方面的变革。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与此同时,资本家加强了对本国工人和农民的残酷剥削和掠夺,资本主义列强也加强了对经济落后国家特别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剥削和掠夺,从而加剧了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发展。

G. 德国何时完成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有时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1)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束缚,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2)消除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表现在英国即圈地运动)(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提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资本(殖民);(4)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长期的发展,为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

一般认为,蒸汽机、焦炭、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

在瓦特改进蒸汽机之前,整个生产所需动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随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对19世纪科学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前的科学研究很少用于工业生产,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长大,工程师与科学家的界限越来越小,更多的工程师埋头做科学研究。以前的科学家多是贵族或富人的子弟,现在则有许多来自工业发达地区和工人阶级的子弟成为了科学家。他们更加对化学和电学感兴趣,这也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

这个术语最早是由恩格斯提出来的,指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发生在英国的从手工生产转向大机器生产的技术、经济变革,后来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从社会关系说,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7、18世纪,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明,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准备了条件。随着市场的扩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资产阶级为追求利润,广泛采用新技术。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80年代因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继英国之后,法、美等国也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后来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多次工业革命”说,例如,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后半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H. 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

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大概是1950年到今天)

特点: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了更加巨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简单机械,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材料、遗传工程等具有高度科技含量的产品和技术得到了日益精进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把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联系了起来,工业中的生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人类在这个时代的“野心”不再局限于放眼所及的地球,而是星辰大海,并且在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得到了实现。

(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1958年,美国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2号卫星成为最先把物体送上月球的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

1969年,美国人尼尔·阿姆斯特朗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70年代以来,空间活动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飞出太阳系。

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宇航空间技术迅速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宇航大国之列。

1981年,美国第一个可以连续使用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并于2天后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飞船、飞机等3种特性,是宇航事业的重大突破。

(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45年,美国成功试制原子弹。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46年,出现第一代计算机为电子管计算机。

1959年,出现第二代计算机为晶体管计算机。

1964年,出现第三代计算机为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0年,发展为第四代计算机为大规模集成电路机。

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

时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比较模糊,2010年7月,德国政府通过了《高技术战略2020》,把工业确定为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到今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并没有覆盖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规模。我们现如今应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的过渡期。

特点:在《高技术战略2020》中,德国政府希望在未来10-15年的时间里,最大程度地实现生产的自动化。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承担核心技术支持,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会代替人工,甚至是完全替代,实现“无人工厂”。虽然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工的解放做到了极致,但是有关于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在具有“思维”后会对人类产生不利企图的担忧也随之而来。

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家电、人机交互、3D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物联网、资源整合、移动互联网、数字化制造、大数据革命、机器自组织、云计算、高度数字化

I. 各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英国领先各国,而后的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各是在何时开始的

英国是1765年开始的;法国、美国几乎同时,是18世纪末;德国是19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是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

阅读全文

与德国工业转型多少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安汽车第一次保养去哪里买 浏览:13
奥迪a6和捷恩斯四驱哪个好 浏览:794
许昌到兰考汽车站需要多少钱 浏览:297
充装工业气体怎么做 浏览:167
楼兰和奔驰c哪个好 浏览:936
长沙麓谷工业园消费水平怎么样 浏览:964
奔驰c级怎么换空滤 浏览:677
宝马x5造价多少钱 浏览:702
汽车保险杠补漆多少钱 浏览:481
奔驰车如何查询行驶轨迹 浏览:737
奥迪为什么放弃了w12 浏览:202
上海到温岭汽车要多久 浏览:406
mg名爵汽车卖多少钱 浏览:467
说说汽车是如何污染环境 浏览:753
06宝马x3机油油位怎么看 浏览:663
萧山到慈溪汽车要多久 浏览:987
工业园一平米多少钱 浏览:610
奔驰b200防侧滑怎么解锁 浏览:512
深圳云点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9
现在汽车用电多少钱 浏览: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