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江苏工业用氟化氢铵多少钱一公斤

江苏工业用氟化氢铵多少钱一公斤

发布时间:2023-10-14 18:40:22

‘壹’ 邵武的经济

从综合实力上看,2007年邵武市实现生产总值66.19亿元,是1978年的57.56倍,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57倍,年均增长9.9%;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3.67亿元、25.38亿元、27.14亿元,比1978年增长5.3倍、26.7倍、20.8倍,年均增长6.5%、12.1%、11.2%。人均GDP由1978年的469元,增加到2007年的22021元,增长11.8倍,年均增长9.2%;财政总收入5.58亿元,比1978年增长41.9倍,年均增长13.9%,地方财政收入达3.15亿元。2002、2004、2005年,邵武经济发展速度三次进入福建省“十佳发展县市”行列,2006年邵武综合经济实力位列福建省县(市)13强。
2013年,邵武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20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位列南平十县市第一位。三次产业比重为17.6:50.0:32.4,二产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85.01亿元,增长17.2%,实现增加值75.01亿元,增长18.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13亿元,增长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6.20亿元,增长5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2亿元,增长2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80元,增长8.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915元,增长13.8%。
2013年,邵武市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突破15亿元,完成15015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04.49%,比2012年增收22995万元,同比增长18.08%,其中:地方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完成105243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14.13%,比2012年同期增收23644万元,同比增长28.98%。公共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在南平十个县(市)中排名第一位。 邵武是绿色产业之乡。邵武是福建省规划建设的闽西北绿色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均耕地面积1.21亩,是福建重点林区和四大林产加工中心之一,有林地面积325.6万亩,其中竹林面积55万亩,林木蓄积量150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6.2%。农业主导产业为优质米、烟叶和林业,同时积极培育茶叶、种苗园艺和药材种植新兴农业产业。
2007年,邵武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粮食、水果、肉类、水产品分别比1978年增长1.7倍、127.9倍、12.4倍和275.7倍。特色产业得到发展,烟叶由1990年最初的1067亩发展至2007年的6.2万亩,增长55.4倍,实现烟叶总产量8644吨,比1990年增长94.7倍,2007年烟叶亩产152公斤,比1990年增长78.8%。“三高”农业、创汇农业发展加快。2007年,全市已建立千亩连片无公害茶园基地10个,各类生态食用菌示范基地12个,发展百亩连片台湾优质水果示范片6个。
2013年,邵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7.1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1.51亿元;林业产值12.59亿元;牧业产值5.34亿元;渔业产值6.2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5亿元。 邵武是闽北工业重镇。邵武工业基础较好,原是国家“小三线”工业建设基地,工业基础和配套能力强,劳动力资源数量充足,且素质较高,拥有一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主导产业有精细化工、林产加工和纺织服装,拥有邵武化肥厂、华电邵武发电、中竹纸业、王斌装饰材料、正兴武夷轮胎、三嘉钢铁有限公司、双友金属、永飞化工等一批产值超亿元企业。
1978年,邵武市工业总产值仅为1.31亿元,其中轻工业0.42亿元,重工业0.89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邵武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金塘、下沙、晒口、拿口等工业园区项目建设迅速推进,为工业发展后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7年,邵武市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41亿元,比1978年增长463.2倍。至2007年,全市已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7个,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8.01亿元,是1978年的51.9倍,2007年,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75.6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42.1倍,30年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以13.9%的速度递增。2007年工业增加值达21.12亿元,占GDP总量的3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0%,拉动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
2013年,邵武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实现298.4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85.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01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131.64亿元,重工业产值153.37亿元。 工业特产 武夷牌胶版印刷纸、武夷牌漂白硫酸盐竹浆板、武夷牌漂白马尾松浆板 常溪牌硝酸铵 武夷牌轮胎 漳龙牌工业草酸 永飞牌有水氢氟酸、氟化铵、氟化氢铵、氢氟酸 福莲牌洗涤日用品 福人牌刨花板 绿源牌中密度纤维板 16坑染色纱灯芯绒、双坑纺丝绒特细条灯芯绒 雪花灯芯绒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拨乱反正,贯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方针,邵武逐步改革商业体制,改变过去统得过死、少渠道、多环节的封闭式的流通体系,建立“三多一少”即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减少环节的流通体系,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市场繁荣,方便了人民生活。1985年底,邵武市社会零售网点(包括商业、饮食服务业)2970个,从业人员5301人,分别比1953年增加3.1倍和3.93倍;每万人中有198个商业服务人员,比1953年105个人员增加88.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34万元,比1953年增加38倍多,全市人均购买金额504元。
1987年后,由于市场经济机制不健全,加上社会商品供求矛盾扩大,价格改革不配套等原因,导致1988年夏邵武出现了“购物热”、“抢购风”。1989年通过贯彻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使商业工作开始向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全市社会零售网点(含饮服业)达5393个,从业人员9627人,分别比1953年增加6.43倍和7.96倍;平均每万人口有343个商业人员,比1953年的105个人员,增加2.2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54万元,比1953年增加67倍半,全市人均购买金额为888元。
2013年,邵武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2亿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21.5%。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33.15亿元,增长40.9%;限下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4.67亿元,增长10.2%。

‘贰’ 绍武特产是什么

1、脚掌糍。脚掌糍亦称“脚跟糍”,外形如脚跟,多为沿街三轮车叫卖。三轮平板上搁着煤炉,架口锅,放个大蒸笼,多为四屉。那种意味不是外乡人所能体会的,在邵武人看来,那抑扬的叫卖,那阵阵的清香,沁入肺腑后再慢慢消失在空气里。难以言表的舒坦,尤是在外新归的邵武人,对此最为倾心,视为家乡第一绝味。脚掌糍是选用上好的粳米与籼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后磨成米浆放入热锅内搅拌成半熟状起锅。在搅拌过程中要边搅拌边倒入适量的天然碱水,供做脚掌糍之用。接着将半熟的米浆团搓成条,用刀切成半厘米厚的圆饼状,捏成周边上翘、中间凹的薄片,如同用脚掌挤压而成一般。再将5片~6片薄片叠起来,放入笼屉用旺火蒸。蒸时脚掌糍上面放上用五花肉做的米粉肉。没有米粉肉在上面蒸着,脚掌糍就有些生涩,少了珠圆玉润的口感,色泽上也没有滋润过的光泽。出笼时的脚掌糍油光发亮,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清新,令人陡生食欲。就着米粉肉吃脚掌糍是珠联璧合的绝配。蒸制过程中肉的滋润涤去米的生涩而平添口感。米粉肉将一般的丰腴滋润了脚掌糍,肉质变得肥而不腻,在米膏上蒸熟,又吸收了天然的米香。油而不腻的米粉肉,一口下去满嘴生香;辣香交融的脚掌糍,则令人满口生津。实在是不可多得。

2、哪咤糍。哪咤糍亦称“包糍”,状似水饺,包馅所用之皮不是用面粉做成的,而是用大米和“水曲”做成的。哪咤糍的具体做法是:先取粳米、籼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加入适量的“水曲”磨浆,浆磨好后,入锅熬至半熟起锅,在案板上搓揉成质地均匀的米团,之后将大米浆团分成一个半鹌鹑蛋大小的小米浆团,捏成薄皮,包上馅,上笼屉蒸熟后便可食用,故又有人称其为“米饺”。春社这天的哪咤糍馅是非常讲究的,所谓“春社”,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邵武市尤其是邵南片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用上好的冬笋、熏肉、熏豆干、芋头、香菇、大蒜等做馅,蒸出来的哪咤糍油而不腻,一口下去满嘴生香,令人食欲大开。哪咤糍不仅味美,色如碧玉,且能当成一道药膳。这主要是因为米浆里含有“水曲”,水曲学名叫“鼠曲草”,甘平无毒,健脾和中,祛痰止咳,并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另外,哪咤糍还有保护生态的作用:据说称为“春笋”的竹笋不可乱挖,而在“社日”之前的竹笋称为“冬笋“,百姓是可以挖,春社吃哪咤糍,无形中保护了毛竹的生长繁衍。吃哪咤糍这一风俗数百年来一直延续下来,哪咤糍也逐渐称为邵武独有的传统民俗小吃。因为深受欢迎,如今不仅在农村,在邵武市城区天天都可以吃到哪咤糍。

(一)林副产品

1、竹笋。1990年,全市竹林面积2.54万公顷,产鲜笋1.15万吨。竹笋主要是毛竹笋,还有少量的方竹、苦竹、雷竹、黄甜竹等小径竹笋。春笋与冬笋产量比约为15:1。竹农采挖的鲜笋,除了自食和就地销售外,大部分由竹农自行加工笋干,或由笋制品厂加工清水笋。笋干制品主要销往上海、江苏、浙江市场。2005年,全市产鲜笋6.73万吨,其中桂林乡鲜笋产量1.73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26%。1990—2005年,邵武累计产鲜笋56.05万吨。

2、香菇。1990年,全市香菇(干品,以下同)产量103吨。此后,栽培技术由人工接种的段木栽培发展为塑料袋栽培,香菇产量明显增加。1999年,全市香菇产量达1373吨,比1990年增长12倍多。1999年起,培育香菇的原料由纯木屑改为木屑与棉籽混合。2005年,全市香菇产量2095吨,比1990年增长19倍多。1990—2005年,全市香菇产量累计15160吨。香菇除就地销售外,主要销往上海、江苏、浙江一带。

3、红菇。邵武特产。原各乡(镇)均有出产,以金坑乡产品为佳。红菇天然野生于阔叶林,随着阔叶林面积的不断减少,红菇产量逐年下降,红菇成为珍稀的名贵产品。1990年,全市红菇干产量9吨。 邵武红菇主产地为金坑乡隘上村,年产红菇干1000公斤左右。金坑红菇按生长季节不同分为芦花菇和稻花菇两种。此外,金坑乡金坑村、重下村和桂林乡、张厝乡的个别山村也产少量红菇。2005年,全市产红菇干2吨左右。

4、碎铜茶。为“和平三绝”之首,产于和平镇坎下村、坪上村海拔1414米的观星峰、刘仙峰山脉。这里远离工业区,土质、气候没有受到污染,纯属无公害绿色品质茶。碎铜茶中的氨基酸比当地普通茶叶要高上2倍,茶多酚高3倍。此茶具有祛风清热、解暑消气、凉血润肝、止渴生津之功效。只要将一小撮放入嘴中咀嚼片刻,再取一枚铜钱一起咀嚼一两分钟,在取出的茶渣中便能看见闪光的小碎铜,故称“碎铜茶”。

5、和平游浆豆腐。和平游浆豆腐历史悠久,其制作方法世代相传。制作游浆豆腐不用石膏或卤水点聚,而是采用陈豆浆作为酵母,把煮熟的豆浆倒入木楻中,按照比例加入适量发酵变酸的母浆,然后慢慢游动,待豆浆凝聚成块后,将木楻盖紧片刻,豆腐脑沉淀下来和浆水分离,再把豆腐脑舀起分成若干板,压干后即成游浆水豆腐。游浆水豆腐经食用油加工成油炸后,即成油炸豆腐。游浆豆腐味道纯正、鲜嫩、可口,是游客到和平古镇必先品尝的特色佳肴。游浆豆腐加不同配料可做各种名菜小吃,其中泥鳅豆腐汤尤能体现和平特色。

6、和平鲤鱼。和平农民以种单季水稻为主,和平农民的先祖历来有稻田养鱼,稻鱼兼作的习惯。农户在水稻生长期内需要灌水育稻时,在田里放入鲤鱼苗,再投入一些油菜饼、猪粪等为养料。待水稻临近成熟,需排水烤田时,鲤鱼即可捕捞,每尾半斤左右。煮熟的鲤鱼肉质细嫩、口感香甜,令人回味。

7、油茶。1990年,全市产油茶籽489吨。除金坑乡外,其余乡(镇)、街道均有产油茶籽,其中拿口、卫闽、洪墩、城郊、大端口岗、水北6个乡(镇)是主产区。1996年末,全市油茶林面积1040公顷,其中洪墩、卫闽、水北三镇拥有100公顷以上。洪墩镇348公顷,占油茶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同年,油茶籽总产量达1162吨。至2005年,全市油茶林面积367公顷,主要分布在洪墩、卫闽、水北、拿口、大端口岗5个镇,其中洪墩镇108公顷。全市产油茶籽432吨。

8、松脂。1990年,全市松脂产量2758吨。由于松林面积减少,松脂产量逐年下降。至1999年,全市松脂产量降到1000吨左右。2001年,松脂产量降到1000吨以下。2002年起,松脂年产量上升至1000吨以上。2005年,全市松脂产量1343吨。1990—2005年,全市松脂产量累计24214吨。

9、中药材。邵武市境内高山地带气候寒冷,森林植被保持良好,适宜各种野生中药材生长。主要有金线莲、勾藤、九节风、车前草、金银花、黄栀子、白毛藤、七叶一枝花、过山蜈蚣等野生中药材。其中金坑乡出产的金线莲,市场销价每公斤200元。

(二)工业产品

1、武夷牌胶版印刷纸、武夷牌漂白硫酸盐竹浆板、武夷牌漂白马尾松浆板由邵武中竹纸业有限公司生。2003-2005年,武夷牌漂白马尾松浆板、武夷牌胶版印刷纸和武夷牌漂白硫酸盐竹浆板先后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武夷牌漂白浆产品质量经国家、福建省浆纸质量监督检测站多次检测,均达到行业标准优级产品,被省统计信息咨询中心评为“福建省地产最畅销商品”;被中国技术监督局情报研究所评为“中国市场知名品牌”;被中国质量协会、中国商品协会联合评定为“造纸行业纸奖类质量美誉度第一名”,被省造纸协会评为“省造纸行业优质产品”。

2、常溪牌硝酸铵由邵武市化肥厂生产。1990年初,获省优产品、部优产品,省第一、二届工业品博览会银质奖。200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名牌产品(2004年通过复评)。2002年,被省质量协会授予福建省用户满意产品,被省统计局评为福建地产名货,被浙江省消费者协会列为浙江省消费者喜爱的百家外省着名品牌。1996-2005年,“常溪牌”商标均被评为南平市知名商标。

3、武夷牌轮胎。由邵武市正兴武夷轮胎有限公司生产。1992年,“武夷牌”商标被省着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认定为福建省着名商标。2004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

4、漳龙牌工业草酸。由邵武化肥厂下属精细化工厂生产。2004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

5、永飞牌有水氢氟酸、氟化铵、氟化氢铵、氢氟酸。由邵武永飞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002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名牌产品,2005年通过复审,被省政府继续认定为福建省名牌产品。

6、福莲牌洗涤日用品。由邵武福莲有限公司生产。200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名牌产品,福莲牌商标被省着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认定为福建省着名商标。

7、福人牌刨花板。由邵武福人林产有限公司生产。2005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

8、绿源牌中密度纤维板。由邵武绿源人造板有限公司生产。2005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名牌产品

9、16坑染色纱灯芯绒、双坑纺丝绒特细条灯芯绒。由邵武印染厂生产。1993年和1994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0、雪花灯芯绒。由邵武市印染厂生产。1996年8月,雪花灯芯绒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认定为“1996年度国家级新产品”。

阅读全文

与江苏工业用氟化氢铵多少钱一公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首保时间怎么算 浏览:934
psw汽车行业里是什么意思 浏览:822
汽车海马s5发动机哪里制造 浏览:733
汽车哪些地方需要防冻 浏览:521
汽车废杠哪里回收 浏览:911
奔驰v6小车车身重量多少吨 浏览:147
买奔驰需要准备哪些 浏览:416
汽车大灯开启多久 浏览:534
汽车划痕怎么处理好 浏览:637
奥迪a6时速多少最省油 浏览:570
奥迪a6起步时为什么有咯吱声响 浏览:252
速腾汽车有哪些配置 浏览:919
工业革命有多少汉族 浏览:587
奥迪哪个车容易被盗 浏览:134
常平至大悟春运汽车票最高多少钱 浏览:650
什么是汽车的民族性 浏览:670
奥迪Q3这个级别对应哪些车 浏览:983
奔驰梅德赛斯商务车是哪里产的 浏览:245
奔驰的小木马这首是什么歌 浏览:869
汽车雨刷精在哪里 浏览:937