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经历过多少次工业革命
三次。
1、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压迫,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逐渐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里自己的统治。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的重大变革,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抗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辛勤劳动,直接创造财富,却相对日益贫困,他们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同时在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兴起。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化的兴起。
2、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推动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少数采用新技术的企业挤垮大量技术落后的企业。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垄断。
3、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哪些职业被代替了扩展阅读:
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1、工业化国家的民众日益分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2、资本家日益拥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在与贵族的对抗中取得优势;
3、人类从此产生了大量的工业聚集,而影响了人类之间的关系。
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
1、在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上的煤炭总量飞速下降;以及石油,天然气(沼气)等。
2、工业发展使二氧化碳,氟利昂,一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
3、增加生产用地,使大量动物濒临或已经灭绝,生物链遭到破坏。恶性循环。
②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分别都有什么分别新兴了哪些行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83年瓦特改良的改良蒸汽机应用工业,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发明第一艘汽船.
1825年英国史蒂芬逊研制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试行成功.人类迈进了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成果:
①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等电器,电的发明和使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也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钢铁行业.
②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③1913年美国工程师亨利.福特首先在汽车的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④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取名“飞行者1号”.
开发新能源:电力,石油
③ 两次工业革命
④ 三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时间,国家,影响,领域,代表等)
一、三次工业革命概述: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中期,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这场革命是以发明、改进和使用机器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由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发明,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出现,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内燃机的出现及90年代以后的广泛应用,为汽车和飞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化学工业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工业部门,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产品,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无烟火药也相继发明并投入了生产和使用。原有的工业部门如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以及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
4、第三次工业革命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它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其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开辟了信息时代。它也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所在。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8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工作者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相关研究成果不断问世。
二、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科技革命(20世纪后期)依据曾邦哲的观点,以系统科学的兴起到系统生物科学的形成为标志,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纳米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整合,形成系统生物科学与技术体系,包括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技术等学科体系,将导致的是转化医学、生物工业的产业革命。
发展新能源被看成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任务。从战略的眼光来看,新能源本身就是一个经济发展方向,促进新能源经济的发展,可以推进能源结构乃至经济结构的转变,对国民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也是未来世界各国的竞争重点,能源工业未来的方向将是从能源资源型走向能源科技型。美国利用经济低迷的时机,大力发展新能源,如果成功了,未来的能源格局可能将被美国所主导。
以生物技术为重点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经实现或者即将实现:塑料将不以石油为原料而完全以玉米替代;建筑材料将由洋麻等纤维类作物替代;石油的枯竭也不再可怕,因为用秸秆完全可以替代;2050年人类的寿命有可能达到120岁;5亿亩的不毛之地、盐碱地将会成为植物的生长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