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工业大学A类学科有哪些附北京工业大学A类学科名单
北京工业大学是北京市一所知名高校,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高校。本期,我将为大家介绍学校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相关学科情况,可供参考。
一、北京工业大学A类学科名单(2个学科)
A:土木工程
A-:环境科学与工程
二、北京工业大学B类学科名单(16个学科)
B+:统计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B: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B-:物理学、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
以上就是北京工业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收获的A类学科和B类学科情况。
三、北京工业大学ESI百分之一学科名单
截至目前,北京工业大学进入ESI全球排名1%的学科共5个,具体名单如下:
(1)化学
(2)材料科学
(3)工程
(4)环境与生态
(5)计算机科学
四、北京工业大学10大特色专业推荐
据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公布的院校信息显示,北京工业大学中推荐人数最多的10大专业依次为: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14人推荐)
(2)土木工程专业(79人推荐)
(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56人推荐)
(4)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52人推荐)
(5)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48人推荐)
(6)自动化专业(44人推荐)
(7)金融学专业(43人推荐)
(8)通信工程专业(37人推荐)
(9)软件工程专业(36人推荐)
(10)法学专业(35人推荐)
好了!本期关于北京工业大学的好学科、好专业就介绍到这里了,大家下期再见~
2. 北京工业大学哪些专业比较好
在下是18级入学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先聊聊北工的一些较好专业,希望给同学一些帮助哈。
教学评估优秀。emmm, 就先从18年第四论教学评估来看吧,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入选A,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A-,此外还有统计学,机械工程等7个学科入选B+,这个成绩在211中也算是名列前茅了吧。毕竟是工业大学吧,北工入选学科多数也是工科专业,竞争很激烈呢,北京工业大学能脱颖而出,也说明了学校学科实力还算好吧,这些学科都可以考虑。
就讲讲这些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希望对同学有帮助就好了呢。祝度过有趣又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
3. 北京工业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一、北京工业大学的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北京工业大学 的双一流学科有土木工程(自定),该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
二、北京工业大学的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2017年9月,学校正式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本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东临东四环南路,西邻西大望路,南抵双龙路,北望平乐园小区;另有中蓝、管庄、花园村、琉璃井、惠新东街和通州6个校区;占地面积96.0151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二级教学科研机构27个,包括信息学部、城建学部(由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交通学院等4个二级教学科研机构组建)、文法学部、材料与制造学部(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激光工程研究院、北京古月新材料研究院等5个二级教学科研机构组建)、应用数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樊恭烋荣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北京智慧城市研究院、北京未来网络科技高精尖创新中心、京津冀绿色发展研究院、北京科学与计算工程研究院、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
目前已覆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等8个学科门类;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8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拥有18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工程硕士、工商管理、建筑学、城市规划、应用统计、社会工作、教育、艺术、公共管理、金融、法律11个类别的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包含17个培养领域;64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为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7个学科跻身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0,在QS发布的中国大陆 大学排名 中位居第33名,化学、材料科学、工程、环境与生态4个学科进入ESI前1%。
学校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111计划”引智基地3个、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战略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北京市级科研基地45个、行业重点实验室4个。
教职工3201人,其中,专任教师1916人,包括正高职称393人、副高职称699人,博士生导师346人,硕士生导师1171人,外籍教师8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5人,科学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入选者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1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
在校生24442人,其中,学历教育学生中全日制研究生7450人(博士生1275人,硕士生6175人),非全日制研究生677人,普通本专科生14050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1847人,非计划招生高等教育学生中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418人。在校留学生1072人。
建校59年来,学校秉持“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校训精神,牢记大学使命,坚守大学理想,以创新面对未来,以改革把握机遇,已逐步发展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智库力量,成为展现北京市属高校发展建设成果的示范窗口,16万余名毕业生在社会各条战线上正发挥着骨干作用。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呼唤新作为。 北京工业大学 将坚持以为指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办学定位和“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战略,面向国家和北京市的重大需求,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